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广岛札记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4357410
作者:大江健三郎
页数:127页

章节摘录

  一 初访广岛  1963年夏,我到达广岛时,正是拂晓时分。广岛就像一座荒凉的空城的幻影,在我眼前闪过,街道上还看不到任何市民的身影,三三两两伫立在街头的,都是外来的游客。1945年夏天的这个早晨,也曾有一群游客来到这里。然而,在他们当中,凡是在18年前的今天或明天离开广岛的,都侥幸活了下来,而那些到后天还没能离开广岛的人,都被无情地卷入了20世纪最为残酷的命运之中!他们当中,有的人在转瞬之间便化为灰烬,有的人苟活至今,却难逃整日忧心白细胞指标的悲惨命运。清晨来临,空气开始变得干燥、灼热,发出明晃晃的白光。一个小时后,市民们就要开始举行活动了。清晨的阳光,就已经像正午的烈日一般热辣灼人,并且还会一直持续到傍晚。此时,广岛身上已经没有任何拂晓时鬼城似的影子,这座以小酒馆数量最多而闻名全日本的城市,俨然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地方都市。包括白人、黑人在内的大批游客,混杂在熙熙攘攘的市民队伍当中,许多日本游客都是年轻人。他们一边唱歌,一边扛着旗子,向和平公园进发。后天,游客的人数将会突破两万。  上午九点,我在位于和平公园一角的原子弹受害者纪念馆里,在楼梯上跑了几个来回,又在走廊里转了大半天之后,发现自己到头来还是和那些束手无策的人们一样,垂头丧气地坐到了长椅上。我听一位记者朋友说,几天前他就守在这里了,可连他都觉得这里发生的事  情暧昧不清,捉摸不透,仿佛雾里看城堡一般。不安的情绪早早地蔓延开来。第九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果真是在这个广岛召开吗?在这个纪念馆里,此次大会的各项准备会议正在召开,但会议内容基本上都对外保密。我把记者徽章别到衬衫衣领上,可还是四处碰壁。被拒之门外的记者,来得过早的与会代表(不过,他们反驳说:什么太早!今天下午和平游行的队伍就要开进广岛了,傍晚还要举行集会,欢迎他们!),甚至连反原氢协会的常务理事们,也都无可奈何地在走廊上来回踱步,最后又都坐到长椅上,不住叹气。每个人的口中,都嘘寒问暖似的,念叨着一句话: “反对任何国家……”这句话的全文应该是:“‘反对任何国家进行核试验’这个议题,还是真是个癌啊!”然而,现在只要一提起“反对任何国家……”这几个字,每个人就会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反对任何国家……”,这里的任何国家是指死难者的国家,抑或是其他人的国家?我不禁想起,拂晓时分看到的荒凉的空城的幻影,和群情激奋的游行人群。  突然,坐在长椅上的人都站起身来,走廊里乱转的人流也全朝一个方向涌去。反原氢协会的安井理事长,来到常务理事们聚集的地方,向他们传达还在继续之中的、执行常务理事会秘密会议的情况。没有人会轻易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大家都想看一眼从雾中显露出来的城堡的尖塔。在去年夏天的大会出现?昆乱之后,在陷入瘫痪状态的反原氢协会里,安井成了徒有虚名的理事长。静冈即将举办“三·一”比基尼日,并为此召开理事会,会上“反对任何国家……”的议题再次引起争议,安井因此辞去了理事长之职。今年夏天,安井再次以理事长身份出现在这里,这难道意味着他已经找到避免引发混乱的新提法了吗?  安井理事长走进房间,在那儿等消息的理事们既焦躁,又疲惫,脸上带着几分哀伤。他们和原子弹受害者纪念馆走廊里的记者、坐在和平公园树阴下早来的与会代表一样,都被拒之门外,一直都在焦躁的情绪中忍受不知情的痛苦。一见到安井理事长,他们就再也掩饰不住声音中的愤怒和抱怨,用近似喊叫的声音,迫不及待地质问起他来。更有率性之人,怒气冲冲地要求执行常务理事(他们具体负责此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和安井理事长作出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长时间都无法获知实情。  来自金泽的常务理事问道:“执行常务理事会是不是已经放弃本次大会了?”安井理事长不急不躁,用悲壮有力,又略带抑扬的声音回答道:“不,我们没有放弃!现在只是会间休息。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向大家如实报告常务理事会的情况。”他的表情诚实而坦率,却又像是有所戒备似的。人群中响起空洞的笑声。他们是在笑金泽的理事太歇斯底里呢,还是在笑安井理事长过于程式化的回答?  来自横须贺的常务理事问道:“你上次来的时候说,如果执行常务理事会无法解决,就把问题交给我们这个常务理事会来研究解决。