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 清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白话版] 清史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第一版
ISBN:9787801957801
作者:蔡东藩(原著)
页数:452页

章节摘录

  天降奇婴  清朝开基的地方,在山海关外沈阳东边。起初,只是一个小小村落,村民聚群而居,垒土为城,地名鄂多哩,生活在那里的人种叫做通古斯族。它的远祖,相传很久以前便已居住此地,称为肃慎国。传到后代,人口渐多,各分支派,几乎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剽悍的首领,他们不仅体格健壮,而且善于骑射,百步穿杨。宋朝时的金太祖阿骨打,是族内第一个出色的人物,他开疆拓土直到黄河两岸,宋朝被他搅扰得寝食难安。后来蒙古兴起,与南宋联合,灭掉了通古斯族,幸存者逃亡东北。又过了二百多年,出现了一个大人物,听说此人是天女所生。  天女生在东北长白山下,有同胞姐妹三人,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妹叫佛库伦。一个春光灿烂的日子,姊妹三人来到长白山东边的布库里山游玩,那里洞壑清幽,别有一种可人的景致。三人兴致勃勃地爬上山,看见一泓清水,澄碧如镜,两岸芳草成茵。佛库伦天真烂漫,叫上两个姐姐脱衣沐浴。正洗着,忽然传来几声鸟叫,三人抬头一看,见有两三只灵鹊。其中一只灵鹊吐下一个东西,不偏不倚,正好坠在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眼疾手快,捡起一看是可口的食物,也没仔细分辨就塞进嘴里。当两个姐姐询问她时,她已囫囵咽下,含糊地答道:“是一颗红色的果子。”两个姐姐也没细问,就上岸穿好衣服回家去了。谁知佛库伦吃了这颗果子后,肚子竟膨胀起来。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十个月后,竟生下一个男婴。这男婴一出生就会说话,而且相貌奇特,长得结实。佛库伦不忍心抛弃他,就在家中抚养。  光阴荏苒,襁褓里的婴儿转眼长大。只是佛库伦无夫而孕,未免惹人议论。幸亏她住的地方人烟稀少,才得以将孩子抚养成人。佛库伦给孩子起名叫布库里雍顺,因为是自己在布库里山下吃了朱果才怀孕的,所以特地将“布库里”三字作为孩子的名字。布库里雍顺非常聪明,长到十几岁时发现自己有母无父,便问母亲自己姓什么,是哪一族的。佛库伦告诉他“爱新觉罗”四个字。爱新觉罗,是长白山下居民的土音,其中“爱新”的发音与汉文中的“金”字一样,“觉罗”则表示姓氏。布库里雍顺终于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一族的了。  布库里雍顺渐渐长大,学会了骑马射箭,闲暇时还会在河边折柳编筏。他想将柳条编成筏,以便有一天可以驾筏出游,做一番事业。竹筏越编越大,居然成了一叶扁舟。布库里雍顺喜不自禁,就轻轻地坐在筏中,顺着河流而去。冥冥之中,风伯河神竟把布库里雍顺送到了一个安乐之地。  长白山东南有一片大草原,名叫鄂谟辉。草原中有一个村落,居住了大约几百户人家,这几百户人家只分三姓,个性强悍,喜欢械斗,因此经常自相残杀,争斗连年不休。一天,村里一女子在河边打水,见一柳筏漂了过来,筏上端坐着一个青年男子,顿时非常惊骇,急忙回家告诉父兄。父兄跑来一看,果然岸边有一少年,仪表堂堂,不觉失声道:“真是天生神人。”随即问少年从哪里来。布库里雍顺从容地说,自己是天女所生,从长白山而来。霎时轰动乡间,男女老幼都跑来看他,说他是个难得的好儿郎。众乡亲都争着邀请布库里雍顺去自己家做客,互不相让,最后竞大动干戈。