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阿里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阿里 阿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539952437
作者:杜文娟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养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怀孕是所有阿里人的暗伤?《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什么传世歌曲的曼妙背后,隐伏一个冰冻的故事?神奇的“天路”——在悬崖上的公路,冻死,摔死,都不足奇,因“牦牛发情”死是怎么回事?边防线上——印度士兵会喝到二锅头吗?  节选一《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咿啦啦爬上来  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  咿啦啦不出来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咿啦啦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根据西北民歌曲调创作的著名歌曲。  20世纪80年代,他在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三十年前,我为你写了《半个月亮爬上来》,你还是一副布尔什维克的严肃……  收信人,正是王君植。  我不认识王君植,也不知道她是否还活在人世间,但是我想念她,想跟她说一些女人之间的话。  真的想念她,尤其在阿里。因为,她是阿里高原上第一批女军人,女汉族干部。她的儿子安进军,是阿里高原迎来的第一批汉族小客人。女儿安阿里,是出生在阿里高原上的第一批汉族孩子,也是第一批军人后代。  王君植与阿里有着怎样的联系?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人生之花,是否像那朵玫瑰,艳丽芬芳?  1930年,王君植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地区,山西大学外语系肄业。大学期间,她谈了一场恋爱。  1949年6月,从山西来到陕西华县参军。后来到甘肃,从敦煌向西北,长途行军,穿越茫茫荒漠,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她们在沙漠中迷了路,差点变成了楼兰美女。  1950年7月,在沙漠南缘的且末县,与年长她十七岁的安志明结婚,婚后在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政治部当干事,地点在于田县。1951年5月,正当丈夫安志明率领后续部队,支援李狄三的先遣连,进军藏北前夕,他们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为纪念安志明出征西藏,为这个孩子取名进军。  1952年6月,二十二岁的王君植,奉南疆军区军长郭鹏的指示,率领先遣连和后续部队20多个家属及子女,随骆驼运输队进入阿里。刚满一岁的儿子小进军也在其中。行军途中,作为领队,王君植不仅要与骆驼运输队做好配合,还要管好自己的队伍,尤其是儿童的生命安全。为此,行军伊始,她就宣布了三条纪律:帮助运输队员捆驮子,做饭。大人每天走30里路,小孩可以绑在骆驼背上。高山险路上,不骑骆驼。  翻越达坂时,很多大人和孩子一样,出现了流鼻血、拉肚子、吐白沫的症状,还好,性命全保。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和生死历险,终于走出大雪山,来到班公湖畔的日土宗,与久别的夫君安志明相聚。再经过一周行军,到达当时阿里首府噶大克。  雪域高原第一次迎来了女兵和汉族儿童,为蛮荒之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噶大克,她带领干部家属进行生产劳动,为建筑房屋工地搬运土坯,为战士缝洗衣服,帮助炊事班轮流做饭。以后还有两批女兵先后到达阿里,她带领女兵学习训练,嘘寒问暖。  不久,小进军患上了高原病,开始全身浮肿,后来全身腐烂流黄水,最后死去。夫妻俩把儿子埋葬在噶尔河畔的红柳林中。  丈夫安志明于1952年10月,任阿里分工委书记,是阿里地区最高领导。1953年7月,王君植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阿里。1954年10月,组织将他们夫妻调至喀什的南疆军区工作。她在军区文工团演出过大型话剧《打击侵略者》。1955年,南疆军区文工团与新疆军区文工团合并,她被安排在八一子弟学校任教。其间,曾在《新疆日报》发表《阔加老爹》等长篇纪实文学。  1956年,有人诬告她是国民党特务,判刑两年,发配到阿克苏农场劳动改造。从此,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取而代之的是女特务。与安志明离婚后,女儿安阿里由于无人看管,生活陷入困境。刑满释放后的王君植长期在农场劳动。“文革”中,老账重算,又被打倒,并被安排与刑满释放人员结婚,生有二子,后因感情不和与其离婚。  1979年,王君植恢复军籍和党籍,1980年转业到《阿克苏报》任编辑。其间,写了大量诗歌和回忆录,后离休。王君植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小说。她还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日语教员期间,为当地培养了许多日语人才。  这就是王君植走过的路,一个女人用一寸寸光阴丈量了几十年的路。如果王君植还活着,她应该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耄耋之人不应该用美丽、漂亮来形容,但在我心中,她不仅漂亮,而且才华横溢。更令我敬佩的是,她有一颗钢铁般的心脏,经历那么多磨难,依然坚强乐观。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有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是雍容华贵的芙蓉,有人是含蓄宁静的幽兰。尽管王洛宾在他的歌中,把王君植与玫瑰联系在一起,我则认为,王君植是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花,而且是一朵永不枯萎的雪莲。虽然在她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就离开了阿里高原,离开了快乐与痛苦相融的雪域阿里,依旧没有减弱她雪莲般的气质和品格。  一个女人,没有爱情的喂养,是不幸福的。一个女人,因为爱情,而蹉跎一生,又是悲哀的。  王君植的一生,幸福吗?  人是环境的产物,性格决定人。如果没有政治环境影响,在我看来,王君植不管与她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男人生活,她都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时间老人,却把她安排在了峥嵘岁月。在风卷云涌的大海上航行,有谁能享受到安宁。  二十六岁,儿子夭折,没有了丈夫,离开了幼女,被关进监狱,与铁窗为伴,挖空心思写交代材料的时候,自然意识不到这些。除了悔恨,还是悔恨。  她在悔恨一个男人。  悔恨的,正是学生时代的那场恋爱。  他,是国民党军统的地下情报员,这件事为她多舛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鲜红的领章被撕去了,帽徽被摘掉了,多才多艺、英姿飒爽的女军官,瞬间变成了怪异的女特务,荷枪实弹押送她、审判她的,是她曾经的战友和下属。  世界上所有人,无论男女,无论国籍,无论古今,初恋都是一样的,美好和青涩同在。牢狱中的王君植,思考最多的肯定不是美好。  当仪表堂堂的军官安志明,向她伸出爱情之手的时候,她一定是幸福的,美丽的。他们的婚姻维持了六年时间,在阿里与夫君共同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儿子夭折,女儿出生,气候恶劣,生活艰难。从我的角度理解,她痛苦过,也曾有过快乐。  因为阿里高原是快乐的天堂。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还是外来者,只要在阿里生活一天,就有这种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愈加强烈。这不仅在于阿里的景色壮观,生活简单,主要是这里的人乐善好施,热情淳朴。多么怪癖固执的人,到了阿里,都温煦可爱,宽厚怜悯。