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士类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一士类稿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3-01
ISBN:9787538248364
作者:徐一士
页数:197页

内容概要

  徐一士(1886—?),江苏宜兴人,宛平籍,其卒年不详,大致在建国以后六十年代前后。谱名仁钰,字相甫,一士乃其笔名,遂以名世。其著作有本书及《一士谈荟》、《凌霄一士随笔》、《近代笔记过眼录》等。徐一士谦逊退让,不善交际,虽著述等身,但不自收辑,上述数种,仅受友人怂勇,勉辑为集,其散佚零篇,犹不知几何,未能流传后世。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程序
孙序
谢序
自序
王阁运与湘军志
王阁运与肃顺
湘统接之今昔
李慈铭与王间运
李慈铭与周祖培
谈意炳质
章炳腾被羁北京轶事
太炎琐话
太炎弟子论述师说
左宗棠与梁启超
谈柯动态
谈陈三立
谈廖树苗
谈隆观易
谈吴士鉴
谈陈嘉龙
谈段棋瑞
谈徐树续
谈孙传芳
谈胡雪岩
王午两名医
吴汝纶论医
杭州旗营掌故
闺人掘藏事述
周跋

作者简介

  徐一士的掌故文章,其所以能成为一家之言,身后犹多次翻印出版,自有其特独的长处,不独与繁多的清人笔记不同,即后起之秀,亦不成与之拮颃,其原因约有下列数端:  其一,以科学态度治掌故,这一点是徐一士和清人笔记最大的分野,因为徐一士学贯中西,深谙西方以科学治史的方法,并不似前人的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他的著作一言一句,都经过缜密思考方才笔之纸上,这一点和他的同乡孟心史有相同之点。  其二,家学渊源,宜心徐氏本为常州的世家大族,他有惊人的记忆力,读遍他伯父、从兄的所有藏书,所以他的掌故之学,独步一代,无人可与比拟。  其三,徐一士谦逊退让,声华不露,似可说学胜于才,他的文章不算惊才绝艳,而可说平淡如水,绝少波涛起伏,但却以平淡胜人,所引史实,多经仔细扒梳,无一字无来历,即一标点之微,也做到准确无误。

