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民间文学 > 动物档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108028501
作者:蒋子丹
页数:283页

章节摘录

  球球是一只白色小京巴,聪明伶俐很讨主人疼爱。可惜不过三岁大小时,下肢忽然瘫痪了,拉屎撒尿都有了困难,需要人来帮助。兽医告诉它的主人老陈,球球得的是京巴犬最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如果坚持治疗并且配合每天的腿部按摩,也可能好转,不过要花费不少的钱财和精力。  老陈开着一家汽车修理行,家里有几个钱,却也是苦心经营所得,来之不易。这些年来汽车修理行业竞争特别激烈,应接快速修复及时是争取客户的第一要义,于是时间就成了他最宝贵的东西。虽然这只小狗跟家三年多了,心里也很是喜欢,但它得的这个病,不是三两天能治得好的,要花多少钱说不准,得搭上多少时间更说不准。给球球治疗了一个星期之后,老陈思来想去决定一了百了。他找到兽医说,这狗我不要了,搁在你这儿,谁要谁抱走,要是一直没有人要,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就给它安乐死吧。老陈留下了安乐死的费用,又给球球安排了一只新的小筐子,一个小罐头和一大瓶矿泉水,算是好好打发了它。  张吕萍走进小动物医院的时候,正有一大堆人围在那儿看球球,议论纷纷说它的主人真狠心呢。小狗一看就是从小在家庭里平安长大的,没见过生人也没见过世面,此刻趴在筐里,满脸惊恐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完全就是一个被爹妈遗弃的孩子。问清了是怎么回事,张吕萍想都没想就把它抱起来。她要带它回收容基地,并决心治好它的病。一路上,球球在张吕萍怀里总仰着头盯住她看,一直默默淌着眼泪。这让张吕萍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一只小狗其实具有远远超出人们估计的细腻和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深深打动了她。  当时张吕萍的收容基地在门头沟,为了治好球球,她每天驱车几十公里带它去城里打针。仿佛要报答她的好心似的,没过几天时间,球球就重新站起来了。等它能在地上歪歪斜斜走动了,见着张吕萍它就会立马跑过来,热情地抬起小小的前爪跟她握手向她作揖,也不顾可能再一次闪着自己的小腰。  再说球球的主人老陈,自从扔了它心里并不踏实,加上回到家里,老婆孩子一听他把球球扔在动物医院了,都不依不饶非让他把小狗接回来。听说球球被人收养,老陈总上动物医院去打听它的下落,无奈兽医们都不肯告诉他。于是他就天天到医院来守候,有一天终于在张吕萍带球球来打针的时候找到了她。  老陈上来就鞠了一躬,对张吕萍说,大姐,谢谢你救了我的狗,我想跟你商量商量,能不能把小狗还给我,我把所有的费用还给你。他边说边伸出手,想来抱球球。  张吕萍闪开身子,把球球放进汽车里,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这件事你连门儿也没有,你不是要让它安乐死吗?只当它已经死了,还在这儿守个什么劲儿呀?!  多年下来的动物救助,使张吕萍对随意抛弃小动物的人疾恶如仇,对他们说起话来也难有好气。没想到老陈一个大男人,被她这一说,立马就哭了,也没有任何分辩。见张吕萍发动了汽车要走,还低声下气地拉着车门,追着她要电话号码,说要去基地看球球。张吕萍本想拒绝,却见到蹲在座位上的球球突然扑到车窗边,冲着外边呜呜地哀嚎,好像要帮着主人求情似的。她当时心里一软,就把电话号码告诉了他。  第二天,老陈开着私家小面的,领着老婆和胖儿子,一家子浩浩荡荡全来了,还带来了火腿肠、肯德基、罐头什么的。他们刚刚走进基地的院子,远远的还没看着人,球球已经激动得浑身发颤,扒着窗台拼命往外探头。看护球球的饲养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劲儿叫张吕萍来看,说球球突然坐卧不安,可能是病情有变化了。张吕萍已经接受了老陈的预约,情知一定是他们一家子到了,看着球球那副前嫌尽弃的样子,心里好一阵感动,也好一阵难受。  陈家人呢,一看见球球,儿子小胖首先扑过去把它抱在怀里,接着一家三口围着小狗哭成一团,一看就知道这只狗原先跟他们有多亲。  张吕萍说,既然你们对它感情那么深,刚有个病呀痛的,怎么说扔就扔了呀?  那女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道,是我们不对,现在我们想改过,还是把它带回去。邻居们谁都喜欢球球,天天问它上哪儿去了,我们都没脸说把它扔了,只是说放在朋友那儿给它治病呢。你救了球球的命,我们全家谢谢你,要多少钱都行。  她丈夫也跟着求。  