好像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是两块精良的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剑,只要越过,就会棱角锐减,圆滑温润。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如果曹海林、土化瑛、王君植,这些解放和建设阿里的功臣,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像贡保一样,生活工作在阿里,是否会幸免于难?或者,受到的冲击波会弱一些?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王君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懂得价值和利用价值的人,是忙碌的。况且,这个时期的夫君,一定是疼爱她的,珍惜她的,呵护她的。她一定也是欢喜的,甜蜜的,依恋的。经历长期战争和居无定所的男人,谁不渴望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和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王君植符合一个好妻子的所有条件。  在她离开阿里,直到生命的黄昏,无论在七尺牢狱,还是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劳动改造,一定会想起阿里,想起清澈的噶尔河水,粉红的六月红柳花,热情的藏族百姓。当然,长眠在阿里高原的儿子进军,是她思念的源泉。  她的一生都在思念。  生活不会因为思念而停止脚步。她的第二任丈夫,同她一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两人经常合作《苏三起解》,但两人还是没有牵手到老。受到严格控制的王君植,喜欢演唱这出家乡的戏剧,内心的压抑和不屈,可见一斑。  坎坷一生的王君植,怎么会成为王洛宾的抒情对象呢?  血色岁月,也有浪漫。  从阿里随丈夫回到喀什的王君植,调到南疆军区文工团工作,与她一起共事的还有在押犯王洛宾。王洛宾因为曾经当过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步芳剧团音乐教官而入狱。为了参加部队文艺汇演需要加强创作力量,南疆军区文工团才把王洛宾要来。  一次下部队演出,路上休息时,她惊讶地发现,王先生在织毛衣。他们聊了起来。王洛宾告诉她,在窑上打砖,手变得粗糙,手指不灵活,织毛衣,可以灵活手指。  不多久,王君植送给王洛宾一双手套,她知道,一双弹琴作曲的手需要保护。  此时的王洛宾,正处在人生低谷,是一个在押罪犯,历史反革命。正在上演的作品是他用心血浇灌而成,可他无权进入剧场。欢声雷动的掌声是别人的,获奖是别人的,伴随他的,只有清冷的月亮,和无限的孤独。  不远的地方,就是女团员宿舍。宿舍里有些灯光,王君植就住在那里。她是军区副参谋长安志明的妻子,而他,则是一位狼狈的反革命。  月光皓洁,半个月亮,清风习习重凄凉,手套就在身旁,一道灵光划过长夜。  半个月亮爬上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任务完成以后,他被押往一个更加森严的监狱。他想,她一定很好,肯定很好,应该很好,因为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  节选二《走进天路,走向天堂的路》  千里新藏路上,最累不过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屁股坐的是阎王殿。有人在风雪中修车时,手抓住保险杠时间太久,松手时,手掌肉皮撕裂。有的因为冻伤而截肢。有的耳垂冻掉。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有的在牦牛发情期,为抢时间通过路段,被发情的牦牛连车带人推到一边。有的在深夜,点燃轮胎、坐垫、衣物,驱赶野狼,与狼周旋。车陷冰河,一直朝前开,一鼓作气冲上岸边。车陷沼泽,倒着开,迎着冷风,一夜风流——流一夜鼻涕。蜷着身子,睡车厢当团长,只是轻如鸿毛的事。有人饿得吃牙膏,喝汽油,饮冰雪。有人冻死后,怀里揣着遗书,手里捏着馕饼。  节选三《所有阿里人的暗伤》  我在格列家门口等了一会儿,三个人开着一辆小车回来了。这是一家普通藏式平房,客厅的藏柜鲜艳漂亮,绘着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的吉祥八宝图案,上面摆着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和银质铜质器皿。我在一幅挂历下面的沙发上坐下,挂历上的主人公就是格列。身着绿色武警制服的格列,站在高入云端的洁白雪山下,神采熠熠,精神焕发。这是西藏自治区为年度道德模范专门制作的宣传挂历。  我打趣道,格列政委怎么跟挂历上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啊。  格列和春晓哈哈大笑,另一位穿警服的人也爽朗地笑着。从他的军衔和名牌认出,他叫普布旺拉,与格列一样,也是一位武警军官。  格列向我介绍说普布旺拉是他的战友。  春晓笑呵呵地补充道,他也是我的新郎官,我有两个新郎官哩。  我也融入到他们的笑声之中。待了解到两个新郎官的故事以后,怎么也笑不起来。  格列的家在圣城拉萨附近,从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前藏,来到荒僻的后藏阿里,当武警,上警校,目前任西藏边防总队阿里边防支队霍尔边防派出所政委。边防维稳,向来是地方政府和各警种部队的头等大事。工作在一线的格列,经常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  一个冬夜,雪花刚刚停止了飘零,就接到报案,一支58人的队伍,想从普兰县的山口潜逃越境。格列带着六名警察迅速追击,40人后援部队也分头赶上,在各个出山口,封控堵截。潜逃人员中,有人对这里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便与格列他们迂回曲折,打起了游击战。大雪刚过,山谷和山头一样,被大雪覆盖。雪域茫茫,寒冷异常,行动艰难。格列他们不放过一个山洞,一个垭口,潜逃者和追击者都疲惫不堪的时候,终于堵截住了所有潜逃者。  潜逃者中,有大人,有小孩,有本地人,也有远道而来者。有的出境要去听达赖喇嘛讲经,有人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学英语。  西藏的任何地方,只要是路边的房子,有人生活,就约定俗成,成为远行者的救命稻草,受灾者的避难所。边防派出所和兵站,自然担负着过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尽力提供服务保障。  2007年3月,普兰方向普降暴雪,致使219国道封堵,沿线交通中断,沿途被困车辆人员较多,牧区牲畜冻死冻伤数量剧增。霍尔边防派出所至马攸木桥公安检查站一线,部分车辆人员下落不明。格列带领战士,从早上一直搜寻到晚上。在漆黑的夜色中,为了防止战士迷路走失,用背包绳把每个官兵连起来,沿着电线杆艰难搜索。经过三天四夜的紧急救助,被困在雪地中的20多名旅客和4辆汽车,全部营救出来。派出所共接待被困群众300余人次,救治伤病群众110多人次。  事业上一帆风顺的格列,也迎来了爱情的甘霖。孔繁森小学教师春晓,与他约定了婚期,时间定在2002年3月的一天。  离婚礼还有五天时间,格列从布置一新的家中出发,到300公里以外的普兰通外山口执勤。刚到山口,风雪飘摇,大雪封山。心急如焚的新郎只能风雪兼程,想要回到新娘的怀抱。婚期姗然而至,新郎还在雪地上跋涉。  藏族人对婚礼非常重视,春晓又是当地人,请柬已经发出。客人陆续而来,端上切玛,捧上青稞酒,献上哈达,祝福新人幸福吉祥。哈达不但要献给两位新人,还要献给双方父母。无奈之下,只能请格列的战友普布旺拉担当临时新郎,婚礼如期举行。  直到婚礼后的次日凌晨两点,风雪夜归的格列,患上了雪盲症。眼睛红肿,泪流不止,这样的形象不好回到新房,只能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休整调养,孤枕难眠。  格列用伤感的语调对我说,结婚八年来,妻子先后怀孕六次,五次流产。好不容易产下一个男孩,三天后,因为缺氧,在他的怀抱中死去。  叹息无法改变他们的现状,慰藉不了他们的伤痛。阿里人的生育问题,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不是几对夫妻的困难,而是所有阿里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地区财政局的一位在藏干部对我说,阿里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不敢随便碰触怀孕和教育孩子的话题。这是所有阿里人的痛,所有阿里人的暗伤。  ……

