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里的主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洗手间里的主权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50614369
作者:陶杰
页数:208页页

章节摘录

  辞职的艺术  高官的辞职信,应该怎样写?  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辞职信是写给国务卿基辛格的,只有一句话:“本人谨辞去美国总统之职。(I  h e r e b y  r e s i g n  t h e  o f f i c e  o f  t h e  P r e s i d e n t  o f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 )”权位愈高,辞职信愈简洁。被迫辞职的人,心中难免都有气,但写辞职信不必公开感受,更不必把一封辞职信写成一篇《出师表》。  尼克松的辞职感受,留给对国民的电视广播。在广播中,尼克松没有诉苦,没有宣泄冤屈,没有攻击他的政敌。一开头,尼克松说:“这是我任内第三十七次全国广播了。在水门事件漫长而艰辛的年月中,我一直想尽力完成各位选我与我的任期。但这几天,我明显地觉得国会已经没有了令我尽力完成任期的政治基础,这种努力无法再延续。我想完成任期,但国家利益必须在个人考虑之上。”  然后尼克松婉转地讲述自己的政绩:结束了美国史上的越战,开始了和平谈判;与苏联的核武器谈判,双方同意设置上限;打开与中国对话的大门,国民的生活,更为自由充裕。  尼克松的辞职信没有一句牢骚,遣词用字,极为得体。他觉得对国家一片忠心,只是手段出了点错,他任内的努力,何尝没有一样是为了美国好,但国会和选民偏偏不原谅他,要他滚蛋。  辞职信不是表白感受的对抗,电视广播才是。因为在电视荧屏上,是立体的P e r f o r m a n c e(表演),市民会看到总统的表情,听见他的声音。尼克松的样子不算英伟,但那一天他神色凝重,坐在美国旗下,说话的节奏徐疾有致,感性洋溢,在辞职演说中引述先贤罗斯福的话:“一个战士,面上蒙尘,身上遍是血污,即使倒下了,也要失败得勇毅和光荣。”  辞职信是官式的,愤怒都在空白处,尼克松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辞职演说却成为一篇散文,情感都在词句和画面之间。通篇都没有对国会和政敌民主党的半句指摘,没有说“如果一个尽忠为国如本人的总统受到这样的对待,那么将来不知道谁愿意当总统”,如果尼克松这样说,全世界都会震惊:美国出了什么问题?但幸好没有,美国是领导全球的第一强国。  一个地方有没有第一流的政治家,从政的人是世界级的  精英还是小师奶、大少爷或小男人,看的就是这些地方。写辞职信,是一种艺术,权位  愈高,愈需要教养和胸襟,要令人读来知道你跟一般凡人不同。因为这是最后一场表演,是所谓E p i l o g u e(收场白),这不是怨恨和诉苦的时机,挥一挥衣袖,留下满台云彩这才是第一流的治国英才。  湖恋  如果海洋是丈夫,河流是妻子,那么一个柔媚的湖,是情妇。百川都归海,没有人能阻挡河与海的婚姻。但是一个湖,却是孤独而隐蔽的一个所在。小的时候喜欢看河,长大一点,读了普希金的诗和小说《鲁宾孙漂流记》,是会爱上海的。但当你学会欣赏一座湖泊,理智和情感都凝止,波平如镜,水光如粼,懂得爱上湖,心境却是出幽入冥的另一番观自在。  正因为在海洋和河流之外,发现一个湖,像有了一场外遇。在外国的高速公路驾长途车倦了,把车停在路旁,熄了火,独自走进路旁的树林,踏过满地的红叶,披着一身的蝉鸣,忽然波光映瞳,没有什么比抬头见到一座入梦的湖更令人惊喜。  北美洲的湖太大,大得像海洋,像拥有一百万年的寂静,荒旷得隐约见到天际升起的一股印第安人的长烟。北美洲的湖令人仰止而不可视,只是少了一点点感觉,那一个被这个广告的俗世用滥了的名词,叫做“情怀”。  