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11503770
作者:朱启臻,赵晨鸣
页数:372页

章节摘录

  “靠天吃饭”是几乎所有访谈对象对家乡收入状况的评语。是呀,对于生活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数亿农村人口来说,有什么比天气更能决定自己地里庄稼的收成呢?风调雨顺是无数人祈盼的年景,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收获的不单单只是粮食果实,还有一年辛劳后的幸福,同时也攒下了美好的未来生活。然而春种了,未必就会秋收,农民可以决定自己地里种什么种子,却无法决定秋天是否会收获种子结出的果实。因为,大自然随时会用它的残酷将农民辛勤的劳作顷刻化为乌有。没有了收获就没有了收入,没有了收入就没有了希望……  于是,许多人选择离开土地,离开那些毫无定数的祈愿,到另一片天空下追寻建立自己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做主的生活方式。  走出来的人群中,男的一般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女的可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也可当保姆和清洁工;出来的人群中有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的年轻人,也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我曾经访谈过一个已经83岁了还没回家的老人,他在一家餐馆给人看门,每天20元的工资,但是包吃包住,对这个高龄老年人依然有吸引力。用他的话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回家连个做饭的也没有,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却也只能用艰辛来形容,可是农村的生活,除了艰辛还要再加上“贫困”。很多人就是因为穷才不得不走出农村。如今这些走出来的人们绝大部分已不愿再回到农村,甚至开始厌恶农村的生活环境,很多农村家庭甚至是举家迁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农村的家只成了一个概念,每年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去几天,然后又迅速回到城市。  离开农村和农业的理由很多,除了收入低,农业劳动辛苦,恐怕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尽管有很丰厚的收入,其子女依然热衷于打工生活。在一些年轻人的眼中,农村的日子是那样的枯燥,他们认为没有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单调乏味的了。农民的生活其实只能算得上生存,根本谈不上生活,更不要说有质量的生活。在城市里呆得越久,对于城市的生活也就越向往。因为城市所能提供的不仅仅是相对稳定和较农村丰厚的收入,还有着更优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这种感觉像一种振动波,一圈圈扩散给更多的人。  因此,“离开农村”就成了几乎所有人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父母对孩子讲得最多的是“好好学习,否则就只能当农民”;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考不上大学,没出息,就只能当农民了”。社会为人们树立的一个又一个榜样,都是怎样努力成功离开农村的典型。  一个离家出走去拜师学习种地的女孩告诉我说,由于高考失利,家长、老师、亲戚、邻居、同学都给她施加压力,使她没有在村里生活下去的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开农村”成了人们最强烈的愿望。离开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升学最为体面;打工也很风光;如果能嫁到城里那是最受羡慕;入赘到城镇的独生子女家庭也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

内容概要

朱启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朱启臻教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0多项。主要论著有《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中国农民教育研究》《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等。

赵晨鸣,先后从事建筑业、房地产业、农业、农业电子商务。曾就职于北京住宅开发建筑公司、万科企业、联想控股、鲁能集团;先后组建北京四季花海现代农业发展公司、中农信达企业:现任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合作经济协会理事。不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的思考,而且致力于“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农业产业的伟大实践。

书籍目录

未来的农业不能靠老年人来维持(序一)
中国农业问题的症结何在(序二)
主编自序

第1章 好好学习,一定要离开农村
无奈的逃离
好好学习,一定要离开农村
不离乡也要离土
即使农业挣钱,也不愿意从事农业
“会种地”也不种地
退伍兵的理想
“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
我想属于城市
只为那一个梦想
人往高处走
三代人的共同心愿:不再种地

第2章 “真不知道以后谁来种地”
孩子捡食了毒苹果干
一个十四岁的主要“劳动力”
村里找不到一个能干重活的
老窑洞里的故事
全村只有极少的年轻人
阡陌独舞的留守小媳妇
女孩子更不能留在农村
不得已留守,别样逃离
无助老人与土地的羁绊
相依为命的留守祖孙
“真不知道以后谁来种地”

第3章 “我们将来吃什么?”
无奈的抛荒
“够吃就行”
三个老人一起种地
当农民活着就没有退休
一厢情愿的寄托
84岁的老人和8分田的故事
难以割舍的土地情结
守着土地,等着儿子回来
种地撑不起心中的希望
消退的土地情结
老书记的担忧:“我们将来吃什么?”

