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47301876
作者:王小慧
页数:271页

章节摘录

王小慧:亲爱的爱迪特,我们已经认识二十年了!虽然我们见面次数很多,但每次见面总有许多事情要说,每次都没机会真正好好聊聊。其实我一直想请你讲讲你的故事,我很好奇,今天终于有时间了。谢谢你。爱迪特:我也很高兴接受你的访谈,我的故事很多,你想听些什么?王小慧:听说你童年经历了战争的惊慌和恐惧,你的离奇故事从那时就开始了,那我们就从你童年开始聊吧。爱迪特:是的,你说的没错。我们就从我的童年开始聊吧。我1939年1月12日出生,不过那时候二战还没开始。正如后来我所知道的那样,那年九月,因为我父亲要参战,所以我的洗礼只得匆匆完成。教父明显没怎么好好准备讲话,他把我说成是“祖国的儿子”。直到他给我起名叫爱迪特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匆忙之中搞错了我的性别。那时候女孩子无足轻重,“祖国的儿子”才是一个家庭的骄傲。王小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男轻女,到我父亲为止,我的祖辈都是“长子长孙”,我祖上有不少值得自豪的先人,唯独到我这代是个女儿。还好我父亲向来以女儿为骄傲。我的时代也提倡男女平等了。你现在是慕尼黑市第一夫人,但你并不是在慕尼黑出生的,而是在德国最北边,靠近波罗的海的基尔出生的,是吗?爱迪特:没错,我的家原先和慕尼黑没有半点关系。我的母亲来自萨尔州,父亲来自柏林。王小慧:那你的父母怎么去了基尔呢?与战争有关系吗?你对战争还有印象吗?爱迪特:我父亲是名海军军官。战争开始前,就驻扎在基尔,于是我母亲和我三岁的哥哥就搬到了那里。我出生在基尔的海军野战医院。后来父亲被派到首都柏林的海军总司令部工作,我出生后在柏林度过了五年的光景。那时候我们住在里特希菲尔德区一幢狭小的双门联体房里。我的童年最初与战争无关,而是在“玩打仗”。路上到处是一堆堆准备用来加固路面的铺路石,我们就在石块后面闲聊,玩“高射炮”游戏,我们朝天上扔石头,好像这样能打中飞机似的。那之后没多久,我们就真的体验到了战争不是闹着玩的。柏林被炸了,夜里一听到警报声,我们就得马上冲到防空洞里躲起来。我们坐在受到惊吓而哭泣的人群当中,一直等到空袭结束。从防空洞出来以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看到那些房子被炸了。一天夜里,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在屋里睡觉,父亲突然叫醒我,把我抱到窗前,指给我看:“柏林着火了!”。但当时他一点也不惊慌,而是非常镇静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真正的男人气概。那一夜的天空通红通红,这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大火。大人总认为孩子会特别敏感,其实并非如此。当窗外的大火已燃成可怕的景象时,我并不清楚眼前这场灾难的严重程度,我还无法理解一座着火城市的不幸。最多就是认识了火的危险,我开始感觉生活不再那么安定了。大人们还觉得孩子在防空洞里会害怕,可事实上也不是这样。相反,只有当我看到大人的反应时,才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多危险。舅舅在斯大林格勒牺牲了,当母亲换上黑色衣服痛哭时,我才渐渐知道,一个模糊的难以捉摸的危险正向我们一步步逼来。亲人的突然消失使得家中的幸存者深陷恐慌和悲痛。当时我们不知道,大家都很喜爱的舅舅其实并不适合打仗。舅舅阵亡了,我外公最终得到的只是装有他骨灰的邮件包裹,外公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死亡之路,这件事的阴影他始终无法摆脱。接下来的几天里,柏林不断遭到轰炸,我更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那时,我们必须穿着衣服睡觉,以备随时冲向防空洞。我意识到,我们已身处危险,不可能再过正常的生活了。一夜的轰炸过后,我们看到到处是被炸毁的房子和烧尽的废墟。花园也被炸坏了,眼前的一切特别触目惊心,透过一面残缺的墙看到一问有架钢琴的完整卧室,它兀自矗立在那里。我突然想到,这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家,我的房间,这让我非常害怕。此外,那些被炸死的邻居,那些坐在残缺不堪的房子旁和破损汽车前哭泣的人们,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接下去几个轰炸的夜晚,我向天空祈祷,希望我们能够在这场厄运中不受到伤害。当听到从前线传回邻居的男人们阵亡的讯息,当听到孩子们的哭诉,这是最难过的时刻。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深渊,让我不再理解这个残酷的世界。