难道说,现在又不打算承认我们的权威了吗?”  安井诚恳地说了句“我到这里来正是为了和诸位坦率地交换意见的”,算是把这个问题给搪塞过去了,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有可能令他尴尬的问题,也就这两个而已。来自东京和长野的理事,都只要求世界大会必须召开。来自东京的理事说:“超过预计人数的参加者,正不断地从东京赶来,大会完全具备成功举办的条件。”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展开的动员争夺战,将会成为此次大会的一个棘手问题。来自长野的理事则诚恳地说道:“既然已经以大会的名义募集了资金,无论如何也要把大会开起来!”  常务理事们的神情,早已不像是在质问,倒像是在对着上天,发出悲壮的恳求,没有丝毫权威可言。和平游行的队伍正在行进当中,距离他们到达广岛只剩六个小时了。此次大会就是为了迎接他们而召开的,但至今却没有任何召开的迹象。  安井理事的声音一如平常。他的满腔热情溢于言表,对每个人都满怀诚意地说着同样的话:“我们常务理事会内部确实有比较复杂的意见分歧。”然后,他又提高嗓门说道:“请再给我一点时间……”  事实隐约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常务理事们都拒之门外的、迟迟不散的执行常务理事秘密会议,正在陷入僵局;“反对任何国家……”以及“禁止核试验会议”产生的意见分歧(对此,安井理事长只用抽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提起过,但从未具体言及)继续成为一个障碍,使会议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共产党、社会党、工会总评议会以及外国代表团,特别是中苏代表团之间的问题,使执行常务理事会左右为难,寸步难行。但是,这些情况早在安井理事长出现之前,就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了。要说现在还有什么新的提法,那就是安井理事长反复高喊的这句:“请再给我一点时间!”可是,给他足够的时间,这些困难就可以得到解决吗?看来没人相信。安井理事长到最后也没说清“一点时间”究竟是多久,就撇下理事们走掉了。剩下的理事们在一起恳谈,可惜他们意见相左,又缺乏信任,一个建议刚提出,就立刻遭到否决。有的人甚至像泼妇骂街似的大声嚷嚷起来。“他们是和社会党议员喝茶的那帮家伙!”他们的头头恶狠狠地扔下一句话:“有结了婚分居的,还有离了婚同居的呢!”他的话到底在暗示些什么呢?这又怎么称得上恳谈呢?  我和那位被骂得狗血喷头的、来自横须贺的理事,一起走到了窗户对面的阳台上。他的发言在恳谈中被屏蔽,要听他的意见,就只好用这个办法了。这位来自横须贺的理事神情焦虑地对我说:“明明在第六十届常务理事会上就已经做出决定,即使内部有意见分歧也要召开这次大会,现在这个决定却被完全忽视。要是用欺骗的手段掩盖住不同的意见,召开一个貌似统一的大会,那怎么行呢?底下搞基层运动的早就已经说过了,以后和平运动不会再依靠日共、工会总评议会和社会党了,要靠他们自己。禁止原子弹氢弹协会就算中途解散,他们还是能充满朝气地把运动继续进行下去。”  所有的理事又陆续陷入了充满疲劳感的沉默当中。我离开恳谈的人们,走下楼来。一楼大厅变得有些混乱。各地赶来的与会代表来到这里,打算登记并交纳各自的经费,可是,由于执行常务理事会会议陷入僵局,接待工作也无法展开。他们有的围成圈,蹲坐着;有的聚在一起,来回踱步;有的在练习唱歌。正像横须贺的理事所说的那样,他们意气风发,无忧无虑。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在他们和安井理事长、秘密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那些苦等消息的理事们之问,存在着重重的阻隔。即便大会最终胜利召开,这些阻隔又将如何消除呢?骄阳下的和平公园,空空荡荡。望着这座即将迎来两万名与会代表的空旷的公园,我不禁感到一片茫然。  在广岛数量众多的各式各样的塔里头,原子弹轰炸死难者供奉塔,是命名最为贴切的一座。此刻,我正朝它走去。有位老妇人肃然伫立在塔旁。在广岛,我曾经无数次见到过这种肃然而立的人,他们都是那一天、在这里,亲眼目睹了地狱的人。他们的眼神黯然无光,却又令人不寒而栗。在《广岛之河》里,有两个老妇人带着这样的眼神,说出了自己的证词。其中一位说道:“那种病,旁人看着才叫一个揪心啊!我闺女刚生下真美子,为了孩子,她说什么都想活下去,可谁也救不了她。不光是这些,还有呢,奈奈子死了之后,我还有儿子阿广在身边,26岁了,可手上头上都是烧伤留下的疤,为这,连婚都结不成,已经自杀过好几次了。”另一位老妇人说:“我有两个侄女在鸟屋町,听说是光着身子跑出来的。在江波熬了一宿,路上人家给了件薄浴衣,两人一撕两半,这才算是遮了羞。妹妹死的时候,惨得没个人样,东家还嫌她脏,直嚷嚷,可别传染上啊。