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传播学十年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811277982
作者:张毓强 编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20世纪初面对工业社会和大众媒介的弊端,美国思想家李普曼产生了对公众民主的忧虑。其主要思想有两点:一是对“媒介环境”这一“间接现实”真实性的质疑;二是对媒介环境下大众理性的质疑,于此提出了他对公众民主的不信任感。李普曼对媒介环境及公众民圭的思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工业社会下的大众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甚至是产生集权主义的温床。那么在后工业时代,“网络环境”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图景?  与李普曼眼中大众媒介的“环境”不同,网络是一个复的、大兼容的体系,它既保存着建立在专业理念基础之上的新闻传播模式,也包容了绝大部分完全由个体参与、互动的“虚拟空间”,后者无疑是网络最富特征之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虚拟的交流正是网络空间平等与自由的基础所在,网上言论自由和多元文化并存所呈现的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大都得益于此。但恰恰在这个纯粹的“虚拟环境”中,现实有时不仅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东西,而且是一个可以被彻底解构的东西。由于一切与现实社会身份、地位有关的个体表征都可以被掩盖起来(这也是电子空间最刺激的一点),于是自我和他人、男人和女人、事实和虚构、真相与谎言的界线被消弭殆尽。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曾尖锐地指出,在网络空间“从来就没有什么核心的自我,在每个人的头脑之外,也从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当信源不明时,信息的真实性也被消解,“事实上,发送者是什么人,这本身就是任何信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我们确定对该信息相信到什么程度”。因此网络的虚拟环境实质上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颠覆。

前言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现代传播》30年的发展历程  《现代传播》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就是以反映教学成果为主导的时期(1979-1990年)、以面向社会文化为主导的时期(1991-1997年)、以引领传媒学术为主导的时期(1998年至今)。  1.以反映教学成果为主导的时期(1979-1990年)  1979年10月,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激荡着北广校园。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教师们满怀创业的激情,提出了创办一份学报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由袁方、李冲、李焕生同志组成了编辑部,康荫、田本相、时煜华、刘寿昕四位专家作为特邀编辑参与了学报的创建。四年后的1983年,学报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  这一时期,学报的办刊宗旨主要是体现学校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涉及到广播电视界的部分研究内容。围绕学校的主干专业,在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报道、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文艺以及摄影、外语等方面刊发了大量文章,在广播电视学界和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广播新闻编采”、“电视新闻编采”、“广播文艺”、“电视文艺”、“讲播艺术”、“教学研究”、“国外广播电视”、“书评”及“外事往来”等。

内容概要

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博士,《现代传播》编辑。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中国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著作《美国公共外交研究》,译著《西方传媒与战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权利》,编著《怎样做新闻翻译》、《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等。在《国际新闻界》、《中国记者》、《现代传播》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传播、公共传播、公共外交。

书籍目录

互联网络成为大众传媒的社会环境媒介竞争中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国外有关中国传播的研究:描述与分析伦理的追问与学理的批评——对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一种解读影像:传播悖论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一个总体评估和元分析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其编码设计全球电信危机和产业重组的困境——一位美国学者的分析和警示行为变量对议程设置敏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客观趋势解读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超媒体”还是媒体吗?——答友人学术质疑跨文化传播与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意识的表皮与深层——中国受众广告态度意识考察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新闻学与传播学学者、学术机构和地区学术影响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后记

作者简介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内容简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书封面


 传播学十年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