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47011072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页数:278页

章节摘录

传统对成就的看法就如同传统对抑郁症的看法一样。我们的学校、社会都认为成功来自能力和动机。当失败时,通常被认为是能力或动机不足。但失败也可能是在能力和动机都很足,但乐观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面临着各种不同的能力测验。父母认为这些测验对他们孩子的前途如此重要,以致于不惜花钱请人教他们的孩子如何应对测验。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逃不过这些测验的筛选。虽然有些能力是可以测量的,但想增加分数却很困难。上个补习班可能会提高一些分数,但是增加的分数并不代表较高的能力。动机是另外一回事,它很容易被提高。传教士、布道者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把信徒救世的热情煽高到白热化,高明的广告可以激起消费者对一个以前根本不存在的产品产生购买动机,报告会也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但这些热情是短暂的。没有后续的煽风点火,信徒的热情很快会冷却,对一个新产品的喜爱很快会忘记或是被另一个新产品所取代,鼓舞士气的报告会也只能提高几天或几个星期的士气。

前言

最初研究习得性乐观的时候,我一直都以为自己仍在从事悲观的研究,和所有拥有临床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一样,我习惯于关注个体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矫正这些问题,至于个体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积极品质以及如何使这些品质得到培育,并使其变得更好并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积极心理学的坐标不过与理查德•派因(Richard Pine)在1988年的一次会晤使我的学术生涯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好像是命运注定的一样,理查德最终成为了我的文稿代理人、顾问和挚友。我当时向理查德介绍了我的悲观研究,而他却说“你的研究内容不是关于悲观的,而是关于乐观的”。他对我说了让我吃惊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写一本有关乐观的书,它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我真的这样做了。随后一场重要的心理学运动出现了:积极心理学运动。1996年,我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席,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票数,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本书的深孚众望,以及这个主题所延伸出的研究领域和价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是我所设想的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它县引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发展的坐标。

内容概要

马丁•塞利格曼

他是积极心理学之父。

他是哈佛幸福导师本•沙哈尔的导师。

他曾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她才华横溢,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她本可以前途无量,是什么葬送了她的一生,最终只成为碌碌无为的收银员?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按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声音就是不停。突然,噪音戛然而止,你正在迷惑中,噪音再次响起,你还会去按按钮吗?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张三和李四一起去买彩票,结果两人都没中,张三想:“我今天的运气真差!”李四想:“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她是曾经的“黄金女孩”。父母待她如掌上明珠,男孩子对她如众星捧月。她不但成绩优异,还是出尽风头的拉拉队队长,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抑郁?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没有爱,我活不下去。”“真爱很可贵,但是很难得。”“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我一定要找到答案。”“尽人事,知天命。”你认同哪些说法?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他在屠宰场工作了26年,最终难逃失业的命运。阴差阳错,他意外地成为了保险业务员,这样的人能卖出保险吗?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虽然离了婚的爸爸明确地告诉孩子,“我和你妈妈不再相爱了,不可能再结婚了。”但孩子依然相信爸爸妈妈还会在一起。如此无忧无虑的孩子也会悲观吗?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你的孩子在做练习时遇到了几道不会做的题,他会很讨厌这项作业,转而干点他干得好的事情,还是撸起袖子,准备钻研到底?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比昂迪100米蝶泳游了50.2秒,但他的教练告诉他说是51.7秒。比昂迪好失望,他从没游得这么慢过,他接着又游了一次,这次他会游得更快还是更慢?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早饭你可以选择荷包蛋或炒鸡蛋”,“一、三、五早上是荷包蛋,二、四、六早上是炒鸡蛋。”你会把老人送到哪家养老院?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自基督降世以来最血腥、最动荡不安的时代还没有过去。牺牲、忍耐和难以和解的目标在未来还将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你喜欢发表这样演讲的领袖吗?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凯蒂节食两个星期了,今天下班,她和同事出去喝酒,吃了点炸薯片和鸡翅。吃完后,她后悔极了,觉得前功尽弃,结果又吃了一盒巧克力蛋糕。她怎样才能终止这种恶性循环?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瑞雷是个胖胖的小男孩,没有什么运动细胞,各种运动队都不会挑上他。他越来越不爱上体育课,也不愿跟其他人一起玩,我们该怎么帮助他?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的公司在招聘营销人员和人事主管,你会给应聘者做乐观测试吗?你觉得这两个岗位哪个更需要乐观的人?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你的女儿梅梅要上小学了,她可能会成为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而且个头也最矮。她幼儿园的老师跟你谈话,希望你能让梅梅在幼儿园多上一年,这时候你应该悲观一点还是乐观一点?

