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人类之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301191545
作者:[美] 约翰·R. 麦克尼尔,威廉·H. 麦克尼尔
页数:38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壮观的。作为经验丰富技艺老练的猎人,人类族群开始了他们的扩张,而他们所偏爱的是猎杀那些体躯庞大的野兽,因为每一次猎杀所带来的回报率都是同被猎杀动物的躯体大小成正比的。在新环境中,那些大动物可能是最容易被捕杀的,因为它们往往对身躯并不魁梧的人类毫无警觉、戒备之心。不管怎样,无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在美洲,那些体格庞大的动物的广泛消亡往往是同人类猎人的到来密切相关的。在上述两地,剧烈的气候变化常常与人类的出现相伴随,因而没有谁能够确定猎人应对那些大动物的消亡承担全部责任。但是,他们似乎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在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两地,人类就曾起到了这类的作用,人类抵达这两个地区的时间很晚,但是仅在短短数百年内,这两个地区的大动物便消失殆尽。相反,在非洲大陆,虽然气候也发生了同样剧烈的变化,但是相比而言,该地大动物死亡的数量却较少,这或许是由于自人类开始在地球诞生之初,便与这些动物共处一地,彼此之间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对方。看起来,尽管技艺熟练的猎人同毫无经验的大型动物——或许早已遭到气候剧烈变化的严重影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对相当众多大型动物构成了一种极为致命的混杂交往。在美洲所消亡的那些动物中,就有具备可被驯养为家畜潜在价值的物种——尤其是马和骆驼。这可能就是我们人类对其他物种所施加毁灭性影响的最早的证据,虽然非常可能早在大型动物在美洲和澳大利亚消失之前,一些人类共同体就已鲁莽地耗尽了当地其他的一些资源——正如我们今天仍然还在继续的做法一样。人类的环球扩张既呼唤也促进了新技术的迅速增长,以便获取大地上的多种多样的资源。而且随着人类群体开始享用更为精致的住所、衣着,使用各种新式的工具、武器和交通手段和装饰品,人类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就更为巨大。人类在实现对大地进行改造的企图中,最重要的潜在工具就是火。通过在干燥季节开始对野火不自主地使用,猎人们改进了搜寻猎物的技能。在各个大陆地区之中,或许澳大利亚受此危害最烈,因为当地的干燥气候使火显现出极为巨大的威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你只想读一本书来了解世界历史,那么,《人类之网》就是你想要的。  ——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生态帝国主义》作者 麦氏父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框架,紧紧扣住人类各种互动网络这一主题,在世界历史的视域中来理解人类的整体经验。每一位负责处理各类全球性事务的公共官员,每一位喜爱原创史学著作的历史爱好者,都应该在案头、枕边放一本《人类之网》。  ——约翰·沃尔(JohnO.Voll),乔治敦大学伊斯兰史学教授。麦氏父子涉及知识面之广令人赞叹,融万千变化于一炉,此书尽管篇幅不大,但能做到如此生动有趣,如此丰富多彩,却是很有挑战性的。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美国汉学家

内容概要

约翰•R.麦克尼尔(J. R. McNeill),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事务学院历史学教授,致力于环境史研究,近著为《阳光下的新鲜事:20世纪环境史》。
威廉•H. 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当世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因其在“欧洲科学与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有《世界史》、《西方的兴起》、《瘟疫与人》、《权力竞逐》等多种名著。

书籍目录

目   录   [IX]

序言

导论 各种网络与历史
第一章 人类的成长岁月

第二章 向食物生产的转变(距今11000—3000年前)

