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心灵长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42638281
作者:杨格
页数:845页

章节摘录

屠杰,1961年5月出生于艺术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承载了祖上的紫檀基因,得益于父辈的技艺传授,成为屠氏紫檀雕刻绝活的一代传人。他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生学历,曾留学英、美和北欧,获硕士学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入选中组部“高级专家人才库”、“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屠杰回国创建中国第一家明清雕刻艺术研究所,并发展为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1998年,担任中科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编委和特邀撰稿人,取得的科研成果填补了中国传统工艺科技史多项空白;起草国家标准《红木》CB/T18107—2000获《中国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屠杰潜心创作了100余件紫檀雕塑艺术精品力作。他亲自创作的黄檀雕塑《世纪观音》入座泰国诗丽吉皇后艺术中心,被泰国国王亲授“泰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勋章”和奖牌;紫檀雕塑《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收藏,被授予“世界文化和平奖”最高荣誉;《济困之公》、《道德天尊》分别被供奉在上海玉佛禅寺和浦东太清官;《和谐世界》在民博会上展出,《世纪龙舟》和《济公百态》代表上海非遗在世博会上海活动周展出;主办欧中艺术家《跨越国界的艺术》艺术展,参展的紫檀雕塑艺术精品受到了20多个欧盟国家以及美、俄驻沪总领事等高度评价;作品被各展出国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受到外交部、教育部的专函表扬;创建的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作为“上海世博会城市特色文化展示馆”,在世博期间对外开放,精彩展示中国紫檀雕塑艺术,弘扬中华文化。    屠杰被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优秀回国留学人才”、“侨界十杰”,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授予“上海市领军人才”,被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授予“2007—2008年度中国民族艺术创新人物”和“中国民族艺术杰出人物”,获上海市经信委审定的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成为上海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所代表的“紫檀雕刻”已成为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    屠杰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上海市侨联副主席、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    让智慧变成财富    一坐下来和屠杰交谈,他就说:“我在打一份资料,你要的都在上面了。”我否定:“不会,我要听听细节。”屠杰疲惫地问:“什么细节?”他头天晚上有应酬,回家还要赶着继续昨天的艺术创作,已经有两个连轴转了,因此对这个采访有点应付。    我开始磨,这样那样的启发,他全没有兴致。蜻蜓点水地侃到最后,我突然发现角度出来了。他抖露了一种让智慧变成财富方法。    屠杰的紫檀雕刻很有新意,劈雕更是他创造的新技艺。千年紫檀,难免有疤节、根瘤,甚至畸形茎块。屠杰劈开根茎,“七分自然,三分人工”,将天然纹路与后天创作融为一体,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济公系列等等作品。当“中国当代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首届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种光环罩在屠杰头上时,爱好者、收藏者纷至沓来。    对不太富裕但又真正爱好的朋友,屠杰或送或低价出手,但有要求:不能转送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紫檀雕刻,培育欣赏者,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很智慧的做法,无疑赢得好口碑。