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晒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物 > 云阳晒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030214072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插图:贰 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一、地层堆积晒经遗址范围广、面积大,呈长条状东西向分布,加之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向长江河谷倾斜,因此,各区域间甚至各探方问地层堆积的深浅、厚薄及层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后期活动的破坏,文化层堆积尤其是较早的文化层堆积的分布多断断续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北高而堆积薄,南低而堆积厚,略与遗址的地表形态即现今地貌和下伏生土面或基岩面形态即原始地貌有着一定相似性。晒经遗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地层堆积以宋代时期的堆积最为丰富,宋代文化层之上,或为明清文化层,或为近、现代扰乱层和洪积层,或为现代耕土层;宋代文化层之下,有的地方有六朝、汉代、西周文化层或遗迹,但很少有这几个时代完全相互叠压的地层堆积,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单一的文化层堆积。再下一般为黄色或棕红色黏土或粉砂土等构成的生土堆积或为青灰色基岩。有些区域,尤其是临江地带原生堆积大多不复存在,而形成历代江洪的侵蚀和山洪冲刷的洪积层次,也就是次生堆积。以下按A、B、C各区分别介绍地层堆积情况。(一)A区地层堆积A区位于晒经遗址西南部的临江地带,地势相对偏低,洪水期该区域经常被淹没,一般不宜人类频繁活动,更不适宜人类定居生活。勘探与发掘情况表明,该区域东北部土质多黏性,西南部土质多砂性,地层堆积简单,遗物少见,多属淤积地层,地层里出土的包含物时代特征也比较混乱,应与江洪的浸漫和北邻的山洪冲刷有关。地层堆积总体特征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堆积由薄到厚,东北部探方地层堆积厚度不超过1米,一般在第③层之下即见生土,而西南部探方地层堆积厚度可超过2米,堆积层次有7、8层之多。现以该发掘区西南部探方2001YSAT0401~T0404东壁剖面的地层堆积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书籍目录

壹  前言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二、遗址概况与工作经过    (一)遗址概况    (二)田野工作经过  三、室内整理与报告的编写贰 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  一、地层堆积    (一)A区地层堆积    (二)B区地层堆积    (三)C区地层堆积  二、文化堆积与遗址分期    (一)地层对应关系及地层分组    (二)遗址分期  三、小结叁 西周时期遗存  一、概述  二、遗迹  三、遗物    (一)陶器    (二)石器    (三)铜器  四、小结肆 战国秦汉墓葬  一、概述  二、墓葬分述    (一)土坑墓    (二)石室墓    (三)砖室墓 三、分段与年代    (一)墓葬形制及遗物型式的划分    (二)分段    (三)年代推断  四、小结伍 汉代遗存  一、概述  二、遗迹  三、遗物    (一)陶器    (二)铜器  四、陶窑年代陆 六朝遗存  一、概述  二、遗迹  三、遗物    (一)瓷器    (二)陶器  四、小结柒 宋代遗存  一、概述  二、遗迹    (一)房子    (二)灰坑    (三)灰沟    (四)井    (五)道路    (六)其他石质遗迹  三、遗物    (一)瓷器    (二)陶器    (三)铜器    (四)铁器    (五)石器  四、分段与年代    (一)地层分组    (二)分段 ……捌 明清遗存玖 结语

编辑推荐

《云阳晒经》为三峡文物保护工程项目之重庆库区云阳晒经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系统介绍了晒经遗址周代、汉代、六朝、宋代、明清时期的遗存,解决了遗址的分期问题,对认识和研究三峡库区古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可以参考的重要材料。《云阳晒经》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古代建筑等领域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云阳晒经》是为配合三峡库区建设于2000-2002年三次对重庆云阳县晒经遗址进行发掘的专题报告,晒经遗址主要包括西周、战国秦汉、宋代和明清几个时代的各种遗存,西周遗存很少,没有太多的地层堆积,也没有发现比较完整的遗物,只发现有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宋代遗址是晒经遗址的主要堆积,发现了大量的房屋建筑包括手工作坊建筑和比较完整的石质道路遗址,并出土了多个窑口各种型式的陶瓷器,明清时期的文化分布基本都是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这些重要收获,为峡江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尤其是宋代小城镇发展、兴旺及其衰落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资料,在三峡库区考古学文化的综合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云阳晒经》适合于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图书封面


 云阳晒经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