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思之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人思之人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222057302
作者:蔡华
页数:153页

章节摘录

  如果说在世界的这一地区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体液,以及子宫分别发挥的作用有不同解释的话,对于另一种东西则正好相反,人们的认识常常是一致的:这种东西被当做基本材料,来自两性的这种东西,在各种变化之后,用于构成一个新生命的躯体,并喂养胎儿和孩子。这种东西就是“血”。  例如,对于法国人而言,正是“血”,作为人们的说法,与社会事实相符:“血缘联系”,“血亲”,“同血兄弟”,等等。当地语言的词典证实了这种一致性。例如,《小罗贝尔辞典》对血的解释是:“血,传统上被视为种族特性的遗传载体”。  教会法和民法都以这种身体再现系统为基础,建构了下述身份认定制度:对于己身,在直系中,所有出自同一个男性或女性祖先的、或者出自同一对真实祖先的人,所有通过每个人的生父或生母、双亲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而能够与上述祖先相连的人,都具有同样的血,并且被视为永远的血亲。这构成了关于个体身份认定的第一规则,一条肯定的规则。同样,在这个社会中,直系血亲之间被禁止交合,即这条否定性的规则适用于全体血亲。  与此同时,还存在另一条规则,它规定己身的旁系亲属中仅仅一部分被性禁忌所涉及。在旁系中的界限被确定在某个亲等上,这个亲等随着不同时代的教会法和民法的变化而不同,并且因使用罗马计算亲等的方法或教会计算亲等的方法而异。①为此,这第二条规则将第一条规则确定的一部分血亲排斥在了交媾禁忌的打击范围之外。  最后,在这一切中又加上了第三条规则:豁免权。根据不同时期的法律,对处于被禁止结婚范围内的旁系亲属,确实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需要结合时,可以向婚姻事务管理机构申请豁免权。显然,这后两条规则与第一条是矛盾的,它们构成了某些不和谐。这在上文陈述的两类案例中是闻所未闻的,也是不必要的。  根据这一身体再现系统,不论对于一个个体和一个集团来说,血亲的身份在这里也同样被视为是永不变易的。像纳人和汉人的身份认定制度一样,这套制度能够运行,这是肯定的。可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到一个问题。根据直系的规则,因为B与c分别与A相等,所以B当等于c。但是,根据旁系规则,B不等于C(见第29页图2a)。因此在它们之间的交媾,进而婚姻,都是被允许的。这个矛盾从何而来呢?换言之,似乎由直系规则确定的“血亲”的范围与被性禁忌实际涉及的人的圈子不重叠。

