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 > 外国儿童文学 >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3-1
ISBN:9787544251235
作者:〔英〕马克•哈登 Mark Haddon
页数:254页

克里斯托弗的爱里众生平等

克里斯托弗的爸爸一个人照顾一个自闭并且有些暴力倾向的孩子,满足他的怪癖,和颜悦色,从不抱怨。在一个深夜,克里斯托弗带着宠物鼠托比离家去伦敦。嘈杂的车站让他害怕,陌生的人群让他害怕,但这些恐惧和不舒适都远远比不上他的爸爸带给他的恐惧。他一定要离开。我不明白。朝夕相处,难道他还不了解爸爸吗?至于这样像躲瘟疫一样躲着自己的爸爸吗?他做梦梦到所有人都死了,空旷的世界属于他一个人;他还告诉自己:那里现在不是我的家了,我要和妈妈一起生活。他住进了妈妈的家,坚持妈妈送他回去要参加数学考试,所以妈妈丢了工作和男友。我觉得这个小孩真的很自私。但是克里斯托弗和我不同。他觉得一只狗一只老鼠和一个人一样重要,爸爸杀了威灵顿,就如同爸爸杀了希金斯夫人,亚历山大夫人一样,他不能再相信他,不能再爱他了。克里斯托弗的世界里众生平等。所以他跳下地铁去找托比,他一遍遍想“警察是不是已经逮捕了爸爸”。他并非不会爱,只是他的爱众生平等。我开始觉得这个小孩可爱了。 (让我想起了《质数的孤独》,但是更喜欢质数。要是我的论文能写这么流利就好了。)

简单人物事件背后蕴藏着不简单的秘密

一本章节序号很独特的书,其内容乍看起来也很简单: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在一个夜晚发现邻家的小狗威灵顿死在草坪上,自己又被怀疑是凶手,为了洗脱自己的罪名,开始了对于小狗神秘死亡时间的侦破工作,直到最终知道了事件的真相,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关事件。但是实际很不简单,首先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与超群的数学天赋,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也能轻松地默算出复杂的数学题。这样一个智力超凡的小孩,却又具有1)孤独又敏感、骄傲又脆弱,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2)不爱跟人说话,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3)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体;4)不进食相互接触过的不同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抗拒某些颜色,如:黄色和褐色。具有上述特征又有异常记忆力的儿童竟然是自闭症患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美国曾有一名12岁少年虽然年幼时被查出患自闭症,但是在数学方面却有这过人的天赋,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天体物理学博士课程。他喜欢心算或者用干擦板算到圆周率后面200位,喜欢看着天上的星星和行星,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数学、物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的水平。  但是这样的一个儿童能否通过一己之力寻找小狗死亡的真相呢?能否走出自己的小小空间,主动与外人打交道与交往?如果不能又怎么能去寻找答案呢?事实上他做到了,我想这源于他极度专著小狗,对其有着别样的感受。特别是有关福尔摩斯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对于两条猎犬的结局,自己有着不同的认识。正是出于此,他不忍心看到小狗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即使自己的父亲一再警告他不要去追查这件事情了。但是他仍然不断调整策略,去探寻一切可能的线索。源于这个原因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从而帮助他走出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在追查事件原委的时候,他又惊奇的发现了自己家庭中有关母亲离去的秘密,在父亲的口中母亲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可是从一些家庭信件中,他意识到这其中另有隐情。慢慢发现了母亲其实没有离去,只不过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着而已。又一次的挑战,离开这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寻找自己的母亲。这次他又做到了,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在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任务。故事的背后唤起的是一种关爱,他们看似孤独、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其实未必如此,这是我们常人的感觉罢了。其实他们很敏感,他们也渴望关心和交流,只不过我们不能用常人的交流方式与其交流,找出语言交流中他们哪个方面相对较弱,而要学着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促进他们对话语的言语性及非言语性成分的感知。让他们理解在不同的情境或与不同的人交谈时什么话题最合适。

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和我们也一样

拿到《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一书,首先赞一下外在美,装帧美观精致,封面色彩纯净,值得收藏。再看内容,本文并非推理侦破小说,而是以意外死亡的小狗为线索,讲了一个特殊男孩成长中的一段经历。另外,书中的插图很特别,为本书增色。本书自出版以来屡获殊荣,获奖不计其数,入选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中学教材,畅销全球,由此吸引了我的注意,本想同五岁的女儿一起阅读,收到书才发现对于女儿来说,也许要到十年之后才能完全读懂这本书。 本书主角克里斯托弗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别人眼里,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精神游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孤独又敏感,骄傲又脆弱。他不是智障,也没有残疾,他只是与众不同,他在某些方面虽然低于常人,却在其他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惊人的记忆力和超群的数学天赋。他们这类人群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特殊需要儿童。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就,通过“我”的言行展开情节,字里行间透着不寻常,就连章节的排序都用的是“我”喜欢的质数而不是我习惯的自然数,起初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这个习惯了条条框框的成人有些不适应,也许这才是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吧,一个特殊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我们看本文时自然不要拿成人的眼光来评判。换个视角来看孩子调查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过程中的成长吧。 克里斯托弗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小狗的主人和自己的父亲的阻力,顶着压力迂回调查时发现了秘密,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还有来自孩子难以理解的成人世界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克里斯托弗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从不与人交谈到主动和别人说话,在常人看来十分容易的事情,对于一个特殊需要儿童来说,常人难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恐惧和压力。而这些困难,作者都清楚的写出来了,让我们能够看到,整个事件中克里斯托弗作出了多大的努力。 在写调查事件的同时,还穿插展现了克里斯托弗的过人天赋,告诉我们即使是特殊需要儿童也有闪光点,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和我们也一样,我们对待这类特殊人群要一视同仁,欣赏而不是歧视。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的孩子不在特殊需要之列,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更能理解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苦恼,如果大家对于特殊的儿童能够不那么特殊对待,他们是不是更可以接近常人,变得不那么特殊,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天赋,也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呢!

这真的不是儿童文学

本来是购给小女的书,但我先翻了翻。老天,这哪里是各类书评中推荐的青少年读物。以第一人称视角写的一本自闭小孩子的书,所以这不是一本儿童读物,这是心理学小说或精神分析类小说,绝对不适青少年。当然它是一本好书,我喜欢,但我不确定多大的孩子可以读。建议成年人读,当然,现在书都是卖给孩子们的。成年人都很忙,没空读。

希望他们都幸福……

差点因为“荣获英国《卫报》最佳儿童小说奖”这句话而错过这样一本触及心灵的佳作,这是我读完《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后的第一个想法。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童书,成年人从书中似乎能收获到更多的感悟。少年克里斯托弗下决心写一本书,内容是对门希尔斯太太家小狗威灵顿的神秘死亡事件。要知道这对于克里斯托弗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敏感、脆弱的他并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平日只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的他,勇敢地走出家门,抑制心中的恐惧,探索杀害威灵顿的真凶。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相被挖掘出来,父母的情感纠葛、陈年旧事,一股脑儿的展现在他的面前,承受不了重负的克里斯托弗选择了离家出走,以躲避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克服了种种障碍,终于辗转到达目的地,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讨论这本书,不可避免的话题是克里斯托弗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点,他就读于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有着非一般的抵触情绪,比起正常的人际交往,他更喜欢坐在那里算着自己的数学题,他执着甚至有些偏执,他敏感甚至有些脆弱,但他也有着惊人的天赋,有着极强的逻辑。克里斯托弗的很多话,都值得大人深思:“这也是我擅长下棋、做数学题以及逻辑推理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的感官都不够敏锐,大多数情况他们都觉察不到,他们脑中有很多空闲空间,但都被一些毫无关联、无聊的事情占据,比如‘我好像忘了关煤气’”母亲已经死亡的谎言,彻底撕碎了克里斯托弗与父亲之间的信任,发现真相的一刹那,他抽搐、呕吐,瞬间丧失了意识,令人心疼。苏醒后的他断然关闭了心灵的大门,不愿意与父亲再做过多的交流,因为他的世界就是如此简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父亲欺骗了他,便是可怕,他需要逃离这种可怕,需要拯救自己。父亲之前为克里斯托弗做的再多也如泡沫幻灭。其实父亲的做法可以理解,他的隐瞒和欺骗是因为自己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接受这一现实。但其实有的时候,人和人沟通不应该“以己度人”,而是更多的考虑对方的感受,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克里斯托弗的出走,并不是执拗的表现或病症的爆发,他只是单单纯纯的想要逃离虚假,追求真实,就像他追踪小狗被杀案一样。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虽然克里斯托弗考过了“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数学考试”,虽然他立下了更远大的目标,但这并不是一个喜剧的结尾。我看到母亲因为照顾克里斯托弗而丧失了工作,又在现任丈夫的抱怨下将孩子带回了家乡,我还看到母亲对于照顾自闭症孩子的生疏和沟通困难,我甚至看到了母亲逐渐动摇的爱心。我不知道接下来克里斯托弗将要面对什么,父母的重归于好看似几率不大,母亲的再次离开似乎更有可能,幸而父亲已经开始学会走入孩子的世界,那只嗷嗷待哺的小狗,背负着幸福的萌芽,向克里斯托弗跑来,希望,希望这孩子能少些挫折,多些快乐!哦,对了,他还有善解人意的雪凡,那个指导他写书,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以及莫大信心的雪凡,希望他们都幸福……

浅谈《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的话剧与原著

对于《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这一部作品及其衍生物,我经历了一种在个人看来有点奇怪但有趣的阅读(或观赏)顺序,就是:英文版话剧剧本 – 话剧 - 中文版原著 以及未来会读的英文版原著。从整体来看,话剧比较注重故事的流畅性,而删去了不少描写Christopher内心世界的章节。原著中最后一章(描写他到妈妈家之后的几日生活到回到斯威登参加考试最后得到爸爸送来的金毛小汪的礼物的这段经历)在话剧中占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时间。虽然对删去表现Christopher的一些章节这件事觉得有点可惜(毕竟这是我认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但也觉得无可厚非,如果这些都要包含进去,话剧可能要增加到四五个小时吧。而且话剧非常巧妙地将一些分散在书中各个章节的细节以旁白、背景音或图像的形式融入到相关的情节中并展现在舞台上。比如在章节193,第185页的关于时间、现在和空间的图像,话剧中并没有花时间解释,但它是开场前的舞台背景。这一章节所讲的是Christopher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以及他喜欢时间表的原因(“它能防止我迷失在时间里 (p185)”)。个人认为把这个图像放在演出开始前暗示着此时此刻,在剧场里的人们也正是在执行一件所有人时间表共有的事件 —— 等待演出开始,以及为这出戏奉献出当天的三个多小时。话剧中个人最喜欢的视觉效果是Christopher想象自己当上宇航员登上太空的场景和地铁向在铁轨上找Toby的他迎面驶来的场景。后者一定要在剧场二楼的左侧前排才能感受到画面的震撼,效果类似《Billy Elliot》中矿工们下矿时头灯映射在背对舞台的Billy的身上的场景。此外可以说I love and enjoy EVERY moment of this show.看完原著后更激起我对这部戏三刷的冲动。阅读原著对理解话剧的情景设定、舞台设计以及各个细节非常有帮助。之前是先对着剧本在脑海中想象可能的场景,而现在则有机会站在最原始的角度欣赏和感受此戏的每个细节。想到这里就觉得肾上腺素激增。下面不完全总结下话剧中对原著的一些改动:1. 在书中,描写一般人与Christopher看到的充满准确定量的世界(“田野里有十九头奶牛,其中十五头白黑相见,四头白褐相间”p167)的不同这段在话剧中压缩表现在他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时,然而其实这段是被放在书中的一个独立的在他登上火车前的一个章节中。不得不说这样的改编很精妙。2. 理所当然地把“写一部谋杀案推理小说”改成“写一部话剧”。3. 此处个人记忆有空洞,书中写来是由一位女警察和男警察来调查威灵顿死因的,话剧中好像只有一位男警察(亦或是两位男警察)。4. 省去许多Christopher对于个人喜好的解释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包括他以遇到红车和黄车的数量划分吉日和凶日,自己问题行为的列表,对隐瞒和撒谎的见解,对“三门问题”的详细阐述,对外星人飞船的想象和理解,对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感想,讨厌黄色和褐色的原因,对“柯亭立精灵事件“的陈述,对鬼魂的理解,以池塘里青蛙数量的变化来说明其只是一种数学现象,讲述人脑和电脑的相同之处,奶牛的笑话,“威廉的士兵”数学游戏,对信仰上帝言论的反驳和进化论的拥护,由车站里一则马来西亚旅游广告引发的感想,到妈妈在伦敦的家后的第一夜做的一个关于人类感染了一种因“已感染者说的某句有特别意义的话,或做的某种有特别含义的表情而感染上(p229)”的病毒的梦,如何解开妈妈送的一个智力玩具等。以下是个人喜欢的在话剧中未出现的相关句子和段落:a. “妈妈以前常说,这是一个关于善良、乐于助人的故事,因此克里斯托弗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可是我不希望我的名字和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故事有关。我希望我的名字就代表我自己。”p23b. “我说,我并不聪明,只是注意到了事物的规律,这算不上聪明,只是善于观察而已。聪明是要根据观察出的规律得出新的结论,比如宇宙扩张论或者找出杀人凶手。”p35c. “我觉得,人们相信天堂的存在是因为他们不想死,他们想继续活下去,而且他们也不喜欢想到自己死后,别人住进他们的房子,把他们的东西都扔进垃圾桶。”p45d. “隐瞒不是撒谎。你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不是全部的事实。”p63e. “这说明直觉有时会让人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人们在生活中却常常只依靠直觉进行判断。但逻辑能让你作出正确的解答。” p81f. “所有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实,都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p99g. “但在生活中,你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如果不作决定,你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因为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选择能做和不能做上面了。”p105h. “因为爱一个人就是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去帮助他,照顾他,并对他说实话。而爸爸在我遇到困难时帮助我,比如去警察局;他也会照顾我,比如给我做饭;而且她总是对我说实话,这些都说明他爱我。”p107i. “这也说明,有时青蛙、蚯蚓或人类会毫无道理地灭亡,只是因为数字在起作用。“p125j. “看东西的时候,我们自以为是从眼睛里看出去的,就好像我们的脑袋里有个人从小窗户里往外看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大脑里一个类似电脑屏幕的显示屏。”p141k. “这也是我缠上下棋、做数学题以及逻辑推理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的感官都不够敏锐,大多数情况他们都觉察不到,他们脑中有很多空闲空间,但都被一些毫无关联、无聊的事情占据,比如‘我好像忘了关煤气。’”p170l. “信仰上帝的人之所以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其实人类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最终也会进化成另一种动物,比人类更聪明,把人类关进动物园,就像我们把黑猩猩和大猩猩关进动物园一样。也有可能,人类会因为集体患上某种疾病而灭绝,或者因为制造了太多污染而毁灭了自己,那是地球上就只会剩下昆虫,它们会成为最高等的生物。”p194m. “我认为即使待在屋子里也有很多事情可想,要把它们全部想清楚就得花上好多年。而且,一件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你去思考它,而不在于它本身是新的。”p2085. 删去的情节有:在爸爸因Christopher打听有关希尔斯先生的事情而扇他耳光后,为了表示歉意他带Christopher去了特怀克罗斯动物园。6. 到达伦敦后卖地图的售货员是一位印度男人,而在话剧中这个角色是由一位白人女演员饰演(14宽街原卡)。也删掉了书中出现的当时在地铁站中的一位醉酒的男人。7. 话剧中之所以会出现妈妈在念信时Christopher在前景搭铁轨场景的画面是因为他第二次到爸爸卧室翻出的第一封信件里妈妈回忆他儿时玩具火车组合的事情。8. 在书中Christopher在伦敦火车站时第一次并没有敢坐手扶电梯,而是走楼梯。话剧中他勇敢地坐了手扶电梯。9. 如果记忆空洞不太深的话,在中央的背景板出现猎户座的图案的同时,两侧的屏幕出现的应该是对猎户座的其他不同的解读(如果记忆空洞太深,那就是屏幕两侧出现的是其他的星座-_,-)。就是像第173章节所述,你可以用线连接这些星星组成其他星座,比如“葡萄星座”,或者“自行车星座。”10. 在书中Christopher本想先跑到学校向雪凡求助,然而却发现爸爸的车子在学校门口,于是再决定直接去车站。在话剧中他直接去了车站。11. 在Christopher收到爸爸送的金毛小汪时,他并没有像话剧中那样马上给它取名“Sandy”。12. 不知是没完整翻译的问题还是其他,译本中在火车上的警察只是叫Christopher“坐好”而不是“park yourself”。然而Christopher学汽车倒车坐到座位上在话剧中是一个很可爱的细节。13. Here comes my favorite part. 非常极其特别喜欢话剧的结尾。话剧以Christopher的一个疑问句结尾:他问雪凡是否“我独自一人去过伦敦,我解开了威灵顿被杀之谜,我找回了我的妈妈,我很勇敢,我还写了一本书”这些事代表“我能办到任何事(“Does it mean that I can do anything?”)”?而在书中,马克哈登以Christopher自述的方式用陈述句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为我做到了这些事情)所以我能办到任何事。”