姐姐求我说,婶子,趁我还没变成那样,你就杀了我吧!最后也跟着妹妹去了。年轻人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  突然,安井先生那句热情洋溢的话出现在我的脑海,“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空洞、敷衍,没有丝毫具体的承诺,以“诚实”为名而开的这张空头支票,不过是句骗人的鬼话。  下午三点,我来到原子病医院前,站在行道树瘦长的树阴下,等待和平游行队伍的到来。除了记者之外,在医院前的广场和马路上迎候的人寥寥无几。广岛反原氢协会的人按理说应该在这里迎接,但在会议结果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离开弥漫着停顿与困难气氛的和平纪念馆。在屈指可数的迎候者中,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原子弹受害者母亲会广岛分会的负责人,还有一位是广岛小憩家园的创办人。广岛小憩家园的成员,都是原子弹轰炸后生活在对癌症的惊恐不安当中的孤寡老人。他们两个才是在广岛从事基础工作的人,但是现在,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焦虑之情。广岛小憩家园里那些年迈的受害者,昨天晚上提着灯笼,手持花束,点上香火,逐个祭拜了市内不计其数的死难者的纪念塔。广岛市三十二个区都派出了小组,在各自所属区内等候前来祭拜的老人,并和他们一起追悼亡魂。整个广岛市,就像一座大坟场,街上到处可见一座座的慰灵塔,尽管有的慰灵塔小得像块石头。“禁止原子弹氢弹运动是离不开广岛基层的老百姓的。现在,这个运动虽然超出了广岛市的范围,可广岛的老百姓仍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巩固它的基础。他们手捧花束,点燃香火,走遍了广岛的每一个角落,所到之处又有和他们一样的人在迎接他们。”

前言

  从个人的事情人手来写这样一本书,似乎有些欠妥。然而这本书巾收录的所有和广岛有关的随笔,不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始终都和我在一起做这项工作的编辑安江良介先生来说,那都是触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东西。因此,我想先说明一下各自的情况:1963年夏天,我们俩第一次一起去广岛旅行时,当时我的大儿子正躺在玻璃箱里与死神搏斗,康复的希望微乎其微。安江先牛的大女儿刚刚去世。而我俩共同的一个朋友,因整日钻研“核战争最终毁灭全世界时的情形”,不堪恐惧之重负,最后在巴黎自缢身亡。尽管我们两个都已经心力交瘁,但还是朝着盛夏的广岛出发了。我还是第一次经历那样的旅行,既令人疲惫不堪,又叫人郁郁寡欢。  到达广岛后的几天时间,也就是第九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召开的日子,却让我们感到更加的疲惫不堪和郁郁寡欢。正如我将在第一章中所描述的,这次大会伴随着无数的痛苦和困难。起初,大会是否能够顺利召开都是个问题,而一旦大会开幕,便注定只会成为一个分裂的大会。我们也只能怀着沮丧的心情,带着满身的汗水与与尘土,叹息着,沉默着,在那些被大会动员起来的、无比严肃的人群周围,徒然地奔走。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  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编辑推荐

  在这片土地上,最坏的绝望、和无可救药的疯狂的种子,在不断地萌芽滋生,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思考人类正统性的具体线索、也亲眼看到了人类最不可宽恕的欺骗……  我是一个个人历史如此短暂的人。我希望把自己理应具有的独特的感觉、道德观念和思想,全部放到单一的“广岛”这把锉刀上,通过“广岛”这个透镜去重新加以检验。  ——大江健三郎

作者简介

《广岛札记》作者通过“广岛”这个透视镜,把即将宣告死亡的“悲惨与威严”的形象一个个地记录了下来,并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应如何超越文化的差划而生存下去?大江还探讨了“生的定义”,将儿子疾残带来的苦痛,以及经历原子弹爆炸的悲惨事件,作为文化问题来思考。

图书封面


