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
ISBN:9787532133635
作者:马瑞芳
页数:414页

章节摘录

  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到位的话:《红楼梦》好玩;留学生说:宝玉黛玉何不卷包而逃?娶妻当如王熙凤;外文译者说:《红楼梦》是欧洲文化从来没达到的高峰;蒋和森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红楼梦》是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闺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按一个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红学是没有学科界限的全民学问  孔夫子说“有教无类”,我发现红学研究有个现象叫“研红无类”,研究《红楼梦》没学科界限,没准入标准,只要喜欢,谁都可以研究。“研红无类”也可以把“研究”的“研”换成“言”,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说红楼。我参加国际红学会觉得跟参加其他学术研讨会不一样,像参加万国博览会,有些大红学家根本不是文学院的,他们的本行五花八门。第一届国际红学会发起人周策纵教授是美国政治学博士;中国台湾《红楼梦》版本名家刘广定教授是美国化学博士;大陆《红楼梦》版本名家杜春耕教授是得过国家发明奖的化学家。2007年我在《文史知识》开专栏,从八个方面讲红楼对聊斋的承传,但首先提出《红楼梦》承传《聊斋志异》文学传统的不是我,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家赵冈教授。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红学界可以听到很多天方夜谭。比如曹雪芹是十八世纪中国的007,他跟他的“邦德女郎”一起刺杀了雍正皇帝。听到这样的话,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因为,类似的话一百年前就有,一百年后还会有。在红学界又可以不经意间听到特别有价值的观点。二十年前在哈尔滨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红学会,我就听到纽约来的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到胡适至今没公开发表的言论。唐先生说:胡适之不做国民党的官,跑到美国没架子了,经常跟晚辈吹牛。胡适说:《红楼梦》不是好小说,没有主题。唐德刚问:没有主题你为什么还研究《红楼梦》?胡适说:“好玩啊!”  胡适是新红学鼻祖,我认为“好玩”两个字,在他所有红学观点里,最重要、最精辟、最到位。《红楼梦》为什么好玩?因为有趣。《红楼梦》充满了情趣、谐趣,还有一般小说没有的雅趣。《红楼梦》是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是一部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最终《红楼梦》还是最好的小说,怎么看怎么有趣的小说。毛主席让叱咤风云的大将许世友看《红楼梦》;梁思成规定清华建筑系学生必须读《红楼梦》……  为什么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工农商学,都爱《红楼梦》?就是因为《红楼梦》一等一的有趣,登峰造极的好玩。  有时候我们讲《红楼梦》也遇到特别好玩的事。   宝玉黛玉像一对金凤凰在蓝天飞翔  1990年我到北京大学看望吴组缃先生,他刚带完一个捷克留学生。怎么带?留学生看《红楼梦》,每周一个下午吴先生答疑。这学生真走运,中国红学会第一任会长吴组缃给讲《红楼梦》!吴先生还是现代著名小说家。中国那么多教授讲《红楼梦》,有哪位敢叫板,说我跟吴先生有一拼?打死也没人敢说这话。这个留学生听吴先生讲一年《红楼梦》,要回国了,向吴先生告别。说:《红楼梦》很多问题我都弄明白了,只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  “哦。什么问题?”  “大观园那么多珍宝,贾宝玉、林黛玉为什么不卷包而逃哇?”  吴先生对我摇头叹气:“马瑞芳啊,听了这个问题,我知道,这一年《红楼梦》白教了。”  我安慰吴先生说:“留学生什么问题不提啊?您知道我教的留学生提什么问题?”  我也一对一给日本学生讲《红楼梦》,讲到“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留学生说:“老师,您总说宝黛爱情是大悲剧,它算什么悲剧呀?贾宝玉和林黛玉不是已经都上床了?”  这可是两百年《红楼梦》研究石破天惊的大发现!  