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欧洲崛起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10023132
作者:[美] R. R. 帕尔默,[美] 乔·科尔顿,[美] 劳埃德·克莱默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插图:寡妇通常可以从事她丈夫的买卖和手工制作,但妇女几乎不可能成为行东。总之,从一开始,保护会员就是行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行东集会在一起规定产品的质量,以保障自己的声誉。他们在自己人当中分配活计,确定学徒期限和付给工匠的工资数额以及货物出售的价格。他们还采取集体的措施对抗或排除附近城市同行的竞争。无论是城市内人与人之间,还是城乡之间,或城市与城市之间,中世纪经济上的风尚就是防止竞争,闯荡、冒险、投机统统都不需要。几乎没有人认为,为金钱利润干活是正当的。有这样想法的寥寥可数的巨商大贾与许多地区有着贸易来往,但是他们无论到何处都遭到怀疑,不为人所信任。城市虽在多方面力图使农民的利益从属于自己,但对农村仍具有一种解放性质的影响。庄稼人迁入城市就可以摆脱农奴的身份。不过,城市的影响至为广泛,远远超出那些能够成为城市居民的少部分人的范围。城市的发展要求增加食物的供应。领主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整个西欧着手开发国内边疆地区。以前,村庄彼此被大片黑黝黝的无路可通的森林所分隔,狼群在民间传说中的土地神、小精灵和仙女的庇护之下,在森林中恣意漫游。此时,带着斧子的开拓者来到这些古老森林里,开垦农田和建造村落。由于领主的农奴并非奴隶,不能随意令其迁徙,所以通常监督辟地造村工作的领主就提出比较自由的条件,来吸引农民移居新土地。在相距几个小时路程的邻近村庄的居民享有自由时,旧村庄的领主就难以控制住自己的处于农奴地位的臣民了。而且,农民现在已经可以去城市出售农产品而获得少量货币了。领主此时很需要货币,因为城市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只有货币才能购买的商品。农民每年向领主交纳定额货币,连续若干年,以换得个人的自由身份和拥有自己的土地,这在当时已成为很平常的事情。农奴制早在12世纪就开始在法兰西北部和英格兰南部消失,到15世纪,在大部分西欧地区也相继消失了。农民此时从法律上说可以自由迁徙。但是,采邑组织继续存在,农民还必须向领主交纳税金,仍然受着领主的合法管辖。

前言

用“现代化”概念来取代“西化”概念,这绝不仅是一个修辞上的问题,而是对观察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的修正和突破。这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出版的近现代世界史著作中,有明显的转向。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与科尔顿合著的《现代世界的历史》。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主线,从“现代化”的新视角来观察近期世界历史的进程。作者对“现代化”的含义没有严格的界定,但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的“现代世界”是不同于古代的“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拜占廷世界”或“阿拉伯世界”的。现代世界是从近世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关联性的观点出发的。要了解现代世界,必须从欧洲开始,因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在数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综合体,这是由欧洲及欧洲人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构成的“文明世界”。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确实已存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作者的观点:“欧洲是世界上首先变成现代的部分地区,世界的其余部分则正在进行一个持续的现代化过程,而现代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日益相互连结的整体。”作者称此为“新的全球一致性”。

后记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是美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R.R.帕尔默的扛鼎之作,初版于1950年,广受师生好评。之后他协同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多次进行修订,迄今已到第10版。它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材之一,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更被翻译成7种文字(包括中文),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商务印书馆于1988年推出该书第5版的中译本《近现代世界史》。2009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十余位优秀学者,在此译本的基础上翻译出版了第10版译本。综合已故历史学家罗荣渠先生的夫人周颖如女士转述罗先生的意见,以及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的建议,最终定名为《现代世界史》。名字上的不同,源于我们对本书主旨的理解。全书以洋洋150万言、318幅图片和67幅地图,讲述了五百余年里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演变。将如此庞杂纷繁的材料统合到一起的,则是一条主线——“现代世界”的形成与扩张。作者提出,我们今天所置身的“现代世界”,是在中世纪晚期在欧洲(美国也被纳入广义的欧洲世界)酝酿发展起来,并在随后的年代里不断向往扩张,直到最终将全球都卷入其中,形成了一个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即便是19世纪以来非西方国家的反西方、反现代化的运动,仍然是现代世界扩张历程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基本都采用和借鉴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制度机构、科学技术等,它们的内核已经是“现代的”了。由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毫不奇怪的发现,作者给予了欧洲核心的关注,关于欧洲的论述被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内容概要

R.R.帕尔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1990年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除本书外,另著有《18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科尔顿,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