后来我们去了萨尔州的外公外婆家,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那里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切如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路上到处都飘舞着纳粹旗,游行队伍不断,有时还会经过家门口。我们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弗里茨(Fritz),我哥哥欣喜地说:“啊,弗里茨也参加了!”他指的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游行和演习。这样一个游行演习深深吸引着男孩子,这支身着军装的队伍看上去充满活力,令人羡慕。男孩子都想参与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军队的乐曲听起来让人激动,各种体能训练让男孩更显健美和阳刚。我的哥哥为此感到非常骄傲,连三岁的妹妹也能说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复杂绕口的希特勒党派的名称。王小慧:你的父亲作为海军军官,是在第一线作战,还是像一名高级官员在海军总司令部工作呢?爱迪特:一半一半。他在军舰上执行任务时,我们几个月都看不到他。他在柏林总司令部时,每天晚上都能回家。他在那里是海军上将和最高指挥官的副官,他非常自豪能够这么接近舰队的最高统帅,他觉得这非常重要。每天早晨他穿着军装离开家,晚上也是这样回来。我曾一度觉得他只是在展示他漂亮的军装,我对这个印象并不深,只觉得他对一切都非常严格,甚至很刻板,刻板到难以忍受。有时,他在家也会谈到军事行动或者和其他军官的一些惊险遭遇。我对这些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我的哥哥却听得津津有味。

前言

我眼中的非凡夫妇我在世界上游历多年,在德国生活了23年,认识了无数有意思的人物,他们当中又有许多特别的、传奇性的人物成了我的朋友。比如被称为世界两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丽莎(Lisa Dela Cala),她在事业最高峰时为了残疾的女儿毅然告别舞台,现在她与丈夫陪伴女儿住在与世隔绝的古堡里,只是偶尔在阳台上向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粉丝招手示意。没有一个陌生人可以进入她的古堡,更不让媒体采访拍摄,但是她却破例地给我讲她的人生故事,甚至几十年来更加破例地让我拍照和录像,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有大艺术家汉斯(Hans Joerg Voth),他大部分时间孤独一人生活在南非的沙漠中,他甚至不用发电机,宁愿用汽灯、蜡烛,因为发电机的声音破坏了他所寻求的绝对寂静,会影响他的思维。他早已功成名就,随便画一张草图都可以在艺术市场上卖很多钱,他可以在大城市里住,拥有很多助手,但他宁愿一个人生活,甚至不要太太陪伴。在那里,他一切自己动手,过着几个世纪以前的“简单生活”,为他的精神世界辟出最大的空间而远离尘世的一切浮华与喧闹。还有著名女作家、女权主义者安娜(Anne Rose Katz),60岁时,比她更著名的演员丈夫去世后,她不顾全社会的一片哗然,与一个小她一半年龄的青年电影导演热恋后结婚,写下了获得德国当年文学奖的爱情诗集。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讲的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她说:她一辈子没写过诗,更不要说是爱情诗了,但爱情使她获得新生。她不需要钱,所以把奖金捐给社会,但她需要社会认可她的爱情。在无数电视访谈节目中,她勇敢地向保守的德国社会宣称,为什么社会认可老男人娶年轻女子而反过来却不行?为什么爱情一定要建立在肉体而不在精神基础之上?她为女人争取同等权利而身体力行。就是她把我介绍给了吾德夫妇。曾经有出版家朋友建议我把我这些朋友的故事写成一本书,那会很有意思。可是,在所有这些朋友中,我最想写的、有最多故事可写的、最不同寻常的一对夫妇就是本书的男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安·吾德(Christian ude)和爱迪特·冯·威尔瑟·吾德(Edith von welser-Uae),他们的故事怎么看都更像是个传奇,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影,但虚构小说和电影中许多细节恐怕不及真实的故事那么精彩,这就是生活,他们的生活。