因为一座美的湖是可以亲亵的。湖小一点,还有湖边的配套:一只荒置的木舟,远处一座小小的码头,湖边红檐白壁的几幢幽居,还有远方的一抹青岭。走进湖山的画图里,不由得登上湖边的弃舟,提起青苔斑点的一双旧桨,痴痴地就向湖心划去。桨子捣碎一湖光影,如梦似魅,此情此景,催眠一样,就向湖心静静地划去,如同向下一世的幽冥处投胎,从此不再回来。  欧洲的湖有这等不凡的魅力,像意大利的加尔湖(Lake Garda)、法国的安那西湖(Lake Annecy)。至于英国,虽然有一个湖区,但尼斯却出过一头湖怪,令英国的湖泊有点煞风景。  瑞士的日内瓦、苏黎世、洛桑,是湖的众香国。瑞士太静了,瑞士的湖滨有世上最动人的华宅风景,只是雍贵得太过慑人,除了在法国电影《印度支那》(Indochine)里的最后一幕:开橡胶园的凯瑟琳· 德纳芙老了,在日内瓦隐居,在湖边遇到了她从前在越南的养女。女孩子长大了,成为越共的一个外交家。  这一幕,凯瑟琳· 德纳芙在湖边凭栏远眺,看见一个革命的女儿,只是不忍相认。那一身在风中飞扬的裙裾,一对凄美的足踝,伫立在湖畔,在夕阳的湖水间,欲说还休。如此天湖非昨夜,当你学会了欣赏,只是有点孤独。在湖边,你想起昔日他的一只温柔的手是如何抚弄你风中的长发,那一年,你记得,你还是那么年轻。  印度人  印度国力日盛,如何同“阿差”交往,成为热门话题。  印度人是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比犹太人犹狡,又比中国人贪婪。跟印度人谈生意,讲价是一门比象牙雕塑更为精致的艺术,因为他自第一句话开始已经是谎言。  犹太人和中国人至少都会说明,手上这件货品,他们想卖,但印度人不是这样。明明急想脱手,却死口坚持,这件货他不想卖。  印度人喜欢吊买家的胃口:这件货,我不想卖。引诱对方出高价,一百元、二百元、三百元,等价钱一步步提上去,他一味摇头不语,等对方开到了五百元的上限,印度人才打破沉默,说:我们不需要钱。  印度人喜欢微笑着欣赏对方失望的表情。在买家决定离场之前的一个痛苦的临界点,印度人很会鉴貌辨色,会抓住生死线上的这一点,表示一点点怜悯的让步:好吧,我本来根本不想卖的,但是看见你的诚意,如果要卖的话,我会卖给你。  当买家喜出望外,以为五百元可以成交时,印度人会告诉他:老实说,昨天有人对我出了价,他们的价钱比你高,一千,我不卖。不过,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而且我喜欢你的  真诚,我不指望你出的价钱比他高,但希望阁下的价钱可以跟他持平。  印度人擅用人情味的一层迷花,把买家引进自己那只漆黑的大布袋。印度人很享受讲价的乐趣,最后,他这件东西不会收你一千元,但会收你九百五十元,他有本事令买家觉得省了五十元,是他的天大恩赐。  其实他手上这件烂货,只值五十。印度和中东一样,六千年以来,买卖都在一种叫巴刹的旧市场举行,此处人声杂沓,小贩的叫卖,夹缠着驴子驮货时的铜铃声,还有弄蛇人的笛子音乐。在混乱之中,买家如果是外国人,难免心绪不宁,很想做成了买卖快快回酒店冲一个热水澡。但是记住,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要极大的耐性,一竹竿玩到底,比他更没完没了地啰嗦,他会从心底里尊重你。  不要忘记,国际贸易的交通史,有一半是印度人发明的。一四九八年,葡萄牙占领了印度西岸的果阿,殖民地历史,严格而言从这一页开始。印度人很早就从五洲四洋学会了使坏的精华,特别是从英国人。英国人歧视印度人,不是嫌他们脏,而是不忿印度人比自己奸诈。  印度人的英语很老派,他们从英语中学会了模棱两可。印度人跟英国人有许多共同品位:板球、茶艺、牛津剑桥的精英教育、等级制度、法律。印度人喜欢恭维,如果你把甘地置于  丘吉尔之上,又指撒切尔夫人其实是“英国的甘地夫人”,或肯定尼赫鲁是亚洲智商最高的领袖,他会乐不可支。告诉一个印度人:世上有了印度,为什么还有英国?真是既生瑜,何生亮。他会大笑,把他的十四岁如西施般的女儿许配给你。  