收藏者如是企业家,屠杰会问:“真的喜欢?”得到对方首肯,他便不收原创费用而以收购紫檀木的成本价转让,尽管他为这件作品已经花费了二、三年的时间创作。约法三章由此定下:1.不能送人,如果发现丢失,屠杰将诉诸法庭;2.随时有义务借给屠杰作展览之用;3.如要拍卖,超额的30%属于屠杰。屠杰的智慧使他的作品成为收藏者的财富,也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如有策展人邀请,屠杰又是另一种处理。一位日本书画家慕名而来花两万元买下屠杰雕刻的紫檀弥陀佛。第二次再来,他为屠杰送来了珍贵的日本艺术品和自己创作的日本书画作品,表示他对中国艺术家的敬意。屠杰见他真的喜欢,送他一尊价值15万元的紫檀济公佛像。半年后书画家邀请屠杰到日本举办个展,表示在日期间费用他全部承担。屠杰道:“我们达成一个口头协议吧,展览后拿出六件作品拍卖,用拍卖所得支付展览费用。”展览会非常成功,六件作品的拍卖结果是2800万人民币。屠杰除了支付展览费用后,拿出800万元捐赠给日本文化基金会,拿出500万元捐赠给日本佛教文化基金会。屠杰于是双赢:一被日本两家基金会授予名誉会长,二又让财富不显山露水。在这过程中,屠杰在不事声张中张扬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尝试了为世界民间文化交流的服务。    “我看到很多老艺术家都很清贫,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学会生存。”于是,屠杰有上海欧亚建设发展公司、国际服务贸易公司、建筑安装公司等欧亚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上海欧亚明清雕刻艺术研究所。他集老艺术家的执著、热情和现代人的智商于一体,让梦想变成现实:金色黄檀古木雕塑《千手观音》供奉在泰国诗吉丽艺术中心,屠杰成为泰国国王和王后授勋的第一个外国人;紫檀木雕《孔子——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将陈列于联合国总部;《济困之公》供奉在沪上首刹——上海玉佛寺。原长阳路391号的近代建筑,屠杰买下来,在此建“中国国宝雕刻艺术博物馆”与“世界大师原创产业基地”,现正在拆迁,即将动工。屠杰的梦,是智慧、财富来铺垫。所以,他屡战屡胜。    1989年春天,他结束在英国、美国4年的学习,回到上海。回来后,面对担任市政协委员必须放弃美国国籍的要求,他选择走进政协。我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就是挤在上海玉佛寺的人山人海中看他的《济困之公》供奉仪式举行。市政协领导来了,为屠杰的奉献鼓掌。    采访结束时,我开玩笑说我属于老艺术家类型的,屠杰笑,他一定想:写完这篇文章你还不能让智慧变成财富,那就没辙了。    可屠杰的智慧不可能随便学到,他死活不肯告诉我他是怎么周旋的。    (《浦江纵横》杂志2006年8月刊总第55期)    P24-26

前言

写出个性触及现实    ——读杨格《心灵长谈》有感    郑惠强    杨格的人物集《心灵长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我之所以欣然写序,是因为杨格和她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钱震华都是民盟盟员,这是继杨格《水魅》一书出版之后他们再度合作。杨格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人,而钱震华以他的眼光看到了杨格在文字里的独特个性和潜力,两次担任她书的责编。我作为民盟市委主委,很为他们敢于出新、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    《心灵长谈》共分10个部分,收录杨格采访的人物稿118篇。书名来自于写著名配音演员乔榛的文章,表达了杨格与人物的深度沟通。书名题字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梁永琳题写,他的作品多次人选海内外各类大型书法展览并获奖。荣获中、日、韩BESE’FO'‘艺术成就奖”。    对杨格而言,出版《心灵长谈》,像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回忆,只听到远处有回应的声音传来——这些声音正是书中的人物。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仍然记得杨格所写的人物稿,杨格说她非常欣慰。我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我自己的学生多年后仍然记得我的那种欣慰。    读完《心灵长谈》,最大的感触是,不管是不足千字的人物素描,还是数千字的人物报道,都展示出杨格对人性的挖掘。她所写的人物没有说教感,没有“高、大、全”,没有报告式,而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使人物有立体感,有血有肉。    写出个性。著名昆曲艺术家张静娴是《心灵长谈》的第一个人物。