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希腊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47304457
作者:尼古拉斯·杜马尼斯
页数:281页

《希腊史》的笔记-第113页 - 希腊罗马帝国(二)

公元7世纪了,还在想着报亚历山大时代的仇?那亚历山大东征之前波斯入侵希腊该算到谁头上?

《希腊史》的笔记-第190页 - 现代希腊的形成(1700-1910)

皇希威武。

《希腊史》的笔记-第191页 - 现代希腊的形成(1700-1910)

奥运会这鸡血打得怎么样?

《希腊史》的笔记-第222页 - 全书笔记

(所用句子基本都引自原书)
1.史前至公元前500年:发源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君主体制,这并非希腊人拒绝君主制原则,而在于他们对于最高权力的不断审慎思考,这种探索转而产生了崭新的政治实验。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繁荣,村庄通过合并融合成了更强大的共同集体城邦。正是城邦,创造出了独特的希腊文明,城邦代表所有的成员,而不只是其中的统治阶级,掌权阶层必须代表社会共同利益。这个环境为反思体系的建立和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果统治权威都可以是公开讨论的话题,那么任何事情都可以公开讨论了。希腊人形成的框架体系,给了思想者就所有现象提出所有问题的自由,由此产生了哲学奠基人泰勒斯等一批思想家。
希腊人不认可世袭权力,一个贵族的价值是以其成就来衡量,并非其出身。他们重视竞争,战场上得到的功勋是名望的首要来源,其他还有体育竞争,在公元前776年有了奥运会这样的节日。所以他们的建筑也与众不同,没有其他国家那种象征国王权威的宏大宫殿、陵墓,他们更注重于公共设施的建筑,如神庙、法庭、体育场等。在政治领域,最具创造力的摸索都发生在希腊本土。
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强人专制,这种个人专制统治者被称为僭主,虽然这是君主制的早期形式,但没有哪个僭主能够建立起一个延续传承的王朝。贵族们发现专制统治是极其丢脸的,他们痛恨任何形式的专制权力。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僭主统治,一些城邦建立起了非常新颖的政治制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体系。
在公元前5世纪初,希腊城邦发起了抵抗波斯的英勇战争,大概正是这一时期,战争促使了希腊民族意识的形成,开始认同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希腊主义得以诞生。
2.古典时代的希腊 公元前500至公元前359年:城邦的黄金时期
波斯人开创了一种治理帝国的模式,这种模式做到了在古代社会可以掌控大规模帝国,这让波斯人开拓出了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帝国。后来的帝国都仿效了这种体系,典型特征是包括手握实权的总督在内的复杂行省体制、可以确保快捷通信的庞大道路交通系统,以及一支充分动员诸多民族军事人才的强大军队。关键一点,波斯人学会了将被征服民族的那些精英人才纳入自己的治理体系,这和希腊人不同,希腊的城邦极端排外,如雅典,只有父母都是城邦公民,子女才能获得公民权。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人的影响力已经出现在爱琴海地区,部分希腊城邦被迫屈从波斯。随后,一些城邦开始联合起来对抗波斯人的统治权威。波斯派遣的远征军队在马拉松平原被希腊人的重装步兵军团击败。公元前481年,波斯使节来到希腊,要求希腊人臣服,斯巴达人和雅典人直接杀死了使节。公元前480年,波斯王率大军10万进入希腊。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率领300斯巴达勇士战死温泉关,利奥尼达牺牲自己塑造了一个像特洛伊那样传承永恒的英雄传奇。次年春天,希腊联盟集合起一支强大的重装步兵军团,取得决定性胜利。希波战争后,希腊人开始视自身为一个血脉相连的民族。那些讲希腊语的族群都希望自己被视为希腊民族的一员。