第三章 旧大陆的各种网络和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200年)
最初的各种文明
官僚帝国的兴起
流动的、拥有大量信众的宗教
印度文明
中华文明
希腊与罗马文明
人口、环境和疾病
结语
第四章 旧大陆和美洲地区网络体系的成长 (200—1000年)
财富与力量的相对变迁
旧大陆网络体系的扩展和加强
宗教各种新的影响与作用
美洲网络体系的形成
结语: 共同的模式(200—1000年)
第五章 不断密集化的网络(1000-1500年)
概 述
中国是如何转变成为第一个市场社会的
伊斯兰世界的转变(1000—1500年)
不断密集化的基督教世界网络
旧大陆网络体系中的太平洋一翼
旧大陆网络体系的南部和北部边疆
美洲诸网络
结 语
第六章 世界性网络的编织(1450-1800年 )
1450年的世界诸网络体系
世界诸网络的融合和扩展,1450-1800年
世界性网络塑造出来的世界,1500-1800年
结 语
第七章 打破旧链条,拉紧新网络 (1750-1914)
世界网络的发展
人口爆炸的导火索
新的政治基础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废除
帝国主义时代的全球化
生态环境的变迁
结语
第八章 世界网络的张力(1890年以来的世界)
通讯技术与思想观念
科学与技术的联姻
人口与城市化
能源与环境
全球化的倒退:战争与经济萧条(1914—1941年)
全球化的复苏:1941年以来的战争与长期繁荣
结 语
第九章 宏大图景与未来展望

进一步阅读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W.H.麦克尼尔和J.R.麦克尼尔父子合作撰写的一部世界简史。作者以深湛的史学功底,拣出"网络"这一核心概念,着眼于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建构,简明生动地描述了世界历史朝向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了在世界历史视域中理解人类经历的一种崭新的框架。

