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垒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文化街垒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40437152
作者:张闳
页数:290页

内容概要

张闳,文化批评家,文学博士,专栏作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文化先锋网】(www.whxf.net)和【文化批评网】(www.21whpp.com)总监。主要著述有:《声音的诗学》、《文化街垒》、《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涂鸦时代  崔健VS林志炫:两代人的“花房姑娘”  王菲:“酷时代”的塞壬  刀郎:均质的“膨化”声音  瑞奇·马汀与臀部经济的初级阶段  迈克尔·杰克逊:天籁之音与臭皮囊  陈逸飞:一个文化“理发师”的葬礼  “媚语大师”余秋雨  王家卫与旧上海影像  张艺谋的雅典“黑色8分钟”  刘晓庆的厄运与“目光囚笼”  民族主义“粪战”中的“小燕子”  以贼为师的《天下无贼》  “政治波普”的没落  《@41》:穿贞节裤的裸体艺术  大话与文化游击主义第二辑:文化时评  巴比伦塔在坍塌  镜头崇拜与媒体帝国的边界  突然哭泣的女孩  印度洋海啸:穿透“媒体眼睛”去注视  SARS危机中的政治伦理重建  过洋节与文化秀  我的奥林匹克运动  MSN:数码时代的超级俱乐部  十大文化偶像:当鲁迅遇见王菲  “超级女声”:从集体迷狂到过度开  芙蓉姐姐与“s形综合症”  老东北: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  上海的情欲面具  市民主义:马桶在歌唱  世界高度与城市建设中的“门牙主义”  “申博”海报与国际形象  上海人家的“图像乌托邦”第三辑:文学现场  文化赌徒的“淘金时代”  文坛成名术之身体写作  每个时代都制造自己的“反叛者”  文学“选美”与娱乐化  为“内分泌”一辨  上海的“文学舌苔”,或空空荡荡  一场事先张扬的先锋写作  “内”或“外”:独立写作与文学体制  媒体“蜜蜂”与学院“圣甲虫”  当下批评的两大顽症  文学批评:傲慢与偏见  当下中国文学还值得奖励吗?  诗歌为何暗淡无光?  权力阴影下的“分边游戏”  数码时代的诗歌风暴  抒情的荒年  文学的力量与“介入性”——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第四辑:书界点射  按图索骥,寻找时代的精神出口——序《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  “超人”飞越疯人院——评尼采的《我妹妹和我》  安伯托·埃柯的神奇玫瑰——评埃柯的《玫瑰的名字》  BOB0s:天堂里的蝙蝠——评《BOBOS: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的崛起》  疫病的历史回声——评《人类抗疫全记录》  记忆文学:再美丽也还是谎言——评几本所谓“记忆文学”作品  “旁观者”清——评钟鸣的《旁观者》  虚构是纯粹的真实——评欧阳江河《站在虚构这边》  向日葵地里的现代传奇——序西飚的长篇小说《向日葵》  致命的呼吸——读《胡宽诗集》  时间纺织机——评丁丽英的小说《时钟里的女人》  《年代诗丛》与诗选的“尺度”——评韩东主编的《年代诗丛》  中山狼的谵语——评《狼图腾》及其他  两本畅销书 一场白日梦  哈里·波特的魔法与文化强迫症  新语文:“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  阅读的现实与幻想附一 文化2003:无人喝彩附二 文化2004:天下有贼附三 文化2005:谁主沉浮代跋:批评是一个及物动词——文化批评家张闳访谈

作者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文化批评随笔选集。主要包括思想随笔、文化时评、流行文化解码等,入选文章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大众媒体,已经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选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既有快捷犀利的文化时评,又有精确专业的文艺分析,批判的锋芒毕露,直指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并形成独有的批判体系。文化热烈、浪漫而又繁复多变,同时又将学术思想的严谨性与大众媒体的灵活简约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学和解构性的批判风格。