劳埃德• 克莱默,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书籍目录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罗荣渠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何兆武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刘北成
致中国读者
第十版序
第五版序
大事年表
导论:地理与历史
第1章 欧洲的兴起
1. 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基督教的出现
2. 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解体
拜占庭世界,阿拉伯世界和公元700年左右的西方
基督教会与罗马教皇制度的产生
查理曼帝国,公元800—814年
9世纪时的入侵;到公元1000年时的欧洲
3. 中世纪盛期:世俗文化
公元1000年后的农业与封建制
城市和商业的兴起
君主国和政府组织的成长
4. 中世纪盛期:教会
中世纪的教会和罗马教皇制度的发展
智力生活:大学,经院哲学
十字军,新的入侵,到1300年时的欧洲
第2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动乱,1300—1560年
5. 14世纪的灾难
黑死病与其后果
中世纪教会的各种纠纷
宗教会议运动
6.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意大利城市和“生活”的新概念
人文主义:“文学”的诞生
学校教育、生活风尚和家庭生活
政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7.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
宗教学与科学
神秘主义和世俗宗教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8. 新型君主国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新君主国
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的霸权
9. 新教改革运动
路德和路德教
加尔文和加尔文教
英国的宗教改革
到1560年新教的巩固
10. 天主教的改革和改组
特兰托会议
反宗教改革的十字军
第3章 经济复兴和宗教战争,1560—1648年
11. 大西洋的开放
在东方的葡萄牙人
美洲的发现
美洲的西班牙帝国
12. 商业革命
商业和生产上的变化
资本和劳动力
重商主义
13. 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阶级
教育和政府的社会作用
东欧和西欧
14. 天主教西班牙的战争:荷兰人和英国人
菲利普二世的野心
尼德兰起义
英国的卷入
斗争的结局
15. 法兰西的解体与重建
政治和宗教上的分裂
内战和宗教战争
战争的结束:亨利四世领导下的重建
红衣主教黎塞留
16.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德意志的解体
三十年战争的背景
战争的四个阶段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第4章 西欧日益强大,1640—1715年
17. 大君主和均势
均势思想
18. 荷兰共和国
荷兰文明和政府
外交:与英法的冲突
19. 英国:内战
17世纪的英格兰
内战的历史背景:议会与斯图亚特国王
克伦威尔崭露头角
20. 英国:议会的胜利
王政复辟,1660—1688年:后期的斯图亚特国王
1688年革命
21.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1643—1715年:专制主义的胜利
17世纪的法国文化
法国专制主义的发展
政府与行政机构
经济和财政政策:柯尔培尔
宗教:取消南特敕令,1685年
22. 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
1700年以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乌得勒支和约
第5章 东欧的变化,1648—1740年
23. 三个衰老的帝国
1648年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
1650年左右的波兰共和国
1650年左右的奥斯曼帝国
24. 奥地利君主国的形成
哈布斯堡权力的恢复与发展,1648—1740年
1740年左右的奥地利君主国
25. 普鲁士的形成
短命的瑞典帝国
勃兰登堡—普鲁士领土的扩大
普鲁士军事国家
26. 俄罗斯的“西化”
彼得大帝以前的俄罗斯
彼得大帝:对外事务和领土扩张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的内部变化
彼得革命的成果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不是现代化理论的图解,而是一部出色的历史叙事。历史总是比理论更丰富生动。……读者不难发现,该书既长于联系和比较,铺张了宏大视野,又洞幽烛微,揭示历史细节中的奥妙。——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的大翻盘要多少机缘?揭开欧洲现代崛起谜题为何是欧洲而非中国最先进入现代世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壮举还是劫难?波兰的议会民主制导致国家被瓜分而亡?西欧的兴起造成东欧的反动落后?为何宗教改革后一些新教徒又皈依天主教?为何彼得大帝的改革酷烈残暴,却是遵循当时欧洲的普遍模式?美国寿命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世界史著作。走出中世纪的欧洲如何荡涤过去,启迪世界?请关注《启蒙与大革命:理性与激情》

作者简介

《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简要回顾了欧洲古代到中世纪的历史,重点讲述了从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发展。它旨在阐明,欧洲这个原本落后的地区,如何最先演化出现代的诸种重要事物,从而开启了现代世界之门。
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初版于1950年,广受好评,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始终名列前茅。它上溯欧洲古典时代,下及21世纪初,娓娓道来西欧如何在数百年里逐渐兴起,创造出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其视野宏大,内容广博,而文字典雅,观点时有耳目一新却又有理有据,让人感悟历史之深邃奥妙。

图书封面


 欧洲崛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站在现在化的角度、开阔的眼界,分析了欧洲崛起的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详略得当,讲了欧洲的政治、文化、宗教等等,使读者的思维更开阔,更全面的了解了欧洲,其中更对一些XX主义做出了科学的理解,学术问题也有评说,加上西方与东方有些看法不同,中国读者可更完备自己的观念,纠正、修复自己的观念!