编辑推荐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塞利格曼的幸福课2。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彭凯平倾力推荐。在哈佛,这是一堂听课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课程。在IBM、通用电气、壳牌、宝洁、谷歌,这是一堂平衡成功事业和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在英国贵族名校威灵顿公学,这是堂提升人生品质的素质课积极心理学之父、以最高票数当选的美国心理协会主席销量达到200万册!畅销全球20年,马丁•塞利格曼开创之作。阅读此书,远离悲观!《纽约时报》书评世界顶尖学者倾力推荐“塞利格曼的幸福课”是新世纪人类行为的指南。看过《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的人,不管是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都会受惠。《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不仅包含了具体的自我评估工具,而且语言生动风趣,道出了活出真我的真正涵义。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之父塞利格曼博士继《真实的幸福》后。将风行全球20年、上百万人受益的乐观学习法带到中国。彻底改变悲观困扰的人生。

作者简介

颠覆你以往深以为是的观点。节食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吗?戒烟、戒酒能成功吗?你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图书封面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有格式版本### 前言前两天,看了占东分享的这个关于 Optimism 的演讲 raganwald/presentations。有点感触,一直自认为是悲观主义者。所以在这个演讲的介绍下,找到了 Martin Seligman 博士的这本书 Learned Optimism,中文名为《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学习乐观》。如果感兴趣,可以尝试下这个在线测试 optimism-test。如果已经足够乐观,那大可不必阅读这本书。**思维导图**Learned Optimism### 第1章 -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而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心理学在过去20年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维模式。我们从个人控制理论开始,主要涉及两个彼此交错的概念:- 习惯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 解释风格 Explanatory style 是习惯性无助的核心,是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的习惯性的解释方式。(每个人在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时,第一件事就是去解释这个不如意。这些解释决定了我们下一步怎么做。我们的解释风格和想法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行动,也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情绪。)### 第2章 - 悲观者的无助源自何处关于心理学简史:- 心理分析学派、佛洛依德派,强调精神活动的隐意识方面,并大胆的以性为切入点,将人的精神问题归因为童年的心理创伤(佛洛依德认为梦到牙齿掉下来代表着阉割以及手淫的罪恶感,做梦的人害怕他的父亲用阉割的方式惩罚他手淫的罪恶。)- 行为主义学派,坚持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只受他得到的奖励和惩罚所决定:一个被奖励的行为可能会重复,而一个被惩罚的行为则可能会被压抑,如此是已。- 认知心理学,它保留了对改变的乐观信念,认为『自我』可以改进自己。### 第3章 - 悲观者严重的挫折解释风格有三种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普遍性和永久性控制着你的行为,你的无助感的持久性,以及无助感涉及的层面;人格化控制着你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感受。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怪罪自己,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环境;当好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的人归功于自己。根据书中第3章的调查问卷,自己做了如下笔记:learned_optimism_questionaire_将最后的总结内容誊写在这:- 总体上,我得到了『中等悲观』的分数。- 我只在 PvB 上表现出了乐观,即我不会认为事情会普遍的不好。- 但是我在其他『解释风格』,即永久性和人格化上,我的表现非常糟糕。这说明了- 我惯于把坏的事情当做永久、一成不变的状态,而好的事情只作一时之幸- 我的自尊非常低,关于将错误归咎自己,而将成功归因环境与他人- 我理解自己的得分,不禁对自己一直以来希望秉承的『谦虚』和『客观』表示强烈怀疑!### 第4章 - 从悲观滑向抑郁抑郁的人通常会在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四个方面发生消极的变化。> 抑郁症患者通常在刚醒来时情绪处于最低潮,你躺在床上想着过去种种的失败,想着今天可能要面临的失败,假如你躺在床上不起身,这些失败的想法就像一床棉被一样把你包裹着,如果你爬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通常情绪会变好些。到了下午3点到6点,情绪又会低落下去。晚上通常是一天中最不抑郁的时间,清晨3点到5点,如果你没睡着,则是情绪最差的时候,情绪在一天中是有所变化的。看到这段话,惊得我一身冷汗,好像回到曾经大学宿舍那个冰冷的小屋。