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押的帝国主义》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被监押的帝国主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1
ISBN:9787500444213
作者:谢艾伦,蒋清宏,张立,张平
页数:191页

救世主背后的“软硬兼施”策略

《被监押的帝国主义——英法在华企业的命运》这本书算是比较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和处置。跨度为1949至1954年,背景以共产主义中国成立,英、法等“后帝国的”开始衰退。   中国和苏俄的不同在于,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名义上工人阶级是领导者,但事实上等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干部在开始进城接手城市工作后,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根本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效率科学组织的需要,有的甚至对用电能做熟饭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苏俄就不是这样,在十月革命前,工业基础相对中国很成熟外,革命也是以城市为中心取得成功的,并且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强烈要求立即国有化。   由于抗战刚胜利,三年解放战争刚结束,国内失业人数很多外,生产不仅没发展,社会总产量甚至不如抗战爆发前了。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没有采取苏俄模式,而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这一策略取得了预期的甚至超过政策制定当初的目的,不仅达到了恢复生产,解决高失业率的目的,而且为总过度提供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包括再次过程中管理城市的经验获得和积累。   新中国后成立后,对帝国主义企业采取的政策在本书看来不外乎两种,一是由工会为谈判代表,政府为后盾,要求帝国主义的企业继续雇佣员工,不得解雇,提高企业不可接受的劳工福利,即使所雇佣的工人是实际需要的十倍,这样对企业来说,不经无效率,而且薪资的开支极为庞大的,有的企业不得不从总部请求汇款;第二就是所谓不平等的税率以及政府对产品的定价,极高的税率让企业盈利不仅困难,而且达到了不可能的程度,产品价格政府的监控,使得企业丧失了根据市场来调整生产和价格的自由。   由于两项政策的实施,在五年多的时间里,许多,尤其有庞大资产的英资企业,不仅无利润可赚,还不得不从总公司请求汇钱解决因以上政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开销,最后导致了企业巨额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的企业不得不主动要求共和国收购他们的企业以求得解脱,意识的统治模式,对民国和西方司法制度的仇视和废弃,使得这些帝国主义企业几乎丧失谈判平台,不然他们的企业和经理人员都如人质一样被监押着。在这个过程里,对资产的评估等也导致了这些帝国主义企业丧失了话语权,比如宣布土地归国家所有,导致一些外资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文不值”,最后数亿美元的外资企业资产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心甘情愿的被共和国收购,并充当了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共和国也避免了因收购或兼并或其他形式对外资企业的国有化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   读完此书,不由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传统上发达的谋略。


 被监押的帝国主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