孤独的质数

孤独的午后时分大概是在一个星期前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总觉的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就点开了心理认知学的网易公开课,第一节课是简略的介绍,老师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图书,其中最后一本,就是《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我还记得当时的教授说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读物,而是作者以一个自闭者小孩的角度,观察世界,并记录生活的半自传体小说。抱着好奇的态度,我读了这本书。这是起因。不得不承认,我的智商不高,因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相对而言,有些吃力:因为我经常会弄不懂小孩的心理和谜题的奥秘,往往会陷入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地继续思考着他的理论,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所谓的逻辑,只是个人的一种强烈偏好。这就好比社会,当一些团体或者组织设定了相应的规范或者制度需要遵守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主观意义上趋势自己服从这样的制度。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的确这样了。读到第97章的时候,我完全被这种逻辑束缚,仿佛一定要解开他的谜团,一定要按照他的逻辑思考,我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缚了。当然,一本好书,是会产生这样的具有魔力的强烈代入感的。孤独的如厕者我往往会觉得,卫生间是最适合一个人看书消遣的。因为这里不仅仅可以有个绝不会被外人打扰、相对密闭的享受环境,同时也是身体最为放松的时候。我一直这样做,并且认为,那个时候的我,如果畅通无阻,当时那本手里的书一定会消化更多。这种行为就好像小主人公评判上吉日的标准一样,看似没有逻辑。那天,我在“熏陶”下陷入了一个没有答案的僵局:你亲眼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么?嘴上说相信了,内心就真的会相信么?如果所有人都这样说,但都不这样想,那么真正的群体意识就被完全掩埋,人云亦云出现,所以第一个人的说法很重要。但是往往第一个人的说法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因此他说的不一定是他想要表达的。如果此时有人站出来反对,也不一定是真的反对,也有可能是为了彰显差异性而刻意标新立异。那么,怎么区分人是不是在说真话呢?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说的假话是真话,那么他所说的假话是真话么?我有点想不通了。

小“Rain Man”成长记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自然地联想到那部经典电影《Rain Man》,有意思的是,中文直接译为《雨人》(也有译为《手足情未了》的,感觉都不是很好)。其实,Rain Man还有一个释义:自闭症儿童。这就是社会中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一般外貌俊美,却又有着异乎常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人们又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雨人”。“雨人”后来竟成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专有名词———指那种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厉害点的叫“白痴天才”。电影《Rain Man》和本书的主人公都是这样的“白痴天才”,他们都是天才的数学家。 电影《Rain Man》和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本质上是相同的,那就是讲述别样的亲情故事。不同的是对象和形式。雨人的对象是弟弟;《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主人公克里斯托弗的对象是妈妈和爸爸,小狗威灵顿只不过是一个契机。就形式而言,雨人主要是依靠和通过弟弟来演绎情节的;克里斯托弗的伟大之处在于突破了自己,说实话,读到他一个人去伦敦的情节时,我的心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每个人都有固执的一面,更别说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要想改变或者突破自己是何其艰难。读到克里斯托弗头痛、呕吐、呻吟的情景时,我的心被揪住了,我完全能够感受到克里斯托弗的感受。 可以说,这本书是越往后越好看。前半部分是克里斯托弗傻傻的认知,有几分可笑也有几分可爱;后半部分则是克里斯托弗的认知与现实的残酷遭遇和激烈交锋,让人有几分心痛也有几分心疼。还好,结局既安心又鼓舞。其实,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有了这样一种认识:不管平常人还是非平常人,拯救自身的还是你自己,你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强,但绝对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弱。 就外表而言,这是一本装帧印刷都非常好的书,大大加分。书中还有一些精致的小插头,很好看。书中还有很多数学题目,本人是数学白痴,连质数是什么都搞不清,对于那些题目自然是看个热闹了。当然,如果阁下对数学很有兴趣,不妨解答一下克里斯托弗做过的那些题目,嘿嘿~

孩子眼里的世界,你真的懂吗?

这是一本关于孩子的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童书;这是一个有些许神秘的故事,但也算不上推理悬疑小说。这是一个天才少年眼里的世界,在他与众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方式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成人世界。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导火线,这个故事起源于邻居家小狗的突然死亡,天才少年被误以为是凶手,为了侦破这起神秘的谋杀案,少年开始了一场挑战自我的旅。少年名叫克里斯托弗,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与超群的数学天赋。他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也能轻松地默算出复杂的数学题……但是,他有着严重的社交障碍,恐惧人群,害怕陌生的环境,在此之前一直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可以长时间不与人说话,甚至长时间不吃不喝。就是这样一个旁人眼中的“怪孩子”,其实他内心敏感而脆弱、骄傲又孤独,但是他选择为了寻找小狗死亡的真相而打破自己的常规,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主动去找人问话,去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这对他来说是何其不易的一大步呢。而故事正是在这寻找线索的过程中转折,本来看似事不关己的一件事情却牵引出了自己家庭的问题,那些在一个孩子心里还无法理解的问题,这些却也在无意间激发了少年的勇气,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很多以前甚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我很喜欢着本书的叙述方式,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又有着天才的睿智和敏感,有时候甚至感觉是他在喃喃自语。我觉得天才之于普通人的区别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专注和偏执。克里斯托弗正是有着这两个鲜明的特点,他无比的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专注于他的数学题目,甚至需要依靠默算2的N次方来缓解自己的紧张与不安;而同时他又有着某些极端的偏执,不进食相互接触过的不同食物,讨厌黄色和褐色,认为连遇四部红车就是吉日,四部黄车就不吉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儿童故事,相对于孩子,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成人来阅读,看看这个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想想自己在不经意间的某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很多我们麻木了忽视了的,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无比重要的。不要一直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偶尔也换个角度,体会一下生活中不一样的喜怒哀乐。

书,是一本好书

书,是一本好书,不过书裙上的介绍和简介写得太,太,太那个什么和这本书不相称了。孩子不是缩小了的成人,每个人都是那么独特想法类似的人更容易互相理解想法不同的人该如何相处,尤其当你还非常爱他的时候。

主人公是可怜还是幸运?

有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不是两位心力交瘁的父母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关注着克里斯托弗的所思所想,好像也变得像他一样麻木无情。一是克里斯托弗刚到伦敦,在妈妈那里做的梦。二是结尾作为附录的那道证明。他的父母身处社会和孩子带来的心烦意乱中,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扣人心弦”的千里寻母(借用豆友的说法),这些之后,他深深沉浸的,仍然是他那干净纯粹的数学和物理理论构成的世界,这是可怜,还是幸运呢?

谁杀死了我的心

这本书是在2012四川春熙路书城买的 当时正在畅销 读它的时候 第一反应 是不是错拿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形式上都是性格奇葩人的内心独白 这个书中的主人公 克里斯托弗 自闭症 却也是个难得的天才 惋惜的是他的父母没有正确引领他的智慧 尤其是他的爸爸(结尾让我万万没想到) 十分懦弱 还不如自闭症的他勇敢 克里斯托弗 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 知道7057以内的所有质数 这是印象最深的 以至于我以为他会成为一名数学家

事实的力量

其实还是挺喜欢读童书的,比如纯粹的童书《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什么的,充满了淳朴单纯的善恶,Happy endings, 屏蔽一会儿成人世界的纠结与压力;对于“伪童书”我也有兴趣,当然一开始不知道是“伪”的,也当作童书那么开始了,直到读完以后才知道,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如《小王子》、《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还有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对于这本书的定位,英国人的理解可能更加到位一些,因为这本书获得了2003年惠特布莱特(2006年起改为科斯塔奖)年度图书奖、小说奖而不是童书奖。当然这本书也得过一些儿童小说奖项,而其中文版也是被当做童书引进的。书的封面充满童趣,橙红色的封面,轻松的字体,一只很史努比式漫画的小狗。腰带上最大的一行字是“这就是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书中展现的世界确实是非常真实的孩子世界,但是却不是典型的孩子,而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书中对于这一点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却又有或明或隐的线索。很明显的线索是故事的主人公15岁德克里斯托弗上的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特殊学校”,学校里有孩子会“脱掉裤子后,直接在厕所地板上大小便,还想去吃自己的大便”,“人们经常把我们学校的孩子称作蠢货、瘸子或者杂种”…… 而隐含的线索是克里斯托弗的性格、超能力和思维逻辑:他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有任何接触,不能忍受甚至是父母的拥抱,讨厌任何黄色和褐色的东西,对于黄色和褐色的食物必须要加红色食用色素后才愿意食用…他的超能力包括超强的记忆力(“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还知道7507以内所有的质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运算能力以及极端严密的观察;而他的思维逻辑是纯科学和理性的,他从不撒谎,只认事实,不能体会人的表情传达的情绪,不懂甚至鄙视大人们所谓的感情。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自闭症症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孩子的认知没有任何技术性错误,但是这不符合普遍的标准,因为人们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缺乏所谓的“情商”被认为是不能生存的,这也就导致了主人公被划分到“特殊需要”人群。在这个极端甚至盲目强调“社会生存能力”、“处事技巧”的社会,人们追求的不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一些摸不着抓不住的实用片段。作者一定是对于这个世界越来越荒唐的处事方式和逻辑厌烦透了,才通过一个“只认实理”的自闭症孩子来证明,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复杂的事情是可以通过承认和坚持事实来正确解决的。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克里斯托弗发现邻居家的小狗被杀,出于对于小狗的喜爱他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戳穿了父亲为了保护他而编造的谎言,进而追出了母亲失踪的秘密并找回了母亲。在完成这一系列复杂活动的过程中,他没有撒过一个谎,哪怕是善意的,也没有运用任何的“社会生存技巧”,甚至没有主动寻求过任何的帮助,而完全是用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自闭逻辑完成的,而且是近乎圆满地完成了。这就证明事实逻辑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主人公,或者是作者对于这个虚伪世界最有力的嘲笑。书中甚至用自闭症逻辑解释了很多深奥的课题,如隐喻、宗教、时间、生态……都有理有据,没有任何破绽。而对于情感这桩主人公声称不存在的东西却在一系列真实得让人慎得慌的推理与平直叙述汇中贯穿了整个故事:父爱的隐忍与无奈,母爱的深沉与纠结,爱情的矛盾与苦涩,师长的体贴与智慧,这一切在克里斯托弗看来都是可以用真实的事情来描述的——感情是完全可以不要废话的。比起这个虚情泛滥、把“爱”挂在嘴上的世界,克里斯托弗充满推理和逻辑的世界反而更加温情安心。故事的附录是对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完美论证,论证完毕,一切都圆满,母亲回来了,与父亲的裂痕在慢慢弥合,我——克里斯托弗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生活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是一道用公里解不开的习题。从这种隐喻上来讲,五六年前本书老版本的名字《深夜小狗神秘习题》也未尝不是一种到位的解读。从我成人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太美、太细腻、太摄人心魄。我不知道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怎么看,是不是会别有一番风景呢?或许过几年读给孩子听听,看他怎么说。