我用了一个小时给日本学生解释,为什么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脸对脸地躺在林黛玉的床上情意绵绵地说话,贾宝玉甚至嗅到林黛玉身上的香气,但是他们就是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有现代人所谓的“上床”!  为什么外斟留学生会对《红楼梦)有这么离奇的问题々归根到底是他们对宝黛爱情是怎么回事没弄明白。而要弄明白宝黛爱情首先得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传统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打破传统,首先是写出从未有过的崭新人物。贾宝玉不是因为不长进被他爹胖揍一顿吗?贾政训斥他:你有什么不足,整天唉声叹气?贾宝玉的父亲很不理解他,你生活无忧无虑,住的是雕梁画栋,吃的是金珠玉粒,穿的是绫罗绸缎,在家有美女环绕,出门有宝马香车。你应该很知足才对,你为什么还在唉声叹气?贾宝玉为什么不满呢?为什么唉声Ⅱ卫气呢?因为贾宝玉的思想是跟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千。比如说,封建社会讲男尊女卑,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封建社会要求读书做官,贾宝玉把追求为官做宰说成国贼禄鬼,把封建时代最高的道德“文死谏武死战”贬得一文不值。贾宝玉周围的人都说他不肖,无能,薛宝钗说他“无事忙”,“富贵闲人”,只有林黛玉理解贾宝玉。林黛玉从来不劝贾宝玉读书做官,立身扬名。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都喜欢《西厢记》,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恰好不是张生、崔莺莺式的一见钟情——因为外貌吸引产生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人格、追求上的知己之恋,两个人都是封建叛逆者,两个人思想相同,趣味相投,是叛逆之恋,知已之恋。我看宝黛恋爱就觉得好像看两只美丽的凤凰比翼飞翔。贾宝玉跟贾府的爷们儿比,跟那两个哥哥,贾珍和贾琏相比,贾宝玉不就是鸦鹊窝飞出金凤凰?林黛玉更是真正的凤凰,她体现了清洁的精神,高贵的灵魂。真是非梧桐不栖,非澧泉不饮,非竹实不餐。林黛玉的生活才叫“诗意的栖居”,她住在“有凤来仪”的潇湘馆,她写《葬花吟》、《桃花行》、《柳絮词》,林黛玉冰雪聪明,我们说她有花的体魄,诗的灵魂。古代真实的女诗人有几个比曹雪芹虚构的女诗人影响大?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美学最美好的东西。这样一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怎么可能像三流小说的女主角跟上个小白脸儿“卷包而逃”?   外国青年政要娶没娶到“王熙凤”?  有时候,留学生也对我们有启发。1980年我给留学生讲《红楼梦》,讲到王熙凤,写了四个字:“蛇蝎美人”。瑞典留学生傅瑞东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王熙凤很有能力,我如果娶妻子,就娶王熙凤这样的。”傅瑞东娶没娶到现代王熙凤?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离开中国不久就做瑞典王国驻香港总领事,后来在珀尔梅首相手下做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样一位有从政能力的欧洲青年为什么喜欢王熙凤?因为就像小品里边说的:王熙凤你太有才啦。王熙凤也是《红楼梦》里的凤凰,冰山上的雌凤。秦可卿死了,宁国府乱成一锅粥,王熙凤几天时间,治理得井井有条。贾府那些爷们儿,贾珍、贾琏,他们知道什么?就知道寻花问柳。贾府只有王熙凤称得上是思想家和实干家。看看世界大文豪的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个像王熙凤这样既不是爱情女主角,却这么风光?巴尔扎克的《贝姨》有点儿像,但是也没法跟王熙凤比。最妙的是王熙凤不识字,但她身上的文化含量特别高,真是嬉笑怒骂都是妙文章,举手投足全是大智慧。大观园的才女们在一起联诗,王熙凤给起个头“一夜北风紧”,那么有气势。看王熙风跟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周旋,那才叫长袖善舞,那才叫左右逢源,那才叫游刃有余。贾母被想霸占鸳鸯的贾赦气得七窍冒烟,王熙凤几句话说得眉开眼笑,再故意输几个小钱给老太太,输得亲切自然,妙趣横生。我给日本留学生讲到这一段,日本学生说:这很正常,我们日本人打麻将,下属也得学王熙凤,故意输钱给上司。王熙凤都有国际影响了。