杨格笔下的张静娴有棱有角。来看这个结尾:“2006年年初,上海电视台一位导演打电话给张静娴,邀请她参加除夕团拜会演出。张静娴传真《班昭》中的一段唱词过去。导演说其中的一句‘欣喜汉书又开禁’不行。张静娴和他争了起来,认为这是剧中最喜悦的唱词。对方解释,审查很严格,这句话肯定通不过。张静娴怒斥了一句:‘是在乎你的乌纱帽吧?’这就是张静娴的美丽——真实、坦诚。岁月的年轮于是变得苍白。”    写出人性。杨格笔下的马博敏令我感慨:“马博敏身为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原党委副书记、艺术总监,敢于直陈时弊,勇气可嘉。坐在马博敏办公室,听她回忆一路历程,感慨她用艺术的心捍卫对艺术家服务的原则,她是如此地舍弃不了对京剧的热爱,但自从担任要职后,她给自己定下规矩:不再参与演出,让出艺术舞台。一句话,她牺牲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全身心地成全一个一个脱颖而出的新人。这是难得的境界啊!”就这样,马博敏以自己的胆识推出了言兴朋、尚长荣等艺术家。我要特别提一句的是,与杨格搭档的市政协摄影记者申卫星,生动地拍下了人物叙述时的瞬间,使其栩栩如生。    触及现实。杨格书中的“对话”部分,不同于一般的“我问你答”模式。而是以杨格的亲生经历来与嘉宾对话,内容涉及“官本位”、政协工作、共产党员标准、创新的代价、文化体制改革、希望小学问题、民族观认识等等。与杨格对话的关栋天、曹正文、刘文洪、毛时安、粟刚兵、白薇、徐泉海、冯德康、敖德木勒敞开心扉,无一不是坦诚自己的观点,使对话深入、透彻,令人深思。    《心灵长谈》还有观后感、书评、朋友文章、附录,共31篇。最后部分“附录”,是朋友对杨格的评价。相信通过这部分,读者能全面了解杨格。我衷心祝愿杨格保持探索的精神,为读者留下自己的文字!    2011年11月27日

后记

确定出版《心灵长谈》后,我便请儿子小姑妈的儿子薛晨和他的女友小丁帮助买一台集打印、复印、照片扫描于一体的机器,薛晨帮助安装好,教我怎样扫描照片、扫描文字、打印、复印等,使我方便工作。为了给书里配照片,我把所有的照片都翻出来,还有各种资料,整个房间成了办公室。    就这样,出版书的筹备工作启动了,这是2011年9月下旬。    书分十个部分,我按每个部分的顺序向所采访的人物发短信和发邮件,希望他们提供个人简介、照片。    第一个部分是“肖像”人物。该栏目稿件发在《浦江纵横》杂志上,是我的个人专栏。该栏目以委员为主,由摄影记者申卫星提供照片,我只需要人物提供500字个人简介。信息和邮件发出后,第一个回应的是耳鼻喉专家王家东,之后,谢荣兴、陈益梁、左学金、林真意、陈炳文、蔡金萍、左焕琛、周鹤龄、屠杰、李焯麟、高向东等很快到了。屠杰还打了电话来让我有空去他的博物馆看看。金石琦亲切地称:“格格,收到,开始准备。”    十届政协副主席宋仪侨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支持。静安区第十一届政协主席施耀新的简介非常简单,我与他商议是否再增加内容,他很快打电话来,在电话里作了补充。徐汇区第十一届政协主席张旗也很配合,发来信息:“小杨:我刚跟小萧联系了,他出差刚回来,他说明天即与你联系。耽误你的工作了。十分抱歉,谨致谢意!”张主席依旧保持着他温暖智者的心怀。    赵丽宏没有注意信息,我给他打电话说明出书事宜,他当晚即发来简介。紧接着,朱易安、骆新、张恩迪、马博敏、蔡文青、雍丽、严东生、崔明华也发来了简介。    方舟2011年10月29日发来信息:“杨老师:邮件已发,请您阅收,希望没有耽误了发稿。谢谢您。祝您一切好!友方舟”    张静娴是最有趣的。“杨格老师:您好!非常抱歉,下周四要随团赴德国演出,临时又因签证阻碍调角色,弄得一片混乱,管资料的同志又病假,容我周二发给你。文字外可还要照片?2011年10月30日9点56分”“忘了写上自己名字了,我是张静娴,真是越急越乱,见笑了。2011年10月30日9点58分”周二,她的资料如期而至。    2011年11月7日,我到办公室,看到桌上蒋以任主席的简介已经写好,发表过的文章他作了一些修改。同时,宋仪侨副主席也让我到他的办公室,他把准备好的简介给我,说,长了一些,你根据需要删用。    2011年11月16日,原市政协秘书长杨奇庆来电话,告诉我,宗教界人物傅先伟选择低调,不进人书中了。这是唯一没有进入书中的肖像人物。很遗憾。谢谢杨秘书长的帮助。几位市政协老领导也是他帮助联系的。    王勇的简介最后一个到。有趣的是,第一个到的王家东是民盟界别委员,最后一个到的王勇也是民盟界别的委员。    大家的支持,我很欣慰。    第二部分是“对话”,嘉宾共九人。该栏目稿件也发在《浦江纵横》杂志上,是我的个人专栏。我需要他们提供500字简介和照片。他们的回应是最及时的。    曹正文件接到信息后,当天傍晚就发来了资料,并告之他即将出国,所以,出国前赶紧发给我。晚上,毛时安发来了简介和照片。最搞笑的是,刘文洪的照片始终打不开,他又发了好几次,还是打不开,刘文洪发信息调侃:“好事多磨呀!”最后只好洗出来从苏州用挂号寄到我处。冯德康的邮件吓我一跳,一下子发来了五、六个,但一个都打不开,冯德康又发,还是五、六个邮件,仍是打不开,我只好请他用常规模式发,这样才收到了。因为收邮件搞得很晚了,冯德康回复:“赶紧休息吧!”    敖德木勒寄来了简介和三张照片,这位蒙古族舞蹈家,至今仍保持着很好的身材,寄来的照片也非常漂亮。