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中国诗学

出版社:人民文学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020056491
作者:叶维廉
页数:386页

章节摘录

  苏东坡是中国少有的士人,他不但是个傲骨的政治家,为理想生命抗争数度流放而始终未失其道家逍遥之心,所谓“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他在诗文之外,在绘画,书法(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是领百代风骚、扭转风味、品味的人物。而恰恰他同时也是王维的烟雨图和宋迪(首创《潇湘晚景图》打开亦以云山烟水为表达主体的《潇湘八景》的传统)的诠释者。后者牵涉了比较复杂的脉络,我们先寻索前者的迹线。我们用两段大家熟知的话开始,“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王维吴道子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里面有几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王维艺术高于吴道子是因为他的自然自发不刻意无匠气。“有如仙翮谢笼樊”,不为笔困,不为墨囚,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评价。第二个话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里面的画是烟雨图,所以画中有诗的境界应该是王维的“山色有无中”这类感觉,王维的真迹已经看不到,我们可以在他的诗中或苏东坡的诗中找出蛛丝马迹。第三个话题,诗是文字的建构,文字是释义的媒介,画如何说话,能不能说话,是西方东方都需要分辨的美学问题,我曾在《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一文中细论过,在这里,在适当的地方会再度提起。第四个话题,苏东坡与司空图的关系,因为“象外”和“味”都出自司空图。苏东坡对云山烟水的着迷,随处可见:1、唐人王摩诘、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峰峦,自成变态,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又跋汉杰画山二首》2、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猗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董州快哉亭赠张屋全》3、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单同年德兴俞氏聚远楼三首》之一、江上愁心千叠山/ 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昼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尽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太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这些段落里充满了王维的回响,“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留醉与山翁”(《汉江临泛》)事实上,在第(2)例的诗里,“山色有无中”整句照录。意境是“旷望荡心目,澹荡动云天”(见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在第(3)例的诗里,他要达至云山烟水的境界的欲求跃然于纸。王维在《渡河到清河作》的视野也是苏东坡要印认的:泛舟大河里/ 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王维这首诗,先是平远的旷望“积水穷天涯”,是天水一色的无尽,才有“天波”的意象,舟进而“天波忽开拆”,再进见城市,再进“宛然有桑麻”,此时回头看旧乡国,“淼漫连云霞”,步步如电影镜头的转换,视觉经验如身临,而“积水穷天涯”“淼漫连云霞”都是引向玄远的冥思。我们记得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泛舟不久,在一种独特状态的瞬间,能一触而发,做无限空间的延展,使经验和感受因之被提升到某种高度、某种浓度,使我们与物冥契,使我们仿佛神与物游: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至此,我们不难想起马远、夏圭、牧溪、玉涧以至日本承接发展的水墨山水画(包括潇湘八景的传统)所呈现的视觉展张的意味。P153-156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的创作冲动、对文字的敏感、作为一个诗人所有的内在的灵视,决定了他无可取代的学术研究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北京大学 乐黛云教授

内容概要

叶维廉  (l937—)

广东中山人,先后在中国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于1964年以英文诗作获爱荷华大学美学硕士。1967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任教至今,曾任比较文学系主任凡十年,并曾协助中国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发展比较文学。
叶氏著作四十余种。包括诗集《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花开的声音》《松鸟的传说》《惊驰》《三十年诗》《留不住的航渡》《移向成熟的年龄》《叶维廉诗选(杨匡汉编)》《冰河的超越》等,批评和理论《中国诗学》《比较诗学》《历史、传释与美学》《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解读现代后现代》《秩序的生长》等,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寻索 :艺术与人生》《红叶的追寻》《幽悠细味普罗旺斯》,画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童诗《孩子的季节》《树妈妈》《网一把星》。

书籍目录

  增订版序  古典部分  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  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  言无言:道家知识论  秘响旁通: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  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  严羽与宋人诗论  重涉禅悟在宁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  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  传意与释意  与作品对话——传释学初探  “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  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  现代部分  文化错位:中国现代诗的美学议程  台湾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种文化错位的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  危机文学的理路  漏网之鱼:维廉诗话

编辑推荐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  《中国诗学》(增订版)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该书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简介

《中国诗学(增订版)》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增订版,在原版的基础上新收入了叶维廉先生的序言以及三篇最新诗论、美学文章《空故纳万境: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重涉禅悟在宋代思域中的灵动神思》、《台湾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种文化错位的现代诗》。

