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随笔》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爱默生随笔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32750641
作者:[美] 爱默生
页数:506页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76页

不要因为青年人不能跟你我讲话,就认为他没有能耐。听!在隔壁房间里,他的声音清楚而果断。好像他知道怎样跟他的同龄人谈话。不管他羞怯还是大胆,他会知道怎样使我们长者变得无关紧要。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自助】 - 【自助】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唉,大多数人已经用一块手绢蒙住了自己的眼睛,把自己栓到某一个通用的观点上。这种顺从使他们不仅在几件事上弄虚作假,不仅仅编造几句谎言,而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弄虚作假。时间与空间只不过是眼睛造成的生理颜色,而灵魂却是光明;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白昼,它在哪里消失,哪里就是黑夜;而历史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一种伤人的举动,如果它不仅仅是关于我的存在和形成的一种令人愉快的寓言的话。如果你高尚,我会爱你;如果你不是这样,我不愿意献假殷勤去伤害你,也伤害我自己。除了你自己,什么也不能给你带来安宁;除了原理的胜利,什么也不能给你带来安宁。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87页

人总是胆小怕事、内疚于心的;他再也没有刚强正直的气质了;他不敢说“我认为”、“我就是”,而是一个劲地援引圣贤之言。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Self-Reliance - Self-Reliance


It seems a rule of wisdom never to rely on your memory alone, scarely even in acts of pure memory, but bring the past for judgment into the thousand-eyed present, and live ever in a new day.
If you would be a man, speak what you think to-day in words as hard as cannon balls, and to-morrow speak what to-morrow thinks in hard words again, though it contradict every thing you said to-day.
The voyage of the best ship is a zigzag line of a hundred tacks.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95页 - 論心靈法則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決定著他所擁有的一切。在希望或恐懼中,他會怎樣去做呢?他的力量就蘊藏在自己的心中。他應該知道,沒有任何美好的事物是永恒不變的,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天性中的美好必定會在他身上生長出來。物質財富會像夏天的樹葉一樣瞬息即逝,讓他把它們當做富有的瞬間標誌,散落在一陣風中吧。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153页

能够把永恒挤进一小时,
或者把一小时延展为永恒。
美国往事最后一幕,面条仰面朝着镜头,恍惚间,咧嘴一笑的瞬间,就有这种把永恒挤进一秒钟,把这一秒钟延展为永恒的意味。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也是这个道理,刹那即永恒,永恒即刹那。能传世的电影往往会散发出这样的魅力,引导或启发观者去思考,人生,信仰,灵魂,自然的法则,个人意志之上的永恒之律。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81页

愚蠢的一贯性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受到小政客、小哲学家和小牧师的顶礼膜拜。如果强求一成不变,伟大的灵魂就一事无成。他还是去关心墙上自己的影子算了。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就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说出来,明天再把明天的想法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说出来,尽管它可能跟你今天说的每一件事相矛盾——“啊,那你一定会遭人误解。”——难道遭人误解就那么糟糕吗?毕达哥拉斯被人误解过,苏格拉底、耶稣、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凡是有过血肉之躯的每一个纯洁和智慧的精神莫不如此。要伟大就要遭人误解。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74页 - 自助

心灵的声音尽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是我们认为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们蔑视书本和传统,不是自己想到的东西不说。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认出了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思想:它们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我们的教益不过如此而已。每个人在求知期间,有一天会得出这样一种信念:嫉妒等于无知,模仿无异于自杀,一个人不管好坏,必须把自己看做自己的命运,虽然广阔的宇宙不乏善举,可是若不在自己得到的那块土地上辛苦耕耘,一粒富有营养的粮食也不会自行送上门来。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超灵】【经验】 - 【超灵】【经验】

我们往往身不由己地感觉到:除了从我们自然出生的那一年计算的年龄,还有另外一种青春和老年。每个人放弃那种观照时,总觉得它与其属于人生,不如说属于各个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智能的最微小的活动把我们从时间的限制中解救了出来。
人并不是相信,而是看见:至善就是真,而且它可以在思想中轻而易举地打消一切特殊的游移和恐惧,静待时间明确的启示。
罚则面临着他的心灵,他充溢着一种如此普遍的信赖,它把满怀的希望和人间最稳妥的规划都卷入它的洪流中。
人们呼天抢地,但还没有表现出他们所说的一半悲痛。在喜怒无常的心境中我们在招致灾祸,同时怀着这样一种希望:在这儿我们至少能发现实在,真理的剑锋利刃。但结果表明它只是绘制的一个场景,一个假象。悲伤给我的唯一启迪就是知道了它有多么肤浅。
上帝喜欢每天孤立我们,将过去和未来藏起来不让我们看见。我们总是要四下里寻找,他却彬彬有礼地在我们面前和身后分别拉下一幅穿不透的、最纯的天幕,“你不会有记忆”“你什么希望也没有”。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走入孤独 - 走入孤独

