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出版 > 论出版自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58
ISBN:9787100006392
作者:[英] 约翰·弥尔顿
页数: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乡村也必须派查访员去检查一下短笛和三弦琴到底演奏了一些什么,甚至连民歌和市镇上的每一个提琴师所奏的全部乐曲也得管管,因为提琴师就是乡下人的桃源派和蒙特·梅优①。其次,英国人家庭中的豪华奢侈的饮宴已经受到了国外的訾议,试问民族的堕落习气又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呢?谁又能来管制我们日常的狂欢饮宴呢?同时,民众常常到沽酒卖醉的酒家去闲荡,那又有谁来禁止呢?其实裁缝裁剪的服式也必须有经过许可制挑选出的头脑比较清醒的师傅来监督,以便制出不致伤风败俗的衣服。男女青年互相交谈是我国固有的习惯,那时我们也必须加以管制。试问又有谁去指定应当讨论什么、提出什么论题,而不致超越范围呢?最后,淫乐场所又有谁去禁止,宵小结群又有谁去驱散呢?所有这一切都将存在,而且必然存在。至于如何使它为害最少、引诱最小,那就是当轴诸公的治术之所在了。如果我们从现实世界退到绝对无法实现的新大西岛和乌托邦的政体中去,那对我们目前的情况是毫无裨益的。我们必须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也就是上帝指定而无法逃避的世界中制定清明的法律。这一点是柏拉图的书籍许可制所不能办到的,这种许可制必然会牵连到许多其他的许可制,那样我们就会变得荒唐绝伦、疲惫不堪而又束手无策。但那些不成文的,或者至少是非强制性的,道德教育中的宗教和世俗法律都能做到这一点。柏拉图在这儿说这种法律是共和国的纽带和每一条成文法的根基。在那些容易逃避许可制的事情中,它们将起主要作用。法纪颓废和疏忽懈怠自然是共和国的死敌,但要分别什么地方应当用法纪限制、用刑罚督责,什么地方只有说服,那便是政术之所在了。如果对成年人每一种行为的善恶问题都加以规定、限制和强迫,那么美德就将徒具空名,善行也就无须赞扬了,严肃公正和节制也就没有好处了。有许多人抱怨天意不应当让亚当逆命。这真是蠢话!上帝赋给他理智就是叫他有选择的自由,因为理智就是选择。不然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做作的亚当,木偶戏中的亚当。我们自己对出于强制的服从和爱以及被动的才干也并不推崇。因此上帝就让他自由,在他前面摆上一个诱人的东西,甚至还把这东西送到他眼前去。他的优点、取得报酬的权利和值得赞扬的节制便都包含在这种情形之中了。上帝要在我们身上产生情欲,在我们周围设置享乐之物;如果不是这些东西经过适当的调节就能成为美德的构成成分,试问上帝又何以要这样做呢?如果有人想要借消除罪恶的事物来消灭罪,那他就是个不通人事的人。因为你虽然在一个时候能从某些人身上消除掉一部分,但你一面消除,一面就集起了一大堆东西。同时,像书籍这类普遍存在的东西,也没法把罪恶从其中消除。纵使你做到了这一点,罪恶也还是原封未动地存在着。你虽然夺掉了一个贪婪之徒的全部财物,他却还是留下了一颗宝石——因为你无法剥夺他的贪婪。

内容概要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曰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曰卒于伦敦。

写作背景: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编辑推荐

《论出版自由》: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我们从《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译出“弥尔顿”一文,作为附录附在原文的后面,供读者参考。

图书封面


 论出版自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让我凭着良知自由地认识、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Give me liberty to know,to utter,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o conscience.)  东西方政治文化环境的对比弥尔顿不愧是一个文采斐然的诗人,这洋洋洒洒的几十页充满了激情和煽动力,仿佛在听弥尔顿演讲一样,读到激昂之处令人想拍手叫好。读完这本小册子,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激昂和那种和统治阶级“叫板”字里行间中迸发出的战斗力。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东西方政治文化环境的对比。诚然在东西方的历史上都经历过严酷的专制压迫,但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远远比在我们这儿深入人心。回顾中国的历史,很少有人真正地号召大家喊出过类似陈涉的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虽也堪称民主激进,但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并不大。直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我们才从西方引进了这样的民主自由的呼声,我们是在模仿西方,但种种因素让我们又不可能完全像他们那样,我们根入骨髓的传统是集权统一。我私以为,我们和西方政治环境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不是在于是否为人民,而是在于掌权政府的“容忍度”。无论哪种社会意识形态,当权者都只是谋求自己政党阶级的利益。而他们习惯于不同的声音辩论、演讲,我们在政治上还是习惯统一、团结。哪怕最后殊途同归,我们省下了精力提高了效率,但我们就很难出现类似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这样的呼声。(好像扯远了,不过可能是《论出版自由》的语言特色,读完这给我的第一感受确实是这种政治容忍的差异。)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到出版自由是诱人的,却带有乌托邦的幻想。我国在宋代就有了叫做“看详”类似图书审查的制度。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其公民言论、出版的自由。