在人们说话的时候,小胖子怀里的球球,一边跟小主人亲热,一边担心地瞧着他们交涉,两只眼睛泪汪汪的。张吕萍完全可以意会到,它的心思是希望跟主人回去。  事隔几年之后,张吕萍忆起这只有情有义的小狗,仍止不住一声又一声叹息:那时候我毕竟年轻气盛,容不得这种办事没谱的人,就狠了狠心直截了当说,这小狗你们拿不回去了,它病的时候,你们经不起考验,现在它好了,你们又要抱回去,万一回去再瘫了,你们还好意思再把它送回来?谁知道你们又要怎么处理它。  老陈被她冲得一愣一愣的,自知理亏,又见她主意已定,只好退了一步,要求每个星期来看它一次。张吕萍同意了。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这种方式对一只重感情的狗,实在是一种摧残。  那天球球跟主人告别的情景,张吕萍到今天还历历在目。把球球从小胖子手上接过来,目送老陈一家离去,小狗在她怀里发出一声长嚎,拼命扭动身子,用泪眼看看她,又看看它的主人,分明是一种骨肉分离的惨状。  这次探访之后,球球得了忧郁症,一个星期都没吃饭,张吕萍给那家人打电话叫他们别再来了,等小狗适应了再说。结果他们不听,又来了。两次三番之后,小狗根本就连流食都不能吃了,吃了就拉稀,大便也没有了,整天没精打采泪眼迷蒙的。后来看着不对,紧急送往小动物医院,兽医一瞧就诊断出是忧郁症引起的肠套叠,要做手术。结果,开膛一看,球球肚子里的肠子全黑了,坏死了,只能截除。面对这个结果,张吕萍非常后晦,早知这只小狗跟它的主人感情深到了以命相许的程度,当初还不如让他们把它带回去。  手术没有挽回球球的生命,当天晚上它就死了,尽管张吕萍是那么想救活它。  第二天埋葬球球的时候,老陈一家三口都来了,想最后看看它,还带来了它早先的几件小玩具。张吕萍把球球用簇新的毛巾裹起来埋到树下边,哭得连头都抬不起来。老陈见了,忍着自己的悲伤过来安慰她说,大姐,这件事全是我的错,你已经尽了力了,还是别太伤心吧。  张吕萍说,那一瞬间,我觉得这家人也不像原先想的那么无情无义了,也许是球球的死唤醒了他心里被俗事掩埋的温情?人有多复杂,我过去的理解太简单了。更没想到的是,狗也跟人一样性情各异,有它自己的主张和行事逻辑,只不过我们人类,很少会从它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候还会把对于它们来说并不称心的善意,一厢情愿地施舍给它们,反而弄巧成拙。为了表示我的愤怒、我的正义,不作任何考虑就安排了球球的命运。我也不知道是我残忍,还是他们残忍,反正这只可怜可惜的小狗被我们人弄成了这个样子。  球球死了没多久,动物救助基地搬离了门头沟,张吕萍也没再去过。后来,因为中央电视台要拍专题片,她才领着摄制组回去了一趟。走进那个已经荒草没人的院子,张吕萍一下子就想起了可爱的小狗球球。  球球的坟早就看不出来了,坟边的树已长得又粗又大。张吕萍站在树底下回想着这只被执著的善心毁灭的小狗,心情特别沉重。一阵风吹过来,满树的叶子都在沙沙作响,太阳照着它们,反射出一种温暖的光影,怎么看都像她记忆中的球球温情的目光。  灰色皮毛的俄罗斯迷你贵宾犬菲菲,十几年前被人从俄国走私入境,辗转经历了七八个主人以后,传到张吕萍手里。张吕萍知道一只这么小的狗,在被非法贩卖的旅途上,要经历多少不测,它们往往被藏匿在行李箱旅行袋大衣里甚至裤裆里躲避检查,能活着挨到北京都是一个奇迹。张吕萍收留了菲菲,于是它成了她收留的第一只狗。  如今菲菲已经十三四岁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但仍然生活在张吕萍身边。  这只叫贝壳的小狗,在非典时期被主人三番五次赶出家门,又三番五次跑了回去。它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惹得原先和和气气的主人突然问翻了脸。就在它再一次用爪子敲开那扇熟悉的门时,一勺滚烫的开水迎面泼来,接着是粗大的棒子砸在脊梁上,顿时皮开肉绽。小贝壳大痛而逃,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藏在树丛里望着主人家温馨如故的灯光发呆。邻家好心的老奶奶可怜贝壳,每天夜里摸黑将些吃食偷偷送到树丛里,才保住它一条小命,后来又托人将它送到张吕萍的救助基地。贝壳鼻头上的红色伤疤,就是被开水烫伤的痕迹。  贝壳的遭遇被媒体多次披露,它也自然成了一只著名的小狗。  二○○五年它被一位加拿大友人认领,现在生活在多伦多一个温暖的家庭里。  基地的志愿者救回来一只黄色小狐狸犬,张吕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北海,因为它被后海一家餐馆打工的小妹救上来的时候,正从北海的湖中心奋力游到岸边,在北京春天仍然又凉又硬的风中瑟瑟发抖。  下午两三点钟,是什刹海一带的餐馆比较闲适的时辰,再过个把小时,餐馆的小工们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他们要替大师傅们准备好各式菜肴所需要的主料和配料,要为客人们准备好用餐所需要的杯盘碗盏。  