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39937434
作者:加藤嘉一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PART1:逆风而走——我的自传  规则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伊豆人。我生在伊豆,但在那里只果到十岁。当时,我父亲在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做会计。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经常悄悄地跟几个朋友到静冈县以北的山梨县(演员柏原崇、球星中田英寿的家乡)出差,考察矿产资源什么的。我当时不懂爸爸想干什么,母亲只是告诉我:“你们三个孩子以后要上初中、高中,还有大学,把现在的工作干下去很难解决学费问题,爸爸在努力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哦。”  现在回想,如前所述,我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不顾父母的面子,在公共场合做不该做的事,在学校里也经常打男生、欺负女生,母亲经常拉着我到被我打、被我欺负的学生家里“谢罪”,鞠躬,送点礼物什么的。我弟弟和妹妹从来不像我那样,他们是乖孩子,但他们的哥哥却经常给母亲添麻烦,现在想来,真的很对不起母亲。不过,我始终是母亲的聊天对象,我11岁时已经有一米七的个头,长得像大人一样(虽然我的脸像今天一样始终是个Baby-face),人也比较聪明,判断力和谈判能力极强,所以经常跟母亲聊天,聊的内容从母亲对父亲抽烟、喝酒的抱怨到家庭收支平衡,一直到未来买房等问题,几乎无所不包。现在想来,并非因为我真的多么懂事,而是孤寂的母亲需要一个谈话者啊。

前言

  2008年对我来说很不寻常。是我24岁的本命年,是我从在华留学生活基地——北京大学毕业之年。2003年“非典”高峰时以“三无状态”(不会中文;没有中国朋友;没有人民币)来到中国的青涩少年,这时已变成了一位受到关注的观察者和写作者,这一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30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在华留学的五年时间非常充实,令人满意。刚刚享受并适当参与北奥运的活动后,可以轻松离开北京,面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难道不是很完美的结局吗?结果却并没有这样圆满和顺利。7月毕业之际,  我感到无法解决的困惑毕业后该怎么办?高中毕业后紧接着来北大留学,顺利得超出预计,也许因为太顺利了,才无法确定下一步的规划。之前,笔者从日本、欧美等150家左右的机构和企业拿到了所谓“offer”,都不是我主动申请的,都是对方主动邀请的。其中的一家开出了年薪100万人民币的高酬,说没动过心是骗人,但最终我放弃了,不止放弃了这一家,而是拒绝了全部offer。不为什么,只是直觉:中国这个21世纪举世瞩目的国家,值得而且有必要继续跟踪、观察。目睹了中国成功举办奥运,难道奥运刚过就走了?这样太功利了吧?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在,我们就可以夸奖加藤和他所做的事情,但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价值。   ——自者松(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新闻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加藤嘉一的中文如此之好,你不觉得他是日本人。加藤嘉一对中国是如此了解,你也不觉得他是日本人。但加藤嘉一对中国问题和中日问题的剖析和见解,使人感到他是一个全新人类:关注国际和谐发展的环球人。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个普通的日本青年将种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从中还有滋有昧的品尝美味,值得人们走进去,走进加藤。从伊豆到北京,你会发现你从未领略过的人生风景,艰难,理念与别样的成长成才。加藤因此从伊豆到北京,也因此能走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因他的人品与智慧,因他的青春与才华。年轻人该怎样生活,向加藤同志学习!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   加藤嘉一是一个比较另类的日本青年学子。加藤君虽然还年轻。然而经历的丰富超过同龄人,志向也很远大。他是少数能够用中文写作的日本青年学子。这不仅是文字的能力,更是对日本与中国文化领悟与表达的能力,中国与日本的民众之间,甚,至精英之间,都存在文化心理的鸿沟,能够缩小这种鸿沟,需要两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我对加藤嘉一寄予厚望。来日方长,请继续努力!   ——何亮亮(凤凰卫视评论都副总监,评论员)   在中日这个充满爱恨情仇复杂的历史双边关系中,突然蹦出这位发自内心对彼此未来都寄以理想厚望的年轻人,他用熟练的北京话以及新思维,与多数日本青年不了解,甚至误解的中国打交道。他是中日之间新一代造桥者,亦是中日“和”的使者。   ——胡一虎(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这本书,和书的背后潜隐着的一种沟通的力量,让我对未来的中日关系产生了一些新的猜想……   ——宗强(诗人,作家,《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作者)   加藤嘉一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看到他让我对这个世界恢复了信心。对于有可能变得更坏的世界,加藤嘉一是不会失语的人;对于有可能变得更好的世界。加藤嘉一是不会缺席的人。他是专业级的说话人,奔跑中的观察家,行动中的思想者。他如此年轻,势不可挡,令人生畏。   ——蒋方舟(著名少女作家,清华大学学生)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加藤嘉一
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 2003年4月“非典”高峰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 2005月4月後開始為《南方週末》、《環球時報》等媒體撰寫時事評論,並參加電視評論(央視《環球視線》、《實活實說》、《對話》等,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新聞今日談》、《全球連線》、《時事辯論會》、《華聞大直播”等)、國際交流、同聲傳譯、跨國談判等社會活動。
現擔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看天下Vista》、《瞭望東方週刊》、《新京報》、《北京青年週刊BQ》、《Japan Business Press》等專欄作家。曾出版《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合著)、《日本走向何方》(譯著)、《以誰為師:一個日本80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專著)。

书籍目录

自序
引子
PART 1:逆风而走——我的自传
别轻易以为有明天
规则是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
我是“童工”出身
与黑道“谈判”的日子
离别祖国
来北京的第一天
与“非典”有关的日子
北大的“小联合国”——勺园的那些事儿
北大学子是“精英”吗?
北大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我的人生规划
PART 2:发现中国发现日本

编辑推荐

  白岩松、徐小平、王旭明、何亮亮、胡一虎、宋强、蒋方舟  献给——中国和日本困惑中的年轻人  一个男孩24年的人生履因,可以承载多少磨难和雄心

作者简介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内容简介:他1984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美丽的伊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那个伊豆。他来到世界上,仿佛就为了面对磨难:3岁遭遇车祸,5岁开始打工——送报纸、做模特,代替父亲和恶势力周旋,留下永久的伤痕……他恨社会的不公,但内心依然阳光……
中国经历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非典”、奥运、汶川地震、中日关系……他的成长中融入了中国的元素,他也成为了日本新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通”。

作者加藤嘉一推荐图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加藤嘉一对话封新城,立即查看详情>>

图书封面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6条)

  •     作为一个和加藤嘉一同年的中国80后,看完《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后,感到的是一种惭愧与一种后怕。惭愧自己作为同龄人却没有这样的思想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后怕假若每个日本80后都有这样的素质,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思考身边的事情,开始关心国事,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感谢加藤给我的思想带来冲击,这本书值得推荐阅读。