在本书的男女主人公相遇之前,他们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她是海军军官的女儿,总是居无定所,到处搬家,幼时经历过战争的纷乱,也尝过偏远地区的闭塞之苦,她在严厉粗暴、毫无温暖亲情的家庭里长大。而他出生时战争已经结束,他的父母是编辑和翻译家,住在慕尼黑市中心艺术家聚集的施瓦宾区,父亲为迎接他的出生写了首热情洋溢的诗,他在充满艺术与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展开梦想的翅膀。她作为女儿,在半个世纪以前,勇敢地怂恿母亲离开父亲,提出“你为什么不离婚”,后来终于与母亲离开了那个专制的冷冰冰的家。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九岁时就编辑出版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份报纸”,他认为他编报纸就像农民的孩子种庄稼那样自然而然。还在上中学时她就怀孕了。那时的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藏起来并躲到乡间去,否则孩子的父亲将被禁止参加高考。而他九岁时就立志当市长,在学生时代就成为活跃的青年政治活动家。他们初次相遇在1968年,见面的地方很特别:慕尼黑市政府的大会议厅,他作为记者要采访那个著名的女议员,而她当时根本没把这个毛头小伙看在眼里。他俩压根没想到,这个会议厅将成为他们以后几十年里政治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五年后,在施瓦宾区狂欢节的夜晚,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爱情进发了火花。他坚信,他爱上了她,这是他命中注定的女人。而她也在稍稍踟蹰之后爱上了他。 但是,那时的她已经结过两次婚,有了六个孩子(其中有两对双胞胎),比他大整整八岁。而他只是个25岁的法学系学生,和同学住在集体宿舍里。 他们的决定是戏剧性的:在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法国旅行后,两人在分别时抱头大哭,因为他们不知如何面对她第二任丈夫,他是个好人。 当他鼓足勇气与她丈夫谈话时,没想到迎来的不是“决斗”,而是徐志摩式的奇迹,她的丈夫成全了他俩的爱情,只是希望她继续照顾孩子。 因此,近十年里她都过着一种双重生活,白天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晚上到男友那里去。一早她又要赶回家为孩子穿衣洗漱做早饭送他们上学。 所幸的是,她受到媒体的“保护”。虽然在当时,作为有夫之妇与一个小她八岁的男人有“婚外情”,照理是为社会尤其是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所不容的,更不要说是一个议员,甚至还是一个女性。但民众爱戴他们也接受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十几年来一直积极地为社会为民众服务。 经过十年的“地下状态”后,他们终于结婚,组成了一个十几个人的 “大家庭”。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婚姻,但他的父母理解他。当时让他感到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多年之后他把这些孩子看成 “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坚信,只要你给他们爱,他们就回报以爱。他成为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兼朋友”。 1990年他当选为慕尼黑常务副市长,1993年接任市长,以后连任四届,成为德国政坛上唯一连任时间最长的市长。在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能成就他那样的事业,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他是个“反潮流英雄”: 在全德国最守旧的巴伐利亚州,他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人士; 在全州基督教民主联盟党执政的一统天下里,他作为社民党领袖被选为首府慕尼黑市长,包括反对党人也投他的票; 在天主教城市,他是一名新教教徒; 在著名的“单身汉大都市”,他却与15个家庭成员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热哀于啤酒和足球的全城,他宣称更爱喝的是红葡萄酒,人生中“最不能放弃的是文学和猫”;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实力更强、战绩更佳的拜仁慕尼黑足球队时,他却不畏指责,坦言自己是实力弱、战绩略逊一筹的“慕尼黑1860”的支持者; 作为宝马总部所在城市的市长,他却公开说自己是自行车爱好者,每年夏天带领普通市民骑车观赏城中名胜古迹,当义务讲解员; 他支持几年前仍被保守派猛烈抨击的同性恋现象…… 尽管他如此与当地社会潮流格格不入,但他创造了德国政坛的历史纪录,每次选举的票数越来越高,甚至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选票。 