图书封面


 人类之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网罗世界,鸟瞰历史——《人类之网》书评/卢莲20110926互联网的兴起、通信方式的便捷、出行方式的改变,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全球化同步的时代。以前分隔两地的恋人只能对月相思,现在却可以用手机电话聆听情话,也可以通过摄像面见彼此。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球各个角落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容易,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时事变化的细节可以在瞬时传达到任何角落,全球联系就如同一个村落般紧密,名副其实成为一个“地球村”。二百年前,无论是人还是货物,或者是具体的信息,要想环球一周需要一年时间,横渡太平洋要半年,从北京到广州要走2个月。但在火车、电话、飞机、网络发明后,这些都变成了历史。人们的旅行时间和难度大大降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为紧密。人类已经不再是孤独地游荡在地球表面,而是构建了一张无形的网络。在这张网里,机遇和竞争并存,益处与威胁同在,所有的好事和一切的坏事都将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在这个地球村里,频繁而同步的互动也就意味着经济、政治及文化上的相互碰撞和影响。在面临全球化革命的同时,我却发现身边很多人还在封闭的教育制度下固步自封。我们求学时听得最多的还是四大发明、盛唐繁华,仿佛我们只能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寻求那么点安慰。当GDP和“超高超强超大国际化”渐渐成为新的攀比图腾,我不由得担忧,我们是否已经错误的定位了自己?我曾因为一个叫做《全面战争》的游戏,饶有兴致的将欧洲历史和中国古代史进行了一次编年平行解读,才发现其实中国并没有教科书里所称颂的那么领先。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所编撰的教科书和历史书,大部分都是把中国和世界割裂开来的单独描述,仅仅把彼此的交流作为一个很简单的章节来进行介绍。而这类问题在欧洲史研究上,也同样存在。在强调全球化革命之后,很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理解不同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异同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有必要从全球的视角对人类社会的进程重新进行一次审视与组构。在这个基础上,历史学研究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上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改变。西方历史学界提出了“交叉史”的概念,这也引起了各学科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交叉史”(entangled histories)是指描述对人类不同文明发源之间内部的关系与交流的历史,通过研究不同文明相互的了解、反应、影响、冲击,进而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网络体系,尤其注重研究文学艺术成就和哲学思想的传播研究。在这个研究意义下的历史,是全球化的,也是完整而且通透的。世界历史本就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历史研究更应该具备“网罗世界、鸟瞰历史”的特性。威廉•麦克尼尔和约翰•麦克尼尔父子合著的《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就是这样一部着眼于世界历史系统的著作。它探讨连接人类的一系列关系,关注人类从这一系列关系中“彼此交换信息、彼此交换或传输各种有益的技术、物品、农作物、观念” 等事件。作者以人类历史进程为纲,以人类交往、合作、竞争与各个网络的扩张趋势等为目,分阶段见微知著地演绎着全球性网络,把彼此缠绕、交错作用的世界历史清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著名历史学者克罗斯比称赞说:“如果你只想读一本书来了解世界历史,那么,《人类之网》就是你想要的。”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它褪去了历史著作厚重的外衣,更为平易也更为亲民,所以才成为了畅销世界的新版历史著作。它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去政治化。书中很少谈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人物的作用,剥去了政治倾向的外衣,是站在一个系统论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务实求真的描述。第二,原创权威。这是一本由两位具备影响力的历史学家联合著述的史学著作,是他们研究史学、究治历史的成果,突出了“网络”这一体系的应用关键,同时摒弃了很多以往教科书式的惯有看法,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第三,通俗易懂。这本书是面向普通的历史爱好者的,写作语言简洁凝练,同时加插了大量的绘图和注释。它将全球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浓缩在简单几百页的纸张之上,真可谓字字珠玑。《人类之网》是一部全球网络不断连接与展开的历史,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化阶段也并不是是它的终点。作者从人类文化演进的图景中得出这样的推论:“生命的历程是复杂性逐步演进的历程,人类历史是一个由简单同质性向多样性,而后又朝着复杂同质性的演进过程”。他将人类之网理解为非统一体的多样性局面。人类生活在自然世界中,创造了便于不同社会之间信息交流的诸多网络。人类网络化的过程经历了多次转型,目前正在迈向一个未知的、不可名状的全球化世界。在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中,如果我们能够清醒而客观的定位自己,采取遵循自然的协调措施,那么《人类之网》与我们而言就不会是灾难和危机,而是一种实现全球大同社会理想的过度状态。(本文刊发信息时报,有删节)
  •     我刚接触电脑游戏的时候,有两个游戏最火,一个叫做《红色警戒》,一个叫做《帝国时代》。前一个游戏的背景热兵器时代的冷战,后一个游戏的背景是冷兵器时代的热战。《人类之网》这本书的作者自称想要用一本薄书写尽人类历史,就像霍金一本薄书写出《时间简史》。我不是一个精通世界历史的读者,我读过之后,觉得作为一本简史,这本书是称职的。回过来再说游戏,《帝国时代》的精细程度是远胜于《红色警戒》的:文明特长之不同,兵种之相克,经济技术对军事的支持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还令人吃惊。从最初的草裙野人到最后建立大学,从最初的斧兵枪兵到后来的舰船枪炮,磨房和市场对产出的提振,房屋建设对人口的限制,兵种配合带来的战斗力的提升,都令人有一种创造历史的着迷。人来从猿人智人到今日的科学家艺术家,从结绳记事到今日的翻墙上推。这中间百万年的历史自是一言难尽。从小你知道的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里唯一不间断文明的说法,不能说是假的,但肯定不是准确的表述,因为你发现《帝国时代》的资料片里中国文明实在算不上突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的地方也确实不是黄河长江流域。有些知识你知道了,有些现象你被告了,明白的不明白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主动学习,才能更加地接近真知相。这本书从人类起源开始列举,以网络的概念串联人类历史,视角是新颖的,叙述也是有条理的,我觉得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人类简史。在我看来,其畅快淋漓,一口气读下来,那种强烈的代入感有如透彻地玩了一局《帝国时代》。当然,个人口味不同,也许我觉得通畅,而你却觉得不过是读了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索然无味。不过即使是说明书,也能帮助认识事物,使用事物。无聊的书,也有价值。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要找一个《帝国时代》的游戏,痛痛快快地打一局了。
  •     这是一本《世界简史》。对历史下结论,必须小心求证、反复思量,任何轻率、傲慢的结论都会成为笑柄,被后人否定和嘲笑。因此,把繁繁复复的一部人类史放在数百页里面来清晰描述,无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简单的篇幅,又想把事情描述得有一定的深度,略举实例的情况下,还要把事情说得比较有说服力,这就更不容易了。读这本书,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难。可能要先读完一部大部头的欧洲史,以及一部大部头的亚洲史,再来读这本书,才会感觉略微轻松一些。若没有对细节的涉猎,贸贸然读总论,总是一种云里雾里、不知深浅的感觉。这本书,就是世界历史总论。这不是一本小书,更像一篇有深度的学术论文。读到作者小心翼翼所下的每一个结论,你可能都要掩卷思考,可能还要多方查证之后,才能继续下文。中国人读这本书,可能尤其会感觉到那种与我们所学历史截然不同的感觉。这本书,是重新发现人类历史的一本书。而我们中学教科书上的史学教育,更多的是验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但人类历史,只能去发现,无法用一种先验的史学观点去验证它。所谓的验证,其实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傲慢、骄傲与自负,不是真正的对待历史的态度。