然而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任何国家任何图书都还是要经过层层把关和审查才能出版,区别的是每个国家的容忍限度。因为所谓自由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弥尔顿提出的出版自由,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呼声,一种理念,而无法成为一个准则。判断能力是一个人应具有的素养另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力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养。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里面大量“打着上帝的幌子”说话,比如这里上帝说,“你不论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作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物。”这让我想起了发展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和我们探讨过的问题,对于儿童,我们是应当把他们完全保护起来不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还是说让他们从小就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还有以前那个老套的辩论话题“开卷是否有益?”我们是否有充分的能力作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物呢?我想,答案是没有。正是因为不是我们都具有这样的判断能力,才有那么多人走上歧途,希特勒《我的奋斗》才能煽动那么多的普通民众。然而即使有这样的错误和风险,弥尔顿仍然鼓吹出版自由。因为如果这种自由被扼杀了的话,损失将更加地惨重。“如果不特别小心的话,误杀好人和误禁好书就会同样容易。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判断是个人本身的问题,虽然“好人”面对诱惑和煽动也会动摇,但一旦他们战胜了自己,这就成了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把这个世界变成一片呆板苍白的单调。多元的思想必定其中参杂有糟粕,我们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素养学会选择,选择什么,但不要剥夺我们选择的自由。
  •     读此书时受作者感染,心潮澎湃。静下细想,此书虽好,却不适合中国,理由如下:一、此书是作者对英国实权者的建言。书中引古论今,多用类比,说理立足于英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长远发展。然在天朝,这类“深远”话语却无用处。倘若有人建言出版自由,应该说说出版自由如何提升政绩,如何有助于当政者当政时期的稳固(长远?从长远看,人都是要死的,管不了这么多,这才是思虑深远透彻),没有这些作用,出版自由不是没事找事么?二、一切自由权利不是他人赠送的,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人。但天朝民众无此等精神。自己一生酒足饭饱就可以了,拼命去为权利奋斗,闹得身先死,岂不便宜了他人?争出版自由实在不明智。三、天朝数千年文化至今,于一切道理皆已洞悉,故实无辩论之必要。倘有如弥尔顿此等人妖言惑众,不及其说完,定当将此愚昧之人归案改造,告诉他什么是真理。辩论演说是文化低劣民族探求真理的途径,在我天朝无此必要。故从官到民,皆无习此低劣之术者。综上,此书不合天朝。此书或有点道理,但在天朝优越性面前,不过尔尔。
  •     (选自本人博客“我的阅读我做主”: http://blog.sina.com.cn/bookscent )2008.10.10开阔舒适的会场里,邬书林副署长正在给培训班的学员们上课。在本行的官员里面,邬署长算是较有激情的一位,上课自然变成了演讲。当邬署长问大家有多少人看过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时,在场的全国各地200多名社长总编主任局长们只有两个人举起了手。这已经不错了。对于一部350多年前的作品,那怕只有一个人举手,也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不过遗憾还是有的。这就像美食,你提及时在座的都说没吃过,而那美食不仅美极、价廉且随处可得,你一定会禁不住向大家全力推荐。《论出版自由》中文版只有区区4万字,一个小时就能读完,这样的名著,你能遇到几部?提起英国的弥尔顿(John Milton),大家一定能想到他的《失乐园》和《复乐园》,其实弥尔顿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政论家。1644年,弥尔顿为了抨击当时的书报审查制度,在国会作了一次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其出版自由的思想。这篇演讲词后来印刷出版,书名为Areopagitica,取自象征着自由民主制度的雅典的山名Areopagus。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在18世纪得到广泛流传,成为追求出版自由理想的一段“圣经”般的经典论述。中译版(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1989年重印)名为《论出版自由》,直接表达了原意。这本书咋一看讲的是政治,对于今天忙于日常事务的编辑们来说,自然没什么吸引力。我当初也是强迫自己去看的。但一旦看进去,就被它散文般的语言吸引住了。难怪有人把它归入弥尔顿的散文作品。不仅如此,在我慢慢地了解了当今我国出版业的一些国情现实之后,我愈发觉得,尽管历经300多年,《论出版自由》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理解某些问题仍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没有《出版法》,2007年开始实施、2001年再次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是干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法规。其实,《出版管理条例》最初就是按“出版法草案”来讨论的,但最终出来的却不是法而是条例,降了一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出在大家对“出版自由”原则的争论上。