她不把自己局限在“第一夫人”这个位子上,在吾德当选市长后,爱迪特主动退出政坛,做她喜欢的摄影师职业,她出版了许多画册,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从事各种慈善活动,同时,她以她积累的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他最重要也是最亲密的顾问。 2005年,他被选为超过5000座城市、5000万居民的德国城市协会的主席。而她自2007年起,开始主持一档电视烹饪节目,并在节目中介绍由她邀请的有趣的名人嘉宾,我有幸成为这个节目第一期首播的嘉宾,没想到这节目后来大受欢迎,不断重播,甚至一天重播两次。 2009年,她庆祝自己七十大寿时,巴伐利亚州媒体写道:吾德家热闹得“像个王宫”。可见他们夫妇在慕尼黑受到怎样的尊敬和欢迎。 我与他们夫妇认识屈指算来已经二十年了,那年我刚刚出版了一本关于慕尼黑的摄影集《观察与体验》,市长主持的文化论坛邀我做嘉宾,他向所有论坛的参加者介绍我和我拍的那些照片,这对那时的我是极大的荣誉,是他把我一个外国留学生正式介绍到德国公众面前,介绍到德国主流社会和媒体面前,那件事是安娜促成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我的摄影,还请我为她那本爱情诗集拍摄封面作品,她后来选中的是我拍的抽象人体。 从此之后,我与吾德夫妇成为好友。当时作为摄影家的爱迪特说特别喜欢我的一张照片时,我还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若干年后她甚至对别人说她是我摄影作品的粉丝,这更让我感到担当不起。 后来,我成为爱迪特在家中办的“女人沙龙”的成员,那是定期在她家的周末自助早餐会。虽然我没有很多时间每次到场,但每去一次都会感到很开心,而且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她的那些女客人不像中国人想象中的“名媛”,而是有创意、有个性、有意思的一群名女人,其中不乏演员、作家、艺术家、学者,兴到浓处那些歌唱家或者喜剧演员会即兴表演一段。 市长是这个沙龙唯一的男宾,虽然他很少有时问在家。我们的早餐常常吃到晚间甚至深夜,它比我在中国参加的很多表面奢华但浮光掠影的社交活动都来得有意思。 有一年我应杭州政府之邀,举办了“德国摄影家看杭州”活动,请了十位著名的德国摄影家包括爱迪特来拍摄杭州。起初大家对这位“第一夫人”有些距离感,但一件意外事故改变了大家的态度。那是临走前几天在上海,我们到我的朋友戴志康先生的“九间堂”晚餐,他在客厅里摆满了蜡烛,灯光幽暗、富有情调,爱迪特不小心一脚踏空,踩到看上去与黑大理石地面几乎一样的水池里,脚腕立刻肿得像个大馒头。  (后来戴先生还特别把那片室内水池铺平了,为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此后几天,她除了看病,只能躺在酒店里,同行的摄影师们每晚带了酒和小吃到她的房问去“陪她”,结果大家发现她一点架子也没有,后来都与她成为好友。发生这样的意外,她没有任何抱怨,虽然此后她动过两次腿的手术,至今腿脚都不是十分灵便。为此我很自责,但她却一再说她很喜欢这次活动,很喜欢这帮朋友。有次我回慕尼黑,她还特地把这些朋友从各地邀来一起聚餐,欢迎我回来。 我特别感动的是吾德夫妇曾经两次专程飞到中国,参加我的活动开幕式。一次是我在同济大学的工作室成立仪式,一次是天津市政府为我主办的大型回顾展。这两次活动都是他们利用一年中仅有的几天假期自费来中国。特别是我的工作室成立是个小小的活动,我给他们写邀请信时原想他们不会有空来出席,没想到他们一口答应。许多人很奇怪,慕尼黑市长这样重要的人物,怎么会专程来上海参加一个小小的工作室的成立晚会。其实,我了解他们,他们从来不看重什么规格和名分之类,他们看重友情而且率性。他们来中国总是把公务活动之外的时问交给我安排。这样常常会惹得有关部门不高兴,甚至责问我市长这么重要的人物在华行程与活动为什么由你个人来安排?其实他们实在不了解市长夫妇。他们就喜欢无拘无束地在上海大街小巷闲逛,在小馆子里吃上海小吃,并不喜欢总是公务会见,前呼后拥。 那一年,我刚在上海成立工作室,是我在国内的第一个落脚点,吾德市长和同济大学周家伦书记为我剪彩,吴启迪校长为我题词。我记得吾德在会上说,王小慧是慕尼黑的骄傲,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回到中国上海,但他相信我仍然会把慕尼黑当成自己的家。他们也会永远把我看成慕尼黑施瓦宾人。