小妹所在的餐馆比别的馆子有所不同。老板弄了几条船作为贵宾房,船在后海里划着,客人在船上吃着,旁边还有女孩子们弹琵琶、吹箫、拉二胡,乐曲跟菜式一样,都是随客人点的。小妹是这些女孩子中的一位,她虽然生长在河南农村,没受过专业训练,但因为父亲是家乡远近闻名的乐师,从小耳濡目染,吹拉弹唱也都拿得起来。  远房亲戚把她介绍到这家餐馆,老板看了很中意,说他就乐意招这样多才多艺能吃苦耐劳还不讲条件的女孩,专业不专业的无所谓。你以为那些吃客有几个真懂得音乐呀,还不是图个热闹听个响,满足一下对王孙贵族遗老遗少生活的好奇心而已。  现而今,只要能沾上贵族的边儿,什么都能跟着涨,这家馆子叫格格秀,老板娘自称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代,前清时代称作格格的主儿,生意一起步就与众不同。  小妹在船上演奏的收入,让做小工的姐妹们很是羡慕,有时候客人给的小费多得让小妹喜出望外,但她似乎还不满足,除了做乐师,还要求在馆子里兼一份洗菜的工。老板娘说,现在天暖了兼一下还可以,等冷天就不行了,把手指头冻坏喽,玩儿起乐器来就不灵了。  没有人问过小妹这么玩命赚钱为了啥。谁都想当然,认为农村的姑娘进了城,赚钱无非是为了帮兄弟把媳妇娶进来,或者是把自己嫁出去。他们想错了。这两件事在小妹看来,是今生今世不可能再有的梦想。  小妹的家在河南有名的艾滋村,两个哥哥和爸爸妈妈为了家里盖房子,到血贩子那儿卖血,先后感染了艾滋病。妈妈在感染之后,又生了弟弟,可怜的小弟弟刚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成了人人惧怕的病毒携带者。小妹离开家出来打工的时候,爹妈和两个哥哥都相继过世,四岁的小弟寄养在伯伯家里,要吃饭要治病,费用全都得靠小妹赚回去。  这是小妹深藏在心底的秘密,甚至没人知道她的家乡到底在哪里。逢到有客人不特别指定曲目的机会,小妹总爱用二胡拉那首台湾校园歌曲《橄榄树》,心里也总在随着悲凉的琴声默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小妹爱愣神,只要一有空,她就到北海的湖边上坐着想心事。大太阳底下,北海那座著名的白塔,在高高的天穹下边,显得特别神秘,很像一只伸向上苍的巨大手指,要替小妹向哪方神圣讨个说法。小妹没想到自己能亲眼看到这尊白塔,在童年咏唱的歌曲里,它在绿树红墙的映衬下曾经遥远而美丽。  看见了白塔的小妹,又好像回到了父母兄弟俱全的童年,全家人至亲至爱,过着清贫又踏实的生活。已经干涸的眼泪,因着回忆又开始流淌,湖边的垂柳抚摸她的肩头,小妹觉得那就是妈妈温柔的手指。于是,她在心里对妈妈说,无论如何要养活小弟,要给他治病,等着特效药出来那天。  小妹甩_双朦胧的泪眼,看到了从水中央挣扎着游到岸边的小黄狗北海。  北海惊恐万分地在水里刨着,嗓子发出一种让人听着就会喘不上气来的哮音。小妹顿时联想起父母哥哥们临终前窒息的呼吸声,跟这个声音何其相似。小妹连鞋带袜子踩进水里,向面临灭顶之灾的小狗伸出臂膀。小狗绝处逢生,四爪并用搂定小妹的手臂,两眼紧盯住她的脸,只一拱就从水中爬了上来。常听人说落水狗如何之惨,这只狗算是做了实况演示。皮包骨头自不待说,两只眼睛被绿脓眼屎糊得几乎看不见眸子,嘴角泛着黄稀屎样的黏沫子,浑身不停地发抖,托在手上如一块烙铁般烫手,一看就是重病在身。  小妹心里就像塞进了一堆碎砖头似的,被硌得生痛。她忆起怀抱高烧不退的小弟弟时的感觉。等把小狗眼睛上的眼屎拭去之后,看到它无奈而又凄惶的眼神,那感觉就更是逼真得不容置疑,这哪里是一双狗眼,分明就是病重的小弟在盯着自己。小妹决心救助小狗,跟救小弟一样不遗余力。  小妹用围巾擦干了小狗,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两块钱买了两根双汇小火腿肠。这是她进城三个月来,多少次想尝尝,却始终舍不得出手买来的美食。她猜想弟弟要是知道一只没来由的野狗,吃掉了原本属于他的火腿肠可能会哭起来。如果那样,她会跟弟弟说,它跟你一样没爹没妈,跟你一样生了重病,跟你一样要靠姐姐的帮助活下去……弟弟能想得通的,对这一点小妹有十足把握,弟弟是一个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要是他能幸运地长大成人,一定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这么想着,小妹的心里忽然涌起了一股力量,她觉得那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给她的。  上班的时间已经迫近,必须尽快给小狗找个安身之处。小妹脱下外衣把小狗包起来抱在胸前,沿着后海的胡同和小区飞快地走着。碰到有在街头巷尾坐着站着聊天的人们,就赶紧凑上去,说明这只狗的来历和自己的情况,希望有好心人收养它。  