精彩短评 (总计86条)

  •     读史使人明智!
  •     美国思想家
  •     我们的世界史老师就是王晋新教授,他给推荐的书当然要看了!
  •     后面有长长的参考书目针对各个专题。或可按需查阅
  •     应该是很好的作品吧。但是shi'zai实在没耐心读下去。因为太广,没太多深度,而且很多理论也都是早就知道的,不过这对学术研究应该很重要吧。
  •     翻译太垃圾
  •     要耐著性子看這本書,要有基礎呀,對中國還是比較客觀的,還好
  •     ...意外的很好读很消遣...大框架其实和别的全球史大同小异不过有些数据比较和罗列还是蛮有启发性的尤其第四第五章...分包翻译一如既往的糟糕很多常识性错翻然后音译词前后不一致也很频繁..
  •     人类最有可能面临的情形是——日趋完善的世界性网络体系,像以往的所有生物网络体系一样,最终走向彻底崩溃。我们现在正处于破碎的边缘。假使人类能够幸存下来,有可能在这个破碎网络的地方性碎片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历史进程。
  •     把整个人类作为动态联系的网络来认识,对于开阔视野是很好的。
  •     communication可以译做“交通”、“传播”,本书用人类移动的历程勾勒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视角独特,叙述也非常有趣。
  •     世界史是一种很容易让人气馁的东西,努力绘制一幅全景图,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透视问题失去了重心。。。
  •     此书对于专业生来说很好,让我对世界史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     : K109/5447
  •     真正的全球视野,把人类文明进程喻为一张网,思考这张网未来的走向,存在,还是毁灭?作者认为处在破碎的边缘,唯有智慧和宽容或许可以得救。
  •     活动期间,买来收藏
  •     还行。
  •     书很好的,受到了很大启发。
  •     以交通史来写全球史, 不足之处是老式流水账的形式
  •     但历史线拉得太长,读到百分五十就很难读下去了!
  •     工业革命后读的简略,以后慢慢再啃吧,这书详尽条理,多谢图表对比更好,纯文字的内容读起来还是比较艰深的。
  •     虽然里面的细节阐述可能不严谨,但这个关注于人类历史的角度让我大开眼界,甚至是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路径。
  •     人类网络规模与社会发展规模的对比线
  •     这本书是我在当当买的最好的一本了,我挺喜欢,开阔眼界
  •     外星人看地球的视角,真正长时段、拨开迷雾看本质的力作
  •     算是全球史的开山鼻祖之一,慢慢看
  •     一直都想要这本书,大学老师去极力推荐的,会努力看的。
  •     还没有看完,不一样的史学视角,可能会从中探寻不一样的人类历程,在人类以后的发展的道路可能会引出不一样的发展观。。。先吸收着。
  •     从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从世界范围的物质、技术、分工、信息、疾病、文化的交互流动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既专业又极具说服力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正常形态是相互交流下的合作与竞争,而一味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自我封闭的社会从来都只会被无情的淘汰,因为在世界的网络中只依靠自己既没有效率也无法保证数量。麦克尼尔父子最后结合物理学从能量和结构的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解读也很有意思,但我想强调的是尽管我们能看到长达几千年的某种规律性,但是这对现在个人来说,仍然没有什么意义
  •     购于京东。不算大部头,但是对于近视眼又不肯带眼镜的我来说,那字大小真的还挺折磨的说。
  •     这本书几乎解答了我在世界人类史上所有关键点的疑问:比如日耳曼人为何去骚扰西罗马帝国;印度教为何只局限在印度,没有广泛传播,而相反,同是源于印度的佛教却在亚洲广泛传播,而佛教却在印度无声无息地消失?伊斯兰教为何在没有信仰的群体中能迅速传播,比如蒙古人、突厥人整体皈依伊斯兰教?
  •     想了解一点世界文明史的资料,看中此书。宏观了解世界史,体验一种不同的写史的方式,故事性差,不适合猎奇者。配图不错,如果是彩图就好了。
  •     多次购买,都还不错。
  •     视角另类但代入感强,且是父子齐上阵
  •     高中看的麦克尼尔父子合写作品,当时也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眨眼间98岁的老麦克尼尔就走了
  •     对世界史的一次快餐式阅读。
  •     在朋友处看到的。很值得读的一部历史著作。
  •     社会生长而融合,人们殊途而同归。
  •     这个也没看呢
  •     以前想看不过没有书,今天我自己买了,就可以好好看啊
  •     人类的网,非常对人们的历史有启示
  •     为什么读这些翻译的书都有不流畅的感觉。建议读英文原著。