他那次说得很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 吾德另一次为我的展览开幕讲话是在慕尼黑宝马展厅,他说他不是为宝马公司,而是为一位艺术家来的。那天慕尼黑电视台来录像,原来说好他只讲5分钟,也播5分钟,但他一口气讲了29分钟,他说要介绍六个不同的有意思的人物,分别是建筑师、作家、典型的知识分子、文化交流大使当然更是一位艺术家,这六个人其实就是王小慧。因为他讲得太精彩,电视台无法剪辑,结果破例播了29分钟。后来我把这篇开幕词作为我的访谈录《双子座》的序言。 市长的讲演口才是全德国出名的,他的演讲甚至录制成光盘在书店里销售。他的一个业余爱好是热衷于类似周立波“海派清口”那样的卡巴莱小品,以他的幽默和口才,一个人常常可以撑起一个半小时的演出。 记得大约五六年前,我陪吾德夫妇去杭州,途中汽车上的情景令我感动:他俩手拉着手,她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就这样好久一动不动。很少见到在一起生活这么久的夫妇还能这样亲密无间,于是我悄悄按下了快门。 我们在回来的路上,谈起他们夫妇的爱情故事,我第一次听他这么详细地叙述,包括许多感人细节,我被深深打动了。我说应当写出来,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本书。一位出版家朋友也鼓动他们写,而且承诺出版中文版。 她看来心动了。但他说,我实在没时间,等我这届市长卸任,退休了一定写。 我问他:你决定退休? 他说:是的。 我问:你退休后做什么? 他说:做“脱口秀”,还有写书。 他说你帮我在中国找个安静的地方我来写这本书。 但是,他任期快到的时候,他的党团和选民一定要他再连任,虽然他已经连任了三届,而慕尼黑没有比他更合适更有威望的候选人。果然,他这次竞选的得票之高是创纪录的。 我听到他连任的消息,打电话祝贺他,开玩笑说,看来写书的事遥遥无期了。 他却认真了,说:这样吧,你来提问,我来回答。这样可以轻松些,我利用假期来写。 他真的认真了,排了时间表,每个假期都排了写作计划。 于是,我们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时间,有了这本书。

内容概要

王小慧,著名旅德摄影艺术家,二十多年前赴德国作为职业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写作及讲学等活动。生活在慕尼黑和上海。她在世界许多美术馆等机构举办过大量艺术展,屡次获各种国内国际奖项,作品为许多机构及私人收藏。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出版社出版过约四十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在中国及德国出版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再版三十次并获“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和“上海优秀图书奖”。
2001年起她担任同济大学教授。2003年在同济大学创立“王小慧艺术工作场”,2006年创立“同济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TIMAC),并担任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新镇(德国城)艺术总监。她还成功地主持了一些具有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德国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谊奖”。最近她获瑞士圣·莫瑞兹大师艺术节之“明星艺术家”、SMG“年度国际摄影家奖”、上海“创意产业十大领军人物”等奖项,被香港《凤凰周刊》评为“影响世界未来华人榜”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王小慧与吾德市长夫妇有着20年的友情,他们多次自费前来参加王小慧在中国的活动,并为她的展览致辞,为她的书写序。他们合著的这本对话集《打开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与吾德市长夫妇对话》将以中国人的视角打开这对中国人尚不熟悉的夫妻的非凡故事,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也能了解到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本书为东方出版中心“平明文化丛书”之一,王小慧自传《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二十年》(青春版)也在此系列出版,在网上销售名列前茅。

书籍目录