小“雨人”的大事件

拿到书,有点讶异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精装本,待看到出版社是南海出版公司,我顿时就产生放心且明了的感觉。对于拥有很多精装的爱心树世界杰出绘本的我而言,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少儿类书籍,就表明了其品质值得信赖。果然,这本书封面简洁,排版干净,没有错别字,质量确实很好。看书的同时,书籍本身也给人带来了愉悦的感觉。《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主人公克里斯托弗是个15岁的英国少年,他很特殊。他的特殊简单来说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他是个天才,有着特殊的数学天赋和惊人的记忆力,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有着其他特殊的行为问题,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有非常明显的沟通障碍,无法识别他人的表情,很难适应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不能接受其他人对他身体上的触碰,有强烈的秩序敏感,在某些事情上必须要求重复刻板。一言以蔽之,克里斯托弗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类似美国经典电影《雨人》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那名角色“雨人”。当克里斯托弗为了侦破是谁杀死邻居的小狗,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得不置身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打交道时,由于自闭症而与周围产生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因此克里斯托弗的冒险侦探故事,就是小小“雨人”少年的一次大事件。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可以进行横向拓展,就是和孩子一起观看电影《雨人》,里面有不少设置得相似的情节,比如改变了“雨人”习惯的固定不变的生活仪式,对乘坐自动扶梯非常新奇等等。“雨人”后来成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专有名词——指那种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厉害点的叫“白痴天才”———比如克里斯托弗就是个数学天才。综上所述,这是一本视角与众不同的儿童小说,有可爱的插图,有深入浅出的数学题,有逻辑推理的图表方法,甚至连相对论都能解释得妙趣横生。不妨做个设想,我们的孩子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会受影响爱上数学;也许会喜欢上推理和侦探;也许会鼓起去冒险的勇气;也许会去查清楚什么是自闭症,从而知道世界上还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也许,也会有其他各种的可能。一本好书,带给孩子的好处,无法用言语衡量。最后,我还是想对腰封发发微词。“这就是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这样的一句话,是不是有失偏颇?书中描述的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眼中的世界,而且自闭症也有轻有重,其实我们也并不知道其他自闭症孩子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而且这也绝不是所有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是吧?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特殊孩子”的故事

看《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的介绍,似乎是一本少儿推理文学。不过翻开书第一章,就让我纳闷了一下:怎么章节编号是“2”呢?往下翻看,发觉这编号还真有特色,2,3,5,7,11……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一拍脑袋,这不都是质数嘛~因此从第一刻起,这本书就留给我一个相当独特的印象。而这个与众不同的小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书中,邻家小狗威灵顿被一杆铁叉插死在自家草坪上,主角克里斯托弗上前确认,却被误认为凶手。于是他决心当一回侦探,并将这次经历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随着克里斯托弗调查的层层深入,以前所不知道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他不仅知道了是谁杀死了小狗,还知道了跟自己关系更大的秘密……整本书以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角度写成,视角独特,立意新颖。除了别出心裁的章节编号外,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插画,令人在阅读时充满新鲜感,不禁想“原来十五岁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啊!”“自己十五岁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光是这么想就已经令人怀念不已啦。 随着这个故事的展开,我们也得以深入克里斯托弗这个十五岁男孩的内心世界。他有着超常的数学天赋,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有一套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可以说他的眼光有其自成一格的洞察力,即使是一些成年人也及不上他。然而他又是一个性格孤僻,无法和陌生人沟通,并且时不时陷入尖叫和呻吟的“特殊问题儿童”。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惹出了包括本书事件内的一系列祸端。看着克里斯托弗的视角所叙述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父母总以“孩子不懂”来掩饰问题,以为这样就能避免伤害是多么徒劳的行为。其实孩子比你想象得要懂得多得多。他们的眼睛是纯洁而不带一点功利的,有时候反而比那些心灵早已蒙尘,习惯戴着面具生活的“成年人”看得更加清晰透彻,更加接近本真。父母们总是以“不让孩子受伤”为由掩饰真相,诉诸谎言,却不知道其实正是自己的这种表里不一,将孩子伤得最深最痛。许多亲子沟通问题,其根源就是父母一方的过于强势,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有些父母更是诉诸暴力来威逼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为人父母的倒是可以看看本书,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孩子可不是“特殊问题儿童”,我的孩子很正常。然而说这话的人忘了,所谓正常,有时也不过是“平庸”的代名词而已。父母们一边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一边又对他的特殊之处手足无措,这种心情真是矛盾非常了。是的,克里斯托弗和普通孩子不同,你可以说他孤僻,说他自闭,或是用“阿斯伯格综合症”之类的术语给他贴上一个标签,然后报以同情或是怜悯的目光。然而这样只会让你无法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心理学诊断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将一些孩子孤立起来当做异类看待!只可惜,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实在太少。其实,每个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因为他的特殊而慌乱,甚至想去扼杀这份特殊。讨厌黄色,那又如何?成年人不也有着自己的禁忌吗?孤僻自闭,那又如何?难道很多自诩“正常”的人不也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吗?在学会和人交流的过程中,总有快慢,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问题,扪心自问,父母们难道自己就真的不曾碰到过吗?照顾孩子并不容易,尤其是遇到一个如克里斯托弗这样的孩子时。但是如果不是基于理解和沟通,那么再多的爱也是枉然。 因此,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依旧没有看懂这个故事。克里斯托弗是独特的,但他又是普通的,是千千万万个孩子中的一员。而在他们眼中,都有一个各自不同,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当你发现这个世界与你的世界并不相同时,不要惊讶,也不要慌张,更不要横加干预。抱着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它吧,这样你才能领略它的神奇与精彩。 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才是需要做出改变的那个。

其实他不怪

游戏,以数学的名义主人翁是一位俗称白痴天才的15岁少年,他所有的智慧都聚焦于数学,其他方面几近空白,于是,生活中的一切凡是能够套用数学逻辑的,他得以轻松接受,反之就难以适应。在正常人的世界里,他显得特异怪异,更多时候他手足无措,需要他人的帮助。故事从少年发现邻家的狗被杀开始,他决心要找出杀狗凶手,像所有的男孩一样,他扮演起侦探的角色,而且固执无比。侦破的过程,时时受阻,父亲反对,邻居不配合,渐渐地,成人世界的秘密一个个浮出水面。集邮爆炸性的秘密是,病逝的妈妈居然活着。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不仅骗了他而且还是杀死小狗的凶手。他无法理解父母之间的恩怨,只有一个推论:爸爸会杀小狗也会杀我。于是,仓皇出走,决定去寻找妈妈。这是一次历险,尽管妈妈并不远,就在坐火车1个多小时的伦敦。但是,对于他而言,也许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单独坐火车外出的男孩而言,出走的过程属于一场惊险的可炫耀游戏。他不认识路,不知道如何买票,如何坐火车,有意思的是,数学随时出来帮助他,以数学的逻辑来推论如何走,不足的则用想象来弥补。当他不得不面对太多的困难时,就用做数学题来休整大脑。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成功摆脱了一个试图带他回家的警察,顺利到达伦敦。这个场景想一想就好玩,堂堂警察先生上了15岁的智力有问题的少年的当。在书中,到处都是由不理解、误解造成的矛盾。有陌生人之间的,譬如当警察抓少年的臂膀时,少年打了他。其实少年并不存心伤害警察,只是无法容忍别人触碰他,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也不行。但,警察不知晓这一切,把他当作惹事生非者抓了进去。更多是亲人之间的,父母和少年之间的隔阂,父母之间的问题,父亲不能理解母亲面对儿子的心力憔悴,在母亲出轨后,又以“妈妈死了”了来强行割断孩子和母亲的关系,结果,沉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书中温情处处,父亲对少年的爱和耐心,学校老师的关心,小镇人的善意,都让这本书充满了暖意。那些贯穿小说始终的数学公式、解题方式,对男孩们而言也是富有趣味。

好的作家都给孩子写书

或者说,好的作家都不会忽略孩子这个主题。最早了解这本书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期《万象》上,那时它刚得了Whitbread,那时许是为了看起来别致有趣,人们还喜欢把这个奖称为“白面包”。后来在香港看到封面的蓝色好看得顿时让人爱上的原版书,就买下来,后来由于它儿童化的遣词造句,也终于成为近两年除两卷哈利波特外,我从头到尾读完的英语小说。很多时候读书不求甚解、但求体验的我总是会记得阅读的感觉和情绪,虽然我也非常讨厌前看后忘,但这种情况似乎越来越多、难以抵挡,因此我也渐渐放弃抵挡,尽量不让自己追问自己:前一章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以至看史迈利系列间谍小说我都能粗枝大叶地看到最后。《深夜小狗》让人看得难过,因为自闭症对于患者周围的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书中的父亲其实也很委屈。也许正是因为与世界的奇特关系,内心的疾病却会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东西。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你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样的话语,说来确实是能让人平静的,然后盼望自己的心在《深夜小狗》这样的书和其他文艺作品中再次出逃。书中有一句话很好:“Prime Numbers are what is left when you have taken all the patterns away. I think prime Numbers are like life. They are very logical but you could never work out the rules, even if you spent all your time thinking about them.”

孤单的孩子需要持续的包容——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孤单的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许是内在性格使然、或许是沟通技巧欠缺,他们把对别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想法都留给了自己,表面上看他们是枯燥、羞涩甚至怪癖的人,而一旦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会惊讶的发现,其实他们是很有趣的人、有自己丰富的世界。《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就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孤单孩子的内心,在书中,作者用克里斯托弗的第一视角观察、分析和感受周围的这个世界、发生的事件和遇到的其他人,并随时展现出克里斯托弗的极具个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性格有些孤僻的孩子,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怜悯、保护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完全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照顾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包容,持续的包容,一种能够让他们在性格成熟前不受过多干扰、刺激,使其天性能更好发展的包容。因为这样的孩子很敏感,一次小小的刺激都能让他们受到极大的打击,比如邻居家的小狗意外被杀。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推理故事而是一个伦理故事。尽管克里斯托弗也想让自己成为侦探,像福尔摩斯那样抽丝剥茧、险象环生的调查出到底是谁杀死了小狗,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很不悬疑的,甚至是无奈的,凶手找到了,却让他丝毫没有成就感,反而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克里斯托弗是个天才,天才总是不被理解,一方面他偏执、任性,当他感到不顺心时会不停的哼哼直到歇斯底里,这在别人看来都是很成问题的,连他的妈妈都被他搞的快要崩溃而放弃他。而另一方面他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逻辑、数字和很多抽象的哲理,他的数学非常好,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很独特但却很高效,这一点从他调查小狗被杀就能看出来,当他决定查清这件事之后,很快就理出了头绪、圈定嫌疑人、有针对性调查并接近真相。所以如果说这样的孩子有问题,那根源也是父母。克里斯托弗的父母都不是很成功,但相对于彻底逃避的母亲,我认为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个好爸爸,尽管他做了一件让矛盾激化、令克里斯托弗不能原谅的蠢事,但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父亲,他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予孩子理解、宽容,哪怕是在妻子另有新欢、离开这个家,所有问题都要他自己抗的情况下,依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保护,他做的不够好、他善意的欺骗了孩子、他对孩子使用了暴力,但这种自始至终不放弃的包容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因素,故事里的情况在最后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年纪的增长,克里斯托弗的个性也逐渐变得正常和容易被接受,因为当他的情商达到与智商同步之后,他性格中的优势才会被显示、被羡慕,而当他“情况正常了”之后,父母间的问题也逐渐的不复存在了。这也让我们更深的思考对于孩子的态度问题,在成人看来,自己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而对他们伤害最大的往往是被改造,也就是家长们简单的认为孩子的个性就是毛病、是问题,粗暴的将他们调教成所谓的正常状态,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让孩子多了些“正常”而少了些天赋。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持续的包容,了解和分析他们的个性,给他们时间和耐心让其天性得到自由发展。

天使的眼睛

4月2日,我读完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也是在那天看到电视上说,这一天是世界关注孤独症日。我又重新看到了几年前看到的宝宝贝贝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孤独症”好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不够了解而已,我想,在我国农村其实会有一部分孤独症儿童被当做“傻子”养了起来。他们真的是“傻子”吗?有人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天使。他们的一生都不会被世界的形形色色所打扰,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那是一个纯净的、有序的、充满逻辑的世界。《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症患者,他有着所有孤独症的典型表现,比如他喜欢狭小的空间、不喜欢与人身体接触、讨厌任何改变等等。他自顾自生活于自己的世界,数学是他躲避恐慌的一大法宝。故事由一条死去的狗开始,克里斯托弗愿意做一个侦探,并愿意就此完成一本侦探小说,可是,也正是因为侦探工作的逐步展开,让克里斯托弗发现了成人之间刻意隐藏着的秘密,而当他知道父亲欺骗了他的时候,世界似乎完全崩溃,天使般的心灵无法接受,于是他踏上了去伦敦找妈妈的旅程。在旅途中,克里斯托弗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与勇气。全书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可是,我们却总无法控制地为克里斯托弗而动容。如此纯净而简单的世界,在我们这些“正常人”眼里是根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被书中简单的图画所吸引,譬如说3、4页的几张表情,克里斯托弗只能理解第三页的“高兴”和“难过”的表情,对于后面有些复杂的“不屑”“调侃”等等表情就根本无法理解了,而我们人类的表情又总是变得很快……书中的图很多,甚至包括太阳系、质数、模型图等等,正如克里斯托弗一样,这本书的思维也是同他的一样,完全是跳跃式的,由质数作为章节码的章节或长或短,或是推理情节,或是故事叙述,甚或只是解决一道数学题(或者只是阐明一个哲学道理),随心所欲,而又不让你感觉情节的支离破碎,因为这是一颗心的自然生发,因为自然,所以容易理解。这几天,电视上宝宝贝贝爸爸的眼泪总是让我无法释怀,一个帅气的男人,却因为双胞胎儿子的“孤独症”而数次面对DV落泪,迅速苍老的面孔让人不忍再看。有人说,家有“孤独症”的孩子,父母无疑就是被打入地狱。就像宝宝贝贝爸爸说的那样:“他们不知道我们爱他,而他们在想什么,我们也无从知道……这实在是太可怕,太让人绝望。”克里斯托弗的父亲,因为是一个“正常人”,所以怀着愤恨和怨怒做了“错事”,而这错事却最终被儿子发现,导致儿子再也无法信任他,并极度害怕他;而克里斯托弗的母亲,因为克里斯托弗的突然出现,与私奔的男友发生矛盾,最终分手。或许,克里斯托弗正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可是,让我们反思的是,这些事情——“正常的“成人所作的种种,在克里斯托弗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的眼睛是纯净无邪的,任何一点儿渣滓都是他无法接受的。通过这双天使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肮脏和龌龊从而不由自惭形秽。无论如何,上帝将天使发配到人间,我们不要让天使的眼睛蒙尘,所以我们需要给他正面而积极的态度,纯洁而高贵的世界,我们希望能和天使快乐共处,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感知我们的悲喜,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了解我们对他们的爱,正如本书最后,克里斯托弗终于愿意帮助爸爸在花园里种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正如宝宝贝贝的爸爸妈妈一直在坚持。爱是一切,即使是天使也最终可以感知。充满勇气的克里斯托弗相信,他一定会拿到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成为一名科学家。我们同样相信,因为他独自一人去过伦敦,解开了威灵顿被杀之谜,还找回了自己的妈妈,甚至写出了一本书,当然他能办成任何事……

