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随笔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伊利亚随笔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32757022
作者:[英] 查尔斯·兰姆
页数:33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是一个患忧郁症的小孩子,刚进校门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穿上蓝色校服的头一天偏偏就看见一个戴脚镣的小男孩!那时,我年龄尚幼,刚刚过了七岁,像这样的事仅仅在书里念过,,在梦里见过。人家说:这孩子犯了逃跑之罪,对初犯就是这样惩罚。不久,别人又带我这个新生去参观地牢。那是像疯人院似的一间一问小小的、方方的单人号房,里边铺着草,有一条毯子(后来,大概换成垫子),仅能让一个小男孩平着身子躺下;一线微光从牢房顶的一个小洞口斜射下来,勉强可供看书之用。可怜的小孩子就被整天单独锁在这里边,不准见人,只有门房每天给他送面包和水——但不得跟他讲话一,工役一个礼拜来两回,叫他出去接受定期的责打;即使挨打,小孩子也是高兴的,因为那总可以让他暂时脱离那不得见人的所在—一旦一到晚上,就又把他关进这听不见任何声音的地方,让他那脆弱的神经去经受他那小小年纪还难免的迷信所带给他的种种恐际。——这就是对于第二次犯罪的刑罚。那么,看官,你想不想知道:如果再进一步,会对他如何处置吗? 对于第三次犯罪的学生,如果开除已无可挽回,就要给他换上一套古陉可怕的装束,再把他带到一个好像宗教判决仪式那样森严的大会E——这时,不久以前他还穿在身上的“浅蓝色的衣装”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了,只见他穿着一件仿佛往昔伦敦的点灯夫爱穿的那种短袄,戴的小帽也相仿。这样褫夺常服的效果正符合它那精心设计者的预期。这个小孩面孔苍白,露出惊恐的神色,好像落入但丁写过的恶鬼的手中。这样化了妆,他被带进大厅(亦即老兰最欣赏的那座华贵的礼堂),在那里等待着他的,有他的全体同学~以后他再也不能跟他们一同上课、一耐游戏;还有总管一他再最后看一眼他那威风凛凛的样子;行刑的差役也在,为此事他特意穿上了官服;此外,还有两位,可说是灾难的化身,因为不到采取这种最后手段的场合,他们是不露面的。这就是校董,不知是专门挑选出来或是根据什么特殊规定,凡是这种“最高惩罚”,都由他们主持一他们之所以出面,并非意在从轻发落(至少我们是这样理解的),而是要监督着把鞭刑执行到最大极限。我还记得,有一回,班贝尔·加斯孔老头和彼得·奥伯特主持这种仪式,那个准备动手的差役脸色煞白,他们命令给他端来一杯白兰地,让他喝了壮壮胆子。那鞭刑是古罗马式的:时间既久,派头又大。一个执法小吏还陪同罪犯绕大厅整整走完一圈儿。经历了上述这可憎的一切,我们全都吓晕了,哪里还敢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下被打的人在肉体上究竟遭受多大的痛苦。自然,公布的报告说:该生背部肿起多处,呈青黑色,云云。鞭刑之后,他穿着这身“悔罪服”,被亲友接走一如果他还有亲友的话(不过,像他这样的小瘪三照例是无亲无友的),否则,就交给他那个教区的官员——为了加强现场效果,这官员就站在大厅门外指定的位置上。

前言

介绍兰姆,不能不先谈一谈英国随笔的发展,而谈到英国随笔,又离不开法国的著名散文作家蒙田92),他那以“我写我自己”为主导思想的《随笔》一书是近代欧洲随笔散文发展的奠基石。英国的随笔写作即以此书的最初英译本(出版于1603年)为其滥觞。此后三四百年,随笔在英国不断发展,作者迭出。最初的硕果是培根的五十八篇《随笔》。但培根的随笔是哲理性的,和蒙田那富于个人风趣的笔调不同。到十七世纪,英国出了两部模仿蒙田的作品,那就是考莱的《随笔集》和邓普尔的《杂谈集》。但英国随笔的大发展却是在十八世纪。当时,文人办期刊蔚然成风。例如,大家熟知的笛福,在他六十岁写作《鲁滨孙历险记》之前,早就是办刊物的老手,而且是英国头一份期刊《评论报》的主笔。此外,斯威夫特办过《检察者》,斯梯尔和阿狄生办过《闲话报》和《旁观者》12;1714),约翰逊博士办过《漫游者》,后来哥尔斯密也办过短期的小刊物《蜜蜂》。由于时代的风气、刊物的需要,随笔得到广泛的应用,作家用它来立论、抒情、写人、叙事,还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个性因素贯穿进去,将随笔开拓成为一种非常灵活、非常吸引读者的文学体裁。到了十九世纪,随笔散文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随笔作家,如兰姆、赫兹利特、德·昆西和利·亨特等。英国随笔在十九世纪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题材扩展到了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作者的个陛色彩也更为浓厚,名篇佳作甚多,其流风余绪一直影响到二十世纪。从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英国随笔还又经历了一段相当繁荣的时期。    这算是英国随笔散文发展的一个非常粗略丽轮廓。    ……    兰姆的作品,一向被认为难译。在前人翻译研究的基础上,我尽了自己的努力,拿出这么一组译稿,只能算是一种尝试。译文和这篇序言的谬误之处,尚盼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指教。    对于兰姆的翻译工作,前后多承《世界文学》编辑部英美组诸同志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谢大光同志的热诚支持鼓励;资料准备、抄写复印等等繁重工作,则全部由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二室储国蕾同志承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刘炳善    1986年5月22日完稿于上海客居