 广岛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久没有读到让自己内心深深震撼的书了,广岛核爆酿成的人间悲剧震醒了我心中的那根神经。我们生活在拥有核武器的泱泱大国,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却从未提及核武器及核能的危害,教科书里写的只有原子弹和氢弹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强大威力,说其是肃然起敬换个角度是让人毛骨悚然。还记得教科书里写的“一颗原子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而氢弹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倍。”这样老师和学生们估计都会为这强大的破坏力所折服而心中升起某种神圣感。。。书上讲到过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但是从未提及原子弹爆炸后广岛长崎的人间地狱般的悲惨。反之人人都会认为原子弹对逼迫日本投降、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很大的功劳,认为是原子弹造就了和平,认为使用原子弹情有可原,甚至是理所应当。。。了解过切尔诺贝利核辐射造成的地狱般的情境,了解过福岛核电站的危机,但是可曾想过广岛长崎无辜的人民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劫难,它的影响会持续影响几代人,甚至是永远的。和平是永恒的主题,但是卑鄙的政治家掌权者们总是不这么认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假如我们就出身在日本,出身在广岛,能否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作者的口吻很沉重,当直面人世间最悲惨的挣扎、绝望与恐惧,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为之感同身受。下面的部分摘自书中,很久没有在看书的过程中做摘抄了,但是《广岛札记》让我毅然提起了笔。在这个人类世界中,用善恶二元论思考问题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这种理论早已不流行了。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对于广岛人而言,一场真正悲惨的战争或许还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还要持续数十年,并通过原子病,殃及后代,就意味着也许永远都不会结束。这是一个核武器的时代,正如计划制定《原子弹受害白皮书》的人们所说的,人们现在关心的焦点,不是原子弹氢弹造成的人间悲剧,而是它们的威力。在这个以此为轴心和杠杆快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应该永远的铭记些什么呢?我们这些人能够逃过广岛之劫,纯属偶然。在思考人类的生死问题时,如果我们能把广岛看作是日本的广岛、世界的广岛,并把自己当作是日本的一员、世界的一员,并真心希望补偿我们自己的广岛,赋予它以价值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达成一种共识——把广岛的人家悲剧转变为全人类的康复。“已经烦透战争了,已经烦透战争了——这是亲身体验过广岛原子弹轰炸的人,发自心底的痛苦的呐喊,是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表达的、希求和平的真正呐喊。我要告诉全世界,无论如何,再也不能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去经历如此残酷的体验。No more Hiroshimas——这个标语,不应该在太田河畔和平塔附近,孤独的低声回荡,而应该高高的悬挂当今国际形势的最高处。“PS:说到核武器,自然改想起Linkin park的大作《A Thousand Suns》,音乐旋律带领我走进原子弹爆炸时的那道可怕的犹如千万个太阳的白光,之后肌肤被烧熔的灼痛,暗无天日,撕心裂肺的哭喊、绝望,遍布每一寸空间的绝望,死亡。其后有对战争、对发动战争的掌权者的控诉,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最后是经历了人间地狱之后仍残存的希望。这不是电影,不是《终结者》中的审判日,这是活生生的血淋淋的事实,它就在广岛!Linkin Park 想必也是对核爆受害者的痛楚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才能创造出这样的饱含公平正义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的作品,整张专辑有着足以让我有灵魂出窍般的体验的强大张力,带给我最深最强烈的震撼。还有一件事是,以前我对医院对医生有一种恐惧和排斥感,请原谅我之前的无知与卑微的自私。