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红尘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恋恋红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ISBN:9787208065734
作者:李孝悌
页数:333页

书籍目录

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代序)
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
冒辟疆与水绘园中的遗民世界
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
士大夫的逸乐――王士稹在扬(1660--1665)
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
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情欲与身体――礼教世界外的嘉年华会
在城市中彷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
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年代至1930年代
引用书目

作者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城市生活的研究,主要内容有: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冒辟疆与水绘园中的遗民世界、儒生冒襄的宗教生活、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情欲与身体――礼教世界外的嘉年华会、在城市中彷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年代至1930年代等。

图书封面


 恋恋红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在学校图书馆检索作者的时候发现这本书的,起初,还以为是一本类似怀旧的小说或者散文集,于是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看了副标题,才发现原来是一本学术著作。李孝悌是台湾中研院的研究院,对这个研究机构,我在阅读过中研院近代史集刊和浏览过中研院网站后觉得,台湾的学术比大陆好不是没有道理的。集刊上的文章能媲美大陆一些研究生的文章,甚至有过之。是我们太弱,还是他们太强呢?我不下断言,只是对中研院心生好感~~~有想法读中研院的~~~呵呵。说完题外话,来说说本书吧。题目响亮,明确,看完全书再看标题,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心思。由于本书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来研究明清知识分子,做的多是人物个案研究,但是怎样做出新意,做出意义,其实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学术界的问题吧。所以,作者采用了从微观生活角度切入,来构建出生活中的士大夫形象,尤其是他们在世俗生活中的表现等等,在这个意义上,书名“恋恋红尘”,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作者的意图,他要做的是一个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见书164页的解释)。说道我自己的读后感,应该是对这种研究方法的欣赏吧 ——将“逸乐”作为一种方法和视角,乃至一种价值观(见书的代序部分)。现在的方向是把目光向下,这是“新史学”提出的。不过,在我看来,新史学更多的是对史学视野的反思,以及对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当然,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了。从何种方式切入研究,也就意味着学者要采用何种视野审视自己的研究对象。本书作者的这个视野,无疑对“扁平化”的人物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只是,我的担心是,日常生活的研究极易落入碎化、细琐化,尤其是如果运用不慎的话,只会给别人感觉“八卦”,如何凸显研究的意义是学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本书多是论文组成,虽然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恋恋红尘”,但是如果写出一本专著的话,是否能给我们一个更清晰的概念呢?一个概念的背后一般都有一套理论建构,如果成为研究的一个概念,那么如何来建构这个理论呢?(抑或是我在这方面多虑了?)恩,就这么多吧,准备去看同作者的《中国的城市生活》
