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森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醒来的森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108019998
作者:(美)约翰・巴勒斯
页数:224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家评书  “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她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录,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她,有着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  ——《大西洋月刊》主编 WILLIAM DEAN HOWELLS

内容概要

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1837-1921)巴勒斯一生的著作有20多部,多以描述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其中《鸟与诗人》、《蝗虫与野蜜》、《时间与变化》最为著名。他笔下的风景多是人们所熟悉和可以接近的,是那些人们自己的农场和院落里的景色:树林、原野、鸟儿和动物,因此令人感到格外亲切,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书籍目录

译序
首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章 众鸟归来
第二章 在铁杉林中
第三章 阿迪朗达克山脉
第四章 雀巢
第五章 在首都之春观鸟
第六章 漫步桦树林
第七章 蓝鸲
第八章 自然之邀请

作者简介

巴勒斯并不是那种常见的身居闹市而心怀乡野的作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乡野栖居者。他于1837年出生在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与他从小生长于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中有关。尽管后来他也离开家乡先后当过教师、专栏作家、演讲经纪人和政府职员,可真正令他倾心如一的事业是:体验自然,书写自然。于是,在他36岁那年,他辞去了工作,只身到哈德逊河西岸购置了一个果园农场,并在那里亲手修建了一间“河畔小屋”,两年后又在两英里之距的山间建盖了一间“山间石屋”。此后,在人生的最后48年间,他几乎都是在这两间乡野小屋中度过的。他始终自由自在地“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用锄头和笔在土地和白纸上书写着他的心愿”。他一生的著作多达25部,多以关注鸟类、描述自然和记录乡野生活为主。
《醒来的森林》是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是一本“关于鸟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鸟的书。因为“它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还有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生活态度”。与其他描写和记录鸟类的许多作家所不同的是,巴勒斯对鸟的记录与描写并非只着眼于鸟本身,而是同时还对鸟的生存环境都加以充分关注。因此在巴勒斯的文字中,有“鸟”的出现也就有“林”的显现,有“林”的描绘也就有“鸟”的飞翔。诸如此类的“鸟”与“林”相互添彩和互为增色的“画面”充满了《醒来的森林》之中,并且最终构成了一个大地爱鸟人的心灵画卷。
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之价值和生命之远景,这是巴勒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它让我们日渐明白:最美好的希望并非去面对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是能够适时拥有一条条蜿蜒于林间的花香小径……