第4章 农村和农民能消灭吗?
从事生态农业的一家
志在务农的年轻人
“农场主”的加法与乘法
返乡创业的人们
离土未离乡的木耳大户
西方的养猪大户
讷河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一当百”的农机手
能轻轻松松种地吗

第5章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谁是农民
农民的工作内容是农业活动
农业是个公益性产业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没有农民的土地
如何才能留住农民
言犹未尽
希望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跋)

后记

作者简介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揭示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离土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如何拯救农业?脱离了农业特点和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种种做法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呼唤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全书30万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富有启发性。不仅适合与农业有关的研究者、管理者阅读,也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农业教育和了解农民的教材。

图书封面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的目的在于作者以大量的调查案例反思当前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的个体原因、社会原因、制度原因,而其根本的目的是作者为了呼吁政策制定者和全社会人员重新认识农业的本质,强调政府支持农业的责任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热爱农业的责任。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不再把土地视为生命,年轻农民以离开土地为荣,大规模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造成了农业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这样“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今后不远一段时间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未来农业何去何从?机械化、规模化是不是农业唯一的形式?谁来保护农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     1、作为一种正常的“向上”流动欲望,农民离开土地并不需要惋惜,也不能指责为“背叛土地”。关注点应该在那些留下来或意愿回去的人,有两点是需要考虑的:经济和身份。即经济上如何让务农能和城市务工达到平等;身份上如何让农民能享有和非农相同的待遇。在提高农民收入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产业化调整”“农村合作社”“重回集体化”这样的字眼,在媒体的鼓动下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整体的农民状态却依然如此。我们从基础上看起,农村水利建设、种植方法、机械化利用程度依然还在集体化的水平(甚至更差),这上面涉及到的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缺席。往后,在农业产品的市场化中,农民如何获得市场话语权?农村合作社是否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者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小贩合作(以他们为基础的农协)。当然政府的市场调控功能也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之后如何保证农民利益。农民的身份福利问题更为重要。1、我们需要确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的退休年龄,及退休后享有的养老福利。2、农村教育投入的公平(子女的教育是很多人不愿回来的原因)。3、农村医疗。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最近一直在读关于农村的书籍,从小生活在农村,确实有很多亲身体会,农村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不止是口头上的,更应该行动起来。农村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没有稳定且有保障的收入,农民不能满足自己生存需求,农民哪会管什么乡村建设。还要给农民以公民身份,政府不能从制度上歧视农民。发展农村,政府主要应该提供制度支持,具体如何建设要交给农民,你又不是农民,你又不生活在农村,你怎么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农民想怎样建设自己的家乡。
  •     写得像教科书……
  •     好书,对我研究有很大帮助
  •     我来自农村,所以,一看书名就买了。书的内容不够深刻,但是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农民和农村和土地的令人堪忧的状况。读了它,你就更明白每个人对农民和农村和土地的伤害。伤悲啊。
  •     这本书出彩之处就在最后一章,写出了农村目前的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刻。其他的40几个故事文学色彩太强了,感觉没有什么思想。
  •     感兴趣的可以买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     等抽空写一个书评
  •     还行吧。还没有读太多。
  •     可能是我自己也从事相关工作的原因,觉得没有太多新意,不管是写法还是观点
  •     一本很值得读的书。
  •     中国农民是中国工业社会的缔造者!
  •     该书有丰富调查资料,前半部分基本上是调研,后面分析很不错
    勾勒了中国农民现状
  •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实,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采访的人群,但最后你会发现这些被采访的人多是少年/老人/妇女,这就让人不知不觉认识到现在农村存在的现状--农民真的离开土地了,留守的都是老弱。 书的最后作者也提出来一些解决的办法,总之这是一本真心实意的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     农民问题看的很清楚
  •     因为关注朱启臻才买的这本书,有3/4的版本用来对我国农民的生活现状等进行个案说明,读起来有点枯燥,想睡觉。不过后面的1/4内容就还不错,能从专家/政府的角度客观解释了一些问题,也解释了我对于三农的一些困惑。所以还是比较满意的。