前言

  引子  阿里,是一个遥远的名字,也是一个地区的名字。  阿里,是一般人需要仰望和叩拜的地方,只有身临其境,将身体和心灵同时融入正午的骄阳,午夜的寒光,七月的飞雪,荒漠的辽远,死亡的威胁。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生命禁区,生的艰难,死的容易。什么叫快乐酣畅,情若霞光,笑声浩荡。  戈壁中的小城,以她不可思议的真实存在,连同整个阿里高原上的生灵,生生不息,共同演绎着世间百态,人间冷暖。  置身于阿里大地,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梦中曾经出现的画面。青天白日之下,思忖良久,竟然想不起自己身处何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今夕是何年。  当我爬上日土县高高的山岗,欣赏古阿里人关于牦牛、岩羊、棕熊岩画和图腾的时候,当我气喘吁吁,穿越时空隧道,沐浴着古格夕阳的时候,当我在班公湖的碧波中荡漾的时候,一眼望去,斑头雁扇动翅膀的地方,就有邻国军队的哨所。诧异和惊艳,令我常常思考。阿里,究竟有怎样的历史?阿里,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阿里的未来,是否像歌中唱的那样,明天会更好?  从拉萨到阿里,其间要翻越众多的雪山、达坂、冰河、无人区。2009年,我第一次去阿里,在拉萨搭乘一辆普通越野车,日出而行,日落而息。就这样,车行6天时间,方才抵达狮泉河镇。即使2011年,拉萨到阿里柏油路全线贯通,高档越野车,日夜兼程,也要两天时间。  阿里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战争有关,有着凄风苦雨、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天的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的记载和口耳相传中,窥探过去。  1950年8月1日,由李狄三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团一个骑兵连,从塔里木盆地的南缘于田县普鲁村出发,翻越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挺进阿里,正式揭开了解放阿里的序幕。这支队伍,也成为抵达阿里高原的第一批汉族人。1951年8月23日,解放军进驻阿里首府噶大克,完成了解放阿里全境的任务。  李狄三率领的这支队伍,是分别从新疆、青海、西康、云南进军西藏的部队中,最早踏上西藏土地的人民解放军,阿里却是西藏最后一个和平解放的地区。尽管如此,这支由136名勇士组成的进藏先遣连,63人长眠在了阿里高原,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阿里人民的解放。  有人说,阿里当代知名度最高的有三个人,军事史上的李狄三,文化领域的毕淑敏,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其实,在阿里高原的千年文明史中,各类贤哲达人浩若繁星。苯教祖师辛绕米沃且,佛教宣传家米拉日巴,古格王子益西沃,佛界宗师阿底峡,大译经师仁钦桑布,就是阿里星空中最璀璨的几颗。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许许多多阿里人,江河一样,生命不息。在广袤高远的阿里山上,经幡一样,五彩斑斓,各姿各雅,生机盎然。  随着对阿里的认知,愈加喜欢上了这里的人和事。每一次去阿里,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震撼,更加觉得守边固土的重要和祖国领土的圣神。逐渐理解了偏踞西亚与南亚之间的这方荒凉之地,为什么顽强的生活着9万子民。这些土生土长的阿里人和外来者,是怎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与外来侵扰抗衡,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斗争,简单而快乐地生活在这里。  祝福阿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里·阿里》是一部书写阿里人和事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次深入西藏文化腹地阿里的生死之旅,一部真正让你读懂西藏人眼神的纪实文学!  ——网友飘飘    本书启发读者心灵。我们每天对抗着自己心里的小恶魔,用尺子丈量着分厘得失,用怨怼向着世界讨公平。却不知道那些断了前程的王君植们,那些赔上性命的李宝军们,那些善良的洛桑山丹们,是在用生命坚守信仰。没有人喜欢真正的苦难,但就是在这种稀薄,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当死亡变成感冒一样的平常时,阿里人用豁达和坚韧对待一切苦难。  ——网友爱在旅徒    本书既是几十位个阿里人的生命之书,也是对西藏精神的纪实解读。当死亡像感冒一样平常。像对待感冒一样对待死亡,像对待死亡一样,对待苦难。西藏生活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读懂阿里,才能读懂西藏。因为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网友去阿里的意义   远离世俗的悲欢离合,深入的不仅是西藏景区,更是了解西藏神圣所在。   ——《中国作家》   这部作品让人们理解什么叫生命禁区,什么叫神圣的领土和使命;阿里人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斗争,简单而快乐地生活在那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部深入西藏文化腹地的感悟之书,是一部解读西藏精神的书,也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鼓舞人们乐观对待一切苦难的励志之书。                         ——新华网