冬日清晨的英雄丰碑之旅  除夕的凌晨,飞机抵达伦敦,在机场休息室里喝一杯咖啡,马上租一辆汽车,往牛津郡的布莱尼姆宫(Blenheim Palace) 进发。  希斯罗机场在伦敦西部,牛津在伦敦西北。一夕航空,睡眼酣满,到英国时方是清晨,时间十分耐用。香港去伦敦的班机起飞多定在午夜,实有一定的智慧。  布莱尼姆宫是丘吉尔的故居, 建立迄今已有整整三百年。丘吉尔的祖先约翰,一七〇四年率领英军,在欧洲的巴伐利亚与法军作战。时维法王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扩张势力,直指荷兰和奥地利。丘吉尔的祖先是万宝路公爵(Duke of Marlboroug)—译为万宝路,与美国香烟同名,有一点点恶作剧,希望丘翁在天之灵不要介意—击败了法国军队,英国王后安妮获知捷报而大喜,自掏闺房私己,为老约翰· 丘吉尔盖了这座官邸,地处牛津郡的郊野,在伍德斯托克古镇附近,称为布莱尼姆宫。  清晨抵达宫门,一座大府邸在维修。这个地方我来过几次,至今仍许为清晨抵英国之后驱车旅行的首选之地,如果能租一辆汽车的话—宫门虽然关闭,但宫前一座大草坡,翼于两旁的森林,铺青卷翠,一直油绿到云涌的天边。草坡之上,有一座纪念圆塔,镌刻着公爵先祖的赫赫战功,以及安妮王后对公爵的颂词。从宫门漫步走在草坡之上,晨光漫天,翠微满怀,深呼吸宇宙的柔蓝,涤尽前一夜香港的浊浊征尘。  有什么比拥有这样一个富丽清新的早晨更加圆融?空气鲜甜,晨曦是金黄的,时值隆冬,幸未降雪,三摄氏度,草坡与林木之间,常蒸着一笼依依的湿氲。中有一条护城河,有古桥横亘其间,河上有几十只野雁栖迟,草山之巅,又徜徉着一窝绵羊。有几户中产阶的小家庭,也有心情在除夕的清晨共拾雅趣,几个小孩嬉逐其间,为天地的宁静平添了几分现代的生气。  真难想象只在短短十几小时之前,我还在香港的赤鱲角 。穿越工业废气毒雾,一夕星月交辉的航程,感谢工业文明带来的魔幻感,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呼吸明澈的空气。布莱尼姆宫的建筑格局,有点像巴黎的凡尔赛宫。英国人有心跟路易十四较劲:宫廷林立,矗以气魄雄奇的罗马廊柱,两旁的楼阁亭台互为对称,大门的两百码之外另有台阶,通向草坡上的圆柱功碑。布莱尼姆宫比起凡尔赛宫,少了法国御花园的那份刻意求工的水池和花卉的图案点缀,更显出天人合抱的朴拙自然。把布莱尼姆宫与凡尔赛宫的建筑相比,即可见英国人的富蕴含蓄与法国人的开扬浪漫,一水两分,毕竟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民族性格。  不一样的水土所钟,不亲临此一奇境,则难以领略为何英国会出产了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丘吉尔。宫中共有三大“社稷厅”(State Rooms),皆铺以三百年华丽的挂毯。毯上风景,至今多有褪色磨损之忧,仍可以送到“皇家针织学院”交由祖传手艺的御工匠细心修复。布莱尼姆宫的砖石,三个世纪雨蚀风侵,至今也已龙钟有崩老之态。丘吉尔今日的后人,不敢僭住,只在宫的左侧另据一个小偏室。宫府急需八百万镑维修,英国公众以布莱尼姆宫仍为贵族私邸为由,国会拒绝通过拨款,宫府只好向外开放出租,拍戏和婚宴都可以租用。贵族虽然没落,气派犹在,典丽丰繁的传统气魄慑人,帝国功业,供游人凭吊。  宝山灵水,孕育了一代完人枭雄。丘吉尔出身贵胄,却没有上牛津剑桥,从伦敦西部的哈劳私立中学毕业之后,即投身桑德士军校。他没有凭祖荫青云直上,先以战地记者身份远去南非,采访布尔战争,并亲自上阵营救了被叛军伏击的一支英兵。一举成名之后,从此选议员,拜相内阁,当了海军大臣。保守党败选,他又退隐乡间,财政一度拮据。十年磨剑,丘吉尔在退隐的时候,到加拿大旅行,结识了谐星查理· 卓别林。查理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丘尔一样与他结伴同游,还答应为他下一部电影写剧本。  当希特勒崛起欧洲,首相张伯伦一再退让,只有丘吉尔警告,英国对纳粹德国必有一战。