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珍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缀珍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214038791
作者:(美)曼素恩 Susan Mann
页数:325页

内容概要

曼素恩获密歇根大学文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1999―2000年任亚洲研究会主任。其第二部著作《缀珍录》曾获亚洲研究会Levenson(利文森)奖。另与程玉溪联合主编了忡国历史上的性别书写》(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1)、目前正在撰写《张家才女外传》。

书籍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社会性别
第三章人生历程
第四章写作
第五章娱乐
第六章工作
第七章虔信
第八章结论:贯穿于不同地域与时期的社会性别关系
附录清代女作家的地域分布
引用书目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最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最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图书封面


 缀珍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http://www.chinese-thought.org/shgc/005524.htm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c01/752.html
  •     最近一直很困惑,作为女性,由什么决定现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关系。本书中十八世纪的中国妇女,主要是指盛清(1683-1839)时期的女性。那时的政府鼓励妇女劳动,一直找经典歌颂勤劳的主妇,妇女在家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她既要孝顺公婆照顾孩子,还要纺纱织布刺绣为家庭创造经济价值。清朝时,男子改变自己地位身份便是考取功名,次着经商致富,再让下一代光宗耀祖。而妇女,便变成成功男人后默默无闻的女人。丈夫在外经商,考试,家里全靠妻子,勤勤勉勉。聚少离多的日子,男子可以在外寻花问柳来几段风花雪月,而妻子全凭禁欲的修炼,妾心古井水。丈夫死后,更是得守贞洁,为家族立牌坊,这一生都不是自己的。
  •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让男人真正认识女人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值得男人去了解的女人很少明白表示她们的思想和感情。这句话放到妇女史研究中同样适用:今人要真正了解古代妇女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几乎所有的妇女都不能或不愿表示她们真正的思想和感情。尤其是“良家妇女”。她们一方面最好“无才”或“守拙”,如《红楼梦》里薛宝钗所言:“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才是,偏又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的看了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姐姐前前后后这段话说得极精彩,入情入理,让惴惴不安的林妹妹几乎要感激涕零起来。但另一方面,她们必须“相夫教子”。亚洲是“子宫”模式的家庭结构,女性在家庭里的地位非常微妙。理想中的妻子应当可以适时地提醒和辅佐丈夫、照顾家庭,并承担儿女的启蒙教育工作。这些责任,尤其是最后一项责任,要求她们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的时候,为了能与父亲或丈夫“唱和”,她们还必须懂得一点诗词歌赋。这就使“良家妇女”的“行为守则”变得非常复杂:她们必须既无知又知书达理,必须既“三从四德”又能独当一面管理整个家庭,必须既“远离杂书”又能信手拈来一些诗词典故。说起来薛宝钗算得上理想的“良家妇女”,你能想象她如果顺顺当当嫁给宝玉,生儿育女,必定又能红袖添香花解语,又能孟母三迁断机杼。不像林妹妹,大半年才缝了个荷包,只会作诗不会做人。但宝姐姐在书里其实是个“无趣得很”,“素寡”到“犯忌讳”的女性,没有人能真正明白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到底在想些什么,她安分平静的外表下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明白了,那也只是曹雪芹故意让你明白的)。那么若干年后,人们如果突然对这位“贾氏”发生了兴趣,就会发现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去研究她,让她“说话”,实在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然而难以做到并不是不能做到。高彦颐的《闺塾师》便写得非常好,阅读过程中常让我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她真真是从“才通人”的狭隘小径中找出了明末清初“良家妇女”心底的桃花源。《缀珍录》作者曼素恩做得要差一点,她以旗人家庭妇女完颜珲珠的《国朝闺秀正始集》为基本依据尝试从妇女写作、娱乐、工作和虔信等方面研究盛清时期的“良家妇女”。但她过于依赖这本《正始集》了。正如作者自己意识到的,这本书有些时候是靠不住的。《正始集》里的诗篇统统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标准是当时对妇女的道德要求,故此珲珠删掉了所有的“淫词艳曲”和不合时宜的作品。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被删掉的诗篇很可能正是可以反映妇女真正心理活动的话语。如果让珲珠来选红楼十二钗的诗,百分之九十的诗篇都要扔进垃圾桶,甚至连宝姐姐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首也不的入选。以文学作品研究盛清妇女本来就有可能落入“随意想象”的陷阱,如果这些文学作品居然还非常片面,那研究结果和真实历史的距离可能就更远了。从这点看曼素恩在“让盛清妇女说话”方面实在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本书与其说是研究“盛清妇女”,不如说是以妇女为中心视角研究“盛清”。女性主义所以有趣,在于你一旦把妇女置于观察的出发点,就会发现许多被掩埋的历史细节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要了解这种乐趣倒不必看《缀珍录》《闺塾师》这类费脑子的学者著作,翻翻孟晖那一系列的散文便可以了然于心了。本书通过妇女研究盛清时期思想和人口变化这方面其实写得很好,但总感觉写得不够,隔靴搔痒。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研究历史,难;研究历史人物,更难;研究历史中的妇女,难上加难。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此一秒过去便永远过去,无论你留下多少文字和影像资料,此一秒永远无法被精确还原,我们甚至想要“无限接近于”此一秒亦不可得。尤其妇女,她们在众人的凝视中几乎成了凝固的女神峰,如白衣佳人静立水中央,只让你看到一个模糊刻板的形象,而蒹葭苍苍,道阻且长,要溯洄从之,了解她们真正的感情和思想,几乎困难到不可能。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我可以说翻译让人比较茫然吗?