在随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分为两极的希腊人、野蛮人。希腊主义意味着积极治理、聪明强壮,而野蛮对应着专制暴政、奴性屈从,在一篇被认为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著的医学文献中,这样写道:“亚洲人所经受的气候较少变化……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思想懒散和懦弱……他们未经那些磨砺性情并激发出无畏勇猛个性的自然变化和精神激励……在我看来,这些造就了亚洲人性格的软弱,但是促成此结果的原因还在于他们的传统习俗;因为大部分亚洲人都生活在君主统治之下。”诸多现代评论家都曾把这场希波战争比作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间的冲突。
击败波斯人后,希腊内部就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产生了激烈的内斗,以雅典为首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两大集团爆发了战争。雅典最后输掉了这场战争。
内战被认为是城邦所有错误的集中展示,但雅典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每个城邦事实上都是两个互相竞争的城邦组成,所以权力应该如何运作注定是没有定论的。内战中大规模的杀戮事件让希腊人之间普通弥漫着一股认为世界正在衰弱的情绪,这种氛围培育了前现代时期最伟大的思想革命,尤其是得益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贡献。现在很多哲学家认为所有后来的西方哲学基本上都是对柏拉图的补充说明。这时期的希腊城邦建立起了一套强大的文化传统,随后,城邦文化开始了向“世界”文化的转变。
雅典战败后并没有终止其他城邦之间的冲突,事实上,希腊人无法建立起一种跨城邦的体制,来设法平衡各强权之间的利益,并限制战争的可能性。在内战中,暴露出了斯巴达社会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因为斯巴达对公民身份的严格限制,致使城邦公民人数越来越少,但他们并没有采取措施,导致在公元前371年时,公民总数只剩下了1300人。在琉克特拉战役中,斯巴达的700名重装步兵有400人战死,这时斯巴达人才发觉自己已经处于要灭绝的状态中了,国王不再顾及斯巴达人绝不退却的禁条,下令幸存的士兵撤退。这次战役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接着斯巴达本土史无前例地遭受了攻击,在很短时间内,曾经希腊最强大的城邦沦落到了边缘化的角色。
希腊的城邦没有能力扩大发展成国家,城邦制度是一条死胡同,独立的希腊城邦在公元前359年开始走向末路。
3.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59至公元前27年:从菲利普二世到奥古斯都
公元前359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掌权之后,迅速将王国纳入个人统治之下,随后分化并统治了分崩离析的希腊人。菲利普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父亲的雄心,征服了亚洲。公元前323年,这位霸主死于高烧,年仅33岁。
菲利普和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更多归功于其个人领袖魅力和非凡的军事才能,而非任何形式的管理体制,他们无法建造一套历久不衰的帝国体制。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领土被部下瓜分,随后涌现出了很多中等规模的王国。罗马人逐渐扩张开始攻打希腊,同希腊所有城邦不同,罗马人敞开大门吸纳别的民族。不过罗马最大的资产在于其军事优势,罗马兵团的步兵布阵比马其顿的作战法更灵活机动。到了公元前146年,马其顿已经沦落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希腊的强权也一个接一个被罗马击败。罗马卷入了希腊的政治体系中,罗马控制东方的过程缓慢而不可抗拒。公元前27年,在奥古斯都·凯撒统治时期,希腊正式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这段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随着亚历山大对世界的征服,希腊主义传播到了当时世界的各个角落。希腊的城市规划在希腊化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不同形式的希腊城邦可以在遥远的波斯湾巴林以及中亚大河沿岸地区出现,君主们也利用希腊艺术来反映和合法化帝王权力。希腊周边地区更是深受希腊化的影响,许多非希腊民众不可避免地学习希腊文化和希腊语言。希腊主义变成了一种有包容性的文化,是其能够在千年的历史中保持世界文化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也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并没有被希腊化,如巴比伦、耶路撒冷等,希腊化也仅限于城市地区,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影响有限。另外,在整个希腊化的东方和其他地区,波斯帝国的通用语阿拉姆语一直保留着其“国际”语言的地位。