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出版自由按其严格意义上的含义应包括发表权和创办权,而在我国,众所周知,创办权是没有完全放开的。要制定《出版法》,就必须依照《宪法》沿袭出版自由原则,即必须开放创办权,同意私营出版社进行登记,否则就等于违背了宪法。这是个很大的尴尬。所以,虽然1994年出版法草案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进行审议,但面对这一问题,国务院最终研究认为还是先颁布行政法规,待时机成熟时再制定法律。出版法的议案也就撤回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版法》迟早是要出台的,那将是一次大破大立,我们可以想像它对我国出版格局会有多么大的影响。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论出版自由》,就会像参加一次听证会,又像观赏一部法庭辩论的精彩大片,看看300多年前的学者如何就这一问题滔滔不绝说上4万字(近2万个单词)。弥尔顿不愧是诗人。他旁征博引,激扬文字,很有煽动性。我们不谈政治,当然不必纠缠于他的观点以及那些不可能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上。我们只需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理解他,吸收他,为他鼓一次掌。今年恰是弥尔顿诞辰400周年。重温他的激情无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在此,我想以英中对照的形式摘录其部分精彩句子,大家可以一睹其警世之观点,也可细细品味其文辞之精彩——……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不仅如此,它还象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菁华保存起来。… books are not absolutely dead things, but do contain a potency of life in them to be as active as that soul was whose progeny they are; nay, they do preserve as in a vial the purest efficacy and extraction of that living intellect that bred them.……如果不特别小心的话,误杀好人和误禁好书就会同样容易。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 unless wariness be used, as good almost kill a man as kill a good book. Who kills a man kills a reasonable creature, God’s image; but 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 kills reason itself, kills the image of God, as it were in the eye.许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个负担;但一本好书则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了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Many a man lives a burden to the earth; but 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 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帖撒罗尼迦另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不但酒和肉是这样,而且连一切好的和坏的知识都是这样。只要心灵纯洁,知识是不可能使人腐化的,书籍当然也不可能使人腐化。…another remarkable saying of the same author (Thessalonia) : TO THE PURE, ALL THINGS ARE PURE; not only meats and drinks, but all kind of knowledge whether of good or evil; the knowledge cannot defile, nor consequently the books, if the will and conscience be not defiled.……邪恶的说法只要有人指点,完全不凭书籍就可以流传。教士要作这类指点大可以不写书,因而也无法禁止了。根据以上各点,我不难指出这为害多端的书籍出版许可制应作为无用而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立即予以撤除。纵使是操乐观看法的人也不能不把这制度比作一位高明的先生用关园门来拦住乌鸦的办法。… evil manners are as perfectly learnt without books a thousand other ways which cannot be stopped, and evil doctrine not with books can propagate, except a teacher guide, which he might also do without writing, and so beyond prohibiting, I am not able to unfold, how this cautelous enterprise of licensing can be exempted from the number of vain and impossible attempts. And he who were pleasantly disposed could not well avoid to liken it to the exploit of that gallant man who thought to pound up the crows by shutting his park gate.……如果我们从老师的教鞭底下逃出来又落到了出版许可制的刑棍底下,如果严肃而认真的写作不过是课堂上一个文法练习题,不经过草率从事的检查员胡乱检查一下就不能发表;那末作为一个成年人又比一个学童能好多少呢?