还是布库里雍顺从旁劝解说:“我初到此地,承蒙厚爱,自当一一拜访。”又指着打水女子的父兄,对众人说:“我与他们相见最早,理应先拜访他们家。”众人见他举止谦恭,谈吐不俗。便个个叹服,没有异议。布库里雍顺在打水女子家受到盛情款待。吃到中途,座上的老人详细地询问他的氏族,布库里雍顺一一作出回答。老人又问他有没有结婚,布库里雍顺回答说还没有。老人马上起身,走进里屋,过了一会儿带出一位少女。仔细端详,原来就是刚才打水的女子。虽是乡村质朴,倒也体态端正。老人让女子对答行礼,布库里雍顺也离座作答。礼毕,女子转身进屋。老人对布库里雍顺说:“我女儿也该嫁人了,如果你不嫌弃,我为你俩做主。”布库里雍顺谦逊地推辞,但在老人的坚持下还是同意了,并与老人行翁婿礼。老人打算挑个好日子让两个新人完婚,于是布库里雍顺就在他家住了下来。闲暇时布库里雍顺会去拜访村中各家,村人见他彬彬有礼,都非常欢迎。  到了那一天,一对小夫妻拜堂成亲,大家都到老人家里贺喜。顿时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其中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对主人说:“好一个小郎君,被你家夺去做女婿。”又对众人说:“他是圣人出世,来到我们村,也算是我们村的福气。我们村连年争斗,弄得家家不安,人心惶惶,现在不如奉这小郎君为主,一切听他指挥,倒可解怨息争,安居乐业。大家觉得怎么样?”众人听这一席话,个个鼓掌赞成,欢声如雷。也不管布库里雍顺愿不愿意,竟一起请他坐上座,叫他做村长,称他为贝勒。布库里雍顺得此机缘,用智谋来团结居民,使大家安居乐业,创建了鄂多哩城,成立了一个爱新觉罗部,成为满洲开基的始祖。  一代雄主努尔哈赤  布库里雍顺所建的鄂多哩城,在今辽宁省勒福善河的西岸,宁古塔西南三百多里。此地背山面水,地势极佳,但因居住在这里的是个小小部落,所以没什么威名。当时明朝统一中原,定都燕京,只在山海关附近设防,没将这片塞外荒地当回事儿,就算比鄂多哩城大几倍的地方,也懒得去理睬,何况这一个小小的土堡呢?谁知这深山老林卧虎藏龙,自布库里雍顺开基后,子子孙孙繁衍不绝;到了明朝中期,出了一个智略过人的孟特穆,他将祖先的基业发展扩大到赫图阿喇。赫图阿喇在长白山脉北麓,后改名为兴京。  孟特穆的第四世子孙叫福满,福满有六个孩子。第四个孩子觉昌安继承了祖业,居住在赫图阿喇城,其余五个孩子在赫图阿拉周围各筑城堡,都称为宁古塔贝勒。觉昌安有许多孩子,第四个孩子塔克世娶了喜塔喇氏为妻,并生下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儿子。这孩子长大以后就是大清国第一代皇帝,清朝子孙称他为太祖。他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世时,祖父和父亲还都健在。他有一个堂姐,嫁给了古埒城阿太章京。不料,明朝总兵李成梁在驻守辽西时,暗地里打着觉昌安的主意。他勾结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联合围攻古埒城。古埒城地小人少,挡不住大军,连忙派人到觉罗部求救。觉昌安知道后,唯恐孙女被捉,便与儿子塔克世带领全部兵士纵马驰骋,解救古埒城。城主阿太章京急忙打开城门迎入救兵,城中因得一援军,人心也安定不少。  觉昌安不分昼夜上城楼巡视,每天指挥部众极力防御。一天,城下有人骑马过来,大叫开门。觉昌安从楼上俯视,发现此人正是自己的老部下——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便问:“你来干什么?”尼堪外兰回答说:“听说主子来了,特来拜见。”觉昌安见他没带一兵一卒,便打开城门让他进来。尼堪外兰入城后,径直来到觉昌安面前,抱膝请安。觉昌安让他坐下,问道:“你为什么和明朝联合起来攻打古埒城?”