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抄袭历史》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新闻抄袭历史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ISBN:9787807419358
作者:宋燕
页数:215页

终于可以轻松读历史了。

一直想多了解历史。因为通过历史你会发现人的本性和行为方式实际上多少年都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不过是在不同的要身上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一遍一遍的重复,多读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是正式的历史书都太生涩难懂。这本《新闻抄袭历史》把难懂的历史事件给解读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现代故事,大大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我这种人读。太谢谢作者了。

这是故事,不是历史

我只看了三篇,或更准确点,两篇半就弃了。因为我觉得再读下去的话,结果是浪费时间的概率很大,简而言之,就是这是一本烂书。第一篇。我不觉得上古时期的家谱会如此完整。大家只是往上古时期的名人上靠来给自己贴金而已。要说是一圈子的人还需要更多有力的证据。第三篇。苏秦相六国一事,我采钱穆的说法,基本为假,看到作者还拿来说事,就决定弃掉本书。就算是抱着看历史八卦的心态来的,这本书也不能给人多少正确的小知识。书名还是改成新闻抄袭故事吧

名字起的好...

看GEE的博客开始的,她有着很积极的人生态度(总怕浪费时间,喜欢马拉松),很了解自己,有可爱的女儿小小。非常喜欢看她读历史后的心得,就这么一直看着,直到她出了这本书。这本书,如果给常读历史大部头,深入研究的人来看,可能会觉得小儿科,或者不免太八卦,可是给我这样的人却再合适不过了,我尤其欣赏的是它的态度 – 新闻抄袭历史 – 其实我们今天玩儿的这些都不稀罕,老祖宗几千年前都玩过了。我一直觉得,人类历史的进步,其实只是工具的进步,人性没有变化,当权者也没有变化,他们从来都一样。挑两篇吧:最后一篇:“亩产万斤” 蝗灾祸害严重,却大丰收,为什么呢?“因为蝗虫特别有觉悟,始终局限在幽州,不肯出镜,而且,这些有觉悟的蝗虫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不吃麻科和豆类,以至于高产的田一亩可以收到100石之多”。赞叹啊!都编排到蝗虫身上了… 想起了什么?毛主席的游泳速度比世界记录还快3倍??情节相近的一篇:“杨氏大跃进”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结果有外国使节来访,为了显摆,硬撑门面,结果被人家看出来了“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哈!原来我们今天爱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从那时候就养成了啦?想想我们的这个会,那个会,搞的多豪华啊,对外国友人多热情啊,国际声誉啊,为什么我们还是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看着我们的猪肉价,我真的想问,中国到底是穷还是富啊… 中国到底是有钱人多还是穷人多啊… 不多列了,基本上每篇都有感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除了这点,看完本书还有一些其他的收获:最大的惊讶:李世民原来没那么“明君”,他还开创了一个大大的恶习,君主可以改史… 唉… 颠覆形象…最大的遗憾:我深处的朝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有生之年看不清楚了… 最大的抗议:GEE, 你得罪玉米啦…