回想那段日子,只是觉着自己从悬崖边走过,今天找到了背后真正的含义。### 第5章 -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认知疗法有五种策略- 学会去认识在情绪最低沉时自动冒出来的想法- 学会与这个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抗争- 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reattribution)去对抗原有的想法- 学会如何把自己从抑郁的思绪中引开- 学会去认识并且质疑那些控制你并引起你抑郁的假设> 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去想;而女人喜欢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的想——反刍(rumination),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女性看待事情的方式造成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第6~11章 - 乐观的好处作者从个人事业、身体、孩子、体育赛事、企业组织、竞选几个角度阐释了,乐观的人相对表现更好。> 你可能会想,谁会碰到较多不幸的事件呢?答案是悲观的人。因为他们比较被动,较少主动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事,而且在事情发生之后也较少采取行动来终止这些事。但是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即『不盲目乐观』。- 习惯性乐观不是教你自私、自大,让别人不能忍受,它要教你在遇到失败挫折时如何与自己对话。你要学会如何在收到打击时,从更具鼓励性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或困境。- 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先问,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 第6章 -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之前的阅读,让我提出怀疑:自己暂时偏悲观的人格,一定是坏的吗?如果我是个乐观的人,会比现在活得更好吗?一直以来我要求自己『谦虚』和『客观』,但是这同样部分导致了我在测试中体现的悲观分数。这一章的阅读可以回答我之前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传统的成功观点并不完善。要成功,除了具备能力和动机之外,还需要坚持,遇到挫折也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的解释风格则是坚持的灵魂。- 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我理解这个平衡点位于『不盲目乐观』。- 悲观不是一无是处,就像头脑特工队里试图阐释忧忧(sadness)存在的意义一样,悲观让我们更冷静、对事情有更清楚的判断。所以轻度悲观是可以接受的状态。这一章同样回答了心中另一个问题,国家动用百万资金支持心理研究,除了为解决各体的心理问题外,有什么更实际(物质层面)的意义?由于销售是个时常遭受挫折的职业,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人进行培训,但是高离职率导致公司需要承担不菲的损失。大都会保险,就是这样一家企业。Seligman 博士帮助大都会筛选入职人员时,将乐观悲观的人格作为一项新的考量,降低了离职率,为公司在财务层面节省了不菲的资金。### 第7~8章 - 解释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8岁时,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基本定型了。-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 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即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个事故是永久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会深埋孩子心中;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是最容易引发孩子抑郁的时间。- 失去乐观,传统意义上的聪明才智对成功没有没有什么意义。### 第12章 - 怎样习得乐观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有两种方法:- 转移注意。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安排一个时间去想它;当消极的想法一出现,就立刻把它写下来。- 反驳。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 保持距离。我们一般都会和别人无理的指责保持一个距离。但是要我们与自己的指责保持距离就很困难,因为我们会认为,如果这个指责来自内心,那么它一定是真的。大错特错!我们在遭受挫折时对自己说的话可能和不怀好意的人说的一样毫无根据。- 反驳的四个过程- 寻找证据- 其他可能性- 暗示。即使我的消极想法是对的,那么这个想法的暗示是什么?- 用处。有时候,这些想法的后果比想法的真实性更重要。回问自己,这些想法是否有破坏性?- 记录整个过程,找朋友说出自己的反驳,不断练习。### 第15章 - 乐观可以有弹性依作者观点,抑郁症在美国泛滥的机制是习惯性无助,主要原因则是:- 个人主义的兴起,即『特大号』的自我。这是一个强调个人控制的时代,自我膨胀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个体的无助需要被治疗。我们的欲望、奢求越来越多,失望、无助便随之而来。- 公共意识的消失。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关于生命的无意义感,有意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必须依附到一个比自我更大的东西上去。你可以依附的东西越大,你所拥有的意义越多。而不断发生的政治事件削弱了人们对国家的期望,社会趋势也减弱了人们对神袛和家庭的依赖。