一个人的世界

读书,如读人;读人,如读书。克里斯托弗是个可怜的小孩,他与这个世界脱节,他无法很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他活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他又是个幸福的小孩,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他有惊人的数学天赋,他不会为“逝去的东西”而悲伤,他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爸爸。读到P227「他举起右手,伸开五指呈扇形,想让我碰他的手指,但我没有碰,因为我很害怕。 爸爸说:“见鬼!克里斯托弗,求你了。” 泪水从他的脸上滑落下来。」,我觉得这书应有一个皆大欢喜、破镜重圆的结局,但是书的结尾让人耐人寻味,又回到了克里斯托弗一人的世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克里斯托弗。

还是个孩子

磨蹭了一星期才看完的书,如果抛开别的不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只有书中的自闭症患儿的那些理性思考,可能我自己也是那种不太会顾及别人感受的那种自私的人,看这本书,就像看一本自己的病历。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有能力还是要看原版小说,这种翻译过来的舶来品,在一字一句中,就像一个幼稚园的孩子的流水账日记,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相对于这本书所能带来的思想方面的理解和描绘,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的某几个值得我仔细研究的方面就是,小说的写作角度和叙事手段。这本书在我刚开始看时就发觉到章节的设置有暗示和伏笔,而刚开始主人公还没有去伦敦以前,他的叙事结构是穿插着的,也就是两条线交叉叙事,关于小狗死亡事件是每隔一章一个记叙,而中间穿插的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世界的理解和分析。那些理性分析跟前后对比来言,是完全孤立的。但是这就像两条线,一前一后串成了他的人生,并在去伦敦的路上,终于成了一体。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作者手下所虚构的这个人物,方方面面都有独特的描写,也就是,正是这种表面上类似于流水账一样的文字才能真正体现他内心对外界的冷漠和胆怯以及他那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细节描写比较多,许多细节看似单调啰嗦,但同样离开这些细节,就体现不出主人公观察细致以及不懂怎样理解别人感受的自闭症性格。这本书给人一种参与感,感觉上是和主人公一同成长的,也就是亲眼见证了全过程,里面多处间杂着老师对他的指导,在大脑中就会很不自觉形成出一个老师耐心指导他学会生活的画面。以上是我想到的,看翻译版本觉得味同嚼蜡,就找点细节分析分析,其实前几分钟,我看了别人对它的英文版的书评引用的一段文字,才发现这个孩子写的故事,其实很有趣。只不过我也才还是个孩子。

今晚,我们都是克里斯托弗

与书名带给大家的误导不同,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悬疑小说,与之相反,这是一本暖人心脾甚至虐人心扉的儿童文学。作者马克•哈登以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的怪胎小男孩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被邻居希尔斯太太冤枉谋杀自家小狗,内心不服而亲自破案,发现自己父母瞒着自己离婚的故事。在文本叙事上,作者一直放“幼”心态,以通俗而毫无修饰的语言渐铺整个故事,既给人一种“的的确确像是小孩子写的”的感觉,又不落窠臼地将“有趣”呈现给读者。当然,更高明之处在于故事主角的奇思妙想与怪胎思维,带给人一种绮丽与豁然的精神享受。喜欢数学与物理、讨厌黄色与褐色(的东西)、厌恶与陌生人交流、善于大数据思维与细节观察、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克里斯托弗与周围的小朋友不同,他聪明的脑袋里总是蹦出一些不属于他年龄段的、离奇古怪的想法:“为什么宇宙中有亿万颗星星,夜晚的天空却仍旧一片漆黑?”、“人类是种很难懂的生物,那是因为他们经常在表达上出人意料,有时候一个字不说就可以表达多个意思(动动眉毛就可以表达‘我想和你约会’、‘我觉得你刚才说的是蠢话’等多种意思),有时候却经常在说话上用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相互隐喻(她是他眼中的苹果)”、“为什么爸爸早晨起床时总是先穿裤子再穿袜子?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逻辑。”、“人们在表达上往往含糊其辞,比如人们说‘安静’,却不告诉你安静多久。一块牌子上写着‘请勿践踏草坪’,却没写清楚‘请勿践踏这块牌子周围的草坪’,还是‘请勿践踏本公园内的所有草坪’。”这些令人纠结、看似又吹毛求疵的问题,不能说是无用的,相反,这些全是日常里的现实问题,或者可以称为“隐藏在世俗生活旮旯里的哲学问题”。当然,只有不为生活所迫,而又深有头脑的人才想得出来。如果你这样问克里斯托弗一个问题:“请说说你妈妈的长相!”他肯定得反问你,“你问的是妈妈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场景的长相?因为很多时候妈妈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他甚至能清楚的告诉你,1992年,星期六的下午,在康沃尔度假时,妈妈的穿着以及场景:一条斜纹粗布短裤、一件浅蓝色比基尼上装,躺在一条红紫相间的条纹浴巾上晒日光浴,读乔杰特的《假面舞者》。除了记忆力生猛之外,克里斯托弗还能通过观察地形与路线,“脑补”一条自己离火车站最近的路线。这便是克里斯托弗以数学思维看待世界的真实所在。如果说“智商高、情商低”是一种宿命,那么,克里斯托弗肯定也在其列。他无法与正常人愉快地玩耍;面对陌生人总是抵牾三分,并随身带把刀防备别人;甚至班里更换新老师,他在观察一周后才与其说话。“智力过人,又有所缺陷”,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这个人物的魅力之处,也是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两者无形之中的相互碰撞,既带给读者阅读时的快乐、思维上的享受,又让读者为之揪心。也许,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吧!

love from parents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历险故事。他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然而缺乏正常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幸运的是,爸妈都很爱他。不幸的是,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所给予他的生存空间如此有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里,究竟能够允许个人多大的自由。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得体的谎言,必要的遮掩来维护社会关系的正常。可是对于一个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呢,这时候就尤为需要来自他人的宽容与理解了。  故事的发展令人心酸不已,能给予这个孩子爱与保护的双亲,却不得不始终处于爱与伤害的漩涡中,让人扼腕不已。他们必须适应两种规则,孩子自身的规则和社会环境的规则,始终夹在这种矛盾的中心,有些悲剧的发生也是难以避免的吧。最让人动容的也是那来自他们最毫无保留的爱,哪怕被孩子误解,被世人无视。  不禁想起雨人,麦兜。他们都是善良而不识世故的孩子,行走在世间会被现实的锋芒刺伤,好在那有些爱,能够形成坚不可摧的防护。  仔细想想,即使抛弃掉那些天赋才智,枉论感情能力的高低,每个孩子都已经是爸妈眼前不可取代的存在。我们所得到的所享受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极少不要求你给予等量回报的情感。这让人如何自知呢。  如果可以选择自我的闪光点,我想,我更愿意是情感能力,而不是天赋才智。

独特的视角,伟大的著作

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是一个有些奇怪的人,比如我会在听到一些令自己感动的音乐时,突然间浑身发冷地打哆嗦;比如我常常在经历某件事情时,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似乎曾经在梦境中亲历过一模一样的场面;比如与黄色的灯光相比,我更喜欢白色的灯光,因为它们让我感觉内心明亮;比如对文具、毛绒玩具和甜食有种无法控制的迷恋,就象童年在自己身上烙下了某种印记,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将它拭去……同时,我也清醒地看到,自己身上还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比如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具有敏锐的记忆力,我能清醒地记得亲人和朋友的生日、星座,在某年某月的某天曾经用怎样的眼神看着我,说过怎样的一句话;同时,声音也是对我有特别影响力的东西,即使十多年没有联系过的朋友有一天突然打电话给我,我也总是能准确无误地辩别出他/她们的声音,这种对声音的敏感同时也让我对于周围人们的声调、说话的语气、质感非常在意,所以我完全受不了有些盗版光碟中那令人作呕的配音,它们会突然间把电影变得索然无味,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象我那么注意和在意这些东西。看过《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明白我为什么要用上述一大段的文字来描述自己这些奇怪的特点。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克里斯托夫。起初我想把它当成一本儿童侦探小说去读,猜测以儿童的视角去侦察案件,一定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然而在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却突然奇怪地注意到,我所拿到的这本书好象是错版,因为它在本应该是第1章的地方清清楚楚地印刷着一个“2”,而在右下脚的页码位置那里,又确确实实地印着“1”,并且在这一页的前面,没有发现任何掉页或被撕过的痕迹。当我继续往后翻阅时,才注意到所有的章节数字都不连续,是由2、3、5、7、11、13、17、19、23这样的数字组成的,并且书里面还夹杂了很多奇怪的表情、地图、公式以及我看不懂的符号,是的,这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如果你在花园里发现一只小狗的尸体,并且身上还插着一把铁叉,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马上冲过去抱起它,并且帮它除掉沾染着它血迹的铁叉呢?克里斯托夫这样做了,可悲的是他同时也被狗的主人发现并误认为是杀狗的凶手,然后勇敢而无奈地承担起侦破这起小狗谋杀案的重任。所以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谋杀案推理小说去读,然而当你真的静下心试图去理解这本“推理小说”,却发现自己上当了,至少,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推理小说,因为它是从克里斯托夫独特的视角去描述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的。克里斯托夫是一个很特别的天才小男孩,他喜欢数字,对于周围环境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所有曾经经历过的事件都能在他的脑海里准确无误地被记录下来,就象拥有一部永不停息的摄影机一样。他能在对着山坡匆匆一瞥后告诉你那里有多少只奶牛,其中多少只是白黑相间,多少只白褐相间,而它们身上又分别有着怎样的图案和花纹,与此同时,他还支观察到树篱上挂着一个阿斯达超市的旧塑料袋,以及一个可口可乐罐,一只蜗牛,一根长长的橙色绳子;田野里有三种不同种类的青草,两种不同颜色的野花;大多数奶牛都面朝向上坡的方向……诸如此类普通人永远也观察不到,即使观察到了,也会视若不见地忽略掉的细节,对克里斯托夫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他迅速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无误的记忆力决定了,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天才。然而,这样的一个天才,却又同时拥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缺点:他讨厌黄色和褐色,每当看到这两种颜色的东西,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有人要移动家里的家具,他就会提前画一张家里的平面图,标出所有家具应在的位置并测量好距离,当一切完成后再按照图纸精确地将所有的物品归放至原有的位置;他可以连续五个星期不和人说话,长时间不吃不喝,被人触碰时就用瑞士军刀去捅对方,生气时持续几个小时地尖叫……这所有的症状加在一起,你该明白,克里斯托夫他就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尽管我非常不愿意提到这三个字。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一位孤独、敏感、单纯、偏执却又拥有超能力的少年呈现在我们面前,始终坚持从他的视角去描绘世界和思考问题。它让我们看到克里斯托夫完全本真的一面,没有评论,没有批判,没有侮辱和伤害,即使是在描述克里斯托夫的非常规带给爸爸妈妈的烦恼和压力时,也只是以尊重事实的方式进行客观的讲述。或许,因为他的自闭症,克里斯托夫有那么一点不幸。然而换个角度想,也许正是因为某一方面的缺失,才使得他在另外的方面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呢?天才之所以和常人不同,就是因为他无视日常秩序和理性规范,并且勇于破坏那些秩序和规范。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天才和疯子其实很难区分,因为他们同样拥有思想和心灵的绝对自由,这就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当你听说梵高用镰刀割掉自己的耳朵并且对着自己的心口开枪时,你看到的或许是一个疯子,可是当你面对他充满激情的画作和令人心醉的色彩时,你看到的又是什么呢?在这里我无意探讨深奥的哲学问题,但我想,世界应该予以天才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对克里斯托夫来说最幸运的事情便是他拥有一个很好的父亲,尽管他因为儿子的独特而承受了高于常人几倍的压力和痛苦,可他从来没有歧视或放弃克里斯托夫,并且一直给予他平等和尊重。对于克里斯托夫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及思想,他通通选择容忍和接受。甚至在妻子忍无可忍地离家,情人也因不堪重负地选择分手后,他表现出来的唯一愤怒和残忍只是杀死那只他认为影响自己爱情的小狗。小狗在书中是一个很巧妙的线索。故事因它的离奇死亡而开始,然而当克里斯托夫越来越逼近真相时,他并没有想到其实小狗的死追根究底是因为自己。在这里我看到父爱的伟大力量,不管是妻子的离开,还是情人的分手,父亲从来没有将这一切归罪于克里斯托夫,反而是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当克里斯托夫因为害怕和他共处一室而逃离后,他绝望且不懈地寻找着他,用自己全部的诚挚企求他的原谅,甚至为他买了另一只小狗作为补偿。故事的结局令人欣慰,克里斯托夫在一份伟大的爱面前放弃自己的偏执,一切都在朝最美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他的学习,他的情感,他渴望成为科学家的美好梦想,还有他在经历了小狗事件后培养出来的勇敢和坚强,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希望。我喜欢这本书,它用独特的方法诠释生命的价值,在上帝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平等,与其肤浅地嘲笑别人的不足,不如大度地欣赏他人的专注。PS:这段时间玩植物大战僵尸,最大的心得就是,攻击力再强的植物,也有自己的软肋,假如没有软肋,那么它一定很贵,或是冷却时间超长。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完美呢?所以,对于克里斯托夫以及如他一样的天才儿童,即使他们因为患病或心理原因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让人崩溃,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欣赏,给他们的人生大放异彩的机会,或许,下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便会出自他们之手。

