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石头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我心中的石头镇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532125401
作者:郭小橹
页数:197页

内容概要

这个眼角沧桑、笑容温暖的女子,竟生于1973年,15岁之前和祖父祖母生活在浙江一个叫石塘渔镇的半岛上。1993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2000年研究生毕业。去年应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之邀,在伦敦做访问学者。已出版散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梦中或不是梦中的飞行》,长篇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
和那些年纪相仿的女作家一样,郭小橹曾经也关注城市和时尚。第一部长篇《芬芳的三十七度二》就是写城市青年和城市生活的。可是很快,她对这种写作感到了“绝望”。因为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发生故事的场所,跟她没有距离感。城市仿佛一个空洞的概念,平面、没有力量,没有一颗长在内心里越来越大的果实――尽管她在北京已生活了十年,对城市时尚、城市文化并不陌生。
“我在北京看到了绝妙的现代农村合作社的一种景观。这个是我眼中的中国城市,我要写就写这个。我才不要挤进什么城市时尚写作的行列,我才不要把自己规模化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鱼,写大海,写观音娘娘,写那些已经变成超现实的现实。像我的石头镇。”
外表孱弱的郭小橹,其实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智慧,警醒,超乎年龄的成熟。一年的访学结束,郭小橹却不打算回国。她忙着用英文写一个新长篇,关于生活在别处,和兰登书屋出版社签了约;同时在伦敦拍纪录片。“我想我未来的生活是两边跑,其实我也不知道会在哪儿,在哪儿这个问题不重要……”
写小说,拍电影,在全世界走来走去……这是郭小橹的“超现实”生活方式。

书籍目录

关于石头镇引子123456789101112131415……尾声她的超现实——郭小橹访谈

作者简介

读过郭小橹散文《石塘渔镇往事》,发觉《我心中的石头镇》太像一部自传――佝偻的祖母,自杀的祖父,青石板路,三层木板小楼,栀子花香,永远躺着死鱼死蟹的海滩,信佛又信妈祖、看见庙里供着神像就磕头的讨海人,阳光下晃来晃去的野孩子,予“我”成长之痛的哑巴、莫老师……是小说,更是郭小橹孤独忧郁的童年记忆。
童年,这两个字在郭小橹意味着一切。远离父母。小小年纪就经历生命无望。“那种美丽,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美丽,暴力的美丽,无趣的不能成长的美丽。一想起来,我就能闻到童年那个气味,我真害怕回到那个时光。可我又像吸了鸦片似的老是回到那个时光中去。”
终于有一天,郭小橹提笔写她心中的石头镇。“我写了那个渔镇,写了观音,写了妈祖,写了我自杀的祖父,我觉得我这辈子会舒服多了。我心里的阴影不再每天增长,或是一直让自己住在那个阴影里。”
郭小橹的这部小说更像是一本字迹模糊的日记。咸湿、阴柔、疼痛。有时未必和事实相符,但一切的阴影与光芒,都和故乡有关,和最初的记忆有关。“自传总是关于过去的,可是这个小说更是关于现在的,我的现在,一个野孩子的现在,跟我一样生存经历的住在城市里的人的现在。”郭小橹把小说里对北京和石头镇两种空间的写法称作一种“超现实”。她甚至觉得她自己就是一个超现实的人――“我妈说我这人没有现实感,其实她是看到了我超现实的生活方式。”