尼堪外兰婉言谢罪,说:“之前我并不知道古埒城主是主子的孙女婿,所以贸然侵犯。现在听说主子远道驰救,才知道主子和城主的关系。我已经在明朝李总兵面前极力劝说,主子你声威震天,我们不该与你为敌。李总兵已经答应退兵。如果主子再让古埒城主向明朝皇帝进贡,李总兵必将奏请朝廷给主子封爵,让你管理建州。”觉昌安说:“你说的都是真的吗?”尼堪外兰急得发誓:“如有半点虚假,我愿意死在乱刀之下!”觉昌安非常高兴,让阿太章京设宴款待。  吃饭时继续闲谈,尼堪外兰将明朝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龙虎将军印,什么建州卫都督任书,让觉昌安不得不信。吃完饭,尼堪外兰就回去了。第二天城下果然退兵。阿太章京见敌军都退了,拜谢觉昌安父子救援之恩,一面备办盛筵款待觉昌安父子,一面烹羊宰猪犒飨军士。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到了晚上各自回去鼾睡。谁知突然炮声大震,喊杀声连天,众人从睡梦中惊醒,不知哪里的兵士从天而降。身不及披衣,而头已断;手不及持刀,而臂已离。纷纷扰扰了一夜,城中的兵民多半去鬼门关报到了。觉昌安父子及阿太章京也一起去了阴曹地府。  当时,努尔哈赤二十五岁,因祖父和父亲两人去援助古埒城,所以常派人探听消息。先前接到明军撤退的消息,还挺安心,随后当他听说爷爷和父亲已惨遭毒手时,大叫一声,晕倒在地,被众人救醒后放声大哭。他的伯父和兄弟也都悲痛欲绝。努尔哈赤马上检查军库,将剩下的十五副铠甲都搬出来,恳请伯父和兄弟一起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众人穿上铠甲,一拥出城,向东而去。  尼堪外兰用阴谋攻破古埒城,抢了些金银财宝,回到图伦,终日耽于酒色,纵情取乐。忽然听说努尔哈赤兵到,顿时仓皇失措地召集手下迎战。努尔哈赤不等图伦兵摆好阵势,就一马当先闯入敌阵,部众乘势跟上,逢人便杀,见头就砍。图伦兵从未见过这么厉害的军队,都丢兵弃甲,纷纷逃窜。尼堪外兰见大事不妙,忙掉转马头,落荒而逃。努尔哈赤见追赶不上,就收兵进入图伦城,并下令投降者免死。城内外的兵民听到这个号令,都纷纷投降。  休息一天,努尔哈赤发兵追寻尼堪外兰,但最终也有没查到他的下落。后来才得知尼堪外兰已窜入明朝境内,努尔哈赤写信给明朝官吏,请求明廷交出尼堪外兰。明廷只是任命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和龙虎将军,想就此将他打发了。  努尔哈赤复仇心切,每天都招兵买马,大修战具,并分出黄红蓝白四旗,编成队伍,摆阵练兵。一天,他令各部首领,列队向明朝边境进发。众首领说:“这次去攻打明朝,必须经过某某部落,得先向他们借路才行。”努尔哈赤说:“不用!有我在前面开路,你们跟着走就行了。”众首领无话可说,便跟着努尔哈赤出城。努尔哈赤火速行军,所过各部落毫无防备,任由他穿行;稍强横的部民拦阻马头,结果不是被刀砍死,便是被箭射死。走了几天,距明境只有三十里时,努尔哈赤命令部众停下来安营扎寨,并令队长齐萨率领十几个有胆识的人前往明朝边境,索要尼堪外兰。当时明朝总兵李成梁已被朝廷革职查办,换了一个懦弱的新总兵。新总兵一听说觉罗部带兵压境,惊慌得很,赶紧派部将率一百多名士卒出城与齐萨议和。齐萨说,只要交出尼堪外兰,一切都好说,不然只有兵戎相见。部将无言以对,只好回去了。  也是尼堪外兰恶贯满盈,命数该绝。他在城中探听消息,踯躅前行时,与议和的明将相遇。明将马上将他骗人军中,并禀明总兵,总兵一声令下,将尼堪外兰反绑起来关进囚车,令两个士卒把他带到郊外,送到努尔哈赤的军营。几个兵役从囚车内把他拖入帐中时,尼堪外兰已魂飞天外,突然听到惊堂木一声响,紧接着“你这骗贼,也有今天”两句话,还来不及抬头张望,乱刀齐下,霎时间一道魂灵归人地府,正应了他自己之前的誓言。  