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

出版社:南京师大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811019520
作者:唐淑//孔起英
页数:266页

章节摘录

  调查的结果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所缺乏的这些品质恰恰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主体性的品质——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这些品质,恰恰又是在幼儿期萌芽的。其他一些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也得到了十分类似的结果。  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显著。造成儿童主体性发展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传统文化与教育价值观无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其中,与儿童主体性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社会本位(即“家”“国”本位)的价值取向。  “家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特殊的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产物。中国在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庭的形成,到封建王朝的结束,大约四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形态虽然几经变化,但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农村公社式的大家庭(家族)和父权家长制却基本保持稳定。家庭既是基本的生活单位,又是基本的生产单位。人们从家庭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获得保护和恩泽,因而也把家庭看作自己的归宿,看作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实践中形成的家我一体、先家后我的自然主义倾向,渐渐演变成一种家庭至上、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  我国古代社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家”“国”相通,“父权”和“君权”互用。作为生活和生产单位的“家”和作为上层建筑的“国”,是同一宗法制的两种构体,故而,“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关系被上升为“君仁民顺”的政治伦理关系,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容易。  “家”“国”本位(或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状态对国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固然不乏积极的一面,但也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  从积极的方面看,“家”“国”本位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增强了中国人的教育意识,提高了教育儿童的主动性、自觉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所表现的热情和牺牲精神可以与世界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相媲美。这种文化传统对儿童教育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内在动力。同时,这种价值观下的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和合群性,以加强群体凝聚力与亲和倾向。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古老民族至今仍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  然而,“家”“国”本位的价值观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又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影响。以这种价值观看待儿童,儿童只是家庭、社会的附属品,其价值仅在于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舍此,儿童没有体现自己独立的价值,自然也没有自己的意志、尊严可言。以这种价值观看待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仅仅在于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即齐家兴国的“工具”价值,而人自身的“主体”价值,即作为万物之灵所应有的思考力、自主性、创造性等不仅不被重视,反而可能因其与“家”“国”利益的矛盾而被有意扼杀。

前言

  10年前,我们应当时课改的需要,编辑出版了《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此套书积极地反映了当时课改的成果。  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一个过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关注幼儿主动的、真实的体验;幼儿园课程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幼儿园课程必须关注渗透。幼儿园课程建设本身也体现了幼儿、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互动,更体现了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最近10年来,我国幼教界更加重视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并把幼儿园课程研究作为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其中涌现出大量幼儿园课程研究方面的论文及专著,如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1999)、冯晓霞《幼儿园课程》(2000)、朱家雄《幼儿园课程》(2006)、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2002)等,也形成了许多幼儿园的课程方案,如“建构式”课程、“渗透式”课程、“体验式”课程以及各省市的省编课程等,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幼儿园课程的专业期刊《学前课程研究》。这些成果,既对幼儿园课程理论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又努力对幼儿园经验形态的成果进行了理论提升。这些成果,对于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体系,丰富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分享、展示这些成果,扩大其影响,促进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系统化、实践的科学化,我们特编选出版《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第2卷,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研究,进一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由于受篇幅限制,我们只能在众多的论文中选出一部分收入本书。这部分论文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原创性,具有独特的见解;前瞻性,能够反映幼教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多样性,反映多种学术流派的观点;渗透性,反映领域间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的特点。它们主要是在全国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交流或是刊登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有一定影响或有一定代表性的论文,其他文章(包括一些篇幅较大的优秀论文)则以索引的形式列入书后。为了统一全书的体例,我们对其中部分论文作了少量的技术处理。

书籍目录

前言    基本理论构建21世纪的中国幼儿园课程——幼儿主体性发展课程思考重新思考幼儿园课程目标四种课程理论述评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试论幼儿园课程及其特质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意义与途径知识系统化理论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从教学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谈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论幼儿园课程审议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交往”意义建构与整体学习: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结构主义课程观剖析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回到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向“我”和“我所教的课”——教师与课程的具体关系研究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文化视角幼儿“档案”的创建与使用——兼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整体改革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推进学前课程改革促进学前儿童发展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新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现状调查报告基于“复杂范式”的学前课程抉择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幼儿园领域渗透课程”核心理念解读幼儿园园本课程再议活动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学习观、文化观和教师观是复杂化,还是简约化——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二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四课程——教师——课程——对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发展课程的构建让开放教育绽放异彩——开放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三色课程”之艺术拓展课程田野课程幼儿园情境体验课程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发展游戏取向的园本课程课程创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论文索引

作者简介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内容涵盖我国幼儿园整体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包括普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幼儿教育的课程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第二部分为整体改革,包括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各种课程方案和相关的学术论文。

图书封面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