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外自助旅游指南 > 西行漫记

出版社:浙江摄影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806866757
作者:三石头
页数:170页

章节摘录

插图:法兰克福,抵达与出发繁忙的机场10000公里,12小时,从上海到法兰克福,从东方到西方。出发的时间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于当地时间下午5点5分到达。初冬,上海和法兰克福时差7小时。这时,天色已暗,灯火璀璨。法兰克福机场看起来非常繁忙,目光所及,不时有飞机起飞、降落,似乎一刻也不消停。据说,法兰克福机场是德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欧洲最大的空中港口,果不其然。我们下飞机后还得走上一段至少一公里的路程,好在是第一次到达这么遥远的地方,兴奋感驱走了身体的疲惫。英俊而严肃的德国人很友好,虽然他们的服装笔挺得有点刻板,检查证件时认真且不苟言笑,把证件递还给我们时却总是面带微笑。德语我听不懂,但微笑可以跨越国度,让人感到温暖。机场的所有指示牌用的都是德语标识。这让我们大伤脑筋。还好,文字旁边还有图示。加上我们的聪明机智,取行李,出海关。一切算是很顺利。本来准备用几句简单的英语来应付海关官员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来德国、准备在这里做些什么、准备去哪几个城市,等等,哪知道他看了我的护照不到10秒钟就劈里啪啦盖了章示意让我pass,什么也不问。也许是因为我面相友善,根本和恐怖分子挂不上钩,也许是因为我持的是因公护照,而中国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我想后者的因素应该更大一些。然而即便如此,顺利的我们还是在偌大的法兰克福机场耗费了一个多小时。

内容概要

三十头,生于70年代,本名王磊,检察官。从小就喜欢摄影、旅游,至今乐此不疲。十几年来,背着相机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也曾游历欧亚各国。朋友说他“现实的工作极为严肃,但骨子里是一个喜欢流浪的人,边流浪,边看风景”。近年在旅游类杂志开设专栏,已发表散文和游记二百多篇。

书籍目录

那个深秋,沉迷于欧洲(自序)法兰克福,抵达与出发 柏林往事汉堡影像记录阿姆斯特丹,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海牙,我有一个梦想“欧洲首都”布鲁塞尔卢森堡,路过幸福巴黎:我在这里红色里昂摩纳哥,且听风吟佛罗伦萨的柔软时光比萨斜塔,独一无二的“豆腐渣”工程我的“罗马假日”梵蒂冈,上帝的国家千年威尼斯因斯布鲁克,美丽的邂逅慕尼黑,鸟与梦之行深秋海德堡后记

编辑推荐

《西行漫记:第三只眼看欧洲》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在摄影网站3E发表后受到影友的喜爱,纷纷要向作者拜师,学习风光摄影技艺。部分文章作为《厦门航空》等杂志的专栏,成为杂志极受欢迎的栏目。

作者简介

《西行漫记:第三只眼看欧洲》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欧洲游记图书。作者从事摄影多年,一方面用镜头记录下了巴黎、罗马、柏林、威尼斯、佛罗伦萨等18座欧洲城市的风貌,另一方面,在欧洲游历的那段日子,他也记录了很多自己的所见所闻。正因为如此,《西行漫记:第三只眼看欧洲》的图片和文字得到了较好地融合,图片无言诉说的同时文字却在描绘那一幕幕美丽的场景。
读者通过图书,可以领略欧洲城市的古老和宜人之处,而书中每篇游记散文后均附有关于这些城市交通、住宿和美食等相对固定的信息,所以也是旅游爱好者可以借鉴的欧洲游读本。常有读者反映,部分旅游指南信息繁多、版面零碎,阅读不能做到悦读,有时还因为信息更新过快得不偿失。而一些纯文字类的散文游记又常常沉浸于个人的自说自话,一点实用性也没有。鉴于此,希望《西行漫记——第三只眼看欧洲》能够成为读者可以带在身边悦读的一本图书,而在必要的时候,也能让你知晓欧洲这些城市交通、住宿和美食特产方面的基本信息。