  •     线索甚好,全球史佳作
  •     导言过后,倦意不绝袭来.哈〜
  •     内容非常好。快递速度快
  •     书的质量不错,帮朋友买的。
  •     这本书是我在当当买书觉得最值的一本书,它让我对世界史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和了解,。
    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它褪去了历史著作厚重的外衣,更为平易也更为亲民,所以才成为了畅销世界的新版历史著作。它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去政治化。书中很少谈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人物的作用,剥去了政治倾向的外衣,是站在一个系统论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务实求真的描述。第二,原创权威。这是一本由两位具备影响力的历史学家联合著述的史学著作,是他们研究史学、究治历史的成果,突出了“网络”这一体系的应用关键,同时摒弃了很多以往教科书式的惯有看法,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第三,通俗易懂。这本书是面向普通的历史爱好者的,写作语言简洁凝练,同时加插了大量的绘图和注释。它将全球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浓缩在简单几百页的纸张之上,真可谓字字珠玑。
  •     看了部分,先挑着自己喜欢的看,自小。万物犹如织网、紧密相连,书中介绍、分析细密。
  •     译者是我老师,讲课非常棒,能够上过他的课就很荣幸啊!
  •     终于看完了……从远古一路走到现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作者的结论是人类处在破碎的边缘。
  •     2016年第14本。此书很适合作为把握人类历史的入门书,尤其是如何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互联网、理解当下的科技变迁。正如麦克尼尔在结论中所说,人类活动不过是生态圈的一环,我们不应自负地认为人类的出现与行为对大自然有和根本性之影响。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能够维持一个不断保持平行的异质性的cycle。
  •     近日才读完此书 又有一点认识 。记得大约在上小学五 六年级时(6〇年代初) 偶然在父亲的书柜中翻找到一本世界通史(5〇年代的版本) 是美国学者编著的 中文版有一厘米厚 繁体竖排 当时识的繁体字少的可怜 只能粗略的翻读一遍 但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人是大海里的鱼进化来的 让我大吃一惊 按我当时接受教育的知识水平 还真不相信呢 人这么伟大聪明的动物 怎么能是鱼这种不起眼的东西变的呢 现在看来 我们的科学进化论教育起步太晚 现在的小学生太幸福了 有一次我和中小学上学的孩子们说起人是鱼进化来的 他们根本就不惊讶 说有可能 父亲的这本世界史是我少年时接触的第一本世界史 也是真正意义的完整的世界史 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历史 好象写到一战前 虽然简略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良好记忆 多年来我都注意找寻 但因记忆模糊也不知何物了 受此书影响 在我后来的购书读书中 凡不是古今中外历史内容的所谓世界通史一般不买不读 读就要读完整的世界史 这也可以说是一介凡夫俗子的世界胸怀吧。
  •     看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到了这本书,顺便找来看,觉得挺不错的。
  •     好笔力
  •     真令我大饱眼福,耳目一新!
  •     书是好书,就发一本书当当网包装很不给力!!!就包了当当网的塑料袋。快递也不好,直接把书俩个角压破了。晕!!!以前因为买的书多,都用硬板纸包装,蛮好的!这次双十一买的也多。单单浙江发货不等北京到了一起发货!!!买了这么多书!第一次碰到!!!我后面发货请注意下。拜托了!晕晕晕!!!
  •     书的内容很有用,服务也不错
  •     很好的书 推荐
  •     感觉没什么新意
  •     世界史也可以这样读,很好!
  •     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来说,“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在公元前15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0万个政体,对当时这些彼此之间只有微弱联系的人群来说,“世界”的意思往往就是自己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一个小群体所处的地方。从那以后,“世界”的数量逐渐从几十万个相应递减,而范围越来越大,彼此交织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直到一个连为一体的“地球村”。
      