她信上写道:“照片就给你作留念吧。”粟刚兵先用邮件发来照片,但简历却用快递寄来,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不一并从邮箱发来?有趣。白薇很忙,第一次接到我信息时,她马上回应她在出差,回京后尽快发给我。但我终于等到她发来的邮件,却发现是一个空信,没有附件。只好再催促,她才完整发过来了简介和照片。    关栋天是最后联系的,我在电话上告知出书要收入与他的对话,他说没问题。我告诉他用他扮演《贞观盛世》中李世民的剧照及宣传册的简介,他回答:“好,没问题。”    “对话”人物最干脆。    第三部分是“心灵长谈”,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这个部分的前几篇:《门外的爱情——妻子眼中的谭盾》、《杨澜:选择深厚》、《唐氏家族——香港唐英年的祖辈父辈》,因为发表时间太长,我没有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我之所以还是收入书中,因为它们是我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前几篇,这是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结缘的基础,它们是我写作人物的一个重要记录。尤其是它们记录了被采访者当时的情形,我觉得很珍贵。以杨澜为例,她当时到市政协作报告,还怀着6个月的身孕,我独家采访她,记录下她这样一个时刻,很有意义。    当我向这部分人物发出信息后,丁法章老师以他一贯对我支持的态度,第一个寄来简历和照片。我的班主任郭希芬也发来了她的资料。打电话到闵惠芬家,她的爱人接的,我介绍自己,他在电话那头回应:“我记得这篇文章的,没有问题,我会提供简介和照片给你。只是,你不要给闵惠芬打手机,她正在做评委。不方便接电话的。”于是,我赶到闵惠芬家,他爱人把资料给了我,然后说:“你很认真,其实这篇文章发表前闵惠芬都看过并同意的,你收入书中完全没有问题,这是你作者的权利呀。”我感谢他的鼓励。他把我送到电梯口,我问他家的猫还在吗,他说还在,但年龄大了,不愿意动了,眉毛都很长了。很羡慕闵惠芬,有这么支持并理解她的丈夫。    给薛伟打电话,告诉他我出书事宜,要收人写他的文章,薛伟马上说:“没有问题,你和我的助理联系。”很快就把助理小郝的手机号码发送过来。但薛伟的秘书小郝来信息,询问文章是否发表,显然她没有明白我是在准备出书,我回复她不是在杂志上发表,而是把写薛伟的文章放进我的人物集里,要明年出版。小郝回复:“那你辛苦了。我会转达给老师(指薛伟)的,老师也一定很高兴跟你合作。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学生们都很感激他。你们合作一定是很愉快的。”    给黄蒙拉打电话,没有人接。过了一会儿,黄蒙拉发来信息:“请问哪位,我暂不方便接电话,有事情短信联系。谢谢。”我回复他出书事宜,他马上发信息过来:“我几天前已把您之前的短信转给经纪公司,让他们代为发送我的资料给您,估计是因为国庆长假的关系还没有发出。我会再次催促,请耐心等待,谢谢!”很快,黄蒙拉资料到位。黄蒙拉发信息:“谢谢您,节日快乐!”    美国上海四重奏正好到上海演出,四重奏中李宏刚、李伟纲妈妈陈慧尔请我去看他们演出,我正好在外地,赶不回来。与他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错过这个机会,很可惜。知道我要出书,李宏刚很快发来了他们的简介和四重奏的合影,他简短的在邮件里写道:“很久没有写中文了,写得很慢。”我感慨他们的美国生涯,使他们已经很少使用母语写作。但他们始终以“上海四重奏”命名,表达了中国人的情缘。乔榛是我最后联系的,因为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还记得我写他的文章吗?他是否会同意我的书以写他的文章标题做书名?尤其是,很少见到有关他的报道,他怎么样了?怀着种种不安,我硬着头皮在2011年10月6日拨响他家电话,先是他爱人唐国妹接的,然后转给乔榛,我介绍自己,乔榛马上说:“我记得这篇文章的,写得很有感情。”    于是,我应邀于2011年10月7日去了乔榛家,再一次听他讲述他一次一次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和他的家人对他的照料。回来之后,我写了《生命奇迹——乔榛的事业和家人》,快递给他后,乔榛修改的很认真,他10月22日上午打电话来,希望我再去他家一次,他想把他修改稿件的想法告诉我。并在电话里关照,中午就在他家吃饺子。    我再次前往,到达乔榛家后,他把修改后的稿件完整的念给我听,我很感动他的认真。    念完稿件之后,已经中午了,我和乔榛与他爱人唐老师一起吃饺子。唐老师还买了烤鸡,炒了西红柿炒蛋和水煮毛豆。我们谈秦怡、谈张瑞芳,很开心。这时,唐老师接到电话,她母亲去世了。老人病危已经很久,所以,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也很平静。乔榛关照唐老师换下她所穿的红衣服,穿深色的。唐老师套了一件蜡染似的外套,匆匆走了。我继续和乔榛聊天,慢慢把一大盘饺子塞进嘴里。这是大大超过了我平常的饭量。然后,帮忙把桌子收拾好后,又到客厅里与乔榛聊了一会儿。