身为“主战派”,在绥靖气氛浓厚的一九三九年,丘吉尔虽然身在下议院,但形势相当孤立,他到处奔走揭穿希特勒的真面目,却听者藐藐。  我在冬日的清晨,来到伟大领袖故居的庭园,缅怀这位风云人物的往事。孔子说“见贤思齐”,崇拜英雄人物,须以国际第一流的为对象,要有世界千古的视野胸襟。清晨到伦敦的第一站即直奔丘吉尔的旧王府,也正是此意。有如小隐于深山寺院,这一刻,于人为远,于神为近,有这样的福分,我至觉欣慰,无限感激。  英国电影以丘吉尔为主题拍了不少,我最喜欢英国演员阿尔伯特· 芬尼主演的《风云汇聚》(Gathering Storm)。电影的开头,正于布莱尼姆宫的森林取景。阿尔伯特· 芬尼是著名的性格演员,演过《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比利时侦探波洛,近作是鬼才蒂姆· 波顿的《大鱼》里的那位临终时喜欢吹水说故事的老父亲。丘吉尔的传记更是汗牛充栋,成千盈百,读不胜尽,但以最近逝世的工党元老罗伊· 詹金斯(Roy Jenkins )退休后写的一册最为详尽生动。  在布莱尼姆宫外散步了一个上午,饱览牛津郡的河山在冬日晨曦里的良辰美景,此情此际,独处天地之间,只有伟人的英灵在草丛间与我的心灵对话。丘吉尔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过来人,难免成为帝国主义堡垒的提督将军,睥睨化外的民族,霸气横生;然而一生笃信民主和自由,对纳粹的威胁,他目光如炬,意志坚强,领导欧洲和世界战胜了极权和独裁。战后虽然败选,但面对英国选民的过桥抽板,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名言:“对一个领袖残酷,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特征。”有什么样的民族,就有什么素质的民族英雄。丘吉尔的英雄本色,却并不囿于英格兰。不错,他属于整个自由民主的文明世界,他的才华、幽默、自嘲,留下的无数精句语录,是一个优秀民族的精华遗产。下次去英国旅行,如果有条件,试试选择我推荐的这条短小而又不凡的路线吧,有如伊斯兰教徒之抵达麦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生有这样一段清晨的旅程,如果能参悟其中的禅机,这一生是没有白活过的。  ……

内容概要

陶杰,香港著名作家、传媒人,原名曹捷,祖籍广西,生于香港,17岁时留学英国,先后就读于华威大学、伦敦大学,毕业后在英国BBC工作八年,同时任香港电台驻英记者。
1991年,陶杰应金庸邀请回港,任《明报》副刊副总编辑,后任《华侨日报》副总编辑,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并在香港电台、电视台主持节目,曾以散文集《泰晤士河畔》获得第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
陶杰学贯中西,见识赅博,写作题材极广,包括文化、艺术、时事、政治。写评论深入浅出、一针见血,写散文香艳绮丽、纵意轻盈,被誉为“香江第一才子”。

书籍目录

一个人去旅行
普吉酒店
从旅行家沦为游客
湖恋
湖区之行
湖约山盟
冬日清晨的英雄丰碑之旅
追龙
红巴士
公路霸权
在伦敦开车
无冕王试新车
回到大伦敦
酒馆与酒吧
蒲香坊
中东菜
自助餐的哲学
星巴克和太平洋
洗手间里的主权
君子之交
印度人
赌场的告示牌
勿玩鬼妹
留学与出家
洋女婿
洋媳妇
美国式自虐
不想再知道
辞职的艺术
美国式自虐
电话窃听
高贵的自律
给首相的信
“ 光荣之终结”
旧档案
五大双重间谍
英国特务不入流
感性的奇行
唐宁街十号
法国的风流新总统到底想干什么
塞西莉亚
小男人总统
法文老师与文法
薄荷朱古力的福气
黑岭魔宫
作家侯赛因
不老的格林斯潘
罗马余荫
抬纸皮箱的人
在冬日的阳光中说一声
瓶中幻觉
帝国骄雄
如此星辰
留住那场盛宴
单车窃贼
秘密
瓶中幻觉
童梦
装死狗
