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戊戌政变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49500093
作者:梁启超
页数:246页

梁任公的青春

真正读梁任公的书,是从李鸿章传始,后来陆续看了欧游心影录,王安石传与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每部都给人不同的感受,但基本是任公中晚年以学术政论为主的时期著作,虽然李鸿章传与王安石传言辞也有激烈之处,但都不如这本戊戌政变记之锋锐逼人。和我们最熟悉的那张任公与马政委神似的照片中表现的气质相吻合。梁启超,生于1873年2月23日(同治十二年)大清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推算起来,1897年戊戌变法时,正是24岁的大好青年,变法诸人中,想必是最年轻气盛者。内结主恩,外荷重任,更兼师徒协力,恐怕颇有当年周郎的抱负也不一定。在六君子喋血菜市口之后,痛定思痛写下这本书,其哀,其志于字里行间力透纸背。内容而言,先以百日维新间光绪所下各诏书为纲,加上备注描出变法轮廓。后写光绪被囚禁之惨,再详写慈禧政变过程,为六君子立传,最后以维新期间几篇名演讲为结尾。对光绪各诏书解说,任公丝毫不吝赞美之词,描绘成远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千古明君,恐怕多是为了感遇之恩。自武则天以降,第一次有被太后管的这么严的成年屌丝皇帝倒实实在在是第一个。连梁任公自己也意识到,整个维新,不过是西后和荣禄布置停当后,任光绪和几个书生随意蹦跶一会儿的表演。认识再清,没有执行手段,终究也只能是这个下场。所以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恐怕更多地是强调这手段的重要性。看看清末之惨,就对今日如老愚之徒鼓吹所谓“正体字”,借机复古的主张鄙视已极。百年间走了这么多路,死了这么多人,吃了这么多亏,不就是为了从那里走出来么,让此人回到晚清,想必也就是一买办之流。然而所谓板荡识忠臣,这种环境,才能孕育出这批人物,谭嗣同的气节,百年后,想必千年后依然会令人动容,上追明末左光斗,宋末文天祥等人也毫不逊色。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出路思考奋斗,借用长者的话,比现在这批只会键盘革命家的公知水平真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关于人物,最大的新收获,恐怕是陈宝箴,熊希龄对维新的支持(在凤凰两家相距真正不远),还有谭嗣同是官二代(老爹是湖北巡抚)这两点吧。

世事变幻

总以为49年后我们就站了起来,与世界同行。其实通过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一直在被圈养着。总以为清末世道混乱,人都没有精神,透过这本书才发现我们现在才是很没有精神。透过这本书,我发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就算知道会失败,也还会坚持,因为光明总会到来。这本书给我的已经超出了知识,它包含着一种精神,一种在教科书、化学书、物理书、计算机书籍中未曾见到的精神。

请不要歧视官二代

现在流行一种非常狭隘的观点,说什么官二代都移民到国外去了,这一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我就认识一个人,他老爸是湖北省长,人家叫他移民去日本,他宁死不从,说要留在国内,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你不信?我是有证据的,请看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第166页,“谭嗣同传”。“谭君子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好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省长)。……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劝君东渡,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谭嗣始。’卒不去,故及于难。”此书是梁启超先生对亲身经历的戊戌政变的一个总的说明,全书纲举目张,条理具备,文质并举,慷慨激昂。今日读之,仍不禁激情鼓荡,血脉贲张。百年前,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置个人得失、荣辱、死生于度外;百年后,我辈却苟安旦夕,歌舞湖山。令人羞愧交加、无地自容。

附录相当好看

梁大师在附录里总结了其过去60年中国之思潮,其实鲁迅所作,是把这些名句写成小说普及给更多读者。而本书正文,只是梁作为保皇党的若干怨怼之言,若只读正文,会以为梁仅一介书生,完全没有超出时代的见解和目光。


 戊戌政变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