前言

  1997年《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法文版,以下简称《纳人》)在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论证了纳人(即摩梭人)社会的原型为一个既无婚姻制度亦无家庭组织的社会,并提出了关于社会结构的两条基本原理:社会血亲性排斥定律和欲望原理。  这本书写完之后,我对亲属制度的研究告一段落。可是以下问题一直萦绕脑际:为什么亲属关系人类学始终把生物维度作为研究人的亲属身份的基础?如果说人类同时具有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那么在他的自然与文化特性之间有着明确的边界吗?因此,亲属关系人类学本身的研究困境是促使我写作本书的根本原因之一。认识研究对象的基本实体是提出普遍理论假说的前提条件。作为后续研究的主题,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使我把基本目标进一步确定在“是什么原则或立场在知识论层面画地为牢,把亲属关系人类学锚定在人的生物属性上”、“什么是社会的基本实体”、“这些实体怎样相互作用”这几个基本问题上来。  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对人类各民族文化和社会呈现的多样性的研究,在不同的国家被称做“民族学”、“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者“社会文化人类学”。尽管在该领域的科学家共同体中,对这些名称的不同使用者来说,这些差异微妙而意味深长,但是,就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民族”、“社会”和“文化”这一点而言,似乎没有歧义。然而,对于什么是“民族”、“社会”和“文化”,却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  与《纳人》不同,本书不是以单一民族为主题,而是以四类人类繁衍再现系统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尝试重新建立亲属制度的理论框架。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为求解上面那些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支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作者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便接受的某些理念投以摧毁的目光……从紧扣对亲属关系主要理论(如迪尔凯姆、摩尔根、冯·惹奈普、列维-斯特劳斯和施奈德的理论)的研究出发,依据对l生禁忌起源解释的多样性,在与上述每种理论逐一对话的过程中,作者建立了一个普遍理论。借助这个普遍理论,他出色地重新审视了文化、身份和价值观等问题。——摘自法国大学出版社的期刊《知识》,2008年7~9月,第30期  蔡华对纳人的研究让人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的人类学家,亲属制度专家。此后,在本书中他阐述了对人类学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思考。如何思考文化差异,又能同时保存人类的统一性?作者阐明,对信仰、文化性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识别使区分文化事实和社会事实成为可能。为此,他着手重建人类学家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引进了文化血缘关系的理念,质疑了关于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的僵化诠释。《人思之人》是一部开拓广阔前景的和革命f生的书,因其清晰和严谨而卓越。  ——Marc Abeles  蔡华通过他发表于1997年的著作《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给亲属关系的分析引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在社会科学内部引起了重要的讨论。自那以来,他的思考在横的方向上拓展并且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又一次以精彩的方式更新了对一些关键主题的科学讨论:怎样才能使人类学摆脱不断歪曲它的生物学杂质?怎样才能使人类学与民族中心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了结,从而给文化理念以完整的位置?并且,最后,什么能授予我们权利来肯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堪作科学看待?蔡华在最佳的水平上与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展开了讨论,而且在论证中成功地将对学者的尊重与严谨熔于一炉,而该论证对于他所破除的论点常常是摧毁性的。显然,通过这部新著,他向我们提供了-个决定性的贡献,此贡献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有效,远远超出了人类学-个学科。  ——MichelWievlorka,国际社会学学会主席,EHESS研究员,CADIS所长  蔡华在最佳的水平上与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展开了讨论,而且在论证中成功地将对学者的尊重与严谨熔于一炉,而该论证对于他所破除的论点常常是摧毁性的。显然,通过这部新著,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决定性的贡献,此贡献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有效,远远超出了人类学一个学科。  ——国际社会学学会主席

内容概要

蔡华,云南昆明人。1995年获巴黎第十大文学与人文科学博士学位,民族学专业:1995-1997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法文版,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97;英文版,纽约,Zorle Books,2001)。2002年获法兰西科学院“法语国家大奖”金牌,2003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引言
1.亲属关系人类学的现状
性禁忌的多样性之谜
前人的论点
两种竞争性理论
纳人社会结构:一个珍贵的反例
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实体
方法论问题
2.四类个体身份认定制度的比较
母系制的纳人
父系制的汉人
双系制的法兰西人
奥马哈制的萨莫人
3.摩尔根的生物学论点
纯粹的生物学立场
典型的民族中心主义
各种身体再现系统的等价性
4.迪尔凯姆的隐性生物学立场
区分社会事实与生物事实的尝试
迪尔凯姆论证中的二律背反及其根源
法律维度的民族中心主义
与权利和义务相分离的血缘身份
过继的文化背景
5.冯·惹奈普的唯科学主义成见
澳洲土著的繁殖观念
冯·惹奈普与迪尔凯姆殊途同归
6.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悖论立场
自然与文化的对立
作为普世规则的生物血亲性禁忌理论的崩溃
姑舅表婚:心理因素的徒劳
亲属关系人类学的术语梳理
失去解释力的联姻理论
7.施奈德的盲目解构
施奈德论点中的预设
“血亲关系”与三项公理
“血浓于水”:生物学事实还是文化事实?
施奈德对雅朴人的第二次诠释及其批评
8.革命后的亲属关系人类学
文化身份的多样性
四类文化血缘
社会亲子间的性禁忌与埃及的兄妹婚
重新解释经典难题
传承规则与血缘身份
纯文化性的系谱
亲属称谓、居住制度与文化血缘身份
几种需要排除的区分
占有原理和作为普遍理论的享有理论
什么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9.信仰理论
第一类规则
第二类规则
信仰的结构化力量
我的文化观
人的三重性
民族、民族性和社会
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理论:信仰理论
10.狭义本体论与广义本体论
迪尔凯姆“社会事实”概念的先天缺陷
“范式”的缺失
自然主义与人类学铁律的矛盾
超越传统的理性主义
物质本体论与观念本体论
11.科学观的革命
现行“科学观”的缺陷
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
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两类范式的比较
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检验与预测
确定性与概率
12.结论
参考书目
民族名和地名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人思之人: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性》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作者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便接受的某些理念投以摧毁的目光……从紧扣对亲属关系主要理论(如迪尔凯姆、摩尔根、冯·惹奈普、列维—斯特劳斯和施奈德的理论)的研究出发,依据对陛禁忌起源解释的多样性,在与上述每种理论逐一对话的过程中,作者建立了—个普遍理论。借助这个普遍理论,他出色地重新审视了文化、身份和价值观等问题。