图书封面


 我心中的石头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字上有刀刃般的光芒。在这样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中,现实的残酷、羞耻感的压制从小说的开始乃至终止都一直在我的内心中缭绕,像久驱不散的魂灵。记忆是大海中复来复去的阵阵潮汐,许久了它们总是习惯涌来而后褪去,随后有可能散落在无际大海的深处,有可能再凶猛地涌来,有可能就如此淡淡散开没了踪影。但吞食记忆的海却是一片黑色的,像小说中陈叙的伤痛的童年。小说以一种电影式的穿插倒叙回忆着“我”在渔村---石头镇的童年。所以看这部小说时,我的眼前晃动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个黑白的电影镜头,为什么会是黑白的呢?只是觉得这样表现大海和这个叫石头镇的渔村会是适合的,我想作者本人或许也会同意的。看一部小说像看一部电影,这有点像作者有意给我们的视觉错置。小说从始至终都围绕着深瀚的大海而叙述,海边的渔村,来自大海的干鳗鱼,还有海边惧默的“我”。海就是一切。祖父、祖母两个形同陌路的人是“我”在石头镇唯一的亲人。祖父的自杀让“我”觉得对于生活的一种近乎极端而无力的解脱;而祖母在一种忏悔而平和的心绪中安详老去。童年的郁闷与默言来自于这样的家庭;而更多、更压制“我”的耻辱感却来自于镇上不起眼的哑巴,那是潜伏的创痛,巨大的耻辱感在侵蚀“我”幼小的心。而相反带给我美好的莫老师却也同时让“我”安静地承受下堕胎的苦痛。最后“我”终于远离了这个始终让我感到恐惧的渔村,很少蓝色的大海,还有那条叫倭寇巷的石板路,那年“我”十五岁。离开了,就得到了解脱吗?可现今的“我”又和一个叫朱子的男人生活在北京一幢有二十五层的楼房的最底层,“我”又感到被生活压制了。还有很多闪现的人物:招娣、来娣、船老大、老瘸海生,还有那些已经忘却的面孔。每个人留下的都是“我”在石头镇的童年中一起压制的记忆。“我”在远离石头镇十几年后终于又有勇气回来了,“我”选择了什么,“我”只知道我哭了,很伤心,泪水似乎漫到了海水中去。“回家的路是那么远。我想起祖母说的话,人是有前世和今生,还有来世的。我想,我正开始迎来我的今生。”看完这部小说没多久,我看到了海,恰巧是在晚上,于是海只能是黑色的,几个同行的女孩子站在礁石上大声喧叫,我张了张喉咙,口中的唾液让我吞下了喊声,腥味的海风挟着潮汐涌来,我按捺不住,海水浸透我裸露的脚踝的同时,我的喊叫回荡在无际的黑色大海中,迅即消逝。 2003年11月
  •     也许文学专业出身的人在看待一本小说时总有一种与其他小说作对照的冲动,当我在阅读郭小橹的《我心中的石头镇》时,就有这样的感受。拿来做对照的是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单从名气上来说,《饥饿的女儿》自然声名远播,和其作者一样为世人所瞩目,而郭小橹,却和她的小说一样,有些默默无闻。可是抛开外在的因素,两本小说有着非常近似的主题类型,都是写小女孩的成长故事,都是写一个孤单的女孩儿如何被包围着自己的社会如何伤害,又如何逃脱这种伤害的故事。不同的是,虹影不愿意与这个由男人统治的世界妥协,既然拒绝了男人,就不再选择回头,或者说自己尽量避免走回头路。而郭小橹,则让自己的主人公重新返回社会,接受了这个由男人划定的世界。也许差距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     注:石头镇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真名叫石塘镇。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婉转委屈
  •     平白想起这本书 真想再翻一下 有一段 两人平躺着对话 摸着肚子的
  •     家乡是情结。
  •     童年似梦魇
  •     也许那个女子就是我
  •     我看着我的船越来越远地驶向石头镇海洋的深处,风浪在我的记忆里越来越真实,我渐渐地远离了我身边这个庞大的城市,庞大的建筑物,庞大的人群,我撒下鱼雷,我攻克着我内心隐秘的碉堡,一个接一个,那些轰炸声震动着我的耳膜,那些破碎的浪花打湿了我的衣裳,不久,一切又平息在海底深处,那些鱼雷,也炸死了游弋的鱼,海变成红色,我感到疼痛,我不要它们的死亡。我站在甲板上哭泣,我看着我的眼泪落入石头镇的大海,悄无声息,那儿埋葬着我的鱼,我的记忆,我的童年,我的前世的秘密。
  •     这是我的家 我的同宗族人
  •     在家门口每天都去吃早餐的咖啡馆里用了上午两小时读完的。写的还好。
  •     水乡。。。
  •     我不得不说,我其实很爱这本书.我很爱这个作者.尽管后边儿的作者专访傻的一塌糊涂.可是并不妨碍我依然爱她.
  •     好压抑的小说,好压抑的童年。
  •     初三的追忆……
  •     很喜欢这样的家族故事
  •     tt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隐秘的往事。以及往事中被强迫遗忘的自己。
  •     主人公童年充满绝望和无力,势必造成性格缺陷,这种女人要得到男人的爱才能治愈吧,心疼。
  •     不知道什么时间能看完
  •     我离石头镇很近
  •     其实没有读完,实在是觉得压抑~
  •     阴影与光芒,一切都从那儿开始。
  •     感觉不如37度2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