文明恩典
百年第一曲
麦卡尼谈往事
跟他一个样
真ABBA
米勒论女人
奇女子
鬼故事文学家
六小时定律
英语小说的第一才子
小王子蓝天星空的秘密
安德鲁王子与斯塔克
现代爱情学
麻辣的爱情
别做他的蝴蝶标本
异国姻缘
“ 中国通” 两种
万圣节之乐

编辑推荐

  内地首次系统引进陶杰作品  谁是陶杰?  梁文道称他为“香港第一才子”  让金庸亲邀撰稿的文坛怪才  董桥称1000万个人里才会有一个的文化乩童  倪匡赞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谦谦君子、刻薄毒舌、才子文棍 、可爱可恨的多面怪才  香港唯一令观众提早定票听其讲座的作家。  品文化、写历史、评时局,赏风月。陶杰的作品,散文似小说,随笔亦故事。他的文字变化多样,具有少见的中文之美,绮丽华美、犀利辛辣。  长一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含有古今中外的历史、艺术、文化、政治、文学、世俗生活等知识,洞悉后的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作者简介

《洗手间里的主权》系陶杰香港版散文评论集《泰晤士河畔》《权力的地图》《天国的凯歌》等书籍与香港报刊专栏文字选取佳文辑录而成,分为“洗手间里的主权”、“美国式自虐”、“瓶中幻觉”三部分。所述内容涵盖东西方文化、艺术、欧美政坛、英国历史、旅游,文笔轻灵,纵意而谈,智性中透出犀利。

图书封面


 洗手间里的主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初见陶杰是在TVB的一款旅游节目里,瘦弱的身材配着一幅黑色的边框眼镜,以及脖子上细致的领结。对于领结,香港人都有一股强烈的怀乡情节——当然此乡非彼乡,上任特首曾荫权更是因为在各种场合亮相,都常佩戴领结,被人戏称为“煲呔(谐音bowtie)曾”。领结的系法不仅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系上领结,整个人就必须像被栓上枷链,必须由头引领着身体前行,永远一副端庄的身板。而这种类似于自虐的行径却使得香港人倾之慕之,以为上流典范,因此如果一个人也如曾特首那般(领)结不离衣,即便他再怎么荒唐,骨子里还是充满了对绅士品格的向往。初读陶杰的散文,很容易让人想起吴鲁芹。当你开始懂得别人时,你也开始懂得自己,陶杰和吴鲁芹的散文都首先是基于对外国文化的熏陶所引起的对自身的思索。比如陶杰也谈到了现代的中文问题,他举例说,”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这句话就是典型的叛国贼,因为中国人从来不这么说,都直接地说,“他不是一个好人”,这个“我不这么认为……”,明显是从“I don't think……”直译过来的。虽然陶杰的中文里偶尔夹杂着不少英文词,但语句或者说语法,还是中国式的。而吴鲁芹也说过,只有懂得英文了,才会写好中文。当然,陶杰肯定不似吴鲁芹这般老成庄重,他说起话来,多半离不开“食色性也”。虽然文章不少是用来调侃政治的,比如与书名同名的短片《洗手间的主权》讲的是香港食肆在洗手间都划定地盘,暗讽小肚鸡肠,但有些话说到一半就变成了男女之事。比如他讲比利时,在历史和政治舞台上不张扬,没用希特勒、墨索里尼、戴高乐之类的大角色,也从没有想过征服什么土地,但就是凭借这股低调,成为欧盟所在地。你以为他这么讲究完了?他话题一转,说,这样的风土,找个比利时小伙结婚倒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细想也没错,政治本来就是众人之事,由个人到集体再由集体到个人,有何不可。也有人说陶杰有点痞气,看他的文章是有点怪才。但如果能把这些散文都变成对话的话,那么每当你看着他想发笑时——前面肯定是有包袱让你乐的,突然,他像抽离了一样,仰望天空,来一句天凉好个秋,然后自己施施然走开。只留下你在那回味,这戏谑背后又有多少不言之意?