公共意识即指对国家、神袛和家庭的看法。- 简要来说,即对自己的过度关怀和对团体的不够关心。出路何在:- 找出特大号自我的优势,运用习惯性乐观。- 改变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平衡点。如何实践,作者提到了一个词『道德慢跑』,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慢跑是因为我们期望用用每一天的自我牺牲去换取长远的自我利益。同样,我们可以利用增加公共意识来平衡自我和团体的关系,做一场道德慢跑:- 放弃一些享乐行为,把一周中的一个晚上用于从事一件对团体、社区有利的活动- 当你读到某个领你感动的事迹时,写信给那个人。写信去鼓励那些值得你尊敬的人。一个星期花三个小时来写这种信,惩恶扬善- 教导你的孩子如何施舍。叫他们把自己零用钱的1/4留下来捐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找值得捐的人或事情。> 如果你为社区、为团体服务得够久的话,你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容易抑郁,也变得不容易得感冒,你越来越喜欢参加团体的活动而不是关起门来独乐乐。更重要的是,你心灵中的那块空虚,那个个人主义所滋养的无意义感会被填的满满的。### 总结女朋友发现我在看这本书,一脸坏笑,闪烁其词。『少年,你心理有病啊?』说实话,我确实觉着自己心理有点问题。我的常态是偏失落的,没有大喜大悲,但总是对自己不满。『读鸡汤文有用吗?』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吧。我相信,好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是处于"the zombie mode",习惯的行为模式,或者说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不经过思考与剖析,有太多想法不可察觉。这本书至于我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它说服我让我真正相信乐观是一个优点,而不是一句口号。我也愿意自此调整,摆脱现在『中度悲观』的心理状态。作者最后给出的调节办法,我不觉着深刻有效,本质上还是在认可乐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观察、反思、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如何将乐观应用在企业管理以及预测总统等活动的事例,都非常耐人寻味。
  •     从行为主义到精神分析再到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家从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转而关注人本身,人的思想、情绪,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归因。而心理疾病的治疗也从消极地找到“病灶”到采用更加积极的干预手段——弗洛伊德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性”;阿德勒认为各种“情结”的存在导致人的心灵感冒;而从认知心理学衍生而来的积极心理学则关注,健康幸福成功的人为什么如此,乐观是否可后天习得,解释风格是否可以调整改变?作者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书中提出,除了“能力”与“动机”,“乐观"是成功人生的第三大要素,对于一个常年轻度悲观者而言,这点非常有启发意义,简直相见恨晚。与其他例子遍布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励志书不同,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说服力的心理自助手册,包含了一系列严谨而有趣的实验,条分缕析地阐明了”为什么需要乐观“,以及”怎样学会乐观“这两部分内容。而第二部分内容恰好是我最需要的。现作小结如下:学习乐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转移注意力”,即,在悲观想法产生时,1)忽略它,对大脑喊停;2)如果它干扰了手头的事情,那么跟自己说安排一个时间再去想它,比如“今晚六点之后我再去想”;3)消极想法一出现,就立即把它写下来。写本身就是一种发泄,“写”加上“以后再去想”会很有效。然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暂时的,治本的方法则是第二种——“反驳悲观想法”。由于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扭曲的,被悲观想法钳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悲观的自我实现预言。那么怎样反驳?有四种方式,1)证据在哪里?要真相、数据、科学论证,而不是臆测;2)有没有其他可能?杜绝人格化、普遍性、永久性的解释风格;3)即使我的悲观想法是符合实际的,但依然有无限生机可能,不意味着就是悲剧结局;4)悲观想法对或者不对,对现实是否有帮助?如果只有破坏性,不如不想,转移注意力,去寻找有建设性的行动。除了学习乐观之外,利用增加公共意识来平衡自我和团体的关系,也能够培养积极想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是“道德慢跑”,即虽然行善与付出是辛苦活,不一定要因为大公无私才去做,但是为了自身的好处,我愿意坚持,就像为了健康坚持慢跑一样。服务越久,会越来越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而不是关起门独乐乐。心灵中的那块空虚,那个个人主义所滋养的无意义感将会被填满。
