复活的史迪威公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复活的史迪威公路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222061767
作者:马宝康
页数:431页

章节摘录

  早在2000多年前,腾冲特殊的位置就被当时的中央政府所关注。如今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上几乎都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说的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次官方外交出访和商贸试探。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当广阔的概念,包括现在的新疆和再往西去的中亚、西亚一带。其实在此次西行的20多年前(公元前139年),张骞就奉命出使过西域的大月氏,目的是相约大月氏与汉朝共同夹攻匈奴,途中还被匈奴长时期扣留,在外13年“方得归汉”。张骞此次西行,最后的目的地是大夏。大夏即如今阿富汗一带。应该说张骞的出使,并不完全是为了商贸,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军事上的安全与结盟。汉武帝这一生,最让他最忧虑的不是国内诸王的谋反以及宫廷中的明争暗斗,而是北方的匈奴。汉王朝多年来与匈奴的冲突和战争不计其数,双方有输有赢,此消彼涨,汉元帝时为了争取喘息时间,不得已还使出美人计,将一个叫王嫱的宫女冒充公主远嫁匈奴单于,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按如今的说法,这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外交忽悠。远交近攻是历代王朝的谋略之一。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到大夏,本意是去拉拢和结盟,目的还是为了夹攻匈奴,断其后路,但无意间他却发现了让他眼熟的东西:蜀布和邛竹杖。蜀布据说产自成都,如今的学者有的认为是木棉布,有的说是麻,还有的则断定就是丝绸;至于邛竹杖,也有不同的说法,或说是赤藤杖,或说是一种带着好看竹节的手杖,一说是来自四川,史称“产自哀牢”,哀牢在云南,此杖应是云南的产品。且不说这两样东西产自何处是什么样子,而古时候的张骞见到这些物件却大为吃惊,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到大夏,张骞是第一人,为什么本朝的生活用品居然会出现在这么遥远的大夏?当他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蜀布和邛竹杖是从身毒国(即如今印度)来的时,张骞更为惊诧了。后人不难理解张骞当时的心情,从大汉京城出发,穿越茫茫的大沙漠,再翻山越岭,一路风霜雨雪,千辛万苦走了几年才来到大夏,而身毒离汉朝比大夏还远,为何我们的东西竟会成为第三国卖到大夏的商品?以张骞的智慧和外交能耐,他很快就知道在大汉朝能控制的辖地范围内,必定有一条更近的路通往身毒。  于是一条神秘的跨国小道自此浮出水面。  这就是著名的“蜀身毒道”。  也就是后来被学者们称为的“西南丝绸之路”。  其实更早的时候,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条道路就已存在。据印度记载,约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时中国丝已输入印度。印度人开始知道有中国,是从蜀身毒道得知的。  按现今学者们的观点,中国古丝绸之路有三条,一是张骞从西北方向所走的古道,一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条就是西南丝路。西北丝路多见于正史,也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最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道路;丝绸走海路,如果不算传说中“秦始皇派三千童子到东洋找‘长生草’”的故事,唐朝以前就应出现,而大规模的海上往来则在元、明时期,如今在珠江出口的海域考古发现,大量沉船中元、明时期的瓷器珠宝让今人惊叹其时海运的繁荣,沉船中肯定会有更多的丝绸,只不过被数百年海水侵蚀得了无踪影了;至于西南丝绸之路,尽管近十多年因“发现”而被炒得沸沸扬扬,但这条“沉默”了千年的古道却一直马蹄声脆铃声悠远,它不但始终存在着,而且丝绸在这路上流淌的时间比西北丝绸之路还早了两百多年。  西南丝绸之路,又分为西夷道和南夷道。西夷道由成都顺岷江而下,经成都、雅安,过西昌经会理,再经攀枝花过去入云南永仁到大理;南夷道以从四川腹地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到昆明一带,然后经楚雄到大理。自大理始两条道便合而为一,向西到达永昌(保山)。西夷道与南夷道在大理交汇后,须经博南道,才合并成为永昌道。其中还有一条博南道,是指丝绸之路经过大理洱海海域路段,且经过永平县西部的博南山而得名。  由四川成都到云南保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上段;由保山翻越高黎贡山到腾冲,为西南丝绸之路中段,经腾冲向西而行再通向缅甸印度,即西南丝绸之路下段。也就是说,西夷道与南夷道,都通向南亚或东南亚,永昌(保山)是必经之路,腾冲是这条路通向国外的最后出口。  公元1253年,正当蒙古军团与南宋王朝在中原战事最为激烈之际,年轻的忽必烈(元世祖)却率数千铁骑兵悄然南下。面对汹涌湍急的金沙江,这批来自草原的骑兵居然用简陋的羊皮筏就轻舟飞渡,先攻下大理,继而拿下昆明,而后蒙古铁骑兵的马蹄印几乎履盖了整个云南,从而对南宋王朝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忽必烈的千里迂回大包抄的战术,成了中国军事史上著名战例之一,而忽必烈千里奔袭所走的路线,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西夷道”。一个王朝的开国大帝、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何最先想到的是拿下云南?他为何要选择走“西夷道”?在大元王朝建立后他为何要派曾在朝廷任过宰桕的赛典赤来云南当“省长”?这也是历史之谜。