看了《广岛札记》让我对医生产生了深深的敬畏,我幡然醒悟,医生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职业!广岛的医生们在核爆之后的地狱般的艰苦环境里阐释了“威严”二字,他们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也是悲壮的。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也一样的深受折磨,但他们甚至顾不上自己而义无反顾的投入救治别人的工作中,至死方休,至死方休。。勇气,勇气二字在核爆后的广岛显得如此的难得与厚重。无法用足够的语言来表达对他们的敬重。他们和福岛的50勇士一样,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
  •     预定调和:又叫“预定和谐”,是由莱布尼兹提出的理论。莱布尼兹认为,构成各种复合物的最后单位是真正单纯的存在,称“单子”。“单子”是精神性的存在,有“知觉”和“欲望”。每一“单子”都凭其“知觉”而能够反映整个宇宙,就像镜子照物一般。最高的单子是上帝,上帝创造了其他所有单子。上帝在创造单子时已事先规定,令它们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地保持一致与同步。这就是所谓“预定和谐”。这本书之所以写的这么罗嗦,是因为作者想借之表达的想法太过强烈。你可以和颜悦色,设计复杂迷宫,只是在你没被激怒的时候。他所在的立场,又分了很多层次,他可以从每一个地方入题,反而使文章烂了。这不值得学习,就好象搞良渚时候的那俩开头。我要先说明白什么是神仙,还是要先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搞良渚。作者写了几十年,每一篇文章的开头带出一个他舍不得的关键词。一来当然是那个孩子。读这一本我才知道,小说里他把现实中无能的同事的行为加到了自己遇到这孩子的事情上,小说更感动人。从那之后他的人生就罩上了这个孩子。写广岛当然也要罩上一篇。第二篇的开头是自己。要不要背叛战友呢。假装好奇,掩饰着兴趣,其实假装的时候的小朋友所希望的,只是大家谈论这件事多一点,不管什么,谈点什么。爸爸说“因为就算他不自杀,背叛之后还是会被杀死的。”这算怎么回事呢。为了晚死几分钟就可以背叛吗。那几分钟有很多可能性的话,问题就变成,为了活着,更久一些,久到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那么久的话,就可以背叛吗?有什么比生命更重,值得为了它去死呢?后来作者谈论那些自杀的人。对他们的理解。更多是没死的。丢人现眼地活下去的,预定和谐这个道理太绕了,所以需要写这么罗嗦。开头应该是这样:上帝发了洪水,诺亚在洪水里救了大家。因为上帝预先知道诺亚是坚强的。如果诺亚很懒,或者是“歇斯底里的绝望主义者”,他谁也不救,洪水后世界什么都没了,上帝在顶上也会觉得很尴尬吧。这就是人道主义。这个比喻用在广岛,原子弹投在这里,是因为美国知道这些人可以,在战争由此结束之后,让他们不那么尴尬地坚强活下去。这就是人道主义。所以作者说,还有比这人道主义更卑鄙的事情吗。恃着核武器的国家,来主持无核运动,这是童话。但是这是现实里在发生的事情。我总想着看他小说的感觉,一辆雪铁龙开进树里面,有雪。畸形的孩子把护士吓坏了,的时候,父亲软弱地在弹子房外徘徊,赌光了全家最后积蓄。但是这一本想说的太强烈,所以这本书读来很闷。我总想到锌皮娃娃兵里,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受害者的记录,那是鲜活的,那个作者没说自己的话,因为大家说的已经足够了。而这一本,也许是日本人性格的原因,也许是作者没想到这样做。应该只是作者的原因。因为地下铁事件里,也是日本,也有基本没被议论的,鲜活的现场人的话。而这一本,作者以为自己的议论更有力吧。
  •     wenke.liu@gmail.com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新闻越来越向不可捉摸的方向发展,然而却并没有切合时事的感觉,只是深深感到,过去半个世纪的东亚,是一个多么微妙的时空:时间被浓缩错置,力场(立场)交缠扭结,稍稍超出文本的特定情境,所有的价值坐标几乎都要来个逆转。大江健三郎这本书并不是旨在超脱时代的作品,在今天读来,困惑与收获至少同等。我想这种感觉大概来自二战后迅即发生的大国之间的敌我变换,以及两种自称为普世的价值和力量体系在这个地区的犬牙交错,更不用说与这一局面共谋又对抗的民族主义潮流。对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美国转身成为它的盟友与保护者,对广岛灾难的反思即是对美国的挑战,而这一挑战可以同时来自左和右的方面。大江健三郎和石原慎太郎当年都是日美安保条约的积极反对者,他们之间立场的歧异自不待言。