我眼中的非凡夫妇爱迪特:走出战争的阴影吾德:艺术家庭的影响乡村生活和早年婚姻一本图文书引起的思考两条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狂欢节之夜改变人生反抗年代十年“双重生活”女法官与报纸主编市议员与律师六个孩子的新娘女摄影师与副市长追寻城市历史的壁画文化论坛与女人沙龙一个屋檐下的大家庭第一夫人与市长城市公共事业宗教宽容的意义国际活动和国际友人卡巴莱小品与漫画慕尼黑十月啤酒节电视主持人和城市协会主席憧憬2018奥运会情迷希腊岛永久的伴侣:猫魅力中国

作者简介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与吾德市长夫妇对话》讲述了:作为一位市长,能有多少传奇经历,又能有多“疯狂”?9岁立志“当官”,四十出头真的当上慕尼黑市长;25岁爱上了一个比他大8岁有6个孩子的女人。而她过着十年“双重”生活,白天在家照看孩子,晚上才回到男友那里,这样的事情,竟无一字绯闻。是媒体“笔下留情”,还是他们的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又是如何赢得市民信赖,连续十七年担任慕尼黑市长的?这种种谜团,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这本新书首先为你“解密”吾德市长的传奇人生。

图书封面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出游的旅途上,读着这本人物访谈录,保守民族的政治人物也能如此的鲜活和开放。严谨不等于封闭与保守,王小慧的书一如她的摄影作品,有纵深感的画面。
  •     一直以来是欣赏王小慧女士的。最早是看她的摄影作品,然后是《视觉日记》,《双子座:对话中的王小慧》,文字和照片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排除一些不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她还是个相当有魅力的女人。《打开慕尼黑的秘密》是一种对话形式的人物传记,介绍了德国慕尼黑市市长Christian Ude和太太Edith Von Welser精彩的生活。两人出生的环境、生长方式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她的童年居无定所,幼时经历战争的纷乱,成长在矛盾粗暴、毫无温暖的家庭中,上中学就怀孕并生下一对双胞胎;他出生时战争已经结束,父母是编辑和翻译家,从小在充满艺术与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展开梦想的翅膀,9岁就编辑出版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份报纸。学生时代就成为活跃的青年政治活动家。相遇时她已经生活在第二次婚姻中,有6个孩子,比他整整大八岁;而他只是一个25岁的法学系学生。经过十年的“地下生活”他们终于结婚,组成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大家庭”。虽然他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他将她的孩子看成“上帝给他的礼物”。多么神奇而又精彩的生活,在中国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是种震撼。不能说有多精彩,毕竟对话访谈形式的记录过程往往少了文字的渲染比较乏味,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大过于别的。阅读过程中,有一些个人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1、父亲从小教育:生命其实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给生命设定一个意义,这样就能为自己生命而高兴,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从看了一点《沉思录》以后,从父辈那里学习和继承好的品质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生命意义、快乐、幸福一开始都没有定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赋予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自己觉得有意义,快乐,幸福,那就是有意义,快乐,幸福;自己觉得没有,就是没有。2、心灵相近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他们是人们自己选择的而血缘相近的人可能只是命运。以前一直会问为什么人与人相遇,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朋友。