自此努尔哈赤与明朝和好,每年都给明朝进供,明朝也每年给他八百两银子和十五匹绸缎,并允诺在骞外友好通商。  爱新觉罗部渐渐富强,表面上是明朝藩属,实际上是明朝敌国。那时,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将远近部落并吞不少,并想乘着这如日方升的大好时机统一满洲,奠定国基。于是他命令工匠修建一所祭神的堂子。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干着,忽然挖出一块大碑,上面有六个大字,忙报告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见了碑文暗觉惊诧,却又故作镇定,仔细摩挲了一番,突然向工匠说:“这妖言不值得相信,快给我击碎此碑!”这碑文究竟写的是什么?竟是“灭建州者叶赫”六字。石碑被工匠击碎了,努尔哈赤闷闷不乐地回到帐中。  第二天,来了一个使者,说是奉叶赫贝勒之命前来送信,努尔哈赤暗想:“那么大一个叶赫部,是要与我作对吗?”踌躇了一会儿,才让来使入帐。来使呈上书信,努尔哈赤展开一看,见信上写着:“叶赫国大贝勒纳林布禄致信满洲都督努尔哈赤将军,你部在满洲,我部在扈伦,我们言语相通,就像一个国家,现在所有的国土,你多我少,能杏割些给我?”努尔哈赤看到这话,不由得怒发冲冠,将信撕得粉碎,扔还来使说:“我满洲国寸土寸金,就算拿你家主人的头来换,也不给!”说完,命侍从将来使逐了出去。第二天,努尔哈赤出城阅兵,严整部队,详申军律,并命军士日夜操练,专等叶赫大军。  叶赫国在满洲北方,与哈达、辉发、乌拉三部联合,统称扈伦四部,明朝称它为海西卫。其中哈达居南,叫做南关,叶赫居北,叫做北关。叶赫最强,与明朝互派使节,明朝经常给他一些财物,让他防卫塞外。叶赫主子纳林布禄听说努尔哈赤统一了满洲,料到他胸怀大志,想趁他羽翼未丰时灭了他,免得有后顾之忱。只是不能无故发兵,便想出写信挑衅的计策,好找个发兵的借口。派出去的使者回国后,将努尔哈赤的话一一传达,纳林布禄勃然大怒:“敢说这样的大话,我明天就去灭了他!”使者说:“主子不要小看满洲,努尔哈赤的部下大多都是勇猛之士,可不好对付呢!”纳林布禄道:“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看我明天踏平满洲。”第二天,他便派手下四处送信,纠合远近各部落攻打满洲,并承诺事成之后平分满洲土地。没过几天,哈达、辉发、乌拉、长白山下的珠舍哩、讷殷二部,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都调兵到叶赫境内。这下可把纳林布禄高兴坏了,忙率部下的兵卒去会合各部联军,共三万多人,浩浩荡荡,杀向满洲。  众部联合来攻打满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努尔哈赤耳中,他马上派兵士驻守札喀城,阻住叶赫各部兵马。纳林布禄到了札喀城,望见城上旗帜鲜明,刀枪森立,料知努尔哈赤有所防备,令军士退后三里,安营扎寨。第二天,探子回来报告说,满洲主子努尔哈赤率领全部人马,驻扎在古埒山中,纳林布禄听后一点儿也不在意。原来,札喀城在赫图阿喇西北六十里的地方,城右面的古埒山蜿蜿蜒蜒,包围了大城。兵法说:“倚山为寨。”所以努尔哈赤在山下立营。又过了一天,纳林布禄正准备出击,忽然听说敌军已到,立即出帐上马,率军迎敌。但眼前只有一百多个老少不一的士兵,而且带兵的将领也没有一个骁勇善战的。纳林布禄在马上大笑道:“这样的部队也想同我打仗,满洲的气数真是尽了。”话还没说完,旁边闪出一员大将对他说:“人人说满洲强盛,看看这样的老弱残兵,于脆就让我的一队兵士杀他个片甲不留,各部将都可以休息了,主子更不用劳心。”纳林布禄一看,原来是叶赫西城的统领布塞,马上高兴地说:“好吧,你去吧!”布塞便率队上前,一声令下,直扑满洲军。  ……