走入孤独,远离书斋,如同远离社会一样重要。纵然无人在我身旁,当我读书或写作时,并非独处一隅。如果一个人渴望独处,就请他注目于星辰吧。那从天界下行的光芒,使人们得以出离可触摸的现世。可以这样说,我们假想,大气之所以透明,就是为了让人们看到天国的灿烂光芒。从普通城市的街道向上看,它们是如此深邃伟岸。假如星辰千年一现,人类关于上帝之城的记忆,必将世代相传,为人们长久地信仰着,珍存着,崇拜着。然而,每一晚,这些美的使者都会降临,以它们无可置疑的微笑,照亮宇宙。
星辰唤醒心中的景仰,即使它们常在,也遥远而不可触摸;而当思想敞开心门,自然景物总会留下熟稔而亲切的印迹。 自然永无恶意可憎的容颜。如同大智慧者不会因穷尽自然的和谐底蕴而失去对她的好奇之心。自然之于智慧的心灵绝非玩具。 花朵,动物,群山,它们折射着智者思维的灵光,如同它们娱乐了他纯真的童年。当我们这样谈论自然时,我们的心灵感觉,清晰独特,诗意盎然。我们在感觉着多面的自然客体和谐完整的映像。正是这映像区分了伐木工手中的圆木与诗人心中的树木。
今晨我看到那令人愉悦的风景,它们无疑是由二十到三十个农场组成。 米勒拥有这片地,洛克有那片,而曼宁是那片树林的主人。 但是他们都不能占有这片风景。只有诗人的双眼可以拥有这地平线,这是他们农场中最可贵的,却无人能凭产权而据为己有。说真话,成年人难得看到自然本身。多数人看不到太阳,至少,他们所见只是浮光略影。阳光只照亮了成人的双眼所见,却照进儿童的眼睛和心灵深处。自然的热爱者,内向和外向的感觉尚能和谐的相应,他尚能在成年时保有婴儿的心灵。与天地的交汇成为必需,就如每日的食物一样。自然当前时,奔腾的喜悦传便他全身,尽管可能他正身处现实的苦境。他是我的造物,抿灭他无关紧要的悲伤,与我同在他应欢悦,自然向他如是说。不仅阳光和夏天带来欢跃,四季的每一时分都奉献出愉悦;自然变化的每一时晨无不如是。 从懊热的午后到漆黑的子夜,四季早晚的嬗变对应并验证着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自然既可是悲剧的,也可以是喜剧的背景。身体康健时,空气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补剂甜酿。越过空旷的公地,停留深雪潭边,注目晨昏曦微光芒,在满布乌云的天空下,并非出于特别的当头好运,我享受了完美无缺的欣喜。我欣喜以至有些胆怯。在树林里也是一样,人们抖落岁月如蛇脱旧皮,无论身处生命的哪一阶段,都会心如孩童。 在森林中,有永恒的青春。
在上帝的庄园里, 气派和圣洁是主宰,四季的庆典准备就绪,客人们居此千年也不会厌倦。在森林里,我们回归理性和信仰,在那里,任何不幸不会降临于我的生命,没有任何屈辱和灾病-请留下我的双眼-是自然无法平复的。站在空旷大地之上,我的头脑沐浴于欢欣大气并升腾于无限空间,一切卑劣的自高自大和自我中心消失无踪。我变成一个透明的眼球,我化为乌有,我却遍览一切;宇宙精神的湍流环绕激荡着我。我成为上帝的一部分,我是他的微粒。密友的名字听起来陌生而无足轻重,兄弟,朋友,主人或仆从,这一切变得细碎而搅扰。我是不受拘束永恒不朽自然之美的情人。与街市和村庄相比,在旷野里,我体味到更亲切更可贵的实在。在静谧的风景里,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平线,我们看到自然美丽有如我们美丽自身和本性。
田野和树林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欢悦,指说着人类和植物的隐密关连。我并非独在而不受关注,植物向我颔首,我向它们点头。风雨中树枝摇动对我是既新鲜又熟稔。它令我惊异又让我安然。它们对于我的影响,就如同我确信自我思维妥贴所为正当时,全身涌起的超越而高尚的感情。
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这欢悦的力量不仅源于自然本身,它存在于人,或者说,存在于自然和人的和谐中。要谨慎节制地享有这种欢悦,这很重要。自然并不总悦人以节日盛装,昨日氤氲芬芳晶亮悦目一如为林仙嬉乐而设的同一景致,今天就可能蒙上悲伤的面纱。自然总是折射着观者的精神状态。对于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他自身散发的焦虑挣扎就涵容着悲伤。当爱友逝去时,人们会对那风景感到些许漠然。当蓝天落幕于社会底层者眼前,它的壮丽也会减色。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23页 - 《演说词》选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自成一统——如果不算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如果不结出每个人天生要结的那种果实,而是被包含在我们所属的党派、部门的总数中,包含在成百人中,成千人中;我们的见解又按地理被预测为不是北派,就是南派,这岂不是天下的奇耻大辱?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51页 - 論愛情