一个手里牵着只小京巴的阿姨,一看见小妹怀里的北海,立即把自己的狗抄起来藏在身子后边,使劲儿朝她摆手说,别过来,别过来,说不定它得的是犬瘟呢!  小妹一听这话,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地流下来,滴在北海头上,惊得小狗一激灵。  这情景小妹曾经看见过。那次弟弟跟她到集市上去卖鸡蛋,碰到一群邻村的孩子在抽陀螺,也想插进去跟他们玩。其中一个孩子认出了他,厉声叫道,别过来,别过来,你得了艾滋病,你爹妈不是全死了吗?!  牵狗的阿姨一看小妹泪如雨下的阵势,也有些过意不去,赶快解释说,这只狗我见过,今天上午它主人租船到岸边接的它,说是它得了犬瘟冶不好了。我当时就猜着了他们是要把它扔到湖当中去,果然不出所料。小狗也是忒可怜了,要不是怕它把病传染给我们家胖胖,我也愿意领了它。  小妹听说,更动了恻隐之心,把自己家重病的小狗扔湖里,不等于把自己重病的孩子扔湖里一样吗?眼看过了上班的钟点,小狗的去处还没有着落,小妹一时忍不住竞当街嘤嘤哭起来。大伙儿围住看,脸上全是爱莫能助的样子。有一个戴眼镜的老伯伯,给了小妹一张写了电话号码的纸条,告诉她说有个张阿姨可能会收留这只小狗,并且给它治病。  两个小时以后,小动物保护基地的志愿者接走了北海,小妹因为迟到被扣除了当天的工资。北海在与小妹分别的时候,频频回头往她怀里拱,好像知道自己和这个好心的姐姐一旦分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果然,北海在基地被诊断为犬瘟,体温高达四十一摄氏度。兽医给它注射了平喘的药物之后,又给它点滴了治疗犬瘟的三联针。可是因为这只小狗病程太长,又被主人扔在湖里,连吓带病,终于在第二天下午不治。  北海死去的时候,嘴张得大大的,仿佛在拼命做着深呼吸。或许在弥留之际,这只狗产生了幻觉,又开始了在水中的挣扎。它正奋力游向人的怀抱,那个人并不是曾经与它共同生活了好几年的主人,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孩。  小妹曾经给基地打电话询问北海的情况,当她得知小狗已经死去的消息,轻轻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当天,她向格格秀饭庄的老板辞了工,踏上了返乡的旅程。她对老板说,必须马上回去探望重病的弟弟。当然,她没有说弟弟得了什么病。

内容概要

蒋子丹,女,195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高中毕业后做过话剧演员、出版社校对员及文学编辑。1983年开始写作,1987年入湖南省作协当专业作家。1988年迁居海南岛,先后在《海南纪实》和《天涯》杂志当编辑。1995年以后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2005年9月调广州市文联做专业作家。曾出版小说集《左手》、《桑烟为谁升起》、《黑颜色》等七部,散文集《乡愁》、《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等六部,以及长篇小说《长大不容易》和长篇散文《边城凤凰》,部分著作被译为英法日文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楔子:妈妈留给我一只猫题记086号 球球001号 菲菲336号 贝壳429号 北海228号 阿瑟192号 老吴352号 美眉149/150号 妞妞/丫丫088号 小胡子074号 抱抱134号 阿桂391号 光光405号 大刘锛264号 豆苗252号 怜怜187号 暹罗159号 戴维316号 平安325号 华北248号 点点417号 托尼244号 桂花221号 朱朱382号 慢慢366号 花小子266号 杰克232号 亨利432号 宝宝385号 大路067号 拉尔371号 皮皮072号 玛曲234/235号 嘻嘻/哈哈045号 锛锛245号 乖乖263号 丽丽无编号 黑孩儿004号 一子儿尾声:老狗三毛的遗言附录:采访与对话附录之一:她是六百多个孩子的妈——关于张吕萍附录之二:想说无悔不容易——关于芦荻附录之三:幸运土猫上路了——年轻的中国NGO附录之四:绝境中的守望——两个下岗女工如是说附录之五:站在河的对岸看他们——宠物商采访记录附录之六:他想让人们理解他——访问屠猫人某某

编辑推荐

  《动物档案》里的故事,大部分跟流浪伤残的小动物有关。近两三年,中国乃至境外的各大媒体,频繁出现着张吕萍的影像和名字。人们因此得知,这个中年女子在以往十多年的时间里,耗费了经商所得的数百万家财,创办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民间小动物收容基地,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先后收养上千只无家可归的流浪伤残动物,使之成为它们安全的庇护所。

