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儿童的人格教育

出版社:第1版 (2006年6月1日)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ISBN:9787208062061
作者:阿德勒
页数:215 页页

章节摘录

  如果一个儿童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学习走路,只要他学会了正常行走,那  么,他就不至于形成影响他后来生活的自卑情结。不过,我们知道,一个心  理发展本来很正常的儿童总是会受到行动不便的强烈影响。他认为自己处境  不幸,甚至可能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并进而影响他将来的行动,即使随着  时间的流逝,他身体功能的先前缺陷早已消失。许多得过佝偻病的儿童,即  使在痊愈之后,我们仍然会看到这个疾病留下的痕迹:罗圈腿或笨拙,支气  管炎,头部畸形,脊骨弯曲,膝盖肿大,关节无力,体态不良,等等。这些  儿童在患病期间形成的失败感和由这种失败感而产生的悲观的人生态度即使  在病愈之后,仍然继续保持了下来。看到小伙伴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轻松  和熟练,这些儿童会感到一种压抑的自卑感。他们低估自己,要么对自己完  全丧失信心,很少努力以获得进步;要么不顾身体上的缺陷,绝望地追赶那  些比他们更为幸运的伙伴。显然,他们没有足够的认识力来正确判断自己的  处境。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天赋决定的,也不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儿童自己对外  在现实以及他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看法才决定了儿童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  的事实。儿童与生俱来的可能性和能力并不占主导地位,同样,我们从成人  的角度对儿童的评价和看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  待他的处境,以他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我们不要期望儿童行为不会出错  ,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而行动,而是要认识到,儿童在理解  自身的处境时会犯错误。的确,我们应该记住,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  育不仅不可能,也不必要。如果儿童的错误是天生注定的话,那么我们也不  可能教育他,或改善他。如果我们相信儿童性格是天生的,我们就不能够、  也不应该做教育儿童的工作。  常言道,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这也未必尽是如此。健康的  灵魂也完全可以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克服身体的缺陷  ,勇敢地面对生活。另一方面,健康的身体也会拥有不健康的灵魂,如果这  个儿童遭遇了一系列不幸事件,并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理解的话。任  何一个挫败,都会促使他认为自己无能。这是因为他对困难特别敏感,并把  任何障碍都视为他缺乏力量和毅力的证明。  有些儿童除了运动障碍外,还有语言障碍。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经常同  时进行。不过,说话能力和行走能力之间毫无联系;它们取决于儿童的教育  和家庭环境。有些儿童本来不应该出现说话困难,可是,由于家庭忽视了帮  助他们,他们便出现了说话障碍。毫无疑问,那些既不耳聋、说话器官也没  有缺陷的儿童,到一定的年龄就能学会说话。可是,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  在视觉极为发达的情况下,儿童说话会延迟。在另一些情况下,例如,父母  过分宠爱孩子,总是在孩子开口之前,代替他们说出一切,这样也会阻碍孩  子表达自我的尝试。这样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学会说话,我们曾经甚至以  为他们耳聋。这种孩子一旦学会说话,他们就乐于说话,并经常会成为能言  善辩者,甚至演说家。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直到4岁还不会说  ,到8岁时,也只能说极少量的话。她是一个古怪、特别内向的孩子,她喜  欢呆在厨房消磨时光。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人关注她。她的父亲认为,“  奇怪的是,这一如此明显的精神上的不协调,却是她那异常和谐的一生的开  始。”克拉拉·舒曼的情况就是一个过度补偿的例子。

书籍目录

自卑而超越——阿德勒的教育思想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第三章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第五章 自卑情结第六章 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第七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第九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第十三章 教育的失误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附录1 个体心理问卷附录2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其评论

作者简介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y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图书封面


 儿童的人格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问题和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坏、聪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的对立的认知方式。那些习惯把世界分为尖锐对立的两部分的成人,仍然保留着儿童的思维方式。要摆脱这样的认知方式是异常困难的。”觉得,我们可以想想那些不断表白痛苦的已婚同志家庭中的成员,有些人就好似不断通过抛出胜负手来对他们的家庭下生死赌注。他们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有和无中间没有过度带,没有灵活的价值观,也没有灵活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按他的书中的说法,能适应社会的才算正常的话,古尔德肯定是病入膏肓了,在这里做个病人是多么高贵。。。。。。
  •     鸡肋
  •     虽然是写给家长看的,研究的对象是小孩。可是成年人看了,也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青少年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人格的塑造,从而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
  •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 或许在那个年代, 心理学还是以观察+归纳的方式得出结论, 有的地方仅有一两份材料就能跟出一个令现代人惊奇的结果, 颇怀疑其是否具备科学研究的严谨. 不论如何, 虽然有些许弗洛伊德风格, 臆想的成分毕竟已经少了许多(阿德勒本人即是早年参加弗洛伊德的交流会后来分道扬镳的). 这本书反复强调两点: 1 人的行为和其人格息息相关, 行为不能脱离人进行单独的分析; 2 人的经历塑造人格, 经历并非单纯的外部环境, 而是人感知外部环境的方式.
  •     借阅,万阅城。沂河图书馆有。
  •     重点推荐!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恩,这是一本对下一代教育很有帮助的书
  •     小孩 4-5岁性格基本形成,培养小孩最重要的是坚持、坚强、勇敢,其他都是浮云,围绕这个中心。 小孩说话早晚与大人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大人都满足了他还没有说出口的需求,那他就认为不需要说话了。
  •     经典
  •     个体心理学 心理分析学派的合理与发展 自卑和追求优越与生俱来
  •     个性/性格/人格:奥地利人的洞见——穆齐尔、魏宁格、弗洛伊德,恢复从个人来类比整体的人类的传统,个体心理学——其实是所谓个性心理学,也就是人类心理学。因而法国思想家不同意美国人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化。
  •     很薄很经典的一本书.
  •     : B844.1/7224-3
  •     非常好,家庭必备书。
  •     唯一的局限,虽然适应文化很重要,但也必须有自己的文化选择。应该培养社会兴趣,却不为外界控制。
  •     哟后。
  •     个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其问题行为起因在于过去。比起遗传,过去环境更多地塑造了个体的当前的行为。过去环境训练儿童的准备性以面对新环境,准备不足造成无能感,导致问题行为。 书本的翻译不错,内容很有意义,值得多看几遍,但是插画不大恰当,无意义且割裂内容。
  •     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早看这本书或许会少走不少弯路。
  •     暂时没看过阿德勒的其他作品,但是从这本来看,确实有弗洛伊德的影子。科学性不足,观点没有相应的支持证据。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帮助。看前面后面就不想看了。。。
  •     早期经历、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人格是整体、完整的。p.s.读自己的老师及其老婆的译作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
  •     书中看到了许多自己家庭的影子。
  •     在工作上,我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我猜想这跟小时候妈妈一直说我是死脑筋,不懂变通,学习能力差有关。现在把自己定格成一个学东西慢的人,算着时间下班,然后下班归来又要花几个小时学别的东西,好难过,改变,可以吗?
  •     非常适合刚开始当老师的人,是儿童心理的入门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充分诠释了孩子的诸多行为的内在呈现。
  •     深受自卑感与追求优越感说法的影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