  •     与上一本《杀鹌鹑的少女》一样,是陶杰在报刊杂志的专栏短文集合本。但这一本有点不同到是偏重介绍英国风景,以及调侃英美法诸国的政治。写风景到文章写得很是独到,陶杰并没有像其他以前我读过的作者那样,着力描绘风景细节,详说历史背景,可能因是短篇文章,要在千几字里头说清上面两项内容确实有心无力。他选择的是另一种方式好似作水彩画,先用铅笔画出线条勾勒风景轮廓,再用蘸着颜料的水彩笔涂画质地,最后在这副风景画里头,放置一个人物,那便是他自己。他用三分之二的笔墨在打基础,最后三言两语把这副画的意境凸现出来,点睛之笔,不留评论,只待读者细味。看似灵感突现的写法,事实确实是文学功底深厚的表现,不得不写个“服”字。后半部分着重政治评论,我就难进入角色,原先不喜政治,后来略微接受,愿意了解,但接触多了就觉得很鸡肋。因而没有特别大的共鸣,略读而过。但陶杰在调侃英美法国家的时候也顺带调侃了一下中国的政治,多带鄙视的口味。这点我不喜欢!各国的政治现状跟该国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文化传统,以及历经的政治体制息息相关。我同意有高低之分,但并非绝对。政府是一个管理国家的机器,但组成它的绝对是它的民众,不论多寡,所以它的存在就有存在的意义。这方面认知太少,“识少少扮代表”是不行的,闭嘴。
  •     文\Shirleysays南朝的江淹,从小便显现出非凡的智慧,六岁写诗,十八岁熟背《五经》,所做诗赋堪称千古奇文。谁知,人到中年,他居然写不出来,就算写了,水平也大不如前。自古文人相轻,有人说江淹在梦中将怀里的笔还给了别人,从此就再也写不出来了。成语江郎才尽,由此而来。文人做诗就像运动员训练,久不训练,成绩必下降,但是完全写不出,是不可能的。分析江淹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他中年做官以后,忙于公务,没精力再写。其实,背后隐藏着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文人们的小心思。那就是有的文人,像江淹,当官了,忙,不写了;有的文人还写,迫于形势,但不写透;有的文人知道有些事不能写,掌握不好尺度,根本不写。我觉得今日大陆的专栏作家都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每天写,写什么?风花雪夜,明星绯闻,什么安全写什么呗。陶杰是香港的顶级才子,如果说《杀鹌鹑的少女》还有点血性的话,那么这本《洗手间里的主权》完全是小资情调,一副大英殖民地遗老的派头。这不怪陶杰,也不怪出版方,只能怪尺度问题。知道吗?尺度在上海话里是回扣的意思,尺度给多少,就是回扣给多少?给多少?鬼才知道给多少!坦白地讲,陶杰就是有“毒舌”的范儿,如果文字不刻薄,语言不毒辣,他就武功全废。他写游记随笔,湖光山色,文笔并不优美,比喻却异常生猛。在《湖恋》里,他开篇即有惊人之句,“如果海洋是丈夫,那么一个柔媚的湖,是情妇。”又如“正因为在海洋和河流之外,发现一个湖,像有了一场外遇。”唉,万物生长,注定处处都得有三角恋爱。陶杰没把美景写得一派风情,倒是一副“毒舌”连美景都不放过。这算江郎才尽中的哪一种?众所周知,港人有种独特的殖民地文化。台湾人、香港人、印度人,都深受殖民文化影响,在某几代人之中,殖民文化已深入骨髓。吴念真的《多桑》,黑白镜头下,多桑操着台语和生硬的日语,日据五十年,差不多是一个人的一生。然而,陶杰一面享受大英的“绅士”文化,一面不忘逮个机会揶揄英人,他说“英国人歧视印度人,不是嫌他们脏,而是不忿印度人比自己奸诈。”