  •     1.13岁的时候,我通过父亲朋友的介绍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送报要起早,我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3点半开始送报纸,送到6点钟,回家,吃早餐,上学,这是我从初一到高三大致的生活节奏。晚上一般要到10点—11点才睡觉,我每天从来没有睡过六个小时以上,平均是四个半小时,我不觉得很少,我睡眠质量超好,头落到枕头上,不到一分钟就能入睡。父亲常说,“睡那么多干吗?睡多了,人会变得懒惰的”。一般认为,睡眠对健康有影响,我的体会是:健康不会受影响的,关键不在于睡多少,而在于睡觉有没有规律和睡眠的质量高不高。即使每天睡四个半小时,每天都是有规律地睡觉,睡得深,睡得熟,就没什么问题。2.虽然有点辛苦,但我始终热爱送报纸的工作。积极面对每一件事是一种态度,珍惜每一份工作是一种责任。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就送报而言,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作为国家级的运动员,本来就是要早训嘛,送报都是跑步送的,是最好的早训,而且也是工作,能够保持一定的压力,培养责任意识。如果说我有一点点毅力和耐力,肯定是从近2200天的送报经历中萌芽出来的。另一方面,我还可以赚到钱,基本上是五万日元的月薪(3500元人民币),这笔钱满足了我的学费、交通费、生活费、餐饮费、体育用品费等的需求。我上高中有“体特”身份,学费免了一部分,但毕竟也需要鞋子和衣服等体育用品、集训以及参加比赛的各种杂费。弟弟也和我一样,从初一开始挣钱。反正,我们是从13岁开始在经济上独立了,不需要伸手向父母要钱了。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也从来没有一点委屈感,而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并为自己感到自豪。家里有困难,全家一起努力渡过难关呗,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是男人啊!再说,我们既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好习惯,又可以赚钱,熟悉社会,我学习也不错的,由于时间很紧张,反而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利用各种时间和空间去学习,也学会了有效、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这一切都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3.我和弟弟融入得还算比较顺利,两个人在爸爸的指导下每天早上晨跑五公里,放学后跑五公里,上学来回走路十公里,总之,每天连跑带走达20公里。在学校的运动会和地区的跑步比赛中,没有人能赶得上我们,要么是我第一,弟弟第二,要么是弟弟第一,我第二。4.当时,我住的身延离学校所在的甲府很远,坐电车单程一个半小时。每天我6点半动身去车站,8点半到学校,下午5点钟放学,要7点钟才能到家。每天复习功课都在电车上完成,到了家,我立刻换衣服,在父亲的指导下跟弟弟一起跑步。跑到8点钟,洗澡,吃饭。天天如此,很有规律。我喜欢过有规律的生活。每天过一样的日子,我一点也不感到厌烦,我习惯按确定的节奏生活(所以很不适应北京没有规律、计划跟不上变化的生活),我还认为,人只有坚持按自己稳定的节奏过日子,才能走向成功。我一般不读什么介绍别人成功模式之类的书,我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跟我无关(所以很怀疑今天中国年轻人看得很多的成功励志书),他们有时间看他们的书,我有时间就好好去跑我的步,跑步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让我身心愉快、健康,同时也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不怕任何困难,性格上也深受影响,按中国话说,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既自信,又心胸开阔,这两条,对一个男人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总之,我享受自己的学习和锻炼,也相信自己会走向成功,成功的答案永远在自己手中。5.伊豆半岛三面环海,海产丰富,有美丽的金眼鲷、又甜又新鲜的鲍鱼,乌贼、伊势虾、河鲈、海螺和竹鱼等,品质好,味道佳。那里的早市人气旺盛,非常热闹,充满活力。我们那里的人习惯吃生鱼片(日文叫“刺身Sashimi”)。日本人普遍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伊豆的居民尤为喜欢,生鱼片是他们食谱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伊豆,生鱼片也好,寿司(Sushi)也好,价格都比中国国内便宜。我小时候经常早上去位于港口、早市旁边的寿司店,“一小时寿司自助”1000日元(约合60—70元人民币),可以享用包括所有高档、中档、普通的寿司,新鲜度绝对有保证,选用的材料称得上是极品的。我不知道中国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真正新鲜的生鱿鱼是透明,而不是白色的。