      所谓“人类之网”,描述的无非也是这样一个不同人群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交流接触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不断加速和强化的进程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因为这种“联网”无疑是促使文明演变的主要动力。历史上一个几乎不变的规律是:一个相对孤立、远离文化交流网络之外的人群,通常总是处于相对弱势和技术落后的境地。因为没有一个人群能独立发明所有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一种文明其实都是混合文明,其语言词汇、技术、工具、艺术等等,常常都不可避免地借鉴自其它文明。
      
      这种交流网络并不是晚近才有的现象,它很可能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弓箭的技术扩散就是一个证明:在整个地球表面,除了澳洲之外,在其它大洲的人群中都能发现弓箭的使用,这也符合逻辑,因为澳洲是与其它大陆距离最遥远的一个洲。虽然弓箭未必是只被发明一次后由某个中心点向外传播的,但其广泛分布的现象至少表明一个非常松散但古老的人类相互交往网络早已存在,即所谓“第一个世界性网络”(the first worldwide web)。
  •     人类的历史就是网的发展,一直发展到今天,人类之网越来越紧密。
  •     还是全球史
  •     真的想不到班主任拿这本做我们的历史教材orz,真的很切合高中生气质的书啊
  •     看了一半,木有啥感觉
  •     这是著名的作家威廉·麦克尼尔的作品,我觊觎很久啦~
    这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出发,向人类展示了一种崭新的框架,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人类的互动之网······还没看完,感觉要好好地、慢慢的欣赏~
  •     作者实际上是从自己独有的路径去建构人类文明史,即网络化和复杂化的演化。不错的角度,但对于未来的思考有些落后于时代了。未来,个人感觉,网络化会更侧重于脑部与互联网的搭接,而把面对面的沟通扔入垃圾桶,从而节约很大一部分交通运输所耗费的能源,摆脱能源的约束。同时,量子化让人类对于能源(太阳,提高效率;岩石,提供新能源)的利用更为高效和广泛,以支持全体人类70亿大脑所在的沟通平台的运转。这与宇宙的逐渐沉寂相对应,人类的物理行为减少,精神创造爆发。
  •     深刻的好书
  •     全新正版 速度很快。
  •     希望麦克尼尔能够尽量客观地描写历史 这是我的期待 要知道至今为止,大部分由西方人写的历史书籍都属于可严重怀疑之列,与事实严重不符
  •     非常好,都市人的另外 一种生活,另外一种意境
  •     吞多嚼不烂,写这么大的题目却空而无物。
  •     开始看有点难懂,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但细细体会,有种高屋建瓴地感觉!
  •     昨晚看完今天去图书馆,手机不想打太多字
  •     娱乐性较强,营养不足
  •     另一种角度,通过对人类社会关系网的编制,展示人类历史发展。
  •     角度很讨巧,新鲜内容并不多。
  •     传播学面向的历史
  •     这本书是在书店发现的 写得很好 对于读史读得很乱的童鞋比如我来说 是一个很好的整理 推荐推荐!!
  •     给老公买的,说是很好
  •     熬过导论就会开始好看,最后一章很范范,干货不多。总的来说思路很清晰,总结到位。
  •     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书名一语道尽世界史和全球史的全部内涵。真好。也只有麦克尼尔才有这种眼光。他60年的全球史研究,涉及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生态、疾病、瘟疫)与交往的各种形式(食物生产、武器与战争、贸易与迁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广阔的范围内描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图景。
  •     正在读,很吸引人!推荐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     书名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角度。随便翻了翻,整本书有点像《枪炮、病菌与钢铁》,还是值得一读的。
  •     用相互连接的网络的观点去诠释世界史,世界史就是一部各种网络互相之间相互融合交流竞争的历史
  •     从互动网络的角度纵观人类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