在今日,抽离了当年背景的《广岛札记》,也可以从两个方向来阅读。豆瓣上有读者评论说看到这本书“总有不舒服的感觉”,或许正是从“中国人”的立场对这种两义性的反应。大江为之写作的,的确是一个“暧昧的日本”。毋庸置疑,核爆炸中的伤亡之惨痛,不应当发生在任何人类身上。然而这并非自然灾难,而纯粹是人类自身的行为,于是,定然有人须对此负责。在《广岛札记》中,这一责任人是投下原子弹的美国。对于当时的大江来说,把同情与敬意倾注于广岛的人民,把愤怒与谴责归于美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今天看来,也是最直接的、第一层的逻辑。实际上,若单独看待广岛核爆这一事件,上述的态度有基于普遍人性的最充足的理由。然而东亚的问题微妙便在于,还有着第二层的逻辑,民族主义与国际正义的逻辑。在这层逻辑上,日本在成为受害者之前,是一个加害者,如果说这已经让价值判断的最终“结算”非常困难了,中国在此问题上从受害者变为一个隐性的加害者就更是雪上加霜。在头两篇札记中,大江对于中苏两国的争吵实际上分裂了在广岛的“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表现出一种无奈的不满。纯然从广岛人的角度,核武器的继续存在本身便是一种冒犯,然而二战中的受害者中国最终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对此,大江只有苦涩地写道,“在这一核武器时代,直至昨天,有的国家尽管具备制造原子弹氢弹的实力,但它却并未拥有核武器,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人类政治思想的形象。然而,现在当我撰写这部《札记》的196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不再是具有这种形象的国家,总之,它已成为另一种国家了”(广岛札记•四•关于人类的威严)。大江并非没有意识到第二层逻辑的存在,数十年来,他一直是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反思最力的人之一。他对这两层逻辑的解决,大概是把第二重逻辑中日本的责任归于穷兵黩武而战后却又被美国占领者拉拢利用的保守派政府,从罪孽中解救出一个新的日本。他写道,“关于中国的核试验,它被视为革命之后,中国坚持自力更生路线所取得的最大发展成果;核弹被视为充满新的自豪感的中国人民族主义的象征。我也赞成这种分析和理论。但同时,我认为应该以让广岛继续存在下去的日本人的名义,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现在与将来拥有核武器的一切国家提出作为否定象征的、对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态度。换言之,就是亟需确立一种在原子弹爆炸20年后的新的日本人的民族主义态度。而广岛的那些正统的人们,正是我心目中日本新的民族主义积极象征的具体形象。”(广岛札记•五•一个正统的人)。然而这一区分的尝试仍然消除不了所有的尴尬。在第二章《再访广岛》中,被大江称为“真正的广岛人”的金井利博评论员说,“在具体设施及资金问题上,还是保守党政府多多少少地做了些工作,推进了原子弹受害者的救护计划”,这一事实,从民族主义的第二重逻辑来看,非常容易理解。更何况,人民与国家或民族的关系,真的可以切割么?如德国人之于奥斯威辛,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在这个语境下当置于何处?大江在描述在广岛的反核运动中具有崇高道德威望的哲学家森泷士郎的经历时写道,“19年前,教授还是广岛高等师范的教师。他带领学生来到支援前方的工厂做工。教授至今保留着那本溅满墨水的日记。当天,他坐在桌前正在补写昨天,也就是1945年8月5日的日记。当他写道:‘美丽的朝霞。制作五百根竹枪’时,就在这下一个瞬间,原子弹爆炸了。教授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他的学生。”正是在这段描述中,隐隐透出了难题的征兆:广岛在被炸之时,仍然是供应前方的军工基地。大江作为新的日本民族主义的积极象征加以描摹的,“既不过分绝望,也不抱有幻想”的广岛人,在未经核爆的惨剧之前,大概也便是一般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日本人。可能也正是这同一群人,严谨地制作军火武器,并把它们送上战场。他们的道德力量,是否得到了核爆的悲惨的净化?这个两重逻辑的难题所反映的,是一个原则层面的冲突,在很多具体情境下,则更加凸现了它的困难。在日本遭遇天灾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复杂感情,可能也正来源于此。