图书封面


 西行漫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还是某一次逛展览,看到一组德国人画的图描绘东西方差异。都是很简单的几何风格,点线方框,勾勒的是令我们心照不宣随即粲然一笑的尴尬。比如排队,东方人一团点,西方人一条线。又比如旅游,东方人是一个照相机,西方人是一本书。后来去欧洲旅行,便有切身感受。在瑞士开往山区的黄金列车上,成群结队的亚洲人,金发碧眼反而是点缀。在我们眼里,中日韩区别分明,但大家一致的是快门咔嚓声不断,再伴随着轻声的惊叹。反观欧洲人,多半是静静看一本书,还有老夫妻对酌,三小时车程,一小罐啤酒,倒也有滋有味。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被欧洲模式统御,譬如尽管中国人不能忍受六月江南猖狂的蚊虫,但新天地与1912的露天咖啡座上还是不乏勇敢者悠然吸着汽车尾气;于是我们自己也无数次拿“到此一游”的照片来嘲笑自身,调侃自己的老土与附庸风雅的同时,又不觉堕入了另一重东施效颦的笨拙陷阱——一位外籍好友曾经客观地说,其实东方人很辛苦,没有我们那么多假期,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一住个多月,看到好风景自然舍不得放过,就像三石头在布鲁塞尔一节中说的,我们没有办法预知与它们重逢的时间。多么厚道的小老外,其实人家眼中看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驴友们喜爱争论,如果我们把经历铭记于心,又何须照片的提醒;如果旅行仅仅是心灵的疏旷而无涉虚荣,那又何必照片来证明足迹?各取所需吧。观看是一种输入,摄影却是另一种层面上的输出。数码技术某种程度像是蔡伦发明纸张,书写不再是小部分人的特权,而书法也只有在普及了书写之后才有资格上升为艺术。倒不是说在胶卷时代没有摄影艺术,只是我们得承认那个时代没有足够的资源供人练习。新闻摄影的戏剧性另当别论,风光照片大多四平八稳,尽职尽责地做着宣传画的角色。就好像纸张问世之初只会用来登邸报,有几多能印个人诗文集?于是三石头的这本《西行漫记》,就像是经史子集中的集部,知识分子的个人气质全部裹挟在诗文中,不作惊世语,却是真真正正的灵魂之声。那些整饬的构图,明净的湖水,画面精致而有质感,仿佛秋日蜜黄的阳光与一丝凛冽的风已经贴在皮肤上。即便是一组教堂雕刻,也秩序森严;色泽的次第变化,更似胸中早有丘壑。欧洲啊欧洲,虽然欧洲也已经被游得俗了,但的确只有欧洲,可以将历史、自然与现代生活浓缩得这么理所应当,只有欧洲可以毫不造作地散发出骨子里的浪漫。事实上我觉得作者的风格比较严谨,似乎偏爱一尘不染的格调,后来注意到介绍中说作者是检察官——所以说这简直成为一个“图如其人”的时代,照片超越绘画,完全用现实的景物而非抽象的意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性情。就如同我同一伙朋友出行,无论有人入画或者纯粹风景,都完全是急匆匆乱糟糟的,带着俗世陶然的小乐子,每一顿饭都要大大占用内存记录一番。旅行的输出不再仅仅是文字的直抒胸臆,当然,也不是明信片与“到此一游”。就像是携程的游记汗牛充栋,图片,也像是中国人“立言”传统的另一个变体。另,其实很喜欢书里未经剪裁的书签的风格,更符合作者行文平淡迂徐的性情。这是“业余”的好处,借鉴于另一社会角色的经验,作品是卓尔不群的。想来如果古代的大侠巧匠都能有一两笔心情文字传世,我们看到的古人想必更生动——题外话了。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看了忍不住想去欧洲。。。。。
  •     封面设计感觉一般 但是内容受益匪浅
  •      对我来说,欧洲是一个向住,跟着作者在书里一起游了趟欧洲,呵呵 。。作者写的很人性化,介绍的也很全面。还有里面的图片是很不错的。。。。但书有点点开胶,小小的缺陷吧。。
  •     很棒~
  •     买回来看了 并没有想象中太多感性的东西 图片比较感性
  •     除了图片比较精美之外,通篇都是历史建筑广场之类来源典故的堆叠,毫无深度可言,跟林达的游记没法比。
  •     虽然里面的国度我很向往,但是完全可以想象作者公费旅游的景象……虽然作者试图带着审读的眼光,从一个东方人的角度看西方,但我实在没发现那所谓的第三只眼……缺少历史的积淀和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在我眼中,你也只不过是和我一样捧着相机的游客,只不过多走了几个地方……sorry,话说重了~
  •     复习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这些旅游城市的照片,然后就有了好好学习的动力···
  •     图片非常漂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