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生全集:第一卷:《诗学》 《修辞学》 《喜剧论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罗念生全集:第一卷:《诗学》 《修辞学》 《喜剧论纲》

出版社:上海世纪(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208068698
作者:[古希腊] 亚理斯多德
页数:422页

内容概要

罗念生(1904.7.12—1990.4.10),四川威远人,1922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9年起先后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雅典美国古典学院攻读。1934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调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早年在北京编过《朝报》文艺副刊。1931年,在纽约与陈麟瑞、柳无忌等合编《文艺杂志》。1935年,与梁宗岱合编天津《大公报·诗刊》。著译有五十多种。新诗、散文均有专集。1987年希腊雅典科学院授予“最高文学艺术奖”。1988年希腊帕恩特奥斯政治和科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1990年4月10日卒于北京。...

书籍目录

《诗学》
译者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修辞学》
译者导言
第一卷
第一章
修辞术与论辩术——修辞术课本编纂者——或然式证明——“证明”——修辞式推论——修辞术的功用
第二章
修辞术的定义——三种或然式证明——演说者的性格——听众的心理——例证法——修辞式推论——必然的事——或然的事——确实的证据——或然的证据——例子——通用部目——专用部目
第三章
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典礼演说——各种演说的目的——命题的题材——事情的大小
第四章
政治演说所讨论的问题——财政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城邦的保卫问题——进出口问题——立法问题
第五章
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成分
第六章
好事的定义——好事——好东西——成问题的好东西
第七章
更好更有用的东西——好东西的定义——本原——因——有智力的人的判断
第八章
民主政体——寡头政体——“贤人”政体——独头政体——君主制——独裁制——各种政体的目的——各种政体的性格
第九章
称赞与谴责的对象——高尚的事的定义——各种美德——正直——勇敢——节制——慷慨——豪爽——大方——见识——各种高尚的事——称赞与规劝——夸大法——比较法
第十章
控告与答辩——害人的定义——有意的行动——害人的原因——行动的原因
第十一章
快感的定义——愉快的事物——欲念——回忆——期望——报复——游戏——荣誉——变化——求知——艺术作品——知识——滑稽的事物
第十二章
害人者的心情——害人者的种类
第十三章
法律——特别法——普通法——无意的行动——有意的行动——选择——不成文法——公平法——不幸事件——错误——罪行
第十四章
罪行的大小——演说技巧
第十五章
不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法律的利用——古代的见证——神示——谚语——近代的见证——契约——拷问——发誓
第二卷
第一章
演说者的品质——判断者的心情——见识——美德——好意——情感——发怒者的心情——发怒的对象——发怒的原因
第二章
忿怒的定义——轻视——刁难——侮慢——发怒者的心情——发怒的对象——发怒的原因
第三章
温和的定义——温和的态度——使人变温和的心情
第四章
友爱的定义——朋友——人们所喜爱的人——敌视——憎恨
第五章
恐惧的定义——可怕的事——可怕的人——畏惧的心情——胆量——使人壮胆的事物——使人壮胆的心情
第六章
羞耻的定义——无耻的定义——使人感到羞耻的事物——使人感到羞耻的情况
第七章
慈善的定义——需要——令人感谢的人——非慈善的行动
第八章
怜悯的定义——怜悯的心情——能引起怜悯的事物——恐怖
第九章
愤慨——使人感到愤慨的事物——愤慨的心情
第十章
嫉妒的定义——感到嫉妒的人——使人感到嫉妒的事物
第十一章
羡慕的定义——羡慕的对象
第十二章
年轻人的性格——欲念——乐观——勇敢——心志——交游
第十三章
老年人的性格——多疑——胆怯——自私
第十四章
壮年人的性格——适中
第十五章
高贵出身的人的性格——家族的退化
第十六章
富人的性格——奢侈
第十七章
当权者的性格——认真
第十八章
判断者——通用部目
第十九章
可能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将要发生的事——大事小事
第二十章
例子——历史事实——比喻——寓言
第二十一章
格言的定义——补充语——格言的用处
第二十二章
修辞式推论的方法——证明式修辞式推论——否定式修辞式推论
第二十三章
证明式修辞式推论的二十一个部目——否定式修辞式推论的七个部目(第22―28部目)——最受欢迎的三段论
第二十四章
假冒的修辞式推论的几个部目
第二十五章
反驳——提异议的方式
第二十六章
夸大——缩小
第三卷
第一章
风格——朗读——散文的风格
第二章
风格的美——普通字——本义字——隐喻字——附加词——指小词
第三章
风格的弊病——滥用双字复合名词——滥用生僻字——滥用附加词——滥用隐喻字
第四章
明喻——类比式隐喻
第五章
语言的正确性的五个要求
第六章
使风格具有分量的六个办法
第七章
表现情感的风格——表现性格的风格——风格的适合性
第八章
散文的节奏——派安节奏
第九章
连串句——环形句——对立子句——等长句——相似句
第十章
巧妙的话——隐喻
第十一章
生动性——隐喻——骗局——明喻
第十二章
笔写的文章的风格——论战的演说的风格
第十三章
“提出”——或然式证明——序论——结束语
第十四章
序论
第十五章
消除反感的十二个办法
第十六章
陈述的方式——陈述的速度——表现性格的陈述——表现情感的陈述
第十七章
争论之点——证明——反驳
第十八章
发问的四种好时机——回答的方法——讥笑
第十九章
结束语的四种作用——重述论点
译后记
《喜剧论纲》
译者导言
喜剧论纲