图书封面


 醒来的森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谈到美国自然文学,梭罗是永远无法逾越的,<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及各类随笔散文,梭罗之所以无法超越,一是其将自我融于自然的谦卑,他不是观察的主体,只是作为自然的一员写写自然的故事;二是其诗性,很遗憾的是,后进的被标榜为自然文学的恰恰都缺乏了改种诗性,我自觉只有对大地、天空、旷野达到一个视角,该种诗性才会彰显出来,如海子描述众神死亡后的野花一般!三是就作为自然一员的领悟,这是自然文学的核心,我们由此省视现行的价值观,洗涤自身的心灵。巴勒斯所著的<醒来的森林>,英文名叫<延龄草>,在美国19世纪备受推崇,各数名流争相拜访巴勒斯的住处,一时间爱好自然成风尚,不知道其背后哗众取宠的成分有几许,翻来阅读,有些遗憾,巴勒斯还是以局外人在书写自然,认识鸟类,同时也缺乏诗性,文字像是干瘪了的石榴,不再有原有的光泽和丰盈!大自然是美的,需要我们以谦卑之心诗性之情靠近它,它才会给你很多。
  •     人有时候会产生些莫名其妙的习性,有人特别喜欢读产品说明书,而我则喜欢读书籍正文以外的所有东西:封面、封底、扉页题辞、序、后记等。但很少有《醒来的森林》的序那么令我既赞且叹的,译序和作者在初版25年后作的修订版序都带着一种恬静的智慧。我领悟到,大约所谓的“生而知之”,指的正是这种在大自然中被唤醒的本能的认知力量。一如作者对“醒来”的解释:当一个居民在卧室醒来时,那不是清晨,而是早饭时间。可是在野外宿营,他可以感觉到清晨流动在空气之中。他可以闻到它、看到它、听到它,并且清醒地一跃而起。从前读《中庸》,看到夫子曰,(天下之达道,和谐之美)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对“生而知之”这说法总觉得很奇怪。现在我突然意识到,在某些事情上,一个人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告诉他,他自己能感觉得到,领悟得到。也许早饭时间需要告诉,但清晨不必。约翰·巴勒斯是个农民,他的祖先也世代务农。当他说,你听到一只鸟的叫声时,能了解到其中包含着的它生命的线索;冬天将人驱向自我,我相信他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到了这种感觉,是一种“生而知之”。就像某个原始部落的人只能数到5,但一准知道所有牲畜是否归来。他们不数数,他们记得每头牲畜的特征。我觉得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悲哀,人之所以缺乏由衷的幸福感,正是大家都太热衷于数到100,完全忘了生命的丰盛不在数字,不在抽象、虚拟的现实,而在血肉之躯活生生的感受。远离森林是一种悲哀,远离心灵的真实更是一种悲哀。看到百年前的农民约翰·巴勒斯那么快活地在哈德逊河谷行走、观鸟,在生动的宇宙中活泼泼地生存,我深感他才是真正的人,而我不是,只是一段无知无识的木头。我自以为懂的东西,实在从未真正体味过。通过他,我想在某一个清晨醒来,而非在早饭时间睁开眼睛。
  •     前几日,在2009年第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一篇文字:《想不到,中国的鸟类如此精彩!》。精美的图片配上寻鸟的字迹,把我带入那鸟类的世界里。耳边,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也就是在这时,我在图书馆邂逅了这本书——《醒来的森林》。约翰·巴勒斯出版的第一本自然散文集《醒来的森林》,是关于森林的徒步旅行,是关于鸟类的记忆。出版于一百多年前的这本书,读来似乎是唤醒了处于21世纪的人们的记忆。关于自然、关于动物,关于生活的记忆。在21世纪的城市里,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大厦之间,很难再看见飞行的小鸟,就连家庭私养的鸽子都很难再遇见。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环境,改变的更是动物界的生存环境。再看不见在窗台前啄食米粒的麻雀,再看不见蓝天上飞行的大雁,再看不见在屋檐上筑巢的燕子,再听不见清脆的鸟鸣声。清晨,睁开眼,什么也遇不见。而我,在这本书里,似乎是亲眼看见了那活生生的世界。在大山里穿行,在丛林里等待。只为了观看鸟类的世界。如何找寻伴侣,如何筑巢,一起抚养后代。遭遇危机时的反应,各种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看完它之后,激起了我到丛林中观鸟的兴趣。自然界中,有许多趣事,许多和我们生命中息息相关的哲理。关注鸟类,关注森林,关注生命。期待有一天,在某日清晨醒来,能听见清脆的鸟鸣声。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读这书,发现自己对鸟类知识的无知。
  •     活到二十几岁,终于也可以说这样的话了,许多年前,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偶然读到这样一本书,它不讲人世间的冷暖,只讲森林中的趣事,后来我用这本书的名字作网名,每当有人问起网名来历,我都不知道怎样介绍这本书,所以如果你想看,我借你好了
  •     阅读中。发现文笔很不错呢,比预期的好,翻译中的细节也把握地好,至少还不错。出现各种鸟儿的名字 都挺好听的 把它们记下来:) 这套书真便宜!
  •     译者原来是小强的夫人。
  •     我时常想象 住在瓦尔登湖畔 穿过寂静的春天 拾得森林的苏生。
  •     翻译得很差
  •     可爱的书呢,读完后让我这个身在一天未曾开窗换气空调房的都市衰弱人士也清新了不少,用文字绘出鸟,风,森林。
  •     晚上离开纽约,早上到了洛杉矶,或者在几个小时之内从迈阿密到哈瓦或芝加哥,都是一种心理上的震荡,人们从来都无法为地点的变化做好准备,而我有时疑惑他们永远也无法做好准备,
  •     好看……
  •     very sensitive
  •     一本写鸟类的书,作者身边的鸟儿。读着,或会听到身临其境般的动人的鸟声。。。想起了儿时掏鸟窝抓小鸟的趣事,嘻嘻
