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反奉见闻》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郭松龄反奉见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101061963
作者:姚东藩等撰
页数:222页

转:这是郭松龄反奉当中十分重要的发现,将会改变史学界对于郭松龄反奉性质的看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历史学者徐彻发现了一批郭松龄反奉的回忆历史资料手写稿,计25篇,111380字。经徐彻缜密考证,这些资料都是未曾发表过的,弥足珍贵。这些资料都写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1961至1964年之间,距今已近半个世纪。其第1篇的作者姚东藩生于1896年,逝于1980年,享年85岁。如果健在的话,他应该是108岁了。这批资料的作者大体都是属于这个年龄段的。估计原作者已经全部作古。这批回忆文字应该是他们的遗作。因此,其回忆文字就显得更加珍贵。这是一批差一点被埋没的极为珍贵的回忆历史资料未刊稿。这批历史资料对于张作霖、郭松龄、张学良、姜登选、吴俊升、阚朝玺等历史人物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对于奉系军阀史、东北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涉及郭松龄反奉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根据这批资料进行改写或重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沈阳的旧书摊购得一批郭松龄反奉的历史回忆资料手写稿。经缜密考证,这是一批从来没有发表过的珍贵的历史回忆资料。购得这批历史资料的时间是2004年5月15日,地点是沈阳北站旧书摊。当时,我正在研究张作霖,对这段资料比较熟悉。逛旧书摊时,一个用牛皮纸装订的16开本的资料,引起了我的注意。翻开一看,细细品味,发现这些资料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当时心里一阵狂喜,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我立即用时价较高的价钱将其购买下来。后来,因写作任务太紧,没有时间研究这批资料。现在将这批资料的总体情况作一介绍。  一  资料为16开本。封面和封底是牛皮纸,用黑色装订细绳装订。全部文章都是手写的,没有打印的。所用的纸张完全不同,各取所需,有的是原稿纸,有的是书信纸,有的是公用纸。封面上毛笔行书《郭松龄反奉资料(二)》。  全部文章计26篇。因第25篇与第15篇重复,应按25篇计算,共计111380字。其中第24篇《郭松龄反奉始末》为综述文章,其余24篇文章都是回忆录,即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涉及作者18人。他们的职务有:旅长、团长、连长、书记长;军法处长、少将教育长、上校作战科长、军部秘书、省长公署书记员、医务长等。对于所叙述的事件,他们大多都是亲历者,或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或亲自参与,或近在咫尺。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郭松龄反奉的原因,战争的经过,失败的原因等,也包括张作霖和张学良的一些历史情况。资料真实,细节生动。读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写作时间在1961年至1964年之间,这时的政治空气比较缓和,人们还是能够说些真话的。这些40多年前的回忆录,在作者大部分作古的时候,显得十分珍贵。  原资料无目录。现在将我整理的目录及资料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郭松龄反对奉张东军见闻纪略。姚东藩。时任张学良第3方面军团司令部参谋处上校作战科长。原稿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原稿目录1页,正文41页,计42页。原稿纸20字×19=380字,全文计15960字。  2.关于郭松龄反奉倒张的经过记实。高问樵。时任东北国民军军法处处长。1964年1月20日作于锦州,用的是政协锦州市委员会的信纸。共77页,每页23字×14=322字,计24794字。在第5、9、10、19、26、27、38、54页夹有鲁穆庭批写的字条。每个字条都用行楷书写,并加盖清晰的鲁穆庭印章,且标明日期。如第5页写道:“当时驻江苏的东北驻军系邢士廉和蔡平本两师。至丁喜春是蔡平本的旅长。 鲁穆庭。印。 五月十四日。”应是1964年的5月14日。  3.郭松龄枪毙姜登选的详情。高问樵。时任东北国民军军法处处长。1963年12月29日作于锦州,用的是政协锦州市委员会的信纸。每页23字×14=322字,共12页,计3864字。  4.郭松龄反奉片断。宋九龄口述,于俊满整理。宋九龄时任第6混成旅旅长,参加了郭松龄的滦州会议。1963年6月7日作于锦州,用的是政协锦州市委员会的信纸。共11页。约3500字。  5.阚朝玺投郭(松龄)被拒的真相。高问樵。时任东北国民军军法处处长。作于1963年12月29日,用的是政协锦州市委员会的信纸。共5页,1200字。  6.关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郭松龄倒张作霖的经过。郭景珊。1963年3月10日。3880字。  7.郭松龄反奉之片断。高峻岭。法库县政协。1800字。前附鲁穆庭的一纸批注,是11月10日。  8.记录郭松龄反奉的几段事实。韩风麟。本溪市政协委员。时任第19旅卫生队医务长。4800字。  9.郭松龄反奉最后阶段的回忆。郭希鹏。1925年任奉军第8旅第2团团长。1963年2月8日。4000字。  10.郭松龄反奉续志。曹纯。时任奉军穆春骑兵师第1旅第3团第3营书记长。1963年3月7日。3320字。  11.郭松龄倒戈梗概。郭希璞。义县政协委员。1962年10月15日。2800字。  12.郭松龄反奉时我的所见所闻及其结局。王铭阁。北镇。时任第9军军部秘书。1961年12月29日。1380字。  13.郭松龄在什么情况下倒戈的。刘殿荣。时任东北军第2旅第39团机枪连长。1963年。2500字。  14.郭松龄倒戈始末。廊义安。1963年2月25日。2070字。  15.郭松龄倒戈。贾兰田。1962年12月11日。2320字。  16.《关于郭松龄倒戈的经过纪实》一文的两段补充。高问樵。600字。  17.王振民致辽宁省政协文史办公室的信。王振民。1963年5月2日。1929年任同泽新民储才馆警察班少将教育长和辽宁警察高等学校教授。