  •     显然,这就是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下册)》的篡改本。出版商在“后记”里也说:“考虑到读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同,此次我们将原本的上下册进行修订改编,形成‘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丛书,共五本,每本各自讲述一个特定的主题,分别是:《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P271~272)所谓“考虑到读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同”云云,恐怕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借口:这种改编显然不是真正的改编,而只是一种分拆。因为,(1)无论是译者序、作者序,都没有看到这种改编的真正说明。就是说,没有作者对这种改编负责任。(2)从内容看,也没有看到改编的痕迹,我对照了本书和该出版公司的出版的《现代世界史(上下册)》,前五章没有任何变化(本书是《现代世界史(上下册)》的前五章)。(3)从署名看,译者著名是“译”而不是 “编译”,这就是说,译者只对书的内容进行了翻译,而没有进行任何编辑活动。那么又是谁改编的呢?没有人。这样一来,所谓“考虑读者……”云云,就并不是真的了,考虑的恐怕还是出版商的“钱途”。因为,既然不是真正的改编,(1)作为一部连贯的《现代世界史》,作者在编写中其实是有其逻辑体系的,并不能随意分开,仅仅某几个连续的几章独立一下,并不能构成真正的一本书。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分册书目,并不叫丛书,而叫“××卷本”的原因。因为“丛书”每本书是互相独立的,只看其中一本或几本对相关作者的相关思想没有任何影响;而分册则不行,各个分册之间逻辑上有互相印证的可能,作者的完整思想也往往只有在整书完成时才会得到完整的表达。分册之间几乎可以随意拆,比如世界出版公司把这个两卷本的《现代世界史》拆成五册,因为怎么拆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丛书各书之间则不行,它们是互相独立且各自完整的。(2)这种分拆对作者也构成了实际上的损害。比如,本书叫《欧洲的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我从头看到尾,看到的只是欧洲的混战,各地的混乱与落后,即使在最后一章开始提到东欧向西欧的学习,但西欧本身的优势并没有在本书体现出来。各个地方如英国、法国可能都出现了现代国家的萌芽,但真正的现代国家并没有形成。这怎么能叫崛起?叫“崛起中”还勉强,因为,它并没有说明这种崛起的后果——这在原书中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内容中都会在后面一一展示。但在作为丛书之一独立的情况下,这就让人感觉是“文不对题”。想起一个书名“前现代化的阵痛”也许更适合本书。(3)如前所述,它也误导了读者。读者作者都从这种分拆中受到了伤害,怎么能说是为读者考虑呢?之所以说出版商考虑的是自己的“钱途”,有两个理由:(1)《现代世界史(上下册)》比较贵(定价88元),可能市场情况并不好。同时,“现代世界史”这个书名也只是中规中矩,不能吸引现球(毕竟,对非历史专业的中国读者来说,帕尔默恐怕也不算外国名人,名人效应恐怕不足以带来足够的市场效应)。 88元钱一本书,当然对一般读者也是一个负担。分成五册后,每本书只28元,当然更有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每个分册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自然更能吸引眼球。(2)在两版本同时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如果都用《现代世界史》这一书名,显然会起冲突。将分拆为五本且另行起名,则甚至可能引起重复购买(我就差点儿如此)。真是好算盘!我不反对出版商为了利益进行这种包装(除“把分册说成是丛书”外),毕竟,目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而读者也更挑剔;甚至不反对(虽然不欣赏)给一个原本朴实的东西取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就像世界出版公司的这次作为一样。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对读者的实际欺瞒,就不能仅仅用商业行为来说明了。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容易这种行为,最开始用的是“可耻”,后来想到“狡诈”,最后才用了这个动词性的词儿:“欺诈”。没有办法,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没有买《现代世界史(上下册)》,我只好等这部书完全出齐。就是说,被套了。因此,建议想买这本书的读者好好看看这段文字。