如果外交部办大使夫人学习班,如果浦东办公关经理培训班,都应该开一门“王熙凤研究”。专门学学王熙凤的外交手段,学学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学学王熙凤怎么样说着,笑着,玩着,闹着,嘻嘻哈哈,叽叽喳喳,把非常棘手的事一件一件都给它摆平了。   曹雪芹PK莎士比亚?  我曾经和《红楼梦》外文译者或者评论家交流,比如说,法国的安德烈·莱维,德国的爱娃·穆勒,日本的伊藤漱平,俄罗斯的李福清。他们说起《红楼梦》都如数家珍。六年前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把罗马尼亚文译者请到宾馆。她叫杨玲,中国名字,金发碧眼。我问她:你怎么翻译《红楼梦》?她说1955年在北京大学留学开始翻译,指导教师是吴组缃和王力。吴先生不要说了,中国红学会第一任会长;王力先生,汉语权威,他写过两本现代汉语语法的书,绝大多数例子用《红楼梦》。用一部书讲中国语法,可见《红楼梦》语言多丰富。我只能用个最通俗的词形容:《红楼梦》真牛!  我问杨玲,你为什么翻译《红楼梦》?她一句话,我热泪盈眶。她说:《红楼梦》是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峰。说得太好了!欧洲文化的高峰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三十多部戏剧创造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一部没写完的小说,也创造四百多个人物。有几十个人物鲜活得好像可以从纸上走下来,站到“解放周末”的大讲堂上。  我跟杨玲边吃边聊,吉卜赛人在一边弹琴。沾了《红楼梦》的光,我也“钟鸣鼎食”了一回。我们到罗马尼亚,东道主太热情,一天吃六七个小时饭,家里人打电话问:你在罗马尼亚待十来天干啥?我说:“特来吃饭。”特来吃饭能吃什么?文化部长请客,两菜一汤。老外到中国参加红学会,我们请他们吃什么?我们请他们吃淮扬菜,请他们吃红楼宴。红木餐桌前一坐,红楼梦乐曲一放,装扮成袭人、晴雯、紫鹃、鸳鸯的服务员上菜啦,上来一道,最小巧的鸡下的最小巧的蛋,一两银子一个,必须用筷子夹,夹着夹着“哧溜”掉地上了,这叫“姥姥鸽蛋”;再上来一道,大上海的大闸蟹,我对外国朋友介绍:这就是藕香榭螃蟹的后代,蟹黄满满的,当年平儿曾经抹了王熙凤一脸;再上来一道,雪白的鸡蛋清围一圈儿鲜嫩的牛肉片儿,叫“雪里红梅”,贾宝玉找妙玉要的。外国人进了红楼餐厅,眼花缭乱,找不着北了。  不要说荣国府大菜,红楼早点就把外国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曾经在扬州的西园宾馆跟一位英国女学者一起吃红楼早点。她模样儿像撒切尔夫人,名字也叫“玛格丽特”。她在大会上宣读一篇论文,题目是《贾母和王阳明》。贾母到底看过没看过王阳明的书?我这个中国人都没研究出来,可是英国女士研究出来了,她认为贾母的处世为人深受王阳明的影响。我们一起吃红楼早点,先上来八道粥,野鸭粥,桂圆粥;再上八种小吃:枣泥馅的山药糕,东府的豆腐皮包子;再上八个果碟。这已经是简化,贾宝玉在怡红院过生日,果碟上四十个,再上八种茶。玛格丽特吃了两三种就不吃了。我说:这么多早点,《红楼梦》哪个人物吃得下?林黛玉肯定不行,贾宝玉也不行,大概只有一个人行,焦大。  不要小看焦大这个人物,曹雪芹用几百字就把焦大写得活灵活现。鲁迅先生称焦大是“贾府的屈原”。  我写过三部长篇小说,其中《蓝眼睛黑眼睛》还得过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为了写小说,我研究过外国小说和外国小说理论。英国小说理论家佛斯特对小说和人生的关系说过很精彩的话,他说,小说无非写人生五大事件:出生、饮食、睡眠、爱情、死亡。这五件事,不是某个人一生中的五件事,而是全人类都有的五件事。我看《红楼梦》这五件大事写得太好了。当然《红楼梦》不仅仅写这五件事,它写了很多有关中国风俗的事,比如说,诗友联诗,品茶观花,祭祀祭祖,节日聚会,甚至于女儿走娘家(元妃省亲),老子打儿子(宝玉挨打),都写得极妙。就说写饮食,《红楼梦》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写怡红夜宴,这是写吃吗?是,但是吃出了性格,吃出了命运,吃出了优雅的中华文化。你就是把俄罗斯三大长篇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十几部长篇小说,比如说《罪与罚》、《贵族之家》、《战争与和平》,所有饮食描写加到一块,也没《红楼梦》多,没《红楼梦》精彩。为什么?因为存在决定意识,煎牛排、罗宋汤的俄国大菜怎么比得了满汉全席?  红学是显学还是闲学?  《红楼梦》可说是部红宝书。当年毛主席参加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军事之外的书都精简了,只留了一本文学的书,就是《红楼梦》。