  •     难以割舍的《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历史还可以这样叙事?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近代都市空间与知识群体的历史论文集。在《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的历史论文集里,台湾中研院的李孝悌研究员,以其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的学术背景,他的记叙视野已从过去宏大的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经济史,继而转向了个人的细末枝节的食、住、行、衣、娱乐、欲望、节庆、品位、文物、街道、建筑的实证性的研究,从戏曲、画报、广告资料中去探讨城市民众的生活、心态和娱乐等课题,以求轮廓出一个广阔的整体的真实的社会历史。而其理论的构架又源于格尔茨、布尔迪厄及福柯等人的著作,而被称为“新文化史”。《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可以当作一部历史学家写作的历史报告文学来读。“和其他南方城市相比,南京由于其规模和位阶,而能吸引更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以成就其城市的繁荣富庶。秦淮的妓院,更成为南京逸乐生活的重要源头。太学、贡院和妓院同处一地,一方面制造了更多名士风流的轶事,一方面也让秦淮河成为最广受士大夫记叙的欲望的象征。金陵因此承载了太多的甜美、放荡的记忆,成为一个逸乐之都。”(〈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这样的文字,足以让当下的许多所谓的报告文学家汗颜。在同一篇文字里李孝悌又指出:“20世纪初,与王国维齐名的戏曲学者吴梅就认为《桃花扇》是中国第一出经过仔细考据的传奇创作”。在信史之笔的叙述之间,又穿插着文学之笔:“换句话说,《桃花扇》是在一本剧作中,同时记叙了一个朝代、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及浮沉其中的人物的历史。”心态史、生活史亦为李孝悌的聚焦重点。在〈士大夫的逸乐——王士禛在扬州〉里,就以逸乐作为学术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中国士大夫的个人自由、情趣及私人生活状态。得出的小结为:“王士禛才华洋溢, 人生而相当丰富,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是一个典型的‘圆型人物’(round character)”。以清初诗坛领袖人物王士禛在扬州五年的交游,证明他既为一名“公正严肃,不畏强御”的朝廷推官,又是一位最能打破对立、超越藩篱、缰界的浪漫诗人和风流名士。扬州的红桥修禊,流水曲觞,是最能传承中国士大夫的高雅品位。海棠一树淡胭脂,开时不让锦城姿。花前痛饮情难尽,归卧屏山看折技。从王士禛的海棠诗,就可以看出他在官员与诗人的角色之间的转换自如。在〈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里,李孝悌一开始就借用了学者张佛泉《自由与人权》(香港,亚洲出版社,1995年)阐述了自由的指称的两个范畴:一是政治方面的保障,一是“人之内心生活的某种状态”。“在张佛泉看来,第一种讲求人权的政治自由,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未能形成。第二种意义的道德或精神上的自由,却很早就在中国出现,在孔子的言论和禅宗思想中,都可以找到这种意义上的自由。”〈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一文正是探讨,在政治之外的18世纪文人袁枚个人的私密空间。作为诗书满腹又不缺钱财的袁枚从官场退出来后,第一是经营了自己的私家园林——随园,接着便有才子的“我宁负人不负花”的闭门谢客的个人赏花行为。“袁枚作为18世纪颇负盛名的文人,作家,衣食无虞,在广大的林园之外,还有充分的闲暇和情致,在宗教、情欲和饮食的国度,恣情纵意的探索。”他在情欲言行及《随园诗话》文字表现与饮食记叙《随园食单》上,将古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演绎到极致。笔墨当随时代。李孝悌在〈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一文的结论声明:“袁枚和18世纪宗教、情欲论述之值得我们再度标举的另一个理由,是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努力争取政治自由和基本人权的同时,宗教自由和情欲自主等同样被视为基本人权的私密领域,却遭到严重的压制和侵害。”可以想想,如果两种自由均无,一个读书人活着还有啥滋味?!李孝悌先生有台湾史学才子别称,笔者曾有幸于2008年初在成都的一次学术会见面先生。曾托人欲向先生请作拙作长篇记实《国共兄弟》书评未果,语曰:研务繁重。信为实情。除了这本《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外,李孝悌先生主编的《中国的城市生活》,更可以视为其姊妹篇,不可不看,一看就放不下了。2008-6-19于成都北门天开居《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李孝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一版,25•00元。有插图。《中国的城市生活》,李孝悌/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1版,38•00元。有插图。