内容概要

杜文娟,女,陕西人。
著有长篇小说《走向珠穆朗玛》,小说集《有梦相约》,散文集《杜鹃声声》《天堂女孩》。
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这本书能让我们平静而有力量。
翻开她,翻开的是阿里人用灵魂的歌唱。
我们每天对抗着自己心里的小恶魔,
用尺子丈量着分厘得失,
用怨怼向着世界讨公平。
却不知道那些断了前程的王君植们,
那些赔上性命的李宝军们,
那些善良的洛桑山丹们,是在用生命坚守信仰。
没有人喜欢真正的苦难,但就是在这种稀薄,绝望的生存环境里。
当死亡变成感冒一样的平常时,阿里人用豁达和坚韧对待一切苦难。
远离世俗的悲欢离合,深入的不仅是西藏景区,更是了解西藏神圣所在。
——《中国作家》
这部作品让人们理解什么叫生命禁区,什么叫神圣的领土和使命;阿里人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斗争,简单而快乐地生活在那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部深入西藏文化腹地的感悟之书,是一部解读西藏精神的书,也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鼓舞人们乐观对待一切苦难的励志之书。 ——新华网

编辑推荐

   这本书能让我们平静而有力量。   翻开她,翻开的是阿里人用灵魂的歌唱。   我们每天对抗着自己心里的小恶魔,   用尺子丈量着分厘得失,   用怨怼向着世界讨公平。   却不知道那些断了前程的王君植们,   那些赔上性命的李宝军们,   那些善良的洛桑山丹们,是在用生命坚守信仰。   没有人喜欢真正的苦难,但就是在这种稀薄,绝望的生存环境里。   当死亡变成感冒一样的平常时,阿里人用豁达和坚韧对待一切苦难。

作者简介

八年间,我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
那位叫王惠生的老西藏,为了改良阿里羊的品种,用什么办法把五只活蹦乱跳的鲁西南小尾寒羊,从北京运到万里之外的狮泉河镇的?
那封在邮路上走了1年零7天的书信,是否跟人一样,翻过雪山,爬过冰达坂?
拥有满满一柜子裙装,在阿里的八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穿过裙子的女兵,是否又在镜前试穿那条紫色连衣裙?
十九岁的那位战士复员了吗?他曾对我说,感谢你阿姨,你是我半年来见到的第二个陌生人,是我当兵两年来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图书封面


