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与玄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经世与玄思

出版社:北京大学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1132180
作者:章启群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王充学术的重心,是批评当时的谶纬之说。在王充看来,理论知识的成立,一是需要经过分析、判断等理性整理,二是需要经过经验的验证。否则是不可靠的。他作《论衡》的准则就是:“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论衡·对作》)“考之以心”,就是理论的内在逻辑;“效之以事”,就是用经验验证。他认为,道家有逻辑而缺经验验证,墨家有经验而缺少逻辑,这样都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另外,王充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仅从书本获得一知半解,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也不算是有真知。当然,只有从坚实的真知出发,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一切预测和安排,都是根据所出现事情的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判断,来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从当前,推论出未来,作出预测,“明福处祸,远图未然,无神怪之知,皆由兆类。”圣人也是如此:“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kui考察)端推类,原始见终,从阊巷论朝堂,由昭昭察冥冥。”(《论衡·实知》)“由昭昭察冥冥”,就是由确定可靠的事实,来推论还没有明确出现的、潜在的事物和事件。王充进一步说到认知的一般规律:“故夫可知之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之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论衡·实知》)意思是,第一,有可知与不可知的事物。可知的,都能够被思维把握,被经验验证;不可知的,是思维和经验所达不到的;第二,所有的人,都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

前言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前后约八百年。这段中国历史从四百年的大一统到四百年的大分裂,又回归大一统,政治上的统一和分裂几乎演绎到极致。在这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态势下,政治家们纵横捭阖,耕云播雨,弄潮时代。“一时多少豪杰。”有人千古留名,有人身败名裂。而战争和动乱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只能是水深火热,苦海无边。但是,这八百年里,思想者、艺术家、诗人在做什么?在思想界,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在汉代被皇帝定为一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时期学者们又大谈玄理,崇尚老庄;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终于在南北朝时征服了中土,从皇帝到百姓无不匍匐在释迦牟尼的脚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孔孟、老庄与释迦牟尼的思想经过冲撞、整合,终于相安无事。儒、道、释合一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从此形成。直到19世纪末叶,中国人在思想上一直没有冲破这个内核。文学艺术在魏晋时期发生了非常显著而又深刻的转变,取得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独立的品格。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画这样纯粹的艺术样式。中国古典绘画、雕刻、书法、甚至音乐,在魏晋时期不仅形成了基本形态和样式,还产生了典范和顶峰,诞生了无与伦比的一代巨匠和宗师,例如大诗人陶渊明、大艺术家顾恺之、大书法家王羲之。魏晋人形成了崭新的审美趣味,同时提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系统范畴,如“气韵”、“风骨”、“神”、“妙”等,在本质上影响了整个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趣味和理想。魏晋时期出现的这种现象被学者们称为“中国艺术的自觉”。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文学艺术界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换,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景象。本书描述的就是这些发生在思想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事件、人物及其意义。这些内容都隶属于人的心灵世界。因此,本书展示的实际卜县中古时期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后记

本书主要根据《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的相关内容编撰而成。第一章“尊儒”原作者是陈苏镇教授,第二章“修史”原作者是岳庆平教授,我本人是第三章“谈玄”的原作者,第四章“佛音”和第七章“道术”的原作者是王邦维教授,第五章“诗意”的原作者是傅刚教授,第六章“艺韵”的原作者是赵化成、张欣和齐东方教授。由于篇幅和体例的限制,在编撰过程中,我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全部原稿进行程度不同的增删,个别地方涉及到学术的观点和看法,文责自然由我来负。

内容概要

章启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魏晋思想、西方美学、解释学。主要著作有:《论魏晋自然观》、《新编西方美学史》、《意义的本体论》、《中国百年美学史略》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尊儒 一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二 董仲舒的“天入感应”学说 三 五经传承及今文古文之争 四 谶纬之说与王充对谶纬的批判 五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修史 一 司马迁与《史记》 二 班固与《汉书》 三 地方史志的兴起 四 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 谈玄 一 清议、清谈与玄学 二 思辩的魅力——王弼玄学的特征 三 自然与名教——玄学中的自然与社会理论 四 事性自然的魏晋风度——玄学人性论中的时代精神第四章 佛音 一 佛教传入和佛经的初译 二 道安、鸠摩罗什和慧远 三 范缜与佛教徒的争论 四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 诗意 一 文学的自觉 二 汉代辞赋与乐府 三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第六章 艺韵 一 概述 二 建筑之美:“非令壮丽亡以重威” 三 汉画艺术的写实与浪漫 四 魏晋南北朝:中国绘画的本质转换 五 凝固中的跃动:雕塑艺术的魅力 六 佛教雕塑与洞窟壁画艺术 七 东方神韵:书法艺术与书论第七章 道术 一 道教的产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二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道教 三 道佛之争 四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后记

编辑推荐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描述的就是这些发生在思想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事件、人物及其意义。这些内容都隶属于人的心灵世界。因此,《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展示的实际卜县中古时期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前后约八百年。这段中国历史从四百年的大一统到四百年的大分裂,又回归大一统,政治上的统一和分裂几乎演绎到极致。在这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态势下,政治家们纵横捭阖,耕云播雨,弄潮时代。这八百年里,思想者、艺术家、诗人在做什么?

作者简介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历史、言辨、宗教、诗歌、绘画雕塑等诸多论题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描绘,向读者充分展示了这…时代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重点描绘了这一分裂割据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和丰富性,颇具启发性。

图书封面


 经世与玄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就像小学生的社会课读本
  •     思考细密,文理通顺,结构通顺,作者在这领域的勤劳耕耘,挥洒汗水所浸透的土壤,能够孕育真正的文化和历史的思想作物,并在一派秋色金黄中收获得些什么......感受深深的
  •     内容不错,就是书做工不讲究,书页不整齐,遗憾呀!
  •     留作资料的,应该还不错
  •     感觉挺不错的,而且是我老师推荐的
  •     这程度,太“普及”了吧。范围太广,又串不出线。第三章写得好,于是没怎么看懂。
  •     这本书真是太“普及”了,语言流畅是其几乎唯一的优势,无论从史学、艺术还是文学层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想到苏镇师说当年应该是他来写这本书,表示真的是十分遗憾。
  •     还是以概括的介绍性内容为主,内容不算特别深入。原本对这个题目的期待更大些。
  •     粗粗地读了一下,感觉还可以。
  •     入门书里头比较靠谱的一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