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科研论文写作新解

出版社:西安交大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60540085
作者:赵大良
页数:149页

沟通作者、编者的桥梁

论文发表难在我国已成严重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少数不良作者铤而走险抄袭剽窃,一些刊物借机敛财,更有不法分子出版非法的学术期刊。抱怨论文发表难的群体,一些属于不认真做研究,论文水平确实不敢恭维,但不能忽视很多认认真真做研究的职业学者,特别是一些起步阶段的人群——硕士、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亦反映论文发表难。也有不少学术期刊编辑抱怨,作者论文写作和投稿不得要领,有时被退稿还无理取闹。这就导致作者与编者之间虽比不上医患关系那么紧张,但相当多的误解长期存在。使得作者认为投稿难责任在编辑,而编辑也将稿件水平不高归咎于作者。而赵大良先生新作《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虽题为“写作”,但主要立足于论文发表,以资深主编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将编辑视角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作者。细读整本书,能够体会赵老师良苦用心,其出发点正是在于消除作者与编者之间的误解,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编者的桥梁。正如书的第一章结尾所指出的,在提升论文水平和成果影响力上编者与作者是一致的,冲突的地方是双方对论文评价标准的认识冲突,该书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作。不仅对青年学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性很强的论文写作投稿指南;对于青年编辑来说,也可以从中了解作者心态和诉求,学到很多工作经验。因为赵老师的书中透露了不少期刊编辑“内幕”,如并未回避现实中的关系稿问题,难免会被一些作者利用去寻找投稿的“捷径”,但这并不是其初衷。因为虽然书中很多内容是告诉作者,站在编者的角度是如何选论文的,让作者有针对性地写作并投稿。但从开篇到结尾,书中多次强调论文是“研究”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如第1章即指出学术出版并非出版商的事,而是学术研究活动的一部分,第4章如何确定选题时,也明确指出论文是科研工作的延续。作为一个有10多年编辑工作经验的编者和有1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经验的作者,笔者从本书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本人感受到该书的特别之处,与大家分享。第一,该书的写作方式与大部分写作指导类的书不同,是西方一些编辑学图书特别流行的案例式写作。不是八股文式的教作者如何写作,而是将多年编辑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实际心得呈现给读者,因此书中很多地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读来生动有趣而不觉枯燥,令人感到亲切可信。每节的开头还别出心裁地用一首打油诗提纲挈领,把赵老师生活中的诙谐幽默带给读者,让读者在轻松中获取重要信息。第二,书中创造性地将编辑与作者分为理想型、制度型和功利型。理想型编辑注重人文关怀、忠于真理;制度型编辑按部就班、态度消极;功利型编辑重视关系、轻视原则,作者的分类以此类推,书中还假设了3种作者遇到3种编辑的9种情况下的结果,清晰地把学术期刊出版现状勾画出来,发人深省。第三,解决了其他同类书籍中未提出的作者与编者的困惑。书中第二章分析了审稿通过为何不能发表,实际这个问题对于作者来说是非常大的困惑,对编者未尝不是。第3章分析如何正确面对审稿人误解的问题,确实是作者投稿和编者编稿经常会碰到的,书中不仅分析了审稿人提出否定性意见的原因,更是给作者提炼了几点让论文表达更清晰以避免审稿人误解的经验。第四,书中很多部分不仅涉及写作,更自觉不自觉地提醒作者如何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如书的第3章中分析品牌在录用中的作用,其实就是提示作者如何在学术生涯中不断积累个人信用和品牌,提醒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后果。第五,该书并没有像很多类似图书一样,一到“参考文献”和“致谢”就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分析了国际期刊非常重视但往往被作者忽视的版权与学术不端问题,让作者用法律和学术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投稿行为。书的最后一章还分析了文献的评价与传播问题,让作者从开始写作就注意写作的终极目标——论文的传播效果,从而产出真正优秀的论文。当然,正如赵老师自己在书中所说,书中不可避免还存在一些文字错误。瑕不掩瑜,这本书依然是一本值得作者和编者阅读的好书。同时,作为一个从事编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我特别希望赵老师能将这本书从“实用型”升级为“学术型”,在今后的论著中把书中已经有所涉猎的学术出版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梳理,必将能启迪更多读者。(重庆大学期刊社 张小强)

