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童年》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童书 > 外国儿童文学 > 艺术的童年章节试读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9787533645434
作者:(法)艾姿碧塔
页数:255页页

《艺术的童年》的笔记-全文笔记 - 全文笔记

唉突然很想再看一遍。很多年前的笔记了。并非百分百原文照抄,少数文字经过了自己的改写,加插了一些感受。
儿童读物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失落的本质上的。不管这个童年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它总会留在记忆中,但当它造成无法弥补的事实时,便会永远消失。
儿童读物,是对童年的不断回忆和重现。
孩子在成长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
孩子智慧有限?看不懂?
每个人都会为超越理性的美感而喜悦。这种美,并非像科学实验那样去分析,而是动用你的感观能力去感受。
孩子的眼里,风格并没有高雅或粗俗之分。世界万物投射在他们的心灵之窗时,会变成只是观察的窗口和媒介,他们总是有本事把这些东西变成他们想象中的东西。
画不是对实物的模拟,而是观念的呈现。
图片之美妙,不是因为它拥有模拟现实的能力,而是在于它能够超越现实重新获得意义。在能够引起共鸣的富含意义的部分加以凸显——正是虚拟故事的叙述手法
孩子喜欢插图只是因为图画好看,而对图画和文字本身所表达的东西不感兴趣。其实更多是因为好奇和惊讶,因为图画把真实三维空间的东西缩成想象中的二维空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时看起来虽然简单而粗糙——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是这种简单形式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和传达出来的信息,作品的构思和创作程序,这都需要超乎常人的创造力才能达到
人类的任何不幸和苦难从来不曾放过孩子们。他们无法远离病痛,避免遭受抛弃之苦,更无法逃避罪恶、性侵犯、剥削和死亡。而且他们往往会在沉默中直接或间接的承受种种考验。拒绝涉及这类的问题,正表明我们成人的思想在这方面的缺失,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然后却又以道德的理由为借口,掩饰无知的罪恶。
与其让孩子对那些难以想象的状况空思妄想,不如提供一些工具给他们去辨识。
用动物、丑角等角色,保留距离感是必须的,因为很多题材都不适宜直接地表现出来。
大人们都有过孩子的时候,但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孩子们呢,因为他们已经被教导要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生活,致使他们忘却孩子的性灵。
“我小时候非常害怕老鼠,所以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老鼠”嗯嗯嗯,把自己变成自己所害怕的,就不会再害怕了。
我们先用绘画将三维世界的动态固定下来,接下来却用摄像将静态重新获得模拟的律动……
孩子需要把事情简单化,需要一种即时的、毫不留情的正义,强迫着去惩罚那些被捉到的坏人,在这种惩罚的狂热中找到慰藉。强迫巫婆穿铁鞋在火中跳舞至死,是童话故事里惩罚坏人的传统模式,他们在这儿得到难以言喻的平静。宽容,不在他能够理解的范畴之内。
一旦孩子学会分辨,知道世界的全部真相,坏人也有良善的一面,好人也有作恶的时候,而且不是所有坏事都能得到惩罚,不是所有好人都有个好的结局,那么,将会怎样?他们将会长大。
小女孩的她和已经成人的她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如蛹和飞蛾的关系。跨越无穷障碍的勇敢的小女孩的她,不是成人的她所能企及了。那个“她”,只停留在记忆中。
【庆幸啊,我感觉自己还是小女孩时候的我,对世界的好奇、莫名的恐惧、无畏的、淳朴的残忍的冲动,时刻鼓噪着我,却无可奈何地看着身体老去,思想僵化,棱角磨平。他和成人的我彼此争夺对身体乃至灵魂的控制权,不断地自我分裂,而后又握手重归于好,或者是一方暂时的退避忍让。】


 艺术的童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