他的港人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是在殖民地文化里一次艰难的重生。若我们说陶杰的这本书尽显江郎才尽的话,他当属第三种:有些事不能写,更不写了。不过,尚有几篇算隔靴搔痒,也着实过瘾。比如《给首相的信》是全书中最好的一篇。一位十四岁的英国少女,因哥哥当兵在巴士拉港被地雷炸死,写信给布莱尔。小姑娘在信中的字句铿锵有力:“我不尊敬你尤甚于布什,因为你是英国首相,而我是英国公民,虽然有时我耻为国民,因为有你这样差劲的首相。”陶杰的评论堪称金句,“民主国家的民众,不一定能拥有好的领袖,但却拥有令全民痛快淋漓的权利”。不知是否一语成谶,今夜的港人,是否还会仍然坚持他的论点?他的金句是否还在闪光?莫谈国事,陶杰的文化批评堪称一流,江郎的光芒四射。他分析“披头士”的恩恩怨怨,透视出东西方文化的激烈撞击;他写“奇女子”乔治.桑的一生,玩弄肖邦于股掌之间,对乔治桑的性格描写惟妙惟肖,一位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女作家跃然纸上。还有写英国小说家阿彻尔传奇人生的那篇,并做出如此大胆判断,“今生懂中文而不读金庸与懂英文而不读阿彻尔一样,都是无法弥补的缺陷。”他说的一点也没错,阿彻尔因丑闻入狱经历而写成的《生而为囚》,的确值得看,国内也有出版。一本书不能代表一个作家全部的水平,尤其是在一个江郎辈出的时代。如果这本《洗手间里的主权》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口味,那么就去书里寻点闪光点来读吧,比如《给首相的信》。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2014-53)今后要少在这类书上面浪费时间了。如今这类书越来越多,看似非常隽永的短篇,读来感同身受拍案叫绝,实则不能教会读者任何东西。虽然有几篇文章看的很过瘾,但是为了那几篇文章把这本书细读一遍,实在是不值得。在洗手间里,有空就随便看看吧。
  •     狭隘,抖机灵,展示自己的优越感。
  •     都说短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以及价值观念,我偏偏这么喜欢陶杰,说不清的熟悉感与亲切感。
  •     勉强给三颗星吧,整本书由一两篇得入眼入心,其余属于翻着看。
  •     书中的内容喜欢不喜欢,我翻翻就可以知道。 全篇就是400-1000字不等的散文, 文章充斥着恶毒的世界批判语言。 亚马逊上买的一本盗版书籍。
  •     随笔不好看
  •     矫情
  •     因为说是香港第一才子,所以看完其实略失望
  •     随便翻完后半部分,实在兴趣不大。 或许该看百科全书
  •     和《杀鹌鹑的少女》风格一样,区别在于讲的几乎全是英伦风物,只能说陶先生实在太热爱英伦文化。长了些许知识。
  •     已看完~~~
  •     所以港人眼中丘吉尔是完人,观点全是一边倒的英爹颂。但文笔着实好,不过都是香港杂文小短篇,更喜欢林夕那种站在公众面前还会反省的态度,文笔一样优美。
  •     品位呵呵,自由呵呵,今天看到腰封上写的两句还真是笑出声音了呢。也难怪香港是文化沙漠啊居然标榜这种人是才子,而这种人居然把金庸奉为圭臬我简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品味吗?