作者简介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部分跟流浪伤残的小动物有关。
近两三年,中国乃至境外的各大媒体,频繁出现着张吕萍的影像和名字。人们因此得知,这个中年女子在以往十多年的时间里,耗费了经商所得的数百万家财,创办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民间小动物收容基地——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先后收养上千只无家可归的流浪伤残动物,使之成为它们安全的庇护所。
收容基地的院子里有一大片草地,可供动物们定时分批奔跑嬉戏。假如你有机会到那儿去,也许能在那一大群劫后余生的小动物中间,看到这些故事的主角们。虽然,它们经历中的细节,已飘散在时间的苍茫里,我们仍可以用想象还原它们的痛创并感同身受。只要我们的内心深处,还留存着一小块湿润和柔软的地方。

图书封面


 动物档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人的一生总有与动物发生交集的时候。我们只是把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给了它们,它们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与我们相伴。所以大家在被献出爱心的人们所感动的时候,请善待身边的伙伴吧。不止收获,同样付出。谨慎开始,不要遗弃,请善始善终。从爱开始,用爱结束。并把这教给自己的孩子。
  •     笔者就豆瓣的一些书单对近十年和狗有关的文艺作品做了不完全统计,包括畅销图书和一些影视作品,排除专业性辅导书籍,其名单如下:2009《马利和我》2008《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闪电狗》(动画片)《爱与狗同行》(纪录片)《我在雨中等你》(书)《小狗达西卡》(书)《莫儿的门》(书)《动物档案》(书)2007《心动奇迹》《狗智慧》(书)《狗故事》(书)《巴别塔之犬》(书)2006《贝鲁娜的尾巴》《人狗奇缘》《再見!流浪犬》《感动英国》(书)《人狗情》(书)2005《狗狗心事》《Marley & Me》(书)2004《导盲犬小Q》《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书)《和小狗散步的人》(书)2003《卡拉是条狗》《再见了,可鲁》(书)《一只狗的遗嘱》(书)2001《狗的状况》(纪录片)2000《家有跳狗》以宠物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图片与影像的视觉冲击不断提炼我们的情感,软化我们的心肠。这些作品均有着很好的销量,除了故事本身质量上乘之外,贴近真实生活与合理想象便是制胜法宝。【宠物产业】以宠物狗为例,宠物产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繁育、训练、用品、医疗、贸易等元素在内的产业链。其品种繁多,项目系统,技术成熟,且极为讲究,有很强的专业性,据相关数据表明,其盈利前景十分可观,《动物档案》一书中的宠物商何奇便是这一产业中的获益者。国外的宠物市场早已发展健全,国内关于宠物饲养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机构、个人的责任划分亦不明确,但两者间根本的差异并不在此,而在于看待、对待宠物的观念。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常见的犬科哺乳动物,是狼的近亲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上帝给人类的礼物”,但如果反视人类之于狗,恐怕并没有那么纯粹。狗作为宠物不存在野生的,这个物种的进化是人类改造的结果,自当担负起繁育、培养、终老的责任,即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成员,也是人类社会的深度参与者,宠物毕竟不同于玩具,而活生生的动物在《动物档案》中所遭受的一桩桩惨无人道的“谋害”令人不由得深感揪心。近年,政府和宠物组织相互配合,国内宠物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国家经济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与结构的变化,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据调查,08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宠物密集城市,72.5%的市民已经拥有或想要饲养宠物,其中以三口之家为最。