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1
ISBN:9787801904492
作者:卜长莉
页数:488页

内容概要

  卜长莉,1964年10月出生,吉林长春人,2003年获得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在站博士后,长春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组织、人际关系、文化与社会发展。曾在《社会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

书籍目录

导 论   一、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问题空前凸显  二、社会资本为协调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第一章 对国内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状况的评析  第一节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立足点——“关系”即社会    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三、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 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较系统的阐述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切入点    二、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社会网络观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微观分析    一、波特斯从网络成员关系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二、博特从网络结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林南从网络资源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第四节 社会资本向各个领域的扩张    一、从经济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二、从政治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从文化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第五节 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    一、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比较宽泛的研究    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三、直接以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为对象的研究    四、简短的结论第二章 社会资本的内涵解析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二、西方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三、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对东西方人际关系论的超越  第二节 社会资本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     一、信任     二、互惠     三、合作   第三节 社会资本具有资本的属性     一、马克思对资本属性的阐述     二、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扩展了资本概念的内涵     三、社会资本的特点     四、社会资本增殖的原因 第三章 社会资本的运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     一、匮乏性的原因     二、工具性的原因     三、情感性的原因     四、利他性的原因     五、价值性的原因     六、受习惯、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微观交换中的互动与宏观社会结构约束相结合    一、个体主义社会交换观的局限     二、结构主义社会交换观的局限     三、社会资本实现了个体在交换中的互动与社会结构的约束相结合    四、资源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内容    五、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类型    一、从社会变迁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    二、从信任程度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   三、从微观与宏观综合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第四章 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的根据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人性依据    一、道德人是整体主义本位论的人性基础    二、经济人是个体主义本位论的人性基础     三、社会人是社会资本理论的人性基础   第二节 社会资本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和谐观念为价值取向    一、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二、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社会资本的馈赠   第三节 社会资本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     一、社会资本与生产     二、社会资本与生产力    三、社会资本与生产关系    四、社会资本与社会交往第五章 社会资本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与资源配置    一、社会资本是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    二、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三、社会资本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发展    一、网络这一关系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条件     二、信任这一规范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立足的保证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人的发展    一、社会资本在人的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在创造人力资本过程中的作用     三、社会资本对人的主体性的意义和作用    四、社会资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一、波特斯对“消极社会资本”的探讨    二、社会资本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第六章 社会资本与中国社会变迁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资本     一、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核心     二、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主要靠儒家伦理道德来调节    三、中国传统社会的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本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资本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资本    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新特点    二、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的特点    三、构建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资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结 束 语参考文献后  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面论述了“社会资本”的理论、特征、属性、运作过程及其功能等等。该书旁征博引,分析细致、概念清晰,逻辑线索明确。社会资本是目前社会学等领域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问题,作者在国内学者收集相关文献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出极大的努力,这应当说是国内在此方面目前比较优秀的著作。