  •     写这样的题目是出于作者以后从政目的出发。作者在中国遇到的事情毕竟不多,有的就是那么几件,待过的地方就那么几个,作者的体验偏少,还需历练。文章有两个part,part1作者的自传;part2作者在中国留学感受。对于第一部分而言,现在在脑海的记忆就是:作者少年跟青年时期过得很辛苦,对于我而言,当然作者自己把它当成自己不可缺少的财富。跑步,长跑,送报纸,自己赚钱,每天就睡4,5小时,以及后来的学习很拔尖,跟黑道谈判,被打,英语不错,同声传译。第二部分:作者来中国留学的经历。作者说来中国时候是:不会中文,没带钱,没有朋友。个人觉得这些都不成问题,只要你有个落脚的地方。没想到作者落脚的地方对于我而言是已经是很好的了,更何况是有过那么多经历的加藤:北京大学。作者没有说明自己怎么弄到日本公派北京大学留学,而过多描写的是:自己放弃日本的名牌大学,以及做出来中国留学的决定前的一些个人分析。印象很深的是:作者对中国地铁大家没看报纸,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很不满,对于北京的士司机反问乘客怎么去目的地,很不满。他对比了北京跟东京,认为,东京人,日本人,有的是一种内心潜在的规矩,以至于在乘车的时候能够自觉排队,在公共场所例如地铁,不看报纸可以,但起码要保持安静。作者个人认为他自己是个异类。文章也分析了他从03到出书前中国的一些大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他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个人觉得正是中国的一些问题,让作者跟跟日本做比较,觉得这些问题,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只不过我们做事要的也是“规矩”,慢慢来。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加藤嘉一 在网上看过对他的专访节目 就迫迫不及待的买了《伊豆到北京有多远》 通过加藤的特殊成长经历看到了一个深刻思考能力 敢担当的好青年 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的看法都针砭时弊 但语言却不犀利有挑衅的感觉 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年轻人反思
  •     加藤嘉一,一个不断奋斗的青年,他的经历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奋斗精神值得所有青年学习。
  •     高中
  •     中国的事情已然侵入到每一个国人血液中,有人能够不厌其烦的给人以警醒不仅不会令人信息,反而会使人作呕,相信作者也了然这点,因此其意不在内容本身,至于为何则不甚明了,如果本书能在国内受追捧,那则是件让每个人都颜面沦尽的事
  •     同样是二十几岁,有的人已经有能力朝着梦想扬帆起航,而有的人只会留在原地望洋兴叹。只有毕业后,才会深切明白自己蹉跎了多少最好的时光。
  •     说是传记又不够传记,硬是穿插了各种对中国对日本时政的看法;学术也不够学术,关于中国存在的问题的提出都是蜻蜓点水、评论太过人民日报体,哦别忘了当年人家学中文是天天看人民日报,这样说来也可以理解了,我能对一个外国人在用中文表达观点上有什么高的期待呢,或许把它当做励志书翻翻YY一下还行吧
  •     为什么当当网没有加藤加一的《日本的逻辑》?
  •     没什么意义和内容的一本书。读纯粹浪费时间。
  •     还行,不过,他看到的问题我他知道,所以觉得深度不够
  •     本以为是充满正能量的屌丝奋斗史,结果却是自己人生的概述,文字功底也很弱,写得不精炼,感情抒发什么地我没看出来。
  •     很佩服作者学语言的动力,作为年轻人的独特视角
  •     如果他努力时能少一些自吹自擂的气息
  •     日本人都不知道的“红人”,在中国却成为外国人圈内的名人。若不是前两年曝出的“简历作假”事件,人气也不会大不如前。作为日本人,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书中内容有可读,也有可不读。
  •     他1984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美丽的伊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那个伊豆。
     他来到世界上,仿佛就为了面对磨难:3岁遭遇车祸,5岁开始打工——送报纸、做模特,代替父亲和恶势力周旋,留下永久的伤痕……他恨社会的不公,但内心依然阳光……
     中国经历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非典”、奥运、汶川地震、中日关系……他的成长中融入了中国的元素,他也成为了日本新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通”。
  •     日本小孩和中国小孩的成长果然是大不一样的。
  •     还是非常喜欢加藤先生的作品~从他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会非常的有意思~而中日之间的比较也充满着趣味性~总之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     这本书甚至还有一些温馨的感觉,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和日本
  •     虽然加藤嘉一这个人本身饱受争议,包括他对自己强烈的精英意识、略有投机嫌疑的各种言论,甚至虚荣的造假风波等,他毕竟才30岁,他本身也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神,但是从他的书里可以观察到一些日本的教育方式、日本家庭的相处个例,当然还有他本人与苦难做对抗的种种。这些认知其实说起来好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论调可以笑掉大牙,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又有几个人真的可以有勇气面对命运给你的一切?