我怕乔榛太累,就告辞了。    没想到楼下楼门怎么也打不开,只好电话向乔榛求助,他说:“我下来开!”然后从三楼慢慢下来,使很大劲推开了门,我与他挥手而别。看到他能回复到自如行走,还有这么大的力气,我很为他高兴。    《心灵长谈》的书名就这样被乔榛认可。    九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达人也在这个部分,在接到我的征求信后,专门打了电话来,说他已经准备好了,放在市政协门房间,我赶快叫快递去取。    遗憾的是,这个部分中的徐宝庆大师已经去世。我的书实在是太迟了,没有在他生前出版。只好作为一个纪念,献给这个支持过我的故人。    蒋锡燮、马晓晖等都积极配合,发来了他们的资料。    第四部分是“人生”,这是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我的信息发出后,吴思远最先回应,很快让助手发来了简介和照片。吴思远是我《轨迹》一书中写过的人物,也是我“肖像”栏目写过的人物,我一直关注他的行踪。吴思远也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在信息中他写道:“大作(指《水魅》收到多时,且已拜读,写得很好,谢谢。所需资料日内邮奉,我现在港,祝好!)”《轨迹》人物中的林黛文、郭揆常也是最快时间发来、寄来他们的资料。    尚长荣非常忙,几乎联系不上他。但可能是我有运气,那天打电话到他家,竟然是他接的。我告之他我出书事宜,他马上表示支持,并告之管理资料人士的手机,让我与之联系,从那里获取简介、照片。我马上联系,对方很快就发来尚长荣的资料。    李黎明坚守编织服装的勇气令我敬佩。作为静安区政协常委,我总是为她的服装呼吁。李黎明也是与我经常心灵长谈的人物。她总在担忧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我很欣慰的是,她女儿、女婿现在已经接她的班,继续拓展李黎明编织服装品牌的市场。    马莉莉、唐俊乔也积极配合,提供了资料。    “人生”部分中有汤氏家族三人:父亲汤晓丹、大儿子汤沐黎、小儿子汤沐海。和他们也很久没有联系了,2011年8月18日,接到了蓝为洁老师电话,她是汤晓丹夫人、汤沐黎和汤沐海之母。她说在《新民晚报》上看到我书《水魅》的书评(郑惠强写),要我送她一本。我快递了一本给她,在筹备《心灵长谈》时,征询她的意见,她同意三篇文章放进书中,并告知我汤沐黎的手机,我发信息给汤沐黎,汤沐黎很快发来了他的简介和照片。汤晓丹、汤沐海的简介、照片由蓝为洁提供。很遗憾的是,汤晓丹导演今年1月去世,没有能看到书出版。    董蕾是蓝为洁的好朋友,当时采访她也是蓝为洁推荐的,所以,我联系她后,她也很快提供了资料。    最需要提的是,我采访龚恢之后一直没有联系,那天给他打电话,我刚介绍自己,龚恢就在电话那头说:“你是杨老师,我记得的!”我当时非常感动。    郭凝2011年11月19日率一个法国市长团抵达上海,我们已经多年不见了。她仍然风风火火的忙中法两国的沟通。我们见了一面,她只有一天时间在上海,我们也是匆匆会晤。    魏松已经被提拔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在他接到任命令的这天,他告诉我与他单位的同事璐璐联系,我按照提示与璐璐联系,璐璐很快发来了魏松的简介和照片。    第五部分是“人物走笔”,这是发表在各报刊上的。第一个人物是黄允。这不是我写黄允的第一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收录于我的第一本书《不恨水流西》中,该书还是黄允写的序。以后,我又写过黄允,甚至还有她的丈夫何允,收录在我的《轨迹》中(2003年出版)。此次收录的是发表在《今日家教报》上的。    与黄允,已经超越了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我们成了忘年交。2011年10月4日,我去黄允家,这是我自2009年生病后第一次去。生病期间,黄允经常打电话鼓励我好好养病,不要气馁。知道我要出书,黄允第一个把资料、照片发给了我。我知道,她是在支持我。    王小慧是我一直跟踪采访的人物,从她第一次到上海开摄影屋至今,我看到了她在事业上一次一次的成功。万人梦想、雕塑艺术之吻永久陈列在上海大剧院,都是王小慧的努力之作。我参与并感受她生命精彩的瞬间。谢谢她一直记得邀请我参加她的活动。当知道我出书时,她的媒体负责人俏然很快发来了资料、照片。    这个部分有2篇是在《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上发的,这要感谢杂志主编汤兆基给予我平台。当我与唐明敏的经理包炎辉联系时,包经理在电话那头说:“我记得你的,你写的文章我保存着的。”我很感动他们还记得我。邓廷毅接到信息马上发来了简介和照片。    哈木提、郑秀珠都是我《轨迹》书中的人物,与郑秀珠,我们时常会有两人聚会,最早在半岛咖啡,后来改到淮海中路上的“小桥流水”酒家,都是安宁的氛围,我们可倾心交谈。此次出书,她叫司机把照片送到我家中。简介则从网上发过来。极大的给予支持。    这部分的秦怡、吕其明、乔榛、使整体的人物分量更加厚重。    王冉之是书中唯一的台商,我们很友好的合作过。知道我筹备书的工作很忙,他自己承担了补充自己文章的内容,其文笔的实力可见一斑。    