内容概要

查爾斯·蘭姆是英國作家。
其父是法院裡的清潔工。在校时成绩優良,本來打算進入剑桥大学深造,因口吃未能通過大學先修班之考試,15歲即綴學工作。初入南海公司(South Sea House),17歲入東印度茶葉公司(East India Tea House)任簿记员。查爾斯的哥哥約翰早亡,他和姐姐玛丽合寫儿童文学作品,1806年,蘭姆姐弟開始從莎士比亚戏剧中选擇20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把它们改写成叙事体的散文。查爾斯·蘭姆改寫其中六個悲劇,即《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太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和《奥瑟罗》。其中十四部喜劇均由姐姐瑪麗所改寫,這部書即是後來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姐姐瑪麗因精神上的疾病多次被送進精神病院,1796年9月瑪麗忽然大发作,她用厨房裡的刀子誤殺了親生母親。查爾斯為此照顧姐姐達四十年之久,終生未娶。1825年查爾斯自東印度茶葉公司退休,工作達33年之久。查爾斯的作品都透露出自身痛苦與哀愁,青年時熱戀一少女Ann Simmons, 最後不願拖累她而放棄追求。查爾斯自已也曾精神失常。1834年卒于埃德蒙顿。

书籍目录

兰姆及其《伊利亚随笔》(译序)
南海公司回忆
牛津度假记
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学校
两种人
除夕随想
拜特尔太太谈打牌
愚人节
往年的和如今的教书先生
在麦柯利村头访旧
关于尊重妇女
记往年内殿法学院的主管律师们
饭前的祷告
第一次看戏
梦幻中的孩子们(一段奇想)
海外寄语
扫烟囱的小孩礼赞
关于京城内乞丐减少一事之我见
论烤猪
一个单身汉对于已婚男女言行无状之哀诉
(以上选自《伊利亚随笔》)
故伊利亚君行述
穷亲戚
读书漫谈
马尔盖特海上泛舟记
病体复元
天才并非狂气论
退休者
巴巴拉·斯
友人落水遇救记
三十五年前的报界生涯
古瓷器
酒鬼自白
“家虽不佳仍是家”辩
(以上选自《伊利亚随笔续集》)
附论:查尔斯·兰姆(沃尔特·佩特)

编辑推荐

《伊利亚随笔选》所配的二十多幅插图,出自英国著名画家谢帕德(Ernest H.Shepard)手笔,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伊利亚随笔选》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氖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舂所言:对于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伊利亚随笔选》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