  •     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论文集,但比大多数严肃的学术著作都“好读”。原因很简单,和此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关。《恋恋红尘》体现出一种新的文化史研究方向,从最初的研究通俗/大众文化出发,过渡到对“物质文化史”的专题研究。简单地说,这本书以中国近世的城市、日常生活和明清江南为题,展示出一个更加“丰腴”的历史场景。对宏大的历史叙述产生厌倦和质疑之后,凸现“细节”和“日常性”的文化史研究,无疑会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书中以戏曲、歌曲集、文学作品和通俗读物、色情小说等资料,对士大夫阶层和一般民众阶层以及妇女的感情、情欲等感观领域,作出大胆的描述和复原;又或以三种画报作为线索,探讨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传统和现代的“纠结”。对内行来说,本书提供的可能是一种开拓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外行来说,书中描摹的自明末以来的中国城市(扬州、南京、上海……)以及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每一笔勾勒都在丰富着我们对历史、文明的想象,并为这种想象增添新的乐趣。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古代文人同性恋以及女流氓等问题。。。
  •     不错的读物,尤其是关于桃花扇的研究,有独特之处
  •     写得真的不错,值得细读,然后再发感慨。
  •     读李孝悌的书能够给人以很多启发~历史不仅是宏大的,也可以是细微的,小到每一天简单的生活~
  •     找了几年,没想到搞活动的时候有了,真好。最早是从柏华的《水绘仙侣》知道这本书,对晚明以降士人生态的研究资料丰富且没有大陆学人语焉迷糊。无论研究还是消闲都值得一看。不足之处是全书反复提“逸乐”一词,其实算不得学术发明,而且似乎也不大能涵盖士人心态
  •     这套书都还不错,值得看一下的
  •     目前只看了最后一篇,文字比一般学术文章舒服
  •     很好看,适合在春末夏初之际买一杯大杯奶盖绿茶边喝边看。情欲歌曲与点石斋、良友二文重要
  •     读了太多宏大严肃英雄史诗般的历史,突然读到这样一本“新文化史”的书,里面研究士大夫的美食、园林、诗酒唱和、知己红颜之类饮食男女、无所不在的逸乐,觉得耳目一新。这样的史学笔法,虽然作者已经在序中指出,受到西方年鉴学派及所谓“整体历史”观念的影响,但放在中国的语境中,已经不像西方社会史/文化史之间的理论预设那样显得那么“有的放矢”,而毋宁说是一种轻松的好奇追问之旅:古人的生活与情感到底是怎么样的?除了历史课本给我们的、精忠报国、悲歌慷慨的刻板印象之外,古人的精神世界还有哪些丰富歧异的细节?
  •     非常精彩的论证,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     好看好玩,并且也可以看到作者试图以小见大的努力。
  •     夜读,翻过,精妙处值得学习。
  •     我被颠覆了 = =《良友》杂志里的裸体女照片亮了 = =那可是民国时代的shanghai哦~~~~~我勒个去 ……
  •     偏重陈述,文句有汉学家味道。关注生活细节自然是好的,但也要见微知著。
  •     很喜欢的一本
  •     逸乐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写的比较有趣
  •     文笔优美
  •     现代化城市,充满变态,无法排泄的欲望,生活无处安放
  •     台湾史学在我眼里向来都是精致的典范。李孝悌此书又是一例。同时史学结合文学,可以说是史学的文学化,亦即新文化史,读起来过瘾。
  •     先生的书很有启发性,继续研读
  •     热情推荐不能被无视
  •     很好的书,买一书作纪念,当然也要读
  •     新文化史。略显不严谨。
  •     不太理解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文章是好文章。
  •     还是不错的,虽然也觉得这是矫枉过正
  •     好看是好看的,桃花扇那篇真好,金粉繁华的风流云散无论何时都引人唏嘘。题目全都是好题目,可惜资料铺陈够了,见解却称不上深刻。
  •     士阶层的风情卷。。。。
  •     課程論文參考書目
  •     帝王将相背后的世俗生活。
  •     为了写论文看了第一章,很赞!
  •     需要静静的看!
  •     真好看!连考研教材都放下了!虽然很多文字都只是排比和剪裁了一下史料,但是真的很感人阿。情欲与身体那篇真是笑死了,哈哈。
  •     发现多而发明少,今天读起来感觉有些过时。但依然有启发。(16.4.24)
  •     是一本专业与趣味结合在一起的书,比较值得读一读
  •     最早看到的是桃花扇那篇的英文版,托华玮老师的福.......然后对这本书印象深刻了。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写上海的这篇,民国《良友》不愧是中国的《Playboy》,也不愧是美男消费先锋。
  •     它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的细节。
  •     中国历史的逆淘汰,一家之言,可鉴不可真;恋恋红尘,厚重的阅读快感
  •     很好的研究方法,值得参考。
  •     启发很多,但 仍不知道日常生活究竟该如何如何
  •     情歌戏曲中的欲望和身体,《点石斋画报》与《良友》表现上海的传统与现代,几篇与《中国的城市生活》重复,太多文气…
  •     愉快的阅读,但在学术上的启发并不大(好像启发最大的也就是那篇方法论+类综述的序言了)。或者,尽管方法上难免重复,视角和材料的补充也算是一种价值?(目前还不能完全说服自己,好纠结啊><)
  •     真喜欢台湾女学者的文人化文笔。
  •     学术文字也可以有这么多有生活趣味的题目好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