作者简介

《罗念生全集(第3卷)》主要内容包括: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希腊文学翻译家。本全集收入罗念生的译著、相关研究论文及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歌、书信等,共计10卷。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伊索寓言》等著名译著。它是迄今为止收集罗老一生著译最齐全、最完整、也最精当的版本,也是文学爱好者、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者的最佳读本和资料库。《罗念生全集(第3卷)》为第三卷,收录了罗念生悲剧译本。

图书封面


 罗念生全集:第一卷:《诗学》 《修辞学》 《喜剧论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文献给我所崇敬的罗念生先生,为先生仙逝十八周年纪。且以向乱世中致力传承文明薪火的诸前辈致敬。)“诗与哲学之争由来已久……”“……从荷马以来所有的诗人都只是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他东西的影像的摹仿者……”——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本)“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摹仿。”——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本)人类历史上没有一对师徒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般影响这个世界的文明,他们自身的智慧以及两人间的关系都形成了一种不可复制的张力。在对于诗人(这里的诗人是希腊意义上的,以史诗、悲剧、喜剧等诸形式创作的诗人,而不是我们今人头脑中关起门来读的那些诗歌的作者)的态度上,师徒二人依然保持着这种张力,我们几乎不能找到比柏拉图更为苛刻的批评者,而亚里士多德的赞颂几乎是最恰如其分的。问题在于世界上没有比柏拉图更精通用诗来创作的哲学家,而据说西塞罗曾经目睹过的,那些亚里士多德的诗作却不曾流传: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把读者放到了无尽的尴尬之中。与亚里士多德同样,柏拉图在《理想国》让苏格拉底认为诗是摹仿,但将诗贬斥为对影像的摹仿(而非对理念的摹仿),因而并不言说真实;同时由于诗造成了青年道德上的败坏,不利于城邦的教化,更不利于哲学,所以《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声称应当将诗人从城邦中驱除出去。且搁置对这种骇人听闻的宣言进行细致分析的欲望,我们只需记得,柏拉图从来不曾在柏拉图对话中发表过意见,通过别人的口说话正表明了他与所有角色保持着距离。而且不难注意到,苏格拉底给诗的回归开了一个后门儿:允许诗的拥护者用散文陈述理由,说明诗歌“对有秩序的管理和人们的全部生活有益的”。这个任务,亚里士多德通过《诗学》完成了,在这个完成过程中体现出的,正是诗承载教化任务的可能。《理想国》中对诗的指责中认定诗传达的情感是有害的。但亚里士多德则声称悲剧能够“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katharsis)”。katharsis这个术语自文艺复兴以来解释颇多,罗念生先生曾著有《卡塔西斯笺释》一文予以详尽说明,先生以为,katharsis乃是借用医学中“医疗”一语,其涵义在于求情感适度。这种求中道(适度)的思想明显指向伦理学,所有人都确定无疑地追求幸福和优良的生活,而幸福就是伦理品德的完全实现——这种实现是绝对的、不是有条件的。绝对的善则依靠城邦的善与个人的善,前者来自于后者。这使得教化的目标与任务降落在每一个公民头上。人的品性中包含了天赋、习惯和理性三重因素,其中理性占据了核心地位,教化的目标就是培养好的习惯与理性的教导。