… What advantage is it to be a man, over it is to be a boy at school, if we have only escaped the ferula to come under the fescue of an Imprimatur; if serious and elaborate writings, as if they were no more than the theme of a grammar-lad under his pedagogue, must not be uttered without the cursory eyes of a temporizing and extemporizing licenser?……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信仰和知识,正和我们的肢体与面容一样,愈运动愈健康。真理在圣经中被比作一泓泉水,如果不经常流动,就会干涸成为一个传统与形式的泥淖。…Well knows he who uses to consider, that our faith and knowledge thrives by exercise, as well as our limbs and complexion. Truth is compared in Scripture to a streaming fountain; if her waters flow not in a perpetual progression, they sicken into a muddy pool of conformity and tradition.……我认为,我在心目中已经看到了高贵而生气勃勃的民族,象一个睡醒了的巨人一样站起来,抖一抖他那所向无敌的发绺。我认为,我看到他象一只兀鹰一样换上青春的羽毛,并对着正午的阳光一点也不眩晕地照亮自己的眼睛,它在这天国的光源下清洗、涮亮自己久置不用的目光。… Methinks I see in my mind a noble and puissant nation rousing herself like a strong man after sleep, and shaking her invincible locks: methinks I see her as an eagle mewing her mighty youth, and kindling her undazzled eyes at the full midday beam; purging and unscaling her long-abused sight at the fountain itself of heavenly radiance; ………一个好政府和一个坏政府同样容易发生错误。试问哪一个官员又能保证不听错消息?尤其当出版自由被少数人操纵的时候就更容易如此了。可敬的上议员与下议员们:如果能迅速纠正一个错误,如果处在最高地位的人对一个平易的忠谏能比其他人对一笔大贿赂更重视,这就是最符合诸位的高尚行为的美德,而且只有最伟大和最贤明的人才能具有这种美德。… errors in a good government and in a bad are equally almost incident; for what magistrate may not be misinformed, and much the sooner, if liberty of printing be reduced into the power of a few? But to redress willingly and speedily what hath been erred, and in highest authority to esteem a plain advertisement more than others have done a sumptuous bride, is a virtue (honoured Lords and Commons) answerable to your highest actions, and whereof none can participate but greatest and wisest men.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说实话 英文直译 我看得够呛呢 不过内容还是不错的
  •     观点无可辩驳,但论证过程稍繁复,尤其后半部分,感觉是重复呐喊式的感性思维占上风了,不像开头部分有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     翻译太累人
  •     说来惭愧,从高中历史课开始,便知道了论出版自由,但直到研究生都读了一半,才想起来认真读一读。从未想过在遥远的400年前,在我们还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时,大洋那一端的人已经将自由和传播的必要性看得如此之重。书籍中蕴含真理,也蕴含力量,我国又何尝不知道呢?太可惜,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到让真理和邪说相互驳斥,因为总有人觉得我们太愚钝,愚钝到那么多书不值得我们看。
  •     自由;“禁止好书即是扼杀理性本身”;善恶难分,善需要经受考验,不知世上的恶和诱惑的善不过是无知的善;争辩是真理传播的最好方式;理智是做选择。
  •     翻译太烂,推荐孟凡礼的译本
  •     言论自由系列书单第一本。短小精悍的演讲,饱含理性和激情。感觉翻译有问题。
  •     生命和自由是不可侵犯
  •     虽有不足,但是经典之作。
  •     均宇借书!
  •     课程
  •     1 文字翻译之蹩脚有如我的评论标题,与卓越无关,我认了。2 书没有封上塑料膜,内中有四五页折损,不耽误阅读,很影响心情,我忍了。愿意把这当作一次例外,希望此后在卓越购物愉快。
  •     让她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
  •     记忆新闻系
  •     四半 想到演讲原因觉得可爱哈哈哈哈哈
  •     印刷的很不错 内容经典众所周知
  •     “上天赐给我们光,不是要我们对着光注视,而是要我们利用光来发现我们还远不知道的东西。”
  •     感觉超啰嗦
  •     弥尔顿的论证还是令我信服的。不管是出版自由还是言论自由,都是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可这又需要法治国家的基础,自由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     这种书是应该查禁的。
  •     弯弯绕太多了 努力给这篇演讲分了层次 发现很多看不懂的比喻 不过论点倒是说的很清楚 一一反驳了支持审查制度的观点
  •     书的质量很好,配送也很及时,很令人满意!