 阿里 阿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有机会获得样书吗?好吧,我承认,我是为了留言而留言。字数不够?那我再说,风冲着贾平凹去的。字数还不够?我又冲着陈中实去了。若还不够?那我就冲着那枯躁的29个故事去。还不够?阿里阿里!!!!
  •     杜文娟,记住这名字,下次她的书别买来读了。陈忠实、贾平凹,雷达,下次看到他们的推荐,想想再掏钱。对阿里产生兴趣,容易。读这书,艰难。放弃这书,容易。这是本文笔逻辑弱于平均写家的书。真算不上书,书中没贯穿一体的思想。最可笑的是转山一篇,提到一个内地男自顾自向前,不理睬其他转山人。在杜文娟眼里,这是个配跌下山跌下河的家伙。就因为他不理人?
  •     在没有读《阿里 阿里》之前,我对阿里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凭空想象的概念层面上:那里的天空湛蓝无比,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尽管这里是世界屋脊,但是想必生活在那里的人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虽与世隔绝,却也自由幸福地生活着。读罢杜文娟的这本书,我才清醒地认识到,事实远非如此。这里生活的人们,直到今天还依旧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在进行着三种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与外来侵扰的抗争,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抗争。”本书通过29个捍卫生命的故事,介绍了这里的人和事,展示了当下阿里人民的生存现状。阿里地处藏西,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的交汇地带,这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是西藏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高寒缺氧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必须要经历的困难。我无法想象每天生活在缺氧环境下,会经历怎样的苦楚,又会平添怎样的辛酸。更为糟糕的是,这里还很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其不便,医疗条件差,人才匮乏,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没占住。人才留不住,发展跟不上,“搞着现代化建设,却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不来西藏后悔一辈子,来了西藏一辈子后悔”道出了多数外来援藏干部的心声。这里的官员是亲民的典范,如果没有献身藏区的勇气,恐难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动辄二十年、三十年。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曾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因车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此之前我仅仅认为这是一场意外,并未曾考虑过高原地区与内地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但当我读完此书时,我无不为此前冒失愚蠢的想法感到羞愧,在生命禁区开车无疑于在鬼门关外徘徊,稍有不慎,便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近三年来,因车祸、高原病等非正常死亡原因,已经带走了54名干部职工的生命。 这里又是充满神秘的朝圣地,全然没有都市的繁华与浮躁气息,有的只是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守护与捍卫。阿里人有着藏族人独有的气质,刚烈、耿直、坚强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阿里人终极一生都在同生命相抗争,但是面对生命他们却表现出了与内地人全然不同的态度:他们重视生命,因为生命来之不易。因为高原缺氧,六年内流产四次在阿里已然不是什么新闻;他们看淡死亡,因为阿里人深知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候异常渺小,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他们无能无力。面对死亡,阿里人选择了这样一种释然的态度。这里远离喧嚣的人群,孤独、寂寞感是生活在这里人的常态,多数援藏干部、汽车司机、驻守官兵都患有高原综合症,除了接受自然的挑战外,还要经历灵魂剥离的刺痛。时隔半月甚至更久才能通上一次电话,一年半载才能与妻子家人相见,我实在想象不到他们是怎样度过独处时光的。难怪充满世俗气的人际关系、政治前途、功名利禄等等在阿里全都沦为了“浮云”。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号,在生命面前全然不值一提。想必除了支援藏区建设的责任感,不愿意离开故土的情怀以及在自然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得以支撑着阿里人在遥远的生命禁区捍卫生命,对抗孤独的灵魂。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阿里阿里》它远离尘嚣,在三千红尘之外,虚无缥缈的存在在中国地图上的某个角落,静静的等待着人们的走近,更渴望着一双双有力的手改变当地,它是阿里。推荐理由:这本书记录五十多位援藏者对阿里的付出。他们不是传说里的天使,却如同天使般用自己汗水与生命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陕西作家杜文娟以一种虔诚执着的态度,记录下西藏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在《阿里 阿里》全书中一一展现
  •     有去转过山的亲人,有曾在阿里当过汽车兵的朋友,边读边思理解了“死的容易,活的艰难”的描述。
  •     "生的艰难,死的容易"。阿里高原,恶劣、圣洁。还有许多真挚感人的故事。故事是好故事,写的有些造作。
  •     阿里,是一个很值得去的地方吧。2014年,走起。
  •     感觉作者文笔太差了,前言不搭后语的。一句话中乱七八糟的,到底表述什么?
  •     作者文笔配不上故事的厚重。故事本身的沉重感,作者文笔不想说了。
  •     阿里 阿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载着读者的思绪行过一座座超过五千米的高峰。是行走还是放弃?
  •     一开始很有红色文学的味道,但是读到后面,阿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当地人看轻生死,这么来说,拉萨真的不算什么
  •     这书文笔真的太差了!!!豆瓣水军太多!
  •     故事挺好,作者水平太差。
  •     在亚马逊上凑单才拿下了它,现在一直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拿那本小心轻放的时光……
  •     真实的故事,往往是最感人的。
  •     遥远的阿里,承载太多人的生命与梦想!
  •     这里,没有小资的朝圣和时尚的炫耀;这里,只有漫长的驻守和真实的融人。世间最枯燥的29个故事,在杜文娟的笔下成了震撼人心的生存纪事。
      杜文娟在《阿里 阿里》的开篇这样写着:世界上没有哪片土地比这里更接近太阳,世界上没有哪座雪山比这里更神奇苍凉,世界上没有哪朵鲜花比这里更神奇妖娆,世界上没有哪张笑脸比这里更灿烂阳光;这里,就是千山之祖,万水之源的阿里……八年间,杜文娟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凶险和新奇同在。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
      千里新藏路上,最累不过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屁股坐的是阎王殿。有人在风雪中修车时,手抓住保险杠时间太久,松手时,手掌肉皮撕裂。有的因为冻伤而截肢。有的耳垂冻掉。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有的在牦牛发情期,为抢时间通过路段,被发情的牦牛连车带人推到一边。有的在深夜,点燃轮胎、坐垫、衣物,驱赶野狼,与狼周旋。车陷冰河,一直朝前开,一鼓作气冲上岸边。车陷沼泽,倒着开,迎着冷风,一夜风流——流一夜鼻涕。蜷着身子,睡车厢当团长,只是轻如鸿毛的事。有人饿得吃牙膏,喝汽油,饮冰雪。有人冻死后,怀里揣着遗书,手里捏着馕饼。节选《走进天路,走向天堂的路》
  •     感觉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但所塑造的人物值得我辈学习。不如杨显惠老师的《甘南纪事》更深刻些。书中的照片算是一大亮点吧。
  •     后悔买了这本书啊,即使作者不是五毛,书也五毛啊。
  •     阿里,是很遥远的地名,但是,读过以后却很震撼,为阿里的人,为阿里而奉献的人
  •     有一种被强行灌鸡汤的感觉
  •     在《阿里 阿里》这“世间最枯燥的29个故事”之中,有一个故事便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名作《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王洛宾在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三十年前,我为你写了《半个月亮爬上来》,你还是一副布尔什维克的严肃……”收信人,正是王君植。
    王君植是阿里高原上第一批女军人,女汉族干部。1949年6月参军;1950年7月,与阿里地区最高领导安志明结婚; 1956年,被人诬告为国民党特务,判刑两年,发配到阿克苏农场劳动改造;“文革”中,老账重算,她又被打倒,并被安排与刑满释放人员结婚,生有二子,后离婚。1979年,恢复军籍和党籍;1980年转业到《 阿克苏报》任编辑,其间写了大量诗歌和回忆录,后离休。
    一个女人,二十六岁,儿子夭折,没有了丈夫,离开了幼女,被关进监狱,与铁窗为伴,挖空心思写交代材料……作者杜文娟说:“这是一个女人用一寸寸光阴丈量了几十年的路。如果没有政治环境影响,王君植与她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男人生活,都会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但时间老人,却把她安排在了峥嵘岁月。在风卷云涌的大海上航行,有谁能享受到安宁?”
    坎坷一生的王君植,为什么会成为王洛宾的抒情对象?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浪漫故事。
    王洛宾与王君植相识时,王洛宾正是一名在押犯,他因当过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步芳剧团的音乐教官而入狱,南疆军区文工团为了加强文艺汇演的创作力量,而把王洛宾要来。而这时,王君植正在南疆军区文工团工作。
    有一次下部队演出,路上休息时,王君植发现王洛宾正在织毛衣。他们聊了起来,原来王洛宾因干重活而手指粗糙,他是为了灵活手指而织毛衣。不多久,王君植就送给了王洛宾一双手套,用来保护这双弹琴作曲的手。
    此时的王洛宾,正处在人生低谷,是一个在押罪犯,历史反革命。正在上演的作品是他用心血浇灌而成,可他却无权进入剧场。不远处,就是王君植居住的女团员宿舍,她是军区副参谋长安志明的妻子,而他则是一位狼狈的反革命。清风习习,半个月亮,一道灵光划过长夜,于是诞生出了著名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
    几十年以后,两鬓华发的王洛宾和王君植在乌鲁木齐的老战友聚会上相见。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战友们极力主张他们走到一起。但王君植却不能接受这份情感。多年以后,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同意王先生,她说,因为孩子身体不好,需要花很多钱,她怕拖累王先生。这就是王君植的情感世界。
  •     读了2个小时。周五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
  •     喜欢西藏,向往阿里,希望有机会到阿里看看。
  •     读了这本书,因为这些人,突然爱上了这片土地。
  •     在拉萨最后一天,用一晚上时间看完。忆及旅途种种,怎慨当以慷……
  •     故事一般,情节一般,太过红专
  •     挺感人的,这些人的生活不容易,回来以后更不知道干嘛,有点像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
  •     在阿里,什么都是浮云。生死,富贵,荣辱,只有雪山,只有信仰。
  •     写的故事都没有很深入的写,流水账似的。看完之后还是想去看阿里,想去西藏,不是为了小资的炫耀,是想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     喜欢那里的质朴,一如西藏的魂!
  •     在没有读《阿里 阿里》之前,我对阿里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凭空想象的概念层面上:那里的天空湛蓝无比,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尽管这里是世界屋脊,但是想必生活在那里的人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虽与世隔绝,却也自由幸福地生活着。