毛主席也是位影响很大的红学家。毛主席说《红楼梦》可以当清朝的历史读,毛主席说,第四回是《红楼梦》总纲。“文革”时叫“最高指示”,现在仍然是重要的一家之言。如果不是毛主席喜爱,毛主席提倡读《红楼梦》,红学能成当代声名显赫的显学?  也有人说,研究《红楼梦》是闲学,是休闲的学问。这话也有点意思。1992年我到扬州参加国际红学会,从美国卫斯理大学来了位女士做报告,卫斯理大学是宋庆龄等宋氏三姐妹的母校。这位美国女士的报告探讨:晴雯跟怡红院其他、丫鬟在一起抓子儿,抓的是什么?布包里包的是羊拐骨还是小石头子或绿豆、红豆?她讲了之后,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发言跟她讨论。我后来坐火车回济南,在车厢里遇到一个领导干部,他问,你们开会讨论什么啦?我说讨论什么什么啦。领导干部说:晴雯抓子儿和国计民生有什么相关?你们这些红学家纯粹吃饱了撑的!其实,这种似乎吃饱了撑的研究常常是大人物来做。比如说,沈从文建国后基本没写过文学方面的文章,却写了一篇,跟其他大红学家辩论:妙玉请林黛玉薛宝钗喝茶用的茶具,沈从文先生认为是古代的葫芦器。郭沫若也写篇文章参与红学讨论: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诅咒,他们到底是得了什么病?郭沫若根据他的医学知识判断,他们得的是:斑疹伤寒!所以,红学界有趣的现象之一,就是大专家专门讨论小问题。

内容概要

马瑞芳,红学家、聊斋学家、散文家、小说家。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主要文学作品: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煎饼花儿》等;学术专著《马瑞芳重校点评<聊斋志异>》、《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聊斋人物论》、《幽冥人生》、《马瑞芳说聊斋》、《谈鬼说狐第一书》、《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等。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首届全国女性文学奖、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2005 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

书籍目录

1.“好玩”的巅峰之作《红楼梦》2.《红楼梦》和《石头记》3.《红楼梦》的真和假4.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三世情缘5.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6.绛珠仙子降临贾府7.神瑛绛珠初聚首8.识金锁和认通灵9.秦可卿是风月人物——秦可卿之死(一)10.托梦王熙凤——秦可卿之死(二)11.豪门大丧的气概排场——秦可卿之死(三)1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之死(四)13.空排场和真情感——元妃省亲(一)14.贾元春点戏——元妃省亲(二)15.美轮美奂大观园——元妃省亲(三)16.宝黛爱情的萌芽17.宝黛爱情的明朗阶段18.宝黛心灵过招——共读西厢(上)19.黛玉情感波澜——共读西厢(中)20.宝黛深情绵绵——共读西厢(下)21.黛玉葬花22.红麝香串事件23.清虚观打醮24.不是冤家不聚头25.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黛爱情的成熟阶段26.错中错老子打儿子——宝玉挨打(一)27.情中情因情感妹妹——宝玉挨打(二)28.薛宝钗的神圣同盟29.大观园诗会30.智能刘姥姥——刘姥姥进大观园(一)31.两宴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二)32.栊翠庵品茶——刘姥姥进大观园(三)33.贾府的结局——刘姥姥进大观园(四)34.黛钗交好和宝黛深情35.探春理家36.紫鹃试宝玉37.大观园的狂欢节38.尤二姐之死39.查抄大观园40.晴雯之死

编辑推荐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我不是按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作者简介

我不是按一个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红楼梦》这么令人愿意琢磨,因为它是一部盖世奇书。
《红楼梦》这么令人乐意琢磨,因为它写出了绝世之恋。
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宝黛这样“缘定三生”的大爱神话?