郭翔、梁文琰、江静枝、居玲妹已经从我的笔下人物变成日常好友。    郭靖华是河南省委员,我是在《中国政协》工作时采访他的,报道也发表在《中国政协》杂志上,这篇文章也算是我与《中国政协》朋友们友谊的记录吧。    我增加了一个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的人物——我的发型师晓梦,希望她的故事让人们思考一个外地人可能永远无法拥有上海户口的遗憾。我只有希望她把事业做大,靠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帮助女儿实现留在上海读书、成长的梦想。    法国市长素描得益于巴黎法中友协执行主席郭凝的支持。这篇文章是全书中最后到位的。    第六部分是“记录命运”,这也是我开设的一个栏目,开设的初衷是希望记录人物的人生挫折,没有想到,真正开始采访时,才发觉很有难度,有的人物稿件我都整理好了,但却被告之不要发表。所以,我特别感谢现在书中接受采访的17人,他们向我敞开了心门,回忆自己曾有的艰难时刻。    也许是命运使然,我以我的病痛去体会他们,最后是他们中的三位沈文达、何烈辉、李羽岷给予我大力支持,资助此书出版,使我这本集大成的人物集得以问世。    朱全忠全身心照顾生病的妻子,其情令人动容;孙小琪在病中留下文字,也显露了她的从容和坚强。采访费用军时,我在与他吃过中饭后开始觉得头有裂开来疼痛的迹象,但我不能表现出来,一直坚持到家,赶紧躺下。等疼痛减缓后才动笔完成稿件。    采访张彪时,他正好脚绑着绷带,无法行走。此情此景,正是艰难时刻啊!    蔡钦生是民盟成员,他的读书经历完全靠自己挣钱支付学费,毕业后艰难创业,但始终乐观,我把他的经历搬到了《水魅》里《天上人间》的蔷蔷身上。让他在天上继续事业。    魏松是这个栏目中的名人之一。他遭遇车祸而顽强抗争,使他终于打败伤痛,又活跃在舞台上。知道我出此书,他打来电话,让我等他的消息,他可能会有职务上的变动,“等他职务公布后再提供给简介和照片。当我们再次联系时,他的任职书正好宣布,我在他的提示下,与他下属璐璐联系,很快,璐璐发来魏松资料。    第七部分是“观后观感”,这个部分我需要提及的有两细节。第一细节是在“木椟听诗”一文中,我配了孙道临照片,这不是现场照片,而是我组织无声电影活动时他提供的,“木椟听诗”现场,他穿的是白西装,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见他。最近整理资料时,还翻看了在我组织无声电影选题时,他修改过的稿件,一切都很珍贵了。    第八部分是“心灵触动”,以写书中人生为主。最可贵的是,九届市政协主席王力平接受了我写读他母亲的书——《王季愚文集》并作了修改。当我把修改的稿件再反馈他审看时,他送了DVD《邓小平与上海》和《平凡一生——王季愚传略》,他在信中说,希望这本写他母亲的书能帮助更深入了解他母亲。我读完后又写了书评,力平主席很快修改后让秘书送到我办公室。    俞丽拿是一直很支持我的名人,她也是我《轨迹》中的人物。读她的书,了解她的人生,使我更了解敬重她的事业和生活。让我震撼的是,为了艺术,她敢对总理说不!    王小慧、施雪钧都是十几年的朋友,读他们的书,让我明白他们的忙碌——一生都在奋斗!儿子用自己翻译稿件得来的钱给我买了龙应台的《目送》,读完,我最感慨的就是《目送》一文,因为它吻合我现在一次一次目送儿子远行的身影。    戎章榕是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的,本没有打算写他书的书评,但看到书中他对父母的怀念,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欣然写下书评。    董卿我没有采访过,从电视上看到她的研究生毕业汇演,我感到了她的清醒、智慧、从容,站在峰巅上仍能保持自我,引发了我对正视瓶颈的感慨。    这个部分,更多的是通过读朋友的书,答谢他们给予过的支持。    第九部分是“朋友文章”,设置这个部分是缘于对唐祖德委员与病魔抗争15年的感慨,想到对乔榛病痛的记录,我遗憾唐祖德委员没有成为我笔下的人物。于是,我希望收录他自己写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一文于书中,唐祖德打来电话,表示支持。    收录的另两位是民革朋友过传忠和马鄂云的文章。他们两位都是我《轨迹》中的人物。马鄂云还是我们青海组的成员,我们的友情从2【)()0年坚持至今,她的自信、能力都让我很敬佩。过传忠是三人中我认识时间最长的朋友了。    所以,相信他们的文章会让读者感慨生命的复杂与丰富。    第十部分是“附录”,这是朋友、老师对我的评价。我一直写别人,我不清楚我在朋友眼中是什么样的人。这些文章让我了解朋友角度的我。    感谢朋友为我写下这些文字。    儿子小表哥薛晨、儿子好朋友杨晔、朋友小姚帮我打了很多稿件。小姚到我家来了四次,承担了我书中最后部分的稿件打字和整理,这是最繁重的一个部分,使我可以按期完成书稿。    钟点工小姚、小江也帮忙整理房间,帮我寄相关信件,使我避免过度劳累。    这本书,凝聚了朋友们的支持。    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2日

内容概要