学术圈的论文和职称论文就是两回事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书中的内容对于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不错,但是对于踏入社会上的我们可能难以适应,因为书中的知识书生味很浓,跟我的思路并不是一致。在工作中,平时接触的期刊例如《需求侧管理》、《农村电工》、《浙江电力》这些,像《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吾等屌丝只能给跪了,文章不但看不懂,更不用说发表在上面了,咱们职称论文注重发表甚于质量,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名声,我想想还是不要花钱发表在一些不入流的杂志,这好比某位明星出道前坐过台,那多尴尬。学术圈的论文,从明的上讲,自然而然求创新、求突破,书中讲的非常清楚,标题、内容、格式等等都应该精益求精,还就选择期刊的风格做了讨论,的确有些期刊偏理论,有些期刊偏应用,有些高度高把控宏观,有些低度低深入微观,确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愁没期刊登,但是从暗的讲,书中自然没有提到,现在中国但凡称为圈的,或多或少都有点内幕,政治圈、娱乐圈、体育圈、学术圈,圈圈都带圈套,水都很深,这些事情谁又搞得清楚呢?即便如此,创新确实应该要有所创新,不要像某些人除了作者名字一样,其他内容都一样,好歹标题换一个,这么明目张胆,我都无语了。但是,为了个人的前途,这礼义廉耻算些什么?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很多都不过如此吧,叫兽、砖家自然而然。