图书封面


 伊利亚随笔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比照兰姆的真实经历与他对自我生活的记录,以“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来形容兰姆的人生精神最合适不过,这是让他免于深陷苦难而精神失常的智慧的生活术!他不躲避人生,也不诅咒人生,也从未丧失希望,他勇敢地朝人生跑去,大声地赞美幸福,欣然地接受苦难,在他的笔下,你全然找不到悲观、颓然的绝望之感,相反,倒充满了旺盛、不屈的强壮生命力。我觉得,也只有能沐人间苦难为春风的伟大精神,才能发掘生命深处最隐秘的甜味,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谛。能有幸阅读兰姆的散文,与他伟大的精神相往来,也是读者的一大幸事。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很喜欢他的书,更喜欢他的坚毅处世之道
  •     文章要慢慢品,这应该不是最好的翻译版本。书的排版制作,一般。封面设计还好吧。
  •     喜欢"梦幻中的孩子们"
  •     从小事出发,兰姆真的是非常非常温柔,而且基调是怀旧的。我昨天看的伍尔夫在精神上也有点问题,读他们写的书,感觉和一般的书不同
  •     我想大家在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要对这本书评价的一直评语是“还没看呢”,所以让我如何评价?我只能说其外观
  •     人类,根据我自己归纳出来的最可靠心理论,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即:借人家东西的人和借给人家东西的人。
  •     很好的随笔!以前只听说过,现在终于买到了!
  •     值得精读,指的反复读
  •     实在是年代不同了
  •     语言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使人很难同作者查尔斯·兰姆(随笔中的笔名:伊利亚)屡遭不幸的一生际遇联系起来。所谓 ”泪和笑只隔一张纸。恐怕只有尝过了泪的深味的人,这才懂得人生的笑的心情“。兰姆真不愧是英国独一无二的幽默作家。读到《病体复元》和《退休者》两篇,真是感同身受。可轮到自己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
  •     还没读,不过包装挺好的,快递很给力
  •     不是一般人能读了的。要有沉静心方可。
  •     我会在最虚伪最浮躁的场合带上它,代表我由衷的抵抗,直到有一天,那种充满力量的淡然成为我的一部分。
  •     一直想看看兰姆的散文。
  •     生活苦痛坎坷之人却常怀乐观积极之心,实为不易。于逆境时,自嘲一番,亦能疏解。
  •     还不错.很漂亮.就是字体有点小
  •     再读 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弄人 要或这些都是借口吧 或者仅仅是当下的无力哀叹 毕竟总不能万事如意吧
  •     读到最后才懂你,难以忘记初次见你。
  •     没有雄心的写作,发掘生活中无穷的诗意
  •     里面有经典插图,兰姆迷不要错过!
  •     没有想象的精彩 感觉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让这本书的魅力打了折扣 毕竟兰姆也以他的文风古朴闻名 单就中译本来说 完全比不上读周作人的散文集
  •     两个版本,我还是选了这个
  •     还没看,董桥在旧日红里提及的,所以买了
  •     书虽然不厚,但内容丰富。不愧是名著,而且翻译也好。好书。
  •     能静下心来看的书
  •     兰姆的生活随笔,真实、简单、让人感动。
  •     写作很随意。兰姆说东印度公司的那些账本才是他的作品,而此书是消遣。
  •     包装精美至极 送人的
  •     书有捆扎印记。上回三本书---毛姆
  •     校对怎么做的
  •     “含泪的笑”,特别喜欢《古瓷》,之前在英国散文精选里看过一次,也是因为它去读兰姆。非常喜欢兰姆。
  •     拜读了刘炳善先生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让我对英国文学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刘先生的散文翻译也很地道,对生词做了注解,对历史典故也予以说明,是英语学习者真极好的学习范本。刘先生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能编写出这样高级的作品,真令人叹服!!!
  •     挺好的,有插图
  •     有股不好闻的味道~
  •     对……我看的是这个……再标一个
  •     止血的灵药
  •     英国人的冷幽默
  •     兰姆的经典之作,任何时候读都是享受。
  •     最令人倾心的是兰姆本人的性格流露,在这几年里都时时给予我安慰
  •     应该收藏的一本名著
  •     是兰姆最棒的散文集了
  •     乏善可陈
  •     典范,兰姆的遭历成了他这荆棘上的曼妙歌唱
  •     随时可以翻阅的书
  •     “我的生活,可以说是在与别人思想的神交中度过的。我情愿让自己淹没在别人的思想之中。除了走路,我便读书,我不会坐在那里空想——自有书本替我去想。”木心郑重推荐兰姆的该文集,说是他的精华所在。
  •     伊利亚散文写得很细腻
  •     以前只晓得看名著,现看了一些散文,收获很大。他是名人对生活的种种高度概括,用他们的睿智进行浓缩,全是精华。
  •     这本由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写的《伊利亚随笔选》还是不错的,是我喜欢的散文风格。
  •     书应该不错,可惜我的道行还没到。。。
  •     名气过大而不副实,属于浪漫主义气质类散文,然选材大多过于日常琐碎,阅半本而弃之,不能与培根、蒙田比肩,遑论梭罗、爱默生之流,更望尘于佩索阿、齐奥朗之辈。。。
  •     在小孩子的心中,夸张想象的种子一直生机勃勃地萌芽、滋长--从日常平凡的事物中引发出不可知、不平凡的东西。那片小小的乐园里充满了光明,而大人们的世界却总在理智和物质的暗夜中折腾不休。
  •     我好像...看的不是很投入的样子诶...
  •     也没觉得好到什么程度,大概是我的层次太低吧
  •     夜莺歌唱时,你能听见两种声音,一个悲戚,一个欢快。兰姆对人生的态度亦是如此,活在社会重压下的小人物,积极的入世精神。
  •     兰姆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