中国宠物市场已经很庞大,并且持续成长。目前,至少有1亿单位的宠物,其中宠物狗达到5000万以上,宠物猫也占据3000万的份额。以北京为例,一年在宠物饲养上消费已达6亿人民币。随着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与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消费和服务均将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统计,2009年中国宠物食品、用品市场销售额将超过70亿8千万人民币。【数据背后】数据值得参考,但也不可全信。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旧时饲养动物的观念,人们已不再考虑防身防盗,更多出于生活情趣的考虑,以及陪伴老人,培养责任感等更为具体的需求。就笔者的认知,数据一方面展示了市场的利好,一方面也暗示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管理所面临的空前压力。基数扩大,并不意味着宠物地位的全面提高,反而更有可能提高宠物遗弃的量级。或许《动物档案》所坦言的残酷写实仅能揭示冰山一角,但足以为纵观全局提供充分的证据——国内宠物的境遇,似乎并没有影像作品中描述的那么轻松、温情且美好。《动物档案》揭露了一些非相关机构和NGO组织的民众所不熟知的真相,关于宠物,关于人性。对于宠物来说,最残忍的莫过于遗弃,看似难得的珍视都有耐人寻味的动机,但凡出于寂寞而结伴结缘,终究伴随着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一己偏私致使无辜的动物乃至旁人受到伤害。对于张吕萍来说,为富不仁的例子司空见惯,宠物的主人并没有如忠诚的宠物一样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借口千变万化,但究其原因难逃自私。人们对宠物的态度从虐待到溺爱,千差万别。有人欢喜,有人畏惧,有人狂热,有人冷漠,宠物的性格和主人以及相处的方式何其相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也在漫长的共处中养成,它们拥有自己的天性与秉性,同人类一样,也会有情绪、情感,乃至阶级、生命。但你可以选择不相信动物是有灵魂的,也可以选择用一种相对平等的姿态去面对这些生灵。【宠物档案】被遗弃的动物在那一刻便死过一回,即便极少数被好心人救了下来。252号“怜怜”,264号“豆苗”,371号“皮皮”,还有更多侥幸还生的幸运儿么?比如429号“北海”?比如045号“锛锛”?甚至无编号的黑孩儿——更多的是悲剧,更多的是无奈。获救的宠物已不再是“宠物”,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编号,新名字,还有新生,但它们有能力有觉悟切断与从前生活的联系么?它们能适当地停止因忧郁而垂死么?人可以健忘,但它们够傻。宠物救助基地虽然可以为他们生存下去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悲剧不能回到原点,甚至基地的存在只能做到“救一只算一只”,真正的改变只能源自人心,只有观念的变化才能杜绝此类疯癫,只有人心向善才能予生命以平等公正。张吕萍和志愿者在仅全力兑现他们的承诺,每一名被送往基地的小动物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它们或有着难以痊愈的伤残,或有着无法根治的疾患,但都坚强地生活着,甚至仍旧无知地期待着,它们的悲惨经历是什么无从得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任什么都无法弥补它们被遗弃所造成的伤害。我并不愿将本书归为纪实文学,里面的血泪史充满了极力呐喊与控诉,早已超出了客观的范畴。书中大量以第一人称陈述的“故事”已颇似打造,在三联出版的图书中很少有以这种口吻论述某一现象,这令我十分意外。并不是追求朴实的质感,更非要抑制强烈的愤慨,只是页页啼血的做法并不高级,主观情绪饱满以致喷薄而出,其结果大概会令一些本不了解的人因过激与偏执的引导而心存芥蒂或蒙有阴影,也会让善良的宠物主深感不安、意气用事。如果作者确然意在如此,那便如同阴谋,显得有些鄙薄了。对宠物遗弃和NGO的关注是必要的,但实在无需如此渲染,《宠物档案》收录了39则人格化的凄惨案例,6篇主观臆断的访谈,用于揭露人类掩盖在宠爱与温馨背后的劣迹斑斑,对惨遭遗弃的无辜宠物报以同情,呼吁社会与普罗大众的关注与帮助,笔者错愕于现实冷暖并扼腕揪心的同时,虽感铁证如山,但觉过犹不及。2009.04.14 苏乏,北京