  •     文风悠然,英风拂面,短文好读。
  •     略显文采,失于刻薄
  •     有些地方挺有意思
  •     动辄英国的,文章配不上才子名
  •     我决定去买他的其他书
  •     崇洋是一贯的主题,喜欢那个艺术家不能做主宰者的主题,还有如何把迂腐的盂兰节变得像西方欢乐的万圣节一样的主题
  •     有什么比一气呵成读完被梁文道称为“香江第一才子”、倪匡赞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香港陶傑 首次被引进到大陆的散文集《洗手间里的主权》更酣畅淋漓的假日消遣呢?文集囊括有旖旎优雅的欧洲游记、透彻的政治经济社情观察、独特的电影音乐文学品味和对情事斐然的态度,引进版翻译无碍挥洒的才情。
  •     文字优美 有力度
  •     这本里正儿八经的调侃倒没有英国风景介绍来得吸引人了。
  •     有妙语,看一两篇还蛮好,看多了只觉得作者好刻薄…
  •     作文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都是个人意趣,学不来,只能读。
  •     奇妙,有趣.
  •     一上午闲来无聊看完了一本书,英伦风很重,文章都很短,有些文章看完还有点过瘾。
  •     陶杰的见识极广,文笔优雅犀利,看事情有着独特的角度,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香港文人的某种气息,略有反感。
  •     马马虎虎吧~
  •     他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写出的文字活泼生动,很吸引人读下去,读进去,是一个愉快的阅读过程。
  •     满篇戾气,感觉不到善意,不再有上一本的好感。
  •     很多观点值得深思
  •     我又吓哭了,这本居然只有6.8分
  •     文笔着实感性
  •     社论随笔的集结,还是陶杰一针见血的文字风格
  •     显摆文笔,但又甩脱不了狭隘的香港视野。简直读不下去。
  •     还好~
  •     香港第一才子这帽子扣得有点儿大了。集选短篇很容易良莠不齐。当个博客消遣还不错。
  •     恶趣味
  •     这本更好看~
  •     陶杰,嬉笑怒骂皆文章
  •     陶杰视野开阔,比较浪得起,谈文艺生活的文章基本都好看,比如《湖恋》、《米勒论女人》,尤其在《法国风流总统到底想干什么》里写道:“法国南部地中海岸到意大利北岸的蔚蓝海岸,阳光、葡萄园、海滩、棕榈树,是世界地理之中最性感的一弯曲线,像一个美丽女子的腋窝。”堪称金句。但陶杰谈时政的文章多不好看,比如《作家侯赛因》里谈领袖的文艺气质,他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知识明显不足,居然认为最高级的政治家要兼哲学家,这不就是柏拉图“哲人王”的死狗吗?毛泽东主义的教训已经足够。盖文学者,可爱比可信重要,有时候错误也可爱,所以越浪越有味;政治却不然,可信比可爱重要,必须从常识和历史出发,条分缕析,以理服人,也就浪不得。
  •     感觉它并不适合我
  •     于生活中看到不寻常之处
  •     陶杰的这本书也算是妙语连珠,可是由于谈论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也受其限制无法谈论更高神的想法,但是总体而言,此书适合闲时一读,毕竟都是小短篇嘛
  •     不知评分为啥低,觉得挺有意思哒
  •     其实也觉得是自己现在浮躁了 已经很难投入全情去读小说 所以才更偏爱读这些用碎片时间就能看 不要计较前后文的作品了。比起另一本杀鹌鹑的少女 这一本更多谈到政治方面的 但是也很客观 有自己的想法。有碎片时间 还是可以看看这书的 并没有什么坏处 其中发不乏一些独到的见解。但还是看自己体会。
  •     难怪港仔爱他,全是他们的神往之都...帝国殖民情怀爆棚啊。
  •     宣传写着什么“被誉为‘香江第一才子’”,读完觉得这也太一般了吧。注释特别累赘,是为了凑字数么?
  •     当时的才子文,现在读来没啥感觉。跟冯唐那种抖机灵一个样。不太对我味。
  •     散文一直很头痛,看这种书,在一个地方,你可以点燃一根黑猫香烟,放肆地喷出一口长长的哀愁,因为明信片搁在露天咖啡馆的小圆桌上,唇膏藏在手袋里,人,在远方。
  •     写的简洁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同于大陆文人的风格
  •     欣赏不来这类所谓才子
  •     据说也是才子。有佳句少佳篇,有佳篇非佳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