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主要思潮》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主要思潮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
ISBN:9787508019628
作者:阿隆
页数:445页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95页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六、第五种被说成“个人与其附属物的完整性”,……
由于人受本能的驱使而自发地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按逻辑行事,为了尽力达到最大的满足,就合理地组合各种手段。……在非逻辑范围内,个人与其附属物的完整性的剩遗物,就是利益在逻辑范围中的对应物。换句话说,当个人基于剩遗物和感情而表露出自私时,他的行为就是非逻辑的,正像当他尽力取得财富和权力时他的行为是逻辑的一样。
……第二类“下等人的平等感情”易于理解,因为这种感情促使下等人要求与上等人平等。它是与等级制有关的感情的对立物,……这类剩遗物的表现就是普遍要求平等。……
第三类……“通过与发生了变化的臣民有关的行动恢复完整性”。……一般可称为“净化的仪式”。……旨在通过与有罪的主体或作为变质的牺牲品的课题有关的行动来恢复完整性的剩遗物。一切宗教中都有污点的概念。……
第四类是“与社会平衡的变质形成对照”的感情。这些敢情推动人们去惩罚做了违背社会正义与非正义这一社会观念的命令的行为的人。
……“剩遗物和派生物的分类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真实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学说。”剩遗物的不同类别与古今各个社会中起作用的全部感情是相应的。帕累托认为,剩遗物的类别变化甚微。……具有这种定义的人基本上是不变的。人的本质不变这一断言与剩遗物类别基本稳定的论点是吻合的。……
派生物是由人类行为机器口头表述构成的整体的可变因素。……
……也就是说,基本上“从派生物可能具有的说服力的主观方面”来研究派生物的。
……社会学的研究在于探索人怎样运用逻辑的或非逻辑的心理学手段来鼓动别人。通过这一方法,帕累托最后把派生物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简单肯定”。……因为是这样的,所以就是这样的。……“应该这样,因为应该这样”这句话是合适的人用合适的语调说出的,那么第一种派生物便是有效的。一种特定邢台的人际关系使简单肯定的派生物达到了目的。
第二种派生物……权威的证据,是哲学家的嘱咐。……、
……第三种派生物……可以依赖感情或原则,可以以法律或形而上学的实体为基础,也可求助于超自然存在物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派生物则可以从“与感情或原则的一致”中获得说服力。……派生物激发感情、表明命题与既存利益之间的和谐一致,或依赖某种抽象的实体或超自然存在物假设的意志,使断言、命令和禁戒具有说服力。
第四种由从“口头证据”中获得说服力的派生物组成。“口头派生物,可以通过使用不确定的、令人疑惑的、模棱两可的和与现实不相符合的词汇来获得。”……必须补充说,只有逻辑——经验论证的演说在公众集会上,甚至在课堂上,肯定无人聆听。……
……逻辑——经验论用命题与观察到的事实一致性,而不是用纯粹论断进行论证。它不援引传统的权威或某个个人的权威,而是援引经验的结果和观察到的规律性。它的职责是使用具有确切定义的词语,而不是玩弄意义暧昧的概念。
……
……非逻辑——经验的思想以经验的事实为基点,并从这些事实出发追溯到假经验的原则。当有教养的人运用这种思想时,它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感情的或形而上学的抽象阶段……最终还可以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感情的或形而上学的抽象的人格化的阶段。……
今天有教养的人,如果不是帕累托说的逻辑——经验主义者或奥古斯特·孔德说的实证主义者,他们就会求助于感情的或形而上学的抽象。……
……
……一个完全按照逻辑——经验思维办事的社会事实上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逻辑——经验思维是由思想关系和客观效果之间的一致性决定的,它并不包括目的的确定。可是,不给自己醍醐一些不是由科学的方法确定的目标,认识无法生活和活动的。……但是,人类的动物本性使他的行为无法总是出于推理。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02页 -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指责古典的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做普遍有效的规律。他认为每种经济制度都有它自身的经济规律。……因此马克思把普遍有效的经济理论思想发展成每种制度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规律的思想。
此外,撇开社会结构是无法了解一种特定的经济制度的。经济规律都具有各种制度的特点,因为经济规律是决定某种生产方式的社会关系的抽象表现。……
因此,马克思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既要根据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方式,又要根据它的运行方式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
……
……但我并不认为这一意图已经实现。迄今为止任何这类意图都未曾实现过。……没有一种能把社会结构、运行方式、在这种制度下的人的命运以及这种制度的演变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总体理论。而之所以没有这种包罗万象的理论,那是因为这种总体并不存在,历史并不是如此合理、如此必然的。
……
第一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利润至上。由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因而它就同时建立在企业主和生产者追逐利润的基础之上。
……我们可以在《资本论》的开首几页,马克思提出两种类型的交换这些章节中找到这一原始论点。
一种交换是从商品到商品,可以通过或不通过货币。……
……
与之相反的第二种类型的交换。这是一种通过商品从货币到货币的交换,其特点是在交换过程结束时,你掌握的货币比原来的要多。这种通过商品从货币到货币的交换是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企业主或生产这不是通过货币用不需要的商品换回需要的东西。资本主义交换的本质是从货币经过商品再到货币。回来时的货币相比出去时的货币为多。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归结为:利润是从哪里来的?以追逐利润为活动的基本动力的、大部分生产者和商人能够获得利润的这种制度为什么是可能的?
……
马克思论证的程序是:价值理论、工资理论,最后是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个论点是:任何商品的价值大体上都与它所包含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成比例。这就是价值---劳动理论。
……马克思不仅没有忽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且还明确地肯定了这种变动。此外,马克思还承认商品只有在人们需要它的时候才有价值,换句话说,即使商品中凝结了劳动,但如果购买力不投向这一商品,那么这个商品还是毫无价值的,或者说价值与劳动量之间的比例性可以说是以对这一商品的正常需要为前提的,这样就找出了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因素。但是如果我们像马克思那样假定人们对这一商品有一种正常的需要,那么现在商品价格中的价值与凝结在这一商品之中的社会平均劳动量之间就会有某种比例性。
……马克思的基本论点是劳动量是商品中唯一可以计算的因素。
……
第二个论点是:向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价值也是可以衡量的。……人的劳动报酬是按照其价值及对一切商品都适用的总得价值规律付给的。……
……
第三个论点是:工人生产一个与他自己以工资形式取得的价值相等的价值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少于他的实际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即生产与他以工资形式的得到的价值相等的价值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生产的价值量。
在劳动日中用来生产凝结在工资中的价值的那一部分叫做必要劳动,剩下的那一部分叫做剩余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生产的价值叫做剩余价值,声誉价值率是由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即用来支付工资的那一部分资本的比例决定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6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习俗和礼仪都是法律未作规定、无法规定或无意规定的习惯。法律与习俗的区别在于前者偏重约束公民的行为,后者偏重约束人的行为。习俗与礼仪的区别则在于前者偏重人的内心活动,后者偏重人的外部举止”(《论法的精神》第十九章第十六节,《全集》第二卷第566页)
……
……在一个段落里就出现了两种并列的解释:一种是对事实上存在的这种制度做决定论的解释,另一种是以普遍有效的道德标准对这种制度作出的评论。……孟德斯鸠一方面认为奴隶制作为一种制度,是未被人性的基本精神的,另一方面又把奴隶制这个事实归因于气候的影响,为它寻找借口。但是这种提法只有当气候对一种制度产生影响,或有助于这种制度使之成为可能时,才能在逻辑上被人接受。因为,如果说因与果之间必然有联系的话,那么,道德上的谴责与经过科学论证的决定论之间显然会产生矛盾。
……事实上,孟德斯鸠如同所有的社会学家一样,一遇到这类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他们追根究源,一旦发现使他们感到害怕的制度竟是不可避免的时候,就转而全盘接受。……
……
孟德斯鸠写道:“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那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习俗、礼仪等。由此形成一个总的精神。”
“在一个国家里,当其中一个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后,其他因素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了。……”
……
孟德斯鸠还提了另一个说法。……即在历史进程中一个因素可能逐步成为主要的因素。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经典型的理论:即物质因素在古代社会比在复杂的或他当时还不可能这样称呼的文明社会里更具有约束力。
……
我倾向于相信该书作者所说的一国的总精神就是美国人类学家所说的一国的文化,即某种生活方式和共同关系的形式。这种方式或形式不是一种因素,而是一种结果——在长期内构成一个社会类型的全部自然影响和精神影响的结果。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24页 - 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作了这些表面分析后,又借助于统计数字驳斥了自杀率主要是由模仿现象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如果说自杀是由感染所造成的,人们就可以在地图上找出从自杀率特别高的中心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辐射图。然而,对自杀现象地理分布所做的分析丝毫不能说明这一问题。在自杀了很高地区的边上还存在着一些自杀论特别低的地区。自杀的分布式不规则的,与模仿的假设是不一致的。……
……
涂尔干自认为可以确定的三种类型的自杀是:利己自杀、利他自杀和由社会混乱引起的自杀。
……
这种从统计学角度对相互关系所作的研究得出的自杀的第一种社会类型可以用“利己主义”一词定名。男人或女人,当他们只想到自己,当他们未曾与社会团体合群,当激励他们的私欲不能被团体的权威或由一个严格有力的中心提出的强制力量引导到可以与人类命运相一致时,更倾向于轻生。
第二种是利他主义的自杀。……在这种情况下,一点不牵涉到由过分的个人主义所造成的自杀;相反,这种自杀是由个人完全消失在团体制中所造成的。个人按照社会的指令赴死,甚至连生命的权利也不考虑。
……
因此,“自杀潮流”可以选择两种类型的人,即对社会团体极不关心和不怎么关心的人。利己主义的人比其他人更易轻生,但是,俩主义到了几天的人,他们与自己所属的团体如此休戚与共,以致抵挡不住命运的打击。
最后,第三种自杀的社会类型是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自杀,这种类型的自杀是涂尔干最感兴趣的,因为它最富有现代社会的特征。……
……
在社会动荡时期发生自杀的次数增加,而在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又有所减少,这些现象使这位社会学家萌发了由社会混乱而引起自杀的想法。这一措词已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一书中使用过,是涂尔干关于社会哲学中的关键观念。尤其使他感兴趣,乃至念念不忘的,实际上就是以社会解体和个人与团体间联系脆弱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危机。
……
因此,除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自杀外,还存在着第三各类型的自杀,即: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自杀。这种自杀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方面的原因打击着个人。在这些社会里,社会生活并非由习惯所支配;个人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要求很多,因此,他们经常感到欲望和满足间的不协调而产生痛苦。这种不安的气氛有助于“自杀潮流”的发展。
……
利己主义自杀表现为麻木不仁状态和对生活缺乏依恋,利他自杀则出于毅力和激情;最后,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自杀则以恼怒和反感的状态为特征,这种“恼怒”是与现代生活造成人们失望的各种情景联系在一起的,“反感”则来自对希望和满足之间不协调的领悟。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06页 -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卷论述的内容是资本流通,它原想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当作一个整体,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的方法。……唯一毋庸置疑的观点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政府状态的竞争性以及资本流通的必要性使生产的购买力的分配之间经常可能出现差距,这就等于说无政府状态的经济本质上就包含着危机。……
……
研究这一抽象的、具有像《资本论》第一卷模式分析中那种特征的关系,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一个企业或一个特定的部门里,可变资本越多,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本的有机构成越是朝缩小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方向变化,剩余价值也就越少。具体地说,就是企业或部分的机械化程度越高,剩余价值越少。
显然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马克思十分清楚,经济的表面现象似乎是与他在模式分析中所提出的基本关系相矛盾的。
……
平均利润率是与全部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比例的。但剩余价值只是在可变资本即人的劳动中获得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的机械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在不断变化,全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趋向减少。马克思由此得出结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利润率趋向于下降,全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减少。
……资本主义企业间的竞争提高了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通常表现为生产的机械化,因而也表现为与不变资本相比,可变资本的减少。换句话说,竞争的手段使以利润为基础的经济朝着资本积累、生产机械化和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下降的方向发展。
……
那么,表明这一制度将会自行消亡的论点是什么呢?……这些论点是无产阶级化和贫困化。无产阶级化指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资本家和无产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将衰落不堪,这些阶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被无产阶级吸收。贫困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者越来越贫困的过程。如果生产越多,而工人群众的购买力却越来越低,那么工人群众就可能倾向于反抗。……另一种假设是:如果分配给人民群众的收入不足以吸收日益增加的产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制度就无法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消费者对市场上的需要之间建立平衡,资本主义制度就可能瘫痪。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06页 - 导言

奥古斯特·孔德认为,现代社会(或称工业社会)的特征是封建和神学制度的衰亡。社会改造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协调一致”,即如何重新树立清一色的宗教信念和道德信念,否则,任何社会都不能生活于安定之中。
与此相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社会秩序的内在矛盾构成了他所在时代的社会要素。这些矛盾至少有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敌对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一天不消灭,社会上必然存在着这种矛盾。
最后,在托克维尔看来,现代社会的定义就是民主性。他认为,这种性质意味着阶级或等级差别的缩小,社会地位趋于平等,甚至意味着在时机成熟时经济地位也趋于平等。可是,这个以平等为使命的民主社会,按其复杂的情况而言,可能是自由的,就是说可以由允许有思想自由的保守的代议制来管理;或者相反,如果次要原因并不有利,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专制的。新的专制主义将统治着以类似的方式生活着的、对无能为力和受人奴役的平等感到囧感的人。
……奥古斯特·孔德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出发,强调必须协调一致,恢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一致性。他初步观察了一种社会类型,预料它将会在将来逐步实现,而他也愿意为之出力相助。相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诸矛盾是基本的,预见会发生一场既是灾难的、又是颇有裨益的革命。……托克维尔……这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历史哲学,它指出了未来社会的某些被视为不可避免的特征,同时又断言有些同样重要的特点对人来说都是不可预料的。在托克维尔看来,将来尚在未定之中,留有自由发展的余地。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托克维尔似乎承认有一个“方向”。……历史必然地朝着这个“方向”演变即朝着民主社会演变。可是,如果这一“方向”意味着人类使命的完成的话,那么事先就已确定的历史“方向”是没有的。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民主社会这一演变的“方向”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专制的。
……
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都发现了孔德这样一个思想:只有共同的信念才能维系彼此间的一致。然而,他们又都觉察到传统遗留下来超验的共同信念已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所动摇。……科学进步使宗教信仰受到损害,这对社会的稳定是必要的。……他们还倾向于相信,只有具备了能够使机体成员团结起来的共同信仰,社会才能保持其结构和维护其一致。
……涂尔干相信看到了传统的宗教不能再适应他所谓的科学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奥古斯特·孔德的信徒,涂尔干考虑到社会需要“协调一致”,而“协调一致”只能靠梳理绝对的信仰才能形成。他从而断言,应该建立一种受科学精神启示的道德。我觉得这一结论是教授的天真想法。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危机产生于基于宗教之上的传统道德未曾得到代替。社会学应该用来奠定和重建那种科学精神所需要的道德。
帕累托……一心想成为学者,他一再断言,唯有依靠实验逻辑法得出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而所有其他的,尤其是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或宗教方面的命题都没有真实价值。但是,帕累托所谓宗教或科学道德无休止地冷嘲热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决定人们行动的并不是科学。他甚至写道,如果他想到他的著作要被那么多读者阅读,他就不会发表了,因为不摧毁社会秩序的基础,人们就无法用实验逻辑法解释什么是真正的社会秩序。……社会只能靠感情维系,而感情虽不是真实的,但却是有效的。……帕累托认为涂尔干所说的科学道德一点也不比基督教理中所说的道德更为科学。他把这一思想阐述得淋漓尽致,甚至顺乎自然地说这种道德明显地不科学,因为这种道德的主要错误在于它还没有成为科学道德时就自认为是科学的道德;且不说它还认为人类的行动有朝一日会由理性因素来决定。
因而,这位社会学家认为,在进行社会分析时严谨的科学性的要求与人们认为科学命题不足以团结人们的信念(因为任何社会的协调一致和秩序总是由极度的、低级的或高级的理性信仰维系的)之间存在着矛盾。
……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38页 - 埃米尔·涂尔干

