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暴力》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身份与暴力

出版社:阿马蒂亚•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300162485
作者:阿马蒂亚·森
页数:201页

身份的单一认知,是暴力,也是懒惰

这本书的大致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重身份,它可能是被动赋予的,可能是主动选择的。但是别人用什么身份来划分你,是无法选择的。而只认单一的身份划分,是一种暴力,也是人类社会引发暴力的一个导火索,对人群煽风点火的利器。比如,一个在上海的新疆小伙子,除了体貌特征以外,还可能是90后,家里的老三,在四川读过书,从事IT业,喜欢陈奕迅……但走在街上,人们意识到的只有第一个标签。比如,一个快六十岁的女人,曾经是个自卑的农家女孩,后来是红小兵,90年代尝试创业,经历过丈夫的离世,现在退休在家想办法再赚钱,晚上去广场跳跳舞……被贴上唯一的标签是“大妈”。身份,严肃运用的时候,可能是一种暴力;戏谑运用的时候,可能是人们思考的懒惰。它的滥用带来的后果都是对个体特殊性的漠视和抹杀。1. 不管我们如何看待自身,在别人眼里,我们在维护个人身份方面的自由可能是极有限的。2.在社会分析中,以文明(如宗教)划线,是一种极富攻击性的做法,它窒息了其他的——更加丰富多彩的——理解人类的方式。3.这个世界上的暴力,除了由几乎不受关注的不公平所引起的外,也常因愚昧和混淆不分埋下祸根。4.宗教信仰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包罗万象的身份。5.(西方与东方)“反应性的自我认知”:殖民主义者对印度在科学和数学领域成就的贬低,是的印度人产生了一种“被修正”的自我认知:通过选择自己的“优势领域”——即强调印度在“精神”事物方面的相对优势——来同西方一争高下。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非西方的人民,倾向于将自己完全视为“他者”……它们事实上是彻底对外依赖的,只不过是以一种消极和对立的方式存在的。在穆斯林占据优势的辉煌岁月里,他们根本无须采用这种反应式的自我定义。将生命奉献于破坏西方和炸毁西方具有重大实际或象征意义的著名建筑物(911),反映出他们对西方的执迷超过了所有其他优先性和价值。对这样的执迷,殖民化思维的辩证逻辑起着重要的鼓动作用。6.文化决定主义者常常低估同一种文化内部的异质程度。……运用文化决定主义所常常做的,是将文化之锚固定在急行之舟上,极其无效。7.莎士比亚:“一些人生来伟大,一些人成就伟大,而另一些人的伟大,则是别人给与的。”渺小,亦如是。(主动与被动,真与假的差别)8.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消除贫困(的能力)来评判政策。因为这是防止政治冲突和动乱最为可靠的方法。9.任何社群中,总是最贫穷的人最容易在这类骚乱中(印度教徒残杀穆斯林时)遇害,因为他们不得不在完全没有保护的状态下外出糊口。10.虽然暴行受害者的社群身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阶级身份(都是些没有什么经济依靠的穷苦劳工)却差不多。但是在那些片面沉湎于单一性归属的日子里,除了宗教族裔的身份意外,其他身份都不为人们予以考虑。单一性对抗的幻象,造成了对人的彻底抽象,吞噬了被卷入的对抗者的思考自由。11.单一身份的幻象,符合冲突对矿策划者的暴力目的,它是由残暴行径的指挥者精心培养和塑造的。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可以在冲突中加以利用,因此不难理解,它对那种煽动暴力的人非常有吸引力。12.人为地把人类贬低为单一性身份,可能会带来对立性的后果,使世界变得更加易于被煽动。13.为了抵制人类的渺小化(本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得确保我们的心灵不被某种视界所撕裂。啃下这本书的过程,再次印证了梁永安老师那句话:越难读的书,给人的帮助越大。在读书的领域,对于克服困难也同样有奖励。


 身份与暴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