  •     序言三里写道:此书是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 《现代世界史》是20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一部大学教科书。1987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所有时代的19部经典教科书之一”。   我突然想到七月时读的一本《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两本书在某些观点看法上有着相似的意见,我猜想该作者学的就是这本教科书吧。当然,它更侧重于文明和政治方面,阐述了七大文明(或者是八大)的变迁并在文明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政治格局做了预测。而本书侧重于这几大文明之一的欧洲文明,并作客观精准的详尽分析。我还是比较赞同他们的态度的。    欧洲的崛起,起源于海洋扩张,依靠掠夺和屠杀发家致富;并且,还企图把他们的思想和制度根植于新的领地。当然,这不是那么快就可以成功的,有压迫就有反抗。一些国家或者民众,都对欧洲的思想或者制度格外抵制,这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尽管是这样,依然不能阻挡欧洲思潮的来袭,因为这些思潮无论是在当时或者现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这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教科书。记得地理老师教我们,大凡分析原因,一要考虑自然因素,二要考虑社会因素。这样答案才完整,不至于失分。  你看本书,起先它就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等。有河流的地方就有人,就会形成城市;有河流就能发展航运,对外联系、交往,发展商贸。于是,欧洲逐渐强大都是指日可待的。    提到欧洲的觉醒,不能不提文艺复兴。但是我也说不出啥深刻的道理,但文艺复兴的地位极为重要,人文主义兴盛一时。 从神的枷锁中解脱出来,那些画家——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他们笔下的圣母或者神,都是有着人性的光辉,而不是死气沉沉。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是圆的真理,才会有后来的环球航行。教科书常用语: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通常后面还跟着一句,人文主义也不能太极端,变成自私的个人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吗?之后又有启蒙运动,伏尔泰名言: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后面,又详尽解释了欧洲主要国家的兴起——衰弱——再兴起的过程。英国光荣革命,漫长而纠结的大革命,普鲁士的统一之路也不平顺。   试读的版本,大约是到瑞典国改革为止,但后面的话,应该就是一战二战了。这是欧洲国家的衰弱时期,尤其是德意志帝国。    好吧~ 我从作为教科书的角度来写我的看法,所以,觉得历史枯燥乏味又公式化的朋友们,不妨看看此书,更人性化,我们不是考试机器。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对近代早起感兴趣的,应该买一本。
  •     这样的价格显得整本书很一般。
  •     史实丰富的一本历史教科书。
  •     Peter the Great=Stalin...本质上都是通过奴役广大人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     好书再读
  •     编辑再认真些就好了。。。
  •     很适合历史研究的深入调查
  •     对了解欧洲历史有帮助
  •     http://read.360buy.com/6061/index.html
  •     地图太少了~
  •     全球化的开始
  •     现代欧洲之前的一段历史,很详细,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历史,跟以前历史课上的很不一样;断断续续看完了,有一点感觉不是蛮好,毕竟是翻译过来的,读起来不是很轻松。书的印刷相当好,毕竟不是休闲书
  •     书不错,他写的书深刻,具体,值得一读。
  •     帕尔默写的书让人有了解历史的欲望
  •     昨晚终于读完这本计划内阅读的书了!翻译差强人意。要是我能勤快到边读边做笔记,就太好了——因为本书作为美国大学的经典世界史教材,我读完却感觉没能记得多少内容,真是惭愧……或许教材类书籍就不适合“闲读”。基督教、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内容感觉比重不小,详尽的叙述让我在晕乎之余,深刻感受到欧洲在这方面的“特殊性”;所以读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时,真有一种如释重负感!总而言之,本书确实是本能帮你理清欧洲历史的好教材;若能早点读到,就不用在之前的十年内从品目花样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中外历史读物中满足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求知欲了。
  •     翻译得还行,不过错别字较多!