社会也能够促进宗教信仰的产生,因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能够在节日的气氛里创造出神来。
……
……我们可以想象出,有一群人在一起举行节日活动或者宗教仪式,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经验,他们做相同的动作,他们一面跳舞,一面大声叫喊。这种意识,这种集体活动,使他们每一个人忘记了自己,使他们分享到集体的力量,使他们感觉到一种和他们“无精打采”的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东西。这种非凡的,既是内在的,又是超验的东西,正式集体的力量,也就是一种神圣的东西,这种如痴如狂的现象正式产生宗教的典型的社会心理过程。
……
在涂尔干的著作中,从社会学角度对宗教所作的解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重点放在这样一个观点上:人类史在不知不觉之中崇拜他们的社会的,神圣的东西首先依附在集体的、非个人的力量之上,这种力量恰恰就是社会本身的再现。另外一种是,当集体生活本身极度紧张,使得社会处于激动人心的状态时,社会本身就会去创造神或者宗教。……
……
……许多社会行为的对象不是事物本身,而往往是这些事物的象征。……我们今天也是这样,我们平时社会行动的对象不但是事物本身,而且也是这些事物的象征。
……他把宗教仪式分为三大类:消极的仪式、积极的仪式和他所说的赎罪的仪式。消极的意识主要指的是戒律,……消极的仪式的发展方向就是各种禁欲主义的宗教惯例。相反,积极的仪式指的是宗教团体的仪式,……有关消费方面的惯例也包括在积极仪式的范围里。涂尔干同时也对模拟的仪式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仪式进行了研究,这些仪式的目的在于模拟人们所向往的事物。所有这些仪式,不管是消极的、积极的还是赎罪的,都能够其一种重要的社会作用。他们的目的在于使共同体继续维持下去,重新加强个人属于集体的观念,使人们保持信仰和信心。一个宗教只有通过宗教惯例才能存在下去,宗教生活是信仰的象征,也是一种不断更新信仰的方法。
最后,涂尔干根据他图腾崇拜的研究,提出了社会学的认识论。……
我认为涂尔干的社会学认识论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一、分类法的原始形式和宇宙的宗教形象紧密相连,而宗教的形象则是从社会本身及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或称神圣世界)的表象中产生出来的。
……
总的说来,涂尔干的观点是:我们已人类社会为蓝本,把宇宙间所有的生物划分成许多称之为“属”的群体。人类社会是一种直接为个人所有的合乎逻辑的群体。我们可以吧这种划分群体的做法进而运用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上去,因为我们是以社会的形象来想象世界的。
这种划分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特性和占丛书地位的特性,是仿照社会上存在的等级制度设想出来的。……
二、涂尔干断言:一个概念,例如因果关系,它是从社会中来的,而且只能从社会中来。集体生活的经验产生了力量这个概念,正是社会使人类想象到一种高于个人力量的力量。
三、最后,涂尔干竭力证明,他设想的这种社会学的认识论,能够提出解决经验论和先验论之间矛盾的办法。……
经验论认为,各类事物,总的来说也就是一切概念,都是直接从可以感觉到的经验中来的;而先验论则认为,一切概念或者一切类别是存在与人类脑袋里的。涂尔干认为经验论是错误的,因为它无法解释概念或类别是怎样从可感觉到的已知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先验论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对所有这一切现象都没有作任何解释,因为它把这些需要解释的概念或者类别当做一种第一位的、不可缺少的已知事物放在人类的脑海里。因此,需要在社会的干预下把这两种理论糅合起来。
……但是,不论是先验论,还是经验论,它们都没有看到,这个在可感觉到的已知事物以外的东西,必须有一个来源,必须对它进行解释。只有集体生活才能够说明这些概念和类别。……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表象,因为它们是集体的表象。……
……如果概念和其他的西洋、其他的舆论,总之,和一切集体表象格格不入,它们就不会得到承认,……
……
……人类所有的现象都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不论是哪一种宗教,如果脱离了它诞生于其中的集体,或者脱离了我们叫做教会的共同体,都是无法想象的。……
……
归根到底,我认为用个人崇拜集体来解释宗教的本质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至少在我看来,崇拜社会秩序,从本质上来说,恰恰是对宗教的大不敬。如果说宗教感情的对象是变了形的社会,这就不是挽救社会学要研究的人类的经验,而只能使它失去光彩。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21页 - 卡尔·马克思

以我来看,马克思的思想是不容怀疑的。他认为一个历史制度是由生产力状况、所有制方式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方式为特征的。他认为一个历史制度是由生产力状况、所有制方式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主要特征所决定的。各种社会类型是以共同劳动的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方式为特征的。……但一个社会制度是由少量被认为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的,这一点还是最基本的。
难就难在马克思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相互联系的各种因素在今天看来都是可以分割的,因为历史已经把它们分割开来了。
马克思严密的观点是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难以维持,这一制度的各种机构的运转使阶级斗争越来越严酷。
……
人们难以用比较的方法确切地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按照在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思想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辩证法的最简单的一种说法,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将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人们就可以说,生产力的规模已经使保持私人的财产所有权成为不可能。……
……
因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与私人产权之间存在矛盾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大股份公司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私人产权在某种方式上已经消失。
反之,如果认为大企业是资本主义的核心,那么人们同样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丝毫不会消灭私人产权,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矛盾也不存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产生新的生产方式,不过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方式可以不与传统的所有权发生矛盾。
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第二中解释,由财产个人所有权决定的收入分配,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吸取自己的生产成果。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会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运转的本身。人民群众分到的购买力将永远低于经济需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无法吸取自己生产成果的情况,在生产能力只及今天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当生产力达到今天的五倍或十倍后,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存在。看来矛盾并不明显。
换句话说,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两种说法都没有被证实过。……
马克思的社会学是阶级斗争的社会学。它有几个基本论点:现时的社会是一个对抗性的社会,阶级是全部历史悲剧,特别是资本主义历史悲剧的主角。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它将导致革命,将标志着史前时期的结束和非对抗性社会的到来。
……“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格子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68页 - 奥古斯特·孔德

……人首先是利己主义的,但又并不完全是利己主义的。利他并进而发展成无私和友爱的禀性事实上也是一开始就有的。
……人的基本禀性在其起源时就已存在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社会的更迭对人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历史为人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上最崇高的东西的可能性,有助于利他主义禀性逐步发展。历史还使人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才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
……宗教是由于两种需要而产生的。任何社会都必然具有协调一致,即社会各组成部分、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团结。社会的统一性要求全体成员承认一个协调统一的原则,即宗教。
宗教本身包括三种具有人性特征的东西:精神方面的东西,即教理;感情方面的东西,即在崇敬中表现出来的仁爱;以及实际方面的东西,……称之为制度的这种东西。崇敬支配情感,制度支配信徒的公私行为。宗教反映了人性的区别。宗教应当同时具有精神、情感和活动,即人类的全部禀性,才能实现统一性。
……
……实际上,所有制和语言是相对应的。所有制是能动社会的反映,而语言则是才智的反映。所有制和语言这两者的共同规律是积累的规律。……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传统,即交接。所有制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的财富的积累。语言也可以说是一个贮藏所。……
家庭内部的关系可以是平等的关系,即兄弟间的关系;崇敬的关系,即子女对父母的关系;慈爱的关系,即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复杂的智慧和服从关系,即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奥古斯特·孔德认为支配权应当归于男人,这是最显然不过的。男人聪明能干,而女人则往往多愁善感,所以女人应当服从男人。但是从另一种观点来看,这种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力量基础山的优越性却是一种差劣性。因为在家庭里,精神的权力(即最崇高的权力)是妇女的权力。
奥古斯特·孔德主张人与人的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建立在职责和禀性根本区别上的平等。即使再说妇女的智力不如男子时,他也差不多已经看到了妇女有另一种优越性:妇女掌握着精神和爱情的权力。这种权力要比空泛的智力上优越性更为重要。
……
但是,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应当包括一种与力量统治相对应的或纠正这种力量通知的东西,即教权。奥古斯特·孔德发展了这种教权理论,用以反对现实主义的社会秩序观点。……
教权有两种:智力权力和感情或情感权力。……
教权有多种作用。它可以调节人类的内部生活,把人类联系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行动,神话俗权,使人们任师傅从的必要性。没有一部分人只会,另一部分人听从指挥,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生活。……
较全的作用不仅仅是调节、联系和神化俗权,它还应节制和约束俗权。但只有到社会分化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时才需要发挥这一作用。当教权神化俗权时,即当僧侣们声称国王是天之骄子,国王是以上帝的名义统治臣民的时候,教权就使俗权具有了权威性。
……
智力的历史是从拜物主义向实证主义发展的历史,……向发现和确立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不要求找出其原因)发展的过程。
活动是从军事阶段转为工业阶段的。……
最后,情感的发展历史就是利他主义禀性的逐步发展过程。但是,人的自发的、生而有之的利己性并没有改变。
……
……俗权和教权的区别在最终阶段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明显。这一区别同时也是更密切地协调一致和更牢固地团结统一的条件。人们接受世俗的等级制度是因为人们懂得这种等级的脆弱性,是因为人们憧憬将成为世俗等级制度对立物的精神秩序。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27页 - 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的学说可归纳如下:自杀虽然是个人现象,但主要是社会造成的。用涂尔干的话来说,那就是,有几股自杀的潮流贯穿着整个社会,这些潮流的起因不在于个人方面,而在于集体方面。他们是自杀的真正的或决定性的原由。当然,这些潮流并不是在随便哪一个个人身上都表现出来的。如果,这个活那个人自杀了,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结构、神经脆弱及神经错乱所造成的后果。形成“自杀潮流”的同样的社会环境也能产生心理上的先兆,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中的个人具有细微的敏感性及由此带来的脆弱性。
引起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社会力量。这种力量视社会、集团和宗教的不同而各异,它来自团体,而不是每个个人。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涂尔干社会学中的这样一个根本论断,即社会本身与个人是不同质的。有些现象和力量的支柱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相加。由全部个人组成的总体使现象或力量得以产生,而这些现象或力量只能由集体加以说明。有一些特定的社会现象支配着个人现象。……
……
……涂尔干指出,现代社会呈现出某些病态症状,首先是个人对集体的依存关系不够。在这方面,最引起涂尔干关注的自杀类型是他称之为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那一种。……
……
人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重新使个人和集体结合成一体呢?涂尔干先后研究了家庭组织、宗教组织和政治组织——特别是国家。他力图证实,在这三类组织中没有一种能够提供既给个人以安全又使人服从相互关系所要求的、可以接近的社会环境。
有两点理由使他排除了使个人与家庭组织融合成一体的想法,其一,由社会混乱而引起的自杀者的比率,其增长速度在已婚者中并不比独身的人慢,这表明家庭组织再也不能有效地阻挡“自杀潮流”;因此,只能靠家庭给予个人既使他们感到亲近,又使他有章可循的场所,这似乎是徒劳的。其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作用衰退了,变得越来越狭隘,它在经济上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已不能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起纽带作用。
国家,或者说政治集团,它过于远离个人,过于抽象,过于纯权威性,对促成个人与集体的融合不能提供必要的环境。
最后,宗教也不能结束社会的混乱,……涂尔干期待着某种组织纪律,这种组织纪律应当成为使个人与集体融合的工具。个人应该同意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既规定他们自己可以制订的目标又表明他们有权使用的方法的指令。然而,宗教却在现代社会中日益表现出一种属于精神世界的和抽象的特征。宗教可以说变得纯净了,但它却部分地失去了作为社会约束力量的作用。宗教号召个人超脱情欲,按照精神法则去生活,然而却再也不能规定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规章制度和应当旅行的义务。简言之,宗教不再像往日一样与戒律学校处于同等地位了。……
唯一有利于个人与集体融合的社会组织是行业,或用涂尔干的术语说,即行会组织。
……
单个的人是有欲念的人,基于这一点,道德和社会的第一需要就是纪律。人们需要某种合情的、权威性的和至高无上的,也就是说指的尊重的力量来加以约束,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又能吸引人的力量只能是社会本身。
……第一个问题是特别为A·德尔玛斯博士探讨过的有关统计数字的价值问题。……所以,相信自杀心理解释的医生可能证实自杀率的变化,由于统计上的错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
发生这种错误有两个毋庸置疑的根源。第一个是,自杀通常只是在家属申报后才为人所知。……
第二个原因来自自杀未遂或自杀企图的发生次数。……
讨论涉及的第二点是涂尔干所确定的相互关系的有效性。……
……
一般地说,确立自杀率与某种因素(诸如宗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证明在案例比较中没有其他不同因素的介入。然而,人们常常难以取得无可争辩的结果。宗教因素难以单独列出。彼此接近而又属于不同宗教的居民,通常也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职业活动。
讨论中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学上的解释与心理学上的解释的之间的关系。……
……
换句话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迫使我们一定要把“自杀潮流”看成是一种客观实在或一种决定性原因。统计数字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心理的或心理病理的数据同社会环境共同起作用所造成的。社会环境会增加心理精神失常者的数字或精神失常者中间的自杀人数的数字。
涂尔干所做的解释和所用的词语,其风险在于把社会因素改头换面变成一种超个人力量(即变成一个在人群中挑选受害者的新的莫洛克),并用这种假想的具体化替代轻而易举地把个人因素和集体因素结合起来的确有实效的解释。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18页 - 埃米尔·涂尔干

……罪行一词按照社会学含义仅仅是指集体意识所禁止的行为。……
……
……他怀着某种蔑视的态度,不采用传统的解释,按照那种解释,惩罚的目的似乎是防止罪行重犯,而他确认为惩罚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是使人害怕或威慑别人。惩罚的作用在于使共同意识得到满足,因为共同意识为集体的一个成员的犯罪行为所伤害,它要求补偿,对罪犯的惩罚就是对所有成员的感情给予补偿。
……然而,应该指出,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如果惩罚主要是为了给集体意识以补偿,那么,法院和惩罚机构的威信就难以提高了。
……
……然而,这个契约的因素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物,甚至源自现代社会中集体意识的状态。为了有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由缔结协议的越来越宽广的天地,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可以批准个人的这些自主决定的法律结构。换句话说,个人之间的契约处于个人本身不能决定的社会环境内部。由分化形成的劳动分工是契约领域得以存在的极其重要的条件。这就是社会结构先于个人的原则,或社会形态先于个人现象的原则。
契约是个人之间缔结的。可是,缔约的条件却是由法制所确定的,法制体现了全社会对正确与谬误、容忍与禁止的观点。
因此,“有机关联”支配的社会并不意味着由契约替代群体生活,……现代社会首先意味着出现了社会分化的现象,契约主义就是这种现象的后果和表现。
……
因而,劳动分工既不能用厌倦或追求幸福,也不能用乐趣增长,又不能用增加机体劳动效率的愿望来加以解释。劳动分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只能用另一种社会现象加以解释,这另一种社会现象就是社会量、社会物质密度和社会精神密度的结合。
社会量,简单地说就是属于一个特定集体的个人数额。……要使社会量,也就是说,人数的增加成为分化的原因,还必须加上两种含意的密度,即物质的和精神的密度。物质密度,就是在一定面积土地上的个人数字。精神密度,就是个人间的交往和贸易的强度。个人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就越能一起劳动,他们就越在商业或竞争上联系在一起,因而密度就越大。社会分化产生于社会量与物质及精神密度这两种现象的结合之中。
……试图生活在一起的个人越多,为生存进行的斗争也就越激烈。社会分化是生存斗争的和平解决办法。社会分化避免了像动物界发生的一部分被淘汰、另一部分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现象,使一大部分人分化,继续生活下去。
……
现代社会特有的这种分化现象是创造个人自由的条件。只有在集体意识部分失去了它那咄咄逼人的严厉性的社会里,个人才有可能享有判断和行动上的某种自主权。
在这种个人主义社会里,首要的问题在于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体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有机关联”就会导致社会的解体。
个人是集体的表现。“机械关联”中的个人是可以互相代替的。……然而,当人们进入一个每人都可能并愿意成为最不能替代的生物的社会时,个人仍旧是集体的表现。机体结构要求个人都负有自己的责任。即使在这种使每个人都具有个性的社会里,还会有比我们所想象的大得多的一部分集体意识出现于个人意识之中。在有机分化的社会里,如果在契约统治之外或之上不存在使人们与全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命令或戒律等集体道德标准和神圣事物的话,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不能维持。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86页 - 社会学家和1848年革命

托克维尔和孔德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托克维尔把奥古斯特·孔德认为连伟大的孟德斯鸠额抵挡不住的谬误的东西,当做法国革命的伟大设想,而对制宪议会的失败,即想把君主政体和代议制度糅合在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失败深为遗憾。他把奥古斯特·孔德嗤之以鼻的行政权下放即使不认为是最基本的,至少也看作是至关重要的。此外,他还对立宪议会极为关心,……
……
2月24日革命发生的这一天,托克维尔的反应几乎是失望和沮丧的。这位议员是一个屈从于民主现代性、热中于思想、人身和政治自由的自由派保守党人。他认为这些自由是体现在代议制机构中的,而革命却经常使这些机构处于危险的境地。他深信革命越频繁自由越不可能存在。
……
“30年来使巴黎成为法国第一大制造业城市,并把一大批新的工人群众以及由于城市加固工程的需要而目前又没有工作的农民吸引到巴黎城内的工业革命;在政府的鼓励下日益刺激着这一大批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以及在暗中起着作用的追求民主的不安情绪;刚冒头的经济和政治理论使人相信人类的贫穷是由权力所致而不是上帝造成的,因而只要改变社会的基础,贫穷是可以消灭的;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统治阶级尤其是它的头面人物下了台,这种不信任又是如此地普遍和深刻致使地被人推翻了的政权最为关心的人也失去了抵抗能力;权力集中,迫使一切革命行动占据巴黎并掌握现成的统治机器,最后还有在一个不到60年里经历了七次革命(其中还不包括许许多多小的、不太重要的动乱)的变幻不定的社会里的所有东西,包括机构、思想、风尚以致人的可变性,这些都是二月革命的一般原因,没有这些原因就不可能有这个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偶然原因是:反王朝的激情,这种激情酝酿了一次骚乱,目的是想实施改革;对这次骚乱先是过度的镇压,后来却听之任之;前部长们的突然辞职使政权一下子中断,新部长们在混乱中既未能及时控制政权,又未能及时恢复政权的行使;这些部长们的错误和思想上的混乱,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将军们的迟疑不决,缺乏享有民望而有魄力的君王,尤其是国王路易·菲利普年老昏庸,这是任何人所不能预料到的弱点,这一弱点虽然在革命中已经暴露无遗,但几乎还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
此外,托克维尔还指出了法国的一种地方性现象:对执政者的藐视。这一现象……它说明了为什么许多法国革命都是很少流血的。……
……他在政治上虽是自由派,而在社会问题上确实保守派。所以他认为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至少在他那个时代是无法消除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47页 - 奥古斯特·孔德