孩子的世界原来如此

拿到这要本桔色的厚厚的精装书《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我忍不住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几位妈妈们。我想大家可以抛开它在全球获得的30项大奖,抛开它享誉各国的如潮好评,抛开它的的真实作者马克•哈登的身份,而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十五岁孩子克里斯托弗写的谋杀案案推理小说来看,带着一颗期待发现的母亲的心,来了解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故事要从克里斯托弗的临居家的小狗威灵顿之死说起,克里斯托弗为此感到伤心,对于他来说一只小狗的死和一个人的死同样重要,谋杀总要查出凶手。尽管在安抚小狗的亡灵的时候,他就因此而遭人误解,被警察做警告记录,但克里斯托弗依然勇敢的要对小狗的死展开调查。来了解克里斯托弗,他是一个被称作“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他在被人歧视的特殊学校上学,不知道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这所特殊学校里的孩子们除了克里斯托弗外都是有智力障碍的。但克里斯托弗是不同的,他非常的聪明,有超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数学天赋,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并且在这些方面非常有见地。他有着超强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他有着超强的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细节的能力并且能据此独立思维和概括问题。他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并且非常有条理。他有着当宇航员的伟大梦想。他喜欢夏洛克•福尔摩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对小狗之死调查的同时才会写一部谋杀案案推理小说。以读克里斯托弗的作品为看这本书,会让你在书中看到很多有趣的问题,书的章节标号甚至都被安排成了质数,克里斯托弗关于数学、物理、宇宙等方面的探索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克里斯托弗的内心世界在我们面前展开,让我们知道在孩子面前成人的懦弱和自以为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却有着一个并不和睦的家庭。在父母眼中克里斯托弗有着诸如生气时尖叫、讨厌黄色、不吃接触过的食物等十八项行为问题。因为克里斯托弗的“行为问题”,他的父母经常吵架。他的妈妈患有抑郁症,并且离开了克里斯托弗和另一个男人在伦敦建立了新的家。而他的父亲因此对克里斯托弗编造了妈妈去世的谎言并且成为小狗事件的真凶。用克里斯托弗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特殊需要。他不喜欢陌生人是和没有见过的人是因为他们说的话他很难听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颜色。事实上克里斯托弗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调查小狗事件的他走访了伦道夫大街上的所有陌生人;为了找回妈妈,他独自从斯温登赶往伦敦;他成为了学校里唯一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证书考试并取得成绩的人。整个故事非常精彩而更为重要的是从克里斯托弗的故事里我们体会到很多不曾思索过的问题。有些时候,我们成人问题是看到一些很表面化的东西,却缺少一颗懂孩子的心。书中克里斯托弗是一个懂孩子的人,如克里斯托弗所说,吸有她会告诉他们如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而更多的大人们却常常会说别那样!却从没有告诉孩子别那样而应该怎样。用什么样的方式替代现有的方式。成人总是觉得自己要比孩子经历的多,所以也比孩子懂得的多。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甚至比不上孩子。我们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如何用心去爱。《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值得去拿去读的好书,从中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而此书同样也值得每个孩子拿来分享,从克里斯托弗身上我们会学会很多东西。

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精神世界

看过不少自闭症的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地球上的星星》、《自闭历程》、《雨人》、《玛丽和马克思》等,对自闭症有很浅的认识。而付诸于书面的文字类,这还是第一次看。凌晨时分,一个15岁的男孩发现了邻居的小狗被一把叉子插死了。一开始,警察误以为是他干的,实际上并不是。他开始了寻找真相。作为一个又自闭症的孩子,外面的很多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可是这些他都不懂。为了寻找真相,他还说大胆地出发了。与此同时,他发现了另外一个秘密,他的妈妈没有死。他一个人去伦敦找到了妈妈。自闭症的孩子的生活世界表面上非常狭小,可是实际上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他很擅长记忆、擅长数学,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有一套界限分明的逻辑。听说,有研究证明,只要改善自闭症孩子的肠道,症状就会好转。希望如此。

童眼看世界

就好像一个刚诞生的小生命,怯生,于是对陌生的世界有点不信任,不愿意用小手去触摸那些不了解的事物,于是最远不过走到街角的杂货铺,而事实上你可以独自一人搭上一班去伦敦的火车。孩子的心事最纯洁最简单最天真的,但也同时是最难以捉摸的。小男孩很儒雅也很淘气,他的独白像极了我的童年所想,我也喜欢用数字来判定这一天是不是幸运的一天,比如我喜欢把路上遇到的车牌和班上同学的学号对应,喜欢喝水的时候分成18次因为18是我的幸运数字。我们的童年总是会出现一些奇妙的规律,来主宰我们小小天地里的秩序。然而作者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事实上他就是,作者马克.哈登是一个来自英国的作家插画家漫画家,1981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之后再爱丁堡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这本书超越了《哈利波特》荣登榜首,还一举夺得全球30多项文学大奖。作者最厉害的是,在这本书里用童眼的角度去描写一个充满童趣却赋予了极高逻辑性的故事,并且是一个写给孩子们看的勇敢的故事。它包含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14页:“科学家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办法解释,为何宇宙中有亿万颗恒星,夜晚的天空却仍旧一片漆黑。你所望向的每一个方向都有恒星,天空应该被星空照得雪亮才对,因为太空中没有什么物质能够阻挡这些光到达地球。”18页:“质数无法套用任何数学模式。我觉得直呼就像生命,它们非常有逻辑,但即使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你也无法找出其中的规律。”总之,一口气读完,还有点意犹未尽。

孤独的影子,常常由自己留下……

看到这本名字怪怪的书,心中一凛. 章节从2开始,然后是3,然后是5、7、11…… 慢慢才明白,不是章节数错了,都是质数。 记得前时读过的一本书,说到质数,说到彼此孤独的质数。 心中倏忽一动,如潮涌过…… 留心世界的人,处处都有江山。 这句话从某一个哀伤的故事里读来,时不时会想起。 然后在口中心中咀嚼一番。 常常将它当成名言,哪知常常错在转角处。 开始以为是一个孩子的侦探故事,慢慢才发现,克里斯托弗只剩下一个遥遥的背影。 克里斯托弗没有留心世界,没有留心整个世界。 他只留心他的世界。 那个奇异的世界,就如7000多内所有的质数,就如他一眼就能看出某两种图案的巨大区别。 这是一个与任何天才世界不相上下的另一个天才的世界。 但孤独,无人懂,就像那些只能遥遥相望的孤独质数。 当克里斯托弗寻找的小狗威灵顿的死亡真相,当他毅然走出他从未单独离开过的家 当他“冒着死亡一般的”危险走下地铁, 当他茫然地站在伦敦街头茫然地望着茫然的大街, 当他连从他妈妈眼睛里也读不出熟悉…… 忽然内中翻涌,鼻子酸楚…… 此时也才终于明白,一本小小的书,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 为什么能引起几千万人痴痴阅读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常常都只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小王子》如此,《哈利波特》如此,《呼啸山庄》如此,《百年孤独》也是如此。 从这里,从这些陌生似又熟悉的文字里,从飞机穿过云端的寂寞里, 能感动,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世间有几本书能够如此?

关注特殊问题儿童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首先吸引我的,是英国作家马克 哈登的这部作品得了很多童书类的奖。 看完书,我发现我被书名带进沟里了。实际上,所谓神秘事件,不过是深夜,希尔斯太太的一条狗被人用铁叉叉死了。克里斯托弗被误认为是杀害狗的凶手后,执意要找出真凶。后来他父亲承认是他杀死的。本书并不是一部谋杀案推理小说。那么它关注的是什么呢?是特殊问题儿童。 本书主角克里斯托弗自我介绍说,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首都的名称,还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他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的时候,常常玩默算数的立方,算到很大的数。还有,他观察能力惊人,一般人观察到草地上有奶牛,他则会详细到有多少头奶牛,奶牛的颜色,奶牛的位置等等。他思维方式独特,在用独特的方法找到了火车站,考虑问题喜欢推理,喜欢福尔摩斯。总之,智力超常。 为了逃离父亲,他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他坚强,他勇敢。但他也是一个问题儿童:长时间不跟人说话,不喜欢被人碰,和妈妈也是击掌而不是拥抱来表达亲热。对动物有着狂热的信赖:比如他饲养的小老鼠,却不肯相信人。他随身携带者一个瑞士军刀,随时准备自卫,不能正确区分别人是不是要伤害他,有时会主动攻击别人,即使是他父亲,他也有极端抵触情绪,甚至逃到了遥远的巴黎。受到刺激会不停地呕吐。总之,可以称之为特殊问题儿童:与人交往有障碍。 这本书的最后,克里斯托弗找到了妈妈,妈妈放弃了在伦敦和希尔斯先生的生活,跟儿子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城市,照顾他,和他一起生活。克里斯托弗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普通教育高级证书进阶数学考试,对未来充满了理想。这个结局无疑是喜剧的:克里斯托弗活得阳光灿烂。 但且慢,克里斯托弗的母亲怎么处理和前夫以及希尔斯先生的关系?克里斯托弗在将来能不能和别的人友好交往,能不能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这都是未知数。 克里斯托弗的父亲实际上也是爱他的,为什么他就让孩子感到恐惧,甚至要逃之夭夭呢?这本书关注了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群体:特殊问题儿童。由这本书引发的思考是:对于特殊问题儿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星空图画

我不会把它归为悬疑,正如没有人会把《小王子》归为悬疑一样。这是我近几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书。此前的那些奖项和到处断货也许不说明什么。但,如果你对我们都曾经经历过的、星空图画般绚烂的、简单快乐的童年还有所向往,或者,你心底还有一块温柔和骄傲无人能够碰触的话,建议读此书。我很久没有对什么书“爱不释手”了直到它。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决定把它和《小王子》《小飞侠彼得潘》放在一起。

为爸爸而流泪

不为人父母,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天底下许多初为人父或人母的人,在听到自己孩子第一声啼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做爸爸或者我要做妈妈了,然后怀着欣喜的心情想像着:啊,我要给TA最好的生活,读最好的学校,让TA衣食无忧,让TA健康快乐的生活!是的,父母的爱,就是给予。书中爸爸面对克里斯托弗的许多行为,极大的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的情绪流露出来,甚至克里斯托弗的妈妈离开他们时,他撒了谎,因为我相信,那样一种情况,他也许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告诉儿子,儿子能理解吗?不告诉,儿子又会怎样想呢?那样纠结的心情,只有他自己体会到。克里斯托弗是极其认真的孩子,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真正的兴趣,就会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连爸爸叫吃晚饭都听不见。他就是这么认真,认真的对待身边的事物,他不喜欢陌生人,不喜欢黄色和褐色,用红色车辆和黄色车辆的数量来区分那天是否是吉日,对事物观察细致,知道爸爸怎样上楼,车子发动时发动机的声音有何不同,几事喜欢找寻规律,喜欢按规律来办事,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是找寻规律,喜欢数学及天文。。。在常人看来,他是行为特殊的孩子,但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所谓的行为准则,未必就是正常的。所以他极其认真的对待撒谎这件事,当他知道一切真相,知道威灵顿是被爸爸杀死的,知道妈妈并没有死时,他的恐慌达到了极点,他害怕爸爸杀了他!看到这里,突然为爸爸感到伤心,爸爸将克里斯托弗从警局带回家时,警告他不要再管闲事,凌晨2:07分,克里斯托弗决定喝杯橙汁,看到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斯诺克比赛,喝着威士忌,他在流泪。克里斯托夫问:你是在为威灵顿难过吗?爸爸盯着他看了很长时间,然后用鼻子吸了吸气,说:是的,克里斯托弗,你可以这么说,你完全可以这么说。克里斯托弗什么都没说,决定让他独自待一会儿,因为他觉得他难过的时候就想一个人待着,所以他以为爸爸也像他一样。爸爸流泪,是因为克里斯托夫不懂得他的情感吧,克里斯托弗的脑海中,一切事物皆有规律及逻辑,他理解的情绪也只有四种:高兴、难过、生气和专注。所以爸爸伤心了,因为他给克里斯托弗做饭,给他洗衣,每周末陪他,生病了照顾他,带他去看医生,每次担心他半夜出去游荡,每次他在学校打架就得去学校,可是这一切,克里斯托弗全都理解不了,他理解不了这是爱!人总是希望付出就有所回报,许多时候,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每当你疲惫不堪的时候,回到家看到自己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就会觉得一天的劳累都不值什么,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笑更令人安慰呢?可是克里斯托弗给不了爸爸这些,特别是当爸爸独自一人承担着妻子离他而去的时候。。。最后,当克里斯托弗不再信任爸爸的时候,爸爸说:克里斯托弗。。。。。。我们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但这。。。。。。这对我来说太痛苦。你明明在家却不肯跟我说话。。。。。。你必须试着相信我。。。。。。我不在乎要花多长时间。。。。。。即使今天一分钟,明天两分钟,后天三分钟,花上多少年我都不在乎。因为这很重要,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看到这里,泪如雨下。。。。。即使克里斯托弗从来不曾理解过他,但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啊!

别被他的封面欺骗了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 有时候我很佩服自己的直觉 立马就决定要借来很搞笑 图书管理员被他的封面和书名所蒙蔽 把他放到了推理悬疑类别里他写法很奇妙 是有很多可以被称为废话的东西 但却真实的要命 很难相信一个作家会萌生出写出这样一种体裁的故事 让我总以为这是他的真实经历我很佩服 克里斯托弗的数学和逻辑 我觉得这很有用 我想 克里斯托弗应该是一个孤独症患者 这一类人很奇妙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有自己绝对擅长的领域 和自己绝对的原则和要求他或许就是一个孤独症患者 但我却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有想法有主见 有自己判断的方式 能够娴熟运用纯数学和逻辑 知道很多关于天文 最爱他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描述是一本 像 小王子 一样 可以无限解读反复阅读 每读必有新知的一本书 绝不仅仅是儿童书另外表示 对硬皮书和一版一次的书毫无抵抗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孩子,小狗威灵顿已经死了,既然伤心,你就痛哭一场吧。我了解你敏感的心思和执着的个性,你不喜欢陌生人,你抵制陌生的环境;你喜欢安静,你喜欢在安静熟悉的环境中写字、读书,学数学、画画和推理。你很害怕陌生人,你不愿你把你的手给别人,但是请你相信我,把你的手给我,或许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感之后,我们能更好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知道你的真诚和勇敢,因为爸爸的欺骗,你因此离开了他,并且自己独自去伦敦寻找妈妈;我知道你也很有自尊,因为希尔斯先生的傲慢坚决离开了伦敦;我知道你执着地追求你的梦想,你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变故而抛弃,通过你的努力,你在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数学考试得了A。当生活重新回到正轨的现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让我帮助你保持你的纯真,追求你的梦想。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并不一定按照你的想法去进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你洞悉了生活的真谛之后,你能原谅所有你痛恨的人。你的弱小的身躯里,潜藏着你无穷的想法和对梦想的追逐,你的脆弱的自尊心和对数学、推理的热爱支撑着你的生活,但是生活不仅仅是你想的那样。你可以庆幸你对小狗的热爱和对推理的着迷,让你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艰难生活:通过小狗死因的调查,你明白了父母的离异,但你现在还不明白感情需要双方的互相经营。你可以为你通过了数学考试而高兴,你为成为一名科学家兴奋,但是你的未来之路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或许还要承受更多的磨难。希尔斯太太那一脸怒容,恐怕现在的你还不能理解;爸爸对你的隐瞒,或许也有他的苦衷;妈妈的离开和后来不断地给你写信,你一定要相信她对你的爱。生活,有轰轰烈烈但虚无缥缈的过往烟云,也有平平淡淡但最实在朴素的生活真实。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希望你快快成长。孩子,威灵顿死了,你通过对它的调查,掀起了你新生活的面纱,你可以忘记那个不愉快的夜晚了吧;爸爸重新给你买了一条狗桑迪,看出来你也很喜欢它,那么你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吧。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打开你孤独的内心窗户,迎接明天的清新空气,往后人生的路和你一起走。