图书封面


 中国诗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为一个诗人,来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确有许多精辟入里的见解。对于中国诗歌的美学追求和起源,有很深刻和清晰地解读。只是由于诗人自己太了解也太沉醉在这些特点中了,全书只是相当于一篇篇的读后感,没有系统,对于他所批评的那些诗论,并不能做出有力量的批驳辩解。他尊崇道家美学,言无言,自己也没螚翻越这篱障,故文中感悟式的说法多一些!惜乎!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用道家哲学来做古典诗的阐释好有意思。细思之下好多禅意。
  •     不好懂,感觉自己只懂了作者翻来覆去讲的那一点。
  •     里面的观点和例子重复得蛮多的
  •     nothing new
  •     0608
  •     台湾那边的学者,多有些融汇东西的味道,底子是国学的,又有了西方的视角观照,新发明还是有不少的。尤其是那些中西比较的章节,很能启发人:)
  •     无比惊讶地意识到我最初读这本书到现在已经快有18年了。如此识货,小骄傲。
  •     鞭辟入里
  •     叶维廉在比较诗学和道家美学的开拓性阐释,至今仍具代表性。
  •     浏览
  •     如饮甘醴
  •     具体论述上有可看之处,但太过重复,古典部分诸篇不外乎名教与自然,辑录成书,难免显得虚弱单调;旧体诗的意象并置和西方诗歌的分析性,今天看来确实不新鲜,试图分出高下的做法也很可疑,但并不应当苛责。看到现代部分时,惊觉许多问题被自己低估了。
  •     中国比较文学经典?不只,更是诗学的经典。
  •     看过这里关于王维的几篇论文。大二开始学习古代文学,真正写论文的时候才不知道如何上手,上学期学了很多西方文论但是难以应用,这本书恰好有比较文学的视野
  •     非常难得的精品,迄今国内学界无出其右。
  •     在比较文学老师推荐的书单里,大致的翻了翻
  •     叶维廉学跨中西,对两边的诗学理论都有较深研究,且自身也是创作主体,他对汉语的古典诗学理解透彻深刻,写来条理有序,尤其在辨析古代诗词的用辞特点以及意境的镜头化上直指问题核心,进而指认中国的审美跟它传统的哲学理念是贯穿在一起的,其倡导人是道理物性的部分而非相反。
  •     我的启蒙读物。
  •     秘响旁通。。道家与现象学对话
  •     心情鬱結時能予我緩解的書。讀過3/13篇。
  •     整体把握,知微见著,通人语
  •     需要静下来细细再看。 理想的诗人应该担当起改造语言的责任,使它能适应新的感受面。
  •     3.7吧。写得没想象中好,偶尔几段化简为繁的分析,后面多是炒冷菜了...
  •     空无纳万境,总结得实在精彩。
  •     只看懂了一小部分,说古诗的翻译那些挺有意思
  •     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等。 中国批评的方式:“点、悟”式的批评有赖于“机遇”,一如禅宗里公案的禅机: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青
  •     完美
  •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没有系统,其实我倒觉得这本书逻辑非常分明,是一篇标准的论文,有理有据。
  •     六年前没读完的一本书,打算重新读…
  •     “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     震撼。
  •     只是看过而已 很深奥
  •     同义反复太多,而真令人领受当头棒喝
  •     终于他妈读完了 感觉灵魂受了洗礼 从此 我的世界只有屎和远方
  •     哎~~很玄== OTL
  •     高屋建瓴,具体而微,受益匪浅。
  •     我有时嘴上硬,但建议还是听进心里去了,读书速度果真有所加快,有所取舍了。
  •     诗意
  •     必读。
  •     有些见解很不错。但!太啰嗦!可能因为是论文集的原因吧,一个例子一个观点出现五六次什么的……
  •     盐务大臣的骆队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着,二嬷嬷的盲瞳里一束藻草也没有过。她只叫着一句话: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天使们嬉笑着把雪摇给她。
  •     对道家美学开拓性的阐释现在看也很有借鉴。讨论画的那一章比高居翰的还要好,真正抓住了文化的精要所在。前面古典部分的论述真不错,对沧浪诗话的解读和周裕锴的论文可堪对读。现代部分对抒情传统的讨论还行,就是毕竟不是史学家,对时代背景的概述有点空。对苏轼、王维的解读很好。最后的漏网之鱼维廉诗话有好几篇有意思,是前面某些论文的凝练。两个问题,一篇篇的论文毕竟有点散,作为一整本书,各个部分间的呼应不太是紧密;他常常以自己的诗为例子来解读,我总觉得并不如他自己解读的那么好,应该不是我的判断有问题。
  •     2011年买的,2014年才开始看,时过境迁,已经没有耐心看理论性这么强的书了。就看过的部分而言,这是我目前所知最好的中西文论结合/对比的书
  •     好多不认识的外语!好久不写书评了,看着师弟、妹们的文字,觉得自己好幸福。不过还有论文要做,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