后来陪妈妈去做礼拜,神父布道时说:人一生下来,许多事情,许多命运,上帝其实都安排好了。只是上帝不忘给我们选择权,让我们选择相遇的人,选择可能发生的事情,人生的终点没有变化,只是过程让我们自由选择,所以不要懊恼、欣喜为什么,只是我们自己选择而已。3、结婚不要太早!一段失败的婚姻只是让离婚律师赚更多的钱。两个相爱的人如果在一起十年,感情依然如初,走进婚姻殿堂相对基础就比较牢固,对未来就有把握。对感情婚姻,劝告的言语,我们听的太多了。如此直白的却很少,一个人爱你就是爱你,不爱就是不爱;爱你就会相守,不爱就会离开,没有原因,没有借口。4、由家庭聚延伸到女厨师俱乐部。。。这是个很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的原因:在中国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将大量时间花在照顾家人、孩子、家庭上,结婚生子后基本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个人生活,所以当婚变,孩子叛逆期来临的时候,很多女性不能接受,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是中国女性应该学习的,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好。5、城市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企业不私有化带来的好处是:利润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用于需要经费援助的事业上。这本书中谈到很多关于政治,经济,城市发展以及宗教的问题。对于城市规划,城市人的生存,城市经济的平衡,西方国家确实有不错的经验,特别是居民基本需求相关的东西的处理非常到位。6、一个城市不能只为已经获得的成就而自豪,必须始终要有一个伟大的憧憬。城市亦如人生,憧憬、希望、计划需要时刻存在,不然就会枯萎。谁愿意看着自己的人生枯萎呢?7、Dogs have masters.Cats have staff.这是一句西方谚语,个人觉得适合很多人做借鉴。含义在不言中,如果感兴趣,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分享下。读书的乐趣在于反思和感悟,精彩不精彩在于个人的理解和感悟中。
  •     王小慧的书,《我的视觉日记》,我读了好多遍,特别是每当感觉到钱在狠狠地腐蚀自己身心的时候。我甚至把这本书推荐给投资的人去看,列为必读——多读王小慧的书,觉得人是轻灵的,好像脱离了沉重的肉身,能够让自己更清醒些。这本书,只能说平平而已,不平凡的人的精彩故事,但平铺直抒的讲来,精彩打了很大的折扣。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王小慧的书,我都会买来看,是我喜欢的女子。源自十几年前看我的视觉日记的欣喜和感动。
  •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三人的交流不可能以这种“对话”形式出现,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是帮助我们了解德国、了解慕尼黑、了解德国政治、文化很好的一个通路。很喜欢这位市长和他的慕尼黑。
  •     了解这个大家庭的组合
  •     王小慧的书,一直很喜欢,她的视野很国际化,语言也很平实,没有虚荣和炫耀。这本书对于生活是一种启发,就是这个地球上很多人充实工作,而且非常勤奋,一直在为社会做贡献,境界很高。书中很多东西让人思考。
  •     之前先看的是王小慧的《视觉日记》觉得很好,之后又买了《打开慕尼黑的秘密》这本书,总体觉得很不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的故事,对年轻人或者是对生活目标不明确的人,推荐选读,蛮好的。
  •     真心郁闷 不知道书是从哪里大街上捡起来的 还是下了雨的路面 书上都是泥巴 太不靠谱了 无语
  •     每种书籍都要看看,不管是传记还是人物还是什么等等,让你知道更多。,。。
  •     采访里也有点作者自己的中西对比的思考 被采访者是令人羡慕的夫妻
  •     事实性强,满意。
  •     喜欢王小慧,买的第三本书,书很容易读,性价比要看个人了
  •     理科才女写的书,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描述,很好
  •     喜欢市长=3=
  •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和事。世界很丰富。阅读总是给人带来惊奇。
  •     很不错。
  •     魅力中国那段关于真正的“以人为本”很让我欣赏!