  •     马丁塞林格曼在TED演讲中讲过这样的一个笑话:主持人问:博士,您能用一个词形容当今心理学发展的情况吗?马丁:good支持人:如果用两个词呢?马丁:not good主持人:”我想博士您太紧张,你可以多说一些内容“”马丁:not good enough.......我们有时总是这样安慰人,或者被安慰,“你太悲观了,你总是把事情或者别人想的那么坏”或者“”你想多了”。我们不曾教会自己,提醒对方应该怎样看待、分析的当下的这个不舒服和可能的那个不如意。我曾患轻度的抑郁症,那段日子的天是灰的。每天早醒,醒来后就是甩也甩不掉的坏心情,总是很想哭,有着无法压抑的怒火。不断的向父母和闺蜜控诉生活、控诉身边人。最后,开始了一小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有时不得不承认,你会遇到那么几个特别想骂他几句的医生。很不幸,我遇到了。他们都坚定的奉行弗洛伊德疗法,不断的让你回忆童年;让你深信眼前的所有不如意来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因为被寄养所以没有安全感;只要把过去的痛苦都说出来,眼前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这套书,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因为他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告诉你,如何去反驳和应对你眼前的这个消极想法,化被动为主动,寻求面对和处理的方法。以下我将进行详细说明:一、抑郁的来源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释风格,即你分析事情的方法(比如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可能带来的结果等)该风格的形成主要受的母亲的影响,也包括其他因素如基因。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你会感到失望、挫败、无助,这是生活给你的一手材料(塞林格曼博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停止,我们会对这件事情进行解释。如果你这时的解释是悲观的,认为这件不好的事情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久性),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遍性)、这件事之所以发生都是我的错,是我的人格或者性格上存在的不可改变的缺点(人格化)。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风格就是练习绝望的最佳方式,而抑郁就是悲观的终极表现--绝望。二、抑郁的应对方法作者进行了严格的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一样会经历很过失败、挫折、磨难,也会经历失望、无助、悲伤,但是他们的恢复时间更短;乐观的人的成就更高,身体也更健康。2)乐观可以习得,悲观的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乐观水平。3)悲观并不是一无是处,悲观可以使人更清楚的评估现状,悲观的人也有更强的责任感。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乐观的思考方式---ABCDEA: 一件不好的事:客观的描述事实。(比如:我考试得了80)B:针对这件事的想法:解释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这时的结果不包括实际的行为和你目前的感受)(比如:我太笨了,看那么多遍的书,上课听的那么认真,答题时加入那么多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都白费了。我肯定拿不到一等奖学金了,以后申请博士会受特别大的影响。我们寝室的人该怎么看我呀)C: 行为和感受:(比如:我太难受了,别的课也不用上心了,反正得不了一等奖学金)D:反驳(这里我将进行详细描述)反驳可以有4个层次1、证据 去找和你的想法B矛盾的证据比如:一等奖学金的名额有12个,这只是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还有5门课,我有搬回来的可能。2、其他可能性 一件事情的发生并非只有一个原因,不要总是抓住那个最让你难过的、绝望的比如:选这门课的人太多了,老师可能是让学生判的卷子,而他们并没有仔细研究我的答案。 我总是很认真积极,老师虽然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上课总是提问我,还问我的想法。3、暗示 有时可能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灾难临头,没有丝毫改变的余地比如:我的这一门成绩不高,不代表申请博士的时候老师就因为我这一门成绩不好就pass掉我4、用处 有时候自己解释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想这个问题有没有用。如果拆弹专家时刻心里都在想,下一秒炸弹爆炸该怎么办,那么他是没有办法开展工作的。直接用书中提出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处理E:鼓励自己 积极的采取行动,行动本身就可以改变想法。这本书让我找到有效的改变方法和途径,希望他也能给你启迪送你一副玫瑰色的眼镜,善意的解释这个世界。我们注定都会死,所以要好好活,向死而生。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中文版,幸福要靠自己,乐观的活着,值得一看的好书,一口气买了塞利格曼的五本书,貌似我买贵了
  •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     实践和认识的差距
  •     这是一本真正的学术书。每个结论都有大量的实验支持,远比那些鸡汤强。解释风格导致悲观乐观也很具有说服性。ABCDE的方法也很具有实践性,值得一试,所有的一切都是与自己战斗,
  •     很同意最后一章说的,抑郁症的流行大概源于一种夸大的个人主义,也算是一种自私和自恋。大家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一切以自己的成就好坏为中心,而失去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关注,无法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如果能真正上升一个高度,跳出对自己的关注,更宏观的看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大概也就不会那么抑郁了吧。
  •     一本简单实用的心理学书籍。出生及孩童环境+不美好的反刍+习得性无助造就了悲观,甚至发展到抑郁症。乐观其实是有方法来锻炼而成的…
  •     装帧精美,印刷质量好!当今时代“如何活着?”是个不能逃避的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乐观的活着!
    有幸拜读!