  •     这个青年,这个来自日本的青年,一点点由一个留学生变成评论员,变成明星,变成人尽皆知的大众人物。 外国人想在中国成名,总是那么容易,只要你有想法,有见地,如果加上有出入媒体的光鲜外表,那么你要红就太容易了。 加藤嘉一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红是循序渐进的,是日积月累的,在前面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里,加藤已经为今天的曝光率做足了功课,于是一触而发。 这本书,叫《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伊豆这个地方,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山口百惠的那部电影,当年清纯的山口百惠一袭和服的样子,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而如今,山口已然老去,而这个真正从伊豆走出来的年轻人,叫加藤,他从伊豆来到北京,开始一段不寻常的生活。 书的前半段是写他的成长经历,一个出身商人家庭,又经历父亲公司倒闭,母亲扶养三个孩子长大,小时候的调皮闹事,到长大后的成熟稳重,让这个从日本出身的加藤,更像是一部80后的成长史,表面上,这些经历与中国的孩子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所以,有共鸣是必不可少的。而其又来自日本,这个东洋之国,与中国人有太多的干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头绪和瓜葛。而他的成长又是不一样的,这在书的后半段逐渐体现出来。他的独到见地,让人知道他的成长绝不是中国孩子的普遍性,但在日本却是非常容易看到。 日本的教育体制与中国还是有些不同的,虽然都有儒家思想的浸酝,但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动荡,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孩子在成长中多少有些与众不同,他们变得自私,没有主见,不自信,但又很霸道。这种自我矛盾的成长令孩子们自己也感到困惑,但又能怎样,除了应试教育的一再推行,中国的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一过程,做一只不懂独立思考的鸭子。 而加藤也指出,在中国,其实学生们够聪明,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没有凝聚力,也就是个性太强,缺乏共性。这正是很多团体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失败的原因。 这本书也提到一些中国存在的一些矛盾和现状,比如堵车,收红包,奥运,中国崛起,等等。这对于一个1984年出身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观点实在值得人深思,而这些想法和见解,中国的孩子真的不懂,不知道吗?其实我们都明白,只是我们无法张开口,或者一张开,就被迫闭上了,所以,我们只能可悲地要等到让外国的年轻人来替我们说,而加藤这样的年轻人,又实在是太少,或许,我们真的太需要这样的声音,不仅仅是让我们直面中日关系,也让我们从中体悟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不仅仅是个人的,还有民族的。
  •     前半部分很励志,作者学习中文的态度可以借鉴。 后半部分和政治有关,理科生表示看不进去……
  •     一个日本人能把中国看得这么透,真不容易。
    他的价值观也是标准的日本式的,勤奋刻苦严格。
    总之,看过之后有收获的。
  •     由于写作时间久远而失去时效性,当然很多内容仍然有效。有些稚气,作者蛮可爱的。
  •     读传记,我总是在观察一个人如何奋斗和选择。
  •     so so
  •     买了一本,在加藤嘉一来学校开讲座时弄到了他的签名
  •     本书,以一个在中国生活的日本留学生的身份来审视我国,并与日本各方面来对比,让读者有所领悟。值得推荐!
  •     很励志很受益
  •     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好好看看此书,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活得太浮躁,没有远大的志向。以作者的人品和智慧,青春和才华。年轻人该怎样生活,应向他学习。
  •     他1984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美丽的伊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那个伊豆。
     他来到世界上,仿佛就为了面对磨难:3岁遭遇车祸,5岁开始打工——送报纸、做模特,代替父亲和恶势力周旋,留下永久的伤痕……他恨社会的不公,但内心依然阳光……
  •     通过此书可了解普世日本人的思想,反应日中青年的文化差异,反省了一批国人,反响很大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这本书真的很好,它让我了解了好多学习方法,超赞
  •     有毅力够勤奋,成功都是给又准备的人~
  •     可以看得出作者的真诚
  •     刚开始嫌啰嗦,慢慢地觉得有一种态度和底气,看别人介绍自己,若不能看到他做了什么而又必须评价的话,就揣测一下有没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并且真心坚持,这个加藤,有的,所以要了解不同的观点。
  •     就是奔着加藤嘉一才买的,很欣赏他!
  •     看了前半段,人生可以如此用力。
  •     作者自述的经历对当代年轻人很有教育意义,而且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日本青年。
  •     一个日本青年的成长经历,对中国家长教育匪浅,无语!!!
  •     从一个日本年轻学者身上看到另一个中国。不同的视角,感受不一样的中国
  •     除了日本背景,童年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幸的经历和充满责任感的家庭使得这样一个“屌丝”意料之外的活动在中日的舞台上,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无需过多抱怨,一直跑就对了
  •     在书店偶然看到的,很喜欢加藤嘉一。
  •     也许加藤嘉一的年龄和阅历还不足以支撑他写出一部近乎完美的自传,但我觉得,书中所透露出来的青春活力,积极努力,奋斗顽强,生命所绽放的美,等等,已经使得这本书很诱人了。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让我认识了加藤嘉一,虽说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但从他的成长经历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努力、勤奋才是唯一途径。
  •     第一次知道加藤是在中山书展上的讲座,听了讲座很受他的鼓舞,也很喜欢他的直率和聪慧。这本书写了他的奋斗历程,期间酸甜苦辣都全有,不仅仅是一个空白背景的青年的努力,更是年青一代雄心与磨难的展现过程。买了这本书,不后悔。。。
  •     高中时死迷这厮,现在看了他的书,又知道他欺骗了那么多,瞬间路人甲了。
  •     日本励志书,好书,必看
  •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经历
  •     对日本又多了分了解,同时对中国也有了许多反思。
  •     流水账~和写作文差不多~顶多是日记里摘出来的~
  •     我不知道他的经历这么特别,只是从看天下认识到这是个很棒的人!