  彝族: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现为上海市政协《联合时报》社、《浦江纵横》杂志主任记者。媒体人物专栏资深撰稿人。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栏目、《新民晚报》“封面故事·人生”栏目撰写人物稿件。为《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撰写散文。在《浦江纵横》杂志开设“肖像”、“对话”、“记录命运”三个专栏。1994年出版个人新闻散文集《不恨水流西》(黄允序);1998年、1999年采访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的一组散文通讯入选由叶辛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的眼光——少数民族作者的散文诉说》(1999年9月版)。1998年、1999年曾先后采写报道张瑞芳、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等20位名人的文章,其文全部载入东方出版中心发行的《锦秋人生》(1999年10月版)一书,该书由九届上海市政协主席王力平题写书名,副主席朱达人写序;2003年1月,杨格“轨迹系列”《融入的路上》、《回望故里》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上海新闻学会会长丁法章作序。2004年上海市政协拍摄《求真务实,进发活力》工作纪录片,杨格担任总策划、编剧。2006年1月出版《肖像》,系杨格人物专着,十届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作序,杨格担任策划、执行总监。2006年8月出版《一样的家园——从台湾到上海静安》,杨格担任总策划、主编,书中收录了18位著名台商采访稿。2011年4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奇幻微型小说、博客日记、散文集《水魅》。获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度优秀作者称号;获新民晚报2003年度优秀作者称号。论文《论新闻中散文化的写法》获第四届上海新闻论文三等奖(2003年12月)。2004年,《蒋锡夔院士的思维旅程》荣获“中国少数民族人物风采征文”二等奖;2004年被聘为《新民晚报》首批特约作者;采写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俞云波的《做诤友》获得上海市政协2005年度好新闻奖。2003年3月,杨格当选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政协常委,2007年当选静安区第十二届政协常委;2012年当选静安区第十三届政协常委;2003年9月,杨格成为民盟上海市委盟员。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参与创办上海市侨办《上海侨务》杂志,担任策划。2008年11月起,担任上海民盟市委《上海盟讯》编辑委员会成员。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肖像:千字素描
张静娴
曲光辉
张旗
左焕琛
周鹤龄
屠杰
王勇
陈炳文
施耀新
缪林凤
林真意
李焯麟
赵丽宏
谢荣兴
方舟
宋仪侨
张恩迪
陈益梁
王家东
蒋以任
金石琦
左学金
朱易安
陈琪
崔明华
蔡金萍
雍丽
高向东
蔡文青
严东生
马博敏
骆新
第二部分 对话:直陈时弊
与关栋天对话
与曹正文对话
与刘文洪对话
与毛时安对话
与粟刚兵对话
与白薇对话
与徐泉海对话
与冯德康对话
与敖德木勒对话
第三部分 心灵长谈:名流故事
"门"外的爱情
--妻子眼中的谭盾
杨澜:表现深厚
唐氏家族
--香港唐英年和他的祖辈父辈
奋斗·报答
--民族学生给汉族班主任郭希芬的汇报
历史秘书
--丁法章的足迹
人生答卷
--记海派黄杨木雕大师徐宝庆
心灵长谈
--乔榛的故事
我的感动
--杨格《轨迹》签名售书后所写
思维旅程
--记蒋锡夔院士
给心灵洗个澡
--马晓晖的二胡情结
音韵乐魂情怀人生
--闵惠芬与二胡
关注中国
--记世界著名艺术活动家格利博达
谭盾:描绘音乐地图
--写在"上海国际艺术家周·源于中国根的创造"活动
黄豆豆、谭元元:龙飞凤舞
--写在"上海国际艺术家周·源于中国根的创造"活动
郎朗优秀
黄蒙拉:真实成长
合作者
--美国上海四重奏的20年
朱达人的京剧情结
薛伟:成功背后的故事
人生况味
--黄豆豆《豆志飞舞》出版
马晓晖:用二胡征服世界
第四部分 人生:体味甘苦
魏松:走向世界的足迹
吴思远的故事
文化使者杨雪兰
林黛文的12次大别山之行
福及百姓
--郭揆常的石油情结
尚长荣:角色,人生也
汤沐海:我把生命献给音乐
龚恢:驾驭生命的船
路易莎与中国苗族的情谊
阳光男孩黄蒙拉
汤晓丹:一生献给电影
李黎明:坚守美丽
郭凝:融人法国介绍中国
儿牙翘楚石四箴
董蕾的黛绿年华
马莉莉:情到深处
唐俊乔:小小竹笛传文化
汤沐黎:也画也诗说人生
邓亚萍的第二次辉煌
第五部分 人物走笔:五彩缤纷
情开两扇门
--记黄允的事业和家庭
走向世界
--哈木提与上海芭蕾舞团
忆,似水年华
--王小慧镜头下的生命花蕊
不轻易放弃