  •     狗狗习得性无助的实验很有趣,四十项研究里也有,原来对积极心理学意义这么重大
  •     理性的鸡汤,不少值得借鉴的观点,推荐。
  •     书中给出的abcde法则就值回书价。 “乐观不是万灵药。我们需要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的过一生。”
  •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会改变也难以改变的事情,唯一可能改变的是你的自我诠释,你的自我诠释会影响你的自处之道,你的自处之道会影响你未来的路。
  •     作者提出的解释风格及归因理论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换一种角度思考,心态会有很大不同。
  •     正是我想要找的书,学来摆脱悲观改成乐观。
  •     马丁·塞利格曼  从“抑郁专家”到“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从“习得性无助”中走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他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美国心理协会双奖加身第一人塞利格曼博士在美国心理学界地位尊崇,他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的两大奖项——威廉詹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
  •     2016年11月30日 深圳科技寺 阅读完毕 用时约3小时,对原有积极心理学部分补充了部分认知。
  •     我只能说ABCDE法则给我某些程度的帮助,但毕竟世俗心理学的还是在于解决部分的人生问题。唯有圣经才是终极的答案。
  •     积极乐观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     对改善抑郁很有帮助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幸福科学四部曲之二)
  •     这是对我非常有帮助的一本书,如果初中时看了,我的现状肯定不一样。让我相信,一本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母亲是悲观者,我也有悲剧思维,平时看上去有点抑郁寡欢的。有类似的朋友都该看看这本书。我们需要习得性乐观,以获得:1 健康的身体,2 更多的成就,3 更幸福。
  •     买书还是要看书,腾出时间很重要!永远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是对自己,还是教育子女,生活会更美好!
  •     不是励志鸡汤书,而是用科学实验,数据,实例来讲理论。看完以后很有收获,希望自己能在乐观对我更有益的情景下,做到弹性的乐观。书中介绍的反驳自己悲观想法的方法还是蛮有可行性的。感谢作者~
  •     挺好一本严肃读物,被编辑得跟鸡汤似的
  •     换一种解释风格,换一种积极的心态,过更积极的生活。
  •     乐观人生ABCDE方法很实用,可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     塞里格曼的幸福心理学,值得一看.
  •     方法论系列
  •     经典著作,让人看到了人生另外的空间,追逐幸福的路原来在自己的心。
  •     马丁·塞利格曼
      从“抑郁专家”到“积极心理学之父”
    塞利格曼博士从“习得性无助”中走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他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     读了这本书后,了解到乐观和悲观取决于你的解释行为,而解释行为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普遍性(特定性),人格性(非人格性),当一个人采用暂时性,特定性和非人格性的评价时,这是乐观的,有利于自身健康和长远发展的。一起来学习乐观的解释行为方式吧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不正是我想要的吗?一直以来我都在鼓励自己要“积极、乐观”,可是对积极乐观的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却了解的比较肤浅,所以还是买了塞利格曼大师的书来看。希望能给自己和悲观中的朋友一些启迪
  •     讲了很多乐观的好处,悲观的坏处,但关于怎样了乐观讲的并不多
  •     很多类似于抑郁症的症状被说中,书中很多的解决办法适合有点想不开的人,但对于抑郁症应该放开偏见早点就医。
  •     对于目前鸡血满满的元气少女——我来说,积极心理学最好的研究方向——”习得性乐观“ 全书由众多数据实验,各方位展示乐观思维方式和解释风格的重要性,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身心健康
  •     老师推荐的系列,不过怎么都畅销20年了才翻译。。。
  •     遭遇挫折对自己说的话可能和不怀好意的人说的话一样。
  •     好书,对我真是太有用了,我终于知道习得性无助的解释方法!
  •     这本书是老公买给我的,因为自己一直就是个不怎么乐观的人,我也没有觉得自己看了这本书就 会有什么多的改变,但是看完以后觉得很有收获,特别是书中提到关于事情的解释风格,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理论。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可以慢慢的改变自己悲观的解释风格,从而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而且书中也提到了父母怎么样给孩子灌输积极和乐观的思想,这些都对孩子的以后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够哟很好的帮助。
  •     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必需的.这本书很好,我将分享这本书给我周围需要的人.
  •     乐观 悲观
  •     做人、做事心态很重要,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然如果有了塞里格曼的帮助,会变得容易很多!
  •     慕名买书,塞利格曼的大名在幸福心理学界很是让人敬仰,还没细读,希望名副其实。
  •     里面有很多很多新的东西,这在其他传统心理学书籍看不到的。
  •     乐观思维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书中的量表测出自己略悲观。。
  •     教会了我很多积极生活的道理
  •     好!能够不断调节自我!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后悔没早点看到!