希腊化时期对文艺、科学、哲学而言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希腊学校在机械制造、工程学、天文学、医学、几何学等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这些杰出人才中,有阿基米德、欧几里得、芝诺、波利比阿(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西帕科斯(发明了星盘)、埃拉托色尼(设计出经纬度系统、测量了地球周长)。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人建立起了帝国行政管理的框架,能够井然有序解决地方事务,此时的皇帝们开始从全局角度出发治理帝国,整个地中海地区开始享受到了强加的和平带来的好处,即所谓的“罗马和平时期”。
4.希腊罗马帝国(一) 公元前23至公元527年:从罗马和平时期到古代晚期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历史,是更长的文化融合历史中的一部分,罗马帝国作为在西方文明史上最源远流长、文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个政权,同时也是“希腊”罗马帝国。
罗马人对希腊主义尊敬仰慕最明显的证据,是他们决心通过神话来建立起与希腊的血缘纽带。罗马社会对于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但是希腊文化作为一种地中海的高端时尚格外受宠。罗马贵族阶层非常敬仰希腊古典传统,罗马人把希腊人视为高雅文化和学术方面的权威,但同时也对其颓废和军事柔弱嗤之以鼻。大体而言,希腊主义和罗马特性被当做是互相补充的美德。
帝国统治下的希腊仍旧是一个由城邦组成的世界,传统的宪政体制已经做了修改,以适应罗马人对于寡头统治的偏好,但是每年的地方行政官选举制度和公民大会制度都得以保留。城邦还在颁布自己的法律,还在发行各自铸造的硬币。皇帝们发现维持城邦自治的表象非常有利,因为帝国统治需要依靠这些政务上自我管理、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城市。城市的地位关键取决于每个城市和皇帝的关系。城市之间竞相争取皇帝的垂青。值得一提的城市都具有标准的希腊城邦特征,例如希波达姆斯式城市规划、公民大会、剧院、体育馆、市场以及柱廊,这并不意味只有希腊城市才具备这些特征,在埃及,我们发现城邦具有多种文化影响的交汇融合。罗马的影响也很深远,尤其是在道路和排水设施以及水泥使用方面。
同现代希腊一样,罗马统治下的希腊也在利用历史资源,利用罗马人的亲希腊情节以及游客的兴趣。雅典和斯巴达尤其具有优势,展示其历史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罗马和希腊的贵族们源源不断来到雅典进入著名的学堂学习。
到了公元2世纪末,帝国的臣民开始逐渐认同罗马帝国,但希腊人在这个帝国里被赋予特殊地位。著名希腊演说家琉善认为,“希腊属性”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属性,在早期帝国时期这种属性还是获得精英地位的先决条件,希腊教育是任何一个有志之士必须拥有的入门凭证。
从尼禄统治到公元3世纪中叶,这个时期被称为第二次智者运动,涌现出了大量高雅的希腊文学作品,主导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学术研究。作为一门学科,雄辩术在帝国各大学校风靡一时,同哲学一样都是最显要的学科。
在2世纪70年代,蛮族的入侵消耗了帝国的大量资源,随着新波斯王朝的崛起,罗马帝国真实感受到了即将灭亡的危险。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了频繁的内战,皇帝不断更换。公元395年在罗马历史上标志着一个新阶段,帝国正式分裂为二,形成了东部的希腊语帝国和西部的拉丁语帝国。尽管在法律上保持着统一,但两个部分这时各自为政,有各自的统治者、管理系统、预算和军队。希腊和罗马结合体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以及基督教兴起的某个时期,开始逐渐解体。