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绛珠仙子“尘世还泪”的挚爱真情?
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不是“三角恋”却趣于三角恋、深于三角恋的聪慧者心灵“捉对儿厮杀”?
世界上哪位小说家能把一场优美甜蜜的恋爱跟一座封建家庭大厦“忽喇喇”倾倒的过程如此微妙、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上哪位小说家能把一个寻常爱情故事跟文化、伦理、甚至于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如此诗情画意、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
只有《红楼梦》。
《红楼梦》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是最妙的是宝黛之间:
爱到深处永不说“爱”;
情到浓时从不言“情”。
天才小说家曹雪芹如何打造出这震古铄今、跨越国界的爱情魔方?让我们从各种角度转动,试解其中味。

图书封面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是我无意中在图书馆发现的,原本是想借蒋勋的那本《梦红楼》。而马瑞芳这个名字,也是在借书得前一个星期,在这个图书馆她来做一期讲座,叫“从红楼梦到金瓶梅”。她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先,章回小说体也是金瓶梅首创的。经典就是经过时间洗刷出来,依然被世人认可,依然这么不同年代的人爱不惜手。这就是经典。这本说分了三部分来讲,一情缘,二命运,三小品。第一部分说,人与人 之前的情,前世情,现世情,唯独没写来世情。也许,曹雪芹最后的28回就是写来世情吧,这是我的猜测。第二部分说,每个人物都已在原著的前端点明人物本身的宿命。秦可卿报梦给王熙凤,让她找好后路,树倒了也有个乘凉的地方。马瑞芳在这里都是写比较大的事件,比如尤二姐之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探春理家、晴雯之死。且看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里看到很多物件,”木瓜“、”镜“、”画“等,也是有来历的。第三部分说,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有深意或者幽默好玩的事件。那当然也就是说"刘姥姥三进贾府“,求救,还礼,仗义救难。文章里写到”《红楼梦》的奥妙就在于,任何事情都不像书中人所期望的那么简单,也不像读者看到的表面现象那么明确。“这句写的真好。
  •     非常喜欢看关于红楼梦的评论,不论网上的只言片语,还是书中的长篇大论。也陆续看过一些或流行或学术的评论。想把红读出新意,找出新内容,真的不容易。昨天,不经意在图书馆书架里翻到马瑞芳教授的书:趣话红楼梦。本未抱多少希望,不料却新颖通俗得很。急急捧回家,如获至宝。好书总让人想一气读完,又舍不得一气读完。犹如美酒佳肴,慢慢地、一口一口地享用。虽然喜欢,却不常读原著。因为红是一本太有魅力,以至魔力的书。稍微一看,就很容易沉到书中的意境里,心情就莫名地若有所思、闷闷不乐了。而且,小说里主人公的悲苦总亘古不变地存在着,看一次不免为之感伤,索性少看。但每当手头缺书的寂寞日子,有些书是让人一想再想,愿意一读再读的。比如红,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后者也是我的枕边书之一,从初中时开始看,之后翻过很多次。那玉树琼枝、冰清玉洁的世界,让人神往。