图书封面


 人思之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蔡华教授在《人思之人》一书中关于信仰理论的阐释中明确的提到关于文化的界定,他认为“凡是就文化的词意的思考都是从‘文化’这个词汇本身出发的,所有对其进行定义的尝试大致可分为两类做法。一类把所有与人相关的现象,即所有人所生产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筐子里;另一类主张选择符号系统为文化所指。”   那么,随后的分析便是,在人所生产的东西这个筐子里的东西简单可以分为三类:“思想、人造实物和行为。‘思想’,能够涵盖人们对宇宙中可观察到的所有现象的再现以及根据这些起始再现而想象出的结果的再现;‘人造物’囊括档案、书籍、建筑和各类用品;‘行为’包括人的各种不同于仅仅属于生理运动的运动。”此处的行为即可以指代《仪式过程》中特纳所描述的恩丹布人的各位仪式行为。如果这里的思想可以化简为信仰,人造实物的用途是用来记录或体现其思想或者信仰的,那么行为即应该是表达信仰的后果,囊括这里的仪式行为。“以上所有人造存在的化简揭示,信仰是文化的本质。”仪式是一种文化行为,同时,仪式也是依托一种宗教信仰而产生的表达信仰的一系列活动。我们平时认定的信仰,包括任何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人们对某种精神寄托的想象、猜测和推理之上的。所有这些想象、推测和推理都可以归结为人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感知。宗教的起源可以和人类文明的起源相提并论,最早期的人类的祖先对宗教的感知源于自然的存在,以及人对自然的观察、想象和推理的结果。文化与自然,一直是相互离不开的关系。“文化不直接属于自然,但它产生于物质(人的大脑)的运作机制,因此源于自然。”作为文化的因子,信仰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观念的存在,而且每种信仰都通过一种规矩而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相关联。在制度层面也是如此。在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秩序或者制度,这些制度便给每一个民族中的成员规定了一系列的文化和社会身份。“制度使得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在社会的意义上互不相同,同时也给每个个体制定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在通过各类权利和义务把个体联系起来时,决定了社会组织的各类结构,因此也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如特纳在《仪式过程》中记录的恩丹布人的各类仪式中,男女的分工皆不同,包括仪式中巫师和医生的身份和作用的不同,都是作为信仰表达的行为——仪式中,制度的不同规定所决定的。同时,“信仰是个体身份的实体,它通过制度决定着个体行为的方式和运动方向。社会事实的产物。信仰则呈现出它的一种基本属性:决定文化事实与社会事实的结构以及这些事实之间的关系力量。     信仰理论作为蔡华教授针对亲属关系人类学、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理论而提出的假说,是有其价值的。这一理论满足了科学价值观的要求。这里笔者打算引用蔡华教授对信仰理论的一段论述结尾:     “凡是信仰都是对命题的信念。信仰的变化时社会运作机制变化的根源。由于观念宇宙中的这三类事实实际都是源自命题,因此它们是完全同质的。在文化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信仰出于所有需要处理的问题的核心。正式因为它,也是多亏了它,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在我们的地球上盛开。鉴于再现人们的发现的现象时人类组织判断的唯一必要而充分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再现原理;鉴于作为大脑的原初的活动,相信一种判断是构成肯定一种假说的唯一必要而充分的方式,由此产生了信仰原理;鉴于各种规矩、制度和各种行为方式都受信仰的制约,我们认定,是信仰原理支配着整个社会领域,也是它由此而决定了社会的运作机制。一句话,社会事实是信仰的产物。“