  •     买了全套,幸福科学四部曲,真的很不错。这本书适合所有想让自己有所成长的人。
  •     前面的论证与实验,后面的方法说来应该蛮实用,但是只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其他的问题应该就比较好解决~ 前半本上瘾,后半本有些游离。有借鉴意义,少一颗星是因为自己后面没心思读,毕竟有实际应用才会有意义。
  •     比《少有人走的路》对我更加受用的一本书。感觉有点像自我传销
  •     知易行难啊
  •     鸡汤书还真励志 任何时候都要用积极心态对待世界和事物 对于我这种散漫性格的人 真是一碗浓浓的好鸡汤 会给你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力量
  •     积极心理学之父写的书,先看看吧。想学心理学,现在先看一些通俗的读物,不知这样有没有用?
  •     关注积极心理学
  •     培养一种乐观的“解释方式”,让自己活得更轻松。
  •     有理有据,研究过程述说的像故事,最后一章道尽原委。
  •     启发意义较大。希望自己在实践中找到平衡。
  •     看完以后心情超好!悲观失意最佳读物。
  •     系列书2,书中方法其实自己下意识在做,可是还不够多,让自己乐观起来,也让自己不能这么“独”下去
  •     第一次看心理方面的书,个人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让自己了解和掌控自己的心理,正如书名所说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所著,值得一看。
  •     乐观的确有惊人作用。把悲观的评价换为短期的外在的非普遍化的,把乐观的评价换为长期的自我的普遍化的。学会在悲观时反驳自己,用证据、其他可能、暗示和作用来帮助自己转变看法。
  •     乐观的态度,幸福的人生。写法很特别,感触很深
  •     书写得很好,一口气就读完,积极心理学的书值得推荐,让我那段困惑的日子豁然开朗!
  •     积极心里学经典之作啊。
  •     在清华大学见到塞利格曼好激动。学他的flow.
  •     很实用,对悲观的人去认识悲观害处,及治疗很有帮助。当然能治疗是已意识到悲观对自己十分不利且愿意去改变自己,才有用。
  •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就吸引了我,画面简洁、开阔、明亮,一株向日葵向着太阳盛开着自己,给人一种阳光和自信。书的内容当然更具价值——作者是资深的心理学家,本书所阐发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以作者长期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所以我更信赖这种严谨的心理学“人生教科书”,更可贵的是,他还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精神状态检测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改善不良精神状态的手段。书的价格也优惠了一些。总之,很值得拥有、研读、体会和实践。
    杨柳依依
  •     很不错的书,正视自己的悲观,调整自己的解释风格,减少反刍,多做ABCDE练习。动力,想要更幸福的生活,想为未来小孩做榜样吧。
  •     觉得选择翻译这样的书籍很有意义。首先书籍是关于精神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的乐观生活。书的作者是专业领域的大家,本身是科学家,内容非常专业但又不会将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观点很容易理解也很有实践指导价值。觉得比起心灵鸡汤类的无病呻吟要好多了。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强烈推荐!
  •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书不仅能使自己乐观积极,也是培养乐观孩子的指南!值得细看!
  •     占篇幅百分之一的中心思想是挺好的,可惜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废话。
  •     乐观不是万金油,我们需要弹性的乐观。
  •     很积极 改善心态 很好
  •     如果你经常抑郁,还等什么呢?赶紧开始自救吧,感谢有心理学家。
  •     反駁負面思維四招 1. 找出事實中對自己有利的證據 (並沒有____;也有____阿) 2. 找出事實中對自己有利的可能性 <1、2可輪流呼應> 3. 這個想法表示/不表示____ (選正面的) 4. 還來得及____/已於事無補 (選正面的) (若於事無補→轉移注意:停止思考)
  •     马丁的著作质量肯定是不用说了 而且翻译的也很出色 最重要的是 当当把价格降下去了不少 一下子买了三本 25元左右的价位很合适 还剩最后一本 等有了宝宝以后再买!
  •     2016-11-21
  •     2017/2/17读完,本书前40%无聊,后半部分才吸引了我。这本书对于易悲观和抑郁的人来说很有帮助,我们老是在内心对自己说话,老是贬损自己,打击自己,但并没意识到这些都是有害的,这些话常常加深我们的抑郁和悲观。作者给出了两个办法,其中最有用的是反驳自己的内心中产生的不正确想法。
  •     很好的积极心理学书籍,有大量的实验证明数据和案例,而且方法很贴近实际,不是太抽象的暗示法,ABCDE,让你从思想深处相信你的乐观情绪。实用,科学,持久。希望你们不要错过。
  •     这本书,这不单单是一本励志书!励志类的东东除了段时间内给你一种“勇气”和“观念”以外,没有能力让你得到改变,但是,作者运用牛叉的认识和心理分析,不仅给你“杀毒&#34;,还让你的内心和头脑都”重装系统“值得一看!!