图书封面


 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几天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可以看作是系统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著作,并且本书还堪称系统研究该领域的最为“厚实”的著作,洋洋洒洒35万字对国内外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状况、社会资本的内涵、运作过程、存在根据、功能以及与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之所以用“厚实”一词,而没有用其他词汇,是因为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大,这本书在系统研究社会资本的国内著作中算不上最早的,之前还有张其仔的《社会资本论》,就理论深度和见解的深刻性而言,本书由不如燕继荣老师的《投资社会资本》。尽管如此,本书还是非常有助于社会资本理论初学者实现入门。本书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评述就不说了,和其他著作大同小异,本书值得一说到内容体现在其他章节中。就社会资本的内涵来说,作者突出了社会关系在社会资本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并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西方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最后还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的分析,实现了对东西方人际关系论的超越,具体而言就是指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又离不开人的存在,总而言之就是人与社会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关系,超越了集体取向和个体取向。然后,作者还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社会资本的内涵,信任、互惠和合作等文化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资本内在的行为规范。接下来,作者又探讨了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属性,其特点包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无形、公共物品特性、不可转让性、特殊的增殖性、投入产出不平衡、分布的非均衡以及发展的历史性。虽然其中一些特点的理解尽可以作为一家之言,甚至一些观点跟作者在其他地方的论述不同,比如公共物品特性(作者在这里认为社会资本是完全的公共物品),但从一定意义上说,还是可以概括出社会资本的特点。就社会资本的运作过程来说,作者首先分析了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主要列举了一下几种:匮乏性的原因、工具性的原因、情感性的原因、利他性的原因、价值性的原因(归属感、认同感)、受习惯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等。接下来作者还从微观交换中的互动与宏观社会结构的约束的角度论述了社会资本,在社会资本理论兴起之前,一直存在个体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争论,而社会资本理论正是对这两种思想的超越。其实,社会资本理论一直充当着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方法的纠正和超越,这还表现在对道德人和经济人、整体主义本位论和个体主义本位论等。另外,作者还从三个角度区分了社会资本的不同类型,从社会变迁角度分为传统血缘依附型社会资本、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信息时代的社会资本;从信任程度的角度分为深度信任的迪尔凯姆型、浅度信任的托克维尔型、现代社会中的抽象信任;从微观与宏观综合角度对镶嵌和自主在微观与宏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划分,具体分为网络内部整合性的社会资本、网络之间链合性的社会资本、国家与社会之间协作性的社会资本、正式组织内部整合性的社会资本。就社会资本理论的存在根据而言,作者指出了其人性依据,将社会人作为对道德人和经济人的超越。同时,作者认为,社会资本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为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资本与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关系。就功能而言,社会资本可以除政府再分配和市场分配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同时社会资本也可以解释劳动力流动,作者指出很多情况下并非经济条件决定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工作地点选择,其决定作用的是社会资本,就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就是地缘关系。对企业发展而言,社会资本的网络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信任则提供了保证。另外,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积累上。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资本也有负面效应,波特斯从个人角度探讨了消极社会资本,同时也应看到社会资本对群体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群体整合过强或者链合过弱。最后,作者分析了中国社会变迁的三个阶段的社会资本状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949年以前的传统社会,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时期。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儒家伦理其主要调节作用。第二阶段城市企事业和党政机关以及农村的人民公社共同具有的单位性质,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控制了每个单位成员,这时候呈现出一种普遍性的关系,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特殊性的关系,包括上下级的工具性关系,和其他形式的情感性关系。作者对这一时期社会关系的概括不一定准确,但确实也反映出与传统社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转型时期,特殊性关系重新抬头,宗族关系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形式,工具性更浓,利益成为人们追求社会关系的主要动机,而上下级的庇护式利益关系虽然由于上级掌握资源的自由度下降而有所松动,但双轨制的存在又为这种关系的强化提供了动力。但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社会资本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难以抵御现代性的冲击,社会资本越来越具有现代形式,其对社会和谐的贡献也非常值得期待。《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作者:卜长莉目录:导 论   一、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问题空前凸显  二、社会资本为协调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第一章 对国内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状况的评析  第一节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立足点——“关系”即社会    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三、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 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较系统的阐述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切入点    二、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社会网络观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微观分析    一、波特斯从网络成员关系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二、博特从网络结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林南从网络资源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第四节 社会资本向各个领域的扩张    一、从经济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二、从政治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三、从文化角度研究社会资本  第五节 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    一、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比较宽泛的研究    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三、直接以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为对象的研究    四、简短的结论第二章 社会资本的内涵解析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二、西方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三、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对东西方人际关系论的超越  第二节 社会资本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     一、信任     二、互惠     三、合作   第三节 社会资本具有资本的属性     一、马克思对资本属性的阐述     二、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扩展了资本概念的内涵     三、社会资本的特点     四、社会资本增殖的原因 第三章 社会资本的运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     一、匮乏性的原因     二、工具性的原因     三、情感性的原因     四、利他性的原因     五、价值性的原因     六、受习惯、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微观交换中的互动与宏观社会结构约束相结合    一、个体主义社会交换观的局限     二、结构主义社会交换观的局限     三、社会资本实现了个体在交换中的互动与社会结构的约束相结合    四、资源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内容    五、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类型    一、从社会变迁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    二、从信任程度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   三、从微观与宏观综合角度划分社会资本类型第四章 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的根据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人性依据    一、道德人是整体主义本位论的人性基础    二、经济人是个体主义本位论的人性基础     三、社会人是社会资本理论的人性基础   第二节 社会资本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和谐观念为价值取向    一、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二、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社会资本的馈赠   第三节 社会资本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     一、社会资本与生产     二、社会资本与生产力    三、社会资本与生产关系    四、社会资本与社会交往第五章 社会资本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与资源配置    一、社会资本是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    二、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三、社会资本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发展    一、网络这一关系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条件     二、信任这一规范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立足的保证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人的发展    一、社会资本在人的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在创造人力资本过程中的作用     三、社会资本对人的主体性的意义和作用    四、社会资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一、波特斯对“消极社会资本”的探讨    二、社会资本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第六章 社会资本与中国社会变迁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资本     一、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核心     二、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主要靠儒家伦理道德来调节    三、中国传统社会的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本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资本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资本    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方式的新特点    二、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的特点    三、构建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资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结 束 语参考文献后  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355千字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得不说,本书著者是我的老师。
  •     也就那样吧,看过,没印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