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也反映现实世界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或或然性)和普遍性,所以诗不是虚假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可能发生的事”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制作,并非由于格律:荷马与恩培多克勒均以格律写作,一为诗人、一为自然哲人,差距非小;而如罗念生先生指出过的那样,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也作为一个诗人看待。诗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诗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不同于历史的真实,但是又因合理性而可能——这一短语所揭示的,恰好是诗艺的核心。诗人正是凭借这种以虚假手段言说真实的技艺,成为“创造者”而非单纯的“模仿者”,从而不同于歌手或者乐师。也因为具有普遍性,“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正因为诗言说具有普遍性的真实,它就可能成为某种教化的承载者,这一点并不因悲剧、喜剧或其他形式有所不同——形式并非诗的核心,希罗多德的著作即使改用韵文也依旧是历史。诗是共同体的一个部分,它们一方面为城邦提供了自我立法的依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社会机制,城邦由此得以将自身搬上舞台。通过这种机制,传统英雄的价值,古代的宗教演出与城邦时代的思想模式在互相对照中得到糅合,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城邦的价值观、政治选择甚至城邦本身。通过对诗的选取,一个城邦的面目在所有人眼中得到展示。公民通过接受诗而加强凝聚力,同时接受教化。同时,由于诗在摹仿现实的行动,尤其这种摹仿往往通过语言与情节的冲突来表现,那么它就与辩证法具有了某种相关性,即经由矛盾的冲突中导向真理的澄明,在这一点上,诗确实具备了哲学意味,并且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选择的可能,这也就是柏拉图使用诗来表现哲学的重要原因。亚里士多德不但为诗进行辩护,指出了这种艺术的教化功能,亦与柏拉图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但这种一致是如此使人难以觉察,当我们在为两位哲人的分歧争论地面红耳赤时,或许他们的灵魂正在那些古老的文本中发笑。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一卷: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佚名<喜剧论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40元。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修辞学》(节译),《诗学》
  •     诗学是必看的。向罗老致敬
  •     不可名状不可名状
  •     其实只是把诗学看完了~
  •     尾注改为脚注会方便很多
  •     只是读了《修辞学》部分。因为对着原文看,发现很多地方没有翻译过来。但是这些东西本来就晦涩难懂,能够翻译出大意,就已经很有益处了。
  •     《诗学》写得多么好,后代的文论家们在亚氏门前颤抖吧!
  •     注意修辞学中对于善的讨论,政治演讲首先要处理的是善的问题
  •     一头雾水~
  •     诗学
  •     只读了第一部分《诗学》,真是字字珠玑啊。后世所有关于文字的创作都没超出《诗学》所讨论的范畴。果然是站在西方文化源头的点评,高屋建瓴
  •     壮年:体力在三十至三十五岁之间发育完成,智力约在四十九岁发育完成。
  •     《诗学》二刷。
  •     语境不同,感觉很难读。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