--与王小慧的对话
郑秀珠:绚丽自己
汤兆基:继续再走
化破碎为完整
--邓廷毅修复古玩的故事
唐明敏的绒绣生涯
名人掠影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漫笔
思者
--记上海国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翔
心怀天下情系苍生
--河南省政协"提案状元"郭靖华委员的故事
铸就家园
--记上海鸿禧企业--富盛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冉之
选择挑战
--记民盟成员、上海凌云永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文琰
走近秦怡
吕其明:我的晚年创作生涯
重新起步
--记澳籍华人、上海静枝文化艺术进修学校董事长江静枝
不断学习,向上攀登
--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居玲妹
生命奇迹
--乔榛的事业和家人
直觉:她可以理解我的想法
--记星尚造型美发店发型师晓梦
法国市长素描
--法国市长代表团上海行漫笔
第六部分 记录命运:艰难时刻
朱全忠:用心呵护
魏松:直面人生
孙小琪:病中的文字
路易莎:尴尬中的对策
张珺:一笔精神财富
蔡钦生:独特创业
马晓晖:生命的历练
王小慧:梦境与现实
费拥军:痛苦的奇迹
张彪:力创品牌
程英:慈善心肠
何烈辉:江南儒将
李羽岷:诚信致胜
沈文达:坚实的脚步
曹燕华:奉献乒乓
何洁冰:IT女杰
汪大:山就是山
第七部分 观后观感
木椟听诗
照片之声:云南影像
--"上海国际艺术家周·源于中国根的创造"活动感怀
上海电影:百年情怀
六年打磨歌剧《雷雨》
洛林·马泽尔上课的意义
--写在上海大剧院首次"交响乐开放日"
鼓里的生命
--看杨丽萍《云南的响声》有感
第八部分 心灵触动:书中人生
正视瓶颈
--央视主持人董卿研究生毕业汇报演出有感
西方表达:政治家的情感生活如同常人
--读王小慧《打开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
对话吾德市长夫妇》
崇尚精神
--读王小慧周国平《花非花》有感
读书,改变一生
--读《王季愚文集》有感
一个家庭的故事
--读《平凡一生--王季愚传略》有感
为艺术,敢对领导说不
--读《永远的祝英台--纪实俞丽拿》
音乐行家:敢于否认
--读施雪钧新着《离上帝最近的人们--中外
著名音乐名家访谈录》有感
总在目送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在触摸中感伤亲情
--读戎章榕《触摸西欧》有感
第九部分 朋友文章
兴趣、岗位、社会
--我的一些经历与感受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我所珍藏的历史记忆
第十部分 附录
校友杨格:选择探索刻意创新
上海知名记者、编辑杨格女士印象
想念格格
水魅杨格
区政协常委杨格出书《水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杨格《水魅》出版
一个盟员记者的政治书写
--读杨格《水魅》有感
奇幻《水魅》:现实的倒影
时光的礼物
--写在杨格和江静枝女士的新书签售之际
惊讶之余
--读杨格新作《水魅》有感
绽放于东方之都的彝家索玛花
--上海彝族同胞联合体之上海彝族精英杨格访谈
江静枝、杨格签名售书场面火爆
一个永不言败的"彝格"
后记

编辑推荐

杨格所著的《心灵长谈》全书共90万字,其中采访人物稿118篇,可以读到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书名来自杨格采写表演艺术家乔榛文章的题目。表现了作者与人物的深度沟通。读完《心灵长谈》,最大的感触是,不管是不足千字的人物素描,还是数千字的人物报道,都展示出杨格对人性的挖掘。她所写的人物没有说教感,没有“高、大、全”,没有报告式,而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使人物有立体感,有血有肉。

作者简介

民盟上海市委盟员、静安区政协常委、沪上新闻界资深记者、撰稿人杨格的最新人物作品集《心灵长谈》近日问世。
《心灵长谈》全书共90万字,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郑惠强为此书作序。书名来自杨格采写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文章的题目。全书共包括十大部分。在书中可以读到人们家喻户晓的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如秦怡、乔榛、闵惠芬、俞丽拿、张静娴、马莉莉、马晓晖、唐俊侨、黄豆豆、黄蒙拉、王小慧、曹燕华、魏松等,也有部分对生活中普通人如美发店发型师的采访,更丰富了此书的内容。此外全书还包括观后感、书评、朋友文章、附录共31篇。

图书封面


 心灵长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幫朋友買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