前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媒体关注与评论

  知名学者、作家对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评论  一部《二十四史》,分最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裴效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  在延安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一些。他(毛泽东——引注)托人买了两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著),除自己阅读,还向别人推荐。  ——逢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杨天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  蔡东藩的通俗史学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最长、数量最大的一种。  ——李志庭(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二月河(著名历史小说家)

内容概要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自幼聪颖好学,儿时阅读《资治通鉴》等史书,时人称为“神童”。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月余托病回乡。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史代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1部、45册、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在撰编《民国通俗演义》中,对清廷之腐败,予以抨击,其间曾收到恐吓信及子弹,迫其修改,蔡不变初衷。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对语文教学提倡“学以致用”,力主革新。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1945,年3月病死于所前。

书籍目录

天降奇婴一代雄主努尔哈赤背着明朝做皇帝四易蓟辽主帅袁蛮子气死了清太祖满洲入攻朝鲜反问计国号大清朝鲜投降美人计多尔衮的痴念冲冠一怒为红颜入关定鼎“我就是史督师”阎应元死守孤城唐王绝食自尽为桂王效命自古英雄多风流郑成功仗义兴师顺治帝出家康熙帝智除鳌拜吴三桂叛变警报频传韩大任进谗吴三桂称帝尼布楚条约亲征噶尔丹康熙帝的憾事鸭贩子做皇帝令人怀疑的遗诏雍正帝惨诛同胞年羹尧之死大小策零作乱宫闹情事征战金川乾隆帝与陈阁老香妃殉节重幸江南征服缅甸台湾的天地会纪晓岚与和砷白莲教之乱嘉庆帝怒除和珅《三国演义》作兵书李长庚剿海盗八卦教闹皇城髯将军杨遇春杨芳的反问计罗思举平瑶乱虎门销烟误国的琦善鸦片战争“好葛公”胆小的牛大帅南京条约徐广缙力悍广州城中国的大劫数太平天国钱江的计谋洪秀全夺占南京曾国藩扬威厉害的湘军色艺无双的兰贵人士为知己者死太平天国内讧广东省的风波天津和约江南大营溃败火烧圆明园肃顺与西太后的较量慈禧听政李鸿章与淮军天王末路僧亲王中计剿灭捻贼任柱平定捻乱太监李莲英慈禧太后归政同治帝归天索回伊犁中法战争朝鲜内乱颐和园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维新变法戊戌政变金钟罩与红灯照八国联军入京“我饿得很”悔罪乞和给老佛爷画像国父孙中山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不能死在他前面”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革命风潮四起袁世凯出山清帝退位

编辑推荐

  《白话蔡东藩历朝通史系列:清史》是一部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

作者简介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欤?昔龙门司马氏作《史记》,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见解之高超,为班范以下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谤史讥之;乌有不问是非,不辨善恶,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谭,而徒采媟亵鄙俚诸琐词,羼杂成编,即诩诩然自称史笔乎?以此为史,微论其穿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献可考,亦无当于大雅;劝善惩恶不足,鬻奸导淫有余矣。
鄙人自问无史才,殊不敢妄论史事,但观夫私家杂录,流传市肆,窃不能无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矫之,又自愧未逮;握椠操觚者有日,始终不获一编。而孰知时事忽变,帝制复活,筹安请愿之声,不绝于耳,几为鄙人所不及料。顾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论,胡人犬种,说本不经,卫女狐绥,言多无据;鉴清者但以为若翁华胄,夙无秽闻,南面称尊,非我莫属;而攀鳞附翼者,且麕集其旁,争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赏,几何不易君主为民主,而仍返前清旧辙也。
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余裔,得与述古者并列;而吾国社会,又多欢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无艰僻渊深之虑。书籍中得一良小说,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属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成书四册,凡百回,都五六十万言,非敢妄拟史宬,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稿甫就,会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饰,他日再版,容拟重订,阅者幸勿诮我疏略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古越蔡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图书封面


 [白话版] 清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图书是正版,质量也很好,价格也便宜
  •     其实只是想搞清楚雍正和十三的关系,买了雍正王朝,顺便买了本清史~以前看完明朝那些事儿看了蔡东藩的明史,书写的简单易懂,很受益~
  •     一套好书,强烈推荐。
  •     不错的东书啦
  •     挺好的,贵了点
  •     语言通俗易懂,很具有故事性。
  •     正是我要看的
  •     一本一个朝代,比较简单了些,但还不错了。
  •     这本书虽然有折角 但是很喜欢
  •     这还是一本比较经典的讲历史的书
  •     书写的真不错,京到真便宜,到货也快。
  •     书很好,想不到这么便宜,而且到货也快
  •     一直以来对清史很有兴趣,这本书看起来还行通俗易懂,不过历史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     感觉不错正在看,要是有点插画就更好了~呵呵~
  •     内容不错,看了很长见识。
  •     同时看清史与战国日本,康熙和道三同样废嫡立庶,一个能妒闲昭昭还能成功,一个号称阴险却被儿子轻易给弑了,可见自古以来,拼权谋术拼不过中国官场的
  •     宁愿亡了国 也不愿改革 真见人性
  •     很棒的系列,蔡东藩啊,为什么读的人很少呢
  •     真便宜,速度也很快,好书,值的一读
  •     质量不错,是正版的,很满意
  •     历史有的有些东西,我们得知道。。。。。读这本书 ,受益不少 。。。
  •     真是白话,像记流水账,没意思!
  •     真不错,下次把这个系列凑齐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