山中的植物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属于《冒险小虎队》一类的少儿侦探小说。可当我往下读的时候,才发现,它原来是一部儿童心理小说,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准确,因为小说的主人公的年龄已快要满十六岁,已不是儿童,而是一个少年,一个似乎患有自闭症的 “问题少年”,有着较高的智商,而情商却很低。这类孩子如果症状明显的,可能被人们称为“白痴天才”,他们基本上拒绝与人交往,很难融入社会。一个“问题孩子”的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我曾亲眼目睹,也曾与他们有过交往,并谈过心,所以,我颇了解这些父母的内心,他们中的有些人曾对我说过,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可是,让他们心生酸楚的是:大多数孩子永远都不知道父母的心、不理解他们的爱,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父母辛苦、劳累不是一时,通常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的爱就像把金子撒入了一潭死水,连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得不到。曾有一位这类孩子的父亲,七尺男儿啊,喝了几口酒,就那么流着泪对我说: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了,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听到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所幸的是,小说中的少年的病症没那么严重,虽然也是孤独、敏感,但是生活可以自理,能够接受文化教育,并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不过,症状在他的身上仍然有着明显的反映,他讨厌与人接触,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稍稍大一点的空间就会让他不安,复杂的环境会让他不知所措,他对抗不安的方法就是歇斯底里的尖叫、呕吐。身为他的父母,负担可想而知的重,花在他身上的时间、精力必然要大大地高于正常孩子的父母。终于,孩子的母亲因无法忍受而离开了,担子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身上,都说父爱如山,高大而坚实,其实,父爱何尝不如大海呀,宽广而又包容。然而,小说的重点并不是想宣扬父爱,这位父亲的爱深厚然而却有些简单,在尽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的同时却简化了心理上的需求,爱,是有很多种的,其中一种叫做沟通。如果这位无私的父亲与孩子再多一点沟通,那么,孩子对他的父亲就不会有那样的误解,在面对问题时,孩子的选择可能就不是离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它跳跃式的叙述自然地表现出主人公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落差,而细腻的描写则将少年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就像是在他们的世界开了一扇小窗,虽然我们无法窥其全部,但至少有了一点理解。想来,作者在写这部小说之前,一定是与这类的孩子有过深度的接触吧。我觉得,这本书还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励志小说,作者通过少年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一只蝴蝶如何渴望破茧高飞,虽然,少年在我们的眼里心理上是残缺的,但是,在少年自己的心中,却从不为此而沮丧,他清楚自己的天赋在哪里、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执着、善良、纯洁。就像是一棵执拗地生长在山野的植物,不在意有没有人欣赏,不愿意按照固定的模式,他只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按照自己的生长轨迹,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

一本与众不同的故事书

收货前并没有想到,《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一书是如此精美。橙色的封面裹着米白色的硬质书皮,显得既纯洁又温暖。书内印刷也很精良,字体不大不小,行距不稀不疏,很适合孩子阅读。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少年侦探类的书,就像《名侦探柯南》一样。但读过之后才发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克里斯托弗,是个十五岁的男孩。他很善良,因为一条狗的意外死亡而感到很悲伤,并发誓要查出真相;他很真诚纯洁,从来不说谎话;他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数学天赋,他喜欢用它们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他不喜欢与人接触,害怕噪音,看不懂人的表情;他很孤独,既渴望温暖,又不知如何获得,只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做事…… 读过这本书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自闭症的人真的很可怜,很需要人们关怀。他们表面上不理人,不友好,对一些很平常的事都有特别强烈的反应,让人难以接近。其实,他们的心灵很脆弱,他们并不蠢笨,相反,其中很多人都在某些领域有着过人的才能。但他们的心无人能懂,他们的世界也很难进入。《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这本书就是以一个自闭症少年的口吻记录了自己探查小狗被杀事件的全过程。正因为克里斯托弗是一个“特殊需要儿童”,所以他记录故事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比如:当你翻开本书的第一页,你会赫然发现这本书居然没有第一章。再往后翻更奇怪,2、3、5、7、11、13、17……看到这些章节序号你会想到什么,对了,是质数。克里斯托弗认为质数无法套用任何数学模式,像有生命似的,花上一辈子时间也无法找到它的规律。所以质数很酷,他喜欢质数,他写的书也就理所当然的不用自然数做序号。又比如,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图片,很多克里斯托弗觉得用语言无法表述出来的东西,无论复简都用图片的方式画了出来,他希望读者通过最直观的方式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 刚看这本书时以为就是一本童书,但看完全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比较大的孩子或者成人。因为这本书中不但有文字,还有许多高难的数学公式,图形和逻辑学原理,最好不要一看而,好好思考一下也相当有趣。对于成人来说,可以从这本书中一窥儿童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特殊需要儿童”,但,孩子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从这本书中,我们有时能看到仅仅属于孩子的童心,回忆起自己童年也做过类似的事,感受孩子们纯真的温暖,学习该给孩子怎样的关心。当然,如果小朋友想看也未尝不可,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绕行,一样会发现这是一本很与众不同的故事书。

不知起什么名字

暗自庆幸不是一本无病呻吟的书,不愧微博上的各种评价,《深夜小狗神秘事件》的确是本好书。隐约想起之前看的电影《雨人》。都是讲自闭症患者的。其实现实都有无以规避的苦楚,谁坚持自己多一点,谁爱人多一点,谁就赢了。就像平时对自己总是很宽容,沾染了不少世俗气,很难再回归一种单纯了。小男孩妈妈说他从不说谎,因为他是个好孩子。可小男孩说我从不说谎,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说谎。他觉得人们很可笑,因为其实那就只是几颗星星,人们却说那是射手座、猎户座,你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我还可以说它是番茄座呢。刺人,可是事实不是么。小男孩说人们从来不会仔细地观察,人们只会说这是一片草原,有几只奶牛。可是他看到每头奶牛身上的花纹,看到多数奶牛都面朝上坡方向,有13种野花,远处还有多少座房子。所以他不能同时看太多新事物,听到太多声音,因为脑子会不够用。不能思考让他害怕。地铁、火车、商场,他的胸腔里像装又鼓胀的气球,会想吐。所以他呻吟来盖过耳机的噪音。可是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有问题。人们看到的是缩在墙角里乱叫的孩子,是拿着瑞士军刀狂野的暴力少年……世界永远是这样,永远都不缺乏看问题的角度。自闭症儿童通常都有某种出色的才能。因为专注,他们的想法有种透彻的清醒。我觉得不能强制所有人都去理解,毕竟这又不是1+1。你必须承认并容忍这个世界有狭隘、甚至肮脏,才会获许真善美。疾病也并非一种标准。其实在另一群人眼中,所谓的正常人才是不知所何的啥子。人们定义了太多东西,也去强求了很多。可就像信任一样,爸爸辛辛苦苦了多少年,小男孩还是因为他不可理解的一些事情而选择逃离。爱是多脆弱。看到爸爸长久地坐在房门外,小男孩用床顶住了房门,坚决不说话,会很心酸。在这个角度,他是个耐心、值得敬佩的父亲,可在另一个世界,他却永远都得不到救赎。自闭与否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是否能遵循自身世界的秩序,我们是否对自己忠诚。有时总会想起自己的爸爸。记得初中时有一次我在院里墙上写了一道物理题。然后爸一直提问我,记得当时我哭得翻云覆雨,因为我害怕。我想为什么不论怎样你都要考我,我怕答不上来挨骂。可是事后爸也很郁闷,他说他只是因为要电工考试,所以复习一下。其实他是不懂在问我。那一刻,我定了一下。我从来不懂为何偏见能如此深远而长久。可又是谁的错呢?这是世界,永远需要有人先迈一步,否则人与人之间只会是隔着亿万光年的银河,越离越远。计较爱的先后与多少,就不叫爱了。温柔的对人,也一定会被人温柔地对待;你若残忍,也终有一天被人残忍的对待。这世间有种冥冥中的公平,我选择相信。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dog in the night-time这本书的英国作者Mark haddon是一位插画家、漫画家和剧作家,很牛的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所以我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他这本书中的小男主角Cristopher可能是作者在牛津大学里遇到的牛人的儿时形象为原型的。要不然,哪本儿童为主角的作品,会是以这样一个天才儿童的特别形象出现的呢?Cristopher对数学和空间很有天赋,喜欢数学喜欢思考,但是似乎有些自闭症的特征,不容易与人打交道,对社交有困难。这样的一个孩子,称之为研究性人才吧,在一个单纯社会关系的环境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偏偏遇上,妈妈爸爸离异,爸爸和邻居矛盾很深,等等这样的复杂问题,可怜的Cristopher,彻底被弄混乱啦,他的那些单纯的逻辑思维告诉他,如果爸爸能杀死隔壁的一只狗,那么也会可能杀死自己,他给大人们的本来艰难的生活带啦了更多的烦恼,妈妈想照顾好Cristopher,但是因为男朋友无法忍受儿子的固执,两人分手,爸爸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儿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对彼此的爱仍然让他们的生活向好处发展。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很感人,是西方社会里可能更为接近的家庭生活,对于亚洲的家庭,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爱是相通的,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说明了,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爱,生活就有希望。

nagging,talented,kind of super weird.

读完虽然不会回味良久,但是总有一两个情节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么基本上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大人学小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这本书是目前我读到的这类型的书中比较好的一本,还有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也是很出彩的。把他和鲁迅先生翻译的《小约翰》相比,虽然都是儿童书,但是题材完全不同。这一类型的书是否能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语言是不是真的和儿童一样。正因为这样,小约翰我看了一半就弃了,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鲁迅先生翻译那么艰涩难懂,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全部没有表现出来,该书亦真亦幻的精髓全部消失了。总之,一个15岁的特殊天才少年的一场所谓的探案和冒险,整本书看下来,能让我记下来的就是他伟大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爸爸;以及那些我看到就自动忽略的各种唠唠叨叨的数字和数学题目。有人说这本书过分琐碎,其实是作为不是天才少年的我们,看书的时候受了那些数字的干扰,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学会了选择性的忽略。这个小朋友,真是nagging,talented,kind of super weird.以下是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摘抄:“ 质数无法套用任何数学模式。我觉得质数就像生命。它们非常有逻辑,但即使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你也无法找出其中的规律。”(p17)“基文思先生说我喜欢数学是因为它让我有安全感。他说我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意味着去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虽然难却又很有意思,最后总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的意思是,数学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现实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答案。我知道这是他的意思,因为他这么说过。”(P78)“我回答:可是我不觉得伤心。因为妈妈已经死了,希尔斯先生也不住在附近了。我要是为了不真实或不存在的事伤心,那就太可笑了。”(p93)“这说明人们有时候是自愿受骗,而并不想知道事实。这也说明奥卡姆剃刀原理是正确的,爱卡姆剃刀原理和男人用来剃须的剃刀没有半点关系,它是一条法则: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这是拉丁文,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说,谋杀案的凶手通常都和被害人认识,小精灵是用纸做的,人不能跟已死的人交谈 ”(p111)【看到这的时候有些许的不明白,于是我去百度了奥卡姆剃刀的详细意思: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吸引我的部分在于它在现当代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这些星星距离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甚至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的光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而在此期间,它们本身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了。这些事实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妨想想这些,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微不足道,意思就是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p152)

一个奇妙的世界

自己成年后甚少看童书,总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看童书会有代沟。现在有了女儿,就有很多时候需要亲子阅读。机缘巧合能拥有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刚一拿到书,就被这本书漂亮的外表吸引了:可爱的橘色封套,精装的白色书皮。可见出版公司对这本书的重视。当然,这本书也当得起这份重视,因为这本书获奖累累,好评如潮。甚至曾经超越红极一时的《哈利.波特》,登上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作品陆续以35种文字在全球出版。我数了数封腰上的获奖居然有19种,当然还不算后边的“......”。正好有一天参加会议,自己没什么事,把这本书带上。看书前还犹豫自己是否能看进去,谁知竟然手不释卷,在会场看了大半。回到家,又看到深夜,直至把它看完。首先,吸引自己的是本书的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一名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特殊需要儿童)。在看完书之后有去互联网搜索一下“特殊需要儿童”。可能搜索结果并不专业,网络这样说“特殊需要。严格意义上讲,每个儿童都和别人不一样,都具有其特殊性。但如果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就被界定为"特殊需要儿童"。据统计,特殊需要儿童群体占儿童总数的 20-40%左右。”可见这类儿童并非我们所说的智障儿童,但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笨、闹、多动、反叛、无法集中注意力、读写障碍等等等。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这样的特殊少年来看待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我感觉就像是透过一颗多面的水晶球来看世界,看到的世界会发生一种奇特的形变。比如,每当身处人群或者陌生的环境,“我”就会濒临崩溃,极端敏感的体验令人难以忍受,惊慌失措。反之,如果透过这颗多面的水晶球来窥探“我”的内心世界,每个窥探者就会仿佛身处有很多面镜子的世界,每个镜子都能照见一个独特的,你从未体验过的世界。比如:“我”有单纯善良的一面。面对小狗威灵顿被杀,“我”努力要找出真凶。(不要把这本书理解为是一部谋杀案推理小说,这本书远远不是。)谁知竟然发现了凶手居然是自己的亲人,而且,发现自己父亲一直撒谎欺骗自己。“我”完全无法忍受这种欺骗。我的世界里只有“真”、“假”,没有所谓的“善意的欺骗”。这本书的第二大特色是书中用十分别致的小插图把“我”的内心的多面性表现出来。“我”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可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更是一名数学天才。而且,对很多事物都有独特的见解。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真想知道作者马克.哈登是如何把握这样一个特殊少年的内心世界的。可惜书本里对这位作者的介绍不多。阅罢这本书,感觉自己只是了解了克里斯托弗(“我”)——这名十五岁三个月零两天的特殊需要儿童内心世界的一二。要探索他的内心,我想还需要很多次的阅读这本书,而且,每次都会沉迷到他的内心世界,就像那个漫游奇境的小爱丽丝。

其实他有点小闷骚

这本书其实几年前就看过,那时是很大的开本,书被借走后就再没出现。新书一到,立马入手,精致的小开本拿在手,又是一气读完。我知道老版本的读者中很多把这本书当成了悬疑故事而对其多有恶评。这多少可惜了这本书。其实,神秘的不是小狗,孩子的内心,比一切悬疑故事更让你伤脑筋。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关注的大多是这个名叫克里斯托弗的小男孩。他神经质的语言,神经质的内心。我试着想象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孩子(请一定只是想象!)……他似乎是拒绝这个世界。我伸手张开五指呈扇形,以他的方式向他示好,他也只会眼巴巴地看着;我给他糖吃(注意,得是红色的),他觉得我要拐走他;我摸摸他脑袋夸他聪明,他一定会叫着跳着,我不挨打算是万幸,然后他会躲到一个小空间里,做白日梦——就是梦见那种以表情传染的疾病,让世上所有不是他同类的人都死掉的那个……你懂你身边的孩子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吗?这次再看,我注意到了爸爸。你数他哭的次数了吗?我都几欲落泪。他有多委屈?你看见他乞求那个冷冰冰自以为是的孩子了吗?他那样的付出、那样的屈尊,到头来却也失去孩子的信任。因为克里斯托弗没法懂成人的世界,还是,父亲依然没走进他的世界?马克•哈登笔下的这个孩子,真的很传神。(也难怪麦克尤恩、拉什迪都推荐)他碎碎念的语言、孤僻又充满防备的内心世界(还有点自恋外加妄想症),大概可以指引一下困惑迷茫无助中的很多父亲母亲吧。是的,这个孩子,固执、自恋、洁癖、骄傲、暴力,但却又教人心疼,想好好宝贝……再想想你的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不屑于身边长辈的指手画脚,这样人小鬼大、让他们手足无措?说他闷骚,是因为,你若学会跟他沟通,他必然跟你天文地理、算数文学天南地北地聊……PS:新版除了装帧上的讲究外,翻译上也有相当改进。一个孤独骄傲的男孩形象跃然纸上,你都可以记住他说话的调调!