理性与自由发表的立体解析

行走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我们经常听到作者抱怨:“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 编审者感叹:“来稿质量太差,像样的太少!” 读者嘲讽:“论文泛滥,垃圾成灾!” 似乎连接在期刊出版线上的作者、编者、读者三方都不满意,有时甚至互相埋怨。如何才能让三方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变得比较满意起来?很长时间以来方方面面的关注者,步传统思维方式作了不少的探索和引导,但至今看到的成效并不理想,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赵大良先生的新著——《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以下简称《写作新解》)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术期刊主编和审稿者的角度,以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为案例,对作者、编者、读者三方各自的社会现状、矛盾心理及相互关系作了别样的立体解析,为三方特别是作者和编者在新语境中开展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提供了以下四点至少在我看来是闪光的亮点。坦陈编审机制,树立期刊学术形象。前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在谈到科技期刊出版时说:“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的龙头与龙尾”。科研工作者往往在做研究的同时,把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撰写成论文提交适合期刊发表看成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现实中遇到的不顺利或一些乱象,往往会让他们心生怨烦和不满,但出于发表的愿望,总想揭开投稿期刊的神秘面纱,一睹内幕。或许是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过去一些探索者的论著没有公开深入讲述这些东西。《写作新解》勇敢地坦陈了编审的机制——三审制,即编辑初审、同行评审、主编终审的内幕:“没有经过初审不能送同行评议,没有经过同行评议不能录用发表。编辑实行初审,重点审查的是论文的形式条件和学科范围;同行评审的重点是学术水平和科学性;主编是在同行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发稿重点和发稿偏好” 而作出决定,主编不应越级决定稿件的录用,也不会轻易拒绝审者的否定性意见。他的坦陈为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审者提供了一种新型对话交流的方式和渠道,为作者与编者的交流合作,消除了诸多障碍,拉近了距离;为树立期刊的良好学术形象,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解读编审内容核心,构建和谐出版关系。科研论文,“作者享有发表权,期刊享有出版权,发表权依赖于出版权而实现。” 论文的发表与否,决定权在编者手中。对作者而言,编者的关注焦点、运行法则等,是很想知道而又难以清楚知道的事情。赵著明确指出:“一般来讲,与作者论文发表“生死攸关”的是主编、副主编和学科编辑。科研论文的录用与否的重点在于同行评审人的评审意见,而是否送给同行审稿人审查的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学科编辑的手里。” 学科编辑接到投稿首先进行初审,进而决定是否送同行评议。“审稿人的审稿是建立在一种审视和质疑的思维方式之上!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但并不是一般的读者。审稿人是带着有色眼镜来阅读论文,对作者的每一个得意之处都心存怀疑,都会进行挑剔和审查。” 他告诉作者:学科编辑、同行审稿人,包括主编在内的编者与作者的角色不同,担当的是评价任务。这无疑可以消除作者以往对编者的种种不满和不理解。赵著中对具体审查内容的多维度解析,更可让作者清晰意识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要领,以及自己今后应当提升的方向,为构建作者与编者间的和谐关系,更好地进行科学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进而为学术期刊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良好的运作环境。感悟写作精要,提升论文学术规范水平。科研论文写作,学术期刊出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传播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其中,写好论文是有效传播的前提,是实现研究价值的基础。赵著以一个主编与作者的双重身份之感悟,道出了科研论文写作的通识要领:“科研论文的选题与科学研究的选题是相联系的。” “但科研论文的选题与科学研究课题的选题又有所不同。” “科研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前沿性、关键性和广泛性。” “科研论文的最主要特征是创新性和科学性。” 主张“在大背景下把小题目做扎实,逐步积攒和体现实力。” 赵先生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理解认同“学术期刊出版不是给那些与你水平平齐的的同行看,而是给准备入行和新入行的新手以及其他可能有关系的外行看的”这一华人学者观点。并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提倡科研论文摘要、量表、数据、符号、用语等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为作者提供了许多学习的参考案例或经典范式;为编辑与审稿人的形式、内容等审查建议了减轻负担的方法;为提升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水平,促进学术期刊高质出版和有效传播建立了一个广泛而深厚的提升基础。坚持选择与同行评价原则,走向科学文化创新传播的理性自由。学科编辑、审稿人、主编都是科研论文的评价者,他们各自评价的关注点及其评价标准往往并不一致,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促进科学成果信息的有效传播,在学术期刊的出版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学科编辑基于传播的需要,更多地注重编辑出版质量问题;审稿人基于科研创新的因素,注重得是学术质量问题,属于同行评价,也是整个评价当中的核心内容;主编是在前二者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加以考虑后给出评价意见并决定取舍。长期以来,同行评价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尽如人意,经常受到作者包括编辑在内人士的怀疑和埋怨。对此,赵著指出:“目前所广泛采用的同行评议方法,尽管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是目前最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比较接近客观标准的一个评价办法。” 对于审稿评判的失误,则认为同行评议不敢保证发表论文的正确,但保证没有发现不正确。“学术期刊并不一定是发表对的,而应当追求发表有价值的!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尽管有可能会被后来者证明是错误的,但会给后来者提供参考。” 如果直面当下社会学术期刊出版的现实,考虑制止学术不端、版权受侵、重复出版等种种现象,坚持编辑与同行评价的创新性原则,无疑是规范学术期刊出版行为,促进科技文化交流传播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新时期作者、编者(编辑、审稿人)、读者三方和谐关系的最有效办法。赵著的亮点远不止以上所述,其中的独特视角和立体思维方式都是耐人寻味的。科学研究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高尚活动,学术期刊是人们参与交流合作的最好工具之一,今后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经营,文明运作。赵著出版的用心,大概在于寻求解决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办法,尽管以随意而对话的语言风格,举例阐理的形式呈现,一反往常的严肃基调,但终究是多了几分活泼、洒脱、轻松的气息,不失为一本角度新颖的科技写作书籍。对作者而言,可担当论文写作发表的参谋;对编辑而言,从中可以深刻了解一位资深主编对出版工作各个环节的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作出自己的编辑出版选择;对协调包括读者在内的学术期刊出版链上的各方关系,以期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不无裨益,是推进科研工作者逐步走向科研创新进步、理性自由发表的一种全新探索和大胆尝试。徐文梅 朱联营(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 延安 716000)


 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