    读罢杜文娟的这本书,我才清醒地认识到,事实远非如此。这里生活的人们,直到今天还依旧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在进行着三种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与外来侵扰的抗争,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抗争。”本书通过29个捍卫生命的故事,介绍了这里的人和事,展示了当下阿里人民的生存现状。

    阿里地处藏西,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的交汇地带,这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是西藏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高寒缺氧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必须要经历的困难。我无法想象每天生活在缺氧环境下,会经历怎样的苦楚,又会平添怎样的辛酸。更为糟糕的是,这里还很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其不便,医疗条件差,人才匮乏,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没占住。人才留不住,发展跟不上,“搞着现代化建设,却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不来西藏后悔一辈子,来了西藏一辈子后悔”道出了多数外来援藏干部的心声。

    这里的官员是亲民的典范,如果没有献身藏区的勇气,恐难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动辄二十年、三十年。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曾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因车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此之前我仅仅认为这是一场意外,并未曾考虑过高原地区与内地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但当我读完此书时,我无不为此前冒失愚蠢的想法感到羞愧,在生命禁区开车无疑于在鬼门关外徘徊,稍有不慎,便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近三年来,因车祸、高原病等非正常死亡原因,已经带走了54名干部职工的生命。

    这里又是充满神秘的朝圣地,全然没有都市的繁华与浮躁气息,有的只是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守护与捍卫。阿里人有着藏族人独有的气质,刚烈、耿直、坚强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阿里人终极一生都在同生命相抗争,但是面对生命他们却表现出了与内地人全然不同的态度:他们重视生命,因为生命来之不易。因为高原缺氧,六年内流产四次在阿里已然不是什么新闻;他们看淡死亡,因为阿里人深知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候异常渺小,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他们无能无力。面对死亡,阿里人选择了这样一种释然的态度。

    这里远离喧嚣的人群,孤独、寂寞感是生活在这里人的常态,多数援藏干部、汽车司机、驻守官兵都患有高原综合症,除了接受自然的挑战外,还要经历灵魂剥离的刺痛。时隔半月甚至更久才能通上一次电话,一年半载才能与妻子家人相见,我实在想象不到他们是怎样度过独处时光的。难怪充满世俗气的人际关系、政治前途、功名利禄等等在阿里全都沦为了“浮云”。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号,在生命面前全然不值一提。想必除了支援藏区建设的责任感,不愿意离开故土的情怀以及在自然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得以支撑着阿里人在遥远的生命禁区捍卫生命,对抗孤独的灵魂。
  •     这里,没有小资的朝圣和时尚的炫耀;这里,只有漫长的驻守和真实的融人。世间最枯燥的29个故事,在杜文娟的笔下成了震撼人心的生存纪事。
  •     除了文字,书中还配了很多幅精美的照片,每一张都带有高海拔特有的圣洁与庄严,或许是离太阳近的缘故,即便是照片光线也十分强烈,对眼睛似乎有灼烧,这真实的反映了那种生存状态,美丽却残酷。起初,我觉得他们是因为藏传佛教的熏陶而看淡了生与死,但后来,我渐渐领悟出,他们是看透了选择和放弃。人生中任何选择都有缺陷,没有什么决定是两全齐美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希望样样占全,用最小的付出换到最大的收益,那么你永远也做不出正确的决定。而当你最终按照自己的心意,而不是遵循原有的生活习惯,自己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就不要抱怨,更不要后悔。一个人只有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在阿里的很多人,是否被很多人知道、是否被很多人认可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活出了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不同于我们众多世人的人性光辉,英雄的无悔。
  •     一个又一个故事构筑成了这个生命禁区最迷离的灵魂。我总会问我自己:“有那么一天你愿意去哪个地方吗?”
  •     看到有着神山圣湖、土林古阁的藏西秘境、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阿里,书里呈现的却是不一样的阿里,信仰与灾难,贫穷与艰难。愈发的想走一遭,西藏西藏,我想离你近点儿再近点儿。
  •     没有读完,实在是太枯燥了
  •     看到介绍就非常想看,烦躁的时候看看这些生活简单,心灵纯洁的人,也就不再被琐事困扰
  •     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写出来阿里的酸甜苦辣,写出了作者以及每一个阿里人对阿里的感情,也让我更下定决心,要到阿里看一看。有的故事看着不知不觉掉了眼泪,有的会心一笑。真的很好的一部作品!
  •     喜欢跟西藏有关的故事,真的很赞~,好想呼唤,阿里阿里~
  •     打开杜文娟博客,读了《阿里 阿里》、《援藏干部》、《牵着西藏的手》等一系列关于西藏、阿里的文章,我很惊讶。作为一个女人,独行侠,多次进出西藏,在青藏高原那样艰险的地方走了那么多的路,接触了那么多的人和事,这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多少的毅力和耐力啊,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吃怎样的苦啊。
  •     作者大概在阿里见了许多人,也听了许多小故事,她想好好写来着,不过功力一般,所以,趁着特价,买来随便看看,也还行吧,大概了解一下阿里的当代历史和风土人情。
  •     满纸荒唐,不解其味。真真应了腰封上那一句“世间最枯燥的29个故事”
  •     双11买的,西藏丛书之一,还未读。
  •     里面的故事虽然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但同时又让人感到生命的不平凡。
  •      《阿里阿里》不是一本旅行书,是一本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的生死故事书,人在如此不宜生存的环境下生活故事永远值得被记录,因为人性的光芒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彰显。在这书里,我看到不是景区的阿里,看到人与自然同样的强大壮美。