  •     不能说差劲吧,但是太浅太单薄,如果我是初中生的话会买一本收藏吧
  •     他的人生确实足够精彩..
  •     第一次注意到加藤嘉一这个名字是在网上的新闻里,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抱着好奇和略有些敌意的态度买了这本书。翻开这本书,首先读到的是这个28岁的年轻人不一般的经历,就让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再细读下去,这个年轻人的睿智、深刻、和对中日关系的理想,让我更觉得亲近和敬佩。他的智慧和见识超越了他的年龄。他对中国尤其是北大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毫不掩饰,但是他的感情不盲目,他对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欢迎这样的年轻人,我们同样更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来影响一衣带水而无比微妙的中日关系。
  •     如果时光倒流20年我阅读了这门书,我会把加藤加一视为自己成长中的榜样。他有着顽强的毅力,有敏锐的观察力,还有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让我由衷的敬佩他。
    一位日本的青年学者可以运用地道的中国语言,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希望加藤加一先生为今后的中日友谊贡献一份力量
  •     加藤君在当年可是男神一般的存在 里面用中文很完整地表达了日本人日常的用语 感觉大和民族怎么说都是一个很有礼貌的民族 希望中日世代友好!
  •     加藤嘉一对中国的看法确实止于皮象
  •     你一个日本骚年写文如此又红又专真的 die xiao bu
  •     大一时候读的
  •     他的自传。印象最深的是他规律的作息与跟黑帮的斗争部分
  •     一个日本人在中国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他的人生充满励志,鼓舞人心,他的思想,他的行动都让人敬佩。一个有志青年的美好青春,让青年人震撼,感动!大爱!
  •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喜欢,便买下来送给朋友。日本人,本来是一个敏感的名词,但看到加藤在中国的电视节目里用流利的中文评论时事的时候,他付出过的努力想必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年轻,但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却比很多人丰富,他自信,所以年纪轻轻就很有成就,他努力,所以他得到的一切都让人觉得理所应当。反观当代的中国年轻人,如他努力者不少,却始终是缺少梦想者居多,而伊藤,可以当做一个我们的榜样,有真正可以为之付出的梦想,并且努力着,才能让我们真正主宰命运。
  •     后半部分讨论政治的有些太多了,比较喜欢作者谈论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内容,非常有共鸣。没有当作励志书来读,只是心里一直思考的某些问题,在这个日本人的观察和解释下茅塞顿开。
  •     加藤嘉一自传不错 老师推荐的
  •     作者来到中国,写在中国的所思所想,并与日本做对比,发人深省。
  •     加藤嘉一一个不错的年轻人
  •     听了加藤嘉一的讲座之后,买了两本他的书,感觉都不错。看了传记后,更是佩服加藤嘉一这个日本人。他很爱国,很勇敢,有智慧,对中日关系起了奇妙的作用。祝福加藤嘉一先生朝着他的目标,愈走愈远。
  •     是加藤嘉一的自传。很励志,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很好。
  •     本书以平实的手法描写一个80后年轻人成长的历程,充满艰辛,历经磨难,验证了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作者:单一方面的优秀成就不了加藤嘉一,多方面的优秀才可以。人生需要经历,也需要放肆拼搏。
  •     加藤君对于中日关系的理解很深刻,其中的政治分析一般人可能不太敢兴趣
  •     通过儿子的介绍,了解了日本青年加藤嘉一。通过《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认识了这位日本青年成长的不易。
    很高兴儿子能对这本书的认同,毕竟正是一个需要榜样的年龄。
    每次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加藤,我们都会给以特别的关注。那双清澈的、专注的眼神,已然是这个世界不多见的了。。。
  •     当代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若无楷模,加藤君可为之!