马先生无疑是宝黛的知音,将钗、袭等痛批不止,不像有的人,各打五十大板,不说句痛快话。过去深恶宝钗、袭人,现在想想,宝钗也有她的可怜可谅之处,不像从前那样反感了。但对于后者,始终没有好感。晴雯、鸳鸯是奴才中的异数,令人称奇赞叹。马先生说,晴雯再加上大家闺秀的修养,和广博的学识,俨然是黛玉了。但晴雯并不是黛玉,她只能在小说里远远被欣赏,现实中恐怕很难相处,只能敬而远之。而且,有些美丽注定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比如黛玉的泪尽而亡,不然,谁能想象她做了宝二奶奶的情景呢?而晴雯的将来会如何呢?如果不早逝,她恐怕会是第二个赵姨娘。红楼梦里的主次要人物,很少有脸谱化的。而作者对赵姨娘,却是只写了其卑微阴损的一面,不提半个好字。其实,也许是书作者对赵姨娘有很深的看法,不愿意写她的好处。赵姨娘年轻时,想来也是聪明伶俐,貌美如花,抓尖要强的。书里只写了赵母子俩对“主子”的算计,其实主子阶层对他们尊严、人性、权利的压迫,也是不容置疑的。总之,晴雯不死会怎样?将来会变成赵姨娘一样。既然如此,还是让所有美丽定格在青春芳华吧。红这样一部奇书,偏偏少了三分之一的文稿,成了文坛的维纳斯。书里是白茫茫大地的悲剧,书外又有这样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不过,是找到原稿,还是保存永久的缺憾?我还是会带着遗憾地选择后者。这样,才有这常讲常新,遗韵袅袅的红楼梦。红楼梦里有血腥污秽,但和其取法甚多的金瓶梅相比,却依然是冰清玉洁的小儿女世界。每个人只要愿意,尽可以到那真与美的诗意世界栖息片刻。世间有红不寂寞。拥有红这本巨作,是我们的幸运。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关于红楼梦的书,快递给力,
  •     不觉得特别好,百家讲坛的水平而已。新颖的观点不多。
  •     我看过的关于解说红楼的书中这一本很棒,值得收藏一看再看!
  •     大概习惯了百家讲坛介绍的红楼梦研究,马瑞芳老师这本书感觉有点浅,像普及本。
  •     帮助了对红楼梦的理解,却仍然觉得有点冗长,好厚一本导读
  •     啰嗦
  •     怎么前后矛盾
  •     因为深深喜欢赞同马瑞芳教授关于红楼的观点。
  •     我读的是《马瑞芳说红楼》豆瓣里一直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书,才发现这本是今年2014年7月份上版的。
  •     记得大学里修过红楼梦精读,走马观花看了一遍红楼梦,考试写了一篇五千字的红楼梦改写小说,其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比如,大家都喜欢史湘云,我却连史湘云什么性格都云里雾里。这本书带给我对红楼梦更深的理解,才体会到原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有其所以然的。只是这本书如此明显的扬黛玉,抑宝钗,扬晴雯,抑袭人,是否是对人物客观的评价,还是带着个人感情倾向呢,有机会,要再看看其他的红学书。当然,前提是有趣的。
  •     说不上有多少新意,多是红学界的一些老调重弹,似乎对薛宝钗的评价有失偏颇,正如多年前的我看薛宝钗哪哪都不好,但是如果不能看出她的悲哀她的悲剧,到底是到不了曹翁的慈悲心。比起刘心武之流,马瑞芳的趣话好歹还是正常的。值得称道的是她对宝黛间爱情从萌芽到确定,尤其是黛玉的心理分析得很不错:因为爱你,所以才不讲理。恋爱中的小儿女情态不过如此呀,这是懂得。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     这本可看作林黛玉的成长史和宝黛爱情的论证,我又几次哭,红楼梦永远都能让我为之一哭,为千千万万的人物,共同的大命运,落了个白茫茫真干净!