作为社会学家,孟德斯鸠首先关心的是人类和社会的差别性。他认为科学的目的是使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东西条理化。……例举了影响各种社会集团的决定因素并最终也许从中找出了某些理性的、有普遍价值的原则,尽管这些原则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遭到破坏。孟德斯鸠立足于这种差别性,费力地求得了人类的一致性。
与孟德斯鸠相反,奥古斯特·孔德首先是一个主张人类和社会的一致性、人类历史的一致性的社会学家。他提出这个一致性的观点,最终遇到的却是相反的困难:找不到也发现不了差别性,因为根据他的哲学思想,绝对有效的社会类型只有一种,人类应当通往这唯一的社会类型。
……
……第一阶段……一种由“神学”和“尚武”这两个形容词表明特点的社会类型正在消失。中世纪社会的柱石是天主教会解释的超验性的信念。神学思想方式是与由第一等级的军人表现的尚武活动的主导地位同时代的东西。另一种社会类型,即科学的和工业的社会正在诞生。从消亡的社会是神学社会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生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思想方法是学者的思想方法,带有旧时代特征的思想方法是神学家和僧侣的思想方法。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学者取代了僧侣和神学家,成为社会秩序中精神和道德的基础。……广义的实业家——即企业家、工厂经理和银行家正在取代军人的地位。一旦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思考是,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不再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战争,而成为人与自然的斗争或者是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了。
从这一时期起,孔德从对他所处的社会分析中得出了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智力改革的结论,光凭偶然的一次革命或暴力行为不足以改组处在危机中的社会。为此必须综合各门科学,并创立一种实证政治学。
……第二阶段……
……发展并确认他在《文集》一书中已经提出过的两条基本规律:三条状态的规律及科学分类。
按照三种状态的规律的说法,人类应当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人类解释各种现象,并把这些现象的存在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第二阶段中,他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第三阶段时,人类只是观察这些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他不想找出事情的缘由,而只是想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
从神学时代到形而上学时代,进而到实证时代……
……
……自从有了生物学这门学科后,方法论就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科学不再是解析性科学而基本上必然是综合性的科学了。这一变化后来奠定了社会学的历史统一观的基础。
……物理学和化学这种无机性科学因为是研究孤立的现象之间的规律的(这些现象的孤立是必然的、合理的),所以是解析性的科学。与之相反,在生物学上如果人们不研究生命体的全貌,就无法对某一器官或某种功能作出解释。某一特定的生物现象只有在与整个机体相比之下才有自己的意义并得出解释。如果硬是人为地把某一成分从某一生物体中割裂开来,那么所能得到的只是一种无生命的物质。作为有生命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全面和完整的物质。
整体先于局部这一思想也应当移植到社会学方面来。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不是被放在整个社会之中,那么就无法理解。
……为了理解法兰西民族某个时期的演变,需要查阅全部人类历史。整体先于局部的原则这一逻辑导致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社会学第一位的、真正的对象是人类历史。
……孔德劣于孟德斯鸠。孟德斯鸠的出发点是差异性,而奥古斯特·孔德却过分讲究逻辑——这正是大人物或某些不太重要的人物的特点,把人累的统一性作为出发点,以研究人类历史作为社会学的对象。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30页 - 卡尔·马克思

……“执政的无产阶级”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只不过指的是一个仰仗人民群众力量的政党或集团而已。
在一个不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也就不再存在于这种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对抗。但是还会有一部分人以人民群众的名义行使权力,因而就会有国家,由国家来行使对任何发达的社会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行政和指导者的职能。这种社会所包含的对抗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的对抗是不同的。但是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人的条件。这样的社会显然会有集团之间的对抗,或者是农民集团与工人集团这些平行的集团之间的对抗,或者是在等级制度中处于下层的集团与处于上层的集团这些垂直的集团之间的对抗。
……
换句话说,简单地假定一个阶级执政并以此为一个政治制度下一个定义是不可能的。人们不能用垄断者的政权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定义,也不能用无产阶级政权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下定义,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里并不是垄断者亲自行使权力的,在社会主义制度里也不是无产阶级自己行使权力的。在这两种制度里都必须确定由哪些人来行使政治职权,怎样选人,怎样行使权力,都必须确定掌权者和被治理者的关系。
……
一般说来,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阶级对自己的地位和整个社会的一种错觉或错觉的再现。……他倾向于一个阶级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地位来观察世界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摆脱这种幻觉,能够摆脱这种错觉呢?
另一方面,如果一切阶级的思想方法都是片面的或有偏见的,那就没有什么真理可言了。……一种意识形态优于另一种意识形态又能表现在哪里?马克思试图这样回答:在所有的意识形态中,有一种意识形态要比其他所有的意识形态高明,因为有一个阶级能够事实求是地认识世界。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无产阶级,而且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认识世界的真谛,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通过革命认识未来。
……
意识形态方面的第一种理论试图既保持意识形态与阶级的联系,又坚持一种意识形态的正确性,避免滑到全面的相对论上去。
……这种阶级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很容易受人怀疑。
……
思想与社会实际密切相关,某些思想方法与社会阶级不可分割,对此是丝毫不容否认的,但还必须区别情况。为了防止虚无主义,我认为必须坚持两点意见。
思想家应当谋求的是对大家都有用的真理而不仅仅是一个阶级的真理;社会的创造应当对其他社会的人都具有价值和意义。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61页 - 奥古斯特·孔德

同时,奥古斯特·孔德还强调另一个见解,以补充第一个意见,尽管这个补充见解与第一个意见似乎是矛盾的。他认为只有当全部指导思想为一个集体的全部成员所采纳,并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时,社会才会有真正的统一性。当一个社会内同时存在许多互相矛盾的思想方法,存在好几种从互相排斥的哲学中的得出的思想时,这个社会一定是混乱不堪的。
……奥古斯特·孔德的最终目标——思想的协调一致性——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完全实现过。人类历史之初,已经有某些科学因素达到了实证状态,然而在其他领域里还是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
换句话说,历史运动的动力之一,恰恰就是每个历史阶段中思想方法的不一致性。……
……
在奥古斯特·孔德的著作中才智决定整个社会就像孟德斯鸠著作中政治制度决定整个社会那样都是不存在问题的。他们两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人为历史最明显的特征是才智状况,另一个则认为是政治制度。但是他们两人都认为历史运动是有全部社会现实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推动的。
……用社会动力学的观点来说,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其动力是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引起某个整体的瓦解和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其原因根据不同情况不是在政治或经济方面,就实在才智方面。
才智变化仍然处在优先地位。事实上人类历史的几个重大阶段都是有思想方法所决定的。人类历史的最终阶段就是全面实现实证主义的阶段。变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实证主义的诞生和不断成熟,并对拜物主义、神学和形而上学这几个暂时的综合的不断抨击。
人类才智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并表明社会和人性在最终阶段时的盛况。
……
但是,如果说人类历史是一部“统一民族”的历史,它的那些发展阶段是必然的,而且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某一步骤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什么人类的各个支系会有独特的和不同的历史呢?
如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维护统一性那样,奥古斯特·孔德注重的则是维护差异性……
奥古斯特·孔德移植到这种差异性,并列举了三种差别:种族、气候和政治活动。……
……奥古斯特·孔德实际上主张首先应当使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消除这样的幻觉,几个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的必然进程,不管个人怎样伟大。但他不否认必然的进程发生得是早是晚,不可避免的结果其代价是否昂贵,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环境、机遇和伟大的人物。……
……
静力学和动力学是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的两大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的是他称之为社会协调的问题。一个社会好比一个有生命的集体,就像不把一个器官置于生命体的整体就不可能研究这个器官的功能一样,不把政治和国家置于某个特定时期的整个社会之中,炎研究政治和国家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静力学既包括对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结构的剖析,有包括对决定“协调”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分析。就是说把全部个人或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把许许多多机构视作一个统一体。但是,既然静力学是研究“协调”问题的,那么它必然会致我们超出历史社会的差异性去研究全社会的主要机构是什么,以便找出社会秩序的一些原则。
这样,社会静力学就从原先只是对各种社会及其某个特定集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的实证剖析,标称《实证政治体系》第二卷中对整个人类集体的基本秩序的研究了。
动力学原来也只是说明人类社会先后经过的几个阶段,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和人类理性的发展是由规律所支配的。……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的阶段。
社会静力学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社会动力学叙述这一基本秩序在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动力学从属于静力学。人们通过人类社会的秩序才懂得什么是历史。静力学和动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并把秩序和进步这两个词写在实证主义和巴西的旗帜之上。
原先,静力学和动力学只是简单地研究共存和交替,最后则发展到了研究人类和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其变化和发展。但是,按照奥古斯特·孔德注重整体及适用于整体的规律和不可避免的历史运动与某种天意论之间的混淆不清这两个观点来看,从静力学和动力这种表面上科学的提法发展到秩序和进步这种表面上哲学的提法,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51页 - 奥古斯特·孔德

……社会学应当既能确定现存的东西,也能确定将要存在的和应当存在的东西。……职能……是一门纵观历史的科学,它要确定的不仅仅是曾经存在过和目前存在的东西,而且从决定论的必然意义上来说它还应当确定将会存在的东西。……在他的思想的第三个阶段里,孔德用人性和社会性的理论证实了人类历史的统一性。
……如果说奥古斯特·孔德的经历可以用他想证明人类历史的统一性的意愿加以解释的话,那么他在最后一本书中为这个概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就是极为正常的了。为了使人类历史成为一个整体,那么各个社会、各个时代的人就应该有某种可以被认识、可以被确定的性质。其次,透过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人和社会都应当有一种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基本秩序。最后,人性和社会性应当是这样的,即可以由此推断历史演变的主要特点。照我的看法,可以用这三个观点来解释《实证政治体系》的基本点。
……
因此,奥古斯特·孔德的出发点就是研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内部神学和尚武型社会以及科学和工业型社会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科学思想和工业活动已经相当普遍,所以要解决这种危机的唯一方法是创立一种像过去神学思想体系支配社会秩序那样支配现时社会秩序的科学思想体系,以加速变革的进程。
但是孔德想创立的社会学并不是孟德斯鸠式拘谨、稳重和分析的社会学。孟德斯鸠力求多作解释,使人们认识人类制度的极度多样性。而孔德的社会学的作用则是解决当代世界的危机,即提供一种支配重组社会的科学思想体系。
……鉴于任何社会制度都收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这种社会学不允许设想会一种与现存的制度这一现实根本不同的现实。奥格斯特·孔德既想成为一个学者,又想成为一个改革者。那么什么样的科学既能符合他的断言,又是一个改革者所必需的呢?毋容置疑,这门科学就是奥古斯特·孔德设想的综合性的科学,就立足于最普遍的规律、立足于人类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可以发现人类能以某种方式使用的总得决定论的科学。用实证主义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可以更改的必然性”。
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重视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形式;马克思注重的是经济组织;奥古斯特·孔德的理论则是以只有精神上协调一致社会才能存在的思想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信仰时,才有社会。这就是表明人类各个阶段特征的思想方法。目前阶段和最终阶段的标志是实证思想的胜利普及。
……
奥古斯特·孔德的哲学思想是以三大命题为前提的。
第一个命题是:西欧的工业社会具有典型性,它将成为全人类的社会。……
第二个命题是科学思想的双重普遍性。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实证思想具有普遍意义,运用这种思想而取得的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全体人类都接受这种思想方法。……但是科学的普遍性还有另一层意思:既然人们用实证方法研究天文学或物理学,那么人们也就不能用其他方法研究政治学和宗教学。实证方法已经在无机的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功,它就应当延伸到思想的其他方面。然而实证方法在这方面的普及是极不明显的。……
奥古斯特·孔德的第三个命题就是《实证政治体系》的命题。如果说人性基本上是不变的。社会秩序基本上也是不变的,那么怎样才能最终保全多样性呢?
换句话说,奥古斯特·孔德关于人类统一性的观点在他的一生事业的三个主要阶段里有三种形式:
西方正在发展的社会是很典范的,全人类必将走上西方先驱者已经开创的道路;
人类历史是一部思想史,这部思想史表明了实证思想的变化,或者说表明了全人类学习实证主义的过程;
人类历史就是人性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这三个命题代表着对人类的同一性的三种可能的解释。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54页 -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这个基本论点,归根到底是说自由的条件是人的习俗和信仰,而习俗的决定因素是宗教。……美国社会就是能够把宗教意识和自由意识结合起来的社会。……
在法国,现代思想和教会之间的冲突是民主制度保持自由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相反,宗教意识和自由意识之间的休戚相关则是美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
……
当然,孟德斯鸠理解的共和制度和托克维尔利己的民主制度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的民主制度是平均主义的、注重道德的、朴素的和尚武的民主制度。公民们希望平等,因为他们不愿意优先考虑商业活动。现代民主制度则相反,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商业和工业社会,因此在这个社会里,私利不能不成为主导思想。现代民主制度当然必须建立在私利之上。因此,托克维尔认为,(孟德斯鸠所说的)现代民主的原则是私利,而不是道德。但正如上面那一段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在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私利)和古代共和制度的原则(道德)之间,还是有某些共同之点的。那就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公民们都应当服从道德纪律。国家的稳定是以风格和信仰对每个人的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基础的。
……
……他提出了一个更抽象的、概括程度更高的问题,即现代社会的民主问题。……托克维尔从抽象的民主社会概念出发,提出了这种民主社会应当具有何种政治形式,……换句话说,他先确定了一种理想类型即民主社会的类型,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试图从各种原因,用他自己的来说,从最一般的原因到最特殊的原因中把结果分离出来。
……
……旧制度的全部机器在欧洲都已衰败,为什么革命却只发生在法国。……
《美国的民主制度》一书已经对第一个问题做了间接的研究,那就是中央集权和管理上的单调划一。……
……
其次,由中央管理,到处都越来越执行着同样的规章制度的法国社会,可以说已经弄得支离破碎了。法国人不能讨论自己的事情,因为缺少形成政治团体的基本条件——自由。
……由于没有政治民主,各特权阶级,尤其是全国各不同阶级之间的团结无法形成。丧失了历史作用,但仍保持着特权的旧时代的特权集团和在新社会中起着决定作用,但和旧的贵族谈不到一起的集团处于分离状态。
……
……法国各特权阶级既有等同划一的一面,又有彼此分离的一面。它们虽然实际上彼此相似,但由于特权、风度和传统的不同而彼此分离。政治上缺乏民主使它们无法达到对政治团体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那种团结一致。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53页 - 奥古斯特·孔德

……但现代工业的独特性究竟在哪里呢?
我认为19世纪初人们看到的工业有六个特点:
一、工业是建筑在科学的劳动组织的基础之上的。生产不是按照习俗进行组织,而是以获得最大效益为目的而组织的;
二、由于科学组织劳动,因而人类得以大量开发资源;
三、工业生产要求在工厂和城镇集结工人,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工人的大量存在;
四、工人在劳动场所大量集结决定了职工与雇主、无产者与企业主或资本家之间潜在的或公开的对立;
五、随着财富由于劳动的科学性而不断增加,生产过剩的危机也日益增多。其结果是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制造了贫困。令人愤慨的是正当千百万人备受贫困之苦的时候,大量商品却卖不出去;
六、与劳动组织工业化的科学化相联系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自由贸易及企业主和商人追逐利润。某些理论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开发财富的根本条件正是追逐利润和竞争,国家干预经济事务越少,生产和财富就增加得越快。
……奥古斯特·孔德始终为前三个特点是决定性的特点。
……
……他不相信无产者和企业主之间有什么根本利益的对立,而只是在财富分配时有一时的和次要的争夺。……发展生产,从其定义上来说是与所有人的利益相一致的。工业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财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一致。
……
奥古斯特·孔德确实认为资本和生产资料的集中是正确的。在他看来资本和生产资料的集中于私有制并不矛盾。他认为这种集中首先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天生的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态度具有他的历史哲学特点),他认为这种集中也是有益的,是与人们看到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倾向一致的。每一代人都应当生产多于自身生存需要的东西,然后把多于从上一代人手中接过来的财富转交给下一代人。只有这样,物质文明才能发展。生产资料资本化具有发展物质文明的特点,并导致集中。
……他不认为生产资料的集中必然会导致国有化。……他根本不相信私有制与公有制是对立的,因为他认为无论是经济权威还是政治权威都是个人的权威。在任何社会里,总是少数人处于支配地位。要求实行公有制的动机之一,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就是认为(不管这种信念有无根据)用一种所有制代替另一种所有制或许能改变社会支配结构。对此,奥古斯特·孔德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认为富人总是处在强有力的地位,而这种地位又是不能不伴随着财富而获得的。这一点,在任何社会秩序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何地总有一部分人处在支配地位,而掌握集中地资本、行使不可缺少的经济权威和社会权威的那些人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但是,应当抽取这种个人所有制的绝对个人性质,因为他称之为显贵、世俗领袖、实业家、银行家的人都应当把自己的作用看作为一种社会职责。私有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的,但是只有当它不是被看作一种被利用或滥用的权力,而是被看作某些受命于命运或业绩的人行使的一中计提的职能时,私有制才会被允许存在。
……而是一个既想保持私有制,又想改变其意义使之成为由某些人行使社会职能的一种制度的组织者。……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80页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科学要求一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其首要特性是简化。人类社会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界太丰富、太复杂,科学无法一下子就完全理解它。因此科学总是从简化开始的。它观察并抓住某些现象的某些侧面,给它们以严格的概念,然后建立这些概念内含的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再逐步努力组合这些简化了的逼近法,以重组复杂的现实。……科学将永远是一套命题,人们永远无法从中演绎出人们应当以哪种方式安身立命。要论证现实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有规律的结果是枉然的,我们无法从这些经验的关系中演绎出一种道德,不论它是怎样的。……
……
帕累托认为,科学是逻辑——经验的。……“逻辑”意味着,从下的定义或从观察到的关系出发演绎出源自前提的结论是合适的。“经验的”这个形容词同时指狭义上的观察和试验。科学是经验的,因为它适应和引证现实,即适应和引证一切命题的起源和标准。没有经验论证和反驳的命题不是科学的命题。……命题要成为科学的命题,就应当可以被唯一有价值的批判,即推理和事实的批判所检验。……
简言之,逻辑——经验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帕累托称之为经验的均一性的东西,即现象间有规则的关系。……他认为,现象间的有规则关系并不包含后果的内在必然性。各种相互关联的现象的性质和观察到这种后果的情况的多少,决定着观察到的规则性的可靠程度。这里没有必然性的问题,因为科学的目的仅仅是证实均一性。
……这些命题构成了逻辑——经验科学的规则:
“第一,我们不想以任何方式来关注任何宗教、信念。形而上学的信仰、道德或其他事物的固有真理。……”
“第二,因而,我们的研究范围仅仅是经验和观察的范围。……”
……
“第四,我们从事实出发提出理论,我们将始终努力尽少偏离这些事实。……”
“第五,因此,我们的一切研究都是偶然的、相对的,提供的知识可能性大小不一、至多是非常可能的结果……我们的一切命题,包括纯逻辑命题,都应当受到这样的限制:在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和经验的范围内。”
“第六,我们只思考事物,而不是它们的名称在我们身上激起的情感。我们把这些情感当做单纯的外部现象加以研究。……”
“第七,我们只在经验和观察中寻找我们命题的证据以及它们的逻辑结论,排除一切与感情、内心证明或良心发现一致的证据。”
“第八,我们也只是用与事物相符的词语,我们将谨慎而又热忱地使它们具有尽可能准确的意义。”
“第九,我们的方法是逐步逼近法,即首先在整体上研究对象,有意不顾细节,在以后的逼近中在考虑细节。”
……
实际上逻辑行为大部分是由科学知识确定的行为,也就是说与逻辑——经验科学建立的均一性相一致的行为。逻辑行为是手段与目的的主观关系同手段与目的的客观关系相一致的行为。……
……
这样确定的科学只包括了现实的一个狭窄的或有限的领域。……逻辑行为只包括,并且只能包括人类全部行为的一个有限的部分。……如果科学无助于我们确定目标,甚至无助于我们在有限的范围内认识自己行为的结果,那么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就必将是非逻辑的。……
……他的第一个论点是,所有的人都想使没有逻辑实质的行为具有一种逻辑的外表。第二个论点是,社会学的目的是向人们指出他们的行为是非逻辑的。……
……科学并不逻辑地决定目标。行为问题没有科学的解决方法。科学最多只能指出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目标的决定不属于它的范围。说到底,个人行为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解决方法,更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解决社会组织问题。……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10页 - 导言