  •     曼素恩先生把长江中下游的女性研究地非常透彻,把女性分为两类:儒家道德主导下的闺秀和崇尚浪漫的艺妓。非常有借鉴和学习性。 有些知识简直和宅斗小说一样,也許可以借鑑一二。
  •     这个系列的都还不错
  •     对比原著,老太太的翻译功夫果然了得。
  •     哎。杯具
  •     这是一部研究18世纪及其前后(1683-1839)清朝长江下游地区社会性别关系的著作。视角独特,通过分析描述,阐释了社会性别关系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
  •     稍逊趣味。
  •     与《闺塾师》一样好,不过前者更成熟~曼这本书对很多资料做了初步的整理,意义太大~最后几个表格太有用了!!
  •     史料并不是很多,有些结论不觉得很正确。
  •     提供了一些视角,不过读起来觉得味道还不足,火候还不够
  •     一口气读完了《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曼素恩(Susan Mann)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外国人写东西,莫非都是形散而神也散?
  •     粗粗翻过,史学家要基于选定了特定话题的零散史料来处理“贯穿于不同地域与时期的社会性别关系”还是力不从心啊。还不如通过盛清时期的材料来集中分析盛清时期社会关系(反应在性别上)的某一个单一面向。第七章谈宗教生活(基本是江南)材料聊可参考。
  •     真的不是特别好。
  •     这翻译也太不给力了吧,某些句子简直跟机翻的一样
  •     总体不及高彦颐的《闺塾师》引人入胜,这部分应该是翻译的问题。作者将女性置于盛清时代的中心来分析女性的地位,也从女性的视角来看盛清的各种社会变化,为了解当时妇女的生活与盛清时期都提供了新的观点。
  •     不如高彦颐那本《闺塾师》
  •     认为当时出现了两种理想女性的意象,一是以班昭为代表的严肃的女师,一是以谢道韫为代表的咏絮才女。后者被说成是一种“幼女”形象,她们以女儿身分面对年长的男性文人,从而获取男人的怜爱。这似乎是一种在西方学界很乐于运用的比喻方式。大量论述了“女工(红)”在妇女生活中的地位。认为儒家的“君子”亦即男性应该避开体力劳动,但是上层社会的妇女却应该与奴仆与佃户一起用双手从事劳动生产,女工上的能力被看作是妇女具有勤俭品质(妇德)的标志,也是她作为良家妇女在身份上与娼妓的分野。甚至以每年节庆时皇后亲临祭蚕典礼来作为提倡妇德的例子。于所谓“幼女”意象一样,十分牵强。须知历代皇朝固然要举行皇后亲桑的宫廷仪式,但这都是配合着皇帝亲耕谡田的仪式进行的。很显然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制度民风民俗都存在极大的误读。
  •     很好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古代妇女并我是我们所想当然的那样。还有一本《内闱》研究宋代妇女的,这一套书都很不错
  •     好书
  •     有趣,可读性强!虽然可以看做是Dorothy Ko明末起初中国女性研究的续写,但是也有其不同和自身的优点。
  •     对中晚清的江南知识女性还有她们的家族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可以和闺塾师还有张门才女一起读,了解没被穿越女乱入的真正的闺秀世界,噗
  •     10
  •     : D691.968/6456
  •     觉得在工作和艺伎两章写的还不错,写作那一章则逊于高彦颐了。
  •     北医把那套书的所有跟女权都买的差不多了吧
  •     材料运用可以参考 结构到位 分析深度略有不足
  •     看着二十几年前的书很感动。女士把每次与人谈话所得都标上注解,这是我没见过的学术态度。女士认为女性占据了盛清社会的中心地位,就像盛清的沙文主义一样。大师伯的翻译水平。。唉。。
  •     这本书史论下得好
  •     有一些觀點很有意思,但有幾章比較平淡
  •     海外中国系列,论起内容未必有国内研究精深,但别开生面。不深刻,于视域却有启发。
  •     在国外汉学家的东西里算很不错的了,不过到底不能避免对中国文化的陌生.
  •     这套书是套好书,这本视角有些意思
  •     几年前就读过,这次为了写东西又读了其中的四章,吸引我的只是书中所使用的材料,论述和观念的部分平平
  •     缀珍录引用丰富的史料,有正史,也有传统史学家较少引用的可信野史.中国史学家对医学中的性问题研究很少,几乎是空白.外国人研究这些问题不是在鄙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而是我们自己把许多问题都研究的太透了,他们想有所创新就只能剑走偏锋,研究一些我们和我们的先人没有研究或不屑于研究的问题.不论他们的动因为何,都不影响其研究成果的可贵,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更可以从中以不同视角来审视我们先人的生活和历史经历.
  •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     一种视角。看的是电子书。
  •     挺好玩的
  •     比高彦颐就差了点,我好偏心的啊:P 顺便说一下名字都翻译错了……
  •     想给四星半
  •     书中有很多细节的小错误,但是不影响整本书的价值。将女性放在中国十八世纪的时间和空间的中心,突然很多陈旧的观念都被颠覆。闺秀才媛的纷纷涌现是新时期将至的前兆,还是传统女德的固守?
  •     对社会性别研究一直不感兴趣啊不感兴趣,不过“虔诚”那一章有关观音信仰的那里引用的经文啊什么的还有写的都比古正美那段靠谱。。。值得稍作参考
  •     “回应”意味太过强烈:其一回应高彦颐的17世纪才女文化研究,其二回应“盛清”讨论。作者肯定了盛清时期社会性别特征的特殊性,其表现为女性对于“妇德”的主体性表达(对恽珠材料的依赖有待商榷)。作者在原因追溯中对女工的分析很合理,但真有必要把女工的活跃性与重要性断裂为一个“盛清”么?
  •     明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