  •     分析得很到位,解读得很有意思~
  •     因为十分喜欢黛玉啊 所以对于作者认为贾母凤姐是宝黛重视拥护者这个观点很乐意接受 哈哈
  •     红学解读,有时间看看。
  •     很无趣=L=
  •     无语
  •     小细节小情趣
  •     37.6万字、厚厚一本,但是对于红楼梦及其解读有所了解的人,本书很易读,读起来也很愉快。按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发展顺序,马瑞芳对主要情节和人物表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提到其他红学家的观点,算是靠谱解读的大串连,与刘心武的天马行空有很大的区别,与蒋勋细说红楼梦有些相似。马瑞芳的语言比较亲切,而且频频引用红楼梦的原文,令我不禁回想起阅读时的投入与快乐。推荐给喜爱红楼梦的朋友,值得一看。
  •     初中的时候看这些书看得快魔怔,做梦都是书里的情节。喜欢马瑞芳,平和而生动,有趣而犀利。
  •     很好的评价
  •     很趣味的一本书
  •     秦可卿之死一节写得颇为有趣···
  •     虽然没有读过红楼梦,但是通过这本《趣话红楼梦》,对于红楼梦的一些人一些事总算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还没有细品《红楼梦》,已经觉得这是一本旷世奇书。了解越深,对它越发的惊叹,世间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能有几个?但是一本成功的书籍的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没有对生活与现实的看透,很难写出这样一本书。
  •     很多解读都很有意思。按故事的发展来解读的,读完像是又看了一遍原著。不行,要马上再看一遍原著过过瘾!
  •     推荐,没有钻牛角尖,生动有趣的红学研究
  •     对宝钗评论有失偏颇。
  •     很迷
  •     薛宝钗都被扫射成筛子了。。
  •     虽说是趣话,但绝非泛泛而谈。马老师认为宝黛爱情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绝世之恋,把他们的前世今生分析得非常透彻且有说服力。
  •     有实体书
  •     没办法,迷红楼,就看了
  •     好久没有过这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状态了,这绝对是我看过最好的入门级红学书。非同于其他红学评论按人物展开分析,枯燥又沉溺于细枝末节(考据学版),而是易懂为上,按小说内容顺序展开,语言明晰流畅,不卖弄辞藻、故犯矫情。书名“趣话”,所言非虚!想不到说聊斋的马瑞芳对红楼研究得也这么详尽!
  •     第一本关于红学的东西,算是入门。那时候是初中。
  •     大四重看紅樓夢,一本讓我覺得捨不得讀完的紅樓評說
  •     各家解红楼,都是太多主观成分,但不喜欢这样爱扣帽子的解说,尤其是对此书过分的吹捧,受不了。还有就是对秦可卿薛宝钗的解说,实在是差强人意,过分了。
  •     世间有红不孤独。
  •     慢慢慢慢地看 看完了
  •     我很喜欢林妹妹,也觉得这本书中某些推断言之成理,但还是觉得对于宝钗的批判太过了,姑且认做一家之言。
  •     蛮有趣的
  •     个人更喜欢马瑞芳说红楼,对背后猜不透的历史倒不是特别感兴趣。趣话最后引了张爱玲的话: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2017第四本
  •     不记得有没有看完这本书 好像是看完了
  •     于是不愿走的你,告别已不见的我
  •     可看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个人感觉比刘XX靠谱多了。
  •     果然趣话
  •     伟大的作品同样需要伟大的读者 你有一双怎样的眼睛就看到怎样的人物 宝钗姐姐可不是这位#红学家#所言的「扑蝶陷害黛玉」如此“可怕老辣” 带着单纯个人主观而忽略整体文本解读还要著书立说 误导读者 令人心生讨厌。
  •     挺棒的一本书,其实我是补好几年前的书。。。哈哈
  •     还可以吧
  •     红楼梦背后的故事。。。任何观点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就是好的,何况还是很有趣的呢。
  •     马瑞芳女士的这本书很好,首先来自讲演,语言通俗,逻辑通顺。其次从女性视角出发,并综合学界的观点和成果,兼收并蓄,能够做到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很了不起。 从宝黛爱情出发解读作品,也是老路。老调重弹能够动听,也不容易。
  •     很通俗的一本书,解读之下,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可爱~中学时代买回家,至今读了好多遍,依然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