事实上,正是基督教在两个不同的罗马帝国的形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西方的罗马主教在基督教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公民事务中拥有重要影响力,加上拉丁语文学的复兴,促使形成了独特的拉丁语教会。另外一个原因,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日渐普及,“希腊人”成了专指那些坚持传统宗教信仰和活动的人群,到了公元4世纪,“希腊人”成了基督徒羞辱异教徒的用词。
与讲拉丁语的另一半帝国分离后,这一半帝国同时也变得更有希腊特色,此时的雅典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学城。同时代的基督徒们错误认为,文明已经被一波又一波的野蛮人洗劫一空。事实上,整个西罗马帝国,希腊罗马文明的痕迹清晰可见,而在东罗马帝国几乎毫发无损。罗马帝国的拉丁和希腊两部分沿着不同的轨迹各自缓慢发展,结果催生出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的区别与其说是使用语言上的不同,不如说是拥有不同的基督教文化。而最终出现在东部的,将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希腊世界。
5.希腊罗马帝国(二) 公元500至1200年:东正教的胜利
罗马帝国在形式上又延续了一个千年,但现代的历史学家都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或“拜占庭”,因为在3至8世纪的某个时期,罗马帝国变形成完全不同的一种体制。具体而言,拜占庭的显著特征是其针对基督教教义真实性或正统性的执著。对此使得帝国创立了一套信仰和文化习俗,逐渐被外面的世界称为“希腊”基督教或希腊东正教。
在许多意义上,查士丁尼算得上拜占庭第一位中世纪时期的皇帝,不过他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位“罗马”皇帝,他是能代表一个时期的为数不多的皇帝之一。他有意识地摒弃了许多古典时代的传统。希腊教育,特别是希腊哲学,受到肃清,从而使得帝国更具基督教特征。在公元527年,他关闭了柏拉图创建的学园。他留给后人的都城不再是具有希腊罗马风格的棋盘式街道布局,居民区布满了曲折蜿蜒的街道和死胡同。在艺术上,背离了对人体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而专注于展现宗教事务和相关主题。
在7世纪20年代,阿拉伯人在默罕默德领导和伊斯兰信仰感召下获得统一,伊斯兰教把阿拉伯人改造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军事力量,作战能力胜过了波斯和拜占庭。波斯帝国解体,变成了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伊斯兰的进攻和征服以及鼠疫的爆发导致了城邦和希腊罗马都市文化的终结,事实上,在公元700年时,拜占庭帝国控制的领土上只有两个地方还勉强算是城市。
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语已经取代了希腊语,城市也开始呈现出了独特的穆斯林外貌,清真寺和穆斯林学校开始取代教堂和修道院。阿拉伯人在文化上被波斯文化所征服。正如现代历史学家彼得·布朗所称,阿拉伯的兴盛同时代表了波斯对希腊和罗马的最终胜利。
公元8世纪和9世纪,拜占庭皇帝认为基督教崇拜圣像在圣经中找不到支持,为了东正教的纯正,圣像崇拜被认为是非正统而遭到禁止。到了公元843年3月11日,圣像破坏活动宣告失败,这一天也被当做是重归东正教的纪念日,称之为“正教节”。在外人眼中,以圣像为中心的信仰使得东正教具备了“希腊”属性。从这一时期开始,可以看到一系列“希腊”东正教国家开始形成。
10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才重新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当其他对手国家溃散衰败之时,拜占庭开始扩张领土。11世纪后期,拜占庭又陷入了动荡和混乱。针对伊斯兰世界的十字军东征也在这时拉开了序幕。
11世纪时期,君士坦丁堡城内的人口多达40万,是当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拜占庭的辉煌灿烂并非反映在战绩上,而是体现在雄厚财富上。这时的拜占庭人对维护希腊教育传统方面不遗余力,因为蛮族大量涌入帝国,拜占庭贵族们觉得需要就“罗马主义”做一定义,而希腊传统和教育是其中的精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开始视自己为希腊人,相反,他们属于罗马人。