  •     说来惭愧,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居然只是因为他的装帧。翻开后立刻被一双双或天真或无辜的眼睛所吸引。第一次读到流泪,是在点点的故事最后那四张照片,“除了女儿之外,点点最好的伙伴是豆苗。”动物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依属。他们同样是天空下的生灵,他们的灵魂同样不容亵渎。书中的故事除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外,还有许多直接使用第一人称,站在动物的角度上讲故事。让每一个读者知道,原来动物也会有爱恨情仇,会对人世间的种种有自己的见解与应对方式。摘录一些自己很喜欢的句子:康德说,把善行分出等级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应该将所有的善联合起来去对付恶。心底真正善良的人,会议最大的善于去理解他人的善行,而不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生为人类,我们逃避不了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永远在善与恶之间,而不在善与善之间。在所有的动物当中,伴侣动物离我们最近,受我们支配最深,他们的眼眸就是一面面镜子,召见人性中正在崩溃的创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火车上晃荡晃荡地看完了的。。。在我看来,除了长相不同以外,狗狗和人类没有很大差别。。。
  •     蛮好的
  •     四星的原因是写的纪实也挺动人,但是我觉得某些为了讨好读者过于指责人类了。在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做了一年半的志愿者,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不狂热的小动物保护者,我非常能理解和敬佩像张阿姨这样的小动物保护者,她们牺牲自己正常的生活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一份爱,但是,我也不愿去指责那些屠杀动物,贩卖动物的人(因疫情屠杀动物的不包括在内),他们从事的是一份职业,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在伤害另一个生命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会有痛苦,为何要让舆论加深他们的痛苦呢?更何况,绝大部分人都是吃肉的,无论是什么肉,都是由动物被宰杀,也就是不正常死亡得来的,大家也都不高尚,有何立场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小动物保护立法在中国任重道远,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等待时机成熟,我们现在能做的是一旦选择终生负责
  •     Too many sad stories. More and more depressed as i read on.
  •     很像和小贝去过的平安阿福。书末的采访让我想起归真堂。
  •      情绪
  •     盛宠时代的悲哀。
  •     蒋子丹: 几乎所有从事动物救助,倡导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人,都会遭遇这样的责难:战争和恐怖袭击不止,艾滋病和饥荒蔓延,眼看着人类自身有多少让大家头痛的问题无法解决,你们还有闲心、有闲钱去管动物。该救动物还是该救人?对于善良的人来说,是个看似庄严深刻的假问题。对于不关心也不愿意关心动物的人,这却是一个欲盖弥彰的好借口。先解决人类的问题,再解决动物问题,实际上是永远不去关心动物,永远把动物问题置之度外的最好托词。
  •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狗狗和猫猫们的经历,至于其中的一部分小想法是不是这些小生灵的真实所想我不得知,但是,真的真的它让我觉得动物是有生命的,是需要爱的,所以强烈推荐!有机会想去专门看看这个收容基地,看看张吕萍!
  •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     竟然内牛了,很感人.....
  •     虽然我真的很不喜欢动物。。。但是这本书真的很感人 写得还不错啦
  •     你一定会爱上这本书,同时可能也会像我一样为这本书中的小动物们而感到惋惜!