好看的历史段子

现在,用“白话”重新演说历史比较热。从百家讲坛捧红很多学术明星可见一斑,在书市上,这类作品也是热门。据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转型时期人心不稳,人们会本能地转向历史深处寻找营养,所谓“鉴往知来”。这类书我买了不少,作者大多是男性。文笔虽有好有坏,角度虽各有侧重,但如果要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也不难:他们,都怀揣着一颗“资治通鉴”经世济民的拳拳之心在书写。当然,所资之“治”未必是执政者,可能是迷茫的大众。故作轻松的笔调、今为古用的戏仿都遮蔽不住一颗颗不轻松的“提点之心”。宋燕同学不一样,虽然这两年,时不时地看见该同学突然就从包包里拿出砖头一样厚的《资治通鉴》来读,但读出来的结果竟然如此不同。我觉得伊根本是揣着一颗热爱八卦的心、用寻找社会新闻线索的方法在历史之河塘中打捞翻拣。伊根本就没想要启迪谁控诉谁,伊只想发现些有趣的鱼虾河鲜,简单烹调佐餐佐酒。完全可以想象,每当打捞起这样的片段,伊的眼睛会无声地笑成了月牙——和她平时的状态,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呀。 ——是的,宋燕同学(网上人称gee的便是)的《新闻抄袭历史》是“女书”的历史;更进一步说,这是“新闻女书”的历史,是一个现实中的信息达人书写的轻松有趣促狭的读史笔记。我看《2012》,黄石公园那个为了直播世界末日而无视逃生直升机在地狱之火中升腾而去的疯狂查理,心中呵呵不已:这不活脱脱就是一媒体狂人吗?嘻嘻,宋燕就超有“查理范儿”呢。宋同学向来不惮以最快的神速为最尖端的信息传播工具花钱,在我们的办公室,“爱疯”啊、“爱派”啊神马的,宋同学都是率先垂范的。她乐于搜索最新信息也乐于传播最新信息。可以看出伊极度享受这个过程,她是生来就应该在新闻媒体这个行业中打混的,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坊间八卦,我们总是能从她那里得到最新秘辛。作为她的同事,在吾的心目中,她是与路透社双峰并峙之“透露社”住本报之首席。她读史的方法,居然也仍是这路子。夜半,捧着伊这几年的战果《新闻抄袭历史》,看得我老人家每每不由自主发出略嫌恐怖的夜半笑声。虽然,书里的大部分篇目其实在她的博客里都读过,但装订成书的样子拿在手里捧读,感觉又大不同。读熟人的书,或者会失去一些因陌生感而产生的距离美,但因为了解作者,也不由自主会把素日熟悉的关于她的音容笑貌交叠在她书写的文字中,有一种独特的快感在。看书的时候我在想,不知道作者是否愿意承认,这本书或许也是作为信息达人的宋燕同学对自己的一次反正?做新闻的人,都极度渴望独家。即使没有四肢百骸全方位独家,爪牙皮毛的独家亦可,哪怕能有独家的角度亦是好的。新闻人又都暗暗怀着一种理想,希望今天的新闻可以成为明日的信史。宋同学当然深谙其中味,但《新闻抄袭历史》是对这种“独家饥渴症”的颠覆和自我疗治:啊,什么独家啊,“太阳底下无甚新鲜事”,我们孜孜以求的每一点“独”其实何尝“独”,它们曾经在既往的时空中几乎是原样地搬演过。那些“不实报道导致的可怕后果”、总不能令赫连勃勃称心如意的“成就报道”、破坏新闻自由的第一人、想在“正面新闻”里尽量塞进点自己想法而不得的袁宏……宋老师,您说谁哪?努力想钻进文青圈的可怜虫、专门从事炒作的人才、感天动地的同志之爱、两个紧张兮兮的小小公务员之死、恃美行凶终不得善终的“作女”……哦,都是些磕头碰脸差不多天天都会遇到的人。恍兮惚兮今夕何夕。今人总是兴兴头头地以为自己在创造历史,然,正如另一坨名人名言:人们从历史中记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说来说去,其实都像是念复读机;搞来搞去,不过是重复荒谬。不知道是新闻抄袭了历史,还是人世间本来就是这样的……荒唐。当我们追寻最新信息最新进展乐此不疲唯恐被落下,气喘吁吁之际,有一个此中高人悄悄地在你耳边说:嘻嘻,别急,没啥,都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

自顶

  这里想说的,是没有在书里刊登的,关于这些文章和这本书我想说明的。算是个后记吧。  1,我没想到除了限于篇幅没收的之外,其他所有文章基本都发表了,而且……竟然没改。很久前一个别的出版社的编辑谈到这些文章时,曾说有一些篇目在发表时恐怕要拿掉,因为影射意味太明显了。作为一个“宣传口”的从业者,我很理解这一点,所以我一直怀疑我这些东西究竟能有多少篇选进书里。文汇的尺度,比我想象的高。(当然,还是有一些撤掉了,比如这篇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71518&Key=420971186&PostID=10214615&BlogID=139338《汉朝的三块表》)  2,编辑帮我起的这个书名《新闻抄袭历史》非常切合我的心意,因为我写这些东西,想表达的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按我老公的说法是“新旧社会一重天”,因为里面的很多故事,都能和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状相对应。事实上,大部分题材,我根本就是对着当下的事件去历史里按图索骥的。这个编辑,实在是我的知音。(当然,也有一些没对应什么当下的事,纯粹八卦的)  3,我没有在文章中点明任何一件当下的事,一方面是做长了“宣传口”,自然而然地有了“春秋笔法”之心;另一方面,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我想象中的读者写,我想象的他(她)们与我有共同的信息积累,他(她)们能看出我狡黠的后面所指的东西,然后会和我会心一笑。因为我期待的是这样的知音,所以任何过多的解释,都会是对知音智力的侮辱。  4,我不是专业学历史的,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它更多地是一本读书和思考笔记。我依据的统统都是正史,只是阐述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是我自己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很有乐趣,就像我在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71518&Key=447602441&PostID=10274364&BlogID=139338 《为什么爱上写历史》中所说的:“历史之于新闻,相同之处非常多:都是对事实的记录;都需要用尽可能多的细节来叙述事件;都依据记录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态度不同而会呈现出有差别的面貌;都需要收集资料——差别仅在于一个可以直接接触到当事人,另一个只能借鉴他人的记录。重写历史,就象是一个新闻实务的游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用同样的资料,把事件讲出种种不同的、甚至离奇的面貌来,而且都能自圆其说,无懈可击。”我觉得,这件事,很好玩。  最后,希望各位老少爷们大哥大嫂弟弟妹妹广泛捧场:)。