图书封面


 文化街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化街垒》(张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文化街垒》文风锐利,如四川麻辣火锅,味道十足。在纷乱耀眼的文化现象面前,张闳以医生般对疾病的敏感,用手术刀划开当下文化诸多病症,“图穷匕现”,直指要害,不留情面,“搅动了文化界的一潭死水”,展现了自己一贯的批评风格。不得不说的背后隐含着法国思想家朱里安·班达所说的“价值的顶峰是正义”,真正的批评家从来就是怀璧其罪。《文化街垒》承袭了网络时代的文风,以大胆而富冲击力的标题震惊我们的阅读期待,凸现了言说的快感。然而与一般浮躁花哨的媒体批评不同,《文化街垒》始终保持着对文化背面的深度阐释,找到了通过语言将要抵达的彼岸,始终没有迷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作为文化批评家的张闳挺身而出,在网络以及大众传媒写下属于个人性的先锋批评,穿透学院派保守陈旧的遮蔽,把自己推到文化现象的前沿阵地,以笔为旗,在每一个可能的街角堆砌街垒、在任何一个角落伺机出击,舌战群儒,没有顾忌。将评论、叙事和描述“混为一谈”,打造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字风景。“批判是我永远的立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不会改变。如果说要有什么变化的话,只会变得更加尖锐,更加广泛和更加具有针对性”)——张闳如是说。
  •     批评是一个及物动词——评张闳《文化街垒》    一次偶然的浙江之行,让我结识了上海的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和张闳先生,后又蒙张闳先生惠赐大作《文化街垒》(湖南文艺版)一书,快读一番,文风锐利,如四川麻辣火锅,味道十足。在纷乱耀眼的文化现象面前,张闳以医生般对疾病的敏感,用手术刀划开当下文化诸多病症,“图穷匕现”,直指要害,不留情面,“搅动了文化界的一潭死水”,展现了自己一贯的批评风格。不得不说的背后隐含着法国思想家朱里安·班达所说的“价值的顶峰是正义”,真正的批评家从来就是怀璧其罪。  《文化街垒》分为四个部分:涂鸦时代、文化时评、文学现场、书界点射。这样的分类并非特别重要,其实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指向当下的文化热点与文化事件(其中还包含若干娱乐风潮),将学术思想的严谨性与大众媒体的灵活简约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学和解构性的言说方式,明显带有网络时代的叙事痕迹,强调对现实的关注与介入,对于清醒认识我们这个喧嚣而肤浅的时代面目大有裨益。  世间许多问题,谈大者容易空泛,不着实际;谈小一些反而可以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正如庄子云“道在屎溺”。现在的许多论著往往以大取胜,看不到细节,看不到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联系。只见其空,只见其大,而且还打着正统学术的旗号,仿佛是一尊不可动摇的金佛,其实一纸佛耳。张闳深知其弊,不走学院派陈腐的批评旧路,而是张扬自由独立的“短兵相接”式批评,撩开流行文化背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其中的虚空丑陋之处。  尽管与所谓的“文化大师”余秋雨同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但张闳批评起来,并不给余秋雨任何面子:“通过余秋雨的散文,总是可以看到他在历史迷雾所笼罩的深闺中,向现实的权力发出迷人的媚笑。而这种迷人的笑容,则被一般读者理解为文化本身的光芒,他们甚至感谢余文用虚伪的文化光芒照亮了他们蒙昧的双眼。”(《“媚语大师”余秋雨》)在许多批评家与作家互相精神抚摩的时候,张闳亮出自己不妥协的立场,维护了批评家的存在。  以往的流行文化是“从上至下”,先从文化精英中兴起,数年后才为一般老百姓所知晓。而今天的流行文化则是“从下至上”,从网络及各种大众传媒中生发出来的热点,泛滥成灾之后方才进入精英学者的视线之中。面对王菲、面对陈逸飞、面对王家卫、面对张艺谋、面对冯小刚,作者都把这些曝光人物摊放在阳光之下,揭示其宿弊、指正其垃圾,譬如在“张艺谋的雅典黑色8分钟”一文里就写道:“正如阿Q代表了中国的国民性一样,张艺谋则是当下病态文化的典型。”  1980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合唱的时代,而2000年代则是速朽的流行文化时代,什么刀郎的赝品歌声、瑞奇·马汀的臀部魅力、杰克逊的娈童丑闻,这些名字如过期的可乐,气泡冒完之后,似乎什么也不是了。而两三年前,他们正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兴风作浪,引发无数粉丝的迷狂与尖叫。文化速朽的时代,对批评家是一个考验,没有这些文字的、口头的、网上的———评论家群体的命名,我们的这个时代将是一场没有自我形象的空洞闹剧。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作为文化批评家的张闳挺身而出,在网络以及大众传媒写下属于个人性的先锋批评,穿透学院派保守陈旧的遮蔽,把自己推到文化现象的前沿阵地,以笔为旗,在每一个可能的街角堆砌街垒、在任何一个角落伺机出击,舌战群儒,没有顾忌。将评论、叙事和描述“混为一谈”,打造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字风景。“批判是我永远的立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不会改变。如果说要有什么变化的话,只会变得更加尖锐,更加广泛和更加具有针对性”)——张闳如是说。  《文化街垒》承袭了网络时代的文风,以大胆而富冲击力的标题震惊我们的阅读期待,凸现了言说的快感。然而与一般浮躁花哨的媒体批评不同,《文化街垒》始终保持着对文化背面的深度阐释,找到了通过语言将要抵达的彼岸,始终没有迷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个人言说是容易的,但如何言说却成为一个悬置的问题。葡萄牙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经说过:“思想比生存更好。”张闳并没有简化这个悬置的问题,在他独具个人风格的言说里,流动着不断的怀疑与否定,不断的反抗与延迟。  创作是对是生活世界的发现,批评则是对文本世界的发现。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探究同一个事物。真正的批评承担对世界的“意义追问”,让我们重新打量习以为常、见惯不惯的社会现象与文化风向。《文化街垒》里没有中庸与吹捧,正像张闳自己所说的那样:“批评是一个及物动词”。读张闳的文章,总让我想起一句话:富有创造性的人不附庸思想界的风雅,他往往既不被他的同代人所理解,也不被他的同代人所赏识。也许智识者的彻悟永远是智者本人的寂寞心事。
  •     张闳的《文化街垒》如时代的一把剪刀,修剪着现时的大情小事,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在笔尖流淌出来的是犀利的文章。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喜欢这个风格的批评,文笔流畅易懂又深刻,一针见血.
  •     张老师的《文化街垒》,议论风生,性情凸显。比如: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观点,很有力量,可以做“大”文章的。但可能是职业原因,太不顾忌读者了,就像一个在课堂上自言自语的老师一般,并不把学生放在眼中。
  •     张老师的书,我是一定要买地!还有詹丹老师,盼望你们多多出好书,学生我一直在关注
  •     2009.09.20
  •     通俗文化
  •     王菲是塞壬,这个说的好
  •     文章基本很短感觉说得不透彻。读十年前的文章,有些恍惚,这十年又是一波文化衰退。
  •     一本杂文集,看着还不错,有些理论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杂文的作者没有名人!杂文重在思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