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学论丛2011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第13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学论丛2011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10612510

章节摘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景观,就是人学研究的兴起。它一经出现,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一、背景——任务——实质  人学之所以在中国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人学研究的任务和实质就蕴含在这一背景之中。  人学兴起的哲学史根据。在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人”面临两种命运:一是人主要被淹没在自然、社会及宗教中,显得不独立;二是人被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加以肢解,变成支离破碎的人。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先是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再到现代西方哲学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把人本身从对自然、社会等客体的从属中相对独立出来并提升为主体,进而把人学推到哲学的前台;另一方面,先是由马克思提出追求完整的人,到现代哲学人类学试图建立完整人的概念,把被哲学肢解的人整合成完整的人,人作为整体的人被哲学加以强调。这种变化蕴含这样的道理:人在世界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本质,而且还是使外部世界化为人的世界的主体,因而,哲学不仅要从外部世界理解人,还要从人自身的内在固有方面去认识人,这种认识是在为一切存在提供最终根据。由是,人学便是哲学的本质学,这种本质只是在当代才真正显示出来。实际上,历史越往后发展,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既然如此,当代哲学就应该把作为主体的完整的人作为自己专门或主要的研究对象,确立一种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推动哲学的发展。  人学产生的科学史根据。近代以来,关于人的各种科学独立发展起来,积累了关于人的丰富的实证知识。但是,它们在开始时并不一定确保其内在联系,反而使人这一对象变得支离破碎。这不仅没有使我们接近对人的认识,反而使我们远离这一目标。对人的不同侧面加以认识而形成一系列的人的科学,是近代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研究这一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科学发展到现代,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整个科学及分支科学之间发生新的相互联系恰恰在人的身上;二是研究人的各门科学及其不同角度趋于结合,趋于综合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不同侧面的实证知识,把人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对这种趋势的反映和反思,必须有一种关于人的统一的基础学说,来把关于人的各种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既克服对人的片面研究的局限,又为一切有关人的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根据这一要求把已经积累起来的有关人的认识成果统一起来,那就必须回答这样一种本质性的问题:在这些成果的根底上,人究竟是什么。这就必须建立一门新的人学。  人学泛起的文化学根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把人主要理解为具有独立价值的个人,以整体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把人主要理解为只有在整体的关系中才能存在的人。这两种文化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某种社会危机,其危机实质上就是文化危机和人性危机。这就提出以文化综合创新来克服以往文化之历史局限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求和重建一种新的完整的人性,并通过这种重建来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  ……

内容概要

  中国人学学会,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对待人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人进行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学术界被公认为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生长点,将成为21世纪的一门显学,正日益受到关注。  中国人学学会(英文译名是China Hominology Society.缩写C.H.S.)是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由研究人学的专家、学者们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该会的宗旨为:团结和组织中国的人学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有关人学理论的研讨活动,推进人学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会现有会员三百多人,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学会会址设在北京大学。

书籍目录

第13届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为推进人学事业而奋斗人学基础理论篇发展中的当代中国人学思潮马克思对人的发现及其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之学未来中国文化剪影发展主义的反思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实践人学思想中国人学史上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对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批判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伦理”构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中个人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的需要观探析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抑或“自由自觉的活动”公人与私人:人的二重化经济发展的幸福转向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从中心主体到和谐主体中国哲学对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人学视阈下的货币崇拜批判人与社会发展篇走向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安全发展观的人本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研究的现象学视角“以人为本”的三重内涵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与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新发展马克思自由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浅析以人为本的内在矛盾性马克思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视域下的和谐思想探析论“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义文化产业调控与人的全面发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冯契“智慧说”的和谐之境和谐社会思想中人的致思理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金融文化创新的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篇社会人本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弘扬自主公平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原则方法环境正义: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从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看构建和谐社会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调整协调利益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缩小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农民发展差距与建设和谐新疆建构人本理念为核心的基层干群矛盾冲突化解模式协商社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公民幸福是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直面的三个问题和谐城市建设与市民人文意识培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基本向度当代中国群体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以“以人为本”推进西部区域文化发展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互动共进边界意识与和谐社会构建论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2011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国入学学会与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东校区联合召开了“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暨第十三届中国入学研讨会。会议从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人学基础理论问题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其他人学理论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推动了人学理论发展,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13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学论丛2011: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收录了研讨会学术论文之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12日下午,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校本部)召开学会换届选举大会。首先,大会由陈志尚会长以“为推进人学事业而奋斗”为题作了中国人学学会第2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紧接着,学会按章程举行换届选举大会。大会一致同意推举彭珮云、黄楞森、陈志尚为名誉会长;选举了以丰子义为会长,景天魁、韩庆祥、陈学明、姜兴宏、范文、崔新建、罗文东为副会长,徐春为秘书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此次大会共选举产生常务理事71名、理事133名。新一届领导班子任命张维祥、路日亮、孙要良为副秘书长。

图书封面


 第13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学论丛2011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