  •     非常好的一本书,浅显、易懂,乐观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是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我已经在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改变悲观的人生态度,建议悲观的人阅读此书,从此走向幸福的人生。
  •     塞利格曼的书,值得买了细读。
  •     大众性读物。意识决定感受,决定行为。
  •     积极心理学的必读书目,很有感触,慢慢的读,慢慢的想。
  •     有些结论眼前一新。
  •     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
  •     乐观究竟有多大影响?这本书用扎实的实验和数据向我们证明了乐观的好处
  •     对自己的乐观悲观程度有了更好的评析,对解释风格有了清晰的认识。书,本身不能改变我们,但是会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人。
  •     从动物实证与社会现象的研究。
  •     乐观是乐观者的通行证,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人生一世,何不乐观一点呢?这本书对增强乐观信念有帮助。
  •     很有逻辑性的论述,一步步构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有点学术意味,有说服力。具体实用的部分其实很简单,篇幅占比不多。
  •     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的时代。莫言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孩子,他身上有着我们这个苦难民难所留下历史的痕迹,我们许多人都背负这这个历史的烙印生活着。这是一个抑郁的时代,据一些统计表明,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一代。作者通过25年来对悲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研究。得出悲观的人的特征,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者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打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悲观容易产生抑郁,生命一开始就是无助,但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研究,人人都能学会乐观,摆脱抑郁症、提高成就以及改善健康状况是习得性乐观的三个主要的应用,同时他也带给你全新有自我认识。文章通过实验让我们了解了习得性无助、可以通过测试了解自己乐观和悲观的程度。在文中作者重点的解释了抑郁症,通过对美国成人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年龄在25~45患病率增加到9%,得出“抑郁是一种流行病”,可以采用吃药和认知疗法两种,但药物效果不显著,还有许多负作用。所以主要采用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有五种策略:1、学会去认识在情绪最低沉时自动冒出来的想法。2、学会与这个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抗争,举出各种与之相反的例子。3、学会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4、学会如何把自己从抑郁的思绪中引开。5、学会去认识并且质疑那些控制你并引起抑郁的假设。乐观对孩子成长及职业的好处,乐观可以增进健康。乐观的好处有:1、防止无助的发生,进而使免疫系统强健有力。2、使你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3、减少坏事发生的次数。4、在于社会的支持。例如让自己乐观的ABC理论(心理学家埃利斯研究得出):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件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断想它,这些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这些思绪会变成习惯,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们的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并不是待在那儿不动的,它们会引起后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直接的后果。它是我们放弃 颓废或是振作,再尝试的关键。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第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别的事;第两种方法就是反驳它。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些文中的测试,让自己和家人学习了解,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对于职场,通过用心理学可预测未来:Gave的分析方法。哈佛高材生的生活这章我们可以经过GAVE的分析学习,在员工管理中,让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如乐观者可从事销售,轻度悲观者可放在金融领域。也可以通过这些学习,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情况。对于悲观者和乐观者有针对的了解,作好相关工作。特别是对于重度悲观者,有抑郁症的患者给予极大的关注并用认识疗法与予引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书中许多实验,数据,理论我还没能来得及一一的研究与了解,对于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知半解,希望能多读几遍,并能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以致用。
  •     是我所见到的最棒的心理学书籍。以前读过很多心理调节方面的书,但有的是读完后越发忧郁。不但不能调整心理,变得乐观,反而心理更加糟糕。这本书不同,所说的方法很实用。用书中的方式调节心情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写得最好的部分就是首尾,指出抑郁症成为流行病的根源在于主流价值观的特大号自我,人们过度关心自己,而对于信仰,国家,社会,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这进一步使“意义”缺失,也得不到团体的幸福感。于是失败变得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变得悲观。 另一个就是abc法则,记录是最初也是最好的“改变”的手段,记录分析总结,其他部分很水。用了很多浅显的实验和例证得出众所周知的结论
  •     对积极人生很有帮助
  •     中国人压力太大,怎样活出乐观的自己。书中有答案。
  •     名字很鸡汤,内容比较实在的一本书,学了些抑郁症、习得性无助,习得性乐观的概念和常识,虽然读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但是有收获就好。
  •     3.5。呃我妈墙裂推荐的。比我期待中的干货要少,如果这书砍掉一半我也许给分更高一点…不过也算是畅销书里比较严谨的了
  •     阅读此书,远离悲观。
  •     很积极向上!
    内容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