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 街头文化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2
ISBN:9787300070599
作者:王笛
页数:402页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143页 - 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街民

社会调解不仅仅是帮助人们解决争端、处理矛盾,这种活动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它表明,在中国社会非官方力量始终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虽然这种非官方力量从来没有发展到与官方对立或直接挑战的地步,但是它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使官方的“司法权”在社会的基层被分化,人们把自己的公平、正义和命运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是自己认可的人手中。这些描述,就有点像今天的司法仲裁。然而现今的司法仲裁在国内并不常见,相反是选择通过诉讼的途径的群众占多数。
这本书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力图从下层民众的角度去揭示这一时期的城市转型。从公共空间的形成、运作和发展的角度找出城市变更之关键。下层民众从来就没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全是由记录人来写的,而记录人往往是社会的上层精英人士,因为在记录真实的民众心声的时候存在缺陷。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143页

第三章是“街民”,意即在街头活动的居民
主要写了以下这些角色
小商小贩
工匠苦力:比如挑水的、做盆、磨刀等等
民间艺人:说书、演艺、打道琴
江湖游民:这就像《江湖丛谈》里面那些卖药算卦等等的江湖人士
前两个角色应该似乎街民中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这里谋生,他们必须依赖这里。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15页

作者要讨论在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文化。在这里有趣的是他对公共空间的定义。
P.杜理斯(Perry Duis)把城市空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真正“公开”的地方,像街道、路旁、公园、国家财产等;二是私人所有,像企业财产、私人住房等;三是介于“公”与“私”之间的、可称之为“半公共”(semi-public)的地方,它们“由私人拥有但为公众服务”,像商店、剧场、理发店等。本书中的“公共空间”包括第一种类型,特别是街头,也涉及某些与街头有密切联系的第三种类型,如店铺、茶馆和戏园。这一段恰合我意。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他怎么写人们在街头如何互动;以及在这些semi-public里怎么社交了。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69页

在描述街头这一重要公共空间时,作者说到了如下特征,或者说我注意到了如下特征:
-住房和铺面是不分的,住房即在街上,一般住户都打开门,妇女会直接坐在家门口,也即街旁,街道上也都是居民来来往往,小孩子在街上玩,小狗和家禽在街上走
家中往往非常简陋,是陋室,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在街上完成,比如吃饭,妇女做针线活,闲聊,玩耍
-街头有非常稳定的商业活动,有各种各样的摊位,卖蔬菜,卖木头用品,人们在街头的重要目的是购物
-茶馆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这个公共场所有必须性,因为成都井水咸涩,不能直接用来煮,茶馆的水是河里挑来的河水,比较香甜,加上柴火贵,所以成都市民来茶馆饮茶的费用并不太贵。茶馆是开敞的,门就对着街头,而茶馆内的演出都是直接对着外面演的,路人也就站在外面看,茶馆的这个公共场所其实非常非常地开敞,茶客们需要这种开敞,路人也需要
-街头的庆典活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寺庙、公园的特殊地位
之所以这样罗列街头的构成,是因为从上往下,发生的概率(或者说日常性)逐渐减小。最上面的元素是最基础的元素。也即,来街头需要有一些理由,住在那里,打开门就是街——这是最基本的。其次是街上卖东西,而且是直接在外的摊位,因为可以买卖所以我一定会去。再次才是有半公共空间,比如茶馆。重大活动,比如地方戏,和民间庆典。
如果要构筑一个成功的公共空间,怎么样实现最上头那几点(即街道存在的基础,街道对于居民的必须性),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就是开敞性,没有特意来街头活动,而是所有的东西都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我在这之中活动,我也构成街头的一部分。这种“互相可以看见”的开敞性是公共空间里至为重要的。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11页

研究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成都街头文化和公共生活。怎样获得研究史料是一个关键问题。官方资料和民间资料都很重要。
比如地方志,关于公共场所赌博的禁令。
再比如地方刊物,比如《省城新闻》、《成都新闻》。认为这种刊物内容有精英对下层民众的偏见。
地方戏、谚语、小说、竹枝词?参考了民间故事,其可视为另一种口述史,许多这样的故事发表在月刊《龙门阵》上原来竟然有一本叫《龙门阵》的月刊,啧啧

《街头文化》的笔记-第342页

插图精彩


 街头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