  •     蛮好。。。
  •     这套“现代世界史”真是很好的课本。
  •     果然,如果是当初刚开始学历史,我会给高分。但是现在嘛,总觉得寡淡了点,也没什么新意。还是太简单了,在科普和细说间都找不到定位的尴尬地位。
  •     很流畅的阅读。解答了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之间我的几个疑问
  •     学习即时即地的看问题,比如,九世纪时欧洲没有一座城市,比如,1600年,英国人口只有法国的四分之一,比如,十七世纪时,人口不足百万的瑞典也可以如此牛逼过
  •     看完了,觉得还行,毕竟在米国曾经是被当作教材的书。不过,没对比其他国内翻译的版本,只是个人觉得翻译还行,这样严肃的书竟然偶尔还能戳中偶滴笑点^^
  •     应该是本很好看的书 先看看 是个系列呢
  •     在图书馆看到05,然后就买了一整套打算送朋友,整体感觉还不错。
  •     这套书应该有4本,是不错的系列,可以了解西方
  •     站在现在化的角度、开阔的眼界,分析了欧洲崛起的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详略得当,讲了欧洲的政治、文化、宗教等等,使读者的思维更开阔,更全面的了解了欧洲,其中更对一些XX主义做出了科学的理解,学术问题也有评说,加上西方与东方有些看法不同,中国读者可更完备自己的观念,纠正、修复自己的观念!
  •     ms很久没有读通史了,也不知道一部世界通史该是怎样的写法~果然大历史总要以政治史为纲,不过也算是开始知道一点关于欧洲的事情...
  •     欧洲史的牛逼的牛逼的牛逼的著作。。你明白那种看书各种脉络渐渐联在一起形成一张网的快感吗就是这本书了!!另外说点功利的,我要是去年看了这本书,或许现在已经去北大了。。。。。。。
  •     包装很不错,书也很好 值得买
  •     同事买来看,很不错,所以我也购入一套,没事翻翻看。
  •     书还不错,挺满意的!
  •     初级读物,结构鲜明,通俗易懂
  •     感觉一般的一套世界史(又名欧洲史)教科书,观其大概而已。有些观点挺有意思。
  •     先看韦尔斯的世界史纲,再看全球通史,再看先生的书,绝对能感受时代发展变化的气息
  •     送货速度可以 书也不错
  •     显然,这就是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下册)》的篡改本。
    出版商在“后记”里也说:“考虑到读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同,此次我们将原本的上下册进行修订改编,形成‘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丛书,共五本,每本各自讲述一个特定的主题,分别是:《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P271~272)
    所谓“考虑到读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同”云云,恐怕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借口:这种改编显然不是真正的改编,而只是一种分拆。因为,(1)无论是译者序、作者序,都没有看到这种改编的真正说明。就是说,没有作者对这种改编负责任。(2)从内容看,也没有看到改编的痕迹,我对照了本书和该出版公司的出版的《现代世界史(上下册)》,前五章没有任何变化(本书是《现代世界史(上下册)》的前五章)。(3)从署名看,译者著名是“译”而不是“编译”,这就是说,译者只对书的内容进行了翻译,而没有进行任何编辑活动。那么又是谁改编的呢?没有人。
    这样一来,所谓“考虑读者……”云云,就并不是真的了,考虑的恐怕还是出版商的“钱途”。因为,既然不是真正的改编,(1)作为一部连贯的《现代世界史》,作者在编写中其实是有其逻辑体系的,并不能随意分开,仅仅某几个连续的几章独立一下,并不能构成真正的一本书。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分册书目,并不叫丛书,而叫“××卷本”的原因。因为“丛书”每本书是互相独立的,只看其中一本或几本对相关作者的相关思想没有任何影响;而分册则不行,各个分册之间逻辑上有互相印证的可能,作者的完整思想也往往只有在整书完成时才会得到完整的表达。分册之间几乎可以随意拆,比如世界出版公司把这个两卷本的《现代世界史》拆成五册,因为怎么拆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丛书各书之间则不行,它们是互相独立且各自完整的。(2)这种分拆对作者也构成了实际上的损害。比如,本书叫《欧洲的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我从头看到尾,看到的只是欧洲的混战,各地的混乱与落后,即使在最后一章开始提到东欧向西欧的学习,但西欧本身的优势并没有在本书体现出来。各个地方如英国、法国可能都出现了现代国家的萌芽,但真正的现代国家并没有形成。这怎么能叫崛起?叫“崛起中”还勉强,因为,它并没有说明这种崛起的后果——这在原书中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内容中都会在后面一一展示。但在作为丛书之一独立的情况下,这就让人感觉是“文不对题”。想起一个书名“前现代化的阵痛”也许更适合本书。(3)如前所述,它也误导了读者。读者作者都从这种分拆中受到了伤害,怎么能说是为读者考虑呢?