一头未成年毛驴被各种摸毛后的自述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本不错的书,但要看怎么去读,如果指望看到一个好故事,那么这显然不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似乎这比较符合另一类作品:大学时,作为艺术类院校,其实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新奇的概念,通过各种方式来触发各自感受。比如其中我们接触到了安迪·沃霍尔的“神作”《帝国大厦》,这片子如果你去看,你会疯掉,但转念一想,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从早到晚把摄影机对着帝国大厦的尖顶拍了8小时(实际是拍了6小时),没怎么动过摄影机。如果有人能真的看下来,会体会到很多东西,比如会感到无聊和空虚,进而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看这电影,然后开始想自己是不是活在电影里,甚至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绝望等等。一个几乎没有改变的观察方式,反而使得人们会为此来思考很多东西。期待有改变,又不知道改变后会怎样,逐渐产生对现有状态的依赖,出现改变后又有所震惊或者恐慌,例如《帝国大厦》这片子里亮灯的那一瞬间给人带来的惊喜,打破长时间的沉寂,以及随后更加强烈的想离开但又担心会错过“更好”情节从而一直坚持几小时的复杂心态,是不是有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味道?虽然安迪拍这个东西可能更多的只是为了一种图式,一种心理学方面的“试验”。本书里的男主人公神经过于敏感,还有很多非常奇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虽说是自闭症的孩子,但其实很多都是我们普通人的某些感受的放大。比如说判断吉日和凶日的方法,难道我们没有过?例如随意找一个什么东西,来个“点名点将点到哪个哪个就是XXX……”之类的靠随机事件来判断一天运气的方法,或者在方格本上写作业,由于太无聊而采用碰壁即转向的“弹球”写法。这样的孩子,怎么说呢?关键看你怎么对他,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节奏。顺毛摸就是个顺毛驴,怎么着都好,乖得要命;逆毛摸,就是个犟毛驴,怎么着都不好,怪的要命。所以,这本书……是一头未成年毛驴被各种摸毛后的自述。

爱的教育三部曲之《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爱的教育三部曲之《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一本蛮独特的书。它的独特不仅仅在于故事内容,也不仅仅由于讲述视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处处都很独特,而且最后会让人觉得,它的独特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它的故事内容是独特的,讲述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如何破解深夜小狗被杀事件,以及后续发生的故事。它的讲述视角是独特的,用自闭症的孩子来看这个世界,在他的眼睛里,世界是另一个样子。我们能轻而易做到的事情,对他而言非常困难,而他也能轻松做到许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记住7507以内所有的质数。它的形式是独特的,每一章的编号采用了质数,在书中夹杂了许多独立的数学题目和科学知识——从小说的角度而言并非必要——但是非常有趣。然而它又是顺理成章的。主人翁克里斯托弗的努力贯穿始终,他想要通过数学和物理考试,成为一名科学家。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是爸爸和妈妈的付出。爸爸曾经对克里斯托弗说谎,也曾经伤害过他,但爸爸始终爱着克里斯托弗,天知道,这有多困难。妈妈对生活绝望,并一度从家庭逃离,然而面对找到伦敦来的小克里斯托弗,她终于回到了儿子的身边。我无意责怪爸爸的谎言和暴力,对妈妈的心酸逃离也毫无责备之情。天知道,他们有多困难,多绝望。小克里斯托弗的努力令我感动,爸爸妈妈的无私付出尤其令我动容。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是每个人的视角。有人看到的是要关爱儿童,有人看到的是应当不懈努力,有人惊讶于世界的另一个面貌,有人也许仅仅对书中的习题感兴趣。而我,我在书中看到的是父母无私的爱,他们也会脆弱,他们也会退缩甚至想要逃离,但父母总会坚持下去,直到他们老去的那一天,仍然不会改变。买下《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原意是计划等儿子大一点送给他读,但我想这个计划要推迟了。也许这本书,知道他成为一名父亲之后,才能真正读懂。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直都在长大,每一天……《小王子》讲述的是爱情,《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友情,而这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则对亲情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三个故事,三种最美丽的情感。爱的教育,从《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开始。

#灵狐优选网家庭书架力荐#来自星星的又一个你

来自星星的又一个你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具科普价值的青少生活推理小说向聪明的福尔摩斯及伟大的父母们致敬特别推荐让孩子读懂科学无论《布雷克斯七号》,还是《黑暗的中心》,本书提及的好书好剧几乎让人闻所未闻。诸如宇宙扩张、三门问题、时间象限图等高深话题,均通过天才少年的心理及思考而巧妙带入,让读者豁然领悟。让父母读懂孩子我们总是不明白孩子的真实所想。孩子们当中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充满攻击力,有的甚至叛逆出走……但有的父母总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这本书,将如同魔镜一样照见父母的懦弱。让成长读懂生活这里有充实惬意的放学时光,也有跌跌撞撞的学业考试;有被生活欺骗的伤害,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这本书会让孩子明白,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成长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十年前畅销缺货后的特约加印,来自灵狐悦读会的品鉴诚意最挑战智力逻辑与知识涉猎的励志小说,让父母与孩子都能潸然泪下的亲爱能量。人物简介我和家人: 我(克里斯托弗-约翰-弗朗西斯-布恩) 爸爸 妈妈 老鼠托比特殊学校的师生:雪凡老师 基文思先生 彼得斯夫人 福布斯夫人 彼得斯牧师 弗朗西斯 特里 莎拉 爱德华 盖斯科因夫人邻居: 希尔斯太太 小狗威灵顿 汤普森先生 怀斯先生 亚历山大太太 警察:男警察、女警察……亲子互动:1、尝试体验一部“我”读过的有深度的科普书、推理小说或科幻电影。(见本书涉及的清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沙丘魔堡》《布雷克斯七号》《第三类接触》《黑暗的中心》《大白鲨》《混沌》《星际迷航》《四签名》《神秘岛》《危急时刻》《银翼杀手》《作门徒的代价》……)2、最近想关注的一件“案子” (明确探案步骤及行动计划)3、练习人物观察/心理刻画描写,将文字记入作文魔法笔记;4、尝试创作一部小说;(创作小说的基本原则:写自己想看的东西;不要出现拼写及语法错误;字数不一定要求很多;要有真正意义的结尾;多加思考,随时为小说增添新鲜的想法,完善创作;)5、用定时器规划5分钟亲子对话;6、其他:填字游戏;扫雷比赛;手工版画;喂养宠物鼠;组装坦克模型;看纪录片(《蓝色星球》;玩智力插销玩具;帮家里种蔬菜……

重点是视角

主人公,小孩是自闭症,天才,和雨人类似,以这个为出发点,就会解释很多情节,没有这个出发点,只是说孩子的视角多特别,就以偏概全了。大部分孩子和主人公不同,所以主人公其实上的学校是特殊学校,特别容易尖叫也就合理了。好小说,但不会畅销,即便畅销也不会持久。

爱的奖赏

写小说的人最恐惧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孩子的口吻说话,学得太像是停留在儿童水平,学得不像是连儿童都不如,而且读书的大人们都经历过孩提时代,而读书的孩子们思维的开阔程度远超大人们的想像。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哈登(实在没听说过)绝对是个成功的挑衅者。记不清上一个遇到的在目录或者标题上搞怪的作家是哪个了,金庸或者卡尔维诺?反正习惯性的翻开最后的章节号以便确定阅读速度时惊恐地在第232页看到了大写的数字233。赶紧倒回开头一看,起首就是第2章。装订错误——估计相同反应者甚众。当然阅读开始不久后就会得知这只是个用质数排序的小把戏。我记得看过一档达人挑战节目,一个黑瘦的学生能把打乱后贴在板子上的整副扑克牌以各种顺序准确复述出花色的点数,我试了试,几张就记混了。这小哥说他的速记法训练时很辛苦,但练成后就能按位置把需记忆的东西如山山水水般固定在那里。若按寻常排列,双手双脚加上舌头也不够用。小说成功的初始值也要从独辟蹊径开始。接下来,要有个吸引眼球的开头。谋杀是个好主意,而且如果被害者是一只狗,负责审查儿童出版物的大人们自然也提不出太多意见。这起真实的谋杀案牵出了通常在故事中作为恶势力出现的父亲,又引发了对一起“陈年旧案”的探索。“母亲死亡之谜”永远是个有杀伤力的话题。随着“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的小主角克里斯托弗登场,作者开始了一场写作实验。借助克里斯托弗“非同一般”的大脑,文本中不停地出现各种文字之外的图像,包括表情、图释、符号、印章甚至照片,当我以一个成人的思想困惑地分析着这些东西的含义之时,主角早已经带着情节一起向前推进。那些把克里斯托弗定义成“白痴”的人,别傻了,跟不上的是我们自己。不过这些还不足以使此书通过打榜强硬的变成畅销书和常销书。它的最精彩之处在于两条让人情绪波动如潮的暗线。我很佩服那些一开始就确定克里斯托弗独特身份的读者。我始终觉得作者十分高明的避开了直接谈论“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悲哀”之类的话题,小说坚持了第一视角的叙述,而没有哪个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件奇怪的半成品,这世界如此古怪,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也无法得知银河系的真实形状。开始时我相信克里斯托弗是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因为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尤其是其中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习惯塑造一种拥有“小毛病”的天才儿童,结局总是他们受到了洗礼,变成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标兵。直到出现了特殊儿童学校时我还固执地认为他也许是耳朵或者腿脚有点残疾。直到后来他不断呻吟,不断尖叫,最终因为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数学考试而令众多人震惊,我才确信他真的是个“星星的孩子”。我从很早就看过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报导,也接触过患儿的家长,总感觉他们仿佛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们生活并且能够认知的世界是一个小小的半圆,神秘的未知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半圆,他们就生活在两者的切线上,家长希望突围到狭小却正常的空间中来,而孩子却在切线外跳着独舞。这是一种苦乐自知的微妙的状态,过度的善意与援手反而会让事情变得灰扑扑。我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也许像克里斯托弗一样,经历一次旅行,写一本连大人都害怕的书,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勇敢,就能够让自信消解另类的天赋带来的困惑。克里斯托弗平静地接受了小老鼠托比的死,因为“它已经两岁零七个月了,这对老鼠来说已经很老了”。有研究说饲养动物对自闭症儿童有益,我想大概是对的,因为在某个神秘的层面上,他们会因对方的古怪而孤独而达成默契。另一条暗线事关“反派BOSS杀狗凶手”爸爸和一走了之的母亲。当千里寻母记成功上演,当他默默坐在门外的地板上等待,克里斯托弗没说太多,他只是凭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一下不合心意的时空序列,赢回了叫做爱的奖赏。

这些眼泪的名字,不叫脆弱。

单看书名与书衣,很容易会把这本小说归入时下大卖的悬疑推理一类。读完全书之后,才晓得这个不长的故事,其实充溢着令人感动的真情。全书从患有自闭症的主人公的视角展开——母亲出走后,他在父亲以及学校老师的关爱保护下,享受着自己的城池。直到一桩神秘的小狗死亡事件发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令他的生活怀疑丛生……其实,所有误会都源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护,很难去讲谁对谁错。就像故事里的爸爸,一个被妻子抛弃了的男人,无论在多么极端的情况下也不愿打骂儿子,不止一处的文字里写到了爸爸落泪,我相信这些眼泪的名字,不叫脆弱。妈妈写来的几十封信件,以及后来为了儿子被男友抛弃的桥段,也让人读来为之喟叹,哪怕是迷途知返的母爱,也因真挚而动人,之前的过错又算得了什么呢?全书的文字都很朴实,却又顺理成章地一直吸引着阅读深入下去。值得一提的是章节的编排打破了常规数字顺序,真是耳目一新。讲述故事中间偶尔穿插的一些数学逻辑知识,也给追着情节看的我们,提供了喘气的间隙,挺有意思。

