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近自然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科学 > 河溪近自然评价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08475561
页数:187页

章节摘录

  5.2.1黄河健康评价指标  2003年10月,李国英在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上提出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作为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主题,针对黄河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作为体现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标志。黄河水利委员会(2005)结合黄河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不断流、不溃堤、不抬高、不退化”并包含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功能、宁蒙河段排洪输沙功能、水环境功能、生态功能4个准则层等内容的黄河健康生命科学内涵、指标体系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途径。胡春宏(2008)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24个指标中筛选出10个关键指标,并最终根据河道的功能选取了河型稳定性指数、宽深比指数、平滩流量满足率等8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河流健康分为健康、亚健康、中等、亚病态、病态5个健康等级,并分别量化为5、4、3、2、1刘晓燕等(2005)从河流生命和河流健康的本质出发,通过分析黄河自身、人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需要,认为连续的河川径流、通畅安全的水沙通道、良好的水质、良性运行的河流生态和一定的供水能力是现阶段黄河健康生命的标志,提倡用低限流量、平摊流量、湿地面积等9个指示性因子具体表达健康黄河的标志,构建了黄河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这些因子在未来相同阶段的量化指标。

前言

  目前,河溪退化已被公认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有近2/3的河溪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北京地区河溪状况更令人担忧。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退化河溪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或自然修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传统河溪治理工程的重点是河溪输水的经济性,核心是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技术模式则为裁弯取直、断面均一化、渠道化,不仅忽视了治理工程对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未考虑到河溪也是具有生命化的生态系统。其结果使河溪自然特征逐渐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河溪自净化和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河溪水体污染加重。如何评价河溪现状、恢复河溪生态系统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河溪近自然评价是以对河溪生态系统的分析为基础的。通过提取河溪生态系统中的本质特征,在充分考虑科学家、水行政管理者以及普通公众之间对河溪功能知觉差异的基础上,对河溪生态系统的现状、治理及其效应进行评价。因此,河溪近自然评价是河溪整治方案制定与选择的重要依据。有关河溪生态系统评价已经在很多国家展开,国内外已有多个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但北京郊区河溪生态系统具有其特殊的生态地貌特征,应用已有的河溪生态评价模型所取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到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  本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河溪的结构决定功能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河溪生态系统的四维空间结构与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在河溪连续体理论与生态恢复理论的基础上,诠释了河溪近自然治理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河溪近自然评价、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以及措施实施后期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北京河溪整治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河溪近自然评价的思路与程序。从景观生态学、水文学、地貌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原则和模式。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0.3 研究发展趋势第1章 河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1 河溪与河溪生态系统  1.2 河溪的结构  1.3 河溪的功能第2章 河溪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2.1 河溪生态系统理论  2.2 河溪近自然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2.4 河溪近自然管理研究进展第3章 北京河溪现状与分析  3.1 北京河溪概况  3.2 北京市河溪存在的问题  3.3 北京河溪生态治理及限制条件  3.4 未来的发展趋势第4章 河溪近自然评价理论基础  4.1 思想起源  4.2 理论基础  4.3 河溪近自然评价的内涵  4.4 河溪近自然评价及其特点  4.5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原则及目标第5章 河溪近自然评价方法  5.1 国外河溪评价体系  5.2 国内河溪评价体系第6章 河溪近自然评价应用  6.1 京郊怀九河近自然评价  6.2 京郊安达木河近自然评价第7章 河溪近自然评价模型的优化与程序化  7.1 近自然评价模型的确立  7.2 评价模型的优化  7.3 评价模型的程序化第8章 河溪近自然恢复措施体系  8.1 河溪近自然生态治理技术措施的概念  8.2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措施的恢复目标  8.3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措施的规划设计原则  8.4 河溪近自然技术措施的模式  8.5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措施的材料  8.6 河溪水质近自然恢复措施  8.7 河溪形态近自然恢复措施第9章 河溪近自然恢复的环境效应及后期维护  9.1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环境效应监测  9.2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后期维护  9.3 项目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立法依据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参考文献附图 北京郊区河溪部分常见大型无脊椎底栖生物图录

作者简介

《河溪近自然评价:方法与应用》以河溪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到基本理论,从技术方法到环境效应,系统地诠释了河溪近自然评价的理论、方法、应用。全书共10章,重点论述了河溪近自然评价的内涵、河溪近自然治理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在北京郊区河溪生态整治中的应用。
《河溪近自然评价:方法与应用》适用于从事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生态规划、环境管理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阅读,也适合于从事河道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河溪近自然评价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