从理论上说,民族主义正在退潮,只能希望在未来的具体情境中,这种关于“政治正确”的苦恼会随之减轻。P.S. 在网上偶然看到大江健三郎对于此次核电站事故的文章,提到他一向担忧核电的威胁。到底要不要核电,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和几个朋友讨论,或许只有快点把商用规模的可控核聚变托克马克造出来了,才真是解决吧。[日]大江健三郎 著:《广岛札记》,翁家慧 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21.00元。本文刊于【读品】108辑                                 【免费】订阅 点击 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9555/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读完后有很强的无力感,事件于我的远离,大江的沉痛,以及广岛人的挣扎
  •     沉默。沉默是读过这书之后的感觉。中文版似有删节。
  •     总有比你更悲戚的人顽强地活在世上,也许每个无意义的对时间的透支,是因为不曾面对过可预知的死亡。
  •     关于广岛原子弹事件,我觉得大江健三郎在此书的态度是很客观的,没有对美国表示太明显的谴责,重点是广岛人的威严。《一个正统的人》让我想起《人羊》,“活着的时候,要像一个正常人,死的时候,也要像正常人那样死去。”
  •     哀愁还是悲哀
  •     第一次读关于原子弹的战争 站在人性的角度 站在民族的立场
  •     这很难说是一部好的反思性的作品。作者沉浸在民族苦难与人类大义的情绪里,失去了深层次的探寻和质疑。更不要提行文实在罗嗦。
  •     果然还是不习惯大江健三郎的文笔……
  •     只看过其中叫做“一个正统的人”那部分。还比较过该文两种不同的译笔。那时候知道作家介入现实题材的几个优势:理解力,文字,良知。
  •      激情地呼号广岛事件多么多么悲惨,广岛人多么多么坚强~殊不知战争,乃至生存本身,就是一件悲惨至极的事,而生着的人们,哪个不是坚强的呢。 若只看硬币的一面,我承认我也会跟着大江健三郎一起痛斥美国的核暴行。但不能,毕竟还有另一面的存在呢~没有南京,没有旅顺,没有珍珠港,哪那么容易就飞了个核弹出来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随笔比小说好,也可能是翻译的原因。
  •     有些事不能忘怀。
  •     原子病患者也像LGBT一样,算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选择沉默,选择斗争,都是他们群体中的人自己的选择。也应该感谢那些揭开伤疤的患者所做的政治上的努力。去日本的话,不去广岛怎么行呢。广岛是每个世界公民都该去的地方。
  •     这书的封皮和用纸让人很不喜欢,本来可以很好的文字的
  •     3.11之前不久看的,越回味越有感触
  •     在保守政权和美帝的压迫下,大江只能将灾后重生的广岛人塑造成原子时代的新基督(所谓的日本新民族主义)。然而行文间一股子萨特存在主义调子实在是招人烦。
  •     郎兄送的《车诺比的悲鸣》让我对核污染事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又收了这本广岛札记。不过正如书名,只是札记,对于二手、三手资料的摘抄和评论而已,远没有《车诺比》那样震撼人心。
  •     大江健三郎先生在书里提出的一些观点,真喜欢我国上面的人……也能引以为鉴……
  •     反思
  •     1963-1965
  •     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过,不该是由广岛长崎万万千千的民众用几代人的折磨和病痛来赎还,希望和平,希望人都能有“威严”的活下去。
  •     如果美国人果真对于火炬手的决定说了这句话,实在是太无礼了。值得注意的是,通篇的仇恨都只针对战争本身,而不是民族对立。大江健三郎的文笔实在是有限,无论谁翻译,都让人看得很头疼。
  •     这是《生的定义》吗 呜呜
  •     巨大苦难里的人性尊严。
  •     用了两天上班日看完了,在图书馆干活真好,理书时候发现这本的。好沉重哟,中国人一般只了解南京大屠杀而不了解广岛核爆,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子弹的深重影响从人类遗传上来看是最大。
  •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我看的版本翻译太差了,不过这种纪实作品,重点不在文字的好坏。
  •     小日本意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