  •     有些文字还是很感人的
  •     很感动。我也很爱小动物,曾经去做过好几次北京流浪猫狗的义工,确实很艰辛很苦。小动物们被遗弃很可怜。请那些没有能力养他们的人趁早别养!
  •     人生(各种生)就是无能为力,静待死亡
  •     读完黑孩儿那篇的时候被触到点……相似的故事情节只是结局不同
  •     各种嘤嘤嘤……
  •     重看一遍,感触更深。前面讲故事的风格并不是非常喜欢,但是这个作家还是很有思考力的,感性的人看这种很容易有流泪的冲动。
  •     看这本书很容易让人想起《地球公民》,不得不说我很同情这些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但一个“同情”已经不可以避免的泄露了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的天然的优越感。书本身的所讲的事情足够感人,但潜意识里我对这种叙述手法感到排斥。多多少少我还是愿意作者以第三人称远观。模拟第一人称的感觉,揣测动物和主人的心理这是本书的一大败笔。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感动了。
  •     是狗事,也是人事。
  •     关于人与动物 请善待那些你身边的动物
  •     很多感人的故事,动物真的会流泪的!
  •     很感激很钦佩张吕萍阿姨。当初床头的一本书,保持每天一篇。
  •     刚刚看了两页,也许因为要感冒,感觉泪腺小冲动~
  •     最爱,给吴老师了~
  •     我的环保启蒙读物~~~
  •     看了心情很沉重,不评论了
  •     或许我真的是对狗能投入的感情比对人要深很多。。。
  •     。。办法
  •     蒋子丹的笔触感性细腻,常常看到眼泪打转,收容基地的猫猫狗狗们体会尽了人情冷暖,来历自带悲剧色彩,常常难过一阵儿后想到它们已经在动物基地安好地活着,会顿感欣慰。“把善行分出等级比较毫无意义,应该将所有的善联合起来去对付恶。”感性过后到附录,关注收养者、交易者、屠猫人的心理及现状,思考流浪猫狗出现的原因、未来何去何从,自认为附录是全书最应该被看的部分。
  •     用了拟人的手法 我非常认同文中的一句“生命没有排序” 也知道了自己家乡慈溪在04年竟发生过“七日屠城”的虐杀行为 不厚的书却述说着一段段每个生命背后的故事!
  •     将动物拟人化后写入纪实作品,总觉得有种挥之不去的刻意煽情成分。虽然在读的时候被催泪个半死,可还是时不时会冒出诸如“这些你怎么知道的?”的念头。
  •     特别喜欢
  •     很感人~ 谢谢流氓老师
  •     我是第100个……
  •     序言就写得超出想象的好,立刻喜欢上这个作者的文笔(起初并不看好,以为只是简单记录);每一只被抛弃的动物都是可怜的,借此也看清某些人也确实是没有心的,那个流行歌手特点给的很准,一看就知是谁;深度挖掘展示了动物的灵性,它们可是会成精的, 人的言语动作态度传达出来的,它们都懂,它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平等对待这些处于弱势的生命吧;借动物之事,也更看清人的本质: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是非,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即使是做动物志愿者的人之中也有为功利而来的,这么一来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其他事也就容易想通了;在中国开始做救助动物这件事情的人,背景、财力、爱心、三观真的是样样不可缺,一救助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那些为救助而倾家荡产,命运遽变的人们太伟大。只是量力而行,快乐救助的现实,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     花了三个晚上看完了。1、序言充满深情:作者和她十九岁的猫;2、正文让人莞尔:对爱小动物的人来说,猫狗与人心灵相通,其实它们心里什么都懂;3、附录看得揪心:救助者的善行却把他们自己一个个置于绝境,而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却是一部不知道何时出台、效用悬疑的动物保护法。
  •     深深触动我的一套书,但也很痛。
  •     关注流浪动物
  •     在图书馆一口气读完滴。~考完试就去小基地看看。
  •     一天没吃东西站在新华书店看完的 太感动了
  •     人类何其残忍,动物何其宽容
  •     真实感人的故事.
  •     看完之后心情极度沉重,为那些已经逝去的,或者还坚强生活着的流浪动物,有那么多还年复一年期盼昔日主人的到来,真是伤感……
  •     有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小动物的,我坚信这一点。
  •     动物收留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谈感情伤钱啊。
  •     感慨于那些流浪孩的凄凉
  •     至今我的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有狗的陪伴 经历了很多品种的狗 那样泪水在触碰到泪腺一泻而下的状态 在读这本说的时候 从头到尾
  •     有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