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811186444
作者:任丽青
页数:218页

章节摘录

  在“十七年”时期,所谓的“工人作者”以及后来成为专业作家的“工人作家”可以分为三种人:产业工人、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描写工业题材的工厂干部或工人文艺活动的组织领导者。  毫无疑问,在“工人作者”队伍中第一种人占大多数。他们主要是钢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业的工人,即所谓血统工人,如胡万春、唐克新、费礼文、张英、居有松、李根宝、郑成义、毛炳甫、周嘉俊、谢其规、胡宝华、孙顺兴、俞志辉、丁承羽和徐俊杰。  第二种人比较少,如水手陆俊超、电话服务业工人福庚和仇学宝。不过,把非产业工人也当作工人是有根据的,并不十分勉强。陆定一在1950年撰写的《新中国的教育与文化》一文中指出:“工人是破了产的农民,在乡下不能生存,到城市找工作谋生。所以工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为什么共产党看得起工人?因为马列主义的教导。马列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陆俊超和仇学宝正是这种破了产的农民的后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经盛行过推选所谓“产业工人”或“血统工人”出任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做法,中国共产党也受到这种做法的影响。1928年6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六大”一次会议就选举了向忠发担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主席,因为向忠发在武汉做过水手和码头工人。陆俊超也是把自己看作工人的,他在中篇小说《九级风暴》中写道,曾经参加1922年香港海员工会罢工活动的老水手李阿海对青年海员刘虎说:“我们工人阶级不是生下来就会战斗的,那些远洋水手兄弟,在支持我们的斗争中,他们会更加认清谁是敌人,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己。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在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提出,要建立一支工人阶级的文艺大军。这支文艺大军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努力与工农兵结合、刻苦改造世界观的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另一个部分就是工农兵文艺工作者,而又以后一个部分为主、为重。虽然在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爆发的“十七年”中,全国范围内这样一支令人鼓舞的文艺大军并未真正形成,但是在包括上海在内的某些地区,确实出现了较为广泛的工人文学创作的群众性活动。把在这样的群众性创作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者称之为工人阶级的文艺新军也并不为过。笔者在幼年时代虽没有资格在表格上的“出身”一栏里填上“工人”的字样,但是却对工人阶级怀有十万分的敬意,这种敬意至今犹存。所以非常愿意以绵薄之力,对“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文学创作的情况做一些耙梳,尽到一个土生土长的文学工作者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一点责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原因第一节 作为政治概念的“工人作者”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对创作主体的要求第三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经济原因第四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政治原因一、工人阶级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二、强有力的保障制度(一)文学部门的培养机制(二)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教育、支持机制第五节 工人作者的个人努力第二章 上海工人阶级文学创作的特点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意识一、劳动最快乐二、集体主义最崇高三、技术民主的主人翁意识四、技术倾向上的革新与革命五、劳动的景致最美丽第二节 明暗交织的城市描写一、“阿拉”是上海的工人阶级二、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三、上海是工业化的大城市四、难以割舍的方言情结五、若即若离的市民趣味第三节 罩在时代天空下的文学第三章 工人小说家论第一节 胡万春论一、亲情的依恋二、“钢铁圣手”三、靠山和指路明灯四、“接班”第二节 费礼文论一、翻身的幸福二、建设的速度三、境界的魅力第三节 唐克新论一、可爱的女工二、平凡的英雄三、中间状态的干部第四节 陆俊超论一、海洋风光和海外风情二、英雄行为和硬汉性格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结语附录一:陆俊超访谈录(2006年2月17日)附录二:费礼文访谈录(2006年2月20日)附录三:唐克新访谈录(2006年3月2日)

作者简介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暨工人小说家论》内容包括:“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原因、作为政治概念的“工人作者”、无产阶级文学对创作主体的要求、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经济原因、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政治原因、工人阶级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强有力的保障制度、文学部门的培养机制、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教育、支持机制、工人作者的个人努力、上海工人阶级文学创作的特点……

图书封面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