马克思·韦伯……现代社会如同他所描绘的那样,正在日益成为官僚主义和符合理性的组织,………社会的现代性越突出,那种无法名状的组织和官僚主义程度和合理性也就越高。……
马克斯·韦伯担心这个正在成为并还将继续成为官僚主义的和符合理性的现代社会会窒息他心目中能使生存变得有意义的东西,即:个人选择、责任感、活动和信仰。
……他生活于理性社会中,并以科学态度考虑这种社会的本质。他认为,人类生活中最有生命力或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在于人人依附于职业活动,而是由今天我们称之为“契约”的东西决定的。
……
因此按照科学思想、社会稳定或协调一致的要求,这三位作者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或理性思想与感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我认为对这三位作者来说,这一主题既是根本的,又是共同的。它阐明了他们彼此相通的某些思想。因此人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进行社会学解释时所采用的观点和在对人类行为的阐述中,他们同时超越了行为主义、行为心理学以及纯经济动机。他们的共同信念是:社会由集体信仰所维系的,这种信念实际上不允许他们满足于对“外部”行为的解释。这种解释只是对在意识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抽象。
……
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科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或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着手,得以阐明的。他希望有一种不偏不倚的科学,因为他不希望教授在讲台上利用威望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然而,他希望这种科学同时能对政治和活动价都有用。因此,就产生了价值判断与社会准则关系之间的反命题,以及因果关系和涵义之间的区别。
此外,马克思·韦伯的历史观既不是涂尔干的渐进观,也不是帕累托的周期观。它有点像托克维尔的观点:现代社会由某些内在特征,这些特征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应当为人们所承认。可是,官僚化和理性化决定不了全部社会秩序,因而久违尊重人和自由或尊重专制主义这一双重可能性开了方便之门。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30页 - 埃米尔·涂尔干

……图腾制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
从这种意义上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阐明了涂尔干关于解决科学与宗教这一堆矛盾的方法。科学发现了所有宗教的奥秘,但是它不能再创造一种宗教,只能寄希望于社会,相信社会有能力在各个时期里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众神。“宗教利益只是社会和道德利益的象征形式”。
……
涂尔干认为,宗教的本质在于世界被分成在俗和离俗两种现象。……
教徒种类由具有明显区别的在俗和离俗两部分所组成。圣事由全部用物、信用和宗教仪式所构成。当圣物彼此间保持着病理或从属的关系以形成某种统一的体系(这种体系本身不属于任何其他同类型的体系)时,与之相称的全部信仰和宗教仪式就构成了一种宗教。因而,宗教是以圣事、与圣事有关的信仰组织以及从信仰中或多或少合乎逻辑地派生出来的宗教仪式或惯例为前提的。
“宗教是一种与圣物(也就是说,与截然不同、禁用的东西)有关的信仰和仪式连在一起的体系。这些信仰和仪式把所有对之赞同的人团结在一个叫做‘教会’的同一个道德共同体内。”
……
……涂尔干认为,不管采用《万物有灵论》中的解释还是《自然主义》中的解释,其结果都只能使自己的解释对象失去客观实在性。如果宗教旨在崇敬不真实的神灵和由于人们的恐惧而变了形的大自然的力量,那么宗教就相当于集体的错觉。……
相反,涂尔干想用他给宗教所作的解释来保住宗教的实在性。如果,人们崇敬变了形的社会,那么,他们所崇敬的实际上是一种真实的现实。还有什么比集体力量本身更真实的东西呢?宗教是一种异常持久、异常深奥的感受,它相当于一种真正的现实。……
涂尔干关于宗教的理论其目的在于建立信仰课题的现实性,而不承认传统宗教的精神内容。……
……
为了解释图腾崇拜,涂尔干按照他常用的方法,首先排除图腾崇拜产生于一种更原始的宗教这类解释。他摒弃把图腾崇拜说成是源自对祖先的祭祀或把祭祀动物堪称是原始现象的这种说法。他还摒弃了个人图腾崇拜先于氏族图腾崇拜的观点以及把局部的图腾崇拜——图腾授予某个特定的地区——看做最早的现象的观点。他认为,在历史上和逻辑上,居于先位的是氏族图腾崇拜,这一论题是主要的,因为它表明个人对社会本身的崇拜的优点或领先地位。图腾崇拜最早的来源是对圣物的承认。圣物是一种假借的集体力量,而这种力量高于所有的个人。
……
“图腾制度是一种崇拜,但它不是崇拜某些动物、某些图像,而是对某种不知名、非个人力量的崇拜。这种力量存在于上述物体之中,但又不混同于这些物体。没有任何一个人全部拥有这种力量,但所有的人都参加其中。它安全独立于它所体现的个人,因而先于个人,比个人又存在得更久。……从广义而言,人们可以说,这一力量就是每一个图腾祭祀所崇敬的天主。不过,这是一个无个性的天主,它没有名称,没有历史,存在于宇宙之内,弥漫于无穷无尽的事物之中。”
……图腾信仰或仪式在本质上都显然和任何宗教的信仰和仪式相似。
……但这里讨论的图腾崇拜,对它的解释是以最先出现氏族图腾崇拜这种认识为基础的:要有圣物,人类就需要区别两类东西,一类是世俗的常见的事物,一类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因而是神圣的事物。
……
“一般说来,毫无疑问,一个社会能够通过它自身对人类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一种深的感觉,因为社会是属于它的成员的,就像神属于它的信徒一样。……然而,社会恩深也在努力使我们保持永远从属它的感觉。因为社会有它自己的本性,和我们个人的本性是截然不同的,它还在追求自己特殊的目标。但是,由于它只有通过我们的媒介才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因而迫切需要我们的合作,它要求我们忘掉自己的利益,做它的仆人,强制我们忍受各种折磨、穷困和牺牲,否则社会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时刻遵守一些行为或思想准则,它们既不是我们制订的,也不是我们向往的,有时甚至是与我们的爱好和最基本的天性相反。”
“尽管如此,如果社会通过一种物质胁迫才能使我们接受这些让步和牺牲的话,它就只能使我们感受到,我们处于需要不得不向它让步的是一种物质力量,而不是宗教崇拜的那种精神力量。但实际上,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赖于它占有优势的物质霸权的程度要比依赖于它享有的精神权威的程度低得多。我们所以服从社会的命令,不只是因为社会具有能够战胜我们的抵抗的方法,而首先是因为它是真正应该尊重的对象。”
社会使我们感觉到神的存在。它不但是一个令人敬畏的统帅,而且是一个在质量上比个人高得多的实体,使我们必须尊重它,忠于它,并且崇拜它。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51页 -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他尽量表明工业和商业不会重新形成传统形式的贵族政体。他认为,由于商业和工业活动而造成的财富不平等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趋势并不矛盾。
首先,由商业、工业和动产形成的财富是可变的,如果能这么说的话。这种财富是不会在世代保持特权地位的家族里一成不变的。
其次,在企业主和工人之间不会产生过去社会里领主和农奴或佃户之间的那种等级关系。真正的贵族政体的唯一的历史基础是土地所有权和军事活动。
……财富的不平等……与现代社会的地位根本平等这一特征并不矛盾。……并不相信现代工业会引出一个贵族政体。相反,他却认为财富的不平等将随着现代社会的越来越民主而趋于缓和。
……
把奥古斯特·孔德、马克思和托克维尔这三个人的观点进行一番比较是很有意义的。这一种观点是今天那些专家治国论学者的指导思想;第二种观点是昨天的革命家们所持的末日观点;第三种观点则是一种折中观点,它主张建立一种每个人都拥有一些东西,大家,或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保持社会秩序的社会。
……
……列举了美国的民主政体之所以是自由的民主政体的原因。……
美国偶然和特殊的地位;法律;习惯与风俗。
偶然和特殊的地位指的是:在地理上,美国的居民都是来自欧洲的移民,而且美国又没有邻国,也就是说没有敌对的或至少是值得担心的邻国。……外交义务最小,军事危险也微乎其微。而且,这个社会是由具有先进文明、技术设备的人在一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可以作为不存在贵族政体、优先发展工业活动的一种解释。
……
……他更强调的还是清教徒式的移民的价值体系、他们的平等和自由这两种意义。……
……地理和历史地位不如法律重要,而法律则不如习惯、风俗和宗教重要。
……
首先,托克维尔坚持认为结构上的联邦性质使美国得到了好处。这种结构可以在某种方法上集中大小各州的优点。……
不管怎么样,托克维尔还是按照古典哲学家们的永恒信念坚持认为,为了拥有保证安全的必要的力量,国家必须相当之大,而为了使法律能够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多样性,国家又应当相当之小。这两者只有在联邦或邦联制整体中才能得以结合。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人为自己确立的准则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此。
……美国的联邦结构保证着财富、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换句话说,联邦的原则足以防止国内关税壁垒的形成,避免美国领土这一经济统一体的解体。
最后,托克维尔认为:“威胁民主制度生存的两个主要危险是立法权完全屈从于选举团的移植及立法权集中了政府的其他全部权力。”
……
然而,美国的结构规定了立法权分别属于两个议会,设立了合众国总统一职。……相对地面授选举机构或立法机构的直接压力。……法的精神替代了贵族制度,因为尊重司法形式有利于保卫自由。……多党制……不像法国的政党那样是以意识信念为宗旨的,它们不提出相反的施政原则,而是代表关心对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有志于进行讲究实效的讨论和各种组织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37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总的来说,孟德斯鸠关心的是贵族特权和加强中间团体。他丝毫不是平等的鼓吹者,更不是主张权力归于民众的理论家。他把社会不平等与社会秩序的本质糅合在一起,对不平等甚为适应。……
……但是不管他引证的那些由历史所决定的制度是什么性质的,孟德斯鸠都始终认为社会秩序本质上是不平等的,自由的条件是社会各派力量的均势和名人执政。名人这一概念含义甚广,既包括平等民主制度中的优秀公民,也包括君主政体中的贵族,甚至还可包括苏联式制度中的共产党员。
换句话说,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基本点是自由主义:政治秩序的目的是通过各派力量的军事确保政权温和。……
……
作为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力图把两种缺一不可,但又很难结合的思想糅合在一起。一方面他隐晦地指出部分的解释是无限众多的,指出对一个集团应当予以解释的方面是多么的多,与集体生活诸方面有关的决定因素是多么的庞杂。另一方面他也想方设法避免把各种局部的关系并立起来,力图抓住某种构成历史协调一致性的东西。他认为已经多少有点清楚地在民众精神这一概念中找到了与部分解释的无限多样性并不矛盾的统一的原则。民众精神是通过整体原则与政治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孟德斯鸠的作品也为人性的普遍规律提供了参考。这种普遍规律即使不能给人类以决定具体政治制度的权力,至少给了人类以谴责如奴隶制等这样一些制度的权力。……
孟德斯鸠的社会学思想的最后一个特点,使人们称之为共时思想和历时思想这两者的不断结合。就是说用一个社会的某些部分来解释同时代的其他部分,用过去和历史来解释这个社会本身,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不断加以更新。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21页 - 埃米尔·涂尔干

论述劳动分工的这部书的最后一部分分析了这些病态特征。涂尔干已经谈到了“混乱”,“混乱”是指正常状态的丧失和解体,这一概念在研究自杀问题上将起主导作用。他回顾了某些现象,诸如:经济危机,劳动者不适应自己的工作,个人用暴力向集体提出要求等。
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病态的。,因为,在建立于分化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内,各人所从事的职业必须与自己的才能和愿望相符。此外,一个个人主义成分日益增长的社会,按其本质,就得尊重公正原则。……
即使建立于个人分化基础之上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与“机械关联”社会的集体意识相当的东西,即:共同的信仰和道德准则。如果这些共同道德准则削弱了,这类信仰的范围过分地缩小了,那么,社会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由于人们已经变得过于自信,不愿盲目地接受任何社会指令,因而,这种关系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受人欢迎的个人主义也蕴藏着危险,因为,个人可以向社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社会则难以使其如愿以偿。这样,就应该有一种为由社会才能强制执行的纪律。
在《劳动分工论》中,特别是在该书第二版的序言中,涂尔干提到了他心目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医治现代社会这一常见病的方案,即:组织职业团体,使个人融合在集体之中。
……
自杀的定义是:“凡由受害者本人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必然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
……
……最后促成自杀的动力并非来自心理而是来自社会。
学术上的争论焦点是这样两个问题,即:心理先兆和社会决定。
为了阐明这一区别,涂尔干运用了传统的共变法。他研究了不同阶层居民中自杀率的变化情况并力图证明在心理病理状态频率和自杀频率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
……
……涂尔干认为,人们在模仿的名义下,混淆了三种现象。
第一种是今天人们称之为意识融合的现象,即很多人一起感受到一些同样的情感。……在革命大众中,个人有失去自身意识的趋势;每个人都感受到别人所感受到的事;激励个人感情的是一些共同的感情,行动、信仰、激情属于每个人,因为这些东西也为全体所有。可是,这种社会心理学现象的支柱是集体本身,而不是一个或一些个人。
第二种现象时个人适应集体,像别人一样行事,没有意识融合。每人都或多或少地屈从于扩散的社会指令,不愿显得与众不同,……
最后,唯一够得上确切意义上的“模仿”的是:“再现不就前刚由别人所做过的类似动作,在再现雨开始执行这一动作之间没有任何或明或暗的、涉及这一再现动作内部特征值上的智力活动介入。”……
另外还应当区别感染和传染两种现象。……感染是一种我们可称之为个人之间的甚至是个人的现象。……相反,可以由感染传递的“传染”是一种集体的现象,承受这种现象的是社会整体。对个人动作的持续和集体现象之间的区别使人能够再一次理解涂尔干思想的基本点,即社会决定。
“人们不能用一个词(模仿)表明人群中产生一种集体情感的过程。这种集体情感造成我们接受共同的或传统的行动准则,最后又促使所有盲从的人都这样做,因为有个人已经带了头。共同感觉是一回事,屈服于舆论的权威又是一回事,最后,自动地重复别人已做过的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64页 - 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倾向于把社会环境当作一个客观上和物质上的特殊现实,其实它只是一种智力表象罢了。这种把抽象观念当做客观实在性的倾向,表现在“自杀潮流”这一概念里。事实上,除了在涂尔干的想象或词汇里以外,根本没有什么“自杀潮流”。自杀的发生次数多少,取决于社会条件和集团性质。自杀率能说明集团的某些特征,并不能够论证自尽的绝望者是被“集体潮流”吞噬的。
涂尔干常常把社会环境当做一个相当稳定的实体,因此,只要了解这个环境,就能够确定它需要哪些制度。涂尔干的出发点是这样一句话:“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道德”,这是大家都能同意的。……但是,各种类型的社会的道德态度各不相同,并不意味着人们一旦知道一种社会类型,就能够说出适合于这类社会的道德。照涂尔干的通常说法,社会仿佛是一个有着确切定义的封闭的统一体。然而,事实上,在每一个社会内部,善与恶的冲突一直连续不断。各种不同的道德概念进行斗争,最后才有某些道德观念得到公认。……
换句话说,必须用共存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内的社会集团这一概念,代替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提的概念。这样,我们就能够认识到社会集团的多样性和各种道德观念的冲突,……
……
根据社会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果然使涂尔干有可能把社会现象分为表面的现象和深刻的现象,他把前者轻蔑地搁在一边,认为这是历史学上的问题,而后者则基本上属于社会学范畴。……
换句话说,涂尔干认为已经找到了把社会结构或者社会整体的基本现象和另外一些表面现象区别开来的方法。他认为前者属于社会学范畴,而后者例如政治制度,甚至经济制度都属于历史学范畴,并不受严格的规律的制约。
……
……在这部篇幅不长的著作里,涂尔干着力阐述了他的主要论点。第一个论点是“人必须开花了才能成为人”,只有在社会里,并且由社会开化才能成为人。只有与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够使人变成一个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动物。
……
……语言、道德和宗教是一些社会现象,……道德、语言或宗教都有着社会意义。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带有社会性的一面。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人类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社会的,或者说一个特定的现象的真实涵义来自它的社会意义。
……
……人的各种不同活动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分化的。……法律、科学、道德和宗教等各类东西都是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获得独立的。这一提法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这类东西的权威性都来自它们的社会起源。……
……
……看出涂尔干这样一种观点:旨在表现现实的概念或旨在指导行动的理想,它们的权威来自社会本身。……对概念起源所作的社会学研究丝毫不能与认识论,也就是说与对真理的先验条件的分析混为一谈。科学真理的条件与真理降临社会的环境毫无关系。……
……在我看来,确实,我们所能形成的价值观念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然而,我们的价值判断是由社会环境提供的这一事实不能证明道德的合目的性是社会的一种状态。当然,当我们希望有某种道德时,我们希望有某种社会,或某种人际关系。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意志是受整个道德意志影响的。但是,社会是一个经验现实,它不能决定道德的内容。……要么……即宏观上的社会影响着某种道德思想,……一种特定和唯一的道德并不一定来自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因为在每个时代和每个社会里,各种冲突都是以道德的内容为目的的;要么赞同另一个观点,即我们的道德意志是受社会意志支配的,但这一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即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是根据一种道德理想来选择的。
……
……涂尔干思想旨在重建社会的“协调一致”,加强机体的指令和戒律的权威。……涂尔干认为,需要加强其权威的社会准则,不仅允许个人自由发展自我,而且让每个人使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主的态度。涂尔干想使社会稳定忙社会的最高原则是尊重人,尊重个人自主的发展。……在涂尔干的思想中心,我看出了他为论证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是历史发展中暂时的终点所作的努力。……
按照涂尔干的说法,社会学既要论证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正确性,又要宣传尊重集体准则。……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23页 - 卡尔·马克思