图书封面


 一士类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07年11月份去书店,看到这本书半价4.5元,真是便宜啊,就买了下来。本只想闲时随意翻览下,作为消遣用的。不想带回家后,越读越有感觉,竟然激起了我对掌故学的兴趣。自唐以后官修史书,各人物传记成公式化叙述,大致说一下传主履历,哪里人,中哪科进士,做过什么官,上过什么奏折;有时一卷类传,每个传主也就一页左右,读完之后竟然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留下较深刻记忆的传记内容,千篇一率,缺少个性化的可以标识出个人的事件。于是,这个时候,掌故学就可以派上作用了。本书由很多篇谈人物的小文章组成,基本上是一些笔记、家乘或方志上这个人物的相关文字,作者将它们集聚在一起,然后加以简单而平和中肯的评论。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阅读之富。另外,作者的文笔也很好。书很杂,我也只好拉拉杂杂写点什么,以备遗忘而已。科举,作者尤擅长于科举制度,对于清代的科举制度,我也就在制度层面知晓,至于具体实施状况及细节,则基本没什么概念。本书中在谈及人物掌故的时候,有非常多鲜明的例子,足以说明制度实施的细微层面。如“搜遗”。乡会试后“考官例得搜遗,惟往往习于省事,仅阅同考官所荐之卷,余置不问。宣宗恐各省同考官屈抑人才,壬辰五年降谕云:。。。各直省同考官,则年老举人居多,势不能振作精神悉心阅卷,即有近科进士,亦不免经手簿书钱谷,文理日就荒芜。各省督、抚照例考试帘官,仍恐视为具文。全恃主试搜阅落卷,庶可严去取而拔真才”。 这一年,湖南左宗棠参加乡试,他的卷子本来已被同考官批以“欠通顺”三字,没有取中的希望了。幸好有道光帝上述一道谕旨,湖南乡试考官徐法绩(本来正考官有两位,另一位胡姓编修不幸在这关键时候挂了)“独披览五千余卷,搜遗得六人”,这样,左宗棠才成了举人,于是他对徐法绩终身感激。(第82、83页)又“科场会试,四总裁按中额多寡,平均其数,各定取舍,畸零则定为公额,数百年相沿,遂成故事”。(83页)吴士鉴(晋书校注 作者)参加壬辰会试,“卷在同考官第六房吴鸿甲手,头场已屏而不荐,迨阅第三场对策,乃叹其渊博精切,深得奥窔,始行补荐,竟获中试。 乡会试专重头场(四书文),久成惯例。头场不荐,二(五经文)三(对策)场纵有佳文,房考亦多漫不经意,难望见长。” 这也许才是人们痛斥八股取士之害甚于始皇坑儒的原因吧。我们可以看下翁同和(这科主考官,时以“矫空疏之习,每主试,必属房考留意经策,于策尤重条对明晰,以瞻实学而劝博览”而著称)日记中记的策题:论语 古注,新旧唐书,荀子,东三省形势、农政。(118页)这怎么可以说抡才大典不关心国计民生大事,仅以八股定高下呢?至少制度上还是非常注重真才实学的。“官卷”。 康熙中始分官卷、民卷,各有定额(养吉斋丛录 有记载)。如浙江官卷就只有两名。(122页)又殿试,“故事,读卷八人,依阁部官阶先后为位次,各就其所读卷分定甲乙。待标识即定,乃由首席大臣取前列十卷进呈御览,然诸大臣手中各有第一,初不相谋,仍依宪纲之次序为甲第之高下。”(122)这就是说,能不能成为三甲,和进士们自己的运气也很有关系,若不幸和强人扎堆,同处一个阅卷官之下,那成为三甲的难度大了很多。而且要首席阅卷大臣中的那位第一成为状元的可能性才更大些。当然,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那里,因为名字喜气或长得帅的人被擢拔成状元的也很多,反之丢掉状元的也不少。还有因为地域平衡的需要也有可能改变状元的归属。如赵翼就因为江浙状元太多而被乾隆把状元给了陕西的王杰(在王杰之前陕西在清代一个状元也没出过)。本书还谈及民国初年北洋著名人物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对此三人,我虽未以脸谱化的去认识,但亦所知有限。文中三篇小文章,颇钩画出三人的执政风格与个性,如段之“肯负责任”,徐之“儒将之风”,孙之“在浙时收拾民心,与地方感情颇不恶。比至苏、首裁附加捐税,民誉大起 ”,“失败后,在江浙尚不无去思” 。又柯劭忞以著 新元史 而闻名于世,书如何,非余所知,而其人则大有趣,被称为“书淫”。话说某年柯氏入京会试,同行者为母舅李吉候丰伦,二人试毕回豫,不幸遭遇大雨,舅氏罹难,柯氏殆有天助而脱险归。“叩见其父后,见案头有某书一部,亟取而阅览,于遭险之事,一语不遑提及也。其父检点其行装等,睹水渍之痕,询之,而柯氏方聚精会神以阅书,其味醰醰然,未暇以对。其父旋于其携回之书箱中,见有 萝月山房诗集 一册,李吉候所作也,因问及李氏,柯对曰:死矣。而仍手不释卷,神不他属。父怒,夺其书而掷诸地,诃之曰:尔舅身故,是何等事!乃竟不一言,非呆子之呆,一至于此耶!”读之真令人喷饭,书呆子之呆一至于此耶,未免太不尽人情矣!真应暴揍一番!还有,原来柯氏“夙善徐世昌”,难怪徐大总统把柯氏 新元史 列入二十五史。另外,李慈铭也是比较搞笑。平生极其怕事,据其自云:以予自论,平生所慕者书,所畏者事。书自性命所系,一日不得此书,一日不能不慕。若言所畏,家居时或明日有小事必须出门,先日方寸即觉兀臬。今年到官后,更畏派差使。此虽四月不入署,然日惴惴恐书吏知会来。(作为户部郎中,四个月不入署管事,这也难怪部中书吏弄权了!)拉拉杂杂写了这些,其实还可以写写清代官员的财富问题,也挺好玩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绝对的好
  •     王闿运、李慈铭、章太炎、胡雪岩诸篇皆甚好,非一般道听途说,辗转剿袭之笔记可比,《阉人掘藏事述》一篇读来尤有况味。
  •     可玩之书。太炎先生篇更是点化入神。
  •     掌故,稗官野史.再次感觉,新世纪万有文库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