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风与儒韵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禅风与儒韵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501034024
作者:郭学雷
页数:243页

章节摘录

  桑叶盏内一般贴一片叶子在盏心、盏壁或盏口,或二叶重叠,或自然飘落与舒卷,叶脉清晰,清雅宁静又意态无穷。这种近乎自然的朴实无华的静穆装饰,尽管没有兔毫、鹧鸪斑、油滴、玳瑁那华丽斑斓的窑变或结晶效果,却多了几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静穆,极有禅宗所谓“活泼泼”的天趣之美,能够引起无尽的遐思。以此品茶同时能体悟自性之趣,正迎合“禅茶一味”的审美情趣。据说永和镇现今24座窑址中惟有靠近青原山东南向的一座窑址出土过桑叶盏,从前文分析可知,吉州窑处于佛寺包围之中,而佛寺茶风兴盛,桑叶装饰与禅僧审美趣味颇相吻合,因此当地佛寺禅院很可能是这类茶盏的主要消费群体,净居寺出土桑叶盏标本残件。三禅友--漏花薝卜盏与禅宗之关系  漏花薝卜盏是刘新园先生首次提出、郭学雷先生详细考证的一种吉州窑茶盏,最重要的依据是盏内漏花有六瓣。以往学界多称之为“梅花盏”,这是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实际上梅花只有五瓣,而颇受唐宋禅林与文人士大夫推赏的薝卜花则是六瓣。根据郭学雷先生的考证,薝卜花装饰最早在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丝织品中就已出现,故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诗云“结带悬栀子,绣领刺鸳鸯”。  薝卜是梵语ChamPaca的音译,有多种译名,或作薝萄、薝卜、瞻匐、占博逸等,原是产于印度的黄花树,其花浓香袭人。据《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第七》中云:“合利弗,如人人薝卜林,唯嗅薝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佛教以薝卜花比喻佛性的芬芳和如来功德的庄严,经书中常将其与醍醐、栴檀相提并论。因汉地无法移植,而栀子花形独特,花色乳白,清香宜人,佛僧遂以六瓣栀子比附薝卜,古人诗文中所吟咏的卜其实都是栀子花。唐段成式云:“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相传即西域薝蔔花。”  唐宋时期,栀子花被比附为薝卜花颇受禅僧释子与文人士大夫推崇,被称为“禅客”、“禅友”,作为“扫除诸妄归真想”的“妙香”,故赏玩及诗文歌咏者甚多。事实上,一些宋人已意识到栀子花非佛教薝卜,如罗愿《尔雅翼·释草》即云:“薝蔔者金色,花小而香,西方甚多,非卮也。”而在禅僧和士大夫的眼中,薝卜既纯洁无暇又香味浓郁,是妙悟禅趣的圣洁之花,故释惠洪《薝卜轩序》谓“鼻观通妙,闻慧现前”,吴时显《法相寺可赋亭》谓“露渑芙蓉心与净,香浮薝蔔鼻先参”。释居简禅师《千叶栀子花》云:“一花分六出,千叶是重台。玉洁浑无玷,金黄谩夺胎。”南宋王十朋有咏薝卜诗云:“禅友何时到,远从毗合园。妙香通鼻观,应悟佛根缘。”佛教经典和禅宗语录中关于薝卜的记载甚多,由于佛家赋予栀子花特殊的宗教情感,南北各地寺院种植颇流行,因此佛寺中往往都弥漫着薝卜的花香。  南宋时期,栀子花也是文人清赏的重要插花品类,其花香气浓郁,扑鼻而来,足令满室生香。韩漉《轩窗薝蔔,瓶浸佳甚》:“铜壶更浸新薝蔔,香扑书帘画格间。”杨万里《栀子花》诗云:“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篓瓶子,无风忽鼻端。”此外,南宋时期宫廷、民间都以栀子花为插花,《武林旧事》卷三“端午”:“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  ……

书籍目录

致辞前言图版禅茶一味士人逸趣世俗风情法效百工蒙元新象南粤余响标本拾遗专论南宋吉州窑瓷器装饰纹样考实——兼论禅宗思想对南宋吉州窑瓷器的影响南宋吉州窑装饰与惮宗关系考释 也谈青原山与水和镇的禅宗传播

作者简介

禅风与儒韵:宋元时代的吉州窑瓷器,ISBN:9787501034024,作者:深圳博物馆,等 编

图书封面


 禅风与儒韵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