这种用经济结构对阶级所做的解释与马克思的科学意图最为合拍,它使人们得以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引出几个基本论点。
首先,社会阶级是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集团。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含有两层意思,即在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地位和在技术过程之上的法律过程中的地位。
……
……在一些文章中马克思试图确定哪些大集团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在另一些文章中则试图确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哪些社会集团曾经对政治事件有过影响。
从以区别收入来源为基础的阶级结构理论到对社会集团作历史的观察之间还有一个困难:实际上,一个阶级并不仅仅因为从经济分析的角度上来看只有一个相同收入来源而构成一个统一体,而要成为一个统一体显然还应当具有某种心理上的一致性,必要时还要加上某种团结的意识甚至一种共同行动的愿望。
……
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根本利益矛盾。他还深信这种矛盾支配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形式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日趋简单。
但另一方面,……他像任何其他人一样认为社会集团是众多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阶级不能混同与任何一个社会集团。除了生活的共同性外,它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意识到这一共同性,并有为组成某个集体而共同行动的愿望。
在这一点上,人们懂得为什么在马克思眼中实际上只有两大阶级。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两个集团真正代表着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矛盾方面,真正具有一种政治愿望和特定的历史愿望。
……
今天,对经济作社会学上的分析的任务正是要区别这三种因素:一种是与一切现代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另一种是与现代经济中某种特定的制度相关的,再一种则是与经济增长的某个阶段有关的。
……
积累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本身就混淆了这些不同的因素。任何现代经济都含有积累,积累率是高是低应当根据发展的阶段及被考察的社会的政府的意志而定。反之,剩余价值的经济——社会机制以及积累的流通方式倒是可以变化的。积累的刘同济知在计划经济中比较简单,而在生产工具私有制的经济里则较为复杂,因为后者既有自由市场又有权力机关以课税的形式进行提取,不会轻易受到积累额的大小和在国民生产中资本构成了的高低的权威方面的决定的影响。
……
……为了与由互相敌对的阶级组成的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些阶级的经济——社会制度相对照,马克思提出了一种没有阶级统治的经济——社会制度。因此可以这样断定:国家应当消亡,因为只有当一个阶级为了剥削别的阶级的需要时国家才会存在。
……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无产阶级专政一次实际有两种并存的提法,因而含义不甚清楚。,一种是雅各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它模仿掌握了绝对权力的、自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的无产阶级专政;另一种几乎与第一种相反,这种专政是马克思受巴黎公社经验的启示而设想出来的,其目的是消灭中央集权国家。
……这种政治学概念和在非对抗性社会里国家消亡的概念……最经不起批驳的社会学概念。
没有人否认在任何社会,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应当行使管理和权力这两种共同的职能。……
此外,即使实行经济计划化也不能想象可以不需要由集权机构做出计划化思想本身所要求的根本决策。然而这些决策是以人们通常称之为“国家”的功能为前提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97页 - 卡尔·马克思

……他也认为政治或国家是在社会本身发生的现象之外的次要现象。
因此,他把政权看作是社会冲突的表现。政权是政治阶级、剥削阶级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剥削的手段。
基于这一思想,取消阶级矛盾在逻辑上必将导致政治和国家的消亡,因为政治和国家表面上都是社会冲突的副产品和表现。
……马克思的中心思想是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一个矛盾着的,即为阶级斗争所左右的制度来解释。
……
换句话说,通过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发现的马克思的论点,我们必须解释:
一般社会理论,即人们通俗地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在《资本论》中看到的马克思的基本经济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历史所作的经济上的解释的全部基本思想。……
一、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人都处在一定的、必然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就是应当适应历史运动,粉丝社会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不要把人的思想方式当做解释的来源。……
二、在任何社会里,人们可以识别出经济基础(或基础结构)和上层建筑。基础结构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上层建筑包括法律和政治机构以及思想方式、意识形态和哲学。
三、在变革的某些时刻里,历史运动的能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历史的辩证法是由生产力运动形成的。在变革的某些时期里,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相矛盾的,就是说,既与财产关系相矛盾,又与个人或社会集团间的收入分配相矛盾。
四、……在变革时期,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时期里,一个阶级是与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而另一个阶级则相反,它是进步的,代表着清新的、非但不是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是最大限度地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国民收入的某种分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与之相反,无产阶级……代表着一种新的、比资本主义组织更为进步的社会组织。这个新的组织标志着历史进程的一个未来阶段,标志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辩证法要求一种革命的理论。因为,根据这一历史观点,革命不是政治上的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表现。在条件成熟时,革命就会发生,并履行其必要职能。
六、……把社会现实和意识区别了开来。现实不是由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相反,是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意识。于是就得出了这样一个总的观念:应当佣人们处在其中的社会关系来解释人们的思想方法。
这种主张可以成为今天人们称之为知识社会学的基础。
七、……马克思用于孔德相同的方法,根据经济制度区分历史时期,确定了四种经济制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四种生产方式。他把这四种生产方式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
这四种生产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西方历史曾经先后有过古代的、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这是西方历史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劳动着的人们的某种关系为特征。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奴隶制;封建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农奴制;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工资制。这是三种区别明显的、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
此外,亚细亚生产方式似乎不是由奴隶、农奴或工资收入者对一个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的从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由全体劳动者对于国家的从属性所决定的。如果亚细亚生产生产方式的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它的社会结构就不是以西方意义上的阶级斗争,而是以国家或官僚阶级对全社会的剥削为特征了。
……可以设想,在生产资料社会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没落并不是剥削的结束,而是在全人类传播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91页 - 社会学家和1848年革命

他们在1789年革命到1848年这一过程中看到了某种历史必然。托克维尔认为革命未曾间断过,革命使社会秩序和所有制在君主政体和特权等级被摧毁后受到了威胁。马克思在这场社会革命中看到了第三等级胜利后第四等级的崛起。他们俩用的词语不同,对重大问题的评价也就截然相反。但在一个基本问题上的看法却是相同的,即:传统的君主政体一旦崩溃,旧时的贵族制度一旦被推翻,旨在实现社会平等的民主运动必然会指责继续存在的特权,即资产阶级特权。在托克维尔头脑里,与经济上的不平等作斗争至少在他那个时代里是注定要失败的。……马克思则认为通过社会改组减少或消灭这些经济上的不平等不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两人都看到了反对贵族政体的革命必然会转变为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推翻君主政体后必然要转而推翻君主政体后必然要转而推翻整个秩序。
……
……农民生活方式大同小异,这样农民就具备了一个社会阶级的第一个特征。但是他们没有能力认识自己是一个统一体,也没有能力代表自己的利益,因而他们是一个只能由本阶级以外的人代表自己的利益的被动的阶级。……
……马克思认为正统的君主国代表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奥尔良派君主国代表的则是金融和商业字长阶级的利益。……
……
……一个王位只能由一个人占据,议会制共和国则是使两位王位僭望者和解的唯一方法。在有两个人想获得王位时,为了不使其中一个人入主杜伊勒里宫而另一个人却被流放,最好的方法是两个人都不上台。在这个意义上议会制共和国就起了调和两个王朝的作用。
……
……当法国王位的两个僭望者处在势不两立的时候,协调他们各自的支持者的唯一办法是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另一种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的解释,这是一种根本不同的解释方法,即:地产除非自身工业化,否则是无法与资产阶级和解的。……地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不可协调性只存在于社会学家的幻觉之中,只要两个君王中的一个没有后裔,那么这两位王位僭望者就会自动和解。从前彼此对立的利益就会奇迹般地得到调和,因此两个王位僭望者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政治性的。
诚然,用社会基础来解释政治事件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有效的,但是环环紧扣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社会神话学的东西了。这种解释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政治舞台上观察到的东西在社会基础上的投影。人们因为看到两个王位僭望者无法融洽相处,于是就说地主无法与工业资产阶级言归于好,这样就把自己在前面所说的协调可以产生于议会制共和国的话否定了,因为,如果在社会阶级关系上不能获得协调一致的话,那么在议会制共和国的君主政体下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它指出了在社会阶级关系上对政治冲突所作的解释中,什么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要的,什么是错误的。职业的火焰雨的社会学家们只能用政治来解释制度的变更和政治危机,……我个人倾向认为政治事件的细微末节不用人物、政党、他们之间的斗争和他们的思想是很难得到解释的。
……但这与社会阶级区别毫无关系,于某个特定集团的阶级利益更不相干。法国人对无休止的冲突感到厌倦,如果这时出现一个主宰命运的人,那么各阶级的法国人就会聚集在答应拯救他们的人的周围了。
……路易斯·拿破仑是资产阶级所接受的,因为他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作为对他的补偿,资产阶级就放弃了由它自己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
……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59页 - 埃米尔·涂尔干

因此,涂尔干认为,社会主义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思想运动,主要是对经济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反应。社会主义要对今天尚处于混乱状态的各种社会技能进行深刻的了解。它不同于那种古代共产主义式的对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抗议。社会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影响伸展到经济领域的时候出现的。它是与工业化同时产生的,其真正目标在于在个人和国家之间建立一些既有道德权威又有社会权威的媒介组织。
因此,涂尔干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它的中心主题就是建立这些组织,而不是阶级斗争。他的目标在于建立职业集体,而不是改变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
……
……在他看来,代议制、选举、政党只不过是社会结构的表面部分。……
涂尔干认为必须在社会领域和道德领域里进行深刻的改革。他认为政党的斗争和议会的混乱,只能够使这些改革陷入瘫痪,而不会帮助它们顺利进行。
……他并没有把普选、多党制和议会列入民主范围。一个民主国家的真正特征是,“政府必须广泛了解国内情况,并且和大量的群众意识保持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国家和人民必须保持紧密的联系。
“……我们似乎应该认为民主就是一种能够使社会达到最纯洁的自觉状态的政治形式。当评议、思考和批判精神越能对公众事务的进程发挥更巨大的作用时,一个民族也就越能享有民主。相反,如果人人浑浑噩噩,沾满恶习,没有搞上的情操,总之一切偏见都不受任何审查,如果让这种情况占了优势,那就谈不上民主了。……君主政体逐渐把所有的集体力量集中起来,把它的势力扩大到四面八方,和社会广大群众保持着更密切的关系,已经为民主的未来做好了准备,因此与以前所有的制度相比,已是一个民主的政体了。……”
……
关于民主,涂尔干给我们下的定义,意味着政治机构,也就是指挥机构或者权力机构,只是社会总体的一个次要现象。从词源上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因此,民主的特征并不在于指挥机关本身的结构,而在于政府机能的某些特点,也就是说,在于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的联系程度。
……
涂尔干采用民主这个定义,从社会学商的考虑要比从政治学上的考虑多一些,因为他认为政府的觉悟以及国家与群众的联系,只有通过他在自由主义社会和代议制里观察到的那种方法才能实现。他没有想到,同样的中央集权及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某种形式的联系,也可以和对代议制政权形式的绝对否定结合起来,同时和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政体形式结合起来。
……
涂尔干……总是喜欢说,现代社会的危机是由分散的个人和权力极大的国家之间的直接冲突引起的。他也希望在个人与国家之间重新引进一个媒介。他希望把社会变成一个更完善的有机体,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和个人陷入分散和无能的境地。他不像那些反革命派那样,梦想在外省恢复地区居间人,而是更希望建立职能组织,建立行会。
……
……从实质上说,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目的在于对个人进行社会教育。抚养一个孩子,也就是培养他,或迫使他成为一个或者几个集体的成员。……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每个社会都有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使个人养成服从纪律的习惯。纪律应该具有,而且不能不具有一种权威的性质。……由于社会本身具有双重性,个人必须服从的纪律,既是符合需要的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受人欢迎的纪律,因为这是团体的纪律。由于热爱集体,个人就会发现忠诚于集体和服从纪律的必要性。要培养个人使之与社会合为一体,就要使他们既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现在和将来所隶属的集体的内在的、卓绝的价值。
关于纪律问题的第一个论点,是与关于个人主义的论点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仍然需要适合集体意识的权威。但是,现代社会同时也有义务使个人保持自己的个性。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但在于使个人服从纪律,也在于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个性,在于使每个人具有自治、思考和选择的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涂尔干用社会学方法所作的解释,有两个特征:社会被视为环境,可以决定教育制度。任何教育制度都是社会的表现,都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但它也负有使集体的道德标准永存的职责。社会结构被视为原因,它可以决定教育制度的结构,而教育制度的目的则在于使个人和集体联系起来,说服个人把社会作为尊重和效忠的对象。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89页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帕累托首先区分了六种剩遗物,这六个种是:
第一,“组合的本能”;
第二,“集合体的持久性”;
第三,“通过外部行为表露感情的需要”;
第四,“与社会性有关的剩遗物”;
第五,“个人与其附属物的完整性”;
第六,“性的剩遗物”。
……组合的本能,从这个词的一般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在观念和事物之间建立关系,从提出的原则中得出结论,正确或错误地推理的倾向。……
……
“组合的本能”本身分为好多类,……第一类最简单、最抽象,是“一般组合的本能”,即不加详细说明的组合本能。第二类是“组合相似或对立事物的本能”。大部分巫术都有这种组合。第三类称为“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的神秘力量”。第四类叫做“统一剩遗物的需要”,第五类称为“逻辑发展的需要”,第六类是“对组合效力的信仰”。
第五类,即“逻辑发展的需要”,包括了决定派生物的大部分剩遗物。正是这种“逻辑发展的需要”说明了理论的推陈出新和科学的进步。
因此,可以知道,一项逻辑行为也可以由本身作为本能和感情的表现的剩遗物决定。如果行为者意识到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可以预料他所采用的手段的切实的结果,在主观关系和客观关系间建立起一种关联,那么逻辑行为也可以起源于感情。
我们也要注意,同样的组合本能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成为像巫术那样非逻辑行为的起源,也可以成为逻辑行为的特征本身即科学的起源。
……第二种剩遗物……这是人类试图维持已经形成的组合、拒绝变化和一成不变地接受一切命令的倾向。
……它以一种可变的力量阻止已经联合在一起的事物再次分离。如果分离不可避免,它就尽力遮盖它,保存集合体的幻影。……
……
第三种……表现为一种礼仪行为,……两个类别,一个就是通过组合表露感情的需要,另一类是宗教狂热。
……性的剩遗物……“一般地说,这一生义务和产生这一剩遗物的感情在大量现象中都存在;但它们常常被掩盖了,特别是在现代人中间。”
……
五、第四种“与社会有关的剩遗物”……
“这个种类由于社会生活有关的剩遗物构成,如果承认相应的感情会被团体生活加强的话,那就也可以吧与纪律有关的剩遗物归入此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切家畜,除了猫之外,当它们获得自由时,都过着团体生活。另一方面,没有某种纪律,社会便不可能存在,因而,建立社会性与制定纪律必然有某种关联。”
第四种是与社会和纪律有关的剩遗物,因此它与第二种集合体的持久性有某种关系。但是定义不同,这两个种别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差异。
……第一类是“特定社会”。在这里,帕累托指的是一切人都倾向于建立团体,特别是基层团体之外的、他们能直接融合其中的自愿团体。这些团体旨在激起坚贞和忠诚的情感,使这些团体坚持存在下去,……
……第二类是“一致的需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断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应该如此的。如果不能把某种思想、信仰和活动的方式强加给它的成员,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存在。但是任何社会都会使生活方式成为必须接受的方式,所以任何社会都有驱逐异端分子的倾向。……
第三类的特性是“怜悯和残酷”的现象。……分析的是转移到他人身上的自我怜悯、对一般痛苦的本能的厌恶和对无益痛苦的有意识的厌恶。他提出,不愿他人受苦是正常的,好心应当使我们致力于最大限度地缩小我们同类的不幸。但是,他认为,这种怜悯会变得过分,……如果一个谁失去了集体纪律的意识,一场将引起价值颠倒的革命就快来临了。对他人痛苦漠不关心将取代由某种盲目怜悯引起的软弱,强大的权威将替代纪律的瓦解。……人道主义和冷酷无情这两个极端的态度对社会平衡都是可怕的。……
第四类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强使自己受苦的倾向”,……即推动个人为他人作出牺牲的情操。……是一种非逻辑行为……
第五类,即与等级制有关的感情,……简言之,即一个集体中处于不同等级上的成员相互之间表示的感情。……等级制在变化着,但始终存在于表面上声称人人平等的社会之中。……
最后一类……由所有“禁欲主义”现象构成。……
……帕累托给禁欲主义下了一个不能不使人想起涂尔干哲学的定义。个人被迫限制自己的许多欲望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无法全部满足这些欲望。人生来就有许多他们永远无法全部满足的欲望。……但是,当这些感情过分发展时,它们会导致对任何人都无益的禁欲主义。……禁欲主义是欲望戒律的病态扩张。……
第四种剩遗物中的大部分类别,出去怜悯和禁欲主义这些极端形式外,整体上都有一种保守的社会功能。……与第二种剩遗物即集合体的持久性联系起来了。……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9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分类法。我用一句时髦话把它称为辩证的分类法。共和政体是以集体的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君主政体则基本上是以差别和不平等为基础的。至于专制政体,它标志着恢复平等。不过共和政体中的平等是指品德上的平等和人人参政,而专制政体的平等则是人人担惊受怕、无权无势、不得参政。
……专制政体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制度必然是一种既无规章,又无法律、个人统治的制度,其结果是恐怖当道。可以这么说,专制政体一经建立,人人彼此都互存戒心。
归根结底,在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中根本对立的东西,是人们彼此互存戒心的专制主义及每个公民都无需害怕他人的自由制度。……
……
……君主政体一旦不尊重等级、贵族阶级和中间阶级,个人专横、独揽大权就会变得毫无节制。君主政体梦寐以求的就是这种亚洲式的专制政体。
……
《论法的精神》在两个极端上摇摆不定。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不少章节里看到某种等级:共和政体最好,君主政体次之,最后才是专制政体。但是,另一方面,既然各种制度都是由社会实体的面积大小而定,因此都是不可抗拒的,那么我们面前所出现的就不是一种社会准则的等级,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决定论了。
……
不管怎样,孟德斯鸠的基本思想是要在政体、制度形式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建立这种联系。在孟德斯鸠看来,关键问题不是最高权力属于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根据法律,有分寸地行使权力,还是专横粗暴地滥用权力。社会生活是与治理的方式不同的另一码事。……
……
……在一个国家里,团结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真正的团结是协调一致的团结。各个部分尽管是相互对立的,但都能像乐曲中的各个不协和和弦达到完全和弦一样,致力于社会共同利益。……
社会协调一致的概念就是力量平衡的概念或由各社会集团的作用与反作用建立起的和谐共处的概念。
……
孟德斯鸠确实只是以贵族社会为蓝本,设想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这一自由的条件的。他认为好的政体都是温和的,只有当一种权力能够牵制另一种权力,任何公民都无需惧怕别人时,才可能有温和的政体。贵族只有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政治组织的保证才会有安全感。《论法的精神》一书所述的社会平衡观点是与贵族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剩下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孟德斯鸠对自由和温和条件的看法如果超过了他心目中的贵族模式,那么这种看法是否仍然行得通。他或许会说,人们确实可以设想一种既能使等级又能使身份差别消失的社会进化。但是人们能否设想一种既无等级又无门第差别的社会?能否设想一个温和的、全体公民都能自由地生活在其中但又不存在多种权力的国家呢?
……一个人人享有最高权力的民主制度不一定就是一个温和的和自由的政体。我认为孟德斯鸠坚持把平民的权力和公民的自由区别开来是完全正确的。平民享有最高权力后,公民的安全就会消失,行使权力也就不会温和了。
孟德斯鸠他用贵族的方式表达了社会力量平衡和各种政治力量合作的理论,这就提出了尊重法律和公民安全的条件,也就是任何权力都不是无限制的这样一个原则问题。他的政治社会学的基本论点也就在于此。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66页 - 奥古斯特·孔德