爱历史,更爱历史八卦

我不能够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我可以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籍。《新闻抄袭历史》是我喜欢的书。作者GEE也是我喜欢的博主,常常访问她的博客……所以我看这本书,有如听一个熟悉(实际上素未谋面)的人讲故事给自己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的我,找到了一本适合自己的历史故事书。我喜欢了解历史,但我害怕去看那些一本本的正统史书。因为我学识浅薄,好多古文字需要我去查字典才能看懂,看个一小段得花上半天时间,这对于追求故事情节、追求速度的我来说是一种折磨。Gee的这本书,把历史当成八卦来看,我在博客上看了一部分,很是喜欢。就从当当上买了回来,果然没让我失望,看完整本书花了不到三个晚上的时间,就粗略的看完了,看得很有味道。然后就逼不及待的上来推荐,正如我迫不及待的在当当上购买。希望还有新的“历史八卦”可以看,期待GEE的新书。在新的书没有出来之前,改天还要细细的看《新闻抄袭历史》,慢慢的把营养给吸收了哈。要达到悦读的效果,就要看和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人的书,这样看得比较欢心。^_^我这个热爱文学的女青年,从字里行间,从博客上的图片,推测、想象着GEE的性格、家庭,和她所过的生活----爱八卦历史,也爱八卦现实生活中的人。

看历史一再押韵

如今影视剧、小说里,主人公动不动就穿越到过去,可惜昔日重来是人类美好的幻想。倒是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的情况经常出现。人类一边学习着“前车之鉴”一边“重蹈覆辙”,跟老鼠一样落爪就忘的事儿人类可没少干。每当有重大的社会变革或社会危机出现的时候,总有人喜欢去倒倒老帐,然后吸一口凉气,故作深沉地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所谓《新闻抄袭历史》,其实就是人类善于遗忘的结果。现在有二把刀历史学家宋燕把这些人类历史上犯二的段子搜罗了一通。标题和宋燕的职业有关,但书的大部分内容似乎和新闻直接关系并不大。《正面新闻也不好写啊》、《“不实报道”导致的可怕后果》可让新闻从业者拊掌称是;《周氏牙防组》、《西汉时的“艳事门”事件》会让关注时事的读者会心一笑。其他大多篇目并不言明所指,不过心明的读者自能附会。第一篇《上位还需靠圈子》,通篇就进行一通貌似荒诞的考证,敢情尧、舜、禹、商汤、周武王姬发、秦始皇都是一家人,“官二代”从上下五千年开端就已经是既成事实。《你爱国,谁爱你》里,讲完李陵、苏武的故事,旁白道“看来,在自己的祖国里任由宰割,是爱国的要素”。《禁书》里,一部《魏氏春秋》尚未发行就引出事端,最终面世国内版和未删节的国外版……宋燕用很简单的语言把这些史实翻译成现代话的段子,这些故事通俗得完全可以做为她孩子的睡前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问起,宋燕自会指着书说:你将来可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儿……像四季更替,昼夜循环,生老病死一样,历史也在兜圈子,正是所谓“历史重演”,未来的新闻,可能也会在现在的书里找到答案。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提出:“一切历史皆思想史。”认为理解过去的历史,不仅要明了过去的事实,更要理解过去人们的思想。而最终的目的如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H·卡尔所言,“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做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但宋燕很懒,甚至懒到不求深度,尽量不做过多的阐释,只是把这些“历史新闻”摆在书里,怎么理解,怎么掌握,各人不同,但共通的一点,都是为了更看清现在。《1984》中说,“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将来”。谁能跳出圈子,看明白历史,就更能摆脱控制,掌握和理解过去,从而更加能把握自己的将来。不过,在中国这个国家,拿过去和现在比较,一向不是那么受欢迎的方法。有历史学家做过统计,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到2006年间的文史哲经法教诸类别中,涉及“历史重演”概念的,只有40篇,其中只有两篇是专论文章。我们只能说,宋燕一不小心钻了个空子,涉猎了学术界都鲜有涉足的领域,而且居然交出了一份深入浅出的答卷。

有人认为这本书里有些东西太荒诞

  比如第一篇《上位还需靠圈子》就有很多人觉得荒诞   于是有人就觉得这事野史的   实际上这是《史记·五帝本纪》里面的内容   《五帝本纪》确实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那它也是正史。而且其大部分内容现在都在不断被新的考古发现证实   尧舜时期已基本可认定为山西襄汾陶寺村的遗址所经历的时代,禹之后的夏朝在二里沟……   本书中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正史,都可以找到出处


 新闻抄袭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