一介武夫

《郭松龄反奉见闻录》是中华书局08年整理为公开发表过的当事人对于事件的回忆,多写于六十年代初,细节生动,多层面反映了郭松龄反奉战争一个月战争纪实。 这本书可以和《辽宁文史资料》专辑参照看,文史资料里鲁穆庭的回忆颇细,但其时他在后方,对于战线并不熟悉,这本书里参战双方都有回忆,所以此书的价值更大一些。《巨流河》里齐邦媛扼腕叹息,郭将军功亏一篑,否则东北乃至中国的历史将被改写。郭松龄被塑造成悲情英雄的形象,多半跟齐世英在郭军服役有关。郭将军之反,有人说是为了反内战,这应该是原因之一,但是我觉得不是主因。窃以为,以郭松龄为代表的陆大派与元老派的矛盾应该是重要的原因,自己军功甚高,但是果实却被杨姜摘走,自然愤愤难平。郭意在驱杨,遂以军事逼宫,仓促起事,终至一败。1.郭反奉没有经过周密的准备,没有长期的策划,更像是率意而为。滦州军事会议开得突然,背景是杨向张大帅进言。杀姜亦不是上策。2.郭没有做好思想统一和战前动员。枪口对内,毕竟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郭部的组织宣传并不到位。致使官兵不知为谁而战。3.外交失误。阚朝玺来投又怕引狼入室。没有做好对日工作。李景林反水,考虑不周。4.没有根据地,却又忽视兵贵神速。没有后方基地,在锦州延宕三天。致使张作霖有喘息之机。5.没有做好舆论宣传,以及争取南军支持。6.士兵军纪不佳,不重视战略要点的保护。7.没有政治主张以及施政纲领。总之,郭将军的反水更像不被信任之后的逞一时之意,终究是一介武夫,没有政治头脑。而他所言及的停止内战、保境安民,可能是他私下的想法,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受禄于人,却反戈一击,没有职业精神。


 郭松龄反奉见闻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