6.希腊世界 1200至1700:法兰克人和奥斯曼人统治下的生活
12世纪开始,随着帝国的内讧和第4次十字军东征带来的混乱,拜占庭开始衰亡。这个时代是国与国之间政治极其动荡不安的一个时代。第4次十字军东征标志着东正教世界和拉丁基督教世界的永久决裂。
新兴的东正教国家开始迅速涌现,经过数个世纪的动荡,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正式终结。到16、17世纪时,希腊世界已经分属于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帝国。
奥斯曼人对其属民文化日益排斥,对希腊主义毫无兴趣,成了一个更具伊斯兰特征的国家,只有穆斯林才能进入统治阶层,教育机构也被加以改造以符合穆斯林国家的独特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都被有意识加以限制。于是,在奥斯曼强权崛起的同时,希腊学者和手稿涌入意大利,为燃起文艺复兴之火提供了火种。
7.现代希腊的形成 1700至1910:种族渊源与国家建设
奥斯曼的实力相比欧洲国家徒然下降成了现代希腊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也是文化知识从古典传统中得到启示而蓬勃发展的时代。因此,希腊人在西方印象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此时,欧洲逐渐把古典希腊看作是本民族文化的发源地。现代欧洲从自身的角度产生了一些对希腊的看法,他们告诉希腊人自己究竟是谁,并且为重新觉醒的希腊设计了蓝图。
奥斯曼帝国战败后,在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大国的庇护下,希腊成为真正的民族国家,而国家的边界、宪法以及国家元首均有欧洲政治家们商议决定。因此,重新觉醒的希腊逐渐沦为欧洲的工具或是欧洲现代性的一方面。然而,崭新的希腊开始了自己势不可挡的迅速发展。
新希腊是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建立的,工业根本不存在,海运自拿破仑战争后就一蹶不振,国家的许多建筑都是断壁残垣,国土面积只有现在希腊的三分之一。1834年,雅典由于拥有大量历史遗迹的优势,被选为希腊首都。大多数人都认为,雅典必须永远异于其他奥斯曼城市。作为新希腊的首都,雅典必须欧洲化。主要设计者德国设计师克伦茨说:“雅典的设计工作属于欧洲事务。”
8.20世纪的希腊:极端的年代
20世纪是希腊漫长历史中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这些变化都发生在这个有恐怖战争、外强野蛮侵占、饥荒频发和专制独裁的世纪。对于欧洲大部分国家来说,希腊的20世纪是个极端的时代。
在经历了一战、二战后,希腊陷入内战,1950年初,内战结束。受英美支援的政府国民军战胜了受共产党政权国家支援的民主军。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恢复希腊经济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援助提供了希腊国内经济恢复上的一半开支。希腊经济持续发展,1974年,军政府倒台后,向民主社会的转变过程也十分顺利。1900年,大部分希腊人的居住条件还难以用现代来形容。到了2000年,经历了剧烈转型后的希腊传统世界几乎全部消失了。没有了农民,除了去欧洲和美国深造的大学生们,希腊几乎没有对外移民了。如今,普通希腊人的生活水平和西欧国家的百姓基本相同,各项指标都居于全球前列。(完)

《希腊史》的笔记-第160页 - 希腊世界(1200-1700)

君士坦丁六世:我终于有存在感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

《希腊史》的笔记-第101页 - 罗马希腊帝国

古代晚期,民众代表统治的这一历史成为了过去。

《希腊史》的笔记-第83页 - 希腊罗马帝国(一)

罗马人对希腊主义尊敬仰慕最明显的证据,是他们决心通过神话来建立与希腊的血缘纽带。

《希腊史》的笔记-第92页 - 希腊罗马帝国(前27-527)

罗马统治下的斯巴达,当年的残酷训练方式成为了另类旅游项目。

《希腊史》的笔记-第69页 - 希腊化时期

总而言之,希腊主义的影响范围限于城市地区。绝大多数人口,也就是农民群体,并未受到多大影响。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城市没有被希腊化,如巴比伦、耶路撒冷和孟斐斯。

《希腊史》的笔记-第140页 - 希腊世界(1200-1700)

研究乱世也要拿混沌理论装个B


 希腊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