  •     《论出版自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力度,弥尔顿的大量引证和使用神学词句使文章十分有力,行文节奏感强。深度方面主要在于他对思想自由的论证上,学传播和公共关系的人应该合适看
  •     虽然全篇言必称上帝,可句句关乎此岸。这也非假借上帝之名推荐闭嘴崇拜,相反也许教廷看来还有点渎神的意味,因为他保留不确定性、更愿意以「思想的毒物」作为真理的药引,最大限度保留真理的讨论范围。「真理终将胜利」和「认识真理的能力」的自信必然要招致微词,现在的反省是够多的了。只是人们大约忘不了它是1644年的演讲,时年清兵入关。
  •     20130404 【朝阳市图书馆】知道弥尔顿大师很伟大,诗人、政治家什么的,但这些根本看不懂啊……只看出来论证充分有力,嗯,值得学习……
  •     小册子我也是买过的。
  •     不给五星是因为翻译太差劲,原文感觉更好读
  •     经典书籍,收藏.
  •     一篇条理清晰论证充分的议论文,一场大气磅礴情感充沛的演讲。读完后迫不及待地想找来原版看看,可以想象假如能用英文流畅地读出来是多么的舒爽。
  •     真心觉得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内容编纂很有水平。如此古典的书了,现在又重新读起来,感觉挺酷的。
  •     许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个负担。学习弥尔顿辩论的思路。
  •     妙不可言,演講呈辭既有煽動力又不乏真理,正面論證反面解構運用自如,雖薄薄一本若不是暫戒了摘抄癖,估計還得醞釀一晚。禁止出版乃破壞學術窒息真理,殺書即殺人,而人“未若文章之無窮”,殺人僅是殺了一個理性動物,禁書則扼殺了理性本身。多數人不過是行尸走肉,沛公之為zombie,而好書則是人文“作者”之“復生”(這顯然是精英主義)雖然在施派眼裡,世界運行著兩套真理,真正的哲學隱藏于微言大義而免於政治迫害,但依舊有不依不饒地說真話者,這樣一來禁止莫不是某種對突破的預設?如果沒有禁止人們暢所欲言還會有如此精品麼?彌爾頓駁斥壞書的危害而認為心靈純淨之人無論如何不會被腐化,況乎此世中善惡無法分離且有諸多相似處,相反惡的心靈無論好書壞書都依舊是惡(史按:墮落之人愿讀經典?倘若惡者愛讀書,無論何書或許會有改觀。)
  •     他倒是没有料到审查制度的威力
  •     “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 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以及沈弘谈到的苏醒的巨人和坚毅果敢的鹰。
  •     译本不好 耶鲁那个公开课讲的不错
  •     出版需不需要自由?弥尔顿的观点一定对吗?希望各位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
  •     挺好的,至少比看PDF强
  •     自由的智慧可以穿透意识形态之间的沟壑
  •     为了广电总局要收藏。。
  •     就好比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碍了别人什么事
  •     让我们纯化的是考验,而考验是通过对立物达到的。
  •     第二遍读,到最后都想站起来给弥尔顿鼓掌了,简直激情澎湃啊。真理越辩越明,强加的意志都是添乱。
  •     专业必看,小册子。六十几页。。商务印书馆的质量不错
  •     不好看;
  •     因为作业需要买的这本书,还好吧
  •     传播学里很出名的一本书。收藏。
  •     Give me liberty to know, to utter and to argue freely according to my conscience, above all liberties.
  •     感谢出版社再版了此书。应该说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在各种书店找了二十多年,终于买到了。一次买来二本,特意送给一大学当教师的朋友。此书虽然翻译的佶屈聱牙。但是把书的内容还是传达的到位了。毕竟是几十年前的译本。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和我们大相径庭。出版自由,是我们翘首以待的。尤其是在中国!