      《阿里阿里》,整本书都在讲生命坚韧、理想坚定的人的故事。他们有些人的名字叫信仰、有些人的名字叫爱情、有些人的名字叫忠诚,有些人的名字叫淳朴、有些人的名字叫对生命的热爱......
  •     尽管阿里是生命的禁地,故事中的“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在阿里扎根,用爱在阿里抒写人生。
  •     如此主旋律还能在豆瓣上评价如此高的书实不多见吖!生得艰难,死得容易,不是景区的阿里的故事。
  •     我一直很喜欢高原,阿里阿里没让我失望。
  •     喜欢这种书
  •     淡淡的讲着每个跟阿里有关的人的故事,平淡而真实,让人很憧憬他们的经历~~ 值得一读!
  •     “母亲一生没有吃过蔬菜水果,也活到了八十九岁高龄。”看到这里突然就想到了珠峰路上遇到的卖经幡的小男孩,想方设法要拿我们车上一只快腐烂了的苹果。很难过当时没有给他。如果未来有机会能去岗仁波次,我要带上一箱子的红富士。
  •     评分低了吧...
  •     2014年2月9-10日读。2014-42。
  •     读的我不能呼吸。
  •     西藏,我深爱的土地。书里写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真实的事,向那些把生命献给阿里的人致敬,阿里,我在等一个和我相守的人一起去丈量那片土地,触摸那片蓝天。
  •     阿里阿里(把生命融入西藏,世间最枯燥的29个故事。)
  •     阿里发生的各类故事。那些女子。那些爱情。还有那些男人们。岁月风霜下的阿里。
  •     又是藏区......
  •     真实的东西更动人,通篇并无太多华丽辞藻,但是每个故事都自然朴实充满了力量,缺氧、高原病、冻伤、翻车、孤独、流产、死亡。。每个阿里人的背后都藏着很多深沉的故事,讲出来更多的是和壮美景色相反的悲壮,同时这又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和理想,让我们对祖国边疆和镇守边疆的人们无限的敬畏。很多时刻都会跟着书中缺氧的人物一起缺氧,陪着十年才回一次家的战士一起孤独,这就是此书带给我的东西。
  •     每一次用心真诚地去感受它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     清书架翻出一本在书架上占地方不知道以前哪次亚马逊满99随手点的赠书,翻了两篇后酸爽地丢开。不谈别的,宣传语来看原本应该是与一些援藏者交流采访的纪实文学?我很想相信你转述材料啊,但你这种感觉像是45度仰望着天空眼角划过一滴翔啊不对一滴泪带着你的妄想脑补随意揣测加工过的内容配上没有逻辑的行文初中生的文笔嘴巴上说着“这不是避世者的空灵抒怀也不是观光客的猎奇掠影”你优越个毛线啊你自己抒怀得很空灵啊抓得也很掠影啊你手上要真有点材料那真是呵呵 纪实文学没要求你写得多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你标题也标这是最枯燥的故事可是你挂羊头卖狗肉啊狗肉还长得特别明媚而忧伤 报纸或什么媒体上心灵鸡汤或者私人关门自己看的日记即视感 真是什么都能出书了标价还近40 心疼花钱买书的人的钱包 =>=捐书都怕教坏人写文章→口→
  •     50个阿里人和援藏者一辈子的悲欢离合, 不是一个月一年两年, 不是旅行也不是看风景, 而是数十年,生活在阿里,工作在阿里, 在恶劣的环境,每一天都仿佛苦难的历程,一辈子就这么走完了
  •     在阿里,那壮美的雪山圣湖,不纯粹是风景,也是苦难的开始。为了种树,援藏干部,措勤县科技副县长杨保团每天不停地琢磨,他到阿里后最大愿望便是养树。当他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养活了两株一米多高的红柳,一株被羊吃掉,一株被男人们的尿水烧死,他们以为尿水可以使柳树更加肥硕。以至于十多年后的现在,已经回到内地的杨保团面对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却仍然难以忘怀那两株早夭的红柳。一个小小的愿望竟然会让人牵挂如此久,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高原精神内涵中的境界与追求。也让世界第三极的阿里,拥有了一个真实而不为人所知的,并生动地存在着。
  •     卓越亚马逊买书的时候说是赠的 结果还是要我自己掏钱 还好贵、、、确实挺枯燥的
  •     从中学到很多关于西藏人的民俗习惯 很值得一读
  •     西藏真的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阿里阿里,看第一个故事就很感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仰,朝圣的人也一样!
  •     好后悔去年去西藏的时候没去阿里
  •     《阿里阿里》不是一本旅行书,是一本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的生死故事书,人在如此不宜生存的环境下生活故事永远值得被记录,因为人性的光芒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彰显。在这书里,我看到不是景区的阿里,看到人与自然同样的强大壮美。
  •     震撼心灵,让人动容。
  •     先开始粗略看了一遍,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阿里地区的向往,本来对西藏一无所知的我,读完本书之后,对高原的生活有了粗略的认识,对西藏的“神圣”也有了些微的了解,它让我感觉那里是一片净土,通过作者的笔触觉察出作者是用心灵在为读者缔造一个高尚的世界!好书,至少能让我连续读几遍!
  •     真实的东西最感人,感谢那些为阿里做出贡献的人
  •     在新藏公路穿越茫茫昆仑,那总也翻不过的一座座皑皑雪峰,高海拔行走的那种艰难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在川藏公路上连续几天与横断山脉为伍,因为“横断”,山是竖着的,水是藏着的,路是拧着的,车子往往不是跳跃着前行就是蜗牛般爬行。由于自然的万象,气候的无常,随时的惊险,前途的未卜,让人不时在惊奇与惊恐交替中度过,这些感觉未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     《阿里阿里》不是一本旅行书,是一本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的生死故事书,人在如此不宜生存的环境下生活故事永远值得被记录,因为人性的光芒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彰显。在这书里,我看到不是景区的阿里,看到人与自然同样的强大壮美。
    《阿里阿里》,整本书都在讲生命坚韧、理想坚定的人的故事。他们有些人的名字叫信仰、有些人的名字叫爱情、有些人的名字叫忠诚,有些人的名字叫淳朴、有些人的名字叫对生命的热爱,还有些人的名字叫“共产党员”。
    作为景区,阿里自有其迷人之处,作为对生命和信仰的考验,阿里成为一种精神的存在。
    书中还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信息,在《阿里阿里》之前,已经有两位作家写过阿里,她们也都是女性,分别写的是二十年前和十年前的阿里。在《阿里阿里》中,杜文娟向她们致敬——她们是毕淑敏、马丽华。三位生命坚韧、内心柔韧的女作家为我们呈现了不同年代的阿里,爱深度旅行、爱生命故事的有心人不妨参照一读。
  •     阿里,让生活艰难得难以想象……
  •     只能说被水军骗了…………还我钱来!!!!!
  •     没有绝世美景,有的,是不一样的生命,这就是阿里!
  •     快递给力,性价比很高!最重要的是喜欢书的内容!~很棒~~
  •     虽然书一开始看的时候会像一些人说的,没有一些绚丽引人的措辞,有很多解放军的故事,里面写的都是阿里高原屋脊上的一些平实的小故事,但就是这些平实的故事,却会慢慢让人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情感。这部书的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让人摆脱对阿里那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没去过而又想去的人看清那里的困难险阻,如书中所说,那是一个生得艰难!死得容易的地方!当我想象生活在那空旷的阿里戈壁上,能看到一点点绿色植物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时候,我非常感恩能生于南国而长于南国,能长年看到充满朝气的绿色植物,但就是那一个空灵的世界,那一个需要达到身心合一境界的具有坚毅勇敢之心之地,却让人充满向往,这就是世界屋脊阿里的魅力!
  •     阿里,一直向往那边的干净,干净的天空,干净的水,干净的贫瘠,干净的苦难
  •     狮泉河镇,荒凉中的万丈红尘,这是我在玉树听到小辫儿的形容。自此之后就魂牵梦绕,但去了西藏几次都没能到阿里,下次一定去。
  •     无名英雄的赞歌
  •     初到阿里,以为到了月亮上,
      