  •     一本内容不错,却有着致命的肤浅和误解的书。很可惜,如果作者不试图去把握那些他完全不能理解的深层概念的话,这可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比如,迪尔凯姆注意到了血亲和血缘是完全处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就像世界和宇宙、颜色和电磁波,完全处于两个不同范畴。但是作者完全无法理解这些现象学所阐明的东西,导致分不清基本概念,只能在一团糊涂粥里搅和。
  •     作者的前一本书叫《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纳人》,是一本研究摩梭亲属制度的民族志。本书则理论性较强。人类学的业内的读者读此书会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异常清晰的看到在亲属制度研究领域,过往理论的缺陷和无法产生普遍理论的症结所在;二是观摩作者所展示的研究手段,简明清晰又极具突破性。对社会科学的同行来说,也会有相当多的启示。因为作者在书的最后部分跳出人类学的专业,在整个社会科学和科学研究的层面,探究一些关键性的科学法则和概念,比如理性、知识、范式、科学观等等。必须补充一句,读此书要求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学力和科学研究的经历。舍此,则难以体会作者在短短篇幅里浓缩的近三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心得。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哈哈~~~`终于出来了
  •     信仰理论【根本概念就是“秩序”,认为“信仰支配行为”】、本体论【用康德的理性来分析神话的理性】
  •     本书作者批判了西方传统思想中的很多错误观念,希望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框架,算是中国学者的第一次尝试吧。作者使用概念清晰,逻辑严密。不过有的地方论战过于简洁,实际案例不足,导致不容易理解。本书从概念的获得和使用,从基本原理出发的演绎推理模式都是物理学化的,甚至可以视作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典型模板,但书中在多个地方强调社会科学的研究不能以物理学为榜样,真是令人费解啊!
  •     书很好,包装不错,内容很好,是一本不错的书。不容易买到,值得拥有。
  •     让人说什么好呢
  •     蔡华集多年之力在社会科学理论创建上的一次勇敢尝试。
  •     这是一本优秀的理论书籍,在国内学术界尤其难得。
  •     信仰理论!!!
  •     说来惭愧啊,上完蔡华老师一学期的课才认真仔细的开始看这本考研前就买过的书。之前真的是基本没懂,但是上过他的课,摸索清楚他的一些基本思路和逻辑方法之后,再读这本书,真的是会为他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咬文嚼字惊叹。今天的学科真的很缺乏蔡华这样的学者。这本书,推荐学人类学者确实必读!
  •     我终于知道蔡华在想什么了。。读的时候老是想起北大东门天桥上宣传自己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手机贴膜小哥。
  •     亲属制度 信仰主义
  •     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     亲属制度人类学的一本不错的入门书
  •     从亲属制度人类学现状入手,比较四类基本制度,再批驳学科史上相关人类学家的理论,指出漏洞所在。然后究其原因,在于基本概念的混淆。从而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最后再用自己的理论去梳理前面讨论过的问题,皆适用。思路清晰,论证完整。
  •     功底还不足以读这么精深的书,所幸还能明白书本的大意。
  •     这是我所看过的最令我绝望的亲属研究专著。从头到尾,吐槽吐到自己想撞墙,而且确实也这么做了。
  •     第一次看到这书的腰封。。。摧毁的目光23333
  •     老蔡研究的精髓。。
  •     一向很喜欢另辟蹊径的东西。对蔡老师的态度依然是有些观点并不赞成,但钦佩他剑走偏锋的笔力和勇气。
  •     雄心很大,知识不足。
  •     中国唯一的真正的人类学理论著作
  •     景仰!
  •     简直是北大搅基双子星
  •     好生难读,因为作者收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