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简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清史简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101047417
作者:郑天挺
页数:186页

章节摘录

书摘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一六四四年清军人关正处在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最尖锐、农民军胜利发展的时期,这时,李白成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军在这个时候人关。究竟是偶然的还是有计划的呢?应该说是有计划的而不是偶然的。从一般历史来看,新兴的民族总是活跃的,具有新的生命力,总是要求发展的。这时满族建国二十九年,不断进占明朝土地并且数度进入长城,其所以在这个时期又一次人关,不可能没有希冀愿望。从史料上来看,清廷人关前听到农民军节节胜利,就要求与农民军合作。一六四四年正月清方写信给李自成农民军,这信送到了大同,信上说要与农民军合作,“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并且说“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就是将来把明朝的领土与农民军平分。当然农民军不会出卖农民接受这个条件,只回答说这封信已经收到了’可以转呈给大顺政权领导人,就拒绝了。从清军在这年正月提出与农民军合作,要求平分明朝的土地来看,可以说明后来四月的入关是有计划的,不是临时发生的。当然,清统治阶级在这时也存在内部矛盾,但这不是主要的;满族这一新兴民族要求向外发展,才是主要的。  我们知道,清军人关是吴三桂“请”进来的。大汉奸吴三桂“请”兵人关,这是事实,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呢?没有吴三桂“请”兵,是不是清兵就不进关呢?我们说,吴三桂“请”兵,对清兵人关起了缩短里程提早时间的作用,即使他不去“请”,清军也是要入关的。在三月底,清军已有出兵准备。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清军南行。当时清廷还不知李白成已入北京,想随农民军之后拾些便宜。但是吴三桂重军驻守在山海关,要进关就会发生战事,必致拖延时日’因此他们计划不攻山海关,而从喜峰口、古北口一带进入长城,由蓟州、密云疾行而南。军队已经出发了,恰巧吴三桂的“请”兵信来了,于是清兵转道从山海关长驱直人,避免了军事冲突,缩短了进军路程,同时也打乱了农民军的全盘计划和整个部署,影响到大顺政权的安危。当然,清军入关是预定的,吴三桂不“请”兵它也会来,但是不能因此不把吴当作汉奸。农民军的原定计划是一面肃清北京明政权,一面招降京外明兵,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在内。吴三桂不投降就派兵去打,消灭吴三桂然后应付满族独立政权。因此农民军到了山海关。但这时,清军在吴三桂“邀请”之下,很快进了关,李自成的整个计划遭到破坏,部署被打乱了。所以我们说吴三桂是出卖人民利益的罪人,是大汉奸,罪孽深重。有人说,满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族’要进来就进来,不必分彼此;吴三桂“请’’清兵也不能算汉奸,他不“请”,清兵也要来。我看话不能这样说。历史人物能翻案的应该翻案,不能翻案的还是不能翻。从后来的事态发展可以看出,李自成如果统一了内地,纵使清兵人了关,他一定还要迫使他们退出关外。因为尽管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还是应该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分别,不能任意以兵戎相见。各个民族不在自己的领域内安居乐业,而侵占、扰乱、干涉、压迫别人,自己称霸,是不对的。P35-3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史学家)    《清史简述》,只有几万字的书,然而涵盖量较大,且有通贯的观点。    ——冯尔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概要

郑天挺(1899-1981),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1920年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为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生。20年代在北京大学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33年任北大秘书长、中文系教授。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总务长、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抗战胜利后仍任北京大学秘书K、历史系主任,国立故宫博物院清史部专门委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明清史料室主任。

1952年,奉调南开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副校长、明清史研究室主任。60年代,参与全阅历史教材编写工作,任历史组副组长。晚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全同学位评议委员会历史组组长。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1)导    言  ……………………………………(1)概  说  一、关于清史的年代问题…………………(2)  二、鸦片战争前清代历史的特点…………(3)  三、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24)  四、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29)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六四四—一七二三年)  一、八十年间的概况………………………(34)  二、清军人关与统一全国…………………(35)  三、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49)  四、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压迫………(59)  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1)  六、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一七一二年)和摊丁人亩(一七二三年)(67)  七、巩固统一的战争………………………(71)  八、清初的对外关系………………………(75)清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一七二三—一八四0年)  一、一百十八年间的概况…………………(81)  二、实行“摊丁人亩”以后的经济发展…(86)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92)  四、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94)  五、乾隆时期的几次战争和军费问题……(98)  六、清代中期的对外关系…………………(104)  七、各族人民的起义………………………(111)  八、清代中期的新问题……………………(117)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文化  一、哲学思想………………………………(128)  二、考据……………………………………(156)  三、史学……………………………………(162)  四、文学……………………………………(171)  五、清代纂辑的书籍………………………(175)附录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朱诚如(179)

作者简介

本书在内容上高度概括,重点突出,提纲携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在书中,作者不囿就说,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且有助于读者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清史简述》 是郑天挺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

图书封面


 清史简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郑天挺的这本《清史简述》,读来很有些流水帐的感觉,索然无味,甚至让我联想到中学里面的历史教科书,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匆匆翻完,除了通篇的“马克思主义”令人侧目之外,竟然再也没有足以玩味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150828-29。清前期,中期。政治,经济,文化。
  •     这本书跟同一作者的《清史讲义》比太单薄了,内容上还是属于普及性的覆盖。
  •     所谓大家风范,就是这样的吧,尽管时代已过矣
  •     郑老果然大家
  •     被洗脑之作
  •     早就读过,又送人了。
  •     照我的理解,郑天挺先生已经给这份60年代讲给党校干部听的稿子灌注了最大限度的学术内容,所以我格外珍惜和看重这份讲稿。
  •     明清史大家郑天铤的讲义,值得品读。
  •     提纲挈领,入门读物
  •     我是同时在对照着蒋廷菝的《中国近代史》,以及萧一山的《清史大纲》来读这本《清史简述》的,或许史家各有各的观点,也许史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加上意识形态后的话语总不是那么客观与具说服力。也许真的是见仁见智吧,但我个人认为历史就是历史,还原真实的一面就足够了,没必要带太多的政治意识去看,更没必要站在现在的立场去进行批判,以史为鉴,想以之为鉴的人自能够找到照亮自己的一面,没必要史家为读者构造一个多面镜。这样只能显得格格不入。
  •     相对于100年前,我们国家的确在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提升很多,但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让人尊重的文化学者呢?中华书局出的这套大家说史作品系列看了让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也为现在作品虽多,精品寥寥而感到悲凉。
  •     由于该书是面对非历史专业从业者的讲课稿,没有充分展现郑天挺先生的学术深度,且时代局限非常明显。
  •     短短数笔勾勒出了清朝历史脉络,史学功底了得。但由于时代原因,很多观点有明显的极左色彩,甚为可惜,荒唐年代对学术的摧残可见一斑。
  •     简明扼要,很多基本问题都讲到了,对于这样篇幅的一本书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     作为清史的入门读物是十分合适的
  •     我还没看完呢,挺好的
  •     当马列史观遭遇大清王朝
  •     稍微简单了些~感觉有些像中学课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