前言

  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战后期,一个湖北籍的青年士兵驾驶一辆庞大的“谢尔曼”式坦克从印度北部边境小镇利多出发,历过数月艰难行程终于抵达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他和战友的任务是掩护中美工兵部队修筑一条从印度通往中国的战略公路,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史迪威公路”,也是中美盟军通往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之路。  这个士兵就是我的父亲,他老人家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中印公路修筑和通车的历史过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条通往胜利的道路通车时间只有几年,就被历史的烟尘掩没在林木和荒草之中。父亲一生中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遗憾,未能如愿经腾冲回国即为遗憾之一。  时光荏苒,当那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渐渐远去60多年以后,我终于读到宝康这部现实版史迪威公路腾(冲)密(支那)段修筑记《复活的史迪威公路》。历史在岁月的流转中重新得以延续,毫无疑问,历时数年的腾密公路被贯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壮举,因为新公路不仅要穿越高山深谷的横断山脉和荒无人迹的原始森林,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形态的人文障碍,中国建设者还要天天面对沼泽、瘴气、毒蛇猛兽、热带疾病的挑战和死亡绑架、土匪强盗的威胁,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奇迹毕竟被创造出来了,建设者修建的不仅仅是一条国际公路,更是在南亚人民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搭建起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彩虹之路,这是21世纪中国人为亚洲和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之一,其重要意义决不亚于二战时期那条通往胜利的战争之路。  在这部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复活的史迪威公路》中,宝康不仅以寻幽探微的生动笔触梳理了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在抗战中这条公路对于中国、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意义和建筑这条公路的来龙去脉,而且还深入详尽地揭示了当今修筑这条国际大通道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较量和艰难曲折,将一个纷繁复杂的庞大事件组合得条理清楚丝丝入扣,情节跌宕细节生动,读起来回肠荡气兴味十足。  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至少应当具备如下特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享受(审美快感),同时潜移默化地收获精神教益,以及增加对世界(自然、社会、历史)的认知积累。我认为《复活的史迪威公路》即可归入此类有益的书籍,它向读者呈现的不仅仅是一段近乎传奇的公路修筑史,一个从无到有的建设奇迹,一幅绚烂多姿的热带风情画,以及一场中国现代文明进程与异域民族的世纪对话,更重要的是,它在向建设者致敬的同时给予读者心灵世界一种暴风骤雨般的精神洗礼。  宝康是是一个勤奋、正直、富有责任感和才华横溢的作家,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他不辞劳苦地多次奔波于腾冲和密支那之间,深入工地现场,大量采访当事人和见证人。当他重新返回都市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获得某种超越时空的自由——那就是作家与未来作品互相创造完美结合的生命升华。当我多次被作品主人公们所共有的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的信念所感动时,我意识到宝康获得了成功,因为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来自我们时代进程中的某些精神特质:催人奋进的鼓点和知难而上的勇气,熊熊燃烧的生命激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创造能量,以及属于21世纪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生命冲动。我相信体现在中国人身上的这些金子般的品质决不是偶然的,它太可宝贵了,它是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生生不息的古老民族繁荣昌盛和傲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精神保障。  《复活的史迪威公路》讲述的是联结历史与现实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大道通天,“道”是个双关语。任何一个民族的成长和崛起都将历尽艰难,都无捷径可走,惟有大道通天。

内容概要

马宝康,男,回族,云南昆明人,曾当兵十一年,转业后在文化单位工作三十年,图书群文系列研究员。喜欢小动物、旅游和交友。1985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评论三百万字,小说、报告文学作品曾获全国和省市文学创作一等奖。著有小说集《红山羊》、报告文学集《我们都有病》、长篇纪实文学《复活的史迪威公路》(云南人民出版社)。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历史的回声第二章  公路情结第三章  探寻腾密路第四章  交通之争: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第五章  友好邻邦第六章  决策第七章  艰难的勘测第八章  没有航标的河流第九章  密支那迷局第十章  斡旋第十一章  好事多磨第十二章  大进军腾冲2004第十三章  历史上的今天第十四章  破解“困局”第十五章  女人与公路第十六章  春天的故事第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十八章  攻坚之战第十九章  大增援第二十章  兵变第二十一章  大撤退第二十二章  密支那疑云第二十三章  重返腾密路第二十四章  走进密支那尾声

作者简介

《复活的史迪威公路:中缅印国际大通道纪实》介绍了史迪威公路的修筑史。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它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

图书封面


 复活的史迪威公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最重要的一条路。它是维系整个抗战的生命线,是迎接抗战全面胜利的大序曲。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1945年抗战的胜利。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使得日本军原来是要在正面打败中国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但由于有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使得日本军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样给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读到这,史迪威公路的作用和影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你懂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