  •     文字朴素,但反映的问题值得深思
  •     文本一般,内容大多是举例,分析不充分,这种书我都能写得比作者写得好。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
  •     不错,这已经是我不知道多少次从当当网上买书了,很值得依赖的网站,可以买到书店都没有的书,离不开你了。希望你续努力啊,我也会继续掏腰包 的
  •     开头简直就是学生的调查感想!不过后半部分还是不错的。感叹新观点难提,前人好多
  •     研究这一问题的可以看看
  •     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第一次向我传递了社区支持农业的信息.
  •     三农问题不是一份红头文件,一件向农村 农业和农民倾斜的财政政策便可以解决的问题。该书从农民对于农业问题的看法着手,剖析了农业难以维系的主管原因、劳动力缺失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衰败对于农业的影响,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入的理解中国农业问题的关键和不同于西方农业生产维继的个人原因。本人建议对农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应该阅读本书,并参照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古代 近代和现代部分梳理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并由此重新评价与之有关的政策制度。
  •     正在看还不好说
  •     离开了原本生活的环境,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农产品价格上涨。 资源配置原本可以使得农产品价格升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行耕地。但是,农产品价格需要被干涉,这是民生问题!又怎么办? 第一次意识到二元社会的不公平性,身份,教育,精神,生活。 有人说,土地需要由粗犷型向精细化,集成化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自始至终贯彻下去。 Boss问我:房价和土地所有制关系怎么看?为什么城市居民的房子可以买卖而土地只能流转. 这就是不公平。 还是没明白要害。 我在想:若干年后,会不会没有食物了? 文章中有一小段文字,让我很生气。关于环境保护的。在这不细说了。 改善这个问题,不是仅仅户口上加非,改善住房问题,教育问题等。 还需要使得整个社会人对这个职业有更认真,客观的认知。关于平等。
  •     三农,粮食安全。现在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养尊处优。
  •     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更加热爱,也更加担忧
  •     不错的书,写得很真实
  •     从意识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农民”:认为自己面对着无奈的世界—每一件事都要付出不同方面的成本(有些根本无法用经济价值尺度来衡量),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不会因为进城当了干部或者工人就会改变,特别是保守、依赖是如此根深蒂固。
  •     里面大都是访谈性的小章节纪实文字,很现实,但有些累赘。
  •     主要是一些调研访谈记录,作为论文写作参考资料。在中国思考政策问题,尤其需要重视人及保障就业的因素。中国农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农民。农民问题中绝大部分可归结于利益,少数可归结于对传统的留恋。转型是必须发生的,转型的过程却不是舒适的。就如同小孩子不想去上学一样。尊重选择、利益引导,快速结束这段痛苦吧。
  •     这本书向我们描述农民的真实片段 虽然零碎 确是事实 是从新闻联播里面鲜见的
    我是农民 曾经去浙江打过工 为了增加阅历 锻炼自己 两年挥度而回
    在回来的火车上碰到一个陕西的打工仔 他说他的家乡可以说空巢了
    有钱的没钱的都离开了 因为落后、闭塞 因为生存与生活
    当我们喊着无聊 任凭时钟空转 等待下班的钟点
    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挥洒着汗水 我体会过绝望 无助的悲切
    这个社会 问题太多太多了 以至于好多人都失掉了勇气去改变 就如一叶浮萍 飘然随浪
    就像部门领导说的,现在是经济社会了,所有人都忙着挣钱了。
    农民进城,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改革前沿地带的经济的繁荣
    有得必有失,造成的问题,农村留守人员的困境,农业的困境,劳动力的缺失造成大量耕地的荒废
    破冰之法有之,但是总是要解决的。
    政策倾向 国家的惠民政策首当其冲,农民医疗合作,粮食补贴,xx下乡
    基层服务领导 加强农村基层领导服务意识 组织农业信息的普及和统计
    转变种植观念 该种经济类作物,发展规模化种植,搞特色农业
    金融助力 企业带头 农村小额贷款的帮扶力度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农民协调合作
  •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揭示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离土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如何拯救农业?脱离了农业特点和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种种做法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呼唤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全书30万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富有启发性。不仅适合与农业有关的研究者、管理者阅读,也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农业教育和了解农民的教材。
  •     书包装的些不错 内容很** 从头到尾一大堆案例。。。最后一章拼凑点农业常识,还说呕心沥血!!!丝毫没有深度,没有营养,没有自己的观点,本年度买的最失望的一本书
  •     喜欢这种有根有据的书,所有观点都必须由证据来支撑。
  •     当中国的七八亿农民都离开了土地,这个国家的消亡不远了。
    当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各种现象出发,让农民在家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农村让农业恢复活动,让农村的娃娃还有老人们,生活的更好更幸福,让城市里少些饱受冷眼的外乡人。而城市户口的民众也要多关心多体量下来自远方的同胞。
  •     …………这
  •     实在是太浮于表面了,浪费我感情,书钱和时间
  •     其实本书回答了“农民为什么不离开土地?”的问题
  •     类似新闻调查,可以了解一些农村的情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