  •     甫一进入英国近代世界路遇弥尔顿,吾侪岂可过屠门而大嚼,稍知其《失乐园》并与渡边淳一作生硬比较便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弥尔顿的自由主义价值直追洛克、霍布斯与密尔,Eureka!文艺复兴第二代布鲁尼诸贤强调演说术,上溯昆体良以至西塞罗,将其分为三种,第二种是诉讼,第三种是赞颂(如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而第一种则是庭议,弥尔顿的Areopagitica即此类。这一名称借自伊索克拉底却反其道而行之倡导第一自由:言论自由——海德格尔去蔽的法、言、道(当然,霍布斯的变形之后,第一自由在洛克那已为财产自由)。不过现代自由已经自认为月映万川,启蒙在所难免,挡也挡不住了。仍旧以现象学和历史主义的视角来看弥尔顿,须常备他以希伯来文明来提升古希腊逻各斯理性书写的使命。惜郁郁乎文章,学生都跑开。
  •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DX200704008.htm
  •     专业相关,结合当下,有生之年系列
  •     这书的论证结构完美 例证充实 语言富于美感 充满说服人的力量 非常不错 而且很薄
  •     其实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的关于艺术品的审查制度是合理的,但是当一个政府为了消除异端与反对时,审查制度就成为了它的合法手段,于是真理与法律成了虚伪与卑鄙的糖衣。
  •     非常好的书,英文影印,质感很好,传播学必备。
  •     严格来说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一篇演讲稿!弥尔顿从不同角度驳斥了出版限制的种种荒唐之处,大力倡导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本册子不仅对于新闻学的人有用,里面的那种有理有据有节的写作手法实在令人称道!
  •     无知主义倾向;宗教法庭与异端;演变历史和争论;宣教小册子;Not simply a label. 保罗与希腊哲学。Reading and theology. “如果他仅仅因为牧师对他作了某种解说,或是宗教裁判庭作了某种决定,就不问原由地相信一个事物,那么纵使他相信的是真理,这个真理也会变成他自己的异端。” p.34-35 “由于我们掌握了极大限度的真理…” p.38 “我们对光明感到骄傲,但如果我们不能明智地对待太阳,它就会让我们瞎眼。” p. 39 “保罗常夸耀的基督徒的自由又到哪里去了呢?... 亚麻衣下的繁文缛节还在缠绕我们的心灵”p.47 出版管制。
  •     买回来先囤着,以后再看。
  •     这本书是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带有人性萌发的渴望,充满着革命者的自信。读这本书不但需要明白人类自我解放的道理,还需要体味当时的情境,这样可以使后来者不坠入前人所编造的政治神话。这一时代,言语已经泛滥了,不是缺乏说活者而是缺乏对话者,不是没有权利而是难以运用权利。
  •     以一种英格兰式的现实主义回击理想主义的不错的作品,虽然主题是对出版自由的呼吁。
  •     “让我有自由来认识、发抒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话暂时觉得有点片面的深刻了...对于审查人员水平的质疑有点开眼界(赞同),别的论据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另,看到从宗教方面讨论就头大...(坑爹翻译繁体影印版,读于更坑爹的微积分课上)
  •     新闻和电影同理。
  •     中世纪政论家的演讲才能无敌,立论,驳论,类比,逻辑,语言本身比内容精彩。
  •     一本很小的册子,看着有点晦涩的感觉
  •     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学编辑专业的同学一定要看
  •     本书是写给当时的英国议会的文章,弥尔顿是正宗的清教徒,坚持宗教改革的观点,引述的论据有相当一大部分都来自圣经及其宗教相关典故,其余则是现世例子或者古希腊的神话和事例。他认为审查制是不可行的,应当要实行出版自由制。
  •      自己才疏学浅,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西方古典文学知识典故案例,以及西方的制度、法律,很多即使看了注释也没明白,但大体的意思还是了解了,很佩服弥尔顿的学识与勇气,看的过程中不停和中国作对比,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思想的人,也反映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完善,对人的自主、对人权的重视,这篇文章也紧密结合西方古典哲学思想,多次将论证引到美德、真理、知识、善、辩论上,突出理性,也可见得作者急于说服国会政要的心理。可惜自己很多例证都看不懂,一些句子的比喻对我而言也比较晦涩,只能理解个大致意思,总之还是很佩服那个时候对出版物、对人权、渴望自由的辩证的思想,不说当时这些在中国都不可能出现,即使是现在出版自由在中国也是步履维艰。
  •     真正的自由时代,是学术和言论自由终于不用在维护宗教自由的大纛下苟延残喘的时代。
  •     对史过于陌生 当时跨时代意义的内涵放到今天很古旧 回头再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