原先,社会静力学是与解剖学相类似的。它所研究的是社会实体的各个部分是怎样组织的。但是,既然社会学是以人类历史(这部历史被视为只形成了唯一的一个民族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那么这种剖析静力学毫无困难地就成了分析人类社会结构的科学了。……奥古斯特·孔德明白地提出了静力学的研究目的是:
“根据一个假定的抽象概念,应当把人类之需作为一个不变的东西首先加以研究。这样,我们就能对各个时期和各个地方必然相通的各种基本规律做出估价。这种系统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我们以后对住不进化作出全面的解释。……”
……
静力学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证政治体系》第一卷中对人性的初探,第二部分才是社会性质的结构的研究本身。
奥古斯特·孔德用他称之为“大脑图表”的表格来叙述他对人性的看法。……
……
奥古斯特·孔德指出,人们可以认为人性具有双重或三重性质,可以说人是由良智和智力组成的,或者可以把良智分成感情(或情感)和活动,并认为人就是感情、活动和才智。……有良智就是有感情或有勇气。一词两意,似乎语言原来就已经意识到情感与勇气之间是有联系的。
……人首先是本质上活跃的生物。……人不是为了在投机和无穷的猜疑中浪费时间而生的。人生来是为了行动。
……人的行动从来不是才智所支配的,就是说人身上的抽象的思想从来也不是行动的决定因素。但是,由情感支配的行动需要材质的控制。按照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由情感而行动,为行动而思考。
……他认为感情是人类的灵魂、行为的动力。推动力总是来自感情,才智永远只是一个指挥手段或控制手段。
……认为才智不能决定行动并不贬低才智,正是由于才智在某种方式上是最高尚的东西,所以它不是,也不可能就是力量。
……在感情中区别出利己主义的东西及与之相反的利他主义或无私精神。……列举了纯粹利己主义的本能(求实、性欲和母性),……扩大到与他人关系中的一些禀性:……军事方面的本能是一种推动我们战胜障碍的本能。反之,工业上的本能则是指促使我们去创造工具的本能。……骄傲和虚荣。骄傲是一种谋求出人头地的本能,而虚荣心则是获取他人青睐的本能。虚荣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使本能从利己主义转到利他主义了。
非利己主义的禀性有三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慕;范围已经扩大了的崇敬,它指的是儿子对父亲、学生对师长、下级对上级的崇敬;第三种是仁爱,这种行为大体上已普遍扩展,并将在人类宗教中发扬光大。
至于才智,它可以分为理解和表达。……
最后,活动可分为三种意向:……办事的勇气、行动时的谨慎和实现目标时的坚定不移。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56页 - 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世俗等级制的辅助性的观点。……
……除了生存竞争法则支配的是生存秩序外,还有一种精神秩序,即道德价值。处在世俗等级底层的工人,如果他的道德价值和对集体的忠诚程度高于他等级上的上司,那么他在精神等级中就可处于较高的地位。
这种精神秩序不是基督教教义所设想的超验的秩序。它不是永生世界的秩序,而是人世间的一种秩序。它用道德价值的精神秩序代替世俗的权力和财富等级制度。每个人都应当以力争成为价值秩序而不是权力秩序中的佼佼者作为最高的目标。
……孔德的改革意图集中在创建一种教权,这正好显示了他是一个温和的经济改革家。
……
奥古斯特·孔德的著作中有两个方面:接受世俗的、专断的和等级的秩序;在世俗等级制上增加一种精神秩序。……
……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强调用教权改造世俗组织,而教权应当是取代僧侣地位的学者和哲学家的行为。教权应当协调人的感情,八大家联合起来从事共同的劳动,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力,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实证主义所梦寐以求的这种社会既不能用否定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又不能用建立教权来确定(实证时代的教权就像过去神学时代的僧侣和教会的权力)。
……
奥古斯特·孔德希望有一种由一些既对社会组织作出解释,同时又贬低世俗等级制度的道德意义的人行使的教权。但是这种教权没有存在过,现在也不存在。这或许是因为人类喜欢使自己分裂的东西甚于使自己团结的东西,或许是因为每个社会都必须坚持各自独特之处,而不必坚持与其他社会共有之点,……
实际上,他认为科学地组织工业社会将会使每个人得到与各自能力相当的地位,并实现社会正义。他对这种观点十分乐观,以往,一些人由于年龄或出身而获得最好的地位,而在此后的劳动社会里,才敢在决定每个人的地位时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每个人都能获得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地位,那么,从事低等工作的人就只好大失所望了,因为他们无法指责命运和不公正。……但是要使大家相信世俗秩序是次要的却不那么容易。
……
奥古斯特·孔德认为孟德斯鸠提出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决定论是一个杰出贡献。……
……奥古斯特·孔德从控多赛的著作中得出的这一思想,即:人类理性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变化的基础。
……人们可以看奥古斯特·孔德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象取决于一种严格的决定论;这种决定论是以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变化形式出现的,而人类社会的变化又是受人类理性的进步所支配。
……
“按照唯一的一种目的,合理地协调人类各种事件中的基本系列”这一提法就是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的要旨。他确实是一位主张人类统一性的社会学家,他的目标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极其多样的人类社会归并为一种基本的系列,即人类的变化,归并为一种唯一的目的,即达到人类理性的最终状态。
……
奥古斯特·孔德所设想的历史的唯一目的就是人类理性的进步。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84页 - 社会学家和1848年革命

奥古斯特·孔德曾在青年时期的作品里将法国的政治变化与英国的政治变化作过一番比较。他认为,在英国,是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甚至平民结成联盟,以逐渐削弱君主政体的影响和权威的。而法国的政治变化则完全相反。在法国,是君主政体与城镇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削弱贵族阶级的影响和权威的。
……
……代议制……只不过是英国历史的一个偶然。想从拉芒海峡彼岸向法国引进代议制机构是一个根本性的历史错误,因为实施代议制的基本条件尚未具备。此外,想在法国使一会和君主政体并存这更是一个会引起严重后果的政治错误,因为法国革命的敌人正是旧制度的最高象征——君主政体。
总而言之,制宪议会把君主政体和议会糅合在一起的理想,在奥古斯特·孔德的眼里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糅合是建筑在两个原则之上的:一个涉及普遍意义上的代议制机构的性质,另一个涉及法国的历史。
此外,奥古斯特·孔德赞成中央集权。他认为中央集权符合法国历史的规律,他甚至还认为法律与法令之间的区别是形而上学的立法者们徒劳无益的钻牛角尖。他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了。
……他对取消法国议会,建立一种他所称的世俗专政一事十分满意,……
……
实证主义者确实有理由相信传统的法国君主政体是与一种天主教的、封建的和神学的思想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自由主义者却会说与某种思想体系同时存在的政治机构只要稍加改变是能够在另一种历史制度中继续生存并发挥作用的。
……
……奥古斯特·孔德设想的、涂尔干加以实践的这种社会学是以社会而不是以政治为中心的,甚至把政治放到从属于社会的地位。这就会导致贬低政治制度而重视社会基本现实这样的结果。涂尔干对议会机构也持有对社会学一词创始人的挑衅和蔑视色彩的冷漠态度,他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以及职业机构的重组问题十分感兴趣,认为议会中发生的一切不是不值一提,就是无关紧要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2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但是,如果有科学地、如实地认识社会这样一个特定志向的人算是社会学家的话,那么,依我看孟德斯鸠和奥古斯特·孔德一样,也是一个社会学家。《论法的精神》一书对社会学的解释虽然尚不清晰,但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却比奥古斯特·孔德所做的解释更“新”。……
……
……而孟德斯鸠就是基于这些表面毫无关联的各种资料开始研究的。这种研究工作的结果理应从繁多的不连贯的材料中找出合乎理想的秩序。孟德斯鸠就像马克斯·韦伯那样,试图使互不相关的材料成为通俗易懂、条理清楚的资料。这种努力就是一个社会学家所作的努力。
但是我刚才使用的“不连贯”和“条理清楚”这两个词显然会引起问题。怎样做到条理清楚?应当用什么样的条理来取代这种道德和习俗上的庞杂性?
我认为,在孟德斯鸠的著作中有两个并不互相矛盾的答案,或者说是一种努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说明事故发生后,除了混乱外,人们还能找到事故发生的深刻原因,用以分析时间表面上的不合理性。
“……简言之,所有的特殊事件是由主要走向决定的。”(《全集》第二卷第十八章第173页)
……
我认为这两段引文所表明的思想就是孟德斯鸠最初的纯社会学思想。我把它归纳为这样的公式:应当透过表面上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把握着引起这种事件的深刻原因。
但这并不是说发生的事件都必然是由深刻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学最初不是由公设决定的,根据这种公设,偶然事故在历史的进程中毫无作用的。
……
孟德斯鸠作出的第二个回答更令人感兴趣,而且走得更远。他说,不能用深刻的原因来解释事件的发生,但是人们只要从为数不多的这样几个事件中就可以整理出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和思想。在无穷的风俗习惯与理想社会的绝对统一性之间,还有一个中间阶段。
……
这样,就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会有上述种种风俗习惯了。即:或者追溯形成人们在这种活那种情况下遵守的某种特定法律的原因,或者分析构成介于杂乱无章的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和法律与普遍有效的蓝图之间的中间体的原则和类型。人们一旦掌握了决定事件总的进程的深刻原因后,未来就成为可以理解的了。一旦把多样性置于为数不多的类型或概念之中,那么多样性也就成为可知的了。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52页 - 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在开始时就提出了科学思想的绝对性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只有科学的思想才是唯一站得住脚的思想形式。任何伦理学说或者宗教教义,至少从学术内容来说,如果经不起科学的批判就不能够得到承认。按照同样出于实证主义学说的要求,涂尔干只能在科学思想里才能找到社会秩序的基础。
……
社会问题并不首先是经济问题,它主要是一个协调问题,……
……
……“有机关联”实际上就是科学方法表明的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解答。……
……在涂尔干眼里,分析“有机关联”就是回答了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个真正的哲学问题。在“有机关联”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个人主义可以按照集体的需要和道德上的迫切需要得到发展。在这个社会里,道德本身也要求所有的人发展自己。……
……在一个个人主义已经变成至高无上法则的社会里,必须使集体意识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和足够的权威。
在“有机关联”占支配地位的所有现代化社会里,都存在着出现解体和混乱的危险。……不论现代社会给个人主义留有多大的余地,不讲纪律,不限制欲望、个人的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满足之间没有差别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
首先,他不相信各种各样的暴力手段,他不愿把阶级斗争,特别是工人和企业主之间的冲突,看作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他认为,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所以,他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去甚远。涂尔干既没有把所有制也没有把计划化看成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
涂尔干的社会主义……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的词:组织起来和提高觉悟。社会主义是集体生活中较好的也就是说更自觉的组织,它的目的和结果是把个人融合在社会里,或者说融合在具有道德权威从而能够履行教育职责的集体里。
……他写道:“凡是主张把所有的经济职能(或目前尚处于分散状态的某些经济职能)和指导性的、有意识的社会中心联系起来的学说,都叫做社会主义学说。”……“……它首先是对社会机体进行重新调整的愿望,其目的在于用另一种办法把工业机器纳入整个社会机构,使工业机器摆脱自动运转的黑暗,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人类意识的监督。……”
……社会主义学说强调经济活动的头等重要性。它们远远不想回复那种俭朴的生活,不要求制定财产限制法,而是努力从社会的富足和生产力的发展里寻找解决社会困难的方法。
……社会主义学说既不建立在对私有财产的否定上或者工人的正当要求上,也不建立在社会上层或者国家的领导人改善最贫困的人社会条件的愿望上。……
……
……他已经从社会学家转而成为道德学家了。他的基本论点永远是:人类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如果没有一个道德权威加以限制,他们的欲望就永远无法满足了,因为人类总是希望多多益善的。
……
……那么,难道我们不能够认为,不满足和提出各种要求恰恰是历史运动的动力吗?……正是因为人类不愿意接受他们现在的社会条件,人类社会才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满足并不一定是一种病态现象。……
……但是,早期的社会主义者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他们认为经济机能不从属于社会权力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涂尔干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错误。经济机能必须从属于一种权力,这个权力应当既是政治方面的,也是道德方面的。……调节经济生活必不可少的这种政治和道德权力,并不是国家机构或家庭,而是职业集团。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6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把政体分成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每种政体都是由两种加以确定的。《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把它称之为政体的性质和政体的原则。
政体的性质是指构成政体的东西。政体的原则则是指支配人们在某种政体下为使这一政体有条不紊地运转的一种感情。因此,道德就是共和政体的原则。当然,这并不是是说在共和政体下,人们都是有道德的,而是说人们应当做到恪守道德。只有当每个公民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时,共和政体才能兴旺。
……
但是这些定义立即可以使人们看出一个政体的性质不仅仅取决于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多寡,而且也取决于行使这种权力的方式。……确定政体性质的标准,或者用现代术语来说,政体的可变参数有二:最高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行使这种最高权力的方式是什么?
此外,还应当加上第三个标准,即政体的原则是什么?只有掌握最高权力这一几乎是法律上的特征,还不足以确定一个整体的类型。各种类型的政体还可由感情说明其特征。没有这种感情,一个整体是无法持久和兴旺的。
按照孟德斯鸠的说法,基本的政治感情有三种,每一种都能确保一个政体的稳定性。共和政权取决于道德;君主政体取决于荣誉;专制政体取决于恐惧。
共和政体的道德部位是一种精神上的道德,而纯粹是一种政治上的道德,即:尊重法律、个人忠于集体。
……
古典的政治哲学很少考虑政治上层建筑的类型与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这种哲学没有明确提出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划分从社会组织中抽象出来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的重大贡献就在于概括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并把制度的分析和对社会机构的分析这两者结合起来,使每个政体都显得像某一种社会。
孟德斯鸠考虑了社会的幅员,首先明确地提出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三种类型的整体都是与人们着意研究的社会的幅员相适应的。……
……
他的这些话或许不能用因果论这种严谨的逻辑语言来加以解释,即不能说:当一个国家的疆域超过某种限度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专制制度,而应该说:社会的幅员与政体的类型是天然协调一致的。……如果疆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国家就只能是专制主义的,那么社会学家是不是就只能承认这种人性和道德上都不好的制度呢?……社会学家只能宣称一个国家的疆域不能超过某种限度了。
……
如果共和政体的道德观是爱好法律、忠于集体,或者用现代语言来说是爱国主义的话,那么共和政体最终将导致某种平等。共和政体是人人都依靠集体,并为集体而生存,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因而彼此都是平等的一种制度。
……
事实上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本质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是以平等和公民的政治道德为基础的,后者则是以不平等及道德的替代物——荣誉为基础的。但这两种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宽和的,任何人都不能在这两种制度下置法律于不顾而专横独断。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6页 - 前言