  •     人的潜能无限,不要让自己过得太舒服!有激情的事做起来不会累。
  •     加藤君确实善于观察、思考,观点都比较客观,有自己的见地,完全不像一个日本人。
  •     加藤嘉一很是优秀
  •     曾经红极一时的外籍媒体人,尽管很多言论涉嫌“讨巧”而非出于真心,但对于外语学得好,极有毅力的人我是佩服的。
  •     不少人对日本反感,原因就是二战。但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交流学习,以及对文化的反思。值得品鉴
  •     高三最爱,后来送人了。还记得封面“不小心扯到,裂了个一厘米长的口子”
  •     写的和现实又有差别。
  •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日本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我觉得中日完全可以走向那种共赢的,互相尊敬的,共同发展的道路。没必要鄙视,或者盲目崇拜日本。也没必要像古代日本臣服于中国,没必要近代日本侵略中国,更没必要现在美国控制日本。希望中日能共同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
  •     这个人不简单,强烈的介绍了解他,不要排斥日本人,人家比我们做得好的地方多太多
  •     很单纯的被这个日本年轻人的故事所震撼,作为同龄人,获益匪浅!
  •     一个充满抱负的热血青年在日本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压抑,当来到中国他的视野变得似乎无限宽广,中国这个海纳百川的地方让他自由的呼吸了他想要的养分。未来的路很长,加藤说他会一直关注中国和世界,我也会一直关注这个叫加藤嘉一的日本人以后的发展。
  •     看了这本书,你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大学时期才开始学习中文的日本青年之手,书的内容记录了他在北京生活的点滴以及所思所想。其中学习语言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这本书洋溢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很适合年轻人读读。不过最后一部分关于时事政治的简介没有读完,感觉写得不够深入。
  •     一个比普通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的日本人。生长于日本,成材于北京。是北京给了他机遇,成就了他的梦想。他会感恩中国吗!
  •     是一个很脚踏实地的人。 虽然我不了解政治,但觉得他的很多观点还是很中肯的。
  •     这小子挺勤奋的
  •     离开运动场的运动员,但运动员的精神已融入生命,踏实严谨坚韧。作为曾经的国政人,看到对中日关系的分析让我怀念起自己一度执着的中日议题,很遗憾没能继续专业学习,不乏书里提到某些原因。通过思考我不断反省,未来是否要多一些坚持和决心。想想即使加藤被包装得再好,多多少少还是有真情吧?!
  •     不错哦,看到的是一个青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值得购买。
  •     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加藤的自传,第二部分是评论性文章,有的在他其他著述中发表过。从书中你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多少艰辛付出,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把痛苦写在脸上。加藤身上有很多优点,至少我被他一年读300本书的毅力震撼了……
  •     不错,一直很喜欢加藤嘉一。
  •     终于找到大一时读的这本书了!应该算我初次了解日本青年在北京的真实经历吧,第一次看很新鲜。
  •     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不虚度光阴
  •     说是写给父亲的书,其实书的内容跟他爹还真是没太大关系。看完以后,唯一的感觉是,作为中国人该反思的,不该仅仅是小日本当初怎么打我们,而是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打败日本的年轻一代才是。身边太多的人说——小日本有什么好?!其实,小日本的那种精神,确实值得借鉴。我也痛恨日本人,但是痛恨不能拯救中国的未来。要是真的痛恨,就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书中提及一些成长的琐事,其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正如作者本人在某一视频中说,日本的那套礼节,完全是挪用了中国的“儒家孔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不好好学学?!懂得体谅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的孩子越来越少,记得说礼貌用语的孩子也少了,真有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如果,你是担忧中国未来的人,我建议你,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不是文学作品,但是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我们中国人身上所流失的美德……
  •     一个中立的民族主义者,一个冷静的中国旁观者,佩服加藤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     作者写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内容很励志,很感人;见解很独特,很理智。
  •     书的纸张质量都不错 前面还有照片插图
    加藤嘉一的书真的写的很不错的、
    支持
  •     还是高中时候读过的一本书,很励志
  •     对中国大学的教育评价很中肯
  •     前半部分是加藤君的“自吹自擂”,后半部分是并不深入的日中分析(可能是我对这位在华最有名的日本人期望值太高)。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加藤君那样做一名能够冷眼观世之人,取其精华为之努力吧。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略读的书。
  •     日本青年所缺少的,正中国青年所拥有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