真正的妈妈是不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

“监护人和妈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真正的妈妈是不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这是最近看的《乐琦的神奇力量》里的一句话。彼时,正被宝宝折磨得头痛欲裂。看到这句话,一声长叹。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虽然很累很累,但真的没有后悔,真的没想过放弃。《深夜小狗的神秘事件》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最精彩的部分,我以为是克里斯托弗去伦敦找妈妈的一路。这个最远只去过街拐角便利店的自闭症男孩,用看上去好复杂、却是对他最简单的方法找到了火车站,买了火车票,甚至还乘坐了地铁。心一直揪着,就好像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单独出门一样那么挂念,直到他终于见到了离开家与人私奔的妈妈。孩子对妈妈是天生的依恋,谁让你怀了他,他又吃了你的奶。每天早上,身边的宝宝睁开眼,看到你在身边,便露出放心的笑容,然后,腻腻地喊一声“妈妈”,那个时候,你就会想“唉,累就累吧”。我想,没有孩子的人看这本《深夜小狗》该是会隔着一层吧。因为克里斯托弗患有自闭症,妈妈无法忍受,不小心有了外遇,因而离家出逃。我能理解爸爸的种种劣迹,但永远不能原谅妈妈对孩子的背叛。同时,也自问,如果孩子有天生的疾病,我会怎么做。不知道,不到那个时刻,我真的不知道。但至少,这本书更让我明白,做母亲的责任。“真正的妈妈是不能辞职的,当妈妈是一生的活儿。”

一本奇特的小说——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这本书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当你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的时候你会吓一跳,你会以为你拿到了一本错版书,因为这本书第2单节开始的。你会不由自主地往后翻,接下来的章节是3,还是接得上的,再接下去是5,之后是7,然后是11。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会知道作者是用质数来标注章节的。除了标号,本书里还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并不是独立于文字之外的,不是那种不看也不影响对书的理解的,相反,这些插图是小说的一部分。书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文字:“那个东西就像这样:”然后就是一幅图。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不完全是由文字写成的,作者用抽象的文字和具象的图画讲述了这个故事,完成了对主人公的塑造。当然,这一点作者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作者本身就是插图画家、漫画家。当然,上述两点还只是形式问题,下面说说此书内容的独特性。在这本书里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物理学问题,以及哲学问题。当然,文史哲是一家,在小说里有哲学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此书里的哲学问题也很独特,因为小说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弗是一个数学天才,他考虑哲学问题的角度往往是数学的角度,比如他引述了“三门问题”来反驳书里的一个次要人物说数学总是很明确——不过作者在这一点似乎做得并不好,因为克里斯托弗还是给出了“三门问题”的一个唯一答案——姑且不说这个答案正确与否,但至少小说里的人物还是认为它是明确的(关于这个“三门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不过我确实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以这里也不准备探讨这个数学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原著看并琢磨一下)。不管怎么说,“三门问题”以及其它类似的问题在书里的存在也是此书的独特性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小说里出现太多与故事无关的东西会对小说造成某种损害——即使是《深夜小狗》这本书里也不能说就没有造成损害,这些技术性或学术性的东西在小说里存在得太多会让人厌倦,小说就是故事,读者想读知识可以直接去看科学专著。然而,《深夜小狗》里的这些东西却有另外的含义,一是这些东西可以告诉读者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在想什么和怎么思考的,对人物的并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于是也就产生了第二个效果——因为塑造了人物的心理,也就部分推动了故事。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也比较“独特”,不过我说到“独特”这个词是要像雪凡说到它时一样要用手指比划出一个引号来的。因为像克里斯托弗这样的角色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很多了:数学天才、自闭、喜欢待在闭塞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等等。也就是说,这个角色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独创。然而另一方面,这个角色又确实不是一般的人,他有他的独特性,所以本书腰封上的那句“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真实世界”一语就有点无的放矢,如果要让克里斯托弗来说这句话,他一定会修正成“这是某一个孩子眼中的真实世界”。但是当然,我个人在这本书里还是找到了我儿时思考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有一种亲切感。小说里有些细节还是会让人费解,比如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十五岁,虽然是一个自闭的孩子,但是十五岁的年纪又是那么高的智商,有些问题不应该那么幼稚。还有,书里屡次写到主人公曾随父母去法国度假,那么他就应该经历过类似火车站这样的地方——即使他们是通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去的法国,也不大可能完全避免车站之类的地方。《休斯敦纪事报》说这本书会让人想到《大卫·科波菲尔》,我也确实想到了这本书,因为两者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于是也就同时不能避免第一人称写作时带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读者都明白了小说中“我”以外的人的心意的想法,唯独书中的“我”不明白。不过对于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太苛责,因为《深夜小狗》里的“我”本来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天才,于是,这一点就变得可以理解了。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这次不带引号的。它能带给你阅读的愉悦,也能带给你不同寻常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唤醒你儿时的思考方式。

特别的真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很特别。起初读的时候还真不知道是写什么自闭症儿童的,就是读完了也不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这个意义上的特别。而是,普通中的特别。就像最近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他只是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但却很可爱。他们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和常人不一样,他们看重的、在乎的在我们这些人眼里或许一文不值。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对我们来说陌生、新奇,同时又很熟悉。就像主人公克里斯托弗,他弄不清楚人们的各种表情代表什么心情,他就用可爱的表情符号将喜、怒、哀、乐画下来,见到的时候他就将这张纸拿出来比对,有时他会遇上图画里没有的表情,他就会很疑惑。多可爱,多有趣。他的特别让他感受和经历了为常人所忽视的东西和情感,内容不一样,但都很丰富。 虽然,我说不一样,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真,这个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他以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事物最真实的面目,直面人最真实的情感。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很简单,没那么多考虑和顾忌,因为他自己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也是简单的。而正是这种简单,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事物最真实的一面。有时,我读着读着,会不时地感叹和惊讶。 我也喜欢sheldon,不仅仅是因为他跟我不一样,更因为他教给我另一种看待世界、事物、问题、人的视角和方式,让我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更可爱、更丰富的东西。对有些事不再那么看重,对那些我以前不感兴趣的事多一些关注,总之,生活和世界还是那样,在我眼里却在慢慢改变。这感觉很奇妙。而克里斯托弗给我的感觉和sheldon有些相似,只是更小,更单纯,更真实,更孤僻,更让人心疼。

可不是儿童读物。

看完前两章,忽然有一瞬间的错觉,以为这些文字是自己写的。这种感觉不好分享,就是内心里有一种很大的欢喜。这样一个看似只适合儿童的读物,却有着它巨大的吸引力,这也得益于狗狗被杀这一神秘事件,包括母亲的信。从头到尾都不想着停下来,不知是努力想知道克里斯托弗坐火车的终点到底会是哪里,还是在盼望另一个神秘。

透过直白的天真

早在05年的时候,本书已经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书名为《深夜小狗神秘习题》。或许是当时人们只是把它当做了一本少年侦探、奇幻小说而并未产生过多的兴趣。而此次由南海出版社重新出版,不仅在书名上做了更改,其装帧和质地也是有很大讲究——硬皮、简单的图案,而且翻译上也有相当的改进。 当然,在此之前不少读者将其视为一本少年侦探小说其实也并不奇怪。本书的内容便是以一个少年发现邻居家的狗被杀害,而自己被当做凶手之后,开始在调查这件事件的过程之中不断发现的故事。作为这么一个看似线路单一的故事,虽然是马克.哈登的处女作,可谓是相当的有名——“该书已被译成34种文字、160余个版本畅销全球,荣获全球30余个奖项”等等一系列的光环。在诸多的光环之下,究竟为何被这么多人喜欢呢? 书中有两个奇特点,第一是作者别具匠心的章节序数的安排,并非我们所熟悉的“1、2、3……”而是从质数开始“2、3、5……”;第二,作者将心比心的以一个儿童的第一人称“我”来描述故事内容。前者是为了突出小主人公对于数字的敏感与兴趣——毕竟这本书是“我”所记录的身边事物、后者则是让读者们更加能够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从而了解一个少年的心理层面。 鲁迅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做儿女之时与父母有着沟通障碍的“代沟”一说。虽然小说之中的“我”是一个自闭,或是用“阿斯伯格综合症”之类的词来形容的孩子,但这并不是让我们去关注“特殊儿童”,而是通过这一个相对较为极端的特例——因为“我”的孤僻,所以更加能细致的描述并突出“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深刻的感受透过孩子的双眼看到的谜题的答案、父母的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去感受到或者说是回忆出我们曾经在青春叛逆时期面对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情绪,从而做到放下身段与姿态去与一个孩子真正的交流。毕竟成人世界的对与错,已经与孩子心中 “评判标准”有所不同了。 书中“我”的执着与敏感,难道不是曾经的你我么?那么的天真、或者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坚持的去寻找一个答案,甚至不怕伤害到最亲近的人。或许这就是孩子,不懂得圆润的去处理尖锐的冲突,大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在一次次的碰壁之中陷入爱恨两个极端。他们是直白的、天真的,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健忘的”,他们眼中的爱恨来去匆匆。当我们去褒贬一个孩子的懂事与否之时,可曾想过其实在孩子的眼中,我们才是“不懂事”的人。当我们为了一件小事儿怀揣在心的时候,也许他们早就因为眼前的新鲜将那些不愉快抛到九霄云外了。 的确,这就是他们,透过天真的眼神,反映出来最直白的世界

真是非常、非常遗憾。

本来只想在短评里随便写几句,结果估计是天气太热暑气太重之类的原因,一激动一手抖写多了超字数,所以干脆就写成评论。本人平时也就插科打诨二愣子一个,实在不可能在评论里穿插什么深刻思想之类的,打两星完全是个人看法,就这样。首先赞下出版社,应该有很多读者知道这书之前还有一版。我这人看书比较麻烦,不仅要挑内容,还很喜欢看封面和纸质。高中时代曾经在图书馆看过05版,当时觉得封面太挫难以接受,就没有入手。这次逛书店,意外发现除了新版,开本和封面都比较令人满意,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必须说明的是,这本书和“侦探”这类标签完全没有关系。并且,这本书的腰封上的宣传语我完全不能接受。什么叫“这就是孩子眼中真正的世界!”?依我愚见,如果没有理解错,这本书的主人公Chris应该是autism或asperger。那么这也顶多就是“自闭症或艾斯伯格综合症孩子眼中真实的世界”,它如何就推及到全世界孩子身上去了呢?就算Chris上述两种情况都不符合,我想全世界的小孩也不能就这样被代表。小孩作为想象力作为丰富的一种群体就这样被概括,我觉得是很不可思议的。当然,这完全可以算作书商的失误,毕竟没证据表明作者自己亲自撰写了宣传语嘛。接下来说说这本书。我无比的讨厌这本书。作者的想法很好,写法也很有意思,把Chris塑造的相当成功。我说的成功,是建立在Chris是autism或asperger的基础上。太成功,太典型了。就是这样,才让人觉得难过和心寒。小时候因为患病,经常被父母锁在屋子里,也经常被禁止和其他小孩玩,所以我长大后朋友很少,有时还会有非常轻微社交障碍。越是长大,越对自己的状况感到疑惑。于是查了一些书,于是很矫情的想自己会不会是autism。当然不是了。我在社交方面最抗拒的表现是气喘。在人潮拥挤或陌生人扎堆的地方,我会毫无征兆的气喘。看过不少医生,最后只是说很多小孩都会这样,二氧化碳吸入过多云云。这已经是我的极端,然而看看Chris,不同于任何医书或百科里描述的autism,当这样一个异常鲜活的自闭症患者出现在你眼前时,我想到的只是,哦,感谢上帝。他异乎寻常的偏执,对数字,对颜色。他不喜欢别人的触碰,哪怕是父母。他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当触到他的禁区时,他会轻易对你施以暴力。... ...但是我觉得最可怕,最让人心寒的是,他没有感情。我并不是说他像个木偶,缺乏生气。他会发怒,偶尔也会难过,会有喜欢的事物,也极有主见。但他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也很难对别人施以感情。我说的感情,主要指的是爱。亲情,友情,爱情。一开始看这本书时,有个小细节让我觉得特别窝心。因为Chris不喜欢别人的触碰,所以他和父亲无法像寻常的父子那样拥抱搭肩。所以当Chris的父亲在想要拥抱儿子时,就张开五指,与Chris五指互触,让Chris明白自己爱他。这是他们父子间说“我爱你”的方式。越读到后面部分,我越发现,或许Chris每次都只是机械的重复父亲的动作,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情感。所以当看到Chris后来的种种作为,我非常非常的心寒。即使早有准备,即使早就知道autism患者的症状,当真正看到这样活生生的例证,还是让人觉得心头很堵。有人可能会想,对妈妈会不会好一点呢?很遗憾的,在我看来,投奔妈妈只是他不得已的一个选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他是很有可能放弃这个选择的。我非常能够理解Chris父母的所有举动。以前看过autism的相关报道,也看过BBC拍摄的关于autism的纪录片,虽然因为没有字幕只听了个一知半解,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父母是非常伟大的。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很多autism终其一生都没办法治愈,当然也有很多在成人后病情好转的例子,但治愈的例子毕竟不多。而父母必须承受社会上投射的异样眼光,可我认为最难承受的,却是孩子的无动于衷。你对他再好,他也无法感知。在他心里,你并不是特别的存在,你和窗外大街上的千千万万个行人一样,都是他的陌路人。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接受这样明知可能完全没有回报的付出。以前看电影Adam,看Mary and Max 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想法:为什么要把autism或asperger看做一种病呢?为什么总是想着治愈呢?如果唯一让他们感到心安的世界是只有自己的世界,如果他们觉得最好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为什么不能就让他们呆在里面,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拉出来,变得社会化,常规化,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才安心呢?看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这种想法对那些父母来说,可能是很残忍的。因为Chris不是Adam,也不是Max。不论是Adam还是Max都没有Chris来的这样典型。至少Adam和Max会爱,而Chris只会爱他自己。这是这本书里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Chris是自恋的,至少在很多方面,他是非常自恋的。很多时候,我想自恋其实可以解释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自我防护。但我觉得难受的是,Chris可以这样自恋,却没有能力爱他的父母。没有能力用哪怕一点点的爱回报这么这么爱他的父母。多么、多么遗憾啊。因为Chris是autism或asperger,所以他没有办法对父母施以同样的情感。我其实非常非常讨厌这样的解释。我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有很多事,并不是你给自己贴个标签,比如我是autism或asperger,就可以被原谅的。但事实是,我们就是这样的无能为力。所以不论我多么不喜欢这本书,Chris的父母,真的让我非常非常的感动及敬佩。我想我还是相信autism那些好的一面,比如Adam,比如Max。并不是说Chris是坏的,只是他真的让我觉得很难受。很多时候还是会继续看有关autism或asperger方面的书籍或电影。其实大部分都没有体现出这些患者残酷的一面,但是,毕竟还在读大学,还没有接触太多社会阴暗面么,我还是希望自己不论何时都抱有好的想法及希望。最后,鉴于作者把Chris写的这样生动,如果Chris长大了,真心希望他能爱他的父母。这样伟大的人呐。最最后,能够读到这里的,不论赞同与否,真是非常感谢。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