我承认我为社会学下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但并不武断。社会学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更广泛的群体、阶级、民族、文化乃至人们通常所说的全部社会的宏观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
这张名单所列的人物究竟是社会学家呢,还是哲学家?对此,我不想加以讨论。我们认为这是关系到一种相对新型的社会哲学,一种在20世纪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以社会为目标的,以旨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为特点的社会学的思想方式。社会人正在取代经济人。……社会学家们都主张经验论的方法,用民意测验的方法进行调查,用对他们最合适的概念体系,从某个角度观察社会现实。他们具有一种独特的看法。这种思想方法受到传统的影响。……
……
托克维尔由于有保留地接受民主思想,参加这一不是理想的,而是不可抗拒的运动,所以在政治上处于孤立。他反对奥古斯特·孔德创导的、由涂尔干为代表的(至少在法国是这样的)社会学派的某些指导思想。社会学要求把整个社会如实地作为研究主题,并不要求政府机构、管理方式的作用可以因社会基础或社会秩序的结构特点而有所缩减。然而,从把社会作为研究主题转为削弱政治的作用或否认政治的特点,这是很容易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一党制是分别与托克维尔称之为民主社会以及奥古斯特·孔德称之为工业社会相联系的。战后初期这两种制度之间历史性的冲突使政局迫切需要作出一种选择,《美国的民主制度》就是以这种选择结束的:“当今世界各国不会在内部制造不平等的条件,但是平等使各国走向顺从还是走向自由;走向光面还是走向野蛮,走向繁荣还是走向贫困,因国家而异。”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45页 - 埃米尔·涂尔干

涂尔干的目的在于证明,能够而且应该建立社会学,这是一门与其他科学完全一样的客观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必须把社会现象看作事物,社会现象的特征就是社会能对个人产生强制作用。
……
因此,作为涂尔干方法论基础的两句话就是:应该把社会现象当做事物,根据社会现象产生的强制作用来认识社会现象。……
……
……涂尔干的不幸在于赋予强制一次的意义太模糊、太广泛了,这样就不能不带来许多麻烦,因为读者几乎不可避免地只记住这个词的通常意义,而涂尔干赋予这个词的意义则要广泛得多。
另一方面,强制究竟是社会现象的本质,还是能使我们认识这个社会现象的外部特征?……他并不认为强制是社会现象自身的基本特点,他只不过把强制视为能使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外部特征。然而,要避免把这种外部特征说成是本质是很困难的。……我个人的结论是:如果从广义来理解强制这个词,并认为这个特点仅仅是指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那么这个理论也就不会那样使人感到兴趣、那样引起人们的议论了。
……
……社会学家首先必须对他要研究的事物下个定义,以便使大家知道,也是使社会学家自己知道问题的所在。……
涂尔干总是倾向于认为,一旦确定一类事实的涵义后,人们就能够对这一类事实作出解释,而且只有一种解释。一定的后果总是出于一个原因。因此,如果说自杀或者犯罪有许多原因,那就是说有许多类型的自杀或犯罪。
确定涵义应当遵循的规则是:“研究的对象始终只能是一组事先根据某些共同的外部特征被下过定义的现象,并把所有符合这个定义的额现象列在同一个研究范围内。”
……涂尔干认为,应该通过容易被认识的外部特征来确定社会现象的意义,以避免偏见或者先入为主。……但是,如果人们一提出这个定义,马上就运用所谓因果律,宣布凡是这类事实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因,并且只有一个原因,那么,人们即使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也会暗示这个非本质性的定义相当于一个本质性的定义,所有被列为同一种类的事实,都只有一个同样的原因。……
这个方法有双重危险:一个是无意间用本质性的定义来代替根据显而易见的外部标记确定的非本质性的定义,另一个危险是,武断地预先假定,凡是被列在同一个种类里的现象都必然是由一个唯一的而且是同样的原因引起的。
……
涂尔干认为,一种社会现象,当它在发展的某个阶段,以一般的方式存在于某一种类型的社会里时,这种现象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正常性是由普遍性决定的。……凡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在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里,最常遇到的现象都应当被视为正常的现象。……
……
涂尔干认为,正像普遍性决定正常性一样,什么样的原因决定什么样的解释。要说明一种社会现象,就必须找出它的动力因,指出必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前一个现象。……
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应该到社会环境里去寻找。只有我们所研究的这个社会的结构才是社会学所要研究的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
……涂尔干认为从历史角度进行解释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解释。他认为,只有通过各种相伴条件才能研究社会现象。……可以说,涂尔干认为社会环境具有的动力因果关系是科学社会学存在的条件。科学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研究外部社会现象,严格确定概念的意义,然后用这些概念列出现象的种类,把社会按“属”和“种”分门别类,最后从一个特定的社会内部,通过社会环境来解释特定的现象。
通过共变法,人们就可以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证明一个现象是另外一个现象的成因,那就是,比较一下这些现象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的情况,研究一下它们在不同的环境组合里出现的变化是否能证明一个现象取决于另外一个现象。……”
这就是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的中心所在。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它是由个人的组合产生的,在本质上是与个人意识水平中产生的东西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是一门普通科学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些现象是分成类别的,而各种社会本身又可以被分为“属”和“种”。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94页 -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是一个社会学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一个特定形式的社会学家,即经济学家。他深信,不了解经济制度的运行就无法了解现代社会,忽视经济制度运行的理论就无法理解经济制度的演变。最后,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他不把了解现状与预见未来及行为的愿望分割开来,与今天的所谓客观的社会学相比,他既是一个预言家,又是一个行为家和学者。总而言之,他也许有这样一个优点,即:直言不讳地认为对现存东西的解释和对应当存在的东西的判断之间是有联系的。
马克思思想是就资本主义社会目前的作用、现时的结构和必然的变化对资本主义所做的分析和理解。……而把现代社会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并把他认为是这种社会固有的矛盾置于自己思想的中心地位。
……工人与企业主,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即无产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冲突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性质,并且据此可以预测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思想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性和对抗性的解释。马克思的全部著作就是用某种方式力图说明这种对抗性是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结构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共产党宣言》的中心命题是阶级斗争。
……
这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决定性的思想。人类历史的特点是我们称之为社会阶级的人类集团之间的斗争。人类集团的定义暂时还是含糊不清的,但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包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对抗,另一方面将逐渐形成两个集团,而且只有两个集团。
……
首先,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经常改革生产工具就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统治……此外,将会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正在现时的社会中成熟起来。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两种矛盾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形式。资产阶级不断创造着更加强有力的生产手段。但是生产关系,大概是所有制的关系和收入分配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改变着。……
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矛盾,即财富的增长和大部分人日益贫困,总有一天这个矛盾会导致一场革命危机。……无产阶级革命则将是由绝大多数人发动,并为所有的人谋利益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将标志着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对抗性的结束。
……
资本主义的矛盾性表明,声场手段的增加不但不表现为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表现为工人的无产化和贫困化的双重进程。
马克思不否认今天在资本家和无产者之间还有……等许多中间等级。但是他提出两个见解,一个见解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社会关系就会定形为资本家和无产者这两个集团,而且只能定形为两个集团的趋势。另一个见解是,两个阶级,而且只能是两个阶级,代表着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和社会制度的设想。中间等级是没有任何历史主动性和历史能动性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97页 - 社会学家和1848年革命

事实上关于国家在革命中的作用,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两种理论。在论述巴黎公社的《法兰西内战》中,他提到,公设,也就是说集权国家的解体和进一步下放权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真正内容。但我们在别的地方却发现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即:为了实现革命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政治权力和国家集权。
这样,托克维尔和马克思在观察集权国家机器时采取同样的方法。托克维尔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为了限止国家的至高权力的无限扩大,应当增加中间团体和代议制的机构。马克思则既承认国家与社会相对而言的部分自主性——这一说法是与他关于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一一般理论相矛盾的,同时又希望社会主义革命会导致国家机器的消亡。
作为一个理论家,马克思希望把政治和政治冲突归结到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阶级斗争上来,……他虽然有点不太资源,但还是承认了制度冲突的纯政治因素以及国家与各种集团相对而言的自主性。只要存在着这种自主性,社会变革的因素就不能简化为阶级斗争。
……
第一派就是人们所称的法国政治社会学学派,其创始人为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这一派社会学家不太拘泥于胶条,他们首先关心的是政治,但又不轻视社会基础。他们提出政治独立性的看法,并且像自由主义者那样想问题。……
第二派是奥古斯特·孔德派,……这一派轻视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而重视社会关系,重视全社会的统一性,把“协调一致”视为基本的观点。这一派不断做出分析,不断提出各种观点,努力恢复社会的整体性。
第三派是马克思派。……这一派把用社会经济基础对整个社会进行解释,与向信徒们保证胜利的变革蓝图糅合在一起。……
……奥古斯特·孔德对他称之为工业社会的现代社会的赞赏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他告诉我们说这种社会是和平的社会、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社会学派则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不能带着个人好恶去观察的民主社会,这种社会当然是有其独特之处,但是它并不是人类前途的终结。至于第三种学派,它既有孔德学派对工业社会的热情,又对资本主义表示愤慨。这一派虽然对遥远的未来极为乐观,对近期的将来却心情抑郁,十分悲观,声称灾难、阶级斗争和战争会长期存在。
换句话说,孔德派是乐观的,倾向于公正;政治派是谨慎的,略带怀疑主义的阴影;马克思派是空想的,倾向于灾难是最好不过的,而且不管怎样,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14页 - 埃米尔·涂尔干

用涂尔干的话来说,“机械关联”是一种由于彼此相似而形成的关联。当这种形式的关联主宰社会时,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大。同一团体的成员彼此相似,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感情,赞同同样的道德准则,承认同样的神圣事物。社会是“协调一致”的,因为个人之间还没有分化。
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关联,称之为:“有机关联”。在这种形式关联中,集体的“协调一致”即和谐统一产生或表现为分化。个人不再彼此相似,而是彼此有别:正是由于不相同,“协调一致”才能以某种方式得以实现。
涂尔干把建立在个人分化基础之上的的关联称为“有机关联”,……
……
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一书中给集体意识所下的定义极其简单明了:“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涂尔干进一步阐明说,这一总和“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生命的特定体系”集体意识只是由于个人意识中的情感和信仰而存在,但至少在分析时,有别于个人意识,因为,它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演变的,而不仅仅是个人意识的表现或结果。
“毫无疑问,集体意识的基质不是单一的机构,从定义上说,它扩散于整个社会空间;可是,它仍然有着使其成为一种有别于他物的现实的特殊性质。实际上,集体意识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的;个人消逝了,它仍然存在,……集体意识不是每代必变的,相反,它承上启下,代代相传。因而,尽管它只能出现在个人身上,但与个人意识相比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有着自己的特性、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式,完全像个人一样,尽管方法不同。”
……
在个人分化的社会里,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按照自己的爱好,可以自由信仰、自由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自由行动。相反,在“机械关联”的社会里,极大部分人为社会的需要和戒律所支配,在涂尔干这个时期的思想中,“社会的”这一形容词只意味着这些戒律和要求要集团的半数或大多数成员接受,意味着它们的起源是集团而不是个人,个人像服从最高权力那样服从这些戒律和要求。
……
相反,当“有机关联”占优势时,涂尔干认为自己发现集体意识所驾驭的存在范围缩小了,人们对触犯戒律的集体反应减弱了,尤其是个人对社会要求的解释余地扩大了。
……
涂尔干从这一分析中得出一种他终身恪守的观点,并成为他整个社会学的中心,即个人诞生于社会,而不是相反。
……社会第一性,个人第二性,这种说法至少有两层含义,而这两层意义,实际上一点也不荒谬。
第一层意义,即个人彼此相像(而且可以这样说,个人消失于全体之中)的社会较之每个成员都既有责任感,又有表达这种责任感的能力的社会具有历史的优先地位。每个人都彼此相像的集体主义社会在历史上是首先出现的。
……说什么为了有效地提高集体收益,人们共同分摊工作并给每人一项事业,这意味着在社会分化以前,个人就已各不相同,而且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不同。事实上,个性意识在“有机关联”和社会分工之前是不可能存在的。
……
在研究劳动分工时,涂尔干发现了两种基本思想,其一,个人意识全部在自我以外的社会,这种社会在历史上具有优先地位;其二,必须用集体状态来解释个人现象,而不是用个人现象来解释集体状态。
……劳动分工是全社会的某种结构,社会的技术分工或劳动经济分工只不过是一种表现而已。
……区别了两类法律,每一类都具有一种关联的特征。这两类法律是:刑事法,惩罚错误或罪行;回复原状法或合作法,其本质并非为了惩处违反社会法规的行为,而是在错误发生后,把事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组织个人之间的协作。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47页 -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先确定现代社会的某些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对这些现代社会的各种方式进行比较。而奥古斯特·孔德在观察工业社会时,虽然不否认由于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不太重要的差别,但他强调的是各工业社会之间的共同性。他为工业社会下了定义,并且认定只要从这个定义出发,就能指出整个工业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组织的特点。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制度下了定义,并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各社会中应当具有的某些现象。奥古斯特·孔德和马克思强调的是工业或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的一般特点,忽视工业社会或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太重要的差异,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
托克维尔则恰恰相反,他看到了某些特征是与现代社会或民主社会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也提到在这些共同的基础上可能建立多种政治制度。民主社会可以是自由的民主社会,也可能是专制的民主社会。……托克维尔是一个杰出的比较社会学家,他试图通过对各种属于同一类别、同一类型的社会比较,找出最重要的东西。
……
在他看来,民主就是地位平等。不存在等级和阶级的差别、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彼此平等的社会才是民主的社会。当然这不是说智力上的平等,因为这是荒谬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平等,因为在托克维尔看来这是不可能的。社会平等意味着不存在地位上的世袭差别,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得到各种工作、各种职业、各种尊严和荣誉。因此,民主的思想既要求社会平等,又要求生活方式和水平趋于一致。
……那么与一个平等社会相适应的政府就应当是托克维尔在别的章节里所称的民主的政府。如果集体的成员之间没有地位上的根本差别,那么理所当然,主权就应由全体成员来掌握了。
……
……另一种是在现代君主政体下,这是一些幅员辽阔的国家,它们的准则是荣誉,在这些国家里地位的不平等可以说就是自由的条件。实际上,只有当每个人都感到必须忠于自己的地位所要求的职责,过往的权力才不致蜕变为专断的权力。换句话说,在孟德斯鸠臆想的法国君主政体里,不平等既是自由的动力,又是自由的保证。
……
……大革命后,托克维尔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孟德斯鸠的英国君主政体理论的发展。大革命后,托克维尔不能认为现代人所说的自由的基础和保证是地位的不平等,因为这种不平等的精神基础和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想恢复已被革命摧毁的贵族制的权威和特权是不明智的。
……
这样,托克维尔的论点就成了:既然自由不能以不平等为基础,那么它就应当以地位平等的民主现实为基础,并受到政府的保护。托克维尔认为他已经在美国找到了这种政府的模型。
……我认为他的观点很像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
自由这一概念的首要之点是不存在专断。……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74页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在帕累托的词汇中,剩遗物指人性中固有的情感或情感的表现,派生物指个人用来掩饰情欲或赋予一些本没有理性的主张或行为以一种理性的外表的辩解的知识体系。实际上,人是一种无理性的,但能理性思考的动物。虽然他们很少合乎逻辑地行事,但总想使他们的同类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合乎逻辑的。
……
……一种行为要合乎逻辑,就必须使客观现实中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符合行为者意识中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我们最终将把与目的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称作‘逻辑行为’,这不仅是对完成这些动作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些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上述意义的行为。……”
换言之,凡在主观上或客观上没有逻辑联系的行为都可归入非逻辑行为的范畴。
……
“无——无”类说明行为是不合乎逻辑的,也就是说手段在现实(客观)和意识(主观)中都没有与目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手段不会引出能够称得上与手段有逻辑联系的任何结果,另一方面,行为者甚至没有想过目的或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无——无”类是罕见的,因为人是能理性思考的。不管行为多么荒谬,人总要尽力使它具有一种目的。……
与此相反,第二类范围甚广,……行为与行为将产生的结果没有逻辑的联系,但行为者误认为他采用的手段可以引出他所希望的目的。……
第三类行为产生于所用手段有逻辑联系的结果,但行为者在主观上并没有想先过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生理反应便属此类。……
第四类行为会产生与运用的手段有逻辑联系的结果,行为者主观上也设想过手段和目的间的某种关系,不过客观的后果并不符合主观的后果。……
第四类又包括几个小类别,要看行为是否接受他们实际上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人们实现向他们指出了这些目的的话。……
这些非逻辑行为并不一定都是反逻辑的。在“有——无”这第三类行为中,行为可能是符合形势的,缺乏的只是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的认识。
……
因此,在帕累托的著作中,社会学是参照经济学来确定的。经济学本质上研究逻辑行为,而社会学则主要处理非逻辑行为。……
……
对这位社会学家来说,有两类非逻辑行为尤其重要。
一是第二类,即“无——有”型行为。它包括所有没有客观目的,但有一个主观目的性的非逻辑行为,它涉及大部分礼仪性或象征性的行为。……
第二个重要的类是第四类,即“有——有”型行为。这类行为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没有联系。由科学上的错误导致产生的一切行为都归于这一类。运用的手段在现实中产生一个实在的结果。在行为者的意识中,手段与目的有联系,但是,发生的现象并不符合行为主体的希望和预见应当发生的现象。错误导致了客观效果和主观效果之间的不协调。所有由幻觉导致的行为,特别是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行为都归于这一类。……
……
因而,在《普通社会学》的第一部分中,帕累托想用逻辑手段研究非逻辑的行为,暂时把逻辑行为放在一边,在第二部分中再加论述,以便重组整个社会,最后综合地解释整个社会和社会中发生的各种运动。
除这些抽象的定义之外,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之间的根本区别还有一个简单而基本的标准(尽管帕累托没有特别强调它),这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客观关系和主观关系的一致性要求行为为推理所决定。因此,我们暂时可以断定逻辑行为就是由推理引起的行为。……反之,非逻辑行为或多或少包含着一种感情冲动,感情一般指逻辑推理以外的精神状态。
……
……因为,《普通社会学》揭穿了基本事实的真相,违背了社会平衡。社会平衡要求一种整体的情感,而《普通社会学》却表明这种情感如果不是反逻辑的,就是非逻辑的。这样,对非逻辑行为的逻辑——经验研究的唯一目的是找出真理,人们不能指责这种研究毫无用处。“……当我断定一种理论是荒谬的时候,绝对不意味着是说这种理论对社会有害,相反,它对社会可能大有益处。反之,在我肯定一种理论对社会的效用时,我也不想暗示它在经验上完全可靠。总之,同一种学说,从经验的角度看可能被拒绝,从社会效用的角度看可能被接受,反之亦然。”
……
其次,逻辑——经验科学的任务是排除所有“超”经验主义或“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的概念。使用的一切词都应当符合观察到的和可观察到的事实,一切概念都应当对照被直接证实或可以由试验建立的事实来确定。……
……
超出经验的任何东西在科学中没有地位。基本定义应当从逻辑——经验科学中被排除出去,因为逻辑——经验科学只采纳按照可观察到的现象明确确定的概念。科学的讨论应当始终以现实,而不以我们赋予词汇的意义为对象。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76页 - 奥古斯特·孔德