  •     对作者关注强于作品本身
  •     装帧的质量和风格都很差。内容中规中矩。
  •     小慧老师的书很值得一看。无论是早期的《我的视觉日记》,最新的《花非花》,还是这本有关名人传记的书。建议大家都去读读她的书。
  •     全书是小慧与慕尼黑吾德市长夫妇的对话 照片也是基本是市长夫妇二人的
  •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是王小慧为自己的好友慕尼黑市长夫妇所做的传记,在对话中,展示了这对德国夫妇的爱情观、生活观以及从他们视角所看到的慕尼黑城市的发展。就是一本传记吧,没有别的让你觉得特别的东西。
  •     很精彩的人物访谈转记,非常喜欢
  •     打开了德国的视角
  •     一个那样优秀的男人 喜欢一个多次离婚 有6个孩子的很老的女人 不过这个女人的确没有低看自己 值得敬佩 女孩子 什么时候都要最爱自己 不断学习新东西 多接触更多的人
  •     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 哪个民族  不论你是何种肤色 不论你说何种语言  总会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相通的 是大家都关心在乎的 并把大家紧紧地联在一起
  •     故事很有趣,体会别人的人生。
  •     《我是视觉日记》让我了解了王小慧,从此爱上了这个女人以及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打开慕尼黑的秘密》,让我了解了她在德国的故事。
  •     好书 ,喜欢看 !
  •     东不成西不就,非常喜欢,一直很关注她的新书籍。
  •     另一传奇
  •     慕尼黑 向往的一座城,从看完这本开始。
  •     喜欢慕尼黑,一个非常开放自由丰富美丽的国际化大都市! 也喜欢王小慧把生活的各种相逢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和努力!
  •     真希望有大片时间静下心来阅读
  •     保守与现代的德国,二战后,困境中的德国进取精神。文化沙龙
  •     读起来感觉很好的书。
  •     从平遥到同济,直达慕尼黑,让我对德国更了解了。有生之年愿放逐。
  •     诚实的政治,认真的文化,也许这就是王小慧努力跨国传导的德国精神,也正是我们所稀缺的。
  •     我一直喜欢王小慧,因为她是个有思想有灵魂的艺术家。而且历经生活的磨难,是个有经历的人,还有一群特别有趣特别有才的朋友。这本书,写的就是她的朋友,我是把这本书带上飞机上看的,刚好看到上航画报上介绍,德国慕尼黑是富人云集之处,每到夏季,中东王室人员都要去那里度假。而作为这个城市的市长,他的文化底蕴,他的人文关怀,他的仁慈和可亲,都是我们在国内很少能见到的,如此市长,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作者关注他们的婚姻,市长比夫人小了8岁,他们爱得那么传奇,在中国也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才华横溢,他们活力四射,他们开朗幽默善于自我调侃,他们是想到了,就做到了,很有行动力。总之,看看这本书,会让你得到从通俗流行书上不一样的体会。
  •     在上外当场买的,还在书上得到了市长夫妇和王小慧的亲笔签名。
  •     感觉不错,好
  •     好有趣的故事,读着时侯总想笑。
    看似讲述一对德国夫妇,也能从另一侧面了解王小慧
  •     这本质量是同样的好,拿在手里爱不释手,高兴
  •     作者以自己最真实的面貌面对这个世界,很不简单
  •     传奇人生。
  •     没办法,我是王小慧的粉丝,虽然我承认她的文笔不咋地。记得10年这本书是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的,但是她放了读者鸽子没来参加签售会,我也没能见到她,很是失望。再说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两个从各方面看来都差别很大的人,最后能走到一起也真是个奇迹,可是最喜欢的是他们是真的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们的一些思想,都是很真诚的。
  •     名人,铭记的奇迹,传奇的爱情
  •     一样的说,质量可以,书本也可以,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故事,不喜欢长篇的可以选择一看
  •     买了两本送人的,很佩服作者,很了不起的一位女性
  •     內容還好,裝禎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