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自助旅游指南 > 都江堰

出版社:山东画报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807134961
作者:王国平等著
页数:155页

都江堰的姿态(节选)

都江堰海拔730米,而成都平原周边海拔约430米,形成了3‰~6‰的坡降。成都平原自盆地西北边缘的岷江出山口起,如同一把神奇的巨扇,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徐徐展开,都江堰正好处于制高点的扇柄端。天清气朗,渠首居高,惠风和畅,渠道处低,这让广阔的四川盆地得以自流灌溉。“渠道是扇轴,每一条渠都是一柄扇骨,幅员面积达21700平方公里的巨大扇面徐徐展开,7个地区37个县(市)用翠绿和金黄织就的锦绣大地是扇面上最优美的绘画和最灵动的书法。”(芶子平 王国平《都江堰 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这柄巨扇的制作者李冰,凭借着对水性的深透认识,匠心独运地将核心工程渠首选址在岷江的弯道上,这是都江堰的原始点,一个充满科学与艺术的闪光点,时至今日也是光焰熠熠的。原本混沌紊乱的荒古莽榛世界,被建构成为一个充满中国哲学秩序与结构的水利语言符号体系。都江堰的三大组成部分:鱼嘴分水口、宝瓶口内江进水口、飞沙堰外江漫水堤,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以四六分水的比重——平时内江六成水,外江四成水;夏季洪水季节,内江四成水,外江六成水——将内江的灌溉与水运,和外江的泄洪排沙安排得妥妥贴贴,以保证成都平原的水利安全。并且,还巧妙地解决了至今困扰全世界水利工程的泥沙排泄问题:在进水口鱼嘴分流后,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速规律,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因此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随底层流向了外江,分沙之后仍有部分泥沙流入内江,这时又利用弯道江水直冲崖壁而产生的漩流离心力,再度将泥沙从飞沙堰甩进外江,洪水越大,沙石的排除率越高,最高竟可达98%。都江堰创了一个神话,又造了一个福祉。灵活调剂的水量黄金比例,安全而奇妙。泄洪排沙的层层防范,简略而高效。都江堰所创造的生态哲学不仅适应于水利,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隐喻与转喻着整个中华文明的生存与延续。“乗势利导,因时制宜”、“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湾截角”,李冰将复杂的治水方略,光中之光地提炼成简明口诀而显示着中华民族卓越的神性。最终神化了,李冰成为中华神谱中的神。那是一个天地人神四重世界还没有分裂的时代。李冰以对水性的深透明悟,而在人们眼里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能力,即神性。敬畏自然,崇拜英雄,为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思维。当人们在惊讶中看见曾经暴虐的岷江水,成为一江春水来自天地,滋润大地,收获金秋时,李冰的事迹就便为了传说: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南下;二在渊中,在厌水精。——《太平御览•蜀王本纪》汉代文学家杨雄记述的传说:在修筑都江堰后,当时岷江水患频繁,李冰曾刻制石牛五头,在渠道的重点地段设立镇水物,三头置在成都,两头置于水里。传说是现实中的想象,神话为想象中的现实。在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所引汉代应勋的《风俗通义》里,李冰已经成为神: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神须取女二人以为妇。冰自以为女与神婚,径至祠劝神酒。酒杯澹澹,因厉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江岸。有间辄还流江。谓官属曰:“吾斗疲极,不当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在这则神话,李冰以自己半人半神的面目,在人的帮助下勇敢地战胜了江神。鲁叔孙豹在《左传》里如此给不朽分类和定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李冰因修筑都江堰而立德、立功、立言,治水的大英雄超越了死亡而永垂不朽,最终成为神而永享民间世世代代祭祀香火。


 都江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