三、……发现或自认为发现了一种人类理解自己、社会学家了解社会必不可少的实在结构,一种生物的等级结构。各种生物都按照这一等级结构受到各种规律的支配。自然界中有一种等级制度,它包括最简单到最复杂的现象,无机物质到有机物质以及各种生物乃至人类。这种结构实际上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种自然界特定的等级制度。
这种对世界的解释,其基本思想是低等的东西可以影响高等的东西,但不能决定高等的东西。这种等级观点有助于把各种社会现象放在各自恰当的位置上,同时也可以确定社会等级制本身。……
四、……这种危险是与科学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即一经分析就分散了。……
应当产生一门以社会学为中心和原则的综合性科学,所有的科学都应当以社会学为汇集点。只有社会学才能代表最高水平的复杂性、高超性和虚弱性。……
……
奥古斯特·孔德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知性科学,只有透过历史,在社会中观察人的活动和作为,人才能了解人类思想。……
……
社会学之所以是一门知性科学还因为思维方式和思想活动总是与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的。……
……他认为我们时代的宗教可以并且应当受到实证主义的启迪。这种宗教应当与旧时的宗教不同,因为旧时的宗教是以一种过时的思想方法为前提的。他认为具有科学思想的人不会再受传统观念的支配去相信神的启示、教会的教理或神灵。但另一方面,宗教还是适应了人类的某种经常需要。人需要宗教是因为人需要爱高于自己的某种东西。社会需要宗教,那是因为它需要一种能巩固和截止俗权的教权,并使人们懂得与价值等级相比,能力等级算不了什么,只有宗教才能使能力的技术等级得到应用的地位,并在它之上再确立一个或许是相反的价值等级制度。
人类企求友爱和团结。适应人类这一经常要求的宗教就是人类宗教。应当创立的道德价值等级制度或许是与世俗的等级制度背道而驰的。……
……
换句话说,奥古斯特·孔德要我们热爱的伟人就是人们有过的或创造过的最美好东西。在某种方式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身上超过别人的东西,或者至少就某些人来说,是体现基本人性的东西。
……
……奥古斯特·孔德要我们爱的既不是今天的法国社会,又不是明天的俄国社会,也不是后天的非洲社会,而是某些人已经具有的、所有的人都应当努力具有的美德。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31页 -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

……法律依次有两层意思。它可以是立法者的戒律或职能当局的命令,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戒律性法律。……
我们也可以把法律理解为决定因素和结果之间的一种因果关系。……
……
孟德斯鸠寻求的就是解释戒律性法律的因果律。……法律的精神就是人类各种社会的戒律性法律与可以影响或决定这些法律的诸因素的全部关系。《论法的精神》就是解释戒律性法律的因果关系的总和。……
……研究的对象是戒律性法律,因果关系则是对戒律性法律的解释。……孟德斯鸠就可能接受法律决定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能够发现法律的多样性,并且会用对人类社会有影响的种种因素来解释法律的多样性,决定论的观点就可能与人类社会生存方式具有无法确定的差别的观点协调一致,孟德斯鸠也许就会满足于假设立法者的目的,从因果研究中找出实际的结果。
……
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孟德斯鸠说公道与不公道的关系在实在法之前即已存在。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特殊论哲学或决定论哲学,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所谓公道与不公道都是由实在法、立法者的指令所确定的。社会学家的任务仅仅在于研究立法者在各个不同时期,各个不同社会里是怎样认识公道与不公道。……
……那么就可以发现孟德斯鸠是相信公平关系和公道原则在普遍有效的实在法之前即已存在的。……
……但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列举归根到底只有两个概念,即平等和对等两个概念。这些理性的法律,最高的法律,是建立在人的天然平等性以及从这个根本的平等性上引出的对等义务的基础之上的。
这些先于实在法而存在的法则显然不是因果律,而是一种支配法则。它并非出自个别立法者的意愿,而是与人的本性和理智同存的东西。
于是就有第三种法律。除了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存在的明文公布的实在法以及把实在法和对实在法起作用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的因果律以外,还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支配法则。制定这种法律的人除非是上帝本人,否则是上帝本人,否则是不为人所知的。
……革命派常常在某一方面比他们自己所认为的更为保守。孟德斯鸠认为用社会学的方法解释实在法,把决定论用于社会本质上去才是革命的。他的思想逻辑只包括三个因素:观察实在法的多样性;用各种原因来解释这种多样性以及按照对法律所作的科学解释向立法者提出实际的建议。……对价值的评论总是取决于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的目标的,理智或人性的普遍法则在这里是没有地位的。……
……
孟德斯鸠一方面想用因果关系来解释实在法的多样性,一方面还想把握普遍有效的标准,对所研究的各种政治制度作出评价。他所提出的标准极端抽象,最后都可以归纳为平等或对等这两个概念。……
……他指出了立法者制定的实在法,历史上和自然界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与理智有内在联系的、普遍适用的法则之间的区别。他只不过是想寻求一种理论,把对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决定论的解释与对这些社会现象所做的普遍适用的道义和哲学上的评价结合起来。
……
在存在物的等级之后,孟德斯鸠理论的第二个方面是明确了什么是自然人——照他的观点指的是早先的,可以说是先于社会的称作为人的人。……他认为,“先于社会”这一说法并不意味着曾经有过不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而是说人们可以根据理智设想一下抽掉集体性的人是什么情况。……
孟德斯鸠想说明的是人的本身一点也不好战,人的原始状态不是彼此的战争状态,而是,即使不是真正的和平,至少也是处于与和平和战争无关的状态。……他不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的原始状态,人类本身不是人类的敌人,战争与其说是人性现象不如说是社会现象。既然战争和不平等是与社会的本质而不是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政治的目标就不应消灭与集体生活不可分割的战争和不平等, 而应当是减轻战争和不平等的祸害。
……如果说战争是人性现象,那么绝对和平还可向往,如果是社会现象,那么人们就只好寄希望于减轻战争的祸害了。
……卢梭引用的是由人类理智设想出来的人的原始状态,可以这么说,把它用作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使他产生由民众掌握绝对权力的观点。……我们的作者则满足于看到不平等源自社会,……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73页 - 奥古斯特·孔德

……最后,他在人性永恒的基础上确立了人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在社会方面表现为一种基本秩序,这种基本秩序贯穿着历史上的各种制度。
……
换句话说,孟德斯鸠只是设想了一种从科学岛行动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是谨慎而有局限性的。他提出的是一些局部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总体的解决办法。他不提倡用暴力使现存的社会适应可能的公正秩序,他没有灵丹妙药使君王变得开明,……
奥古斯特·孔德在论述必要的改革时贬低了经济和政治的意义,抬高了科学和道德的作用。……
……
作为社会改革派,他想改变人的思想方法,传播实证主义思想,并把它推广到全社会,消灭封建思想和神学思想的残余,……他首先关心的是传播通往公正地组织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方法,他的任务是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实证主义者,使他们懂得实证主义的组织方法对世俗秩序来说是合理的,用无私和仁爱对人们进行精神和道德教育。……基本秩序……必须是自行实现的。……动力学的规律则保证根本秩序得以自行实现。看来轻视改革派的愿望和所做的努力的历史决定论就是由此而来的。
……
奥古斯特·孔德在年轻时曾经有过两个主要的目标:改造社会、综合各种科学知识。……唯一值得称道的社会改造实际上是改变神学的思想方法,推广实证主义。然而这种对集体信仰的改造只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恰当地创造新科学的最好方法是透过历史,在现有的科学中研究实证精神的进步。
……
对各门科学进行哲学上的综合受四种思想的支配:
一、……他寻求的是不会再有什么疑问的最终真理,深信人不是为了怀疑而是为了信任而生的,……相信新人的必要性大大甚于怀疑的合理性。他认为科学家们确定的规律可与信条相比拟。应当始终不渝地接受,而不是无休止地怀疑这些规律。如果说各门科学会导致社会学的诞生,那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科学提供了全部经过检验的命题,这些命题就等于以往的信条。
二、……科学真理的基本内容是由他称之为规律的东西体现的。就是说,在他看来是由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关系,或占主导地位的、永恒的、具有某种存在性质的东西所体现的。
奥古斯特·孔德心目中的科学不是一种追求最新解释的研究。它不企求追根究源,而只是以发现世上存在的秩序为己任。它要找出这种秩序不是出于对真理的无私好奇,而是为了能够利用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和在我们自己思想中建立起秩序。
这样,科学就是双重实用主义的东西了。它是原则,人们可以像得到不可避免的后果那样获得技术诀窍。它对我们的智力,或者更可以说对于我们的意识,具有一种教育意义。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们将发现的秩序,而这种秩序又正是我们智慧秩序的源泉和原则,那么我们的意识就可能是混乱的,我们的主观印象——用奥古斯特·孔德的话来说,也将是模糊不清、使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了。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284页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人的行为由其精神状态或感情决定,远不是由他们援引的理由所决定。但是不能排除C(即理论)对B具有某种影响。由于人们能自我说服,所以最后也就按照合理推论来行事。由于能根据合理推论行事,也由于能履行某种礼仪,他们最终加强了他们最初用来解释自己行为的观念。……
……精神状态同时对表现和行为所起的作用,表现对行为起的次要作用,及行为对表现,也就是对合理推论、意识形态或学说起的次要作用。
……
归纳法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学说史上人们是怎样认识、误解、掩饰或歪曲非逻辑行为的,人们又是如何怀疑非逻辑行为的概念并努力使其不成为理论,因为生来会思考的人愿意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合乎逻辑的,是由理论决定的,不喜欢承认他们的行为是感情冲动。
……
第二种方法,就是帕累托自己所称的演绎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迅速涉及精神状态,至少是涉及与这种精神状态接近的一种事实,并划分作为非逻辑行为的感情的表示和主要原因的剩遗物的种类。因而,既然精神状态或感情不能直接得到,那就要探讨我们能够认识的有关A的情况。……
……人们出于莫名其妙的理由倾向于赋予数字、日期、地点或环境以吉利或不吉利的意义。
……出于不断更新、视社会不同而不同的理由,人们总是要找出一条假的逻辑理由来解释为何这个地方不应常去,为何这个数字预示了不幸,为何这种情况是一场未来灾难的迹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观察到的现象中区分出两个部分:一个不变的部分……一个可变的部分……
不变的部分,是人们倾向于在事物、数字、地点与吉利或不吉利之间建立关系,倾向于赋予某些事物以一种象征和迹象的意义。
可变的部分,是人们在各种情况下为这些关系论证而提出的理由。……
……“所研究的具体现象的不变因素”……剩遗物……至于人们用来论证不变因素的丰富多彩的理论,我们把它们叫做“派生物”。
……
在四类非逻辑行为的去分钟,第三种的特点是“有——无”,即手段与目的有某种客观上的关系,但没有主观关系。这第三类包括了本能型中直接适应的,不会导致推理、推论和论证的行为。如果从表现、理论和论证追溯到作为本能表示的剩遗物,只能发现导致推理的那些本能。在剩遗物之外,还有欲望、爱好和禀性。
……特定的向往、偏好、爱好,这就是欲望、爱好和禀性之间的相对区别。……
帕累托也把利益放在剩遗物之外。……在帕累托的思想中,利益来自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意识。……
……帕累托有时认为剩遗物和感情是混为一体的。然而……一方面,剩遗物比感情更接近行为或表现,因为人们可以从对这些行为或表现的分析发现剩遗物。另一方面不是具体的现实,只是观察者为了解现象而创造的分析概念。人们无法像看到一张桌子或体验到感情那样看到或领会剩遗物。……剩遗物(a)是这些感情和本能的表示,就像温度计中水银柱的升高是温度升高的表示一样。……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13页 - 卡尔·马克思

围绕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思想的第二个概念是总体的人。……
总体的人是说人不会被劳动分工弄得支离破碎。……
按照这一思路,总体的人都是非专业化的人。……
如果说总体的人指的是没有因为劳动分工的需要而失去某些技能的人,那么这一概念是对工业社会限制个人的条件既明白又充满对人的同情的抗议。……很难设想,一个社会,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非资本主义社会,除非这个社会十分富裕,并最终解决了贫困问题,能够把每个人培养得可以从事所有的职业,能够使一个工业社会在个人非专业化的情况下得以运转。
……总体的人不可能是什么都会干的人,而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属性,能完成人的定义范围内的活动的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是异化的,人消失在集体之中,而这种异化的根源乃是经济的异化。
经济异化有两种方式。……第一次异化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引起的,第二次则可归因于市场的无政府状态。
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引起的异化表现为劳动这一决定人类本性的人类基本活动失去了人性的特点,因为它对雇佣工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劳动已不表明人的存在,而退化为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企业主也异化了,因为他们掌握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真正需要,而是把商品带到市场去谋求利润。企业主受竞争中的各种偶然性的支配,成了不可预见的市场奴隶。他们剥削工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已经没有人性可言,为一种不知其名的工具异化了。
……在马克思思想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批判在成为一种严格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析之前,原来是一种哲学和道德学上的批判。
……
在马克思身后的历史上,存在着两个学派:康德派和黑格尔派。……康德派认为人们无法从事实推论到价值,从对实际的判断推论到道德的必然性,因而不能用对历史的如实解释来证明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论点如下:
一、辩证思想认为实在的规律就是变化的规律。无机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不断的变化,永恒的原则是不存在的,人性的观念和道德的观念每一个时期都在变化着。
二、实在的世界包含着从无机的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这一质的渐进,而人类社会还包含从人类最初的社会制度到标志着史前时期结束的制度即社会主义的渐进。
三、这些变化是按照某些抽象的规律进行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成为质变。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进行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革命性的。……

《社会学主要思潮》的笔记-第170页 -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还是以民主社会结构上的特点试图阐明这种社会的基本情感。
在民主社会里,存在着对平等的炽热愿望。这种平等的愿望必将超过对自由的爱好。……
……
在这种社会里,一切职业都将是受到尊敬的,因为所有的职业归根到底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工资为主的。……
……
一个民主社会,……就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每个人以及他的家庭都有离群的倾向。奇怪的是这种个人主义的社会都与专制社会的离群特点有某些共同之点,因为专制政体也有使个人相互分离的倾向。但这并不能得出民主的个体主义社会一定会导致专制整体这样的结论,因为某些机构可以防止民主社会朝专制政体这一腐败的制度滑去。这些机构就是那些由个人自由创建、可以而且应当沟通离群索居的个人与强有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协会。
民主社会倾向于集权,因而包含着由政府机构包揽全部社会事务的危险。……
如果认为民主社会就是人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获得世上的财富,而社会也努力使尽可能多的人生活得尽可能好些的话,那么民主社会就其总体来说就是一个物质的社会。
……这种爆炸性的唯灵论与标准的、常见的唯物论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相互对立的现象都是民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
托克维尔首先指出,在民主社会李,习俗封上有变得温柔的趋势。在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简单、自然、不那么装腔作势、讲究风度。……在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在美国这样一个本质上平等的社会里,欧洲社会人与人关系中残存的贵族式等级差别日趋消失。
……
他首先声称,所有重大的政治和思想革命都是传统社会向民主社会演变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民主社会的实质。换句话说,民主社会里重大的革命将是很少的,而这种社会自然是永远不会满足的社会。
……但是尽管表面上喧喧嚷嚷,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一个很保守的社会。
民主社会是反对革命的社会,其深刻的原因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在革命中会有所失的人越来越多。在民主社会中,拥有一些财物的个人和阶级太多了,以致民主社会不敢在变幻莫测的革命中用它们的财产进行冒险。
……
他说:反对专制政体、保护民主社会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尊重法制,而革命就其定义来说就是违法的。革命使人习惯于不服从法律,这样形成的藐视法律的情况,在革命后还会存在,并且成了使专制政体可能形成的一个原因。……民主社会革命越多,就越有变成专制社会的危险。
……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社会不太会卷入战争,它不可能在和平时期里准备战争,也不可能在战争已经爆发之时结束战争。
……
第四部分,即最后一部分,是托克维尔所作的结论。现代社会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旨在实现社会地位的日益平等、生活方式上的整齐划一,以及将行政权越来越集中于最高层,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另一次革命是不断削弱传统的权力。由于这两次革命一次是对权力的反抗,另一次则是为了中央集权,因而民主社会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自由的政府机构呢,还是要转制的政府机构。
……
作为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则是属于孟德斯鸠派的。他把社会学的描写方法、整体和社会类型分类,以及通过少量事实确立抽象理论的倾向这三者结合起来。他反对用空洞的概括来预见历史,这一点是与奥古斯特·孔德或马克思等古典社会学家截然不同。他不相信过去的历史是由不可避免的规律所支配的,不相信未来的事情都是预先决定好了的。托克维尔像孟德斯鸠一样,希望历史明白易懂,而不是取消历史。然而,孔德和马克思这一类社会学家却总是想最终取消历史,因为在历史成为历史之前就了解历史,意味着使历史失去其特有的人性上的意义,即人的行为的意义和不可预料的意义。


 社会学主要思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