      面对它,你才会体会什么是宇宙、自然,才能感受到人的渺小。
      
      你才会知道,征服一座山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它在片刻间接纳了你。
      
      变得比较不怕死,比较珍惜生命。
      
      知道自己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
      
      愿意与人分享思考和友谊,
      
      以抵抗孤独和脆弱。
    ——————————
    “29个世界上最枯燥的故事”略有炒作之嫌,因为心灵脆弱之辈,如我,不经意就看出泪花来。会让人流泪的故事,怎么会枯燥呢?我不想重复故事,因为作者讲述得非常棒,每个故事都行云流水,没有刻意渲染铺陈——只有本身动人的故事才合适这样的书写方式,只有真实的故事才经得起平静的叙述。
  •     我很爱这本书,很好看,都是真事,我还买了一本送朋友,阿里的人都是好样的!@
  •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阿里
  •     在豆瓣上看书平,毫不犹豫的就买回来了,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作者的文字平实而又不缺少华丽,字里行间都透着信仰的力量。当然这力量来自于在阿里各种为生命而坚强生活的人们。
    阿里,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近接死亡的地方,但它却像雪莲花一样圣洁。
    阿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敬畏的生命,敬畏之外,则是对自身追求的反思。
  •     很多个小故事,让阿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地名,它立体丰满。当读到年迈的父母去太平间看小战士最后一眼,狼吼到"你有啥资格死在老子前面",在动车上心裂得眼眶红了。
  •     记录阿里的人与事,在描述中展示生命与自然,在枯燥的故事里延伸思考。
  •     主旋律作品在豆瓣接近八分的评分,值得一读。 西藏阿里,用灵魂歌唱。
  •     什么叫党员?王惠生那样的才叫党员!什么叫爱情?景慧慧那样的才叫爱情!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真诚?什么叫简单?什么叫大爱?……阿里的29个故事告诉你。感动得稀里哗啦,那里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圣洁的灵魂。(发现最近喜欢的好几本书,责编都是黄孝阳,开始关注这个人。)
  •     我们向往的西藏,累累白骨的堆砌。作者文笔实在一般,像是完成什么任务一样写完这些故事。
  •     去过西藏,感觉又重游一次
  •     腰封上说最枯燥本来是反话,结果挺客观
  •     送人很好,包装精美
  •     没有边防军人们的九死一生,艰苦留守,中国何以伟大辽阔
  •     从杜文娟的《阿里 阿里》里我看到的是许多没有世俗,没有喧嚣,甚至没有人烟的无人区和众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众多籍籍无名的人,演绎世间最美的生死。从插图里看,阿里这个地方感觉又是一块纯洁的圣土。在这块圣土上生活的人们,他们安图享乐生活应该是不尽的美好。正如杜文娟所说:那壮美的雪山圣湖,不只是风景,也是苦难的开始。写的也不是旅人和浪子,而是50多个阿里人和援藏者一辈子的悲欢离合。
  •     书中里写了29个故事,每一个都有震撼人心的感动与痛,在生命的禁区,不可能是舒适、安逸、时尚、奢华的生活,但如此严酷也着实让人震惊,如果你不是一个猎奇的旅行者,而是想真实感受阿里,你就不会认为这里是天堂,陪伴你生存的不只是绝美的风景,更有强烈的紫外线以及风暴、雪灾、极寒等等严酷的自然环境,身在其中的人必然会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各种疾病以及缺医少药的生命挑战,还有就是难以生育儿女、幼儿极易夭折的巨大悲痛。选择在这里生存,尤其是戍边之人,都应该是早已知晓了生命的悲情与宿命,但还是选择在这里付出与牺牲,而且无悔无怨,终生不变。
  •     关于阿里人的故事,其实讲述的是那个极端艰苦却又圣洁的地方~漫长的驻守,生与死的考验,一代一代阿里人,造就了阿里最美的风光~
  •     人生之中,总会有些许东西时让你心灵震荡的。我喜欢阿里的文化,甚至疯狂。2014的藏历马年,我在计划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承诺。转山意味着什么,走新藏又意味着什么。也许,在课余时间我能想到的也有未来想要的是什么。
  •     正在阅读,平和的文字,看尽书中29位主人公的峥嵘岁月: 这里,没有小资的朝圣和时尚的炫耀;这里,只有漫长的驻守和真实的融入。对国家和民族福祉的忠诚,诞生出震撼人心的兵戎和生存纪实!
  •     我读的第一本关于西藏的书。生命的脆弱却显示出的是人性的力量。
  •     感觉好烂
  •     每个故事都寂寞。 看到边防兄弟那几篇时,压抑又心痛。 我向往的地方,永远都是我向往的地方。
  •     老公公年轻时在阿里当过兵,给他买的,能够回味阿里的生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