    之所以说出版商考虑的是自己的“钱途”,有两个理由:(1)《现代世界史(上下册)》比较贵(定价88元),可能市场情况并不好。同时,“现代世界史”这个书名也只是中规中矩,不能吸引现球(毕竟,对非历史专业的中国读者来说,帕尔默恐怕也不算外国名人,名人效应恐怕不足以带来足够的市场效应)。88元钱一本书,当然对一般读者也是一个负担。分成五册后,每本书只28元,当然更有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每个分册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自然更能吸引眼球。(2)在两版本同时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如果都用《现代世界史》这一书名,显然会起冲突。将分拆为五本且另行起名,则甚至可能引起重复购买(我就差点儿如此)。
    真是好算盘!
    我不反对出版商为了利益进行这种包装(除“把分册说成是丛书”外),毕竟,目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而读者也更挑剔;甚至不反对(虽然不欣赏)给一个原本朴实的东西取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就像世界出版公司的这次作为一样。
    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对读者的实际欺瞒,就不能仅仅用商业行为来说明了。

    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容易这种行为,最开始用的是“可耻”,后来想到“狡诈”,最后才用了这个动词性的词儿:“欺诈”。
    没有办法,看完了这本书,我也没有买《现代世界史(上下册)》,我只好等这部书完全出齐。就是说,被套了。
    因此,建议想买这本书的读者好好看看这段文字。
  •     古典时代到中世纪比较清晰。
  •     比想象中好的多的书!如果以前是用这种有条理,论述清楚的书做启蒙的话,对欧洲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清晰。关于古代和中世纪本书基本算是一带而过了。重点在于1500到工业革命以前的发展时期。
  •     学长啊 哪有这么多生动的细节 求举例
  •     绝对是一流的作品,当了这么多年的教材,处处经得推敲,史书写成这样,也就算是经典了。有事实,有观点,有思想,我想美国的学生学的是这样的世界史,我们的学生学得又是怎么样的世界史呢?教育造成的差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无法弥补。我想这套书可能也是在国内能够买得到的最好的世界近现代史了。
  •     欧洲 现代化
  •      古典时代到中世纪比较清晰
  •     气味太重了,有点受不了
  •     叙事很平实,喜欢历史和研究的同志们可以好好看看
  •     论述结构很合意,难得的是语言也很有趣。 决定入手他的现代世界史了
  •     文筆細膩,甚有感情的一本教科書,作者擅長敘事,譯者也譯的好。
  •     世界史的优势是有着宏观饿结构,但该书不是主要而是完全以西方为中心,因而本书并不能认为是一本史学教材更应该认为是一部文明进化史,则更为妥当些
  •     总算理顺了
  •     书还没送来....
  •     以后慢慢看,对了解近代世界史有用!
  •     终于凑了这套书
  •     讲欧洲的历史书,真没什么新意。
  •     感觉内容比我想象的少了一点,不过作为打基础还是可以的
  •     “对古代人来说,爱从来没有和维纳斯女神完全区别开来……可对于基督徒来说,爱则具有牺牲和同情的深刻意义……于是,他们就在世界不能医治的苦难中发现了新的尊严。”在一本教科书里出现了诗一般的语言,还有没有没天理啊……
  •     本来这套书是不分这么多本的,结果出版社竟然分成了五本一套的,每本的标题对内容概括不够全面,可以忽略。不过分成5本携带起来倒是很方便。翻译过得去,个别地方不准。
  •     还没读,不过看评论还是很期待的~
  •     有些地方很萌我会随便说么,严肃的社科书写成这样翻译成这样还是很有趣的哈哈~~
  •     朋友推荐,说好!
  •     中国人了解欧洲史的入门选择
  •     粗粗读过,有时间再细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