無論有過多麼特別的經歷,都沒有人會忘記曾經光顧心靈的那股力量,因為它們使事物煥然一新,讓人們開始對音樂、詩歌和藝術產生了興致,為大自然的面容增添了亮麗的光彩,使清晨和傍晚更具魅力。在戀愛的時候,有關一個聲音的任何一種語調都會讓人心潮澎湃,有關一個身影的任何一件瑣事都會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記憶的琥珀中;當那個身影出現的時候,他的視線無時無刻不在追隨著它,而當那個身影遠去的時候,他所有的記憶也隨它而遠去。戀愛中的少年成了某扇窗櫺的守望者,哪怕窺見一副手套、一個面紗、一條緞帶,或者心上人乘坐的漸漸遠去的馬車都會竊竊自喜。對於那時的他來說,任何地方都不會顯得太過幽僻、寂靜,因為他有了一個更為珍貴的夥伴,他能在心底同這個夥伴進行更為親切、更為甜蜜的交談,勝過任何一位善良而純潔的老朋友。對他而言,心上人的一種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語都不是轉瞬即逝的幻象,正如普魯塔克所說——“是被火焰塗上的一種瓷釉”,值得在深夜裡細細回味。
不管現在的你身在何方 都似未曾離去
因為你那專注的眼神和多情的心 都刻在了他的心中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1页

看着就有种灵魂相通的感觉。虽然有些观点我不认同。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第79页

我生活是为了生活本身,不是为了观瞻。我倒宁愿它格调低一些,方能真实、平等,而不愿它光彩夺目,动荡不安。我必须做的是与我有关的事,而不是人们所想的事。在世界上,按世人的观点生活容易;在隐居时,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也不难;可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在稠人广众之中尽善尽美地保持了遗世独立的个性。

《爱默生随笔》的笔记-美国学者 - 美国学者

清晨,再读美国学者。整理一下本文的脉络,摘抄若干让你深思,并会不断给你启发和营养的警句。
本文的结构其实十分清晰,爱默生并没有故弄玄虚,像某些文章或书籍让你如坠云雾之中,不知所云,亦不知自己所在了。
本文的开篇部分,开宗明义讲美国学者的使命,"我们仰人鼻息的日子,我们师从别国,长期学艺的学徒期熬到头了。"显然,这是美国政治建国之后,在文化建国发出自己的最强音,爱默生不亏为美国的孔子,在别人尚在仰欧洲大陆鼻息的时候,他说到,大事风起,壮举云涌,被讴歌被赞颂在说难免,自我歌颂也将成必然。
接着,他定义学者,是主动思想的人,不能成为单纯的随想客,更不能人云亦云,成了学舌鹦鹉。
本文的主体部分,爱默生从三个方面分析学者所接受的影响,自然,书本和行动。
自然,他一定会看到自然是灵魂的对应,两者处处投契。一个是印章,一个是印迹。自然的美就是他自己心灵的美。自然的法则也是他自己心灵的法则。他对自然多一分无知,就对自己少一分掌握。总而言之,古训认知自己与今嘱研究自然最终变成了一个箴言。
书本。书的见地是高尚的。古书未必适用于今朝。读书的危害,我们本来寻找的是一个兄弟,看见的却是一个长官。我们需做主动思想的人,而不是蛀书虫。读书是有正道的--那就是让它严格受制于人。
怯生生的年轻人是在图书馆里长大的,相信自己的职责就是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提出的观点,却忘了他们写这些书时,就是图书馆里的年轻人。
行动。我不愿意将自己关在这种行动的世界之外,把一颗橡树移植进一只花盆,让它在那里挨饿萎谢;也不相信某种单一才能的收益,把思想唯一的矿脉穷尽。
伟大的灵魂不仅是思想的强者,也是生活的强者。
学者的责任,就是成为主动思想的人,学者的自信,学者应当自由而勇敢,没有身外之物的羁绊。对于无知和罪孽,世界就是铁石。一个人的私密生活必须是一个比历史上任何王国都灿烂的君主国。
童年是一种希腊时代,青年是一种浪漫时代,成年是一种反思时代。


 爱默生随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