  •     我的水平太低只能说是勉强读完。知道这是好东西但就是读不进去。若非对鸟类和自然抱有热忱的兴趣恐怕很难读得有味。这本书对于我能引起的触动太少,里面的各种鸟类之于我只是陌生的名词,或者说,都是鸟。
  •     很有意思
  •     看得还是陈虹的译本
  •     走进的自然,走出会的是疲惫的内心~
  •     像一整本散文和鸟集,但是作者笔下的世界在现在永远不可能看见,所以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     没看完,,,鸟类很多种,都分不清了。
  •     还可以,不过没有沙郡年记那么好.
  •     一本自然之书。
  •     设计还行,装帧不配——用纸粗劣。内容上好,若配以彩色插图更佳。
  •     我有点迷惑。关于他猎杀鸟类做标本的部分。
  •     没有期待的那么好,不熟悉的鸟类品种太多了
  •     因为是三联的,或者别的什么,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很好的
  •     清新婉丽如一枝延龄草,还沾染着林中的露水,读了虽未必可以延龄,却有神清气爽的效果。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各种鸟声的描写。
  •     開始讀的時候感覺有點枯燥,也是因為我是徹徹底底的鳥盲。讀到後面變得有趣些。覺得最有趣的兩章是六七章,分別是漫步樺樹林和藍鴝。看到有趣的時候很想變成一隻鳥。後來就想要有很好的視力。走路的時候也聽到鳥聲就會去看鳥,有時候真的看到鳥站在樹尖上,可愛得很,可惜除了燕子麻雀和鸚鵡什麽也不認識
  •     只推荐给对鸟类有兴趣的童鞋
  •     适合随手翻一页开始读。
  •     安静和平与知识
  •     我也很喜欢序言:)
  •     有点像小学读物……
  •     : I712.65/7724
  •     鸟鸟鸟鸟鸟
  •     一本有意思的小书
  •     作者的文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跟随着他耳朵灵敏起来,关注鸟鸣,也知道鸟之间的趣事。随着作者在林间行走,回归自然,向往听着鸟鸣起床的感觉。只是觉得文中的一些猎杀有些许残忍。
  •     放一座森林在床头
  •     触动不大
  •     喜欢鸟的宝宝们可以尝试
  •     是本处处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爱意的书。但写的真是。。。。单调,重复,重复,单调。。。。SO,不想看了。
  •     细腻的观察
  •     只是喜欢其中的宁静,忽略那些名目繁复的鸟类的称号
  •     1863年的春天
  •     翻译文字可以再做提炼。
  •     写得真得很棒!我是在图书馆看到后才决定买下来的!全书充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一个完美而幽静的春意盎然的林子就这般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读书的过程中,有淡淡的开心,有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不禁佩服作者如孩童般的天真纯朴也会有感动,是无以名状的心绪,淡淡的,渐渐拢上心头。或许我真的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那每一刻鸟语花香的,那每一丝的美好瞬间……甚至眼泪就这么的止不住的流下来……
  •     之前读过《鸟与诗人》。喜欢巴勒斯对自然的感受力与美好书写!
  •     我是喜欢荒野游记,但一下砸来那么多种以前不知道的鸟,真心有点不从心。
  •     读起来有点像看徽宗花鸟画一般的感觉,并不能给人触动,而且因为不是自己亲身得来的体验,看过也记不长久。不过读的时候还是有点悠闲的舒适感。另,这种写作方式好古典···
  •        人有时候会产生些莫名其妙的习性,有人特别喜欢读产品说明书,而我则喜欢读书籍正文以外的所有东西:封面、封底、扉页题辞、序、后记等。但很少有《醒来的森林》的序那么令我既赞且叹的,译序和作者在初版25年后作的修订版序都带着一种恬静的智慧。我领悟到,大约所谓的“生而知之”,指的正是这种在大自然中被唤醒的本能的认知力量。一如作者对“醒来”的解释:当一个居民在卧室醒来时,那不是清晨,而是早饭时间。可是在野外宿营,他可以感觉到清晨流动在空气之中。他可以闻到它、看到它、听到它,并且清醒地一跃而起。
       从前读《中庸》,看到夫子曰,(天下之达道,和谐之美)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对“生而知之”这说法总觉得很奇怪。现在我突然意识到,在某些事情上,一个人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告诉他,他自己能感觉得到,领悟得到。也许早饭时间需要告诉,但清晨不必。约翰·巴勒斯是个农民,他的祖先也世代务农。当他说,你听到一只鸟的叫声时,能了解到其中包含着的它生命的线索;冬天将人驱向自我,我相信他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到了这种感觉,是一种“生而知之”。就像某个原始部落的人只能数到5,但一准知道所有牲畜是否归来。他们不数数,他们记得每头牲畜的特征。
       我觉得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悲哀,人之所以缺乏由衷的幸福感,正是大家都太热衷于数到100,完全忘了生命的丰盛不在数字,不在抽象、虚拟的现实,而在血肉之躯活生生的感受。远离森林是一种悲哀,远离心灵的真实更是一种悲哀。看到百年前的农民约翰·巴勒斯那么快活地在哈德逊河谷行走、观鸟,在生动的宇宙中活泼泼地生存,我深感他才是真正的人,而我不是,只是一段无知无识的木头。我自以为懂的东西,实在从未真正体味过。通过他,我想在某一个清晨醒来,而非在早饭时间睁开眼睛。
      
  •     诗的语言,描写鸟儿诗的心灵
  •     自然的生活,森林的鸟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